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社会实践报告

中医社会实践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3-01-02 18:02:11 来源:社会实践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医论文

针灸学入门感言

--关于中医方法调养身体

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经络通畅,气血充足,是以气色红润,身体健康。简析针灸,拔罐之类中医调养身体的方法。

关键词:中医 针灸 艾灸 拔罐

一、对中医学的体会 (一) 中医学历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二)

感受的中医学

自我记事起,每当生病或者身体不适。第一反应就是吃药或者打针。 也就是抗生素以及静脉注射。身边的人大多如此。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西医已经是大家生病不适时的首要选择。而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医却被忽略了。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相信中医。也许在如今的年代,大家对中医的几乎没有了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医学有着深厚的基础,在治疗疾病和调养身体方面有着西医不可取代的作用。我亲眼从妈妈的经历中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和魅力.于是选修了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通过学习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让我对中医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了解。尤其是通过针灸,艾灸,拔罐这些中医方法来调养身体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二、

经络理论是基础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可见,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通过针灸之类的中医方法可以对身体进行调节。

三、

中医调节身体的方法 (一) 针灸

针灸是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记得以前在古装电视剧里面看见医生用小小的银针就可以治疗病痛觉得特别的神奇,没想到在课堂上有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1.

针刺:

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首先找准与治疗部位对应的穴位,然后讲针刺入皮肉,慢慢的调节捻动。根据亲身的体验,针刺入之后有酸麻胀的感觉,而疼痛是轻微的。 如今针刺的运用已经比较广泛了。例如利用针刺来治疗青春痘以及减肥。为什么针灸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呢。因为人体的经络错综复杂,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经络通畅气血才能行的通畅。而青春痘或者是肥胖多是因为经络不畅,气血行不顺而导致的。因此都是以疏通经络为基础的。经络疏通,气血通畅。从而达到排毒养颜的效果。我在课堂上是第一次体验针刺,从开始的害怕到体会到针刺的真实感觉,并且自己动手实践,针刺入的时候疼痛感十分轻微,然后通过捻动调节的真的时候,因为穴位受到了刺激会感觉酸酸的,麻麻的,还有胀感。经过第一次在害怕中接受老师扎针之后,好奇心驱使我自己拔针扎针,让我体会到了针刺的奇妙。

2.

艾灸:

艾灸是一种在人体某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因此在穴位上施灸时,由于艾火的温热刺激,才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我也有过亲身的感受。如今科技发达,在炎热的夏天,有空调来解暑。又或者年轻的女孩喜欢美丽,追求时髦,在寒冷的季节衣着单薄。可是这些行为的后果就是导致身体受寒,没有通过汗液来排毒。受寒之后会引起经络的不通畅以及气血不顺。湿气加重。这些导致的后果有脸色缺少红润,长痘,身体酸痛。艾灸可以帮助疏通经络,排除湿气。我有过一次艾灸的经历,将煮过的姜片贴在背部,然后将用多根艾条连成一排,点燃之后对着贴着姜片的背部上下移动。通过这种方法来去除湿气,温通经脉,调和气血。

3 (二) 拔罐: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

当人体受风、寒、暑、湿等外界侵袭或跌打损伤后,就会扰乱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并且致病因子通过人体经络走窜于全身,并充斥于经络上的穴位,打乱了气血的运行,致使气血凝滞。拔罐可通气通血、舒经活络,它的温热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

每个人接受拔罐之后会留下罐印,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这些罐印也会不同。主要表现在颜色的差别上面。罐印紫黑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在课堂上面,有多位同学接受了拔罐的演示,其中有一个男生的罐印呈紫色发黑,当时所有的同学都十分的惊讶。老师解释说这位同学湿气太重,身体并不是太好。而另外一个女同学的罐印呈粉红色,那么这两位同学的身体差别根据罐印就可以显现出来了。

我也接受过拔罐的治疗,在治疗之后又实用了红枣桂圆生姜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起色的红润和身体的舒畅。

结束语

中医学是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针灸是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通过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学习,让我对中医针灸的理解和认识不再是通过单纯的文字,而是更生动的通过实践来学习和认识。

中医针灸(推拿)入门学感言

——小穴位里的大智慧

【摘要】: 中医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解决了许多人的疾病痛苦,中医之精髓,值得我们去深究,去弘扬。

【关键词】 中医针灸

健康

穴位

【正文】人都会遭遇到生老病死,难免会碰到或轻或重,或大或小的疾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身体健康一直都是人们所最关注,最重视的一个话题。小时候常常以为西医好,见效快,而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医的时候,这样的想法就彻底改变了。西医治标,而中医治本,渐渐地就喜欢上了中医,也会主动去了解、获取一些中医的常用知识,用来对身体的预防保健与治疗。因此,我对中医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当我得知学校有开设中医针灸推拿学这门选修课时,我欣喜万分。更庆幸的是居然被我选上了,要知道这门课可是相当热门。一个学期的17节课,虽然学到的东西也只是中医学里的最基本的常识,但我还是很认真地记录下有关的知识要点,并不是因为最后的这篇论文,而是因为我对它有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坚信这些知识能够让我受益一生。

张老师是一位中医学经验丰富的教授,通过老师的认真授课,我了解到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推拿方法等理论,探讨运用针、灸、推拿等方法防治病症的一门学科 。其防病机理是:通过激发经脉腧穴的功能,调动人体内脏腑器官的潜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而调整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人体的经络腧穴概要,重点是十二经脉;推拿(按摩)的常用方法;还有针法、艾灸法和拔罐法。

在学习经脉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自己身体的各个穴位,也学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治疗方法。原来经络也可划分阴阳,具有循行分布走向。而“手三阳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阳经从足走腹”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十二条经络。

老师从手太阴肺经脉的中府穴讲起,通过学习,我得知按揉这个穴位具有防止咳嗽,喘,胸闷,胸痛等作用。而这些症状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我以前经常牙疼,人们都说“牙疼不是病,疼了要人命”,当老师讲到合谷穴和颊车穴时我格外重视。经过学习,我才知道合谷穴和颊车穴都是可以用来治疗牙龈病痛的。而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又可治疗痛经、头面五官耳、眉、眼、鼻、口的症状,但是孕妇及体质较差的人是慎用的。

“胃者,仓禀之观五位出焉。”胃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医学称胃为“后天之本”,在《黄帝内经》里更有“人以水谷为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此处的水谷即为胃,所以在养生保健与治疗中有一条重要准则就是“保胃气”。因为我爸爸以前肠胃不大好,从不吃冷冻的东西,他说吃冷冻的东西胃就会隐隐作痛,不舒服,甚至像梨这样的水果都不怎么敢吃,当张老师提及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时我就特别注意。在学习手阳明大肠经时,我记住了两个很有用的穴位,即曲池穴和迎香穴。尤其是迎香穴印象深刻,因为在实践课上,张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给自己在此处扎了一针。张老师告诉我们曲池穴主治一切热病、咽痛、上下之病症、头痛头晕、高血压等等,此穴位是五腧穴之“合穴”,也是肠胃保健常用穴位。还有老师讲到“足阳明胃经”时,提到在此经脉上有“四总穴之一”之称的足三里穴。该穴位可以较好地治胃肠病和全身虚弱等病状,可针灸也可按摩。张老师讲到按压足三里穴就像吃了老母鸡。于是,回家后我把在课上所学到的方法教给爸爸,教他用按摩的方法刺激曲池穴和足三里穴,还告诉他可以通过按摩尺泽穴来防治记性胃肠病。后来经过试验,爸爸告诉我,他的肠胃好了很多,通过按压穴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真是小小的穴位里蕴含着大大的智慧呀。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张老师给我们放的视频,里面的老医师讲述他在火车上通过按压人中穴,救醒昏迷的人。随后,张老师提到若看到当人中风、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时,可用拇指端按于唇沟的中上处顶推,也就是在人中沟的上3/1与下2/3的交点处,即人中穴,进行强刺激,患者就会很快苏醒。因为刺激人中穴,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运用人中穴救治昏厥急症,是简单易掌握的应急性急救措施,在缺少医药的情况下,实为救命之法宝。下次碰到昏迷、抽搐等情况,我就不会手无足措了,而是利用所学的知识去采取急救措施。

由于我本身经常患扁桃体炎,随后可能会引来咽喉痛、感冒、咳嗽甚至发烧等症状,深受其困扰。在课间通过向张老师咨询,得知,当扁桃体发炎时可以点按筑宾穴,此时会有酸麻感觉,能够使扁桃体炎症的疼痛感消失或者大大减轻。筑宾穴就在太溪穴上5寸的地方,而太溪穴就是脚踝骨后面的那个凹位。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还知道风池穴能够治疗颈部酸痛;委中穴有治疗腰痛的功效,委中穴是全身四总穴之一,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按揉中府穴能部肺气,可治疗咳嗽、气喘、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症状。可见,小小穴位里蕴含着大大的智慧,而这些知识能使我们受益一生,预防、治疗一些日常的疾病。

总结

感谢张老师认真、耐心地给我们传授中医知识。每个穴位都很仔细地告诉我们在身体的哪个部位,而且又用自己的身体做示范。还引导同学们进行实践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培养了同学们对中医针灸的兴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医的奥妙之处。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不仅增强了对中医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日常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这不仅仅是我自己获益,通过我学到的知识教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能使他们获益。小穴位里的大智慧,值得每个人去了解、学习、深究,更为了传承我们中华伟大的瑰宝---中医,让更多的人能够健康地生活,远离疾病痛苦。

针灸(推拿)学入门感言

“用十个腧穴为我们的考试周保驾护航” 中学以前一直体弱多病,初二那年爸爸带我去看了一个非常有声望的老中医,开了一个礼拜的中药,从此很少生病,身材也渐渐肥胖起来,虽然不喜欢自己太胖,但是从此对中医的崇拜与喜爱就再也没间断过,经常涉猎中医医药和针灸的知识。高考前一直是奔着医校的方向努力的,可惜书读的不够好,没考上,到嘉庚学院后知道张水生老师是一位医德兼备的老中医,倾慕之下,大一开学后就去旁听了一次,因为喜欢张老师的针灸课,所以就立志一定要选上,可惜的是,从大一下开始有选修课连续三个学期我都没选上,终于今年大三了第四次终于选上了。针灸推拿课弥补了我高考的心里缺憾,我也认真听张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坐在最前排,也深感中医针灸的博大和敬仰张老师的医德医术。临近期末在此写一篇论文:用十个腧穴为我们的考试周保驾护航,不仅仅是我个人上这门课的心得体会,也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 每到考试周时,我们都非常积极的备考,心里上有压力,身体上也因为忙着用功而负荷太重,导致精神和健康问题层出不穷,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十个穴位,它们的取法及其保健方法,为大家解决考试周会遇到的一些身体问题。这也是从张老师针灸课上为我们讲解经脉穴位中截取出来的,希望能为大家真正的解决问题。

一:合谷穴

每每到了期末大家都熬夜加班,容易造成上火,导致牙疼、眼睛肿痛,女生要是考试时正处于例假期,更是苦不堪言,这些问题用合谷穴就能缓解和解决以上症状。它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痛经。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虎口),当拇指尖下是穴。 二:足三里

相信很多同学都会有胃痛、拉肚子的症状,特别是考试时候很容易出现胃痛、肚子疼,腹泻等症状。这里给大家介绍足三里这个穴位它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三:后溪穴

张老师在讲这个穴位的时候特意强调我们一定要知道它,它的取法很简单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主治颈项、腰背痛,盗汗,头痛项强,落枕,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挛急等“颈项疲劳综合症”。治疗时可用拇指指甲掐,也可立掌劈桌子边缘(同学们在经常低头学习时候可以随便做些这个动作,对减轻脖子和腰背疼痛非常有效)。 四:涌泉穴

之所以介绍这个穴是因为在大家学习压力大时很容易失眠,导致睡眠质量不好,影响精神面貌和学习效率,涌泉穴对改善睡眠有非常好的效果,睡觉前摁压涌泉穴可使自己快速进入睡眠并改善睡眠质量,它位于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使用时用拇指摁压至酸麻感即可,也可艾灸。

此外涌泉穴还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失眠、便秘、昏撅、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痿、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五: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之所以选取这个穴,因为我自己有个小毛病,就是晕船,所以每当我乘船去厦门时候我都摁压这个穴位,对晕船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张老师说它对心痛、心悸、胸闷气急、呃逆、胃痛、和外感、发烧引起的头痛有很好的疗效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且据临床实践此穴位针灸、按压治疗急性腰疼特效。)

六:肩井穴 足少阳胆经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简便取法:立身中正,右手自然经胸前搭落在左肩,中指摁压处即为肩井穴。治疗时可左右手拍打穴位,或者摁压穴位。

这个穴位对胃痛有很好的疗效,是经常胃病同学们的紧急治疗穴位,另外它对颈项疼有很好的缓解,并有提神的功效,再考试前摁压这个穴位一定能在考试时能有好的发挥。 七:印堂穴

相术中经常提到印堂,用它判定一个人的运势,身体。在中医里它是人脑内在面部的一个延伸体现,所以张老师说印堂穴的功效有:镇静定惊、安眠,特别是可以防治鼻炎、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那么印堂在哪里呢?俩眉中间就是印堂,可以用中指抵压和搓揉。 八:关元穴

这是大家都得知道的一个保健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有强壮作用。 主治病症:

小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我们在日常可以取这个穴位并摁压和艾灸,可以改善精神,减少乏力易困等症状。女生在痛经时候这是个很好的选择穴位。 九:天突穴

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主治疾病: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失音)。要是在考试周感冒咳嗽不止的同学们要注意了,学会这个穴不仅缓解自己的症状,更是为其他同学能有个良好安静的考试环境而尽责。治疗时只要用食指向下摁压这个穴位即可。 十:睛明穴

相信这个穴位对大家都不陌生,因为眼保健操里使用过这个穴位,它的正确取法是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考试周大家一定用眼过度,睛明穴不仅可以防治眼疾,缓解眼部疲劳预防及治疗近视,而且就张老师说,睛明穴还有减慢心率的作用。大家在考试前摁一摁睛明穴,不仅可以使眼睛得到放松,还可以平静紧张的心情,对于考试时遇到难题和卡壳地方,可以停下来摁一摁睛明穴估计摁后会有一个平静的心态,那么久很快的解出题目。

以上是我上这门课后的一点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中医针灸这条路上,我还会一直秉持着我的热爱继续学习下去。

的身心,中医针灸知道

【摘要】 中医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同时,中医针灸学作为中国从古至今刘芳百世的一项伟大的医疗技术,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中医针灸、身体健康、养生

【正文】 人生难免有磕磕碰碰。疾病,每个人都会碰到的,或轻或重,或大或小。身体健康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小时候,长辈我祝福我们健康成长;成年后,家长嘱咐我们照顾好身体;老年后,我们自己开始更加注重健康。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在张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课外了解中,我学到了许多中医养生的技巧,同时也有颇多感悟。接下来我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我的肩膀,中医针灸知道

肩膀就像是人的依靠,孩子们喜欢靠在爸爸的肩上,因为靠着的时候给人一种踏实感。情侣喜欢靠在爱人的肩膀上,因为那是一种坚定。肩膀对一个人而已不仅仅是健康而已,它更是一种感情的介质。小时候由于练武术受伤了,肩膀一直没有什么力气,有时候甚至没有什么知觉。拿不了重的东西,也不能长时间不动,不然肩膀就会受不了。拜访了好多家医院,始终没有效果。后面听别人介绍到一家中医养生的私人诊所治疗。结果,那位医生用针灸神奇地把我治好了。但是当时我还是不知道他怎么把我弄好了。这学期得到张老师的教导,才知道是针灸我的肩井穴。现在,真是感慨万分!中医针灸真的太神奇了,如果我早点知道的话,就可以免受六年的肩痛了。

二、我的眼睛,中医针灸知道

眼睛是人类感观中较为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我的眼睛在高中近视了,常年带着眼镜虽说习惯了,但是总是想着要是不用带眼镜该多好啊。当老师讲到睛明穴的时候,说道:“睛明---【定位】在面部,目内眦凹陷处,可用于防治眼疾、减慢心率。”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早点认识老师,早点接触中医针灸估计就可以不用戴眼镜了。中医针灸了解我,只是我没早点认识它。现在有机会让我认识了它,于是我每天睡前都坚持按压睛明穴。给我的感觉是,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我的眼睛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干涩了,早晨总是精神奕奕。很多人都说早课想睡觉,现在要是有人问,我会说“中医针灸了解你、中医针灸能帮你”。

三、我的胃,中医针灸知道 “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胃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在《黄帝内经》中更有“人以水谷为本”之说。此处的水谷即为胃,所以在养生保健与治疗中有一条重要准则就是“保胃气”。以前,我常身前怕冷,一吃冷冻的东西胃就盈盈作痛。但是那时的我不知道这是由于胃寒引起的,直到老师讲到“足阳明胃经”的时候才焕然大悟。在此经脉上有“四总穴之一”之称的“足三里”穴,该穴可以较好地治胃肠病和全身虚弱等病症,可针灸可按摩(直接灸---长寿穴)。听老师讲,按压“足三里”就像吃了只老母鸡。于是,闲暇之余我便用按摩的方法刺激此穴位,还通过按摩“尺泽穴”来防治急性胃肠病,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我的颈部,中医针灸知道

颈部是人体非常重要的部位,其结构复杂和人的生命与健康戚戚相关。 颈部的后方为颈椎,颈椎共有七节,骨质形成的椎管内,有延髓向下延伸的脊髓颈段,延髓的粗细相当于小手指,但是,重要的生命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舒缩中枢、呕吐中枢等均位于此,有人针灸后颈部的大椎、陶道穴,不小心伤及延脑,倾间可致病人呼吸麻痹。同样延髓的病变如肿痛、出血、血栓等都很危险,治疗棘手。我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整天都跟计算机打交道,颈部长期处于没运动状态,常常会出现酸痛症状。颈部疼痛困扰了整个计算机行业的人士,由此很多人选择转行。当老师讲到“风池穴”的时候,我跟着老师一起按压该穴,一阵酸、麻、胀过后整个颈部顿觉轻松。中医针灸为我们计算机人士指明了健康的道路。

五、我的肺部,中医针灸知道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通过课上的学习我了解到“肺主一身之气”,它能将体内水浊转化为汗液通过皮肤排出体外、将体内水浊下输至膀胱(津液)排出体外(尿)。我是个早产儿所以肺部发育得不是很好,每次体测肺活量都很低。平时,也因此而常常着凉。学习完“手太阴肺经”后我开始学着按揉“中府穴”来补肺气。经过一段时间后,现在觉得感冒的时候咳嗽不会那么严重了。

六、我的孝心,中医针灸知道

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是中国孝道文化的核心,是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古人云,百善孝为先。那么作为现在的大学生该怎么去孝敬父母长辈呢?学了中医针灸后,我觉得学好这门课程就是一种孝,因为父母长辈们始终都会慢慢变老。如果你现在学好中医针灸,然后再教给父母长辈们,让他们也懂得养生之道。这样,既能让他们看到你学好知识而开心,也能让他们老当益壮,健健康康的。我想这是每个人的心愿,那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老师学好中医针灸吧!我的孝心,中医针灸知道,那你的呢?

