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17 07:34:3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聚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50—53)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聚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表内乘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 圆片、熊猫图片、猴子图片、练习题卡 .学生每人20个圆片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活动一,完成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的目标;

2、通过活动二,完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方法的目标;完成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

3、通过练习题

一、

二、三,四,检测目标

二、三的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

师:哎,这些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哦!原来它们正在召开丰收庆祝会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庆祝会上都来了那些小动物? 生:小熊猫、小猴子、小兔子和小松鼠。

师:说得真好!今年的聚会它们都带来了哪些食物?各有多少呢?

生: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卜、15个松果。 师:你知道的真多啊!

【设计意图;创设森林聚会的情境,在具有童趣的情境中学数学,符合教材编写意图,且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分竹笋(感受“同样多”,认识“平均分”) (1).引出问题

师:假如你是这些小动物中的一员,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很开心!

师:(一脸疑惑):可是,两只熊猫却盯着6个竹笋,它们在想什么呢? 生:怎样分竹笋呢?

师:是啊,这6个竹笋该怎么分哪?能帮帮它们吗? (课件出示:怎样分竹笋呢?) (2).认识平均分。

师:大家看,这是两只熊猫。我用6个圆片代替6个竹笋。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两只熊猫图片。) 师:可以怎样分呢? 生1:每只分3个竹笋。

师:哦,刚才这位小朋友给第一只熊猫分3个,给第二只熊猫也分3个。 (边说边在黑板上两只熊猫下面各摆出3个圆片。) 师:除了有这种分法以外,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2:还可以给第一只熊猫分1个,给第二只熊猫分5 个。

怎样分竹笋呢?师:(把圆片摆成1个和5个)是这样吗? (师板书:1

5) 师:还可以怎么分?

生4:给第一只熊猫分2个,给第二只熊猫分4个。(师板书2 4) 师:(把圆片摆成2个和4个)是这样吗?

师:在这些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最公平,是哪一种? 生:3和3!

师:(把圆片调回3和3个)为什么说它最公平? 生:因为两只熊猫吃到一样的3个竹笋。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哦,只有这样分第一只熊猫分到3个竹笋,第二只熊猫也分到3个,(边说边用粉笔把3和3圈起来。)它们分到的竹笋同样多,所以这种分法最公平。

师:(指着竹笋)在数学上,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作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生:就是两个一般多的就叫平均分。 同位互说。

师:“两个一般多”就是我们说的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

师:(指黑板)这几种分法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不一样多。

师:因为每份不一样多,所以它们不是平均分。 (教师把其他分法擦去。) (3).规范语言

师:(指竹笋图)再看这种分法,我们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几只熊猫? 生:2只。

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课件出示:平均分给2只熊猫)

师:每只熊猫分到几个? 生:3个!(课件出示:每只分到3个)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刚才分竹笋的过程?

生: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分到3个。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用平均分的方法帮两只熊猫解决了问题。听说平均分很公平,可忙坏了小猫和小猪,他们也想把食物平均分。大家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生:小猫是平均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6条鱼,2只小猫,每只小猫3条鱼。

师:对,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 师:小猪的西瓜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这边的小猪有1个,那边的小猪有2个。 师:对,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小结:像这样(指小猫题)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这种(指小猪题)每份分得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借助问题怎样分竹笋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交流不同分法的基础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在比较不同分法的过程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引出“平均分”之后,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即时练习,及时强化:每份分的同样多是平均分,

(×)1234每份分得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 2.分桃子。(感受第一种分法) (1)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帮小猫和小猪解决了问题。这时候小猴子也遇到了问题。 (课件出示:12个桃子)

师:小猴子遇到什么问题了,谁来完整的读一读?

(板贴: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师:你能把这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吗? 生:能!

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商量。

(2)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师:商量好了吗?那就请你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数出12个圆片,再拿出带小猴子的作业纸,然后在作业纸上来平均分一分吧。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3)汇报展示

师:都分好了吗?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学生纷纷举手) 生1边摆说,摆完后。

师:(指黑板)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我是1个1个分的,先给每只小猴分1个桃子,再给每只小猴分一个桃子。最后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

师:你来告诉大家,你是几个几个分的?分到最后,分完了吗?

刚才,她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了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1:4个。

师: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 生:同样多。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只小猴4个(用笔圈出第一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

第二只小猴4个(用笔圈出第二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第三只小猴也是4个(用笔圈出第三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生:4个。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这个小朋友的分法。1个1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1234 (课件演示1个1个分的过程。)

师:12个桃子,要平均分给3只小猴,她是1个1个分,先给每只小猴分1个桃子。 观察一下,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分完了吗? 生:1个。没有。 师:还要再怎么办?

(课件演示每只小猴再分一个)

师:继续看,现在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生:2个

师:每只小猴分到的桃子数量怎么样? 生:同样多。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还要再怎么办? 生:每只小猴再分一个桃子。 师:继续看,现在呢? 生:3个。

师:还是平均分吗? 生:是!

(操作课件每只猴子分到4个。) 师:现在分完了吗? 生:分完了!

师:仔细观察一下,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 师:同样多吗?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 (师生跟着课件一起数出3份。) 师:每份都是几? 生:4.师:哦,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1个1个分果然能让每只小猴分到的桃子同样多!和他的分法一样的举手! (多数学生举手)

师:其他同学又是怎么分的? 生3:3个3个分。 师:3个3个的怎么分? 生:我是先三个三个地分,再一个个一个地分。 师:分完了吗? 生:分完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3个3个分。 (师生一起看课件:3个3个分。) 师:每只小猴先分3个桃子,

剩下的还能3个3个分吗? 生:不能。 师:那该怎么分呢? 生:1个1个分。

师:每只小猴也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桃子。

1234一

3个3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师:他也是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3份。

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 师:每份都是几? 生:4 师: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啊? 生:4个。

师: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 生:同样多。 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生4:2个2个分。

(师生一起看课件:2个2个分。) 师:先把12个圆片给每只猴子分2个, 现在每份分得—— 生:同样多!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剩下的还能2个2个分吗? 生:能!

师:继续看,每只猴子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桃子。

师:他也是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3份。

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 师:每份都是几? 生:4.师:小朋友想想看,还可以怎么分? 生2:4个4个分的。 师:4个4个分的怎么分? 师:他借助以前学过的加法知识想到了可以4个4个分,这种方法怎么样?

12342个2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生:不错!

师:他很会动脑思考!

师:(演示课件)他直接想到了12里面有—— 生:3个4.师:每只猴子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

师:他也是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3份。

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 师:每份都是几? 生:4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生:一样。 (4)小结: 师:好,大家把圆片往前一推,小手真麻利. 师:好了吗?大家看.(课件整体出示4种分法) 刚才我们小朋友1个1个分、2个2个分、还可以先3个3个分,再一只小猴分一个、也可以4个4个分,我们用了不同的分法帮小猴分桃子,但是,无论哪种分法,最后,都把12个桃子正好分完(板贴:正好分完)。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分得的结果同样多,都是平均分.都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 每份都是4.(5)即时练习

师:为了感谢大家,小猴子给大家准备了9要平均分给我们当中的3个小朋友,每个小几根呢?(课件出示) 师:谁来读一下?

