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简案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30 08:37:48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简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和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联想,理解沉郁顿挫的风格和揣摩诗歌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的济世情怀,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

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点拨、想像,感受文中的意象,来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对意境的感悟赏析,对诗人情怀的深度把握。 通过讨论探究,点拨分析,感悟联想情同身受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情境创设:插入自动播放10张草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2、提问:由题目获得哪些信息?秋风吹破茅屋的事件,并引出“歌”体裁“歌行体”

3、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4、出示学习目标

二、朗读诗歌 感受诗韵

出示朗读诗歌要求:(1)把握感情基调 (2)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听读诗歌 播放胡乐民朗诵表演 朗读挑战赛。

三、译读诗歌 感知诗境 出示译读要求 四人小组合作翻译 质疑释疑

用四字词语概括

描述眼前展现的几幅画面

四、品读诗歌 感悟诗情 (1)感知诗人处境心境

(2)思考问题凄风冷雨透心凉,此时诗人的愿望是什么?表现诗人什么精神品质? (3)诗人推己及人的感情抒发为什么如此自然?

五、赏读诗歌 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词、句进行赏析。 温馨提示 默读品味语言, 自主批注好词好句,提高鉴赏能力。 如:(1)、“号”、“卷”、“挂罥”、“飘转”等动词的运用;

(2)、对“叹息”的理解;

(3)、最后一段的名句赏析。(表达方式、思想感情)

六、梳理杜诗 构建形象

出示《望岳》《春望》《登岳阳楼》

七、穿越时空 采访诗人

八、当堂练习反馈提高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一)、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2、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 )的呼喊?

(二)、你会填写杜甫诗词名句吗

1、会当凌绝顶,( )。

2、烽火连三月,( )。

3、读书破万卷,( )。

4、朱门酒肉臭,( )。

5、窗含西岭千秋雪,()

6、出师未捷身先死,(

(三)、你还知道哪些忧国忧民的诗句

九、课堂总结 引领向前

十、推荐作业 巩固提升

A类:默写全诗,自选角度赏析美点。

B类:默写最后一段并赏析本段的两句话。

推荐第2篇:教学简案

《西游记》 名著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广宗三中 李小娜

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方面:

1.读一读阅读青少版的《西游记》

2.讲一讲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3.写一写读完《西游记》后,在你的读书笔记上写一写你喜欢的人物,写清喜欢的理由。

4.查一查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以及小说的形成及影响等。

教师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刻录电视剧《西游记》片花。

学情预判

1.经了解,大部分学生已经读过青少版《西游记》,对《西游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产生初步的阅读兴趣。

2.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过多地来自于电视剧,对故事情节的印象虽比较深刻,但对《西游记》还缺少一些较全面的了解,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有一定的片面性。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有不少同学情不自禁跟着哼唱,看来大家喜欢这首歌,那应该也喜欢《西游记》吧?

2.自由发言: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西游记》的资料。

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整体感知:

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2.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 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

明确:奇、妙、好等。

总结: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美”。

(三)品读赏析 1.情节美

故事情节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作为小说,情节生动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

2.环境美

在小说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霄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

教师总结:景物的描写,一般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景物我们先品到这里。当然还有很多美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读这样的句子真的是一种享受!

3.人物美

(1)教师点拨: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玉帝、如来佛、菩萨、土地神等(多媒体演示剧照)。当然也有大大小小的妖精。同学们说说看?(黄袍怪、红孩儿、蜘蛛精、蝎子精„„ )

可谓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就只来看师徒四人吧。(显示四人剧照。)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

(2)交流共享:

孙悟空:

预设(1):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强,神通广大。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教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括号内文字由学生说出)

预设(2): 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预设(3):

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

教师补充: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预设(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预设(5):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猪八戒:

预设(1) 我喜欢猪八戒。因为他能吃苦。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预设(2) 他强硬。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预设 (3) 勇敢、单纯。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预设 (4) 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让他寻山他却睡了。

预设(5) 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教师总结: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 :

预设(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有同情心。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一心向佛。

在第五十

四、五十五回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预设(2)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在第二十七回国误信坏话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教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哪位同学举个例子? 预设(3)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悟空笑他:“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等个恶模样来也?

教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 沙和尚呢?有没有喜欢的?

预设(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预设( 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教师总结: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性格最为鲜明,充分体现了个性美。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 明确: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

(四)链接生活

1、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结合我们的实践来看一下,阅读《西游记》后,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明确 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

2、识妖降妖的孙悟空令人赞叹不已。假如你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你将如何?请你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充分发挥想象,在小组中讨论,即兴上台讲讲。

(五)总结全课

这部作品人美、景美、情节美,是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杰作之一。今天我们只欣赏了四个主要的人物,它还有更广泛、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一年、五年,再读这部书,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

(六)检测完善

再读《西游记》,写一篇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

故事 阅读《西游记》 孙悟空

人物 猪八戒

唐僧

沙和尚

环境

推荐第3篇:《劝学》简案

教案 劝 学 荀子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二、难点、重点分析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3、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4、接触课文,听录音。正音。 通假字。

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5、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6、学生练习背诵。

1 (1)第一段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观点

提问: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观点的?(起句和结句)

追问:开头说:“学不可以已”,下面接着有一连串的设喻,这些设喻是证明这个观点的吗?(不

是直接证明这个观点,而是用来证明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个观点的。)

再追问:既然如此,起句和结句所表述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后者用来证明前者——因为“博学而日参乎己”有“知明而行无过”的功效,所以“学不可以已”。)

补充问: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这句话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则“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第二步:弄清设喻的内涵

提问: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分三组:①“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绳……***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绳……则利”。)

追问: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都是为了论证“君子博学……行无过矣”这一论点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认为这是简单的重复?(不是,因为三者的角度不同)。

再追问:它们的角度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①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②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既经改变,则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性质上去,用“***”来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这一重大作用。③“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而行无过”;被省略的“锯”“磨”二字,都表示持续的动作,又包含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可见这一组设喻是前两组设喻的总括,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观点。

最后板书此段文理示意图,帮助学生记诵。

(2)诵读第2段。

诵读的准备。

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要求注意某一节拍之中有些字之间有极短暂的停顿(用“·”表示)。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后解释词语:

“终日而思”和“***而望”——属于“对举”,结构相同,“而”表示修饰关系。用现代语表述,依次为“整天地想”和“跃起脚跟向远处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

“彰”——就是“明”的意思。从“彡”,从“章”,“章”亦声,光彩夺目之意。

“利足”——现在也有这种构词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

2 “致”——或以为同“至”,非是。“致”与“绝”对应,都表示动作结果,课本注为“达到”是正确的。

“能水”——今南方亦有“会水”一词,指游泳而言。

教师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先一一列举出来。

(①“***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②“登高而招”则“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则“闻者彰”;④“假舆马”可“致千里”;⑤“假舟揖”可“绝江河”。) 追问: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

(①用来说明“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②承上句“登高”一语,作解释,说明“登高”的效果。③与“登高”一喻对举,说明“顺风”的效果。④⑤的作用亦与此相同。) 再追问:结句中“善假于物”是指上文哪些语句说的?(“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舟揖”“舆马”)它们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所假之物的性质是否相同?(不是。②③中所假之物“高(山)”“风”,都是自然物;④⑤中所假之物“舆马”“舟揖”,是人的发明创造之物,二者有层次高低之分。) 小结:①喻属起句;②③④⑤喻属结句。

主导问:起句和结句是怎样的关系?(“学”是前提条件,“善假于物”是结果——能利用自然可谓善,能创造可用之物,则是善之善者。) 请归纳本段大意:能学习才能善假于物(板书)。

(3)诵读第3段。

解释下列词语:

“兴焉”“生焉”“备焉”的“焉”——或注为“于是”,亦通。虚词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无害。

“无以”——可与“河曲智里无以应”作比较。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划分层次,然后练习背诵。

第一层(首句、以句号为标志、下同)说明积善而后圣心备的道理。

第二层(第2—4句)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积累的必要性。

第三层(最后两句)从正反两面说明用心专一才能积累的道理。

概括本段主旨:学习知识必须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地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心专一。

7、总结全文。

(1)思想内容。

总结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论点(分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跟“学不可以已”这句话 (中心论点)的关系,指出分论点就是中心论点的论据,最后列表说明。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无过”——意义(分论点之一) “不已”才能“善假于物”——意义(分论点之二)