七、总结

最后,感谢张老师,这么认真的给我讲每一堂课,每个穴位都很仔细的告诉我们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并且用自己的身体做示范,或者直接画在黑板上,以确保我们没有找错。老师真的很负责任。从这门课里我学到了很多日常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比如:我是易感冒的人,我知道如果受凉伤风初起宜‘按揉风池穴,或双手指交叉、掌面紧靠后项枕部(风池、天柱穴)来回搓擦以热为度,可防病邪由外入内。

中医针灸就像是万能药一样,包治百病,它是中华的魁宝,值得每个人去了解,去学习,去品味,去传承。

中医针灸(推拿)入门学感言

——小穴位里的大智慧

【摘要】: 中医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解决了许多人的疾病痛苦,中医之精髓,值得我们去深究,去弘扬。

【关键词】 中医针灸

健康

穴位

【正文】人都会遭遇到生老病死,难免会碰到或轻或重,或大或小的疾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身体健康一直都是人们所最关注,最重视的一个话题。小时候常常以为西医好,见效快,而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医的时候,这样的想法就彻底改变了。西医治标,而中医治本,渐渐地就喜欢上了中医,也会主动去了解、获取一些中医的常用知识,用来对身体的预防保健与治疗。因此,我对中医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当我得知学校有开设中医针灸推拿学这门选修课时,我欣喜万分。更庆幸的是居然被我选上了,要知道这门课可是相当热门。一个学期的17节课,虽然学到的东西也只是中医学里的最基本的常识,但我还是很认真地记录下有关的知识要点,并不是因为最后的这篇论文,而是因为我对它有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坚信这些知识能够让我受益一生。

张老师是一位中医学经验丰富的教授,通过老师的认真授课,我了解到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推拿方法等理论,探讨运用针、灸、推拿等方法防治病症的一门学科 。其防病机理是:通过激发经脉腧穴的功能,调动人体内脏腑器官的潜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而调整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人体的经络腧穴概要,重点是十二经脉;推拿(按摩)的常用方法;还有针法、艾灸法和拔罐法。

在学习经脉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自己身体的各个穴位,也学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治疗方法。原来经络也可划分阴阳,具有循行分布走向。而“手三阳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阳经从足走腹”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十二条经络。

老师从手太阴肺经脉的中府穴讲起,通过学习,我得知按揉这个穴位具有防止咳嗽,喘,胸闷,胸痛等作用。而这些症状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我以前经常牙疼,人们都说“牙疼不是病,疼了要人命”,当老师讲到合谷穴和颊车穴时我格外重视。经过学习,我才知道合谷穴和颊车穴都是可以用来治疗牙龈病痛的。而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又可治疗痛经、头面五官耳、眉、眼、鼻、口的症状,但是孕妇及体质较差的人是慎用的。

“胃者,仓禀之观五位出焉。”胃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医学称胃为“后天之本”,在《黄帝内经》里更有“人以水谷为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此处的水谷即为胃,所以在养生保健与治疗中有一条重要准则就是“保胃气”。因为我爸爸以前肠胃不大好,从不吃冷冻的东西,他说吃冷冻的东西胃就会隐隐作痛,不舒服,甚至像梨这样的水果都不怎么敢吃,当张老师提及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时我就特别注意。在学习手阳明大肠经时,我记住了两个很有用的穴位,即曲池穴和迎香穴。尤其是迎香穴印象深刻,因为在实践课上,张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给自己在此处扎了一针。张老师告诉我们曲池穴主治一切热病、咽痛、上下之病症、头痛头晕、高血压等等,此穴位是五腧穴之“合穴”,也是肠胃保健常用穴位。还有老师讲到“足阳明胃经”时,提到在此经脉上有“四总穴之一”之称的足三里穴。该穴位可以较好地治胃肠病和全身虚弱等病状,可针灸也可按摩。张老师讲到按压足三里穴就像吃了老母鸡。于是,回家后我把在课上所学到的方法教给爸爸,教他用按摩的方法刺激曲池穴和足三里穴,还告诉他可以通过按摩尺泽穴来防治记性胃肠病。后来经过试验,爸爸告诉我,他的肠胃好了很多,通过按压穴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真是小小的穴位里蕴含着大大的智慧呀。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张老师给我们放的视频,里面的老医师讲述他在火车上通过按压人中穴,救醒昏迷的人。随后,张老师提到若看到当人中风、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时,可用拇指端按于唇沟的中上处顶推,也就是在人中沟的上3/1与下2/3的交点处,即人中穴,进行强刺激,患者就会很快苏醒。因为刺激人中穴,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运用人中穴救治昏厥急症,是简单易掌握的应急性急救措施,在缺少医药的情况下,实为救命之法宝。下次碰到昏迷、抽搐等情况,我就不会手无足措了,而是利用所学的知识去采取急救措施。

由于我本身经常患扁桃体炎,随后可能会引来咽喉痛、感冒、咳嗽甚至发烧等症状,深受其困扰。在课间通过向张老师咨询,得知,当扁桃体发炎时可以点按筑宾穴,此时会有酸麻感觉,能够使扁桃体炎症的疼痛感消失或者大大减轻。筑宾穴就在太溪穴上5寸的地方,而太溪穴就是脚踝骨后面的那个凹位。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还知道风池穴能够治疗颈部酸痛;委中穴有治疗腰痛的功效,委中穴是全身四总穴之一,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按揉中府穴能部肺气,可治疗咳嗽、气喘、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症状。可见,小小穴位里蕴含着大大的智慧,而这些知识能使我们受益一生,预防、治疗一些日常的疾病。

总结

感谢张老师认真、耐心地给我们传授中医知识。每个穴位都很仔细地告诉我们在身体的哪个部位,而且又用自己的身体做示范。还引导同学们进行实践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培养了同学们对中医针灸的兴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医的奥妙之处。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不仅增强了对中医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日常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这不仅仅是我自己获益,通过我学到的知识教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能使他们获益。小穴位里的大智慧,值得每个人去了解、学习、深究,更为了传承我们中华伟大的瑰宝---中医,让更多的人能够健康地生活,远离疾病痛苦。

针灸推拿学感言——从生活中关爱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应用针灸推拿防病、治病、健身益寿,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前就受到中国医学家及养生学家的高度重视。流传至今在世界各地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更有许多外国友人前来学习。那么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就更不能不懂得这项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了解它更要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关键字:中医、针灸、推拿、关爱健康

引言:养生保健是大家常谈起的一个话题,可是如何养生保健,保健常识我们又懂得多少,如何从中医的角度在生活中做到呵护家人的健康?我觉得这就是这门选修课所带给我的。同时,中医作为一门国粹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入的学习和传承。

一直对中医感兴趣,因为爷爷和叔叔都是中医师,加上自己因为耳鸣等原因也进行了针灸疗程,所以更加促使自己想要对中医有很深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学习一些常用保健穴帮助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我觉得这都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每次课我都不敢落下,而且上完课回到宿舍还要和舍友们分享,多是在她们身上“做实验”。

针灸(推拿)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推拿方法等理论,探讨运用针、灸、推拿等法防治病症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是医疗实践经验和中国古代人文哲学思想及其它自然科学知识的结合与总结。确实,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甚至可以说是我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一项国粹,需要我们的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老师还介绍了针刺法的由来,针从砭石、石针、骨针、竹针到现在的金属针,以及灸法的起于“火”的应用。针灸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第二节课老师就教了我们按摩推拿的手法。从老师的演示和PPT中,一共简述了12种方法如推法、拿法、揉法、按法等。我不惊一喜,原来在平时帮长辈按摩时的手法都是有依据,都是对的。这让我对自己的基本功有了自信,更对这么课程的学习更加充满兴趣和信心。接下来的课程,老师分别介绍了十四条经络。从经络的名字、功能、行行路线以及经过哪些脏腑,同时老师还介绍了每条经络重要的穴位。每次课我都很认真的记下笔记,看老师简述穴位的位置和功效。特别是对自己和父母家人有用的穴位,我总是细心的学习回去就帮他们按摩,希望能够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我们学习的第一条经络就是手太阴肺经,其中老师提到了四总穴之一的列缺穴,主治头部、项部不适等。这个穴位位置好找自己揉按也方便,所以谁有个头疼的我就推荐他们揉按缓解。还有鱼际穴适用于感冒初期咳嗽等,学校的风特别大很容易就感冒,对我们很是适用。比较神奇的是少商穴可以用于针刺放血有效缓解咽喉炎急慢性肺炎等,这无不让我感到穴位的奥妙。手阳明大肠经经过的合谷穴也是四总穴之一,擅治牙痛特别是下牙肿痛,这个穴位在生活可以说是运用广泛,小到上火导致牙龈肿痛大到蛀牙导致牙痛等,俗话说的好:“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可想这一个穴位就能减轻这要命的疼痛,真是小穴位大学问啊!还有迎香穴治鼻疾,因为我弟弟有些许鼻炎所以在课后我到图书馆找资料特别着重的学习了。胃病在当今社会是很普遍的,老师也介绍了调理胃肠功能等一些穴位如天枢穴、足三里穴、梁丘穴等。现在班级宿舍的同学有什么酸痛都来找我帮忙按摩,打趣让我转专业的中医算了。尽管课程有限老师所教的知识也只是中医学中或者说是穴位中的九牛一毛,但是也足够我慢慢研习了。我觉得中医不同西医一个很大地方就在于它不是在生病的时候才用得到,而是作为养生保健的时候都可以运用,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老师在一开篇还告诉我们而为气血流注?这是指人体经脉气血的流动与注入,流动注入是有一定顺序和时间的,流动是在经脉间进行,注入是注入渗灌本经脉穴位和相关内脏腑处。并与中原(北京)时间相应。各脏腑气血注入之时辰是本经脏腑气血最旺盛之时,宜注意养生呵护。肺经的气血旺盛期是凌晨3~5点(寅时)、大肠经是5~7点(卯时)、胃经是7~9点(辰时)、脾经是9~11点(巳时)、心经是11~13点(午时)、小肠经是13~15点(未时)、膀胱经是15~17点(申时)、肾经是17~19点(酉时)、心包经是19~21点(戌时)、三焦经是21~23点(亥时)、胆经是23~1点(子时)、肝经是1~3点(丑时)。

这些都是对应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作息。真是应验了“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这句话,我们的脏腑器官不也是这样。我们要顺应它们的作息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养生健康的状态。尤其是几点应该引起我们注意:

1、要吃早餐,不然易患胆结石等胆道病症。回想过去,确实如此,我父亲总是忙没空吃早餐前些年就因为胆结石作过手术。

2、不要熬夜,特别是不要超过凌晨1点。现在很多年轻人仗着自己有大把青春和良好的身体就常因为工作游戏等熬夜甚至通宵。其实不然,如今青少年的身体是一代不如一代,前几天的新闻还报道了某大学生因为1000米体测猝死。这样令人惋惜的事例是越来越多,其实和平时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着莫大的关系。

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午休一段时间或闭目养神哪怕是一刻钟,对心脏的养护也是不容忽视的。

4、尽量不要熬夜喝酒吃宵夜,尤其要劝解长辈懂得护肝养肝。

同时,这也是一门生动有趣的课程,老师为了让我们能够有深刻的体会,专门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大家亲身体验,由老师为我们针灸—曲池穴。一开始有人害怕尖叫,不过后来几乎全班同学都“人手一根针”,酸酸麻麻的。老师还让我们自己醒针和去针,真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体验。曲池是一个保健穴具有调理大肠腑、治疗关节痛、退热和美容养颜的功效。大家意犹未尽,老师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我们动手实验艾灸和拔火罐,由于这两项简单易操作。以前在家就看父母常用艾灸法缓解酸痛,只是对于穴位还不清楚。学完这门课程,我可以充分运用,利用艾灸加上正确的对应有效的穴位刺激。课上同学们亲手为他人拔火罐,新奇之余觉得还是比较简单,只要有必要工具掌握技巧就能在家拔火罐,方便有简单。针灸推拿入门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联系实际生活。我们了解的是专业医学知识,掌握的是基本常识,感觉受益匪浅。

正所谓课上老师领进门之后的修行看个人,所以在课后我又到图书馆找了《针灸处方学》和《人体特效穴位之五腧穴》。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和常用知识等学习记录,以备不时之需。我发现大多常见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曲池穴、足三里、涌泉穴和三阴交等几大穴位。比如:健脾养心安神:内关穴、三阴交;太冲养肝:太冲、肝俞、三阴交;活血通经止痛:曲池穴、足三里、三阴交;预防感冒:迎香穴、合谷、足三里等。因此,在我的带动下我们宿舍成为了养生大户,人人晚上都泡脚进行足底按摩揉按脚底的涌泉穴,脚踝处的三阴交等。后来几次课老师让大家分享自己所学感想,有位同学提到她用小时候玩的玻璃珠放在桶里,泡脚时就可以一边搓按。我觉得这十分实用、一举两得,能更全方位的按摩脚底穴位通经活络,着实受用啊!

中医学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有着可观的临床疗效,还有十分庞杂的理论和浩如烟海的各代典籍与文献。现在只是浅学到一些皮毛,但是这个课程带动了我继续去学习中医学、了解中医学的积极性。可能短短的17节课不能让我对这么学科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学习,但起码让我懂得从生活习惯细节上爱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懂得许多养生常识。同时我也提倡大家都能知道这门属于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的自然科学技术,了解传承并发扬光大。

针灸(推拿)学入门感言

——博大精深的理论体会与小小的实践感言 胡笑逸

引言:

中国的针灸推拿学问在我从小的印象中,可以说是一门“神学”,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让人感到玄之又玄,深不可测;其神奇的治疗效果,就凭一根小小的银针,在人身上这里刺一下,那里戳一下,就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治病效果,真是不可思议。相比之下,推拿按摩倒是让我觉得脚踏实地,摸得着,体会得到。每次有机会享受按摩:酸酸的、痛痛的、爽爽的,倒真是有说不出的舒服。这学期机缘巧合,终于选上了大名鼎鼎的 张水生教授的《中医针灸推拿学入门》课程,让我兴奋了好几天。终于有机会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了。但一接触到那密密麻麻的人体穴位图,那些奇经八脉我就晕了。一看见那细细的、尖尖的银针我浑身皮子就痛。但既然有此机会,我就尽力的,也就是浅浅的探寻一下腧穴学的入门理论知识和小小的实践一下力所能及的几种治病、自我保健的推拿按摩手法,说一点点体会,大家不要笑话我哟!

关键词:按摩;腧穴;经脉;络脉;脏腑;功效

一、我对腧穴学的理解:

张教授给我们推荐了教学参考书:《经络腧穴学》,第一次看到这个怪字“腧”,发音 “输”,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通,有转输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学就是研究有关腧穴的位置,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以及用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它叙述了腧穴的位置与取法;局部解剖、主治应用、配伍举例、刺灸方法与禁忌等等;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使用砭石来砥刺放血,割刺脓疡;或用热熨、按摩、叩击体表;或在体表某一部位用火烤、烧灼等方法来减轻和消除伤痛。久而久之,逐渐意识到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就是腧穴发现的最初过程。起初,只是在病痛的局部作为刺灸的部位,即“以痛为腧”。当时,即没有固定的部位,也无所谓穴名。后来,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才把某些特殊的“按之快然”、“驱病迅捷”的部位称为“砭灸处”。我们的祖先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形成了穴的概念。又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医疗实践,人们对腧穴的部位特点和治疗范围的认识更深入一步,不仅确定了位置,明确了主治,并赋予了名称,以后又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我国最早的经典医籍《黄旁内经》一书,便论及了腧穴的部位、名称、分经、主治等内容,从而为腧穴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古代先人们还分别绘制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图谱,铸成了腧穴铜人模型作为教具,为学习针灸提供了方便,给后世针灸教学树立了典范;将任、督二脉与十二经脉合称为十四经脉;将历代针灸医籍中所载十四经经穴数目收集了三百六十一个,一直沿用至今。了解到此处我对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民心传承崇拜到了极点,有一种无比骄傲的民族自豪感。

二、我的推拿按摩实践体会: 1.推拿治疗胃痛

爸爸有一天对我说,你从小吃饭就扯皮,简直就是一个世界难题。现在想来真简单,狠心饿你三天,什么难题都解决了,就是这“简单的三天”,至今也还是“世界难题”。所以我就有了胃痛的毛病。现在有机会上了张教授这门课,这下子可有机会来解决这个“世界难题”了。

医书上说,胃痛,俗称“心口痛”,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的消化道疾病,也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最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

推拿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小面积浅表性溃疡的医治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当我在胃痛突然发作时,身边又无药物的情况下,,推拿是一种良好的止痛方法。

1).常用手法: 按法、点法、揉法、拿法、摩法、擦法、搓法等。

2).常用穴位及部位: 中脘、梁门、脾俞、胃俞、内关、足三里,少腹部。

3).基本操作:取仰卧位,在上腹胃脘部先以轻摩法1~2分钟;再取鱼际揉法15分钟左右;并可配合中院、梁门穴指揉法。可加揉摩少腹5分钟左右,最后以双手拇指沿肋弓向两侧分推3~5次结束。腹部操作后可指揉足三里、内关、内庭诸穴,每穴各30~50次。

4).自我保健:

(1).和胃

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双手掌重叠放置于上腹部以中皖穴(腹部正中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为中心作顺时针方向的揉摩动作10分钟,以上腹和顺、舒适、微温为佳。、

(2).健胃

取坐位,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足三里穴2~3分钟。以左手拇指指端罗纹面按揉右侧内关穴2~3分钟,再以右手拇指指端罗纹面按揉左侧内关穴2~3分钟。均以酸胀得气感为佳。

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自我感觉还真是有效果噢,这里要谢谢张教授啦! 2.自我按摩防病治病

在课堂上我们学到: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总共有十二条主要的经络,穴道是经络之气血聚集的地方,通过按摩穴道可以调整人体气血,舒缓精神压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目的。

我从书上学到的按摩方法:

按摩前身体要尽量放松、自然呼吸、排除杂念。将十根手指屈曲成梳耙状,作梳头样从前额发缘往头顶及后头部移动,或者用木头、兽骨制的梳子由前向后梳发,直到头皮有温热感。头顶的百会穴,为任、督二脉的汇集点,可以醒脑开窍、安神除烦。

从眉头开始,轻轻地按摩到太阳穴处,于太阳穴处以指腹作轻柔的点压,可缓解头胀头痛、目酸眼花。

双手插腰定位,寻找腰部脊椎两旁丰厚肌肉的部位,将掌心事先搓热,由上往下按摩至肌肉微微发热为止,如此可舒缓一天下来腰背的僵硬不适。这样就可以缓解一天的学习疲劳。

3.正确的穴位按压方法,可美丽肌肤的自我体验

如何瘦脸、瘦身,是我们女人世界永远的话题,世界上的方法可太多了,但没几个管用。不是我吹,我5岁就会做脸部按摩了,还经常帮爸爸、妈妈做,都说我做得挺好,可我就是不明白其中要点诀窍在哪儿?现在学了一些穴位按摩的理论指导,算是明白了一点点。中医穴位蕴藏着十分深奥的人体科学知识在其中,你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穴位按压方法,就可以有效的实现肌肤的美丽。

太阳穴

除了低温冷风之外,坏情绪也是造成内分泌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之一,导致我们的脸色无华,精神暗淡。

位置:太阳穴位于脸部两侧,眼角眉梢之间,距离外眼角约一寸的凹陷处。

功效:按摩太阳穴可以促进血液与淋巴循环,提神醒脑,美化肌肤,改善脸色无华,精神不振的状况,让气色恢复光彩。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面按压在太阳穴上,做圈状按摩,力度适中,略感酸胀为宜。

瞳子篌穴

冬季气候干燥,风沙和空调暖风让面部皮肤水分流失很快,看起来总是干干的。此外,长期在电脑前工作学习,不仅会受到辐射侵害,更会增加眼周皮肤负担。

位置:眼角外侧约一指宽的凹陷处。

功效:柔润眼肌,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弹性,让暗淡松弛的皮肤恢复光滑紧致。

按摩方法:以食指或指关节按压,作圈状按摩。

攒竹穴

每到冬天总会觉得觉不够睡,常常提不起精神,黑黑的眼圈更是像睡意一样挥之不去,脸色也变得黄黄的,缺乏光彩。

位置:两侧眉头的内侧。

功效:按压这个穴位的时候会感到额头和面颊的肌肉紧张起来,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改善面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减少色斑,让面色红润有光泽,同时还可以提神醒脑。

按摩方法:以手指指面或指关节按压,做圈状按摩,稍稍用力,感到酸痛即可。 我们一起行动吧,让你心神舒爽的同时,赢回属于你的水嫩光彩美丽肌肤。

之感想

——小小的银针,大大的能量 吴宁宁 INB10010 怀着对中国传统优秀医学的好奇和崇敬,我选修了这门奇妙的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越来越喜欢这门课。不仅让我们学到知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针灸的无限魅力。

初学后的认知

针灸是中医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功效。针灸也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来调节人的身体健康。 可以说,相对于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的疗效毫不逊色,但针灸却更加依赖于医师自身的修为。因此良医难觅,而好的针灸师就更难遇到,而针、药并精之良医就更难找到。老师说其防病治病的机理是:通过激发经脉腧穴的功能,调动人体内脏腑器官的潜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而调整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此独特的外治疗法具有适应性广、效果显着,经济安全等优点,普遍为世人所接受。它不仅是中国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科学,也是世界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习,继承,研究,发扬应用它对人类的预防保健与治疗均有裨益。而通过学习我发现针灸对于一些我们常见的身体病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你要是有偏头痛或是疾目, 用针灸的方法直刺太阳穴(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凹处)0.5-1寸或刺出血。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这对身体都是很好的而且效果明显。

弥补对穴位常识的正确认识

上这门课之前,我对于针灸以及穴位的认识,大多是从一些影视剧上、网络上和在医院等地方粗略的见识过,很少会有机会听到专业的人士的讲解和教授。而上这门课程,补充了我对一些常识的正确的认识。比如,以前只知道人中穴在嘴唇沟上,以为可以随便按下就有用。而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它在唇沟上离鼻子3分之1的位置。这是急救时常用到的一个学位,所以对于它的正确认识很重要,我想会有帮助的时候。

还有,常听到一些算命先生说“你的印堂发黑,是不好的兆头,你将有一场劫难。。。”。上这课以前,我一直以为印堂是脑门,上过课才知道,印堂在两眉头连线的中间。印堂发亮(明亮、润泽、含蓄),是心肺气血充盈,神气十足,耳聪目明,身体健康的表现(就是常说的‘福相’);反之.若印堂处隐隐发暗发青、干燥枯,或容易起皱纹裂沟(鼻褶心征)。这跟命运什么的没多大关联,只是身体是该好好的调理和保健了。在印堂穴上扎针,可以改善头痛、目疾,咽痛、痤疮。又比如睛明穴,从小学就开始做眼保健操,知道里面有一节是对睛明穴的按摩。但是直到老师的具体讲解才发现那么多年的眼保健操做得都是不到位的。像我们这些学生常常会在电脑前呆坐很久,老师就在课堂上教授了一些简单的动作来缓解疲劳,起到提神的作用。提到的穴位就是后溪穴。我还告诉了父亲利用车里的方向盘对后溪穴进行刺激的方法。除此之外,老师讲到的膻中穴我也有告诉母亲和一些女生朋友们。我们平时常按膻中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心脏不适时,可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头晕目眩等,此时按按膻中,可以提高心脏工作能力,使症状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大,难免烦躁生闷气,按按膻中就可使气机顺畅,烦恼减轻;女性朋友按此穴不仅能防治乳腺炎,还可丰胸美容;产妇灸膻中则可催乳。所以在课堂上确实是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小时候奶奶总说要多“搓脚心”我一直都不知道原理,上完课后发现应该是跟涌泉穴有关。而且上完课之后,我也有每天在电脑前无聊之时就按摩一下足三里。老师说这对胃有好处。