9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3根。12344个4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1个1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2个2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3个3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4个4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都是(4)。根香蕉,朋友分

123师:要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快速数出9个圆片代表9根香蕉(略停一下)

然后把1号作业纸反过来,,在1号作业纸的反面分一分.. (学生操作,是巡视指导).师: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说自己的分法,课件相应演示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

师:刚才咱们小朋友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无论哪种分法最后每个小朋友都分到了3根香蕉,分得结果都是同样多,都是平均分.【设计意图: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怎样体现平均分?基于这一思考,我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1.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操作-----交流的过程,在深思熟虑之后,有方法、有目的地分圆片。

2.关注过程中的平均分:借助问题“为什么要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让全体学生都跟随交流着一起进入有序思维状态,理解每种方法的目的:时刻保证平均分。

3.关注结果:借助问题“分的方法不同,分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虽然“平均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分,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3.分萝卜。(感受第二种分法)

(1)师:熊猫吃上了鲜嫩的竹笋,小猴也吃到了香甜的桃子,接下来我们听一听可爱的小兔是怎么想的呢?(课件: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 谁来读一下? 生:每只小兔分4个.(板贴:有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几只小兔?)

师:谁再来说一说小兔的想法?

生: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兔呢?

师:这次该怎么分呢?我们再用圆片来摆一摆同学们快速的数出16个圆片,在1号作业纸的反面再分一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可以分给几只小兔?以分给

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几只小

吧!请生1上台。展示自己的分法。

师:这16个圆片代表16个萝卜,我们请他分一分.其他小朋友,咱比一比看谁得眼睛最明亮,观察最仔细! (一名学生上台摆出4个圆片。) 师:为什么一次拿4个呢? 生1:因为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

师:因为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贴1只小兔)有1个4所以就分给1只小兔。 (一边说一边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一只小兔。) 师:也就是16里面有几个4就能分给几只小兔。 (学生又摆出4个圆片,) 师:这4个圆片分给谁? 生:分给第二只小兔. (贴1只小兔)

师:这4个又可以分给1只小兔。(一边说一边又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二只小兔。) (学生摆出第3个4.)

师:这4个又可以分给1只小兔。(一边说一边又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三只小兔。) (学生摆出第4个4.)

生:这4个圆片分给第四只小兔。

(教师又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四只小兔。)

师:我们一起来看,有16个萝卜,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4份。正好可以分给4只小兔。

(3)小结。

师:最后,每只小兔都分得4个萝卜.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也是平均分.4.分松果。(第二种分法的应用) (1)师:在庆祝会上谁还没有吃到好吃的呀?

生:松鼠。

师:小松鼠悄悄地对我说了,它说了什么呢?告诉你们吧,(课件出示: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师:谁听到小松鼠的悄悄话了?

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学生读出小松鼠的问题。)

(2)师: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呢?这次我们不摆了,拿出铅笔,在松果卡片上圈一圈、分一分。 (学生在在松果卡片上圈一圈、分一分,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

(3)师:(把第一份正确作品放在投影上)这是谁分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我给每只松鼠分了5个松果,可以分给3只。 师:你是几个几个分的? 师:大家看,他是5个5个分的。 师:15里面有几个5? 师生一起数:1个5,2个

5、3个5.师:15里面有3个5,就刚好可以分给3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到的松果同样多吗? 生:同样多。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把第二份错例放在投影上)这是谁分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2:每只松鼠分3个,可以分给5只小松鼠。 师: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因为题目要求每只松鼠分5个,不是每只松鼠分3个, 师:(问错题的同学)你明白了吗?改正过来。

(4)小结:大家看,这种分法每只松鼠都分到5个松果,分得结果也是同样多,所以,这种分法也是平均分.【设计意图:每几个分一份该怎么分?是平均分吗?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我借分萝卜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交流时,两生合作,一人摆圆片,老师摆兔子,并适时地圈一圈,实现图与物的一一对应,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16里面有几个4就能分给几只小兔,变抽象为具体,有效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把帮助松鼠分松果设计成一个巩固性的练习,及时巩固了“每几个分一份”该怎么分,学生想到了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3只;课堂上,我们还发现还有的学生每只松鼠分2个、分4个,圈着圈着发现不能正好分完,又擦去重新分,这一过程更加深了学生对平均分“每份一样多”和“正好分完”的理解。 通过多种分法的对比,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有了前面反复操作的基础,对于“每几个分一份”也是平均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5全课总结,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教师手指着黑板)像这样平均分成几份和每几个分一份,每份都分得同样多,所以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出示课题:平均分) 师:平均分,你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我们来试试看。

【设计意图:教师及时带领学生梳理知识,感悟平均分的两种分法,进入后续的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分一分,填一填。(课件出示)

师:谁来读一读题目

生读题目。

师:每盘放几个?请同学们在2业纸上,用连线的方法分一分,的时候记得要用尺子。 师:(展示1个1个的分)这是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每个盘子分一个,分了5次。最后每盘放5个。 师:你几个几个分的?最后每盘分到几个樱桃? 生:1个1个的分,最后每盘分到5个! 师:每盘分到的数量怎么样?是平均分吗? 生:每盘分到的数量同样多,是平均分。

师:(展示5个5个的分)你是几个几个分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同样多吗?是平均分吗? 小结:1个1个分,5个5个分。无论怎样分,每个盘子里都分到5个樱桃,分得结果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2、圈一圈,填一填。书第53页第3题。 师:动笔圈圈看。

谁号作连线(学生在题卡上圈一圈。)

2.圈一圈、填一填师:8块蛋糕,每2块装一盒,可以盒? 生:4盒。

师:你是怎么圈的? 生:2块2块圈的。

师:为什么2块2块圈,不一块1呢?

生:因为题上说每2块装一盒。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

师:我们一起看,一次圈2个,圈了几次? 生:4次。

师:8里面有4个2,所以可以装4盒。 师:两道题都做对的举手! 3.帮助熊妈妈分糖果。

师:继续前进。哦,熊妈妈遇到难题了: 有18块糖,要装进袋子里,可以怎均分呢?出示课件:

师:(同桌两人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1:把18块糖果,每2块装一袋,装9袋.生2:把18块糖果,每3块装一袋,装6袋.......小结:不管怎么分,最后每个袋子分糖都是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装几

块圈

样平

可以

可以

18块,每()块装一袋,可以装()袋。到的【设计意图:“分樱桃”意在巩固“平均分成几份”的分法,“分蛋糕”巩固“每几个分一份”的分法。在练习中进一步梳理思维,巩固对两种分法的理解。实践题的设计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四、全课小结,渗透延伸

师:同学们,快乐的森林之旅就要结束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平均分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研究。相信你在收获知识体验乐趣时,会对自己说:“数学让我变得更——聪明!”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丰盛的宴会

----平均分

每分分得同样多

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 4个 16个萝卜 每只小兔4个,分给4只小兔

推荐第2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7-9页例

1、例2级相应练习。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与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学具:

课件、每人准备6颗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情境导入,教学例1。

(1)二

(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 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2个是一份。

(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 (4)学生交流、汇报

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 (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5)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2.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3.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4.完成教材第9页下的“做一做”。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小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教材第9页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

把9个笑脸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 )个。 (1)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3.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3小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1)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4小题。

有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根。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根。

(1)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你发现了什么?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例1:

(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 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推荐第3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江心小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7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教学准备

小棒 小圆片 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芮明 认识“平均分”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糖果吗?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必须把糖果分完。(每组糖果数量不等。) (1)学生动手分糖果,教师巡回指导,辅导个别学生 (2)汇报与交流,各组派代表说明分配结果。 (3)请大家说说听了各小组分的结果,你想说什么? (4)讨论公平的分配方案,得出“应该每份同样多。” (5)请学生重新分配,得出“每份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本环节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动分食品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展示,引出“每份分得同样多,较平均分”。通过讨论、操作、互说使学生理解“同样多”,从而获得“平均分”的新知识]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果冻,独立完成把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几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练习二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推荐第4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小朋友们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橘子,还有分火腿肠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果冻,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1个果冻那堆里,就都是2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4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4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7个香蕉,我给他们都是2个,我1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1个。

生2:我们组有8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9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12个水果,我们4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两个组,拿着分到的水果到前面来)。

师:看这两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 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概念及课题: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师:生活中为了分的公平、合理经常会用到平均分。

你们在哪里见过平均分?