学而不已,方能积累,即“锲而不舍”——态度(分论点之三) 教师点拨:作者在本文中所论述的观点,跟他的“性恶”说是分不开的。因为“性恶”,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为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3 就说明了这一点改造的方法就是进行教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为善。这种教育改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又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设喻的运用。

教师说明:严格地说,通常所谓“比喻论证”是不确切的,比喻是一种修辞技巧,常用来说明事物的状态、大小、色泽等等;设喻则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应称为“设喻论证”。

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分析: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A\\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B\\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C\\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3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

“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学生讨论:(1)从本文看,运用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本文在设喻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小结要点:

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附带说说,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上学期已学过,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剑”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本文的设喻有两大特点:一是方式灵活,有时从一个方面用同类事物并列设喻以加强效果,如“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有时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同一道理,如“骐骥一跃……功在不舍”。二是用一连串的设喻,而内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绝江河”。

(3)对举的运用。

说明:对举是一种行文方式,就是将有关的两个事物(包括同类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时举出,其句子构造也相同或大体相同。

让学生举例(同类事物对举,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4 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相反事物对举,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讨论对举的作用。教师要说明一下:上述对举句组又都是设喻,那是就其目的(说明事理)来说的,而讨论对举的作用则应从行文方式看,要想想如此行文有什么好处。(读起来节奏整齐划一,铿锵有力;以同类事物对举可以丰富内容,加深印象;以相反事物对举,可以使读者对问题获得一面的认识。)

推荐第4篇:教案简案

Section C

Could you give us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公安县自强初级中学 杜亚兰

Ⅰ.Material analysis 本课是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话题的第三课时。主活动是1a和2。1a 通过小组汇报分享学习英语的经验,老师补充总结,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英语的策略。1b通过填充图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1c是个对话活动,复述1b里面所提到的各种学习策略。2重点在于巩固和运用1a的重点用语。3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体现“在做中学”的理念。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大都会碰到相似的困难,因而本课对英语学习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本课还可以让学生知道分享学习经验也是一种快乐。3作为写作训练,需要学生整合所学知识,留作家庭作业,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 Ⅱ.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一)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discuion, review, retell, method, as long as, stick to (doing) sth., chant, whom, wise

(二) Learn a useful sentence: I’m sure that you will make great progre as long as you stick to them.2.Skill aims

继续运用构词法来猜测本课新词的含义,读出新词的发音。

学习运用scannig,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3.Emotional aims 鼓励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要学会求助,学会分享 Ⅲ.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重难点 Key points Words and phrases: review, preview, translate, discuion, exactly, honor, achieve, as long as, stick to (doing) sth., share...with ...., prefer doing sth.,advise sb.to do sth., agree with sb, as ...as poible, have (no) chance to do sth., practice doing sth.Sentences: I’m very glad to share our group’s opinions with you.

It’s an honor to talk with all of you here.I’m sure that you’ll make great progre as long as you stick to them.Thank you for listening! Difficult points:

在任务3中,能够根据李明的“症状”,有针对性地“下药” Ⅳ.Learning strategies 能通过构词法,学习本课部分新单词,如:review, preview, discuion 等。

能够读1a,借鉴别人的好的英语学习经验。

能通过阅读3,学会归纳李明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Ⅴ.Teaching aids 用来教学新词的奖状/录音机/英语儿歌/小黑板/ppt等。 Ⅵ.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ew 第一步 导入(时间:5分钟) 1.学生欣赏一首英语歌曲,由听英语歌曲是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导入本课所学内容。同时讲授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 呈现(时间:12分钟) 1.让学生快速阅读1a,圈出新单词,完成PPT上3个题目。教师教读新单词

2.学生再一次仔细阅读1a,找出重难点短语以及句型。教师讲解

Step 3 Consolidation 第三步 巩固(时间:8分钟)

学生大声朗读1a,通过师生交流,探讨学习英语的方法,巩固1a。 (师生探讨学习英语的方法,巩固1a。) Step 4 Pairwork (时间:20分钟) 1.让学生再读1a,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将学生分为两组,以学生采访和小组比赛的形式,总结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

2.学生以写小作文的形式总结学习英语的方法,抽点学生当堂朗读小作文。最后教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Step 5 HMK 2

推荐第5篇:《拿来主义》简案

《拿来主义》简案

周珺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和幽默的特点;

2.学习本文的比喻说理方法;

3.理解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的含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一、导入课文:

《拿来主义》是鲁迅写于1934年的杂文名篇,文中的思想于今仍然光芒四射。对我们高中生来说认真学习这篇文章来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等问题,意义重大。

二、写作背景:略

三、整体感知:

1.什么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什么在拿来主义之前要先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2.“送来”和“拿来”区别何在?

3.作者用什么比喻来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批判了哪些错误倾向,树立什么样正确态度?

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错误倾向比作“孱头”(逃跑主义)、“昏蛋”(“左”派幼稚病)、“废物”(投降主义)。正确态度去“拿来”,他占有,挑选。“鱼翅”(精华)吃掉,“鸦片”(毒品)药用治病,“烟灯烟枪”(旧形式)毁或展览,“姨太太”(腐朽)走散。

拿来主义态度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4.课文最后一段五句话,什么意思?

四、赏析,拓展:

1.鲁迅杂文之所以以形象生动、审理深刻,是因为他善用比喻说理的方法,请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以“大宅子”作为外来文化,这整体性比喻,以“孱头”“鱼翅”等作为局部比喻。生动贴切,而且寓理于形象之中,通俗易懂,让人在思想上午到深刻的启示,还获得一种艺术上享受。

2.鲁迅杂文文笔犀利、幽默。善用反语,寓庄于谐。“庄”指谈论的是严肃的原则性问题,所持的态度是庄重的认真的;“谐”指语言和表现手法力求形象生动,诙谐幽默。

请举一二例来品味这种语言的特点(课后作业)

3.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是针对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同学们,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读来是否过时,我们应如何办?

五、作业:

小作文:请你选一角度谈谈“拿来主义“在今天是否过时。(200字左右)

推荐第6篇:丑小鸭简案

人教版第四册《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代 来丹丹

预设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准新字组成的词语;会正确书写“鸭、鹅”两个字,发现“鸟”部在两个字中大小不同。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丑小鸭因为丑而受尽欺负,体会丑小鸭孤单、害怕的心情。初步懂得无论遇到什么遭遇,都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对美好的向往。

教学课时安排:本文预设2课时完成,这堂课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安排:

一、揭题导入,认识作家 1.出示课题,读准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进入童话世界,去认识“丑小鸭”。 2.简单认识作家安徒生。简单看看安徒生的作品。 3.写“鸭、鹅”两个字。

二、认读字词,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要求大声自由朗读,把生字词语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2.检查字词。

三、研读课文,体会“丑”(2-4自然段的学习)

1.初识丑小鸭。(研读第2自然段中描写丑小鸭外形的句子)

找出描写丑小鸭样子的句子。通过仿说练习,与别的小鸭子作比较,指导好朗读。 2.体会丑小鸭孤单、害怕的生活。(研读第

3、4自然段)

(1)找找别人是怎么对待他的,找句子。交流。

研读句子: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指导读好“咬、啄、讨厌”。想象说话,他们还可能怎么对待丑小鸭?体会他的丑给他带来的孤单,体会丑小鸭家并不温暖。

研读句子: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随机指导“讥笑” 丑小鸭白天躲起来,他躲谁,躲什么?他为什么要躲呢?他害怕!指导朗读。体会丑小鸭害怕。

四、引读课文,渴望“美”

1.丑小鸭的处境那么糟糕,他是怎么克服的呢? 师生交流讨论。

2、引读第5自然段。

体会丑小鸭“又惊奇又羡慕”的心理。

3、后来,丑小鸭真的变成了天鹅,出示图。

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丑小鸭的世界。

推荐第7篇:雪花简案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设计

选用教材:人音版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八课《冬雪》 课型:以歌唱、即兴创造活动为主的综合课。

课例通过趣味性情感性教学,吸引儿童感受冬雪纯洁梦幻的美,体验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学习入境投情演唱歌曲,充分用音乐的表现性表达对自然与动物的热爱,憧憬下雪。

一、师生问好。

二、音乐导入。

师:你能来说说我在你心中的感受吗?