印象深刻的第一次扎针

我们的老师很可爱很负责,让我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老师带了针到课堂上,给我们扎针。我鼓起勇气就让老师也给我扎了一针。老师先是给针酒精消毒,然后找到穴位,直刺进去。刚开始我感到麻麻的,手放在桌上也不敢乱动,怕针弯了。之后也按老师说的试着扭动针找感觉找到正确的穴位。可是,不一会儿,我就觉得整个人很不舒服,于是举手让老师帮我把针拔了。之后越来越不舒服,旁边的同学说我脸色惨白,嘴唇都白色的了,而且还冒冷汗。我自己胸口也有些闷。记得老师和蔼的对我说,我这是晕针了,是正常的反应。老师抓着我的手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的穴位给我按摩,也让我喝些水。身边的同学还给我递了一颗糖。我在趴在桌上休息了好一会儿,老师期间也过来给我掐了人中穴,让我更清醒些。之后,我去了躺洗手间。呵呵,老师说扎这个穴位是可以通便的。看来,对我起作用了。从洗手间出来,整个人好些了,我也跟老师请假回宿舍休息。老师说,第二次扎针就不会了,让我好好休息也让我放心。嘿嘿,这就是我的第一次的扎针。不得不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体会颇多的。让我明白扎针的反应原来是不同的,也要看个人的体质、状态。忽然想起老师说我的体虚。而在身体某些特定的穴位上进行针灸,可以达到和血气,调经络,养脏腑的目的,并且延年益寿。我想针灸保健不仅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健康,是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我想一段时间的针灸疗养,我的身体应该会有很大的改善。

最后我想说,通过这一学期对针灸课程的学习,我收获到很多东西。针灸是源远流长的一门知识学科,中医针灸已经成功申请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是值得人们深入去探索的知识。我在这学期通过老师详细的讲解,了解到了针灸的起源过程,学习了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针刺,灸法的操作,这对于我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扩展,更加是意识上的认识,我强烈的认识到针灸在治疗疾病上的重要地位和良好效果。

七情的学问

我从小身体就很差,体虚、肝火旺而且肠胃还不好。妈妈经常带我去看中医,调理身体和肠胃。但是由于年纪还小,我很怕针灸,又嫌弃推拿是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才会做的事情,所以一直只是喝中药。长大之后,由于寄宿,没法在学校喝中药了,三餐不规律、睡眠不好、经常感冒又生理痛,每天都要忙于学习,有的时候生病感冒难受了,就只能去药店买点感冒药吃,不太接触中医。

直到上学期,我在同学的建议下选择了张水生老师的中医养生和中医针灸推拿入门(我原来的第一志愿是中医养生),并幸运的选中了中医针灸推拿入门,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之下,我觉得没选中中医养生也不是什么郁闷的事了,反正都是张老师授课,可以向张老师询问下关于体质及调理方法,这也挺好的

没想到的是,这学期开学才两个星期,我就被中医针灸推拿所吸引,除了上课认真听张老师授课,每一次课讲的知识点都用本子记下了,然后按照上边的方法去做,课后我也仔细的了解针灸、穴位、推拿等知识,自己按摩推拿,我发现只要懂得腧穴、脏腑对身体的作用,其实身体的健康是自己就可以调理的,西医可以治标但是不治本,很多表面的病并不简单,很可能是身体里面出了问题,通过持之以恒的按摩推拿,我觉得自己睡眠质量变好了,上课的时候也不那么昏昏欲睡,生理期的时候疼痛也减轻了不少(我觉得配合中药效果更好)。

最让我兴奋的是,在这门课上我还学会了针灸、拔火罐。我刚开始对针灸感到恐惧,因为把针插进身体里面,想想都疼,但是切身体会后,发现除了一点酸麻感,其实不会特别痛,反而在针灸了合谷穴和曲池穴之后,反而觉得肠胃的鸣叫不那么大声了,自己再多次推拿后更是觉得肠胃健康了很多。我妈妈身体不是很好,经常全身酸痛,所以她经常拔火罐、刮痧,我以前一直很心疼,觉得妈妈被拔得很痛,皮肤都呈紫红色,还有点发黑,现在才知道这对妈妈的身体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有这样,血流才畅通,不会郁结于血脉中,使血管硬化。现在我学会了拔火罐,我就可以在闲暇时帮妈妈拔火罐,帮助妈妈调理身体健康。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下面我讲讲针灸推拿和腧穴及自己对其的理解和看法。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学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学位薰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推拿——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又有“按跷”、“跷引”、“索杌”诸称号。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与病患的体表、受伤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捏、点、拍、揉、摩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法。拔火罐——拔火罐又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助热力排去其中 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照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在古代通常用于治疗疮疡脓肿,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到现代,治疗范围越来越广,逐渐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在为期十五周的课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七情与脏腑、经脉腧穴之间的关系。

中医学所谓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总称。一般情况下是正常人体生理活动所必备, 统属神的范畴。它以脏腑气血活动的正常生理为基础, 并对生理情况下的脏腑气血产生重要影响, 这亦是中医学形神理论的基本认识。 中医学强调七情必须中和有变, 正常的七情活动是内脏阴阳气血平衡协调的外在反应, 通常情况下它非但不会致病, 相反还能起到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它享受于天, 作用于人, 能安定五脏, 调理阴阳, 抗拒外邪, 是人体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若其失常或太过或不及, 或持久强烈的精神刺激, 则可以影响脏腑气血活动, 导致气机紊乱, 气血失调, 阴阳失常而产生疾病。当此之时, 七情的刺激即转化为直接的致病因素而引起多种内伤疾病。就是说情绪起伏过大或者失常容易引起疾病。

肺在志为悲,为忧。

悲,忧都属于肺志。是一种非良性刺激的情志,情绪反映。容易影响损伤肺中的精气和使肺的宣降运动失调,造成气机不利,进而导致肺气耗伤。如悲,忧过度常出现呼吸气短等肺气不足现象。选择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沿本经脉体表循行部位有选择地推、按、提、捏、叩击等法达到疏经通络作用),选择与肺有关的常用穴位——中府、风门、肺俞、尺泽、列缺、太渊等激发脏腑功能。

脾在志为思

思,就是思考,思虑的意思。正常的思考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影响,但思虑过度就影响气的正常活动形成气结。由于脾胃为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气结于中,就会使脾气不行,导致脾功能失常,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眩晕健忘等症状。脾保健方法同胃,必须强调腹部保暖。尤其是脾胃功能素虚者,可采用药兜保暖,《老老恒言安寝》说:“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年下元虚弱,更宜保暖,同时结合腹部按摩。方法:先双手掌心搓热。后交手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具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等作用。

心在志为喜 “喜”是心对外接受刺激的一种良性反应,从某种角度而言,它是心主神志的在外征象。喜则气散,但不可过度,喜乐过度,可使心神受伤,过亢则喜笑不休;不及,则使人易悲。日常中可以按捏腋窝来使加强心脑功能。腋窝俗称“胳肢窝”,位于肩下方,上臂与胸臂间凹陷处,是颈部与上肢间血管和神经通路,是腋窝动脉、静脉、臂丛、腋淋巴结群组织的集合处,部位敏感潮湿隐晦。中医经络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分布所过。按摩触捏腋窝可‘舒筋活络,醒脑开窍,怡心养神,调和气血,延缓衰老’。对心脑血管病症十分有益。还能增加肺活量、通气量,减少残气量,使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使全身血液回流畅通。

肾在志为恐

恐是一种恐惧,害怕的情志活动,与肾关系密切。恐则肾气散,恐精气下行而不向上气化输布。按摩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皮部与经筋)。古人言:“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要想保肾健康长寿,必须勤于动脚动腿,畅通经脉。所以步行走路为第一原则;其次是天天按摩脚足心,《八股杂锦歌》载:“摩热脚心能健步”。方法:双手掌心搓热,用右手掌心搓擦左足心、左手掌心搓擦右足心,如此数十次,再重揉‘涌泉穴’。这样就能达到固肾的效果,使精气不散。

肝在志为怒

怒为肝志,为五志之一。怒是情志刺激的一种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影响是“怒则气上”即出现气逆。如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所以有“怒伤肝”之说。根据‘肝开窍于目’及‘肝主筋’理论,运目与屈伸旋转各关节锻炼有助于保护或激活肝脏功能。按摩相关穴位(太冲、阳陵泉、日月、期门、肝胆俞)能疏通肝经脉而调理气血。

在了解了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之后,我终于有点了解自己为什么肝火旺了,原来是因为我比较暴躁,易怒。而且知道女性生理期前后爱发脾气,是因为女性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当月经要来的时候和期间,由于血往下行,而气浮于上,这个时候气血不平衡,气有余便是火,火气过大则怒,所以我们在经期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七情的学问博大精深,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但是它又仅仅是中医中一个很小的部分。所以我们要重视中医的重要性,了解中医文化,让中国的医学文化继续弘扬下去。

《针灸(推拿)学入门》感言 ——小小针灸学问大

2010级金融学

BNK10038 陈晓瑛

摘要:在经过一个学期的针灸学习后,我们对针灸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针灸指的是针刺法和艾灸法,还有火罐法,推拿法。这些疗法的功效很多,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身体中产生的不同症状来选择适当的疗法,但这些疗法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除了这些疗法,对于各个穴位我们也要进行一些了解,以及懂得如何通过这些穴位来自我按摩,治疗。

关键词:实践,应用 正文:

正如我们所知,针灸是我们的国之瑰宝,它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博大精深。开始接触针灸是高中时候,一个朋友说要去针灸减肥。当时很疑问,针灸还能用来减肥,只靠针灸就可以减肥?是不是只是那些想赚钱的人想出来的噱头,但当时因为课业繁忙,没有去深究。等上了大学以后,发现我们的选修课有针灸学入门,于是很有兴趣,选了四个学期终于选中,于是开始真正了解针灸,才发现原来这个小小的科学,竟然发挥着这么大的作用。

学习针灸,不仅需要学习它的理论知识,也要能够实际操作。所以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几堂课就是老师拿着针,火罐,艾草来让我们亲身体验的实践课。首先是针刺法的那节课,老师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根针,作为练习用,然后他教我们拿针的方法,拇食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和多指持针法。尝试了三种持针方法以后,我发现多指持针法比较能够驾驭,所以我选择多指持针法来练习。我的练针方法选择纸垫练针法,左手持针,右手拇,食,中指前后交替地捻动针柄,直至穿透纸垫。这样反复了练习几次以后,发现需要掌握力道和手法,才能很好的把针穿进去。紧接着就开始活体试针,因为我们还是初学者,所以都由老师来针刺。老师先把针消毒,然后用很熟练的手法给每个同学针刺。老师给我们刺的穴位是曲池穴,刚刺下去的那一瞬间,我有那么一点点的刺痛感,过了一会就有点酸酸麻麻的感觉,接着我又自己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使得针在正确的穴位发挥功效。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了我们所针刺的这个穴位曲池穴的一些知识,这个穴位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关节疼痛,上肢瘫痪,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等。而曲池穴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真的是小穴位,大学问。还有一节课是拔罐,老师请了男生上去给我们做实验,他先是将纸片点燃投入罐中,然后迅速将火罐罩在男同学的背部,然后还从上往下走罐,等把罐拔出来后发现男生的背部都红了,有的甚至发黑发紫,老师说这是淤血现象,是气血不通的表现。由此又想到我爸爸以前也经常拔罐,以前不知道为什么拔完他的背部通红,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气血不通。

在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同学去针灸来治疗各种病状。我有一个朋友,去检查的时候医生说她脊椎有点歪,需要治疗,于是她选择针灸治疗。她每周去针两次,每次针灸的时间是20-30分钟,一个疗程10次左右,她现在已经做完两个疗程。通过和她的聊天,我知道了一些情况。她针刺的部位是在脊椎两侧,每个针刺进去都会有刺痛感,然后在治疗过程中的时候,医师也会帮她不停的捻动,使效果能够更好,而我的朋友感觉非常痛还很麻,扎完针拔出来以后,甚至痛到不能动作的地步。但是一次次做下来后,现在她已经不会再像第一次针刺的时候感觉非常疼痛酸麻了,而且也有一定的效果,脊椎开始慢慢变正了。而我自己也有拔罐的经历,去做足疗的时候推拿师也在我的脚上拔罐,她是从前脚掌一直走罐到脚后跟,然后拔出来,当时的感觉就是痛,但是拔完以后感觉很舒服。问了推拿师,她说这有去湿气的作用,会让人的身体变得温暖舒服,有精神。

除了这些方法可以治疗一些病状以外,通过自己按摩穴位,也可以减轻一些疼痛。像我们女生,有时候来例假的时候,会痛经,有些人甚至痛到翻来覆去。这时候可以按揉合谷穴,来减轻痛经。这个穴位不仅能减缓痛经,还可以治疗牙龈病痛,目鼻口耳眉等头面五官都可治疗。这个穴位的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所以如果同学们有痛经,牙龈痛等症状的,可以按揉试试看。天枢穴,这个穴位的作用也很大。现代人因为工作课业压力大,经常不按时按点吃饭,使得肠胃变得脆弱,会出现便秘,胃痛。而这个穴位是可以调理肠胃功能,比如腹胀腹痛,大便异常;可以治疗妇科病,比如月经异常,痛经;还可以美体,比如消脂减肥,排毒通便。这个穴位的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旁2寸处。所以如果女生的月经来的时间不正常的话,可以经常按揉这个穴位,也可针灸,来慢慢改善。

总结:

针灸推拿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从这门科学出现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是我们的国之瑰宝,在2011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世界各地也被广泛认可并且积极进行立法工作。而我们现代人,也越来越觉得我们的中医针灸具有神奇的功效,治疗根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身体体质。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针灸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调理身体,减轻疼痛,也可以帮助自己的父母调养身体,还可以向更多的人传播这门神奇的科学。

《针灸(推拿)学入门》感言

——我与针灸的新不了情

摘要:小时候一直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有个词语出现不止10次,就是任督二脉,还有武林外传的葵花点穴手,那时候就对穴位很感兴趣,但是苦于没有地方学习,觉得这门医术一定很高深。后来在大三学习了张水生老师的针灸课,我了解一些经脉、艾灸。我发现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有很多,作用主要有三点: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而且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自己按压很多穴位,强身健体。针灸就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应该传播中国五千年的医学文化,让针灸等中国的传统医学源远流长。

正文:

我一直对命中注定这个词存在疑虑,但是自从遇到针灸,我深深觉得一切都是缘分。更加认定针灸是我的无形的朋友。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奇妙和神奇。现在我就来讲讲我和针灸的新不了情吧。

新不了情之前奏

或许大家小时候都有一些相同的经历,比如说看到白大褂的医生都会怕怕的,看到拿着针头的护士更是呜呜大哭,眼泪直掉,一直嚷嚷着不打针。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从小就很勇敢,打针的时候就装作一点都不疼的样子。如果真的想找原因的话,可能是因为我大舅和二舅都是医生吧,一个中医,另外一个则是西医。所以小时候一直天真的想当医生,总是喜欢摆弄舅舅店里的东西,什么听诊器,中药,还有捣药罐。所以应该说我从小就接触医学了。长大的时候觉得医生是一个很神圣的一个职业,总是有很多人需要,特别是紧急时刻的时候,而且医生的压力很大,担任了救死扶伤的责任。所以我很早就接触了医学这个大环境,这为我遇到针灸奠定了一个强有力的基础。还有一件事成为让我喜欢上针灸的催化剂。

新不了情之副歌

奶奶年轻的时候很勤劳,为了养活家里的四个孩子,总是各种兼职,各种忙活,非常辛苦。年轻的时候奶奶帮宾馆洗被子,那时候还没有普遍洗衣机,因为被子难洗,奶奶的手和脚经常浸泡在水中,由于长期如此,大家都知道运动完洗手,水分会吸到手里,对手很不好。但是奶奶那时候为了家里的生计,所以没有办法。因为南方的话每每到了春天,秋天就很潮湿,潮湿就容易风湿病严重,奶奶的脚踝总是肿的很大,因为那都是积水,所以每次变天的时候奶奶总是走得很慢,很难受。而且听说手术治标不治本,所以一直没有尝试。但是有一天,奶奶回来了,脚踝肿起来的小包变小很多,我问奶奶怎么啦,奶奶跟我说菜市场有个中医,专门帮人针灸,奶奶定时给她针灸放血,风湿脚舒服很多。那时候我就觉得针灸很神奇,竟然可以帮奶奶治疗脚。又一次跟奶奶一起去看那位中医。仔细看他拿着针在奶奶的脚踝部分旋转,那时候就立志以后一定要学针灸,让奶奶的脚以后不会再那么难受了。后来因为一直没有机会,所以一直没有学到针灸。这件事情一直让我很介怀,上大学时候我惊喜的发现我们学校竟然有针灸(推拿)这门课,那时候既激动又开心,但是听说选这门课简直比考研还难,要拼人品的,全校的学生都过这条独木桥。当然选课的时候我蓄势待发,但是大二一直未能选上这门课,今年我攒足人品,终于选上我梦寐以求的课了。

新不了情之主旋律

这次在老师课堂上我们学习十二经脉,让我知道其实针灸没有我想象那么难,其实我们的手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手可以按压穴位,也可以达到疗效。学习这门课让我学到很多平时学不到的知识。一些病西药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现在我就根据一些病痛,联系经脉简单地讲述一下。

1.

少商:别名是鬼信,出处:《灵柩经·本输》: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微握拳,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离指甲角0.1寸处就是少商穴的位置所在。这个穴位的功效是可以解表祛热,清肺利咽,醒脑开窍。常常利用这个穴位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肺热、哮喘等。学习这个穴位,我小时候因为感冒而产生的扁桃体炎症有所好转,再不会因为喉咙肿痛或者溃疡而难受了。我的妈妈一直有哮喘的病状,我叫妈妈竟然按压这个穴位,这样哮喘也减少了次数,程度也减轻了。

2.

足三里:别名为三里,出处:《圣济总录》:足三里二穴,土也,在膝下三寸胫外廉两筋间,当举足取之。因为在膝下3寸,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这个穴位很常用,功效是调理脾胃,痛经调血,疏经活络,降血脂血糖,保健抗衰老,扶正培元。可以治疗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失眠等。可以告诉爷爷奶奶这个穴位,高血压的药物可以快速地降低血压,但是经常按压这个穴位,坚持按压,这样高血压就会有明显的改善。因为足三里是调理脾胃的,所以如果肚子痛、暴饮暴食、痛经、失眠,可以按压这个穴位,十分实用。

3.