指名回答。

4.做几道练习题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1)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3块糖。

生2:第(4)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用手比画圈一圈。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吗?

生:小明要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8个水果图片和6个盘子, 两人一小组,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把分法展示到黑板上,到记录每次的结果 。

比较哪种最简捷,引出用乘法口决就能很快的知道每分几个。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一一挑战。

2.拓展练习

(1)、3只小猴平均分24根香蕉,每只小猴分几根?(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8个)

(2)、师:唉呀,又来了5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24根香蕉了。

师:小猴变多,这次要把24根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8只)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一齐喊出来是3个)

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

生: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 !

四、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生2:平均分时,想乘法口诀就能知道每份分几个。

五、小结:

平均分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数学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希望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能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推荐第5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情境和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活动让学生探讨“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卡通图片,水果图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故事。(伴随表演)

师:小朋友们好,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认真听哟,听完后要请你们当公正的法官。有一天,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三兄弟来到一座山脚下,口渴、肚子饿,猪八戒摸摸口袋里只有9个桃子了。“来,沙师弟你3个,大师兄2个,俺老猪肚子大就4个。”(教师边说边贴出卡通图片和桃子图片,同时勾画出大山)“嗨!凭什么你多吃,哪次妖怪不是俺老孙降的,我该多吃”,孙悟空气愤地说。一直站在一旁的沙和尚说:“平时重活儿是我做的,重担是我挑的,我该多吃。” “我该!我该!!我该!!!”他们三兄弟争吵不停。其实他们三个为保护师傅都立下很大的功劳。

2.提出问题。

师: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当当公正的法官,帮他们分一分,让他们别争吵下去了。

二、通过活动初步体验平均分 1.谁来当法官的活动。

生:我觉得孙悟空本事大,他该多吃,沙和尚少吃。 师:他们三个保护师傅都立下很大的功劳呀! 生:每人吃3个桃子,同样多就不会吵了。

师:同意他的请举手,看来你们这些法官很公正,请你上台分一分。(动手操作)

请学生上台把桃子个数调整到每人3个。

师:这样他们每人分得的桃子个数就怎样呢?还会吵吗? 生:一样多。不会吵了。 2.小组活动。

师:如果有24个桃子,那又该怎么分他们才不会吵呢?请4人小组一起动手分一分。 (组长拿出准备好的图片,组员合作完成)

3.展示小组活动结果。 展示不同样多的小组结果。

生:不行,每人分得的不一样多,他们会吵的,应该每人分8个桃。 师:那把你们组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这样他们三兄弟每人分8个,一样多,很公平。 4.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像刚才,把9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人3个,每人分得的个数怎么样? (同样多)把24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人8个,每人分得的个数怎么样?(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教师板书课题并教读两遍) 提问:刚才有的组给猪八戒分7个,沙和尚分5个,孙悟空分12个,这是平均分吗?

生:不一样多,不是平均分。 5.初步理解概念。

练习:填空,把9个桃子______分给3个人,每人______个。

师:刚才我们把9个桃子怎么分给3个人,每人几个(师伴手势),请3个同学来说。

师:谁来说说刚才你们把多少个桃子怎么分给几人,每人几个。 (请3个学生来说,着重强调平均分)

三、加深概念的理解 1.第16页练习三的第1题。

师:听完了故事,老师再带你们去逛逛花店,花店里的阿姨要把这些花分插在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同样多的花,应该插几枝?(出示第1题)

请学生回答并说想法。

师:谁来说说把多少枝花怎么插在几个花瓶里,每瓶插几枝?(请两个学生说)

2.第16页练习三的第2题。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现在老师考考你们。(出示题目,师读题)

学生所持观点不一致。请三种不同观点的代表展开辩论,其他学生做补充说明。得出正确答案(第二种)。

四、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比如:咱班有40个人,平均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再比如:有16个同学参加接力赛,平均分成2个队,每队几个人呢?(8人)那你们能举一些吗?请说给同桌听听。

请学生举例。

五、探索平均分的多样化,教学例2

1.师:你们能举出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看来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下面我们就把这些橘子拿来平均分。(教师出示橘子图片和盘子)看看把多少个橘子平均分成几份?

2.动手操作。

师:想想可以怎样分呢?动手试一试。 小组长拿出橘子图片小组合作完成。 3.展示。

师:请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展示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边分边说。 生:我们组是一个一个地分,最后每盘分 3个。 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生:我们组是先放2个,再放1个,最后每盘放3个。 师:还有与他们两组不同的吗?

生;我们组是三个三个地分,每盘放3个。 4.小结。

师: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有多种不同分法,不管是哪种,每份都有几个呢?

生:3个。

师:我们知道平均分有多种不同分法,以后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吧!

六、平均分的综合运用

1.师:今天,大家都表现得很不错,老师要送给你们几种水果图片。不过要亲自动手分一分才能得到。(出示图片:20个苹果,16个桃子,12个橘子,8个草莓排列在一张8开纸上)

问:看看有什么水果呢?

生:有脆脆的苹果,酸酸的橘子、甜甜的草莓、软软的桃子。

师:因为老师很公平,爱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所以每人都要得到这四种水果,而且这些水果是平均分给小组里的4个人,请小组长带领你们组想办法动手分一分。

2.动手活动。

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展示。

师:每个小组都在积极地想办法,动手分,看看你们分得怎样呢?把你们组的分法展示给大家看看,介绍给大家听听。

生:我用圈的办法,5个苹果圈在一起, 4个桃圈在一起,3个橘子圈在一起,2个草莓圈在一起,然后把5个苹果、4个桃、3个橘子、2个草莓用一个方框框起来,这就是一个人分到的。(边说边展示) 生:我认为他们这样分很公平,可以。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们组把这些图片撕下来,一个人分一种水果,最后我们每人分得5个苹果、4个桃、3个橘子、2个草莓。

生:他们这样分很清楚。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们组把4个人的名字写在旁边,用连线的方法来分,比如分给我的5个苹果就与我的姓名连起来。

生:这样分可以,但比较杂乱,不易看清。

师:小朋友们很能干,想了很多办法,但不管哪种办法,都是把这些水果怎么分给4个人的?

生:平均分给4个人的。

师:你们每人分到几个苹果?几个桃?几个橘子?几个草莓?(生齐答) 师:老师很公平,爱你们中的每一个。

七、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分物品,也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很多,平均分的例子很多,请你们课后用自己喜欢的分法把生活中的物品拿来平均分。

八、教学反思

采用平均分的方法很多,对于小部分理解困难的人,弄不清多种分法的意义,理不清思路,要个别辅导。大部分掌握的很好。

推荐第6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依据是课标对低段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依据是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纸片、猴子图片、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每年在果实成熟的时候,它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今年的聚会又开始了,正在举行分享大会,请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小动物们准备了哪些食物?有多少呢?