生1:很优雅的。生2:很有风度。生3:有艺术气质。

(通过简单的互动,使课堂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同时,亲切轻松的问话也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发声练习:用雪花飘起来的感觉哼唱

三、歌曲节奏教学。

1、通过几个杯子的“变魔术”,吴老师带领学生有层次地学会《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各种节奏。板书:X—

X—

O O O XX OX X OX X

OX OX O

XX

2、随音乐用“拍手”打节奏。

3、随音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生用三角铁、碰铃、铃鼓、响板的不同演奏为歌曲伴奏,吴老师指挥。 (通过几个杯子的“变魔术”,使学生在轻松自然又兴趣高涨的的状态下学会了歌曲中的变化节奏,这一“招”非常的新颖有效。)

四、歌曲教学。师导语引入。

1、欣赏“雪景”。

2、师:请你用一个词、一个字表达你现在最深的感觉。

生:美

师:两个字。生:美丽。师:三个字。生:真美丽。 师生用“歌唱”的状态有感情的念:美—美丽—真美丽。

3、吴老师表演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4、找“双胞胎”姐妹。

师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歌曲旋律。 师:请你找找旋律和节奏很像。 请几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拍一下歌曲前三拍的节奏。

5、齐唱歌谱。

6、生随师手指画旋律线唱。

7、随歌曲伴奏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8、学生随师琴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五、歌曲处理。

1、引入“圆滑线”唱。师:谁来到我们的歌曲中了?

2、引入歌曲间奏。师生合作唱。

3、情感处理并加相关动作。

全体起立“做动作”演唱“告诉小青蛙„„告诉小狗熊”。 做动作唱“睡吧„„做个甜头的梦。”

4、引入“升记号”。

没有升记号和有记号的对比演唱,让学生体会升记号的作用,最后能有感情地加入“升记号”演唱。

师:请你用歌声表现“神秘”的感觉。

5、为歌曲选颜色。

以红色代表喜悦,蓝色代表亲切,粉色代表甜美,绿色代表生机勃勃请学生为歌曲的几段选择合适的颜色。 选择好颜色后有感情地演唱。

6、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唱。

六、尾声。

1、教师导语后请学生欣赏“冬天的梦”。

2、送“祝福”给小动物。

3、课堂小结:结合环保,保护动物。

我的收获与感受:吴老师的这堂课正如她课中学生说的那样:美—美丽—真美丽。整堂课扎实、有效,教师教态亲切、大方,富有感染力,“双基”的落实比较到位,同时,通过“画旋律线”、“动作表演”、“颜色表现”及乐器伴奏,使整堂课“丰富多彩”的同时使歌曲教学更加到位了,通过教师丰富的体态动作,“以情动情”来引领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而整堂课的节奏及难句,吴老师通过“几个杯子”的不断变化,变魔术似的有效渗透了,学生始终是在一个自然、轻松的状态中有效学会了整首歌曲的不同节奏,此外,歌曲中的“圆滑线”、“间奏”、“升记号”这些知识也是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学会的,让我不得不佩服吴老师扎实的基本功。

观摩活动后,沈慧凯老师说道:“看了吴老师的课后,让我进一步理解了有效课堂,所谓有效课堂,就是要少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简单的不要复杂化,要发挥单元时间的有效性,注重“过程与方法”,花心思去处理,找到一个点有效挖掘。就像吴老师执教的课中歌谱教学这一环节比较朴实,通过教师的范唱—找“双胞胎”姐妹—画旋律线—师生一起用手指画旋律线,让我们在朴实中看到实效性。”张丹华老师充满文学魅力地说道:“对吴老师的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设计——了无痕迹,动静结合得当。

2、语言亲切有效。

3、节奏——巧妙有效。

4、歌曲引领——深入有效。

5、很有专业精神。”我想:这次的音乐录像观摩活动,对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将带来巨大的引领与启发。

本课中,吴老师在曲谱教学中深入挖掘作曲者的创作意图,在乐曲分析上,升记号、弱起小节、附点节奏,并没有讲解艰深的乐理,而是通过对比运用来体验这些极好的作用,注意学生的体验。尤其是升记号体现出雪花的轻盈的神秘感,通过对比聆听,有升记号和无升记号不同旋律后自己体会出来的,这种对音乐要素的关注成了本课一大亮点。

有一点遗憾的是,就是在弱起小节问题的处理上,老师直接用语言你来告诉学生这里要唱得轻些,而没有用老师的范唱或打手势来引导学生。

【案例】歌曲教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片段 第一步:聆听歌曲中的旋律,找找节奏型。

聆听3 4 5 5 5 5 5 | 6 5 4 3 2 2 2 | 7 1 2 2 2 2 2 |4 3 2 2 1 — | 找节奏型“× × × × × × × ”。

第二步:根据歌曲四句旋律由易到难进行节奏变化发展练习,并随歌曲旋律拍击。

第一句由 × × × × 发展变化为× — × — 第二句由× × × × ×发展变化为0 0 0 ××

第三句由× × ×× × ×发展变化为0× × 0× ×

第四句由× × × × × × ×发展变化为0× 0× 0 ××

第三步:聆听歌曲旋律,分别用不同打击乐器和着音乐用以上节奏伴奏。

【感想】这是我在浙江省特级教师音乐教学展示暨2007年杭州市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中观摩到的一节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执教的是杭州市胜利小学的吴瑶香老师,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闪烁着吴老师的教学智慧,课一开始就抓住了歌曲的旋律,安排了巧妙的节奏游戏,在循序渐进的节奏练习中自然渗透歌曲旋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节奏游戏中、教师动情范唱中以及找双胞胎雪花姐妹的旋律游戏中一步步达到熟悉旋律的目的。课堂中丝毫没有教的痕迹,有的是吴老师对作品深刻的理解与感受,有的是多年所积淀的丰富的教学经验,那就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从播放歌曲音乐之声:(do re mi)和用纸杯找出节奏型:xx xx x xx,引出节奏变化发展练习x- x- 000xxox x ox x ox ox o xx ,再用打击乐三角铁、响板、沙球为歌曲《雪花带来的冬天的梦》旋律伴奏,为学唱歌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毛欣星老师的《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开始就将我们带入了冬天那宁静,祥和的氛围,整节课都仿佛在“诗”中,在“画”中。用雪花飘起来这一形象的画面,调整学生的发声与演唱,而不是“用人做好了,声音竖起来”等抽象的词语来描绘,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四句歌词分别用白色(安静,洁白)、蓝色(关爱,呵护)、粉色(温馨,温暖)、绿色(生机勃勃)来形容,有利于情感目标的实现。

1、导入的设计:师生问好的创意。

2、音乐与故事结合贯穿课堂(富有童趣的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打击乐器的有效使用。

4、课件的精细化。

5、背景音乐与主题的链接。

6、环保教育(思品教育)

推荐第8篇:鸟语简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鸟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邹区中心小学 储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疏忽”“倍感亲切”造句。

2、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的感情。教学流程:

一、词串导入,切入中心

1、引出课题

2、出示词语,描写了鸟儿的什么? 呢喃软语 亲切啼叫 美丽矫健 翩翩飞翔

搏击风雨 勇敢顽强

3、找出来作者喜欢鸟儿的一句话。

二、触摸文本,感悟“鸟语”

(一)生生互动,体验与布谷鸟交谈的乐趣。

1、看图,聆听鸟语。

2、布谷鸟在说什么呢?你听懂了吗?

3、从布谷鸟的话语中,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鸟啊?

4、猜猜看,勤劳刻苦的布谷鸟还可能说什么?

5、解释押韵

6、练习对话。

过渡:小作者喜欢布谷鸟还表现在哪呢?出示句子

1、理解句意。

2、在生活中,谁会催促我们?练习说话:布谷鸟也是这样的,在我____________时,布谷鸟催促我应该_____________。

3、理解词语:疏忽。

4、在平时的学习中你有过疏忽的时候吗?除了学习,生活中,我们还有什么地方不能疏忽?

小结:声声催促都饱含着深情,催促我不断前进,真是催人奋进啊!(板书:催人奋进)所以小作者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引读齐读)

(二)聆听喜鹊叫,再次感受鸟语的美妙。课件出示:喜鹊图及其叫声

1、谁来学一学喜鹊的叫声?(再轻快一点!)

2、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喜事呢? 我们也和喜鹊来对对话吧。

1 出示:有什么喜事?喳喳喳喳,( )!

3、生活中有什么人、什么事让你倍感亲切吗?

4、可是喜鹊的“话”常常不能应验啊,为什么人们还这么喜欢它呢?