曲泽:出处:《灵柩经·本输》曲泽,肘内廉下陷之中也,屈而得之,为合。因为穴位属合水,微屈其肘始得其穴,经气至此如水进沼泽,所以取名为曲泽穴。这个穴位位于尺泽和少海之间,动脉搏动胖。功能是清热宁心、降逆止呕、镇静安神、活血化瘀。常用于治疗心肌炎、霍乱吐泻、中暑、心痛胸闷。夏天容易中暑,食物容易变质,所以经常会出现上吐下泻,按压这个穴位,可以减轻痛苦。这个穴位也可以抢救那些心肌疾病、高血压人士。

尾声:

针灸是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古代有华佗,他针灸的特点是,取穴少,疗效高。他是一位针灸疗法的高手。现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针灸,这不仅仅是为了传承这门民族医疗手法,更是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学习穴位,我们可以简单地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这对一个民族的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研究这些经脉,强身健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个健康的身体才可以创造幸福的生活。

BNK10065

2010级 金融学专业 李思颖

中医针灸(推拿)学入门>感言 ——纸上学来终觉浅

摘要:

中医学中的体质分类有交集有区别,其中阳虚体质比重偏大。人的身体反应内部问题时会“做假”,详细地了解症状,才可下定断。

论文中将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所感所得,表达中医知识的博大精深和注重实践,根据自身的体质分析熟悉穴位。并从中医知识的学习中感悟处世之道。

正文:

从小就是药罐子,别的孩子哭着闹着不肯吃的中药汁西药片,我总是能面不改色的吞下去。由于体质不好,所以出门家里总有很多限制。我记得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中医爷爷家玩,那里有爷爷那个时代的连环画,一个大大的种满花树的庭院,还有我最喜欢的,装满各种药草的褐色药柜。我念着上面奇怪的名字,一格一格的打开,好奇地闻温润的药香。从药房出来,嗅着身上带着点苦涩的味道,觉得这是比阳光更让人安心的感觉,一切病痛都被驱散似的。

长大后的我喜欢研究道家思想和中医知识那种行云流水的调和疏通。大学选课时,发现嘉庚学院没有医学院,却有中医的选修课程。激动之下中医针灸推拿学入门和中医养生学都选了。结果我中了针灸推拿学,开心之余也有点忐忑,针灸听起来,有点陌生有点恐怖,据说还有实践课程,好奇又纠结的我,在这个学期的中医知识之路中,最难忘莫过于实践课了。很多事情在没有亲身尝试过而随便揣测,总是会增加人的恐惧感,直到身临其境,才发现我们放大了恐惧。不尝试就是纸上谈兵。体验针灸,就是一个例子。

实践课的时候,我紧张得手心冒汗。有点小题大做。尽管老师说不敢可以不扎针,但兴趣战胜了恐惧,我还是决定勇敢尝试。当我还在揣测是不是像打针的痛觉时,老师就把针扎在我的穴位上了。针没入一半以上,却一点疼痛的预兆都没有。屈肘横纹外侧的曲池穴,这个穴位在肌肉丰厚处,比起其他穴位来说相对安全。奇怪的是别人都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我却感觉不到,也不敢自己动手像老师说的那样提插、捻转,只好拜托老师。老师一过来就很娴熟地提插毫针,感觉肌肉被轻轻地向上扯拉,很强烈的酸麻感马上窜过我的神经,原来是这种感觉,我放下心来,自己也动手提插一番,只觉非常奇妙。

现场有个女生扎完针后,冷汗直冒,脸色苍白,老师说是晕针,喝点温水躺着休息会好一点。整节课老师都带着不急不缓的笑容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示范,还为一些有些小症状的同学在别的穴位施针。有一个女生脸上的痤疮很多,老师在她的耳尖放血,据说严重的会放出黑色的血,把血放到正常的红色即可。我在经脉图上没找到这个穴,后来才知道这是个有名称、位置,但还没归入十四经脉的穴位,称作奇穴。平时经常听到的印堂,太阳,都属于奇穴,他们都有各自的功效。

后半节课我都扎合谷穴,以前我痛经时,有人教我掐住手上的合谷穴会可以缓解不适,学了这门课方知原来合谷穴是全身镇痛镇静要穴,牙痛腹痛都可以掐这个学位。期间有个小插曲,我出针时流了点血,把坐在旁边同学吓得不轻。老师解释说这是扎到小血管,属于正常现象。

十二八脉,奇经八脉,阴阳,五行,气血„„不是实际存在的器官,但是却又存在功效。老师在课上介绍了许多经脉上的常用穴,虽然只是穴位图上的小部分,却已经让人咋舌于经络腧穴的神奇。人体有一些穴位叫做郄穴,可以急救,位置常常出人意料。例如膝盖以上三横指处的梁丘穴,用拇指用力按压2-5分钟可缓解胃痛。身体某个部位出了毛病,在中医的世界里可能是别的部位的诱因导致。有时候远水才能止近渴,怪哉妙哉!还有少数“中庸”的腧穴,有趣的是能对肢体的不同状态可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就像内关穴,能应对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两种情况;还有大肠募穴(胃经)天枢穴,即可通便治便秘,又可止泻治腹泻。中医理论讲究变通灵活,没有绝对僵式,我想就是这个道理。我边学边想,在这个玄妙的世界中,我又是属于哪一种症状呢?我也可以自己试试看!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一直都在吃一些养胃的补品。初中曾经食物中毒而胃出血,所以我肠胃一直都很不舒服。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我自身的研究,我发现我虽然胃不好,但是,导致我身体状况不佳的原因还有脾虚。这也是为什么我对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这两条经脉上的穴位兴趣盎然。气血的流注运行,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连接脏腑的经络疏通着这种关系。脏腑之间,一旦有一个出了问题,另外一个也会受到影响,其经气平衡被破坏,身体健康就会出现问题警告我们。脾是五脏之一,性质属阴,胃是六腑之一,性质为阳,脾胃互为表里,脾出了问题,胃也会不舒服。

有个说法叫做十个胖子九个虚,兼之痛经严重,经期便秘或拉肚子,面部油脂较多且有痘痘,一喝凉的就拉肚子等等,这些都是脾虚的迹象,虽然没有十足的把握我就是脾虚,但是一定能确定的是,我要调理好身体,不仅要顾胃,还要养脾,不能厚此失彼。

我现在没事就喜欢按揉这几个穴位: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和血海穴。这几个穴位很常见,以前我一直以为我痛经只是因为自己气血不足,但是气血的概念比较抽象,我只能从食补药补下手。如今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痛经跟我脾不好有关。天枢足三里可以调理肠胃,三阴交和血海是脾经上的重要穴位,同时这些穴位对月经不调和痛经这种妇科病症颇有疗效,正好符合我个人需求。

所以我设计了自己的一套推拿按摩计划。晚上我会用生姜热水泡脚泡十五分钟。边泡边按揉三阴交。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向上四横指处。而血海穴在大腿内侧,膝盖上2寸,我总找不到,后来有人告诉我,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我按压后有些许疼痛就知道找到了,我泡完脚也会轻轻按压这个穴位。

同时我买了一整包小条的艾条,睡前用这种艾条灸天枢穴(自己肚脐旁边两个拇指宽的地方),每次一条。而足三里我则是每次坐在床上玩手机时轻轻按揉一番,“肚腹三里留”,这个保健大穴我没事就会揉一揉,于身体有益无害。

我觉得自己分析得挺有模有样的,而当我把我的见解跟老师讲后,老师却肯定告诉我这不是脾虚,而是脾肾阳虚。我有点茫然,觉得自己的推断没错,我就是脾阳虚,多了个肾字,有区别吗?老师让我回去看看他关于阳虚体质的养生讲座和博客中的养生理念博文。我认真看了看,原来,脾肾阳虚是脾阳虚进一步发展,阳气受损伤及根基的表现。寒证现象中的痛经宫寒,大便稀溏软松,咳吐清水稀痰饮,怕冷喜温热;假热现象中的扁桃体发炎、面红痤疮、足部湿疹等我都经历过,尤其是我,明明拉肚子又胃痛,我还是喜欢喝冰水,吹空调,正是老师在讲座中说的,最误导人的外假热里真寒的状态,之前我还总是吃清热解毒的药物,简直是雪上加霜!

对于这种状况,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这“四大基石”要坚持惯行。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我经常熬夜,我应该减少这种不利于身体的行为。再者避寒,冰品和空调也要少吃,再馋也要忍着,不可再加深里寒的程度。顺应时令作息调理身体,运动适量不可过度或不足。至于推拿按摩则应以疏通升举阳气为主,“督脉”能调节全身阳经之气,故称“阳脉之海”;泡脚时三阴交和血海穴的按揉转辅,更侧重于足底的涌泉穴和内踝后方的太溪穴,以调节肾阴肾阳。

我痴迷于中草药的奇异芳香,同时,我也更喜欢研究推拿针灸的奥妙。“以人疗人”的自然疗法,不需花费太多钱财购买药物,自己动手便可以舒缓病痛,自己做自己的医生。在学习中医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有了许多处事的感悟,例如我对自己体质的判断和老师的诊断是不一样的,我才知道中医不能凭借拼凑的现象来下结论,而是要通过整体的现象深入实质剖析辩证,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纸上学来终觉浅,学无止境,而且要懂得运用在生活中,才能发挥知识的功效。

我还想到了经济学界的李约瑟之谜:李约瑟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头号强国,但是为什么后来被西方的国家后来居上。答案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研究基础之上的西方近代科学,打败了建立在生产生活实践经验总结基础上的中国古代科技。但是,中医知识这种沉淀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验智慧的珍贵瑰宝,作为代表性的古代科技之一,具有他独特的魅力,是现代很多医疗知识所不能相比较的,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仍熠熠生辉。

“中医针灸推拿学”感言

——学以致用、弘扬传承

摘 要

我有幸于本学期选修了张水生老师的“中医针灸推拿学”,我受益匪浅,从“中医”的历史入手,初步学会认识“经络穴位”,进一步理解了“针灸推拿”的各种方法和步骤,得到了很多养生保健的知识。这门课程让我真真正正地学到了很多平时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他让我意识到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让我学以致用,同方法和家人、同学、朋友们一起分享,受益终身。

关键字:针灸、推拿、中医、感言、运用、弘扬、传承

一、认识

以下仅是我自己个人的的见解和认识,结合了老师的课堂笔记和网上资料。

(一)、概念

1、针灸

是中医最具代表性的治疗方法,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它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特质的毫针刺入人体经脉、腧穴,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将艾柱或艾条点燃熏灼腧穴,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2、推拿

是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常见的推拿法有:按、摩、推、拿、揉、擦、点、击、捻、搓、掐、抖法。

3、经络

是人体内的一种通路, 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经脉”是主干道,与各脏腑直接相通;而“络脉”是主干道的分支,勾通脏与腑,以及分布在全身上下内外。类似自然界中的河流、道路网络结构。

4、腧穴

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体现为凹陷处。是针灸和按摩刺激的部位。我们人身上有记载和认可的穴位,共有361个。

5、脏腑

即我们常说的五脏六腑。在中医里,实际上有六脏六腑,心、心包、肝、脾、肺、肾,这六者乃六脏,属阴,是实质性器官;分别对应六腑的小肠、三焦、胆、胃、大肠、膀胱,属阳,是空腔型器官。每两个相对应的脏腑互相影响、互相依存。

(二)、关系

简单来说,每条经络上都分布着众多的腧穴,经络之间勾通着各个脏腑;

中医,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针灸、推拿的方法,对这些经络和腧穴进行刺激,进而对身体内在的各个脏腑进行治疗,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并且还会结合中药、气功、食疗等其他的治疗方法。

二、收获、感言、运用

(一)课堂收获

这学期的“针灸推拿学”,一共上了17节课,其中有15节是由老师亲自授课,另外2节由同学们上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以及生活经验。每一节课都精彩万分、形象生动,我把我个人感觉最有用的最适合我的知识和经验,都抄在了笔记本上,整整的6页12面。

(二)实践课(针刺、艾灸、拔火罐)

1、第8周

老师给我们亲身示范了针刺。通过前几周的针灸介绍,以及毫针的模拟针刺,我们对扎针都有了一个心理上的准备。老师为我们在曲池穴上扎了一针,然后我们自己调整毫针的角度,直到能感觉的到酸胀为止,这样才有效果。“曲池穴”是保健常用穴,可以通便减肥,美容养颜,还有一些感冒发热引起的其他问题。在这之后,老师让我们尝试着自己把针拔起来,再自己重新扎一遍,但是很少同学能够完成任务,我想这可能是由于怕扎不准或者怕流血的缘故吧。

之后,我还叫老师为我扎了“合谷穴”,同样位于手阳明大肠经,和“曲池穴”的功效是一样的,但是这个穴位可能是由于肉比较少的缘故,感觉酸胀效果很明显。

到后来,同学们大胆了起来,有的自己扎其他穴位;还有一位同学叫老师扎四总穴之一的“裂缺穴”。“裂缺穴”是位于两个相邻的骨头之间,肉很少,针只能是从侧面斜着扎进去的,那个刺激可想而知。最特别的就是看到一位女同学同学让老师做了放血疗法,在耳边放血,质量青春痘等面部青春疾病。这也需要很大的决心。

2、第9周

老师给我们示范了艾灸法和拔火罐。老师首先拿着点燃的艾灸条熏灼我们的“曲池穴”,让我们体会了艾灸的魅力。之后,对一些志愿示范的同学进行了拔火罐疗法。有的女生也踊跃上台尝试。其中,有一位男生,不到5秒就可以看到背部有明显的淤血,而且是呈深紫红色的,同学们都惊讶了,原来他隐藏着的颈椎病这么严重。这也激起了我尝试拔火罐的想法,我想知道我自己是否也有这些问题,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尝试一下拔火罐吧。

3、实践体会

其实毫针是很细很细的,扎进去几乎是没有感觉的,只要不出大问题,一般是不会流血的。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尝试操作一下,而且有老师在旁边指导,即安全又没有副作用,尝试一下,不仅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为自己增加一些收获,也能让我们知道中医的博大精深。

(三)脏腑时辰表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脏腑时辰表”(这是我自己取的名字)。十二个时辰与人体脏腑一一对应,分别是:子-肝,丑-胆,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脏,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戌-心包,亥-三焦。中医学上认为,在每个时间段,都有对应的脏腑在进行着一天当中最重要的工作,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去保养这个脏腑,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比如卯时,是早上5-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排毒的时间,应尽量进行排便排毒,否则,积累的毒素就会越来越多,会导致我们皮肤长痘或者有色斑。

比如辰时,是早上7-9点,这个时候是胃消化的时间,是我们吃早餐的黄金时间。早餐要丰富,并且保持愉快的心情,只有长久的坚持吃早餐,我们的胃才能变得更好。

比如午时,是中午11-1点,这个时候阳气最为旺盛,也是心脏最兴奋的时候,除了午餐要吃一些补心的食物外,最好要进行午休,午睡一会,减轻心脏的负担,避免心脏过度兴奋。

看到这个“脏腑时辰表”,我才发现,原来我自己的生活是多么不规律,原来我在一点一点的损耗自己的脏腑,一点一点的磨损自己的身体。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有时候生病了,身体某个地方不舒服,但是却不知道病在哪里的原因吧。我必须采取行动来改变这一切,我将这个“脏腑时辰表”打印了一份,贴在我的书桌旁边,时刻提醒自己生活要规律起来,要让自己健康起来。

(四)鼻炎

我个人有比较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所以,在课上,我很认真的听讲老师有关如何治疗鼻炎的方法,在课后也找老师询问。我知道了鼻主要是由“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掌控的,大肠和肺功能如果运作不够好,将导致鼻炎的发生。以前,当我鼻炎发作的时候,我会喝热水,用鼻子呼吸热水的水蒸汽来使我的鼻腔暖和起来,这样会缓解我的不适。为了能够彻底解决鼻炎的困扰,我还采取了盐水洗鼻、插碎葱头、吃珍珠末等其他办法,效果都很一般,只要遇到稍微严重一点的突然冷空气或者鼻子稍微受到触碰刺激,鼻炎照样发作。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在手阳明大肠经上,在脸部的鼻翼两侧,按摩迎香穴和位于迎香穴上方约1个手指头距离的鼻通穴(俗称上迎香),可以有效减少鼻炎的发生频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治疗鼻炎。现在,我每天都用手指轻推鼻翼两侧,并且用指腹按摩穴位,有时候还会自己用指甲掐几下来代替针刺。这样的效果非常好,到现在为止,除非是受到很严重的刺激,我的鼻炎几乎不再发作了。

另外,我也结合“脏腑时间表”来调整我的日常作息,使我的生活和饮食变得更有规律。在课后生活当中,我也加强了身体锻炼,让我的身体健康起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去做任何事情。我发现,当我真正行动起来的时候,我的鼻炎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我相信这与我的努力分不开,也与老师的传授知识分不开,如果没有上老师的课,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用这样简单、方便的方法来治疗我的鼻炎,并且在治疗的同时,由于我加强了身体锻炼,我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许多其他疾病的发生。真的是一举多得。

据我所知,班上有鼻炎的同学挺多的,我也准备在最后2节的分享讨论课上和同学们分享我的治疗鼻炎的心得,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简单的按摩来克服鼻炎。

三、总结

(一)、中医、西医的比较

经过这学期的学习,让我对中医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中医的经脉和穴位是完全,真实存在着的。中医和西医在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思路和方法。

中医是在生病前就开始预防,讲究的是以内在的调养为主,行平衡之道,保持阴阳和谐。从基础上防止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平时的积累,通过简便、绿色的方法便能够达到目的。无副作用。

西医则是在生病后才开始治疗,更注重对于表象的治理,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治标不治本,长期的服用药物将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或者因为产生抗体而无效。

(二)、弘扬、传承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其中“中医”代表了古代人民高度的智慧结晶,以其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学习了这门课程,使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有有了更深的了解。

现在,我们面临着很一个严峻的事实:身为中华文化传承人,我们却对中医的治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抗拒,转而去接受那些发达、科学、方便的西医,我们一点点忘却了中国的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一点点的抛弃了我们的中华民族特色。

庆幸的是,中医文化依旧健在,还有有很多国人在研究它、传承它。如今,中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外国的专家、医生,也开始专注于我们中国的针灸推拿学,各界的学者也纷纷来中国学习中医技术。

虽然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说得没错,但是我们的终究是我们的,中医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华夏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和权利去保护、继承、发展它,不能将之拱手送人。我们绝对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不认识中医,否定中医,将中医看成是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发明。这是对我们的一种羞辱,是对我国文化的一种否定,我们绝对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我们要学习针灸推拿学,弘扬中医精髓,将中国的医学继续传承下去。

感言

---切身体验中医针灸推拿心得

周晓晗

BNK09117 中国针灸医学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已被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承认。世界针联总部就设在北京;针灸的有效性已得到英国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肯定。国外还出现了许多针灸培训班,同时,外国人也给针灸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中国神针”,这些年来,国外掀起一股中国针灸热,国际化的态势标志着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针灸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针灸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申遗”传统医药目录。我们的 张教授在也在许多东南亚国家的邀请下,经常往返于几国之间为他们授课,受到当地的欢迎与热捧,还有许多海外学着前来求学,我们学校的一些外教也经常会找教授帮他们“扎一针”,来改善、治愈身体的不适。可见中国神针的影响真是非同凡响啊!

在一堂体验课上,教授给我们示范了扎针,示范的穴位叫曲池,主治一切热病,咽痛;上下肢病症(半身不遂,肩痛不举,膝关节肿痛、网球肘);头痛,头晕,目赤肿痛,高血压,牙痛;皮肤外科病症(风疹,湿疹,荨麻疹,瘰疬);胃肠病(腹痛吐泻)。教授介绍完这一穴位的功能之后,开始给我们发针——毫针,拿到手里一看,非常精致,细长细长的,许多同学都发出惊叹声,想必是第一次拿针,不免心中有些激动和害怕吧。教授把针扎在自己的肘部上给我们示范,这个穴位可以按针,凭感觉上下调整,然后慢慢旋转地拔起,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接下来教授为我们扎针,许多同学都跃跃欲试,我也是其中一个,教授也提醒我们,有的人会晕针,如果出现头晕甚至是呕吐的现象就要停止。当教授把针扎进我的肘部时,完全没有一点疼痛感,非常的巧妙,当针扎进肉里时,教授上下按压针来调整,我可以感觉到针在我的肘侧的肉里上下移动,感觉那里的密度比较小,没有什么阻碍,针在里面很自然很轻松的上下移动,非常的奇妙。我之前一直以为如果针扎进肉里应该感觉比较难以自在地拉动,肉与针的这种微妙地触碰真的很难形容,和平时打针、挂吊瓶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才知道,针灸真的是太奇妙了!我心里激动不已,马上请身边的同学帮我拍下一张,作为我第一次扎针的留念。扎完针,教授告诉我们如果有不适,可以自己上下按压针来调整,针可以在体内20——30分针,看个人情况,有的人可以更久呢。过了差不多10分钟吧,我感觉到自己的肠胃开始蠕动,真的很神奇。我平时非常少有感觉到肠胃会在蠕动,今天一被扎针肠胃居然就有反应了,真的是太神奇了,我的心里兴奋不已!下课后,我遵循教授在课上教我们的方法,慢慢旋转地把针拔起,自己亲手拔针那种感受是非常不一样的,怎么形容呢,就感觉像是把螺丝从一个不算液态也不是固态的空间里,有一点点的阻力,慢慢地旋转地拔起,里面的肉也跟着有被上拉的感觉,一点一点慢慢地拔出,那一下真的非常有成就感,小腹顿感舒畅,没有之前的腹胀感,针灸真不愧是几千年古老中国流传下来的神秘而又强大的宝藏啊!

之后,教授又给我们示范了拔罐,也非常感谢两位男同学自告奋勇上台给我们示范。那天,教授运用了玻璃火罐进行了单罐、多罐的拔罐法,还演示了走罐,非常精彩,我们个个都看得入神,连连发出惊讶的赞叹声,气氛非常热烈。

那天上完课回到宿舍,绘声绘色地给舍友们讲了那节课的经过,她们都充满了好奇,感叹怎么没选上张教授的课。是啊,张教授的课一直都被同学们认为是要选上他的课必须得有人品,拼的是运气,我也是连续选了四次才选上的,非常幸运。 我的妈妈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近年来,腰部时常会感到酸痛,不能长时间站立和走路,也不能拿重的东西。每当我看到妈妈因为酸痛不断地捶打腰部的时候,我都十分地心痛。我多想为妈妈分担一些痛苦,以前因为不知道有关治疗的知识,所以只是盲目地帮妈妈捶打感觉酸痛的部位,可是即使捶打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妈妈口中还是一直说够了够了,女儿有一片孝心就好。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感到十分的无能为力。

直到这学期,我上了张教授的这门课之后,我终于了解到了原来腰痛并不是直接刺激腰部,而是要刺激跟腰部相连的经脉上的穴位。教授在课上说的两个穴位都对于腰痛有治疗的功效,分别是:大肠俞、委中穴。其中,教授说委中穴是全身四总穴之一,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也因此,我在上课时对于这个穴记忆尤为深刻。正好过几天就五一放假,我就想着等到放假回去就用这个穴位,按照教授教我们的按摩方法为妈妈治疗腰的酸痛。后来,我为妈妈这样按摩的时候,果然,妈妈感觉到每一次都像按到了点上,不会像以前那样,按摩再久也么有什么效果,这大概就是中医所说的推拿之功效吧。

经过这次的经历,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我只是初试入门,就已经获得如此大的功效。如果日后继续钻研,虽不说能有多大成就,也能给我身边的人的调理养生带来极为重大的帮助。

上个学期,我因为肠胃不顺畅,看了很多西医,吃了很多药,都只是暂时性的改善,一段时间之后又“旧病复发”,反反复复,始终不能根治。后来想试试中医,那时其实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所以只是抱着试试的心理去了同学推荐的厦门的北京同仁堂,起初看到医生只是摸了摸脉相,看了看我的喉咙,问了几个问题,就开除了一副药方,我当时十分疑惑,这真的可以吗?吃药的开始几天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吃了一个星期之后,一下子感觉肠道通畅了许多,每天因为腹部胀大的感觉在不知不觉间居然消失了,整个人精神了很多,心情也跟着变好了。我不得不说在这点上,我原来没有了解中医的时候,认为西医是药到病除,收效甚快;而中医少则几个疗程,多达十天半月方能见效。但经过这次的亲身经历,我知道了,其实,西医治的只是表面,中医而是从生理阴阳不平衡出发,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刺激,激发身体的潜能,调理身体的平衡,达到治本的功效。从那以后,有什么病症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看中医,这样才能真正治本,也渐渐地对中医产生了兴趣了,自己也想深入地探寻中医的奥秘之所在。后来也了解到在北京同仁堂的张水主任生医师就是厦门大学的教授,也被我们学校聘请来给我们上课,所以后来有好几次去北京同仁堂看病都想预约张教授,但是每次都被预约满了,不过终于在这学期被我有幸选上了张教授的课程,欣喜万分。经过这学期的学习,让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中医的更深入的了解。中医和西医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医学思路和方法。中医讲究的是调养为主,平衡之道也,注重于对身体的调节和气血运输的畅通;而西医更注重对于表象的治理。

通过了解针灸推拿学,使我更了解了中医;也通过了解中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华渊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作为中国人我为此自豪,也为我们祖宗流传下来的古代文明而感到骄傲。正是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和实践,才有了现在中医学如此深厚的底蕴和我们为之着迷的力量!