预设:

(1)2只熊猫,6个竹笋。 (2)3只猴子,12个桃子。 (3)2只兔子,16个萝卜。 (4)2只松鼠,15个松果。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有动感音乐会的动物聚会,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预设:

(1)两只熊猫要分6个竹笋,每只熊猫会分到几个? (2)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应该怎样分呢?

(3)每只小兔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4)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环节1: “平均分”。

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把竹笋分给2只熊猫,该怎样分呢?

交流分法,揭示概念。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帮助小熊猫分竹笋,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感悟分竹笋的方法,为分几份和怎样分做铺垫。】

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环节2:尝试平均分。

大熊猫抱着竹笋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小猴子也开始着急了,你能不能帮帮它们呢?

小组内合作讨论。师巡视,注意学生分的方法个过程。 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 预设: (1)1个1个的分。 (2)2个2个的分。 (3)3个3个的分。 (4)4个4个的分。 环节3:归纳方法。

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有1个1个分的,有2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都是直到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个数都是一样多的,也就是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刚才我们帮小猴子解决了问题,瞧,小兔子正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他们分一分吗?

每只小兔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指名合作到前面分一分,其他学生观察。

4个4个的分,分了3份,说明可以分给3只小兔。

三、追踪练习

(1)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 )个松果,可以分给( )松鼠 5个5个的分,分了3份,说明可以分给3只松鼠。 (2)课本62页第1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分法是多样的,利用自主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提高与升华。】

四、课堂反思

增强学生在平均分中获得的感受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数学学习收获是多方面的,积极、合作、会问、会学、会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分组畅谈收获。

板书: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六、当堂达标

1、出示课本63页自主练习第2题,“分一分,填一填”,理解和巩固平均分的含义。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分的过程,重点体会每份分得同样多。

2、出示课本63页自主练习第3题,用圈一圈、填一填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是交流环节让学生结合圈一圈说清自己分的过程,体会每份分得同样多。

3、第3题是开放练习题的目的是灵活应用平均分,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

推荐第7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⑴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⑵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两种分法的整合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个小兔子,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

兔妈妈可以怎样去分这12枝铅笔呢? 2.明确要求

①出示条件:把12枝铅笔平均分。 ②提问:“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

①你愿意来帮帮兔妈妈吗?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②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试一试。 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 ①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让一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同时提问:他这样分对吗?为什么?还有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

②他们的结果都是这样的,都分对了,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教师先请上台展示的这位同学说一说,然后继续提问:其他同学的想法是不是都与他一样呢?不一样的说一说。

③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刚才分的过程却可能并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最后,他们所分的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枝数相同,因此都符合“平均分”。

④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别人和你的分法相同,他还可能是怎么想的?

5.小组内交流

①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

②小组讨论:除了小组内的几种分法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分法?

③小组内总结: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把它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

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明晰了平均分的两种基本策略,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为把握平均分的本质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 ①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②想一想,他们分别可能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在小组内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分的过程。

③独立完成填空。 ④在小组内校对。

2.“想想做做”第5题。 ①出示图,学生仔细观察。

②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如果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 ④独立完成填空。

⑤小结:像这样每份同样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为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

3.“想想做做”第6题。

①出示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②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自己先说一说。 ③和同桌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这里的每一个习题,都紧扣教学重点力图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并学会尊重他人。]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发散练习:有15个小朋友,要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下课以后去分一分。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课后的拓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形成。]

推荐第8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 -------分一分

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 今天,松鼠妈妈带着两只可爱的小松鼠去摘松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出示情境图) 师:它们摘了10个松果,你能帮它们分一分吗?

生说出自己的分法。(让学生任意分) 生:一只分4个,另一只分6个。 生:一只分3个,另一只分7个。 „„

师:从同学们分的情况看,发现两只小松鼠分得的松果个数都不一样,你们觉得这样分公平吗?(不公平)请你帮忙想一想,怎样才能分得公平呢?

生:分得的松果同样的。

师:说得真好,要让它们分得同样多,该怎么分呢?这就需要我们动手来分一分。

【说明:从情境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好奇心.】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棒动手分一分,在和同桌说一说是怎么分的。生边说边摆,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全班交流分法。

2、全班交流分法。(利用实物演示)

生:每只小松鼠1个,再每只1个,„„直到分完,每只分5个。 生:每只分2个,再每只分2个,„„分完后两只小松鼠同样多。 „„

3、师:同学们很聪明,想出来很多办法,但不管怎么分每只小松鼠分得的松果个数“同样多”,都是5个。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4、师:把10个松果分给2只小松鼠,每只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把10个松果怎样分成2份?

生:平均分成2份 (完整说)把10个松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个。 师:如果有12个松果,4只小松鼠平均分,每只该分几个呢?(生利用小棒分一分,再汇报)

5.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

【说明:分10个松果有多种分法,使学生经历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三、实践应用

1、练一练第1题:有15块糖,3个人平均分,每人分( )块。 学生先说说题意,然后让他们用学具摆一摆。全班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分的。

2、第2题:把8把椅子摆成两行,每行同样多,每行摆( )把.。先让学生说说,每行同样多的意思是什么,再用学具摆一摆,并汇报摆法

3、第3题: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4份、5份或10份,每份各是多少根?

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用小棒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全班汇报。看那组同学分的正确,奖励优胜小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平均分》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让他们给“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起了一个名字,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维、敢于创新和合作交往的能力。在设计上力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3、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像分层教学,关注学困生还须作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力求使优生吃的饱,差生吃的了。

推荐第9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高密市豪迈小学 孙美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60—62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 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棋子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哦,原来他们在开丰收庆祝会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你仔细观察,在这里,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预设:学生可能会零零散散的说:有12个桃子„„

师:能不能把所有的数学信息接着说完? 其他学生又补充:„„

师:说的真完整,你还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师:现在我们来想一想,每种小动物最喜欢吃的是什么呢?

预设学生会说:桃子是给猴子准备的,萝卜是给兔子准备的,竹笋是给熊猫准备的,松果是给小松鼠准备的。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分竹笋,体验不同的分法。

师:大家快看,熊猫哥哥和弟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呢?

预设学生会问:怎样分竹笋?

师:小熊猫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课件出示:怎样分竹笋?)这6个竹笋,它们该怎么分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师: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数字作记录。

熊猫哥哥 1 2 3 4 5 熊猫弟弟 5 4 3 2 1 师:我们有这么多分法,都有自己的道理。大家可真聪明,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法,你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一种特别的分法呀?(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为什么觉得它最特别呀?

师: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 有的每一份是同样多的,有的每一份不是一样多的;

„„

师:(课件演示)把6个竹笋,分给了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得3个。它们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中,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叫“平均分”。(教师板书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分得公平,经常使用平均分。 师:我们把6个竹笋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3个。谁能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再说一遍?

2.分桃子,应用中理解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猴见我们帮熊猫分了竹笋,它们也等不及了。(出示课件)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信息: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说) 师: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师:我们用手中的棋子,帮小猴分一分好不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 分好以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3)展示分法,理解平均分

师:谁想来展示一下你怎样分的桃子? 拿出磁性黑板,请学生上台分。

师: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分的?