师:多么可爱的鸟,多么丰富的鸟语啊,它催人奋进,给人希望,还给生活增添了乐趣。(板书:增添乐趣)

所以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引读)

(三)情感升华,品悟鸟给我的启示。

我们也来听一听鸟儿的叫声,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看看我们班谁是鸟儿的“知音”?

1、编故事 播放视频。指名说。

2、作者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出示句子。

3、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不同颜色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4、我们把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和别人一起分享分享吧,小组讨论讨论,然后完成这段填空。从 的 那里,我 。

总结:如果说鸟儿的鸣叫是有声语言,这儿就是鸟儿们无声的鸟语了,它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启示。【板书:给人启示】因此,小作者从心灵深处发出了感慨——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啊!(齐读)

三、拓展延伸,共创和谐

1、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让我们一起走进人鸟和谐。(播放一组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画面。)

2、最后让我们行动起来,写一两句保护鸟儿的公益宣传语。(学生写话、交流)

推荐第9篇:教学简案

走进《爱的教育》

——小学四年级读书指导课

挂兰峪小学郭丽娜

一、指导目的: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爱的教育》,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掌握读书笔记的写法,使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交流,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指导重点:通过阅读《爱的教育》掌握读书方法,学会做读书笔记。

三、教学准备

师:相关资料

生:

1.仔细阅读《爱的教育》

2.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四、指导过程:

(一)名言导入

师: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很爱读书,他们在大量阅读之后,写出了一句句精典的读书感言。咱们先来说说你喜欢的读书名言好吗?

[设计意图]交流“你喜欢的读书名言” ,目的是让学生尝试领悟名人酷爱阅读的真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并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生:答略

1、师:孩子们,刚才大家交流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感悟到了读书的快乐。正如培根所说: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多感受一份快乐,多感受一份爱,让我们一起走进《爱的教育》。

(二)、走进《爱的教育》

首先咱们一起了解怎样读一本书,师出示《爱的教育》,要读这本书你会怎么读?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封面、读作者简介、前言、目录等来初步了解这本书,也可以用这些办法来了解你喜爱的书籍,孩子们你们想了解这本书吗?请你们快速浏览目录,想想你们最想读哪个故事,为什么?

师:学生交流.

读书方法指导:

1、了解主要内容,走进人物角色:

师:我读完目录时和你们有同样的感受,每个故事都那么吸引我,让我充满好奇,真想一睹为快。经过彻夜长读,我知道书里有许多故事都能触动我的心弦,咱们今天就去认识一个 叫“叙利奥”的孩子。

- 1 -

[设计意图]以《爱的教育》这本书为例,来引导学生怎样了解一本书以及如何选择喜欢阅读的书籍的方法。我根据学生产生了解这本书的欲望设计了阅读目录的环节,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思考“你最想读哪一个故事?说说理由。”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法不一,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对文本的想象能力,也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对本书的好奇心。

师: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 ,边读边圈点会让你收获更多请大家拿出手中的资料,静静地阅读一遍,读完了课文,你可以掩卷沉思:这篇文章主要写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交流。(叙利奥是一个可爱,聪明,懂事,成绩优秀,有责任感,能为家人分忧,甘愿忍受家人的误解。他的父亲虽然很辛苦,很操劳,对子女要求严格,也很爱自己的孩子。)

2、交流精彩片段,读出自己感受:

边读文章边划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品一品,再从中想想体会到什么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同桌之间可以说一说。

生:汇报展示。(略)

师:了解了这篇短文,你想对叙利奥说什么?你想对他父亲说什么?

[设计意图]我在学生读文交流汇报后,设计了“你想对叙利奥说什么?你想对他父亲说什么?”这一环节,达到对文章主题升华的目的。

(三)、读书笔记写法指导:孩子们,你们对叙利奥和对他父亲说的这番话可以把它作为体会写在读书笔记里。你们平时读课外书有做读书笔记吧?是怎样做的?学生互相补充交流做读书笔记方法。

师: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会让我们更有收获。你知道哪些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并引导学生养成 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也达到与学生所体会到的情感产生共鸣的目的。

生:汇报

师:归纳

1、圈点批注。(做标记批注,然后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摘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

3、写读后感。(引、议、联、结)

4、再创作。(概述,复述,缩写等)

孩子们,读完《小抄写员》后,你还想知道叙利奥将来的命运如何吗?你还想知道目录中其他人物的故事吗?请大家课后到《爱的教育》这本书中去感受爱的真谛。

- 2 -

[设计意图]这个对话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也做到从读一篇文章到读这本书的过渡

(四)、主题延伸,升华情感:

【播放音乐《爱的奉献》】《爱的教育》教给我们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祖国、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我们在爱中受到了教育,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爱的教育》这本书只是书海中的一朵浪花,好的书籍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中国孩子情感日记》《影响孩子的101个感恩故事》美*怀特的《夏洛的网》。你读过什么好书吗?把它推荐给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最近读过的好书,激发学生阅读其它书籍的热情。这个环节为爱读书的孩子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对其它学生也具有很强的促动作用 。

附板书设计:

走进《爱的教育》

读书方法:

了解主要内容走近人物角色

交流精彩片段读出自己感受

读书笔记写法:圈点批注

摘抄

写读后感

再创作

- 3 -

推荐第10篇:詹天佑简案

《詹天佑》教学设计 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朝岭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重点指导“佑”“蔑”两个生字的书写与理解,会用“争夺”“争持”造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3、重点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以读促悟,以悟导读,体会帝国主义的霸道、傲慢与蔑视,感知詹天佑奉命危难之际所彰显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詹天佑,齐读,学习“佑”字的写法与意思。

2、师生交流课外资料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讨论交流,汇报点拨

1、检查词语,重点学习“嘲笑、讥笑、藐视、轻蔑”的识记,指导“蔑”字的书写、记忆。

2、“杰出”“爱国”为主线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3、梳理定标(学习詹天佑爱国内容)

三、精读品悟第二三自然段

1、围绕预设问题(阅读提示: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修筑京张铁路?完成填空)整体感知这两个自然段内容。

2、紧扣“阻挠”“争夺”“争持”“要挟”“嘲笑”“轻蔑”等词语进行理解与训练,注重双基教学,相机板书“阻挠-要挟 --嘲笑 --毅然”写一段话。(课内或课外)

第11篇:教学简案

《月光曲》教学设计

执教:左江小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之美,领悟到语言之美,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的情感之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聆听曲之美。

1、第一次听《月光曲》是在揭题之前,用之导入新课。

2、第二次听《月光曲》,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第九自然段时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真正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

3、第三次听《月光曲》是在即将结束这篇课文时,让同学们再次聆听《月光曲》,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结束课文。

二、精读课文,领略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指导学生抓住“水田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到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亢激昂。

三、细细品味,感悟情之美。

细细品读《月光曲》这篇课文,感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到兄妹之间的真情和这位大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

第12篇:双簧简案

大班艺术活动设计教案:双簧

丹江口市幼儿园 肖力

设计思路:

双簧表演是我国传统曲艺的瑰宝,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表演形式。如何让他们感受双簧的魅力,了解双簧的特点,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我将简单的儿歌用传统的曲艺双簧来演绎,让幼儿直观的感受双簧表演的特点,体验双簧表演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对曲艺表演产生兴趣,能参与表演。

2、欣赏双簧表演,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

3、能尝试进行简单的双簧表演。活动准备:

双簧录象一段、屏风、醒木、冲天辫、大褂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2、谈话导入。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双簧表演,初步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

1、幼儿欣赏教师第一次表演,感受双簧的表演特点。

2、幼儿欣赏教师教师第二次表演,认识前脸、后脸。

(二)幼儿初步尝试双簧表演。

1、复习儿歌。

2、幼儿创编前脸的动作

3、幼儿尝试表演。

4、幼儿欣赏传统双簧表演,进一步感受双簧的艺术性和特点。

5、个别幼儿化妆表演,提升幼儿对双簧表演的兴趣。

三、结束部分

1、延伸:投放道具,鼓励幼儿到区角表演。

2、听音乐出教室。

第13篇:《项链》简案

陈海光 设想:

在把握形象的基础上多角度探讨主题

1、梳理情节,构成项链式板书。

2、从末节入手,溯源而上,落实对结尾及女主角的形象把握 1)、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探讨 2)、作用 3)、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在玛蒂尔德身上发生?

抓第

一、二„„段细腻的心理描写加以揣摩,如“也”字,如“痛苦”、“梦想” 4)、经历过这样的事后,她怎么样了?