针灸推拿学感言—— 小穴位,大学问

ADS10203 杨丹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10级

艺术设计

“中医针灸推拿学”这科选修课一直很热门,可以选到我觉得万分幸运。每周二两节课的学习,虽然只是中医推拿学的入门而已,但是让我对那种严肃、恐怖,医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体的经络腧穴概要,重点是十二经脉;推拿(按摩)的常用手法;针法、艾灸法和拔罐法。在学习经脉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自己身体的各个穴位,也知道了一些重要的中医常识,还学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治疗方法。

记忆最深刻的是那天老师拿着很多针,下来给我们扎到胳膊的部位。虽然不记得什么穴位,但是老师说是美容的,随着好奇心也让老师给我扎了一针。也有一些同学在脸部、头部让老师为他们有扎几针。还有老师也让我们尝试了艾。艾灸在针灸防病保健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其中艾条灸最为常用,操作方法比较简便,适于自我灸疗。另有隔物灸和着肤灸,特别是着肤灸,在一般治疗中目前很少使用,但在防病保健中却颇为重要。针灸引起了我极大的学习兴趣。

很早之前有陪外婆去看过老中医,当时还小,记得那个中医给外婆背部拔了好几个罐,还在背部把那个罐子推来推去,几下之后外婆的背部就红红的两大道,慢慢的由红变成紫色,当时我还有点埋怨这位医生,觉得这个中医太大力了,怕外婆受不了,现在才知道,这是外婆身体不好的原因。这就是老师课堂上讲的走罐法,当时还用班上男同学做了例子。走罐是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外婆拔罐后皮肤发紫黑色,这是局部受寒、慢性损伤有关,拔罐可以使淤血状态改善。所以,拔罐后出现紫黑,不是什么坏的事,身体恢复后,再次拔罐,就可以恢复。现在也理解了为什么外婆经常去拔罐的原因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翻开了中医类的书籍。中医拔罐疗法又称“角法”, 拔罐疗法属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拔罐疗法是以一系列特制的罐、筒等为工具,采用燃烧或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在人体表面穴位或治疗部位上,对局部皮肤形成吸拔刺激,造成体表局部充血或瘀血,并以此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拔罐疗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说以及中药理论等辨证施治,配合应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调和阴阳,清热解毒,祛除寒湿等目的。

历史时期就有扁鹊抢救尸厥患者的成功事例推拿,古称按摩,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按摩治病最早发源于我国中部地区。据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巨著《黄帝内经》曰:“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之所以生万物之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这里的中央即我国的中部地区,属河南洛阳一带。据《周礼疏案》记载:“扁鹊过虢境,见虢太子尸厥,就使其弟子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游按摩。”数法并下,成功地治愈了虢太子的病。

推拿可以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心理、改善血液循环、帮助消化、作用于肌肉组织。推拿就是通过经络穴位来调节脏腑各组织器官间的平衡,加速新陈代谢,修复各种损伤,以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下面从不同的方面对推拿治病原理作些探讨。推拿可降低周围感觉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故常用于止痛,如神经炎、神经痛等。较轻手法也可以刺激运动神经,提高肌肉兴奋性;重手法则用来治疗肌痉挛,亦能促进损伤的功能恢复。腹部推拿可通过植物神经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增进消化吸收和调节胃肠蠕动功能。背俞穴的推拿治疗,可通过神经反射,影响脊髓和大脑的调节功能,从而使相应脏器的功能发生变化。如肺俞对呼吸系统,脾俞、胃俞对消化系统,八髎穴对泌尿生殖系统等的作用。轻柔的推拿手法能使患者情绪放松、稳定,可减轻或消除心理上对疾病的不良反应,如抑郁、焦虑等。随着推拿治疗效果的积累,患者能逐步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因此推拿不仅对器质性病变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而且也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

推拿治疗确实是一种简便、实用、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但关键的问题是要正确掌握推拿手法、穴位、解剖部位,临床上要运用恰当。要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应认真学习,刻苦练习,反复体会、实践,逐步摸索和掌握推拿治疗的规律。推拿虽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方法,但是它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在与现代医学科学相结合的基础上,一定会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方法亦有人称之为主要思维方法,它们促成了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非实验医学,其理论主要来自于临床实践,

大至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小至一种理论、一门技术。我对中医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认识与评价,确实是见仁见智,在短期内很难认识的很全面、精准,因为中医毕竟有长久的发展历史,有可观的临床疗效,还有十分庞杂的理论和浩如烟海的各代典籍与文献。现在只是浅学到一些皮毛,但是这个课程带动了我继续去学习中医学、了解中医学的积极性。

感言

---我与中医结缘三部曲

江之浩 BNK09099 概况:

摘要:我与针灸推拿结缘按照时间段来划分可以分成3各阶段,分别是:初识穴位、了解中医、感悟针灸推拿学入门。在这三个阶段中我经历了从对于穴位的好奇与恐惧,到后来的生活中应用却不了解,直到大三上了张老师的针灸推拿学入门才发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并且了解到了中医的高深之处分为三点:中医是科学的、中医讲究合的概念以及中医对于人体阴阳的调和作用。文中通过举例验证了我的这些看法。最后我上完了全部的课程后感悟到了中医不仅仅在治病中可以用到,而是在生活中作为养生、治疗手段随时运用。只要我们在空闲的时候就可以用张老师教我们的生活保健小常识达到保健、预防疾病的功效,其实中医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主题词:针灸推拿感言、穴位、结缘、科学、融合、阴阳调和、日常生活

正文:

初识穴位

要说我对于针灸推拿的认识,最早还是要从我对于穴位的了解开始。张水生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说过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穴位,中国古代的先人早就已经悟出了一套穴位循行走势图,里面详细的讲解了每条经脉上面的穴位具体的位置以及可以产生的作用。不得不说古人对于人体构造的研究在那时候缺少现代医学器材的帮助下已经到达一个无比极致的程度。起初,我听到有关穴位的说法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因为我们少年时期都十分爱看《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这些电视剧,天赋异禀的少年往往出于乱世,打通任督二脉就能够练得一手绝世武功,然后天下无敌。而且里面基本上会武功的人人都会的一个招数就是点穴,点到不同的穴位可以让人大笑,不能动弹,严重的甚至残废,这让我既对于穴位有了好奇,又让我对于穴位有一丝恐惧。好奇的是,一个身上的无关痛痒的地方点下去竟然能够造成那么大的作用,而恐惧的是害怕自己乱点自己的穴位可能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那该如何是好。所以小时候虽然对于穴位十分好奇但是又不敢太多去尝试,也仅仅停留在了探索的阶段。

后来使我对于穴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是在我的初中,因为我的姨姨是在医院当医生的,所以我们家的人有什么生病不舒服都会打电话咨询她,那个时候我过年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过年,从我们家坐车到老家需要走3个多小时,而且都是弯弯曲曲的山路,每次坐完车我都十分难受,好几次都晕了车。有一次我刚好和我姨姨一起坐车,她一看到我坐车这么难受就告诉我说你难受的时候就用力按着虎口的位置就不会那么难受了,我一试也不知是心理因素还是真的有效果,还真的不会那么难受了,现在才知道这个穴就是合谷穴,主要作用在胃上面。这次使我对于穴位有了一个更科学的了解,原来现实生活中的穴位并不是像武侠小说中的那样恐怖,相反还有如此多的功效。

了解中医

当我进入大学以后,听闻我们的选修课中有位老师讲授的中医养生还有针灸推拿学十分的有趣和实用,我便十分的想选这门课,但是没想到这门课竟然如此的热门,每次选课都有800多个报名,但是每个班却只收80个人,这个概率可以说是全部选修课中最小的了,也因此我们每到一个学期选修课程的时候都会看看我们班同学有哪个人选中了这门课,对选上的同学也十分羡慕。这个学期,我终于有幸选上了张老师的针灸推拿与入门,心想着终于可以彻彻底底了解中医神秘的穴位了。现在修完了张老师的这门课,我对于中医穴位和经脉有了更深的了解。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中医的科学性。要说针灸推拿,最先联想到的是古时候被一些人认为是神仙巫术,以至于现代人对于他们的功效也是十分怀疑。但是在张老师的第一节课上就让我对于针灸推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一点是,随着现在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用科学的仪器来验证了我们古老中医的穴位和经脉走势是符合科学依据的。在这些穴位点上,现代的仪器测出了含有大量的钙物质,当刺激这些点位时,就会被激发,从而达到激发自身潜能治病的目的;而且按照古人的经络示意图,通过现代设备也确实看到了当刺激在这条经络上的穴位时,影响的相应器官会出现反应,就比如张老师说的古人为了矫正胎位,就会通过按压脚底的穴位来达到,后来真的从仪器中看到通过按压那个穴位会导致胎儿在肚子里不断动来达到矫正目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神奇的人体发现,这也让我了解到我们的器官并不是独自运行存在的,我们的身体中存在着复杂而紧密的联系,而这些联系正是从我们祖先留给我们了解自身潜能的经脉穴位中反映出来。

第二个对于中医的了解是它讲究整体的联系,也就是合的概念。西医仅仅注重的是每个脏腑器官它的实际功能。然而中医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整体,气在人体中不断循环反复,而经脉是我们身体中气的通路,按照阴阳之气盛衰顺序把经脉分为了各自的阴经和阳经,这些经脉又沟通了我们体内的六脏六腑,归属六腑的经脉为阳、归属六脏的经脉为阴,所以每节课要讲一条经脉时,张老师肯定会先介绍这条经对应的脏腑器官,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该条经脉主要治疗的部位和病症,而且还能够对我们普及一下内脏器官的知识,十分有用。

当然中医博大精深之处还不仅于此,我们的脏腑不仅可以联系我们的思维意识和情感,例如心主喜, 肝主怒,肾主惊恐,我们要是平常夜里容易被梦惊醒,白天容易被惊吓就反映了我们的肾功能出现了问题。除此之外脏腑还对应了我们脸上的各个器官,所以中医“望、闻、问、切”有一项很重要的“望”:就是指观气色,所谓的气色也就是我们脸上所表现出来现象。其中我们的嘴唇对应的内脏是脾,张老师在讲到这节课时我十分注意,因为我的嘴唇一直会出现起皮、到冬天还会干裂,一直也没管它,后来听了张老师的课才知道如果出现口唇干裂无疑是脾出现了问题,脾主要是将我们摄入的营养物质做一个初步的消化,并输送于其他脏腑、器官和组织以供营养之用,而如果脾出现问题又会导致四肢无力、对于心智、意念上还会有所伤害。我意识到四肢乏力这些症状确实时常会发生。脾所对应的经脉是足太阴脾经,老师告诉我们足三里这是个调节脾胃的大穴,经常按压会对改善脾的功能有所帮助。所以我现在就会比较注意经常按压足三里穴。 第三个了解是中医注重阴阳调节。在我一整个学期对于中医针灸推拿学入门进行学习之后,我发现中医几乎全部都围绕着阴和阳这两方面进行,中医治病并不是像西医一般对症下药,或者对于生病的器官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而是讲究体内的阴阳平衡,中医认为人体内之所以会生病,被病毒入侵,是因为我们体内的阴阳出现了失衡,从而抵抗外来入侵能力下降,而中医治疗就是力图恢复我们体内的阴阳平衡,激发自身的潜能来治愈疾病。当然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需要比较长时间的一个过程,而西医不同,对症下药之后疾病会立刻消失,虽然西方医学技术确实给我们对于人类生命的了解与治疗带来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医治疗的缺点也不断的暴露出来,很多人认为西医对于病症的治疗是治标不治本,只重视单个部位疾病的治疗,并没有考虑对于全身的调理和治疗。往往是治好了这个病,却引发了别的病,一直难以根治。因为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问题,会发现西医那种方法并无法根本改善身体的阴阳不平衡状态,极容易再次被疾病感染。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治疗完会感觉整个人精力充沛,而非像西医大病初愈之时的一种乏力状态。

感悟针灸推拿学入门

上完了这学期的针灸推拿学入门,现在我的生活中最大的改变就是每当身体出现一些不好的表现的时候,最先会想到的就是联系体内的器官出现了问题,并且寻求按压穴位来改善这些病症。我的妈妈在去年工作中不小心摔倒造成了大腿骨骨折,在家休养了近一年,在这一年中医生告诉她不能在那只脚上用力,所以基本上走路都需要拐杖的搀扶。直到前今年年初才慢慢扔掉了拐杖,但是因为那只腿长期没有用力造成了肌肉一定程度的退化萎缩,现在走路一走久了晚上回到家就会发现脚掌出现肿胀的情况,我寒假放假回去时看到妈妈的脚掌涨的圆圆的又很痒感到十分难受,就每天晚上都帮她脚底进行按摩,但是那时我还不知道具体要按摩哪里,所以也就盲目的按,直到这个学期我上了张老师的课,我才知道,原来脚底肿胀是在我们人体上有对应的穴位的,如果按压阴陵泉这个穴位就会比较快的消除肿胀现象。我就好像感觉中医的针灸推拿和穴位就在我们身边,没有神秘、也没有高深莫测。

现在回想起来,针灸推拿学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并不仅仅是治病才能用到的,很多的日常生活中保健养生,一些小病不适也与中医知识息息相关,在生活中随意什么空闲的时候想起来就可以揉一揉按一按,达到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有的人觉得去医院找医生按摩麻烦,其实张老师平常在上课就告诉我们这些按摩并不需要多么高端的技术,虽然我们平常人可能不敢用到针刺方法,但是我们就可以用牙签或者比较细小但是不会刺伤人的东西拿来当作针刺激相应穴位也可以达到相似的功效,老师还发给了我们艾条让我们放在相应穴位上热熏,我也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十分容易弄到和进行操作的。这也是中医在现代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情况下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吧。我现在有时候头会痛就拍拍大脑后面,长时间看电脑造成的颈椎痛也会通过按压肩部,来得到治疗和改善。只要我们多多注意身体外部的一些反映,时刻关注自己健康,很多时候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

感言 ---切身体验中医针灸推拿心得

周晓晗 BNK09117

中国针灸医学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已被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承认。世界针联总部就设在北京;针灸的有效性已得到英国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肯定。国外还出现了许多针灸培训班,同时,外国人也给针灸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中国神针”,这些年来,国外掀起一股中国针灸热,国际化的态势标志着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针灸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针灸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申遗”传统医药目录。我们的张教授在也在许多东南亚国家的邀请下,经常往返于几国之间为他们授课,受到当地的欢迎与热捧,还有许多海外学着前来求学,我们学校的一些外教也经常会找教授帮他们“扎一针”,来改善、治愈身体的不适。可见中国神针的影响真是非同凡响啊!

在一堂体验课上,教授给我们示范了扎针,示范的穴位叫曲池,主治一切热病,咽痛;上下肢病症(半身不遂,肩痛不举,膝关节肿痛、网球肘);头痛,头晕,目赤肿痛,高血压,牙痛;皮肤外科病症(风疹,湿疹,荨麻疹,瘰疬);胃肠病(腹痛吐泻)。教授介绍完这一穴位的功能之后,开始给我们发针——毫针,拿到手里一看,非常精致,细长细长的,许多同学都发出惊叹声,想必是第一次拿针,不免心中有些激动和害怕吧。教授把针扎在自己的肘部上给我们示范,这个穴位可以按针,凭感觉上下调整,然后慢慢旋转地拔起,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接下来教授为我们扎针,许多同学都跃跃欲试,我也是其中一个,教授也提醒我们,有的人会晕针,如果出现头晕甚至是呕吐的现象就要停止。当教授把针扎进我的肘部时,完全没有一点疼痛感,非常的巧妙,当针扎进肉里时,教授上下按压针来调整,我可以感觉到针在我的肘侧的肉里上下移动,感觉那里的密度比较小,没有什么阻碍,针在里面很自然很轻松的上下移动,非常的奇妙。我之前一直以为如果针扎进肉里应该感觉比较难以自在地拉动,肉与针的这种微妙地触碰真的很难形容,和平时打针、挂吊瓶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才知道,针灸真的是太奇妙了!我心里激动不已,马上请身边的同学帮我拍下一张,作为我第一次扎针的留念。扎完针,教授告诉我们如果有不适,可以自己上下按压针来调整,针可以在体内20——30分针,看个人情况,有的人可以更久呢。过了差不多10分钟吧,我感觉到自己的肠胃开始蠕动,真的很神奇。我平时非常少有感觉到肠胃会在蠕动,今天一被扎针肠胃居然就有反应了,真的是太神奇了,我的心里兴奋不已!下课后,我遵循教授在课上教我们的方法,慢慢旋转地把针拔起,自己亲手拔针那种感受是非常不一样的,怎么形容呢,就感觉像是把螺丝从一个不算液态也不是固态的空间里,有一点点的阻力,慢慢地旋转地拔起,里面的肉也跟着有被上拉的感觉,一点一点慢慢地拔出,那一下真的非常有成就感,小腹顿感舒畅,没有之前的腹胀感,针灸真不愧是几千年古老中国流传下来的神秘而又强大的宝藏啊!

之后,教授又给我们示范了拔罐,也非常感谢两位男同学自告奋勇上台给我们示范。那天,教授运用了玻璃火罐进行了单罐、多罐的拔罐法,还演示了走罐,非常精彩,我们个个都看得入神,连连发出惊讶的赞叹声,气氛非常热烈。

那天上完课回到宿舍,绘声绘色地给舍友们讲了那节课的经过,她们都充满了好奇,感叹怎么没选上张教授的课。是啊,张教授的课一直都被同学们认为是要选上他的课必须得有人品,拼的是运气,我也是连续选了四次才选上的,非常幸运。

我的妈妈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近年来,腰部时常会感到酸痛,不能长时间站立和走路,也不能拿重的东西。每当我看到妈妈因为酸痛不断地捶打腰部的时候,我都十分地心痛。我多想为妈妈分担一些痛苦,以前因为不知道有关治疗的知识,所以只是盲目地帮妈妈捶打感觉酸痛的部位,可是即使捶打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妈妈口中还是一直说够了够了,女儿有一片孝心就好。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感到十分的无能为力。

直到这学期,我上了张教授的这门课之后,我终于了解到了原来腰痛并不是直接刺激腰部,而是要刺激跟腰部相连的经脉上的穴位。教授在课上说的两个穴位都对于腰痛有治疗的功效,分别是:大肠俞、委中穴。其中,教授说委中穴是全身四总穴之一,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也因此,我在上课时对于这个穴记忆尤为深刻。正好过几天就五一放假,我就想着等到放假回去就用这个穴位,按照教授教我们的按摩方法为妈妈治疗腰的酸痛。后来,我为妈妈这样按摩的时候,果然,妈妈感觉到每一次都像按到了点上,不会像以前那样,按摩再久也么有什么效果,这大概就是中医所说的推拿之功效吧。

经过这次的经历,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我只是初试入门,就已经获得如此大的功效。如果日后继续钻研,虽不说能有多大成就,也能给我身边的人的调理养生带来极为重大的帮助。

上个学期,我因为肠胃不顺畅,看了很多西医,吃了很多药,都只是暂时性的改善,一段时间之后又“旧病复发”,反反复复,始终不能根治。后来想试试中医,那时其实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所以只是抱着试试的心理去了同学推荐的厦门的北京同仁堂,起初看到医生只是摸了摸脉相,看了看我的喉咙,问了几个问题,就开除了一副药方,我当时十分疑惑,这真的可以吗?吃药的开始几天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吃了一个星期之后,一下子感觉肠道通畅了许多,每天因为腹部胀大的感觉在不知不觉间居然消失了,整个人精神了很多,心情也跟着变好了。我不得不说在这点上,我原来没有了解中医的时候,认为西医是药到病除,收效甚快;而中医少则几个疗程,多达十天半月方能见效。但经过这次的亲身经历,我知道了,其实,西医治的只是表面,中医而是从生理阴阳不平衡出发,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刺激,激发身体的潜能,调理身体的平衡,达到治本的功效。从那以后,有什么病症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看中医,这样才能真正治本,也渐渐地对中医产生了兴趣了,自己也想深入地探寻中医的奥秘之所在。后来也了解到在北京同仁堂的张水主任生医师就是厦门大学的教授,也被我们学校聘请来给我们上课,所以后来有好几次去北京同仁堂看病都想预约张教授,但是每次都被预约满了,不过终于在这学期被我有幸选上了张教授的课程,欣喜万分。经过这学期的学习,让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中医的更深入的了解。中医和西医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医学思路和方法。中医讲究的是调养为主,平衡之道也,注重于对身体的调节和气血运输的畅通;而西医更注重对于表象的治理。

通过了解针灸推拿学,使我更了解了中医;也通过了解中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华渊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作为中国人我为此自豪,也为我们祖宗流传下来的古代文明而感到骄傲。正是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和实践,才有了现在中医学如此深厚的底蕴和我们为之着迷的力量!