预设:1个1个的分的;2个2个的分的;三个三个分,再一个一个分的;4个4个分的。

师:分完了,小猴子满意吗?为什么?

学生能说出:每只小猴分的一样多即可。(课件演示不同的分法)我们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我们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还可以3个3个分,也可以4个4个的分。但是不管我们用哪种方法,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得了4个桃子,它们分得的结果一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谁能试着把刚才分的过程说一说。 3.分萝卜,应用中深化“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熊猫吃到鲜嫩的竹笋,小猴也吃到了香甜的桃子,一边的小兔子可等着急了,下面我们来听听可爱的小兔是怎么说的?

(出示课件)板书:16个萝卜,每只小兔吃4个萝卜。

师:16个萝卜,每只小兔吃4个萝卜。你能根据这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指名回答)

师:可以再请棋子来帮忙分一分,这次要拿出多少个棋子?

生: 16个

(2)动手操作,体验另一种平均分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分法,个别指导。 (3)展示交流,梳理分法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要先拿出多少个棋子?分给了几只小兔子?怎样分的?请一生上来分。(使用学具分一分)

学生边说边分:拿出4个分给一只小兔子,再拿出4个萝卜给了第二个小兔,再拿出4个,又可以分给一只小兔,最后剩下4个萝卜,再给1只小兔。这样16个萝卜分完了,我们就可以知道分给了4只小兔子。 提问:这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生:„„

4.分松果,练习中提升思维

师:还剩下谁没分到食物啊?小松鼠都等不及了,它跟老师说悄悄话了: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谁听到小松鼠的悄悄话了?) 生: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师: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如果不用棋子,你能想出可以分给几只小松鼠吗?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在纸上用铅笔圈一圈。 师:谁来说说分给了几只小松鼠? 生:3只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也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生:„„

师:拿出5个分给一只小松鼠,再拿出5个有分给了一只小松鼠,还有5个又可以分给一只小松鼠,分给了3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5个松果。这也是平均分。 4.自主练习,构建语言模型

师:森林里的小猫和小猪也分到了食物,咱们来看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课件出示。)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小猫是平均分的,而小猪不是平均分的。你能想个好办法帮小猪平均分吗?

(2)圈圈画画分苹果,初步认识平均分语言模型

师:咱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动物们分了食物,也试着用这种方法分一分咱们喜欢吃的食物好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12个苹果,平均分2盘,每盘分( )个。 师:还是这12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 )个。 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3个,需要(

)个盘子。 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需要(

)个盘子。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小乌鸦碰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帮它吗?18个西红柿,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 )个。

三、回顾总结,梳理提升

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他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玩的很愉快,而且还学到了许多知识。狮子大王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邀请你们成为他们的荣誉市民。可是他说还要闯过最后一关才可以呢。 小动物们排排队,课件出示一群小鸭子。

师:来了一群小鸭子?快数数有多少只?

师:他们要表演体操,你能帮他们设计队形吗?要求每一队的人数要同样多。 (学生动手操作)

指不同分法的学生上台展示,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分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10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西湖区桃花镇观洲小学:邓红林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2~14页的例题1和例题2,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中主题图课件,让学生准备相应的实物卡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支架,导入新课

1、春天到了,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教学例1,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谈话: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 分配春游食品。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并说一说分配结果。 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分配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没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应用新知,巩固深化

1、练习三的第1题。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提问:每个花瓶里插几枝是什么意思?(强调平均分),接着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最后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插花,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全课

1、请小朋友们把书合上,闭上眼睛,想想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

2、教师归纳: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第11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平均 分

(教学设计)

小数一班的14号学员 阿娜古丽·阿布都克然木

平均 分

教学内容:第8~9页。例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懂得从不同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的摆、分、观察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法: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鼓励法。

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糖若干,桃子若干等。 课型: 新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精神很好啊!老师带给你们一个小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生:想听。

师:你们一起来听听猴子妈妈给猴子兄弟俩,分桃子的故事。那么,谁愿意到前面来配合老师讲故事呢?

生:举手上台两名学生。 师:(一边讲故事,一边两名学生的配合下师范)。从前有座山,山上住着猴妈妈和她的两个双胞胎孩子。有一天,猴妈妈到山那边摘了6个红红的桃子,她一进门,就给了猴哥1个,把剩下的5个全给了猴弟弟。猴哥一看,可不高兴了的说:“妈妈!妈妈!你偏心!你不公平!”猴妈妈笑了笑,从猴弟弟那儿又分给他一个,可猴哥还是不满意,说:“妈妈!妈妈!你还是偏心!”猴妈妈看了看,说:“好好好!从弟弟那再分给你一个。”猴哥看着自己眼前的3个桃子,高兴地笑了,说:“妈妈!现在这样分才公平!” 师:为什么猴哥说现在这样分就公平了? 生:听完故事,思考并回答。

2.探究新知识。

(1)教学例1: 老师发糖,学生操作。 师:说的好。老师又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分给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分完。(每一组的糖的数量都是6,班上刚好每小组3人)。 生:各小组动手操作,然后组长统计有几种分发并汇报情况。 师:得到分法答案,并板书。 教师板书。

在屏幕上出示各种分发。 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师:请小组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

师:你喜欢那种?为什么? 生: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

师:你们的眼光真明锐,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生1:一样分。 生2:同样多。 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2)出示课题。 师:(板书课题)平均分

师:再板书,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读两遍。 生:跟着老师读两遍。

师:同学们,再说说刚才哪些组的是平均分,哪些组的不是平均分? 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生:交流,汇报。 (3)第8页做一做,(练习出示屏幕)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师:进行评价。

(4) 教学例2: 深度学习“平均分”。

师: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每份几个?有几种方法? 生:观察屏幕上的图片,讨论分配方案。

师:前面发得糖代替橘子,每三组一起动手分一分。 生:汇报分法。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可以1个1个地分,第二种可以先每份放2个,再放一个,第三种可以每个盘子里放三个三个的分。所以18个橙子可以放6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老师板书)我们可以说,把18个橙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3.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第1题。 师:(出示屏幕)把8根鸡肉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那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

生:举手回答。

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应该怎样做? 生:交流讨论汇报。

师:第3种分法也是平均分,但是你们为什么不选它? 生:纷纷发言自己的想法。

师:说得非常榜。你们把“平均分”理解的不错。 师: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实例。

4.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生:说说平均分的概念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

平均分

分物体时,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1

把18个橙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2

2、

把18个橙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布置作业:完成书上有关本课的练习。

课后反思:

第12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50—53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青岛版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三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本单元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前提,而学生对平均分很陌生,对分一分却很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分一分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从直观和真实感受中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师如何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合作中探索,在深化中发展,达到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以上原因,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技能

初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2、情感与态度

经历平均分的探究过程,体会除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数学思考

能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 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棋子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的口算能力越来越棒,现在我想考考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从这位同学开始开火车口算。

二、创设情境,提出信息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大家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哦,原来他们在开丰收庆祝会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预设:学生可能会零零散散的说:有12个桃子„„) 师:能不能把所有的数学信息接着说完? 其他学生又补充:„„

师:说的真完整,那你知道这些东西是给谁准备的吗?

(预设学生会说:桃子是给猴子准备的,萝卜是给兔子准备的,竹笋是给熊猫准备的,松果是给小松鼠准备的。)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

二、整理信息,体验“平均分” 1.分竹笋,体验不同的分法。

师:大家快看,熊猫哥哥和弟弟正盯着竹笋呢,大家来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呢?