结合真相大白前的几段文字加以讨论,基本归结到从错位到复位,从物质的贫瘠到精神的富有的转变上。

5)讨论一难点和争议点:是否虚荣依然?

她坐窗前怀念的那段描写很有味道,值得咀嚼。就我看,从后文的议论来说,这是人之常情,符合艺术和生活的真实。

3、归纳主题一:人生是多么奇怪啊,成全与败坏尽在一念间

4、发现路瓦栽 1)、再次跳读课文,找其语言、动作诸细节感受这是怎样的男人。 如喝汤时夸张的话语、面对落泪的妻子“惊慌失措”“你怎么啦,你怎么啦?”可和“怎么啦,你?”比较、如舞会带衣叫车、如镇定面对突发事件、无怨无悔还债„„ 2)、十年后,她会如何评价他?想象发挥。可和十年前比较 3)、用一两句话写“爱就是„„”

(„„付出,为了让你爱的人幸福;容忍,包容你爱的人的种种缺陷;责任,撑起一个叫家的地方„„)

5、归纳主题二:一曲爱的赞歌

6、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假如你为当事人会如何?(逃、离、跳„„)

但他们选择了还债,而且决然毅然,在他们眼里,什么东西最重要?那是不能突破的道德底线!

(诚信、尊严、信用)

7、|归纳主题三:„„无价

8、作业 1)、两篇作文,一是续写,二是假如舞会后,项链没丢,情节如何?合理想象。 2)、对下联:一夜风光项链成锁链 板书:

丢 赔 借 爱

项链 人生 „„

作者sohu

第14篇:桂林山水 简案

桂林山水

一、导入

1、昨天晚上,祝老师又把课文读了几遍,读着读着,桂林的山水啊就浮现在我的眼前,确实风光旖旎,越读越有滋味。你们回去又读了吗?有什么感受?

2、是啊,越读越美,山水美,语言更美,你们看: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无暇的翡翠 峰峦雄伟 奇峰罗列 危峰兀立

能读准吗?开火车读。

3、掌握得真好,这些词语在作者的妙笔下闪闪生辉。看着它们,你能想起桂林山水的特点吗?(板书:水

静 清 绿

奇 秀 险)

4、诶,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课文的话你会用文中的哪一句?【板书:甲天下】

二、精讲第二段

1、你看,桂林山水啊天下第一,那走入这甲天下的山水中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听清老师的要求,朗读要做到有声有色,“有声”当然是指声音响亮,“有色”呢?(有感情)

2、对了,有感情。有声有色,你来试试。

指导:老师打断你一下,我想问你,读这一句的时候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哦,这么壮阔的景象!是吗?那把这种壮阔带到词里再读一遍,(示范:波澜壮阔的大海)那你好像又看到了?(什么样的大海?)哦,你们看看那个“澜”字是大波浪的意思,想想,波澜壮阔,在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还看到了海上?(滚滚波涛)多好啊!一句话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句,波澜壮阔,再读。

3、真好,谁来接着往下读?她读的时候我们静静的听,静静的感受。

4、读得不错,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静、清、绿。

5、你们能用漓江的水“又又又”说一句话。

把这几个词连成一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的水很美吗?那如果我们来到桂林,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漓江的水真静啊!„„)

6、诶,你们跟作者想的一样啊,我们来读读文中是怎样写的。【片】 指导朗读:(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你们看见这么静的水,你心里舒不舒服?那该怎么读?徐缓的、柔和的,读起来要比较柔比较慢。你来试试。

(2)“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你们看。水清得连江底的沙石都可以看见,不激动、不惊喜吗?怎么表现自己内心的惊喜呢?(示范,让生学读)对,你要激动是奔放的状态;你要读惊奇的,就要稍快。

(3)“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绿到什么程度呢?

诶,无瑕的翡翠啊,你们见过吗?【片】看看这就是翡翠,要是翡翠一点杂质都没有的话,我们就把这样的翡翠称作是„„(无瑕的翡翠)。【片】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绿这么美,作者啊就联想到了„„,情不自禁地赞叹“漓江的水真绿啊„„”。这种修辞方法就是?【板书;比喻】

(4)我们看到作者笔下这么美的漓江水也会欣慰、惊喜、赞叹,齐,漓江的水„„【片】【手势和伴读】

如果我们有机会来到桂林,观赏桂林的山水,也会情不自禁地诵读——【片:图片】

7、孩子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段课文写得好吗?我觉得不好,我觉得有多余的句子。这段是不是主要在写桂林的水——漓江,对不对?那写桂林的水就写桂林的水得了,还拉拉扯扯写什么“波澜壮阔的大海”,写“水平如静的西湖”干什么?我觉得有点多余。你说呢?

(1)、你是说桂林的山水比大海、比西湖要好?是这样吗?杭州的西湖如果不好为什么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说。(就是写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水非常秀丽。)

好像还不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这种写法就是——对比。【板书;对比】比的是什么呢?大海有大海的美,西湖有西湖的美,那么漓江..你说。对了,漓江和它们都不

一样。一个事物和别的事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的什么?(特点)。说西湖说大海,不是说它们都不如漓江的水美,而是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各自有各自的什么?(特点)。

8、那咱们就把各自的特点读出来,齐。

三、自学交流第三段

1、诶,你们看,就这样有声有色,课文的滋味就出来了,漓江水的美就出来了。桂林的水美山也美,咱们哪就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己来学习第三段,好不好?先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第二段的?首先,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填出了描写桂林水特点的词语,这节课我们有声有色地读了描写这些特点的句子,并且把我们想象到的情景和我们的感受都讲给了大家听。这就叫做“一填、二读、三讲”,【片】,听明白了吗?自己试试怎么样?

好,你们自己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去欣赏桂林的山,静静的想、默默的读,使你产生感受的词或句子用笔画下来,把你的感受在相关的语句旁作批注,自己读吧。

2、如果画好了,你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读一读你画的句子,说一说你的感受。诶,我们现在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1)“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指导:他看见一座山,啊!像老人,心中一份惊奇;转眼一看,那一座又像一头巨象,心中更加惊奇;一抬头,又一座山,像骆驼。他心中越来越怎样?怎样表现这越来越惊奇?(打了三个手势,一个比一个高扬)懂了吗?跟着我的手势读。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是山奇的总结,听我怎么读(范读)你来。 (2)“秀”是什么意思。秀丽,那就赞美它,(范读:桂林的山真秀啊)你接着读。 (3)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指导:这个“危峰”的“危”是什么意思?“危楼高百尺”,你们学过的,危楼是危险的楼吗?对,危在这里当高讲。“兀立”,直直地立着。好读吧。

栽倒下来,你不害怕吗?我挺你读得一点也不怕!(范读)你再读。 谁有自信读得更好?自己站起来,大家一起读。好,请坐。

3、谁还有新的发现,看看黑板,刚才在研究桂林的水时,你们找出了作者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方法来写漓江的特点,这一段又是如何写山的呢?

生汇报,适当指导

四、合作学习第四段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会是怎样的景象呢?齐读最后一段。

2、多美呀!(有感情地重读第一句)那这第四段写什么?你说。(是写桂林的山和水)。

3、谁也离不开谁,那是山水相依啊【板书:山水相依】。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这样几笔简单的描写,就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了。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不是这么【手势画方块】一张画?

4、画卷是长长的卷起来的画。可以展开,展开【手势演示展开】,再展开,叫什么?(连绵不断)现在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荡漾,走进了这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正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总结提升

我们就在这幅迷人的画卷中游着游着,就跟古代的文人墨客一样,不禁诗意大发,一起来写首诗吧?

就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开头,接下来怎么写呢?诶,看这,中间加两个词就是诗了,是不是啊?看我怎么加。(板书“水”)静静的水当然流起来是清流,(板书“流”)到处是绿悠悠的。(板书“悠悠”)把这一行读一下。)静水清流碧悠悠。

第三行呢,是奇峰(板书“峰”),一个比一个秀美,互相争着美,那叫什么?(板书“竞”)“竞秀”是什么意思?看你美还是我美!这儿呢,他为什么感觉山险呢?因为拔地而起,(板书“拔地”)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看行不行。第四行呢?山水相依的桂林给我们什么感受呢?

三个字,对画中游。

好,整个板书读一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 静水清流碧悠悠。 奇峰竞秀拔地险, 山水相依画中游。

2、(指第一句诗)这是第几自然段?(指第二句)这是第几自然段?(指第三句„„)明白没有?明白什么了?每一句诗就是每一段的内容,我们把重点词语连起来就成了一首诗。把这些紧密相连的段落连起来就是一片优美的文章,这样以来,层次就更清晰、条理就更清楚,聪明的孩子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也会这样写,对吗?