中医针灸推拿学入门学习心得---赵磊

【摘要】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医学在中国也占据着主要地位。如今中医针灸推拿学在世界上也是被认定为最重要的一项医学学科。它继承这中国历代的医学文化的特点,在当今的社会中医针灸推拿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些外国的人也开始专注于我们中国的针灸推拿学,各界的学者也纷纷来中国学习中医技术,作为文明古国的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发扬中国医学文化,学习针灸推拿学,将中国的医学继续发扬下去。让我们在生活中多多利用针灸推拿的一些理疗手法,营造健康的身体。

关键词:中医、针灸、推拿、健康

引言

中医针灸推拿是历史的产物。然而在当今的社会随着节奏的步伐变快,每天都要忙碌工作着,有的时候生病感冒,就去药店买点西药进行预防。开始渐渐的不需要中医。而西方的医学开始重视中医的重要性,而我们这一代却忽视了中医的重要行。所我们要重视中医的重要性,了解中医文化。我们要懂得去学习,去探讨。让中国的医学文化继续弘扬下去,改善自己的健康,为了自己和家人健康,让我们把中医的文化精髓传承、发扬下去。

我觉的每天都有个健康的身体,这一天会特别的轻松。

上过张老师的课,我才慢慢懂得健康是自己就可以条理好的,病不要去医院检查,挂点滴啊。只要我们日常多照料一下自己,病就不会来了。上完张老师的针灸推拿课,我感觉没一次课都没有白学,每一次课讲的知识点都用本子记下了,然后按照上边的方法去做。感觉身体慢慢有精神,上课也注意力集中了,身体也觉的越来越舒服,睡觉也睡的很香。我也会把这些我学到的告诉舍友,告诉家里的亲人,让他们也一同体验健康身体。我已经上三了很开心能选到这门课程,如果没有选上真的就遗憾没有能学到中医,也不会去了解中医。在这门课上我不仅掌握了一些日常护理知识,还学会了针灸的方法、拔火罐和推拿,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我现在没事在寝室就会来按各种学位。有的时候跟舍友互相拔拔火罐,偶尔自己针灸下简单的学位。针在要店都可以买的到,经济又实惠。上过这个课真是受益匪浅啊,让我更加中医文化了。

下面我就来讲讲针灸和推拿。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学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学位薰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的器具,在行程、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推拿——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又有“按跷”、“跷引”、“索杌”诸称号。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与病患的体表、受伤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捏、点、拍、揉、摩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法。拔火罐——拔火罐又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助热力排去其中 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照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学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学会养老

针灸推拿学是世界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习,继承,研究,发扬应用它对人类的预防保健与治疗均有裨益。通过对人体经络穴位的学习,了解主要经脉走向和重要穴位的作用,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养生保健,熟知医学研究中的针灸技能。各种针灸按摩中医药学术交流在全世界各地纷纷召开,一股弘扬中华中医文化,缔造人类健康体魄的热潮在世界各地兴起。作为华夏炎黄子孙,我们当发扬国粹,学习针灸推拿,推广中医保健知识。

关键字:中医,针灸,推拿

引言:中医针灸推拿学,中华民族文化的遗产。然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渐渐习惯西医药物的方便快捷,开始忘却中医的功效。遗憾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医针灸推拿学的无知,庆幸在中医文化依旧还在,我们能够觉悟,开始学习。中医之精髓值得我们去深究,去弘扬。

“我们都还没老,但是我们要先学会养老,因为每个人都会老。” 上完针灸推拿课,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的这句经典结论。的确如此,我们要先学会养老,毕竟每个人都会老。其实,不是养老这么凝重的话题,更确切的说法是养生保健。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病状,就是学会养生保健,防范未然,要不可能就落下病根了。我就有亲身经历切身体会:上体育跆拳道课的时候,不小心把脚掌踢肿了,脚趾头关节稍微扭到了,找了医生吃了红药片,两个礼拜后才消肿,结果再去上课一踢又肿了,最后还是同学仔细询问懂推拿的老爸,学个一招半式地把脚给推拿好了。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因为西药方便,西方经济发达,技术先进,我们习惯信赖于西方世界的一切,我们也理所当然地倾向西医。当我们翻开历史的书卷,才发现,原来,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我们的中医。

我很幸运,能接触针灸与推拿入门学,它让我了解一些针灸推拿的专业知识,掌握了推拿基本常识,在生活中能有所应用。

国之瑰宝——针灸学,博大精深,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据张水生教授所介绍,针灸(推拿)学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推拿方法等理论,探讨运用针、灸、推拿等法防治病症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是医疗实践经验和中国古代人文哲学思想及其它自然科学知识的结合与总结。此独特的外治疗法具有适应证广、效果显着,经济安全等优点,普遍为世人所接受。

针灸推拿学主要包括经络理论,腧穴理论和针灸技能---刺法与灸法还有十二经脉脏腑概况。

经络对一个不了解中医知识的人来说是陌生的,所以张水生教授给我们打了个比方形象化,把它比拟成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水陆交通路线或有线无线信息网络。这个系统主要是由主干道和其分支组成。主干线道在人体上称‘经脉’,其分支就是‘络脉’了。它们的分布走向是多层次纵横交贯的。正如古人描述经络在人体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伏行于分肉之间”一样。

还记得他的经典话“中医讲症状,不讲人,所以有些人的行为,我们可以站在中医的角度原谅他”。比如公车上那些年轻人无视身旁老人小孩的存在,仍霸占着“老弱妇孺专座”,教授说了,我们可以原谅他。因为他们的经脉老了,习惯久坐,现在经不起站立了。前几天在学校门口看到一辆海军车公车私用,不遵守学校规定,利用警铃直闯校门,保安制止的时候还财大气粗的样子,好大的火气啊!用脉络理论验证他就是升发太过(肝阳上亢,肝气上逆),小心高血压和中风。

经络脏腑的介绍让我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联系,而腧穴总论更让我受益匪浅。腧穴的作用——调和阴阳,达到阴阳相对平衡;扶正祛邪,提高抗病力,祛除致病因素;疏通经络,通畅气血,营养全身。穴位推拿按摩对我们来说更实际更生活化,正如张水生教授所说的“一分功夫,一分效应”。

腧穴的主治作用包括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近治作用——主治腧穴所在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睛明穴——治眼疾。原来,我们做眼保健操的原理在于此啊。即使不是课堂上教室里做眼保健操,平时看书玩电脑太久就可以自己按摩按摩,放松自己的眼部肌肉,缓解眼疲劳。中脘穴在肚脐上4寸的位置,主治消化系统病症(胃脘痛,呃逆,吞酸)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这个穴位很实用,舍友常常胃痛胃不舒服等等,教她按一按揉一揉,就缓解了疼痛。远治作用——能治腧穴所在经脉及相关经脉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甚至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足三里穴,治膝痛、下肢病症、及胃肠等消化系统和面口病症,又对人体防卫、免疫反应有良好的作用。特殊作用——针对肢体的不同状态可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如天枢穴,通便治便秘,又可止泻,治腹泻;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颈椎病也可以退热;还有我们熟知的太阳穴,治头痛。

还有一些重要穴位,了解它的作用,关键时刻还是很有价值的。百会,前发际正线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眩晕,头痛,昏厥。常听到印堂发黑这个词,原来印堂能镇静定惊安眠;防治鼻炎并能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灵敏;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人中,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急救要穴,常常用于应付中暑,休克,昏迷,精神障碍等紧急症状,能暂时使患者保持头脑清醒,防止脑部受损。人命关天时刻,基本的急救措施常识能避免造成重大损伤,我们应该普及这些基本知识。

针灸,包括针刺法与艾灸法,它是通过特制工具与易燃药艾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进行刺激,激发生物能,自身调节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理论基于实践,又服务实践。毕竟,我们的中医专业知识不高,所以实践只能是基础的扎针。虽说只是扎针,第一次针灸课还是让我们期待的。就那一根细又长的针,扎进去了不会流血,还可以促进身体代谢。刚开始扎进去的时候就像被蚊子叮到,或者可能还比被蚊子叮舒服吧。接着是酸胀感觉,久了好像有点要晕,可能中午没睡好吧,不过还是有点担心,所以请教授把针拔出来了。由于学生经验知识限制,唯一的一堂实践课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医的深奥。

针灸推拿入门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联系实际生活。我们了解的是专业医学知识,掌握的是基本常识,感觉受益匪浅。不说中医学这深奥的学科,如果连生活中基本常识都不知道,我们会不会太悲哀了?

“我们还没老,但是我们要先学会养老,因为每个人都会老”。一直记着这句话,也很想跟身边的人说,去了解中医吧,学学怎样养老吧,我们都太不爱自己了。夏天窝空调室里,冬天舍不得动,整天坐着,上班坐车,上楼乘电梯。我们以为我们在享受,其实是在摧残自己。

针灸推拿学感言——浅议针灸与美容

我自幼生长在一个国学氛围浓厚的传统家庭。从幼年起,爷爷就教我背诵唐诗宋词,练习书法,学习民族乐器—琵琶,我喜欢听戏,还经常跟着老人们四处看看风水,听听太极八卦,周易五行。久而久之,我越来越沉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希望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强烈意愿。想象着某一天,我能在国外用我国的诸多国粹让那些外国人为之折服。上了大学后,出于兴趣爱好,我还报名参加了武术社团,学习了一些拳脚套路和太极基本功。我一直非常期待学习中医,能够选上“中医针灸推拿学入门”这门课,让我感到无比的幸运。

在我念初二那年,电视剧《神医喜来乐》燃起了我对中医的最初向往。看着剧中的神医“喜来乐”用各种偏方妙招悬壶济世,救人于危难,真是打心眼里佩服,更惊叹于中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剧中的一些“土法子”像花椒治牙痛、打嗝用恐吓的办法,现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常使用。看完全剧,我对其中的一些药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二种类型:一个是现在还有使用价值,比如说用密蒙花治眼、酸枣仁治失眠。第二是有象征意义;比如说用蒜泥贴脚心治鼻流血,用熏蒸的方法治昏迷,等于是蒸汽浴,这些方法现在还在用,但是不一定见效这么快。总体来说,剧中的偏方、验方,都有夸张、渲染的成份,我们也不能盲目使用。

听老师介绍,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主要是以针灸、按摩、导引、药物等为医疗手段,从而在治疗、养生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医学植根于华夏文明,其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学习中医如果不能深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无法很好地去把握它的内涵。在这里,我主要谈一谈中医针灸于美容。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些年我就有一些同学通过中医针灸疗法成功减肥。在我听张老师讲解针灸疗法有美容作用后,就决定要好好研究研究这其中的“门道”,于是从图书馆借来很多相关方面的书籍拜读。

针灸美容源远流长,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面色的荣衰与五脏六腑、气血经络有密切的关系,只有脏腑功能正常、气血通畅、气血旺盛,才能青春常驻。春秋时期的《黄帝内经》,就首先提出了经络与面容的关系。《灵枢*邪气脏腑并行篇》中“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气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言明经脉均遁形于面,其气血津液又荣养,滋润于面,使面能荣润,细腻,富有光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体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与头面部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五脏六腑之精气以及吸收的水谷精微通过经络输送到头面部,以濡养肌肤,保证新陈代谢的需要,保持肌肤的荣润与光泽。反之,若经络的功能失常,不能运行气血,则可能会毛发脱落,面黑或黄,黄褐斑等。晋代皇甫溢的《针灸甲乙经》首次应用针刺方法治疗与美容有关的疾病。“振寒热颈项肿„„虚则生疣小者生疥,之正主之。”“面肿目痈,刺陷谷出血立已。”应用下廉穴治疗颜面无华,曲池穴治疗颜面干燥等等,奠定了针灸美容的实践基础。针灸美容通过对面部特定穴位的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面部皮肤红润白嫩,并可收紧皮肤,减少、消除皱纹。其整体治疗,通过调整内分泌,调整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来达到治疗面部皮肤的疾患,我们在用特制的中药面膜配合针灸美容,在增白除皱、消黑眼圈、消眼袋、治疗面部痤疮、雀斑、黄褐斑、面黑等皮肤疾患有非常确切的疗效。

针灸美容法对机体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机体功能亢进时,针灸可使亢进平抑;机体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时,针灸可使抑制变为兴奋,所以针灸可调和阴阳,可使机体从平衡失调状态恢复正常。针灸美容术还能标本兼治,在美容的同时,又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我从西安来厦门上学,由于距离很远,几乎只能一个学期回一次家。记得大一寒假回到家,爸爸妈妈在车站接我,小半年没有见到他们,心里很是激动。但当我看到爸妈脸上的皱纹多了,面部肌肉也松弛了不少,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但却是十分心痛。他们为了我辛苦操劳,忙忙碌碌。而我,却不知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回到家的第二天,我就去化妆品店为妈妈买来了很多去皱美容的护肤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最重要的是,效果好点的往往价格不菲。但想要出效果,又必须长期使用。妈妈工作很忙,经常忽视保养这方面的东西。于是我就在想,人们常说:在治病方面“药补不如食补”,那么,在美容方面,有没有更有效的实践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针灸课上的学习和课下自读的一些相关书籍,我明白了很多,并希望今年过年能建议妈妈去尝试一下效果。

就针刺消除面部皱纹来说,局部取穴可选头维、印堂、太阳、阳白、四白、瞳子髎、丝竹空、颊车、地仓、迎香、承浆等穴位。根据中医“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的理论,可配合选用肺俞、脾俞、太白、三阴交等肺经、脾经穴位,也可配合神门、内分泌、肺等耳穴作耳针或王不留行籽压贴治疗。据说香港地区的针灸美容医师认为面部三角形取穴,对消除面部皱纹的疗效较好,如印堂、左头维、右头维三角形取穴可消除和防止额部抬头纹;太阳、丝竹空、瞳子髎三角形取穴,可治疗和预防眼角鱼尾纹的发生;下关、颊车、迎香三角形取穴,可消除和防止耳前皱纹、口角皱纹。针刺“阿是穴”,对消除面部皱纹有良好疗效。灸法美容可单独运用,也可与针刺配合使用。灸法美容宜采用悬灸法,即用药物艾条间接灸,忌用直接灸法,如艾柱灸、隔姜灸等等。灸法有消除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美化肌肤,增强体质的作用。在课上,张老师还亲自给我们上了针刺的实践课,一根根细针在老师的手中运用娴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触动。也许回家后,我也能给父母按摩按摩,扎一扎曲池穴。

学习了这门课程,是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又有了更深得了解。中医针灸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 中医理论和谐、对称、雅致,同时也不缺乏新奇与简练。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内涵丰厚,意蕴深远。它美的风格是深沉隽永、雄浑苍健、朦胧奥玄。欣赏它的美,如遥观滚滚长河、苍苍群山、红日浴雾、白云舒卷。 如今,不仅仅在国内,在世界各地都掀起了中医治病养颜的新流行趋势。因为它无副作用而且不易病情反复。据美国世界新闻网报道,针灸在美国已不能算是罕见的“旁门左道”之术,不但有愈来愈多的学校开设针灸课程,包括纽约州在内的许多州都已颁发针灸师执照,在不少慢性病、止痛等治疗的领域,针灸的疗效也都已获得承认。针灸的诊疗过程与其说是技术操作,到不如说是艺术创作。中医诊疗过程观察周全,灵活善变。似是随心所欲,而实则终不逾距,为医理所涵。这为医生独特风格的充分展现,提供了广阔的画面。这是中华美学与中国医学的融合贯通,是技术操作与艺术创作的珠联璧合。

所以说,中医针灸不仅可以造就美,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美的诠释。它的理论海纳百川,医学、自然科学、哲学乃至伦理学、美学等在其中得到集成。中医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很多大的智慧,现在看来,这非常值得深入发掘,甚至值得其他行业参考借鉴。学习了中医针灸推拿入门这门学科真的使我获益匪浅。

针灸推拿学感言——

我们的知识因为关爱而产生力量

JNL06016 顾文静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06级新闻学

周四下午上完课从教室走出来的时候,外面的风很大,心里很温暖。我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要好好的生活,用自己的知识和真心去关心父母和身边的人。

一个学期,17周课。其实能学到的东西也只是中医学里的皮毛。很认真的记录下有关的知识要点,并不是因为最后这篇总结性质的论文,而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无论我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在哪个国家,年纪有多大,都会用上的。

之所以选择针灸推拿学,其实是因为我对着中医有着特殊的情感。小时候我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姥爷说小孩子吃西药不好,就会熬很苦的中药给我喝,或者给我拔罐刮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时候怕痛的缘故,对针灸推拿总有着畏惧感。然而在第一节课后,我就逐渐消除了这样的恐惧。

老师先从伏羲氏“尝百味而制九针”来谈及针灸的历史。又举了著名的《黄帝内经》为例,介绍了经络,腧穴,针灸的适用证和禁忌。我才第一次了解到,原来针灸并不是像赤脚医生的偏方那样,而是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依据。

接触了经络系统的概貌算是针灸入门最最基本的一步。终于明白了以前在武侠小说所谓的什么打通任督二脉也不是瞎说。原来经络与《周易》一样,可划分阴阳。具有循行分布走向。如“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阳经从足走腹。”这看似简单的12条经络却是这个学期学习的重点。

因为我母亲的肠胃不大好,我对老师提及的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特别注意。我记住老师说的一些判断肠胃不好的症状。在学习手阳明大肠经这一课,我记下了2个我们经常可以自己按摩和自己扎针的穴位——曲池和迎香穴。尤其是对曲池穴印象深刻(因为在后来的实践课上我就是自己给自己在此穴上扎了一针)。在老师的课件里讲到,曲池穴主治一切热病、咽痛;上下肢病症;头痛头晕,高血压和一下皮肤外科病症。此穴位是五腧穴之“合穴”,也是肠胃保健常用穴位,居然还可以排毒养颜。在我看来,曲池穴简直就是个万能穴位,可以包治百病。国庆和父母一起去北京旅行,母亲由于水土不服,肠胃不适。我就自告奋勇地为她按摩曲池穴,最后也不知道是母亲是真的好点还是被我感动了,一直说有效果。

说到推拿的话,我想说这是我心里的一个遗憾。我应该在大一的时候来选修或者旁听这门课。那时候,我的姥爷已经因为严重的痛风,在病床上躺了2年多。我一直想早点学会一些推拿的技术,帮姥爷按摩,这样他的腿就不会萎缩的太快,或许还有再站起来的可能。但是,真的很遗憾。我还没学会,他就在6月份永远的离开我了。很长的时间里我都在自责自己的孝心不够,没有陪他渡过最后的路,也没有为他做过些什么。学推拿的时候,老师讲的拔火罐和一些按摩方法,我姥爷都会,还在我生病的时候为我治疗,在他还健康的时候也有教过我怎么拔火罐。所以老师在讲这些内容的时候,我既熟悉又

伤感。现在我也只有这样安慰自己,世界上需要我们付出关爱的人还有很多,虽然带着遗憾学习这一章节,但我想我是带着满满的收获学完这一课。

当然学习针灸推拿的初衷也许是自私的,但前不久在人文楼上课时发生的一幕却着实地让我感受到拥有一些医疗急救常识的重要性。那天一个男生在教室外突然全身抽搐,一直打转。同学们先是惊奇,而后就是害怕,竟然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救助那个抽搐的同学。而当时的我也弄不清楚状况,只有拿起手机挂120援助。奇怪的事救护车还没赶到,那位抽搐的同学就停止抽搐,和没事一样。大家上前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自己也不知道,就离开了。

在随后的课上,老师提到”若看到当人中风、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昏迷、或者抽搐时。人中穴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用拇指掐在人中穴,进行强刺激。患者很快苏醒。刺激人中穴位,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运用人中穴救治昏厥急症,是简单易掌握的应急性急救措施,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救命的法宝。学习了这个穴位,我想下一次要是再遇到有人抽搐或是晕倒的时候,我就不会那么手足无措了,而是更主动的采取急救措施。

学习针灸知识,我最感兴趣的是穴位,也喜欢自己在自己身上按压一些穴位看看效果。例如感冒的时候会按搓迎香穴,缓解自己鼻塞、流鼻水的现象。眼睛酸痛的时候,会按揉睛明穴为眼睛放松。没事的时候还喜欢拿一根铅笔戳足三里的位置,因为按压这个穴位不仅具有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疏风化湿的作用,据说还可以消除腿部水肿,达到减肥的效果。

说了这么多,其实感想是一样的。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可是现在却又越来越多的人是被动的学习知识。选修课更是被认为和专业无关紧要而被列为逃课的首选。但我认为,我们所学的只是因为关爱而产生力量。因为想了解基本的保健常识的我选择了这么课,而这门课更交给我为了自己和家人要关爱自己和身体健康。虽然自己并不是专业的,当我相信自己所学的东西总有一天可以帮助别人和自己,这应该就是我学习针灸推拿学最大的收获吧!