(预设学生会问:怎样分竹笋?)

师:小熊猫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课件出示:怎样分竹笋?)这6个竹笋,它们该怎么分呢?同学们能帮帮它们吗?

师: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数字作记录。 熊猫哥哥 1 2 3 4 5 熊猫弟弟 5 4 3 2 1 师:我们有这么多分法,都有自己的道理。大家可真聪明,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法,你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一种特别的分法呀?(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为什么觉得它最特别呀?

师: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有的每一份是同样多的,有的每一份不是一样多的;

师:(课件演示)把6个竹笋,分给了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得3个。它们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中,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叫“平均分”。(教师板书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分得公平,经常使用平均分。

师:我们把6个竹笋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3个。谁能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再说一遍?(生重复2-3次)

2.分桃子,应用中理解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猴见我们帮熊猫分了竹笋,它们也等不及了。(出示课件)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信息: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 师:如何进行平均分?

(2)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手中的棋子,帮小猴分一分好不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 分好以后,跟你的同伴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3)展示分法,理解平均分

师:谁想来展示一下你们怎样分的桃子?(学生上台展示如何平均分) 师: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分的?

预设:1个1个的分的;2个2个的分的;3个3个分,再1个1个分的;4个4个分的。

师:分完了,小猴子满意吗?为什么?

学生能说出:每只小猴分的一样多即可。(课件演示不同的分法)我们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我们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还可以3个3个分,也可以4个4个的分。但是不管我们用哪种方法,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得了4个桃子,它们分得的结果一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谁能试着把刚才分的过程说一说。 3.分萝卜,应用中深化“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熊猫吃到鲜嫩的竹笋,小猴也吃到了香甜的桃子,一边的小兔子可等着急了,下面我们来听听可爱的小兔是怎么说的?

(出示课件)板书:16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

师:16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你能根据这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指名回答)

师:可以再请棋子来帮忙分一分吗,这次要拿出多少个棋子? 生: 16个

(2)动手操作,体验另一种平均分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分法,个别指导。 (3)展示交流,梳理分法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要先拿出多少个棋子?分给了几只小兔子?怎样分的?请一生上来分。(使用学具分一分)

学生边说边分:拿出4个分给一只小兔子,再拿出4个萝卜给了第二个小兔,再拿出4个,又可以分给一只小兔,最后剩下4个萝卜,再给1只小兔。这样16个萝卜分完了,我们就可以知道分给了4只小兔子。

提问:这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生:„„

4.分松果,练习中提升思维

师:还剩下谁没分到食物啊?小松鼠都等不及了,它跟老师说悄悄话了: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谁听到小松鼠的悄悄话了?)

生: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师: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如果不用棋子,你能想出可以分给几只小松鼠吗?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在纸上用铅笔圈一圈。

师:谁来说说分给了几只小松鼠? 生:3只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也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生:„„

师:拿出5个分给一只小松鼠,再拿出5个有分给了一只小松鼠,还有5个又可以分给一只小松鼠,分给了3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5个松果。这也是平均分。

4.自主练习,构建语言模型

师:森林里的小猫和小猪也分到了食物,咱们来看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课件出示。)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小猫是平均分的,而小猪不是平均分的。你能想个好办法帮小猪平均分吗?

(2)圈圈画画分苹果,初步认识平均分语言模型

师:咱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动物们分了食物,也试着用这种方法分一分咱们喜欢吃的食物好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12个苹果,平均分2盘,每盘分( )个。

师:还是这12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 )个。 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3个,需要(

)个盘子。 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需要(

)个盘子。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小乌鸦碰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帮它吗?18个西红柿,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 )个。

三、回顾总结,梳理提升

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他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玩的很愉快,而且还学到了许多知识。狮子大王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邀请你们成为他们的荣誉市民。可是他说还要闯过最后一关才可以呢。

小动物们排排队,课件出示一群小鸭子。 师:来了一群小鸭子?快数数有多少只?

师:他们要表演体操,你能帮他们设计队形吗?要求每一队的人数要同样多。 (学生动手操作)

指不同分法的学生上台展示,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分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堂清

1、有18个篮球,

(1)每人分两个篮球,可以分给(8)个人。 (2)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4)个篮球。

(3)每组分8个篮球,可以分给(2)个组。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熊猫哥哥 1 2 3 4 5 熊猫弟弟 5 4 3 2 1 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 16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

6

第13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南河头乡东方完全小学

徐敬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P7~9页,例

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手段: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师生交谈。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

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导。

师: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参观科技园准备了一些“橙子”(用小球代替)。(学生拿出学具)

2.数一数。

师:有多少个盘子?

3.说一说。

师:老师会让你们干什么?(把橙子平均分成6份)

4.分一分。

师:小组同学合作把橙子平均分在6个盘子里。

5.小组展示不同分法。

(1)1个1个地分;

(2)2个2个地分;

(3)3个3个地分。

6.师: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1.师:大家表现得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奖品给大家。这样吧!送给每组同学一捆铅笔。(送铅笔)

学生提出疑问:我们怎样得奖品呢?

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先数数有12枝铅笔,再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枝?)小组合作完成。

2.开放练习。

师:你们都有奖品,老师也希望有奖品,你们每个组数出6个橙子给我吧!你们还剩几个?(12个)

老师的问题是:这12个橙子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种答案?

分组上台展示不同答案。

3.生活中的平均分。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用过这种分法吗?

四、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第14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8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森林,参加它们的聚会吧。(出示主题图) 从这幅图中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说的真清楚”“你说的真完整”) 师:老师今天 将3只熊猫带到了课堂上,他们想把6只竹笋分着吃,这时熊猫哥哥说它来分,于是分给姐姐1根,分给弟弟1根,自己4根,可是熊猫弟弟不高兴了,它觉得自己分少了,于是熊猫姐姐又分了一遍,给哥哥一根,弟弟3根,自己2根,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哥哥姐姐都不高兴了)

师: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帮它们呢?(每只熊猫都是2根)

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这么分它们就不会不高兴了呢?(因为公平,每只都同样多) 师:是这样吗?(是)其实,每份分的数量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什么叫平均分呢?那这两种方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师:我们帮熊猫分完了竹笋,再来帮小猴子分橙子吧。

有18个橙子,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呢?(3个)小猴希望我们怎么分呢?(平均分) 那你会分吗?