六、布置作业

老师给你们留一个观察作业,认真观察你喜欢的景物,抓住特点。下次作文课,我们就学习本篇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第15篇:普罗米修斯简案

一、谈论神话,展现文化背景

1、PPT呈现《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等故事图片

师:这是谁? 你发现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吗?(点出神话故事)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欧洲有个国家叫希腊,那个国家跟咱们中国一样,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流传着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一个。(PPT:普罗米修斯)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再来叫叫他的名字吧。外国人的名字比较长,我们可以读得紧凑一些。谁能像他一样再来读读他的名字。

二、初读课文,由神切入,感知课文内容

1、PPT学习提示(在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给大家的学习小贴士)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相机进行正音,指导读好一些词语

鹫鹰悬崖啄食驱寒取暖气急败坏愤愤不平

尽管如此尽头肝脏

师:这个词,谁会读?(课件词:肝脏)

“脏”是我们这节课新接触的一个多音字,当表示人体内部器官的时候,它读作――生读,还有个读音是什么?――生读

师:在这个故事当中,除了普罗米修斯,还有很多神的名字,谁来读一读?(指生回答)

普罗米修斯阿波罗宙斯赫拉克勒斯火神(指名读)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认识了这些神名,让我们快速到课文中把写到这些神的句子画出来,自己读一读,用最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些神分别做了什么事?

2、汇报交流。(出示箭头)

师:老师把同学们刚才说的,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这些神和普罗米修斯之间都有关系,谁能看着这个图示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先说个你的同桌听一听(这个同学说得很简洁,谁还能像他这样)

师:抓住课文中主要人物,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在以后的课文学习当中也可以学以致用。

师:其实,普罗米修斯之所以被惩罚,宙斯之所以那么生气,都是因为普罗米修斯做了一件事,什么事?——拿取火种(板书:拿取火种)

三、想象入境,感受火对人类的重要

师:他为什么要拿取火种呢?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师: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类没有火的生活,你想用? 人类遭遇的这

一切,普罗米修斯也看在眼里,他决心去拿取火种,做这件事情容易吗? 可是,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把火种带到了人间。

PPT出示:自从有了火„„(指名读)

师:注意到了吗,猛兽的后面作者这里用了一个省略号,说明——

句式练习,课件出示: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

师:现在,再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类有了火的日子,你想用?(幸福) 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一下人类有了火的幸福生活。真好,老师发现 咱们班同学特别会读课文。看到了他脸上绽放的笑容,我似乎也感觉到人类的 幸福生活了。一起来读读好吗?面带微笑一起读出那种幸福。(指名读) 是啊,普罗米修斯带来的火种,为人类带来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行为就是 在——造福人类。(板书:造福人类)

虽然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了幸福,但是他因此受到了宙斯严厉的惩罚。

四、想象入情,丰满人物形象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普罗米修斯遭受的惩罚?

(板书:遭受惩罚)(PPT)

师:三万年的日子啊,普罗米修斯一直遭受着这样的折磨,就是不屈服, 请看一眼此时此刻的普罗米修斯。

师:普罗米修斯是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说这句话的?(坚定)板书:坚定

同学们都在心里静静地读读这个回答,把普罗米修斯的坚定读出来。

(指名读)预设:老师听出来你把绝不会和更不会读得特别响亮,这里的 语气可以一次比一次加深,你再来试试!

预设:老师听出来你把这个问句读得特别响。这是一个反问句,能用另一 种方式来读这个句子吗?也要读出坚定的语气啊!

即使铁环紧锁着他,他还是坚定地回答:“ !”

即使鹫鹰啄食着他,他依然坚定地回答:“ !”

善良的火神劝说他,普罗米修斯啊,承认错误,归还火种吧,普罗米修斯 摇摇头,坚定地回答:“

想想这段话他还会对谁说?(宙斯)那就带着更加坚定的语气吧!

师:任何痛苦都动摇不了普罗米修斯心中坚定的信念,(指黑板)

师:这是多么残酷的惩罚,可一心为人类造福的普罗米修斯,面对这常人 甚至神仙都无法忍受的痛苦,始终没有屈服。

师:有一首赞美普罗米修斯的诗歌,先自己读一读,能试着帮老师把不完 整的部分补充完整吗?(课件:诗歌)

学习

6、7两个自然段

1、指名2生读:,谈谈读后的感受,指名

3、4个左右,(预设:你读 出了自己的感受,你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想想这段话中的哪个字或词语 让你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受到的痛苦与折磨?用小三角标出来,体会 体会(生自由读)

预设:(死死地:既„„也„„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有条理,先说了 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又说出了自己对这种痛苦的感受,能用你的 朗读把你的体会表达出来吗?谁还能像他这样,也来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风吹雨淋:你能想象一下风吹雨淋的痛苦吗?(在冰雹飞溅的 冬天,他,在漫长寒冷的夜晚,那阵阵狂风就好像是一把把利剑似乎

要刮穿普罗米修斯的身体了。请你来,把普罗米修斯受到的痛苦读出来。 预设:日夜:每日每夜,他都是这样遭受着痛苦的折磨。

师:同学们,像刚才这样,抓住重点词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法,能够 让我们更好地来感受课文中的这个人物形象(板书:抓住重点词)。

师:老师把同学们感受到的词语标注了出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文字, 去感受普罗米休斯受到的痛苦。

师:同学们,你知道他死死地被锁住的那座山叫做什么山吗?

这座山曾经被人称为是不可到达的地方。因为山上终日被冰雪所覆盖, 山下就是无底的深渊,普罗米修斯就是被锁在这样的一座寒冷而又恐

怖的山上,让我们再一次透过这些词语,读出普罗米修斯此刻的痛苦,读 师:听得出来,同学们的心和普罗米修斯贴得越来越近了。可普罗米修斯 所受的痛苦仅仅是这些吗?(不是)师: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PPT鹫鹰图

学习感受“啄”之痛

师:我们来看看,鹫鹰到底长得什么样? ppt课文语段。(指生读) 师:就是这样的一只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啄食着普罗 米修斯的肝脏,啄食就是啄一口,吃一口想象一下鹫鹰那尖利的嘴巴 和锋利的爪子每时每刻在那一下一下啄食着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能把 这种痛苦的感觉读出来吗?和你的同桌试一试。(谁觉得我能把那种 难以想象的痛苦读出来?)

师想象引导:你平时擦破皮,是什么感受?手指划了道口子,你会怎样? 更何况是附在肉里的肝脏哪!这鹫鹰尖利的嘴巴就像是一把刺刀,无数 次地刺向普罗米修斯的胸膛,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啊,谁能把这种痛苦 读出来?(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那种撕心裂肺的 痛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想象引导:这样的痛苦只有一次吗?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 晚上,这肝脏又长出来了,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 尽头了。

师:同学们,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PPT许多年来„„)师:猜猜看,许多年,可能是多少年?

师:同学们,这样的日子,普罗米修斯一过,就是三万年。

师:三万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在承受这样的痛苦让我们一起用朗读 走进普罗米修斯,去感受他的那份痛苦。三万年来——普罗米修斯的 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师:三万年的日子啊,普罗米修斯一直遭受着这样的折磨,就是不屈服, 请看一眼此时此刻的普罗米修斯。

师:普罗米修斯是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说这句话的?(坚定)板书:坚定 同学们都在心里静静地读读这个回答,把普罗米修斯的坚定读出来。(指名读)预设:老师听出来你把绝不会和更不会读得特别响亮,这里的 语气可以一次比一次加深,你再来试试!

预设:老师听出来你把这个问句读得特别响。这是一个反问句,能用另一 种方式来读这个句子吗?也要读出坚定的语气啊!

即使铁环紧锁着他,他还是坚定地回答:“ !”

即使鹫鹰啄食着他,他依然坚定地回答:“ !”