推荐第2篇:中医食疗论文

中医养生与高血压

姓名:

班级;

学号:

1

题目

中医食疗与高血压

【内容摘要】 中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中国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医食疗在高血压防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联系患者家庭和医院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 【关键词】 高血压

食疗

中医食疗,似乎是中国人社会生活方式之一特色。远在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对饮食疗法已经有详尽的介绍。《素问.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许多慢性病患者,他们都很乐意地去采用饮食疗法调理身体。就是身体很好的人也经常会吃一些补品以调理身体或延年保健之用。

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夫为医者,当需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以上的论述,相距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已经很遥远了。然而,到今天,我们仍然乐于继承这种传统疗养方法,而且还有所发明,有所提高。今天,有很多患了慢性疾病的的患者,他们都很乐意地去采用饮食疗法调理身体的。就是身体很好的人也经常会吃一些补品以调理身体或作为延年保健之用。譬如在冬天吃蛇、水鱼、水鸭等。食疗文化的治病原理,更有赖于中医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在所谓的“有意无意之间”,其实有着“食疗家”——即“医学家”们的有意识引领。这种引导作用,是由于中医学理论广阔而深厚的内涵。而食疗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即融合于饮食文化的一般发展过程之中,又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分离和结晶出来,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下面我就以高血压为例谈一下中医食疗在现代的一些疾病中的特色运用。

1 高血压概述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本病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病多在遗传因素基础上因长期精神刺激、情绪波动使高级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继发性高血压病多由泌尿系统疾患、颅内疾患及内分泌疾患引起。

本病属祖国医学的“头痛”、“眩晕”等症范畴。在中医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为四种类型:阴虚阳亢类、气血亏损类、痰浊中阻类和阴阳两虚类。致病机制如下所述:

(1)阴虚阳亢:素体阳盛,或因肾阴素亏,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发为此病。

(2)气血亏损: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思虑过度,心脾两伤。均能致气血不足而发病。

(3)痰浊中阻:饮食不当或劳倦太过,损伤脾胃,健运失司;或体质肥胖,多湿多痰,致痰浊中阻,上蒙清阳而发病。

(4)阴阳两虚:先天不足或后天劳伤过度,或因房事不节,以致肾精亏耗,脑海不足,使上下俱虚而发病。

患有高血压的人在进行养生时,应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以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大法,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如情志调摄。因为本病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过之时,常常影响肝木之疏泄、肾水之涵养。

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外界的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因此,在情志方面,应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技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屏气而引起血压升高等。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在降低摄盐的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

2 中医食疗特色

在一个学期的中医食疗法学习中。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从医学角度上讲述有助于健康的方面的知识,主要围绕食疗讲述,开始还讲到人体心、肝,脾„„内脏功能等,很有系统。例如吃阿胶可以补血、猕猴桃含维生素C很多„„这些对我们日常方面的健康饮食都很重要。而且还讲到其他的因素如何影响健康,例如,莴苣、菜花,胡萝卜等都是一些预防癌症的食物,但是保持心境开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如果人长期抑郁抵抗力就会没那么好;,患病机会也会多。所以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单单是食疗方面的知识,还牵涉到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这样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的确获益匪浅。

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食疗”故名思义,即食物疗法或饮食疗法。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或不同的病情,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成为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食疗”既是美味佳肴,又具有养身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我们的祖先把“美食养身”和“防病治病”两者相互结合,溶为一体,能补能治,创造了“中医食疗学”。“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仍药尔。”可见我们的祖先对食物疗法是何等的重视,可见古代对“食疗”己是何等的普及了!下面就饮食的具体原则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2.1平衡饮食原则

是指饮食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平衡饮食第一要种类齐全,“食不厌杂”。《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第二要寒、热、温、凉阴阳平衡。寒、凉之食可清热,但易伤阳,如过食久食阴性食物,则可产生阳虚,或生内寒;温热之食可去寒,但易伤阴,如过食久食阳性食物,则易产生阳亢,或生内热,所以饮食一定要保持寒、热、温、凉的平衡。第三要保持酸、苦、甘、辛、咸五味的平衡。五味都是人之所需,但是过偏就会损害健康。第四还要注意食物的合理配伍。中医认为,食物之间也同药物一样存在着相须相使、相畏相杀和相恶相反的关系,如柿子忌螃蟹,葱忌蜂蜜,鳖鱼忌苋菜。

2.2有利无害原则

中医食疗十分强调对身体有利无害原则,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为人体水谷精微主要来源,任何饮食都不要损伤脾胃功能;另外中医非常重视不同生理 状态下的饮食禁忌,如《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曾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首先是病中饮食禁忌,如久患疮疡、皮肤疾患者宜禁食发物如公鸡、鲤鱼及辛辣之品,阴虚热盛者应忌辛辣动火之品,虚寒泄泻忌生冷、寒凉之品;其次,还有妊娠、产后及服药等的饮食禁忌。

2.3三因施食原则

中医食疗主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因人施食,中医对于男女老幼有着不同的食养进补原则,认为男性 属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平时可多食阴性食物;少女属阴,阳常不足,阴常有余,平时可多进食温热阳性食物;但中年产妇气血常不足,阴虚内热,又宜多食益气养血清热之品;老年人气血阴阳渐趋虚弱,要以健脾补肾食物为主;儿童身体娇嫩,则宜以健脾开胃食物为主。因时施食,中医认为春夏阳气旺盛,万物生机盎然,应少食温燥食物;秋季气候干燥,万物肃杀,应少食辛热食物;冬季严寒,应少食甘寒伤胃的食物,宜进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等;此外中医还十分注意因不同地域,所选食物亦不同。

2. 4根椐各人的病情选食。

根椐病情的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属性来选择食物,才能调整阴阳,使之相对平衡,恢复健康。临床常用的疗法: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虚者补之,滞者消之。有温法、清法、消法、补法:①温法:如:姜、酒、羊肉,狗肉等。②清法:如:荸荠、生梨、生藕、香蕉、芹菜、西瓜等。⑧消法:如:麦芽、山楂、鸡内金、陈皮等。④补法:如:当归、人参等。

3 高血压的中医食疗法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需要终生治疗。治疗高血压不能单单依靠降压西药,科学的饮食对高血压的预防和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医食疗也有助于降压药物药量及其毒副作用。中医食疗在高血压防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联系患者家庭和医院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根据高血压在中医上的不同分类,应该对患者表现出的症状而采用不同的中医食疗方法,如此才能更好的预防治疗效果。

(1)阴虚阳亢:(眩晕,腰痛,耳鸣,遗精,头胀痛,易怒,失眠多梦,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数。)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淡菜、柴菜、莲子、藕、海蜇、芹菜等以养肝阴,清肝热;苹果、梨、李子生津除烦;广柑、金桔、萝卜理气化滞解郁。粗粮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生梨、香蕉、蜂蜜等。

食疗方一 芹菜拌豆腐:鲜芹菜250克,豆腐250克,香油、食盐适量。将芹菜洗净,放入沸水锅中微煮,凉后切节,加入香油、食盐与豆腐拌合即成。本品可供佐餐,宜常食。

(2)气血亏虚:(眩晕,劳累即发,神疲懒言,气短声低,面白少华或萎黄,舌淡苔白,脉弦细。)饮食以少食多餐、细软滋补 为主,可食黑木耳、香茹、芝麻、黄花菜、莲子、大枣、山药、牛肉、海参、桂圆、荔枝、葡萄干、山楂、蜂蜜等以益气补血,健脾和胃。

食疗方一 大枣汤:大枣10个,粳米100克,水适量,冰糖少许。将粳米、红枣淘洗干净,放入锅内,用大火烧沸后,改为小火炖至米烂成粥;将冰糖放入锅内加少许水熬成冰糖汁,再倒入粥锅内,搅拌均匀即成。

(3)痰浊中阻:(眩晕,倦怠或头重如蒙,胸闷或时吐痰涎,少食纳呆,舌胖,苔浊腻或白厚,脉弦滑或弦滑数。)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为主,可食苡米、红小豆、广柑、白萝卜、洋葱、橘子等理气化痰,禁食肥甘厚味、油腻煎炸之品,以免助热生痰。

食疗方一

桔皮饮:桔皮、杏仁、老丝瓜各10克,白糖少许。将老丝瓜、桔皮洗净,杏仁去皮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煮20—30分钟,稍凉去渣,加入白糖拌匀,当茶喝,可常用。

(4)阴阳两虚:(眩晕,气促,耳鸣,神疲乏力,手足麻木,腿软无力,尿频,夜尿多,舌质淡,脉沉细无力。)饮食以营养 丰富易消化,有补益作用的食物,阳虚甚者多食胡桃、韭菜、黑芝麻、肉桂、龙眼、红枣、荔枝、羊肉等补肾助阳之品,禁食生冷瓜果和凉性食物;阴虚甚者多食百合、茄子、扁豆、莲子、银耳、甲鱼、鸭肉、鹅肉、李子等补肾滋阴之品,禁烟 酒及辛辣温燥动火伤阴食物。

(5)食疗方一

枸杞粥:枸杞子30克,大米100克。将枸杞子、大米淘洗干净,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大火烧沸,改为小火煮成粥即可。每日一次,宜长食。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提到:“食能祛邪而安五脏,悦神,爽志,以资气血”。食药结合是中医药生活化的具体表现,在日常饮食中就能起到养生防病的作用。采取有有效合理的中医食疗法对高压病友预防和加速康复的作用。食疗可以帮助高压病患者减少降压药的服用。高压病忌冷饮和辣椒,食物宜清淡降火,慢慢的减少降压药的用量,然后调到食物上来,用食疗来调整血压。

中医食疗,源远流长,是我们祖先遗留的宝贵文化遗产,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身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食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强身措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防病治病和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在预防疾病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且在治病和康复过程中配合药物的作用,辅助药物达到愈疾病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食疗再兴起,其前景远大,必将为人们的健康长寿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张悟本谈中医食疗如何治疗高血压》;

《百度百科》;

《高血压病人常用到的食疗法》。

推荐第3篇:中医营养论文

《黄帝内经》与饮食营养

摘要: 《黄帝内经》阐述了饮食营养的重要作用,强调“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在膳食结构上,提出了“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在消化生理上,提出了“脾胃学说”;在食物性能上,提出了“气味学说”;在饮食养生上,提出了“调和阴阳”、“谨和五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基本法则;在疾病的治疗上,提出了“食疗学说” 等。这些论述都为后世饮食疗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内经 营养学 饮食营养 正文:

营:经营,营造。养:养护,补养。营养,系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而《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著,在中医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也确立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对饮食营养意义的论述。

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正如《素问· 六节脏象论》所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所谓“地食人以五味”,即是指饮食营养之“五味”。其中,“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合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六节脏象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等,强调了饮食五味、谷气、水谷之精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灵枢·五味》);故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素问·平人气象论》)。

从《内经》中可以看出,生命的基础在于营养。人们必须每天摄取食物和饮水用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食物和饮水中含有各种人体所需的有机和无机物质,这些物质就是营养素。营养物质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六大类,即糖类、脂质、蛋白质、无机盐、水、维生素。它们共同完成供给能量,构成机体组织,调节生理活动的作用。

人体如果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则会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各项生命活动,出现消瘦,贫血,骨骼肌退化,免疫力下降,甚至会造成死亡。而营养不均衡也是各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从饮食中合理,适量摄入营养是及其重要的。

二、对预防思想与饮食营养的论述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灵枢·逆顺》也指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在预防医学中,饮食营养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有关“食养”概念较早的记载。《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原则和方法,如“法于阴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但由于“人以水谷为本”,故最重要或最基础的还在于“食养”,在于饮食营养的“食饮有节”。

所以从《内经》中不难看出,古人倡导一种平衡的膳食理念,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及其有意义的。所谓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要讲究吃得科学和方法。

一是饮食要适量,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靠脾胃完成,若饮食过度,超过了脾胃的正常运化食物量,就会产生许多疾病。二是饮食应定时,食之有时,这样才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正常的进行。一日之中,白天阳旺,活动量大,故食量可稍多,而夜暮阳衰阴盛,即待寝息,以少食为宜。“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三、对膳食结构的论述

《素问·脏器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五常政大论》也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世界营养学史上最早根据食物的营养作用对食物进行分类,并认为膳食应以上述四类食物为主组成,进而用于指导人们饮食生活的记载,是我国古代营养学领域的一大发现, 对于指导人们保持合理的平衡膳食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营养专家所研究出的膳食宝塔,其精神实质也与《黄帝内经》相一致。

《黄帝内经》中这种“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曾对指导中华民族的饮食生活、增进民族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

平衡膳食是合理化饮食的指南,是指由多种食物构成的膳食,要求食物摄入中所含有的营养素的量与质与体内所需要的保持平衡,即营养素种类要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提高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这正是印证了古人的平衡膳食理论。

从《黄帝内经》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也学习到了正确,合理的饮食方法以及平衡的膳食理论,明白了饮食营养和食饮有节的重要性。这些论述都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更好的从膳食中摄取营养提供了指导。

[0]邓沂.《黄帝内经》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探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年9卷 第05期

[1]马林,管菲,李海年,张录换,管耀辉.《黄帝内经》的饮食观念对人类生活方式与健康的指导意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3卷 第03期 [2]黄剑.《黄帝内经》养生方法探讨 河南中医,2008年28卷 第04期 [3]李京玉.谈《黄帝内经》养生观 .吉林中医药,2009年29卷 第08期 [4]贾海骅,薛彤权,赵红霞,李景远.探讨《黄帝内经》对饮食致病的认识 .光明中医,2010年25卷 第11期

[5]何绪良.《黄帝内经》饮食养生观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年4卷 第12期

[6]袁杰,王良,罗雄.《黄帝内经》对狭义之神与饮食的关系的认识及其意义 .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19卷 第14期

[7]唐晓波.浅谈《黄帝内经》"生病起于过用"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6卷 第04期

推荐第4篇:中医护理论文

消化不良中医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积极做用,寻找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9例,接受常规普通护理;辨证施护组21例,根据疾病的临床分型,进行辨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辨证施护组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护理中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

广。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施护;体会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在我国FD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配合中医的辩证施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胀痛、嗳气、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临床表现,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被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将病例按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9例和辩证施护组21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两组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加强对患者的宣讲工作,指导其饮食起居,嘱患者定时定量用餐,生活规律,勿过食辛辣刺激及过凉、过热食物,注意心理的疏导;辩证护理组:寒邪客胃型,以起居护理为主,注意防寒,辅以饮食调养,食水宜温服;饮食停滞型,着重饮食调理,忌暴食多饮;肝气犯胃型,以情志调理为主,解除其郁闷情绪;胃阴亏虚型,以饮食护理为主,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饮食宜滋阴润燥之品等;脾胃虚寒型,以

饮食调理为要,多食热性食物及补气之品。

1.3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症状明显好转,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有效:症状有所缓解,发

作频率较治疗前较少不明显;无效:症状、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无变化。

2结果

常规护理组治愈率15.79%,总有效率68.42%;辨证施护组治愈率57.14%,总有效率90.48%。临床疗

效辨证施护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常规护理组 19 3(15.79) 4(21.05) 6(31.58) 6(31.58) 68.42

辨证施护组 21 12(57.14) 5(23.81) 2(9.52) 2(9.52) 90.48

注:两组比较,P<0.05

3护理

推荐第5篇:中医综述论文

文献检索

题目

冠心病中医药治疗进展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 中医临床学院指导老师2013年4月27日

冠心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摘要】从冠心病(CAD)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型的客观化研究、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着重介绍中药复方制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这也是目前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冠心病 中医药治疗 综述

【正文】

中医辨证论治

由于冠心病的辨证分型具有多样性,其中医临床治疗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分析众多医家的治疗方药发现,多以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补阳还五汤、生脉散、参附汤为主方随症加减。不同的病理阶段,兼有气虚血瘀或肾虚血瘀,治疗中始终坚持活血化瘀,益气补肾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益气药与补肾药通过调节激素分泌及细胞代谢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细胞的耐缺血缺氧能力

中药复方制剂治疗

以丹参、红花、川芎为主要成分:“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丹参在冠心病的活血化瘀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活血与补血并行,临床中常用中成药如丹参滴丸,注射剂则以丹红注射液、冠心宁注射

液为佳。组方中之丹参,其药理机制为: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红细胞、血小板、环磷酸腺苷(cAMP) 浓度;其水溶成分能兴奋前列腺素(PGI2)合成酶的活性,使PGI2 生成增多,血管内皮细胞中PGI2增高,血管扩张[1];丹参还是强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质去氧化,稳定细胞膜,其效果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相似,作用与剂量呈明显正相关。此外,丹红注射液中的红花,冠心宁注射液中的川芎也在临床应用广泛,在治疗冠心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红花中主要含红花苷、红花黄色素,其活性成分具有扩血管作用,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川芎中含有川芎素,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文献资料表明,川芎除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外,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具有解聚作用,尚能扩张小动脉,改善血液循环,产生抗血栓形成和溶血栓的作用。

益气治本为主中药:临床常用药物以人参、黄芪为主组成,成药如通冠丸,注射剂常用的有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参芪扶正注射液等。以人参为主要成分的制剂,人参的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人参皂苷[2]能增加心肌细胞Ca2+浓度,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衰竭心肌 DNA 和蛋白质的合成,还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保护心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纠正心衰。人参皂苷还可明显提高心肌缺氧的耐受能力,对损伤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增加

冠脉血流量作用。以黄芪为主的制剂,黄芪主要功能为补气升阳,并有扶正固本、托毒生肌之功效。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黄芪对心血管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功能等功效。

以银杏叶为主要成分:银杏叶是近年来研究开发较多的心血管用药,临床常用药有银杏达莫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 EGB主要活性成分为银杏黄酮类、银杏萜内酯类。银杏黄酮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松弛因子的释放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从而持久地扩张冠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3]。银杏萜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抑制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抑制血栓素(TXA2 )生成并促进前列腺素(PGI2)生成,从而调节血管紧张素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改善组织血供。

以三七为主要成分:临床常用的血塞通注射液,其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可以对抗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黏滞血症,抑制血栓形成;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调节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脂蛋白代谢异常;增加心肌供血量,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抗心肌缺血。

以灯盏花为主要成分:灯盏细辛注射液作为常用的临床药物,主要成分是灯盏花素总黄酮,化学名为4、5、6-三羟黄酮-7-葡

萄糖醛酸苷。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它可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肌功能及供血,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促进纤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及缺血再灌注,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低血液黏度,减低过氧化脂质的产生,提高红细胞SOD活性。

问题与展望

中医治疗冠心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活动耐力、减少冠心病发作,甚至在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长期预后方面,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大量小样本的临床观察,显示其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在药物剂型上做了大量研究和改进,出现了中成药和注射剂等。此外,中医药临床治疗冠心病,运用辨证和辨病结合的理念,将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变化纳入中医辨证的范畴,进行个体化、整体化的辨治,更能体现中医临床的疗效优势。但对其辨证分型仍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标准,缺乏权威性的诊断,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指标研究较少,且样本数小、科学性低、量化性差,对药物疗效的判定尚无统一的客观标准,这些均严重阻碍冠心病中医药的治疗进展,这就需要临床工作者引进循证医学手段及远期疗效观察,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并大力开展实验研究,为冠心病的治疗乃至中医药现代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谭毓治,谢金生.细胞膜流动性与中药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1):699-701.

2 刘明,姜莉芸,周立明,等.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心律

失常临床食道电生理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21(6):455-456.

3 吴益萍.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697-2698.

4 张长青,方向华.冠心病学研究现况.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39(1):63-65.

5 蔡焯基,主编.冠心病-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0-125.

6 Parikh RM,Robinson RG,Lipsey JR,et al.The impact of poststroke depreion on recovery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ver two years follow-up.Arch Neurol,1990,47:785-789.

7全国第四届脑冠心病学术会议.各类心脏疾病诊断要点.中华心内科杂志,1996,29(6):379.