师:接下来,四人为一组,用小棒代替橙子,分一分吧。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分法呢?(学生上台利用磁扣展示) 师: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的分法跟你的一样不一样? 生:每只猴子分3个。

师:是不是平均分?(是)为什么?(因为每份同样多,都是3个)

师:那他是几个几个分的?(3个3个分的)谁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2个2个再1个1个分或1个1个的分)(或师:当我不知道答案的时候,我是这样分的:1个1个分) 师:那对比着3种不同的分法,你更喜欢哪一种?(3个3个的分,更简便) 师:其实,不管是1个1个的分,还是几个几个的分,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得3个橙子,都是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

师:现在,迅速将练习纸和小棒收起来。

师:看大屏幕,通过操作,我们把18个橙子平均分给了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3)个。 谁能再说一遍?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平均分,也帮小猴子分完了桃子,现在来当当小法官吧! 出习题1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的小法官,那现在,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是平均分呢?(3个学生)

师:刚才同学们举了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那老师想让你们分一下东西,你敢挑战吗?() “动起手来,我说你做”老师这里有10只水彩笔,谁能上来分一分? 师:平均分成2份,(其他同学认真看)你能把分的过程说一说吗?(把10只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只)他说的对不对? 师:(换人)平均分成5份。说一说分的过程。(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只)

师:现在同学们学会了平均分,也能动手分一分,我相信接下来小松鼠的问题一定难不倒你。 例3:有8个松果,每只松鼠分2个,你会分吗?(四人一组,拿出8根小棒代替松果,分一分) (小组上台展示)

将小棒迅速收起来。黑板展示松果分法。、师: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看大屏幕,再演示一遍分的过程。

先拿出2个,还剩下6个;第2次,从剩下的6个中拿出2个,还剩下4个;第3次,从剩下的4个中拿出2个,还剩2个全部拿出,正好分完。

所以,8个松果,每只松果分2个,可以分成 (4)份。 师:谁能再说一遍?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师:好,小松鼠的问题解决了,小兔的问题又来了,你愿意帮它解决吗?

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你会分吗?(拿出练习纸,用铅笔在上面圈一圈,分一分) (挑两份作品展示,并说一说)

师:将练习纸收起来,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帮小动物们分完了食物,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多。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闯关游戏吗? 第一关:画一画,填一填。

师:第一关没有难道你们,那看第二关,有没有信心? 第二关:数一数,填一填。

21个桃子,平均分成3盘,每盘()个

换个问题:21个桃子,每盘7个,可以分()盘。

师:你们真了不起,但第3关更难了,你们一定要提高注意力。 有12个足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

再换一个:一共有12个足球,平均每组分几个呢? 先数数有几组?

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师:恭喜同学们,顺利通过3关。

老师还准备了分糖果游戏,你答对了,糖果就属于你了,想不想玩? 师:老师有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4块) 还剩15块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5块)

还剩10块糖,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5块) 剩下5块糖,让我们送给今天表现最好的同学。。。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已经讲完了, 你有什么收获吗?

反思:

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以二(1)班学生参观科技馆活动的情境引入,自然有趣,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述概念,在“做一做”第2题的基础上又加练了一道类似的题目。此环节,必须舍得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说,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为除法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通过操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情感需求,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让学生操作分学具、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每份”“几份”概念的理解。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利用教材编排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判一判”“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巩固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

第15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按例1内容准备实物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小精灵聪聪刚刚告诉老师,明天是个好天气,学校决定明天春游去。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高兴啦,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课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学生自圆其说,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例1,引入平均分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小精灵说: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⑴、书第13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

②操作:用10个○片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 ②交流汇报

3、引入例2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 ②交流分的结果(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橘子 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④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结果)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巩固书第14页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再用虚线把分的结果表示出来)

②交流,同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③如果老师又拿来3瓶矿泉水,这时应怎么分呢?如果老师又拿来的是4瓶会出现什么情况,该怎样解决?(让学生充分思考,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学生自由交流,各抒己见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三第3题

①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相应的梨子

②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注意总数、份数的渗透)

③评析,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2、练习三第一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②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③评选,谁插的花最漂亮(培养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和做答认真的习惯)

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平均分

3、练习三第2题

①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分析能力

②评析,你想对第

1、第2题说句什么话?(第1题: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不公平、第2题是平均分,但只能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四、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注意什么? 课后小结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亲身实践,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资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学、主动的学。力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对知识的认识得到不断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的乐趣。

第16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卡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分发每小组一袋,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糖果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生

1、有些小组分得一样多。

2、有些小组一人分得一个。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师: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

师: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提问: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学生交流、汇报(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巩固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实践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今天学习的平均分。

提示:可以画图,也可以贴实物等

第17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48—50)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 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10根小棒,礼物包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同学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咱们一起瞧瞧去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1 预设:学生可能会零零散散的说:有20个桃子…… 师:能不能把所有的数学信息接着说完? 其他学生又补充:……

师:说的真完整,你还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师:这么多丰盛的食物分别是为哪些小动物准备的?

预设学生会说:桃子是给猴子准备的,萝卜是给兔子准备的,竹笋是给熊猫准备的,松果是给小松鼠准备的。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

【设计意图:以故事开头,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引导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搜集数学信息、能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表述信息的能力以及问题意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分竹笋

师:快看,熊猫哥哥和弟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猜一猜它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学生会问:怎样分竹笋?

师:该怎样分竹笋呢?这就是熊猫哥哥和弟弟所想的。(课件出示问题。) 师:这儿有10个竹笋,要分给两只熊猫。这是哥哥(贴熊猫哥哥),这是弟弟(贴弟弟),该怎样分呢?

师:老师想这样分,哥哥1个,弟弟9个,并把这种分法记录起来。(在黑板上举例作出示范)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师:现在,每组同学就以小棒代替竹笋,把10个竹笋任意分成两份,看一看有多少种分法?注意:别忘了在白纸(印有两只熊猫)上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合作默契,哪一组分法最多?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物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自然引出“任意分”。)

生:同桌合作,探究分法:分成2份,每一份有多少根小棒。

师: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指导。

师:老师发现大家有许多种分法,谁先来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我把10根小棒分成2份,哥哥( )个,弟弟( )个……

师: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数字作记录。

熊猫哥哥 1 2 3 4 5 6 7 8 9 熊猫弟弟 9 8 7 6 5 4 3 2 1 (设计意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同桌合作将10根小棒任意分成2份,学生们很多种分法。这样的操作有一定的思维容量,问题的探究空间大,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与相应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师:我们有这么多分法,大家可真聪明,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法,先自己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

师: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 有的每一份是同样多的,有的每一份不是一样多的;

……

师:我们给这种分完后每份同样多的分法起个名字吧。

生:同样分;公平分……

师:在数学中这种每份同样多的我们叫“平均分”。 然后教师板书课题: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生:把一些东西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找几个学生多说几遍什么是平均分,然后师生一起说。教师板书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师:熊猫兄弟最喜欢平均分这种分法,现在,同学们能把这10个竹笋平均分给两只熊猫吗?

学生:动手分10根小棒。

师:现在,每只熊猫分到了几个竹笋? 预设生:每只熊猫5个。

师:我们把10个竹笋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个。谁能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再说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平均分语言模型的初步训练) 2.练习

师:小猫和小猪也分到了食物,咱们来看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课件出示。)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小猫是平均分的,而小猪不是平均分的。 师生共同总结:也就是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竹笋及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分东西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平均分是其中的一种分法;通过判断小猫分鱼和小猪分西瓜,促进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分桃子,应用中理解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回到宴会上,小猴子也着急了。他们想干什么呀?

师:这儿有20个桃子,分给5只小猴.小猴子有要求了,要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

板书信息: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 师:你能根据这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生:怎么分桃子?

师:也就是说,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 板书问题: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 (2)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师:小猴子有几个桃子?但是咱们手中只有10根小棒?该怎么办?

4 生:两人合作。

师:这个办法真好,两人合起来正好20个。下面拿出小猴子练习纸,同桌合作完成。比比谁和同位合作得最默契。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 (3)展示分法,理解平均分

师:谁想来展示一下你怎样分的桃子? 拿出磁性黑板,请两名学生上去分。 师: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分的? 师:谁看出来了他们是怎样分的?