善良的火神劝说他,普罗米修斯啊,承认错误,归还火种吧,普罗米修斯 摇摇头,坚定地回答:“

想想这段话他还会对谁说?(宙斯)那就带着更加坚定的语气吧! 师:任何痛苦都动摇不了普罗米修斯心中坚定的信念,(指黑板)

师:这是多么残酷的惩罚,可一心为人类造福的普罗米修斯,面对这常人 甚至神仙都无法忍受的痛苦,始终没有屈服。

师:有一首赞美普罗米修斯的诗歌,先自己读一读,能试着帮老师把不完 整的部分补充完整吗?(课件:诗歌)

出示《普罗米修斯赞歌》是谁?冒着生命危险要救人类于水火?是谁?深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送来和,

送来人类新的纪元!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

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身躯,却不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勇敢 坚强 博爱 无私

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第16篇:阅读教学简案

阅读教学简案

一、激情导入: 著名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同学都热爱读书,那么又应该怎样去阅读呢,今天我们就借一篇文章《善良的魅力》,来一起探讨怎么阅读的问题。

二、阅读: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善良的魅力》,完成: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概述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中心。

2、扫清文字障碍,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字的音义。

展示:找同学概述故事情节,并探究文章中心,将自己解决的生字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三、理解:

1、师:每个人的理解力都不尽相同,快速阅读中,必定会产生许多疑问,请你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先同桌交流,不能解决的班上探讨)

2、师:我们做过很多阅读题,根据阅读经验,猜想假如本文作为阅读材料,会出哪些阅读题?自己出一道题,并书写答案,然后组内交流,一起分享。(展示)

四、吸收:

师:本文是一篇中考的满分作文,之所以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一定有他的魅力,请大家品读文章,找出文章中值得欣赏地方,大家一起分享。(语段,写法都可以,班上交流)

质疑:金无足赤,你觉得本文是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成长。

五、呈现:

师: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广收博取,然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呈现出来。

1、将你喜欢的文字整理在读书笔记本上,并背下来。

2、将你学到的写作技巧应用到本周的周记上,至少用上一种。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有所收获呢?读一篇文章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请同学先小结,然后老师明确)

阅读要做到:

粗读文,知内容,理情感,明中心

圈词句,明音义,疑难处,共探究

细读文,猜考点,出考题,自解疑

品读文,赏靓点,善积累,成我文

七、教师寄语: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庸俗的人是不会读书的人,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结束语:所幸我们同学都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就让我们在一生中与书香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第17篇:《秋水》简案

秋 水

《庄子》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把握庄子散文的文体特点、语言风格和艺术特征。

3、了解道家学派在人生理想方面的复杂倾向。

二、基本要求: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庄子如何将抽象哲理化为具体形象的,

2、能掌握重点词句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和掌握道家思想的精髓,并汲取精华,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2、理解重点词句段.

3、本文的寓言特色、景物描写的作用、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3课时

1、导入

2、庄子及其思想概述 1)、先秦散文的分类

一是诸子散文:各学派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进行争论的论说文。(以议论说理为主) 二是历史散文:由各朝、各国史官积累了大量档案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编纂成书,记载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事件及统治者和谋臣策士的言论。(以叙事记言为主 ) 2)、诸子散文的形成和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 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3)、《庄子》的历史影响

《庄子》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瑰宝,无论是在思想史上还是在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也都

1 十分深远广泛。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关于道的理论;

二、关于逍遥齐物的论述;

三、对生死问题的看法;

四、关于社会政治文化的学说

1)生平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以管理全国的重任相委任。”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2)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心就是“道”。

“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又多种含义,可以指宇宙的本源,宇宙万物的总体性和同一性,事物发展变化所依循的规律,哲学领域的一种境界等。 《庄子》一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生保身,逍遥无为

2、与道合一

3、无为而治 3)后世评价

(一)庄子是一个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的知识分子。

(二)庄子服膺老子学说,继承与发展了老子关于“天道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

(三)庄子的内心充满着矛盾,他的哲学思想是作为一个因愤慨之极由积极用世而走向消极应世之心理转变的古代知识分子的特性所使然的。

3、《秋水》授课——重点字词句;解读课文

(一)基础掌握

范读全文

课文翻译(略) 需要掌握翻译的句子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5、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请从课文中找出

1、词类活用

2、通假字

3、虚词

4、古今异义

5、成语

6、特殊句式

7、固定格式

1、词类活用

①秋水时至:名状,随时令,按时。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做名 美景 ③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④东面而视(名词用为动词,面对。) ⑤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词,以„.)

2、通假字

不辩牛马——辩同辨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虚同墟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同毫、虚词的用法

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语气助词,放在句 中表停顿 ②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 介词, 当“在”讲 ③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介词 引出行为的对 象

④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连词 用在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

4、古今异义

①河: 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②于是:古义——在这时,这时候;今义——表

承接。

③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

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④北海:河:古义——北方的大海;今义——我

国的一部分海域,即东海的北部。

⑤东面:古义——面朝东;今义—— 东边。

⑥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⑦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专通某种学

问的人;今义——1) 不吝啬 2)自然,

不拘束,不俗气。

5、成语

①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②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③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小的人。

6、特殊句式

①定语后置——闻道百;

3 ②宾语前置——莫己若,我之谓; ③被动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7、固定格式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被„„所)

归纳修辞句

1、比喻:

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②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④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⑤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盲目地自夸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排比:

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②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④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3、反诘:

①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③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大量的排比句和反诘句(有些既是排比又是反诘)的运用,连贯而下,造成了文章滔滔不绝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雄辩力量。

(二)解读课文

1、文章的主旨及客观意义(见提示)

2、重点段落分析 (提问) 1)、课文第一节

①这里描写了哪两种景物?

②这两种景物起到了什么作用?

③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④河伯为什么望洋向若而叹?

⑤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答案略

分组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课文小结

《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机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同学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握机遇,超越自我,用我们的智慧、知识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五、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前沿研究

1、研究现状

中国期刊网

1994-2005 2005 检索项: 篇名/关键词/摘要 4193篇 841篇

中文摘要 50931篇 1115篇 检索词: 庄子

2、2005年论文自选目录

1、此心安处是吾乡——从词看庄子对苏轼的影响

2、试论老庄思想对《红楼梦》的影响

3、论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文化意义

4、论《庄子·天地》篇中“玄珠”与道教的关系

5、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论庄子的人性素朴论与德行修养观

6、《庄子·逍遥游》疑难词语训诂六则

7、论《庄子》中的杂文及其影响

8、庄子的平等思想对女性学走出现代困境的意义

9、庄子的仁义与海德格尔的原伦理学

10、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探析

11、客观必然与精神自由的对立统一——庄子生死观内在矛盾初探

12、论庄子的蝴蝶梦——人生在梦幻中超越

13、宋代统治者对《庄子》的阐释接受

5

14、狂欢与逍遥——巴赫金与庄子喜剧精神比较

15、《庄子》内篇到外杂篇的嬗变过程浅论

16、行走的精神——从“逍遥游”到“文化苦旅”

17、忘生死而顺自然——《庄子》的养生之道

18、《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3、论文选读

《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略)

拓展

1、《庄子》中的成语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运斤成风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题意解说 无用之用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以貌取人

2、《庄子》中的名句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两则庄子故事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

随堂小练习:

①、翻译这则短文。

②、小组讨论:庄子讲这则故事用意是什么? ③、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答案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囗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

6 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 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翻译和分析略

六、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道家思想的哲学阐述要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2、拓展学习中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练习

七、主要参考书目

1、《庄子大智慧全集 》 吕叔春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5-1

2、《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中华书局 2001-8-1

3、《庄子讲读——国学名著讲读系列》 方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9-1

4、《大道与优游:再看庄子的人文情愫》 见君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4-1

八、思考题

1、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2、找出文中援譬设喻处。

3、写一则读后感(600字左右,可参照前面有关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的讨论提示)

第18篇:班会简案

《礼仪花开,文明自来》主题班会简案

活动目的:

1、通过看视频、表演小品、诗歌朗诵、制作文明标语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让学生从小知礼仪,懂礼仪,懂得感恩父母,学会与同学友好交往,快乐地与人相处,将班级管理工作和文明行为习惯落实到实处。

2、通过学生的自我剖析,使他们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朝着更加好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3、通过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班级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学校的和谐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活动准备:课件、文明标语、音乐、视频、诗朗诵内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两位学生在行完上课礼仪后发生口角,引发肢体冲突)引出班会主题。

二、主持人开场

(主持人的自我介绍) 第一板块:家庭礼仪

1、文明故事《孔融让梨》和《黄香温席》(观看视频)

2、畅谈体会。

第二板块:校园文明礼仪

1.小品表演 《谁做错了》 表演者:陈乾、韩金磊。 讨论:谁做错了,错在哪里?