预设:1个1个的分的;2个2个的分的;三个三个分,再一个一个分的;4个4个分的。

师:分完了,小猴子满意吗?为什么? 学生能说出:每只小猴分的一样多即可。

师小结:这么多的分法,虽然分的过程不一样,但是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2.分萝卜,应用中深化“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咱们帮小猴子都分到了桃子,一边的小兔子也着急了,他们想干什么?可是小兔子有要求,我们每只小兔要吃4个萝卜,这里有多少个萝卜?

板书:12个萝卜,每只小兔吃4个萝卜。

师:12个萝卜,每只小兔吃4个萝卜。你能根据这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怎样分?

师:可以再请小棒来帮忙分一分,这次要拿出多少根小棒? 生:12根

师:同桌合作完成。

(2)动手操作,体验另一种平均分

学生动手分小棒,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分法,个别指导。 (3)展示交流,梳理分法

5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要先拿出多少小棒?分给了几只小兔子?怎样分的?请一生上来分。(使用卡片学具分一分)

学生边说边分:拿出4个分给一只小兔子,再拿出4个萝卜给了第二个小兔,还剩下了4个,又可以分给一只小兔。这样12个萝卜分完了,我们就可以知道分给了3只小兔子。

提问:这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生:……

3.分松果,练习中提升思维

师:还剩下谁没分到食物啊?小松鼠都等不及了,小松鼠有什么要求?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师: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如果不用小棒,你能想出可以分给几只小松鼠吗?想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用学具分一分,验证一下你的想法。

师:谁来说说分给了几只小松鼠? 生:3只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也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生:……

师:拿出5个分给一只小松鼠,再拿出5个有分给了一只小松鼠,还有5个又可以分给一只小松鼠,分给了3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5个松果。这也是平均分。

4.自主练习,构建语言模型

(1)圈圈画画分石榴,初步认识平均分语言模型

师:咱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动物们分了食物,也用着这种方法分一分咱们喜欢吃的食物好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10个石榴,平均分2盘,每盘分( )个。 课件出示:10个石榴,平均每盘分5个,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可以分几盘?

6 师:还是这10个石榴,再看这次要2个分一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 可以分几盘?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评析:练习的设计通过:分桃子,应用中理解“平均分”——分萝卜,应用中深化“平均分”——分松果,练习中提升思维,仅仅围绕平均分展开活动,感受两种平均分模型,逐步深入理解平均分这个概念,提高了应用概念动手操作的能力。最后通过自主练习,引导学生初步建构了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有平均分的例子?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畅所欲言。

(3)师:同学们今天表现太棒了。老师要发礼物:

每组一大包,把里面的4个小包平均分给小组中的4个人,每人一包。

生:打开自己的小礼物:看到里边有花生、玉米粒、小棒、漂亮的小花片等等。

师:请学生任选其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平均分的游戏。(师参与其中)

生:自由操作。

(让学生在有层次的巩固练习中,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加强学生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可以适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生可以在开放的问题和充分的空间下自主学习,体验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回顾总结,梳理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在分东西的过程中还学会了同桌合作,这是个学习的办法。

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他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玩的很愉快,而且还学到了许多知识,你说对吗?狮子大王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邀请你们成为他们的荣誉市民。高兴吗?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并提升平均分的方法,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备用练习】:小动物们排排队,课件出示一群小鸭子。 师:来了一群小鸭子?快数数有多少只?

7 师:他们要表演体操,你能用平均分给他们排排队吗?和同位说一说你想怎样排队。

师:由于时间关系,咱们课下每个同学都扮成一只小鸭子,要组织多少只小鸭子?排一排,说一说。

第18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新南镇凉井完小:徐友芳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的课题一“平均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 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平均分” 物品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激励星,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1.课前谈话。

2.邀请三名坐得最端正的同学上台接受奖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激励星,分给三名同学 3.交流:老师这种分法公平吗?为什么? 4.让学生进行再分配。并给这种分法命名。

5.小结:每人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生齐读、个别复述。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学生上台做平均分的游戏。把10颗激励星平均分给5个同学。 (1)交流平均分的方法:

小结:不管是一颗一颗的分,还是两颗两颗的分,只要每人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引导学生口述刚才进行平均分的过程:把10颗激励星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2颗。

生自己复述几遍。

2.把15个苹果平均放进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1)小组合作,用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 (2)学生汇报分法。

(3)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4)口述分的过程:把15个苹果平均放进5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也可以说成:把15平均分给5份,每份是3。

三、巩固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1.我会判断,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2.我会帮小猴分桃子。

四、总结拓展。

1.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2.想一想,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平均分的现象?

第19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

糖果 各种形状的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教师出示情境图:明天是个好天气,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去参观科技园。听到这个好消息,二(1)班的学生可高兴啦,他们为明天的参观科技园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一分这些食品吧!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8页例1,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自由分糖果。各组学生动手把6颗糖果分成3份,然后汇报结果。

分法一:第一份和第二份都是1块,第三份是4块。 分法二:第一份是1块,第二份是2块,第三份是3块。 分法三:三份都是2块。 (2)理解平均分。 ①学生看图并汇报观察到的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分法的多样化。 ②引导学生对比这三种分法,明确哪一种更公平,并说明理由。 (第三种分法更公平。因为第三种分法每份都同样多,不会出现争议。)

(3)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课题) (4)反馈练习。

①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页1题,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预设 第一种分法和第四种分法是平均分,因为第一种分法的每份都是3块,第四种分法的每份都是4块,所以是平均分。其他的分法不是每份都同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8页2题,然后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结果的。

预设 一共有16片枫叶,每4片一份,平均分成了4份。我是先数每份有4片,再数有4份,然后用乘法计算,算式是4×4=16(片)。

③通过刚才分糖果,大家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谁再来说一说?

预设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什么是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2、教学教材9页例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1)组织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18个小圆片,动手分一分,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2)汇报分法。 分法一:先每份分1个小圆片,然后每份再分1个,直到把18个小圆片分完,每份分了3个。

分法二:每份先分2个,然后每份再分1个,正好分完,每份分了3个。

分法三:每份分3个,正好一次就平均分成了6份。

(3)学习表述平均分。

出示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分的,再看看图中是怎样表述分的结果的,然后引导学生按“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的形式说一说分的结果。

(4)反馈尝试:完成教材9页“做一做”,巩固平均分的方法,然后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分法的多样化,学会平均分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结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有效结合,加深对平均分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

第20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子长县冯家屯小学

王娜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2—— P14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糖果、铅笔、水彩笔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平均分”

1.同学们:咱们班今天有两位同学过生日,老师准备了四个糖果,你们给她两分一分?

可能的结果(

1、3 ) (

2、2)(

3、1) 思考:哪种分法最公平?

在数学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2.判断平均分

二、深化“平均分”。

1.平均分的方法1----------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出示例题: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1)动手操作:请同学们用小棒表示桃子,分一分.(2)学生汇报结果(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3个3个分)

(3)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比较与讨论:每种分法的结果是怎样的?哪种分法最简便?

小结: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就是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2.实际操作,巩固平均分

(1)把10支铅笔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

)支。

把10支铅笔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

)支。 (2)把8支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支。

把8支水彩笔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支。

把8支水彩笔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

)支。

(三)平均分的方法2----------按每份指定的个数平均分

1.8块糖每名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名同学?

(1)指名学生分一分

(2)汇报结果

小结:可以分给几名同学就是 求8里面有(

)个2

2.练习巩固

14个玉米,每两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

18个玉米可以装(

)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