(回访陈乾、韩金磊)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当时,你们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2.学习校园文明礼仪。

3、文明礼仪操(师生共同完成) 第三板块:社会文明礼仪

在社会文明礼仪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呢?学生交流

三、诗朗诵

诗歌朗诵《文明礼仪伴我行》。

四、制作文明标语

五、总结

第19篇:自我介绍简案

《自我介绍》教案设计

林芝广东实验学校姚丽娜

教学目标:

1.轻松作文,拓展思路,使每个学生有的写。

2.使学生初步知道抓住自己的特点介绍自己。

3.乐于表达,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能准确抓住自己的外貌特点,能清楚的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 教学难点:

怎样介绍清楚自己的爱好?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资料

学生:小镜子,近期照片,字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

二、指导

1、(出示课件)自我介绍

(板书)自我介绍

姓名年龄

2、找一找

(1)对镜子找出自己外貌的特点,说给同桌听。

3、读一读

读课件中的介绍外貌的好词佳句,看能不能用到自己的外貌介绍中去。

4、说一说

(1)老师这里有两位同学对自己外貌进行的描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他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2)出示课件(外貌描写片段)

(3)评价

三、性格,爱好教学

1、师:同学们,除了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外貌等,还要向别人介绍什么呢?(性格、爱好)

2、师生共读描写性格的词语。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再填一填。

(出示课件)词语:热情、乐观、开朗、文静、害羞、活泼好动

我是一个()的()孩子。

3、想一想自己的爱好是什么?

(出示课件)

4、老师在这里列出了很多爱好,同学们想想自己最喜欢干什么?

5、回答清楚三个问题

⑴爱好是什么?

⑵为什么有这样的爱好?(对自己有什么帮助,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⑶怎么样表现?(爱好是长期的经常去做的一件事,不是一次两次,用具体的事例说一说)

6、(出示课件)这里老师采访了一位同学,同学们看一下,学一下,互相采访一下,回答的时候要注意回答清楚,没有回答清楚其它同学可以进行补充!下面我们分组进行采访,当然也可以采访我,但不能一直当小记者,采访完了就交换!

7、同学们,你们明白了要怎样介绍自己吗?(出示课件)准备好了向别人介绍自己了吗?我想有很多同学已经有头脑中构思好了。那就拿起你们的笔进行自我介绍吧!老师会把你们的佳作带回智慧小学,让全老师班上的同学也能认识你们,好吗?那就认真写吧!别忘记了给你的作文加上一个漂亮的题目,一个新颖的开头和一个精彩的结尾。

四、课堂练笔(师巡视指导)

五、评讲作文

1、精彩展示

让两三名学生到展示台上展出自己的作品,或者自己念出自己的作文。

2、积累分享

分享作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3、佳作赏析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一篇作文,发现闪光点,指出不足,共同帮助修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4、共同进步

同桌合作,按老师教给的方法共同修改彼此作文。

板书设计:

自我介绍

看外貌:姓名年龄长相

抓特点:性格爱好优点缺点

第20篇:雪(简案)

37、瑞雪(简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凛、冽、霎、罩、耀、巍、馒、掷”;能读准文中的多音字“蒙(mēng)分(fèn)、笼(lǒng)”;积累词语“凛冽、纷纷扬扬、霎时间、笼罩、眉开眼笑”等词语;理解“凛冽”及“瑞雪”的“瑞”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所见所闻的。积累文中描写雪大和雪景美的语句,体会北国壮丽雄伟的风光。

3、理解文中的农谚,了解人们称这场雪为“瑞雪”的原因;在创设的情景中以“雪停了,孩子们来到屋外”为开头,积累运用课内外的语言。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创设的情景中以“雪停了,孩子们来到屋外”为开头,积累运用课内外的语言,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

理解农谚“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课前预习:

1、给课文标小节号。

2、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4、想想预习后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下文。

1、猜谜:像糖,不甜,像盐,不咸。冬天飞满天,夏天看不见。

在我国的北方,一到冬天,凛冽的寒风刮起,常常会下起纷纷扬扬的雪来。 板书:雪

师: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描写“雪”的课文,题目就叫—— 板书:瑞

师:瑞雪是怎样的雪呢?谁课前已经查过了“瑞“的意思?那么瑞雪就是—— 师: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说雪是吉祥的呢?) 过渡:是啊,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检查词语(渗透归类)。

寒风凛冽

壮丽雄伟

巍巍群山

遍身银装

白茫茫

(描写景色) ..堆雪人

掷雪球

奔跑

追逐

(写人的活动) 馒头

枕头

( 轻声 )

眉开眼笑 (表情)

(1) 开火车读词语。

(2) 理解“凛冽、巍巍”的意思。 (3) 说说描写表情的词语。

3、读准带有多音字的句子。

(1)晨雾笼(lǒng)罩在湖面上,邻居王爷爷又提着一个精致的鸟笼(lóng)上公园去了。

(2)在白蒙蒙(mēng)的大雪之中,我们看不清方向,感觉眼前被蒙(méng)上了一层薄雾。

(3)下课了,小朋友们分(fēn)别从各自的教室里跑出来,看见雪后的大地被太阳照得分(fèn)外耀眼。

指名分别读句子。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场雪的呢?请默读课文,把描写雪中和雪后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板书:雪中

雪后

(1)一生读所划的句子,教师同时出示: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师:请你在文中用圈圈找找哪些词写得好,写出了雪怎么样? 学生交流

(2)师:其实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是从时间上说明雪下得很大的,猜猜是哪个词?(霎时间)

师:你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词呢?你还能说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吗? 出示:霎时间

(3)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这雪中的美景吧,老师来引读:傍晚„„霎时间„„

2、师过渡:就这样,大雪下了整整一夜。今天清晨,雪停了,天也晴了。雪后又是一派怎样的风光呢?请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2 学生交流: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1)教师引读

(2)红日、大地、田野、群山,这些雪后的景物不仅美丽,而且非常壮观。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这个特点?(板书:壮丽雄伟)齐读此节。

(3)你们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北国。我们的眼前似乎真的出现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出示雪景图)我们看到——(生: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我们由衷地赞叹——(生: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师:面对如此雪景,女生也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一读此句)

面对如此雪景,男生更会忍不住赞美——(再读此句)

面对如此雪景,大家都会赞叹不已——(三读此句)

(4)师:大雪之后,江山如画。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它描绘了出来。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来诵读一下吧。 齐诵第三节

3、过渡:雪后的大地不仅壮丽雄伟,还给我们带来了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板书:壮丽雄伟 瑞雪丰年 )

(!)师:“喜人”是什么意思?(让人高兴)文中是指让哪些人高兴?(老农、孩子们)

(2)老农为什么高兴呢?学生回答,同时出示句子: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引号有什么作用?)

(3)用反诘的方法点拨理解:我可从没见过麦子盖了三层被,也没见到过有人枕着馒头睡的。这句话写错了吧? 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这是一句农谚,意思是今年冬天里的大雪就像给地里的麦苗盖上了厚厚的棉被,来年地里的粮食一定会大丰收。) (4)出示第4节句子,男女生分别读

4、过渡:大雪不仅令老农高兴,还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来,看看他们在雪地里干什么吧。出示:

孩子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 (1)有感情地齐读。

(2)孩子们在雪地里跑啊,追啊,玩的花样可多了。 出示:填上合适的动词。

)雪球

)雪仗

)雪橇

)雪人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课内外的语言说一说:(任选一题)

3 雪停了,孩子们来到屋外,看到

。他们在雪地上

,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

雪停了,孩子们来到屋外,看到

。他们高兴地在雪地上玩耍起来,有的

,有的

,还有的

。欢乐的身影徜徉(cháng yáng)在雪地之中„„

三说:先自己试着说一说。

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

再指名交流说一说。

四、呼应升华。

1、同学们,现在你一定明白了为什么称这场雪是“瑞雪”了吧。当年,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见到这样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著名的诗篇《沁园春· 雪》,一起来听听吧。

(课件出示:北国风光,千里缤纷,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学生站起来齐读。(机动)

3、布置作业:

课后小练笔:(做一题,得★;做两题,得★★★)

(1)雪停了,孩子们来到屋外,看到

。他们在雪地上

,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

(2)雪停了,孩子们来到屋外,看到

。他们高兴地在雪地上玩耍起来,有的

,有的

,还有的

。欢乐的身影徜徉(cháng yáng)在雪地之中„„

4、总结。

雪中

大、美

板书设计:

23、瑞雪

雪后

雄伟壮丽

瑞雪丰年

简案岗位职责
《简案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