8 中华医学会,南京医科大学心脑血管科医院.中国心脏病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69-70.9刘永铭,严祥,刘艳英;补体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09期

10张庆军,刘德培,梁植权;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推荐第6篇: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

《内经》有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在饮食方面根据体质的不同来说,饮食的调配应当“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征进行不同的匹配,找出最适宜的养生饮食方案。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体质可以划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淤血体质和过敏体质,不同体质的饮食注意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能够明确自身的体质类型,搭配以合适的饮食规划。例如经过测试和比较,我发现自身倾向于平和质的人,养生保健宜饮食调理而不宜药补,因为平和之人阴阳平和,不需要药物纠正阴阳之偏正胜衰,如果用药物补益反而容易破坏阴阳平衡。对于饮食调理,首先要“谨和五味”。饮食应清淡,不宜有偏嗜。因五味偏嗜,会破坏身体的平衡状态。如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甜伤肾,过辛伤肝,过苦伤肺。 其次,在维持自身阴阳平衡的同时,平和质的人还应该注意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顺应此变化,以保持自身与自然界的整体阴阳平衡。再则,平和质的人还可酌量选食具有缓补阴阳作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这类食物有:粳米、薏苡仁、豇豆、韭菜、甘薯、南瓜、银杏、核桃、龙眼、莲子、鸡、牛、羊等。平和质的人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之品以发散,而不宜食酸收之味。宜食韭菜、香菜、豆豉、萝卜、枣、猪肉等。夏季心火当令,宜多食辛味助肺以制心,且饮食宜清淡而不宜食肥甘厚味。宜食菠菜、黄瓜、丝瓜、冬瓜、桃、李、绿豆、鸡肉、鸭肉等;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宜食性润之品以生津液,而不宜食辛散之品。宜食银耳、杏、梨、白扁豆、蚕豆、鸭肉、猪肉等;冬季阳气衰微,故宜食温补之品以保护阳气,而不宜寒凉之品。宜食大白菜、板栗、枣、黑豆、刀豆、羊肉、狗肉等。通过饮食调整自己的体质,让身体更加健康强壮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就可以帮助我们调理到身体的最佳状态。

再次,根据季节来划分,一年四季中饮食要顺从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身体四季的不同需求,正是所谓的“因时养生”。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总结出的四季养生方法是科学的阐释。首先,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春夏之际正是由寒转暖、大地回温、阳气聚敛之时,故调阳是顺应气节的养生之道。在饮食方面,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且足以影响脾胃的适化功能,正如《摄生消息论》所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反过来说,春季养生应多食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以扶阳气。

其次,夏季气候炎热,阳盛于外。根据五行学说而言,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助心气而制肺气是顺应夏季特质特征的体现。从饮食上来说,夏季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饮食也不可贪图一时之快而过寒。西瓜、绿豆汤等都是解外热的佳品,但不宜冰镇以免寒气损伤脾胃。

再次,秋季气候转冷,阳气收敛阴气滋长,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阴气的逐渐强盛过渡。因此,秋季的饮食起居应当以“收阳”为主。《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这就告诉我们,秋季要尽可能少食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以达到收敛补肺的功效。此外,秋季可适当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滋阴润燥,维护身体的健康。

接着,冬季气候严寒,草木凋零、万物潜藏,阴气极盛。人体的代谢也趋于缓慢。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着眼于一个“藏”字。冬季的养生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

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可以坚肾养心。冬季宜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同时,冬季也是进补的最好时机,以达到保阴潜阳的良好功效。

四季养生之道不可逆,我们应当遵循和顺应自然的规律,合理地调配饮食以达到四季不同的养生目标。人的身体既可强壮也可脆弱,关键就在于我们花费多少精力去调理和保护。其实要想达到养生的目的需要注重许多细节,这也许是与我们的喜好和习惯相悖的,但却是保护身体的唯一途径。例如夏季少食冰饮以免过寒伤脾胃,这样看似简单的细节在炎热的当下我们却往往很难控制,但要意识到这是有损健康的举动,都应该为了长远的身体健康尽量做出改变。 根据五脏六腑的不同需求来划分。红滋心。红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非常有益处,如红苹果、山楂、红枣、西瓜、胡萝卜等。青养肝。青色食品包括绿色蔬菜和水果等,维生素含量高,对于清理肠胃、促进肝脏的排毒是十分有效的。黄益脾。如南瓜、柑橘、香蕉、黄豆、玉米等黄色食品,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促进排毒,延缓器官衰老。白润肺。白色食品如牛奶、豆腐、冬瓜、竹笋、山药等,对于养肺的功效是显著的。黑补肾。黑豆、黑芝麻、桑葚、紫菜、黑木耳、茄子等黑色食品都能为肾脏的健康出一份力。

经过一个学期对于中医养生之道的初步学习和探索,我感觉获益良多。这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许多不曾注意的饮食细节和习惯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我相信这对于身体健康和调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推荐第7篇:传统文化与中医论文

对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认识

选通识课时看见一门课的名称叫’传统文化与中医’,心想:中医是给人看病的,望闻问切, 开方抓药,这和传统文化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带着这个疑问选了这个课, 学完了一学期,在武老师生动形象的解释引导下,对于这个疑问有了一个大致的答案,但还是感觉这个论题实在是太大了,自己只能领悟到皮毛,仅就他们俩之间的关系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什么是中医?这很难用一个科学标准的概念去简单概括。班固在枟汉书·艺文志枠中提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这和现代医学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所谓“方技”,指的就是中医;所谓“生生之具”,指“使生命长生的工具”。中医到底指什么?其实指的就是:医学是一门技术,是使生命能够长生的工具。中医经典之首枟黄帝内经· 宝命全形论枠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医家孙思邈枟千金要方枠云:“人命至重, 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等,都是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价值视为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维护和保障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医生的神圣职责。中国传统医学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生命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特征 1.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包括:“自强不息的阳刚精神,厚德载物的阴柔精神,中正和谐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一词出自枟周易· 乾卦枠:“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天的运行刚强劲健,永不停息,君子应效法天的运行要不停地发愤图强,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厚德载物”一词出自枟周易· 坤卦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地,大地深广而厚实,无私地承载万物, 滋养万物,具有宽厚、包容、博大、担当的品德,君子应效法大地厚实和顺的美德而载育万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大精神是相互融合的,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察天行以自强, 察地势以厚德”,自强以法天, 厚德以法地。枟老子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强厚德以法天地之道,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正和谐的精神。 2.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是整体性:传统文化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 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意识。人文性: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人的伦理道德,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具有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勤俭仁爱、敬老扶幼等传统美德。承传性: 传统文化重视传统的继承,认为继承是延续和创新的前提,在学术上讲究“道统”、“师承”,这种承传性的特征,使中华民族丰富而悠久的文化传统从古到今一脉相承,表现出鲜明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总之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强调天人合一; 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强调人伦和谐; 在人本身强调身心和谐。整体性、人文性和传承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中医的基本精神及文化特征 1.中医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中和”,一切以“平” 为好。枟中庸枠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天地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老子曰:“损有余而补不足”,经过“损”和“补”,恢复到一个“平”,中医治病就是如此。中医的最高境界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结就要散, 逸就要劳。以平为期, 以和为重。枟黄帝内经· 素问·平人气象论枠云:“平人者,不病也。” 即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身心和谐就不会生病。孙思邈枟千金要方枠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治病。”中医的根本精神首先是治人,其次才是治病。“治人”,人不仅自要和谐平衡,包括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寒热表里等;而且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2.中医学的文化特征

一是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观:中医学认为,天文、地理、人事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要顺其自然, 适应社会,才能达到身心健康。二是人命至重以人为本的医德观: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把人的生命价值视为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维护和保障病人的生命和健康, 是医生的神圣职责。三是阴平阳秘动静互涵的恒动观:天地万物本原于一气,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成长、升降出入的形气转化运动的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动静有常,互涵平衡,意味着健康。四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观:中医学主张“不治已病, 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其治疗于有病之后, 不如摄养于未病之先。正如枟黄帝内经枠所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三.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第一, 对人与自然的理解, 中医的观点与传统文化是一致的, 如天人相应, 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等, 医学理论来源于传统文化。

第二, 中医强调的修身养生观汲取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 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中庸、中和观; 道家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祸福相依观; 佛家的随缘任运、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空无超然观等。

第三,中医对病理的认识与治病的方法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不管是藏象兼治、丹药医方,还是望闻问切、推拿捏打等无不有传统文化的理念在其中,如“平人不病”、“阴平阳秘”等就是传统文化中“中和”的理念。第四,中医的一些名词也受传统文化影响,比如枟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枠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脾胃者,仓廪之官,无为出焉? ” 以古代中国社会政治体制中的官制类比人的脏腑功能。可见中医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

2.中医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文化

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 比如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生命观、生死观、饮食观等或多或少带有中医的印迹; 与中医相关的养生术、相面术、房中术、风水术、武术气功等对传统文化的建构与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中医, 很难设想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华民族会延续下来, 更难设想会有如此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因此中医的发展也促使了传统文化的繁荣。

由上可见,传统文化是中医发展的起点和根据。中医和传统文化是相浮沉的。

推荐第8篇:中医养生学论文

中医养生学论文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以下这几篇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是有论文动力从网上收集并整理的,如需更多的中医养生学论文,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免费咨询。

【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著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今就《周易》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不妄作劳”、“德全不危”作一浅探,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贡献。

《周易》是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倍受推崇,被尊为群经之首。正如《四库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1]显而易见,《周易》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古老文化的奠基石,当然中医学也不会例外。明代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2]可见中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就《周易》与中医养生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

“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3]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养生家便是实践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4]的诺言,故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处天地之和”而不危。他们之所以不反向运动,是深知逆四时的严重后果:“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5]的经验,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阴阳曲时者,万物之终使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6]

二、《周易》“居安思危”与中医“防微杜渐” “居安思危”是《周易》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辞下》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坤卦》初六言:“履霜,坚冰至。”以上两则经文的意旨提醒人们:事物的总会由量变达到质变,而要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必须“见微知著”,“居安思危”。故《周易》中有“惧以始终”之言,也有“君子思患而豫防之”之语,《系辞传》还将“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作为响亮的座右铭郑重提出以警示世人。

中医养生继承并发展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防危杜渐”的养生观。《内经》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7]体现的便是“未病先治”的哲学思想,并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加喻阐明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何谓治未病?明代张景岳感受深刻:“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8]张氏还指出:“履霜坚冰至,贵在谨于微,此诚医学之纲领,生命之枢机也。”[9]张景岳一语中的,道出了“谨于危”便是“治未病”的关键所在。世上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先兆,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健康当然也不例外,能将影响身体健康的微兆扼杀在摇篮中,这便是掌握了医学的纲领、摄生的法则。

在“未病先治”方面中医养生还有其独具的特色,传统的针、灸、按摩、药补均可成为“治未病”的妙计良策。宋代太医窦材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10],《内经》《千金方》亦记针关元、足三里,灸膏肓穴均有强身作用。宋代医家张呆有一名言:“若要安,三里长不干。”山]是说经常按摩足三里,有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的养生功能。另外,中医药补的作用亦不可小视,《神农本草经》被列入“上品”的药物均冠以“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之辞。如此丰富多彩的预防措施,实在是中医养生的一大骄傲。

三、《周易》“潜龙勿用”与中医“不妄作劳”

“潜龙勿用”是《周易》思想的又一重要名题。《乾卦》初九日:“潜龙,勿用。”龙是指龙星。《说文》“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故“潜龙”是指潜渊之龙,隐而不见。爻辞提醒人们,处在这种状态,便应静而不动,以伺时机。《艮卦·彖传》亦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卦卦义为静止,与“潜龙勿用”一脉相承。两则爻辞在于表明凡事必须等待时机,谨小慎微,而不可肆意妄为,失去理智;否则便大难当

头,灾不可免。

中医养生接受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不妄作劳”的养生观点。

《内经》曰:“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12]在此把“不妄作劳”作为“尽终天年”的必备条件之一,可见其在养生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要做到“不妄作劳”,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从何人手呢?首先,要做到“精神内守”。中医养生注重内因,所谓“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真气的保养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所以《内经》主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13]以养生著称于世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在“精神 内守”方面亦有异曲同工的妙语:“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l4]其次,要注意节制房事。情欲是人之本性,两性活动是人的本能,正常的性生活有利于人体的健康,然而房事必须有节。若恣情纵欲,房劳过度,便会“耗伤肾精”,动摇根本,导致阴阳失调、早衰及百病丛生。《千金方》言:“恣情纵欲,命同朝露。”《内经》也告诫人们:“醉以入房,以

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15]故此重视肾精与肾气的保养,是长生的秘诀之一。第三,注意饮食有节。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需卦》九五“需于酒食,贞吉。”人是需要服食酒食的(古人的酒,是用粮食果类发酵而成的,度数较低),但不能“困于酒食”,故要达到“酒食贞吉”,必须“节饮食”。如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便严重损害脾胃,健康。《内经》有忠告:“饮食自备,肠胃乃伤。”“内伤脾胃,百病皆生。”第四,注意劳逸适度。《内经》反对“过劳”,它告诫人们“劳则气耗”[16],劳力太过则气少力衰,精神疲惫;劳心太过,则阴血暗耗,心神失养。因而“过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视。如《内经》所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17],可见“过劳”是健康的大敌。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18]他的弟子吴普,得其“五禽戏”之真传,“年九十余”。因而适度的活动,将寿蔽天地成为现实。

四、《周易》“反身修德”与中医“德全不危”

“反身修德”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又一精华。《周易》注重道德修养。重视自身的完善,强调自强、自立、自省、自谦。《周易》书中关于德性修养的警句比比皆是,如《易传》在释《蹇卦》、《乾卦》、《晋卦》时分别提出了“君子以反身修德”、“君子自强不息”、“君子自昭明德”、“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何为德?《正韵》归纳得好:“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德性的修养是人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趋吉避凶的法宝。《益卦》与《大传》揭示得深刻“有孚惠心,勿问,元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中医养生承袭了《周易》重德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德全不危”的养生观。

《内经》曰:“上古之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19]故“大德者必得其寿。”所以“淳德全道”是“任我逍遥过百春”的先决条件。俗话说得好:“心底无私天地宽”。道德高尚的人虚怀若谷,宽宏大量,心地善良,为人正派。故能心安不惧,心广体舒。鲁哀公曾向孔子请教,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回答道:“智者仁者皆可以致寿。观世人凡气质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貌之重厚者寿,言之简点者寿。盖温和也,慈良也,宽宏也,重厚也,简点也,皆仁之一端。其寿之长,决非猛厉、残忍、偏狭、轻薄、浅燥者之所能及。”[20]孔子的精湛回答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养德养性无二术”。纵观我们看到:孔子不但提倡“仁者寿”,而且以崇高的德行履行自己的诺言,晚年“读《易》,韦编三绝。”[21]七十高龄后仍坚持著书立说,诲人不倦,造福于子孙后代。唐代名医孙思邈寿高德劭,被后人传为佳话。他不但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而且注重德性的修养,“心诚意正”、“顺理修身”是他的至理名言。百岁后仍登山采药,出诊行医,攻读《易经》,撰写医籍。孔孙两氏的辉煌人生向人们展示了“大德必得其寿”的必然结果, 当为后人养生的楷模。

综上所述,《周易》哲学是《内经》医学的活水源头,《内经》充分汲取了《周易》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及其思维模式,并将其创造性地和养生学紧密结合,从而创立了中医养生独特的体系,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让我们深研《易》理,尽启其秘,以促进中医养生学的新。

注释:

[1]《四库提要·易类小序》。

[2][9][明]张景岳《医易义》。 [3][5][6][7]《素问·四气调神论》。

[4]《灵枢·本神》。

[8][明]张景岳《类经·摄生类·不治已病治未病》。 [10][宋]窦材《扁鹊心书》。

[11][宋]张杲《医说》。

[12][13][15][19]《素问·上古天真论》。 [14]《庄子·在宥》。 [16]《素问,举痛论》。 [17]《灵枢·九针论》。

[18][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20]徐以经《中华医易荟萃》黄河出版社1990年版398页。 [21][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传统道教与中医养生

作为民间道教太平道的经典著作《太平经》,就存有大量的养生和医药内容。《太平经》中的阴阳学说、脏腑学说及精气神学说,与《黄帝内经》是一致的,并将此学说贯穿于养生与治疗之中。在养生方面,《太平经》注重内养功,认为:“养生之道,安身养气,不欲喜怒也。人无忧,故自寿也。”这种内养功强调守“神”,提出:“使空室内傍无人,画象随其藏色,与四时相应,悬之窗光之中而思之。”“悬象而思守,行顺四时气,和合阴阳。”就预先给五脏各画一副神像,炼功开始时,按季节、日、时挂出相应的画像,以此作为信号和提示,卧下人静后使意念集中到那一脏器上。通过这种意守脏器的练意功法,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是道教理论和炼养方术之集大成之作。葛洪认为,万物皆源于“道”或“一”,谁能得道守一,谁就可长生。书中提出了许多有益的修道健身的理论和方法。如《极言》篇说:“是以善养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堰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然后先将服草木以救亏缺,后服金丹以定无穷,长生之理尽于此矣。”其中就包括了静养、导引、吐纳、食养、服丹等修炼方法。葛洪特别强调内保精气。他说:“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至理》)他把行气的方法归纳为吐纳、导引、胎息三种。吐纳是用呼吸行气,导引是用形体行气,而胎息是用呼吸和意气相结合而行气。并具体介绍了其炼养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些炼养方法大都被后人吸收,并在气功中发展,沿用至今。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道教徒们创造了许多修道养生的方法,在历代道家的著作中,留下了诸如存思、守

一、外丹、内丹、导引、呼吸、服饵、咽津、服气、符篆、房中等养生修炼的大量资料。

“存思”“守一”属于精神修炼。外丹是指炼服长生不老的金丹,内丹则是熔心、息锻炼于一炉的综合修炼方法,相当于气功。早期金丹派以炼外丹为主,宋金以后的金丹派则修炼内丹,称为晚期金丹派。内丹理论以黄老“道法自然”、“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哲学观为理论基础,认为人身即为一个炼丹的“鼎炉”,人身内的精、气、神则是炼丹的原料,通过一定的修炼,可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而结丹长生。从道教的初建到兴盛,留下了大量关于内丹修炼的著作。随着内丹派的兴起,内丹理论和功法得到逐步深化和完善,北宋中期以后,传统的内丹又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道禅相融合,形成了精深的系统理论和稳妥有效的功法。虽然不能成仙,但能帮助人们健身祛病,延年益寿。这对中医养生学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道教形体方面的修炼主要包括导引、按摩及武术等内容。导引通过肢体的屈伸俯仰,达到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的作用,历来为道家所重,修道者无不从导引做起。在马王堆出土的医书资料中就有一幅彩绘的《导引图》。葛洪《抱朴子》中有龙导、龟咽、燕飞、蛇屈、兔惊等各种模仿动物动作的运动方法。隋唐之后逐渐由导引衍化出诸如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有效的运动方法。可以说葛洪的道教导引和华佗的医家导引是这些方法的前身。

食饵方面的修炼主要有服食金丹(矿物类)、五芝(菌类植物)、咽津、服气等。如前所述,道教认为服食用矿物药炼制的金丹和仙药五芝,可以成仙,显然是荒诞的,但其中有健身祛病的功效,则不可埋没。咽津法包括叩齿、搅舌、鼓漱、咽津液等一系列动作,这是道教徒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关于咽津,早在《内经》中即有论述。如《素问遗篇·刺法论》说:“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葛洪曾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介绍了叩齿之法,称此为“坚齿之道”。此法在唐宋时极为盛行,在方法上也有发展。明代高镰所撰的《遵生八笺》曾详细记载此法。事实证明,这种口腔保健,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服气,又称辟谷食气。修炼时主要以饮水食气为主,同时服用一些辅助食品,如山药、黄精、花生、大枣、核桃等中草药。在马王堆出土的医书中,就有关于却谷、食气的记载。晋至唐时期曾盛行此法,宋元以后就少见了。

符篆咒禁,即为祝由。唐代太医署首次设立咒禁科,还设有“祝禁博士”职,正是当时道、佛两家咒禁盛行背景下的产物。唐、宋、元、明各代均有此科,统称祝由科。可见其影响之深。对于祝由,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移精变气论》说:“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所谓“移精变气”,就是调整病人的精神活动,转移对病痛的注意力,从而形成精神内守状态,以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这实际是一种宗教式的原始心理治疗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看成当今的精神疗法、暗示疗法的先导。这种方法,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某些精神方面的疾病,确实能起到心理治疗和精神安慰的作用。特别是在一定的宗教氛围之中,对那些虔诚的教徒更为灵验。这就是“心诚则灵”。但是它以祈祷、咒语、符篆、神水等手段为主,毕竟是迷信的东西。这是人类处于生产和认识水平低下的蒙昧时期的产物,也是人类医学不发达时期的共同现象。

至于房中术,其中的性卫生知识可资借鉴,但对其糟粕必须剔除。

总之,道教是与医学,特别是中医养生学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宗教,它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推荐第9篇:中医养生学论文

中医养生学论文

在本学期的公共选修课中,我很荣幸的选上了中医养生学的课程班,很感谢张老师在这段时间来对我们的教导,我觉得中医养生学是一门很容易学以致用的学科,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好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健康的生活。虽然这段时间来我们都很认真的学习,但是我相信中国几千年的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无法在短期内学习完整的,所以在将来的生活中我也会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多研究这门具有深刻中国文化特色和巨大实用价值的学科。以下是我这学期在中医养生学的学习中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中医养生学的概论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而中医养生学就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养生学的原则如下:

1形神共养

2饮食调养

3修练形体

4顺应自然

5谨慎起居

6协调阴阳

7和调五脏

8疏通经络

9动静适宜.

中医养生学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给出来的科学,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经历了五千年亿万次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内容上来看,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学科。中医养生学的主要特点如下:

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养生理论,都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 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 和谐适度的宗旨:养生保健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贯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间,事事处处都有讲究。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谐适度。

综合、辨证的调摄: 人类健康长寿要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的。

适应范围广泛: 养生保健实可与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人每个年龄阶段,人在未病之时,患病之际,病愈之后,都有养生的必要。不仅如此,对不同体质、性别、地区的人也都有相应的养生措施。

二,中医养生学的发展

中医养生学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缩影之一,研究中医养生学之后,我发现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史是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是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中华民族的上古时期,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命规律,并学会运用自然规律去支配自然界,从而改善了人类生活环境,增长了智慧,强壮了身体,延长了寿命。这说明养生思想的原始萌芽在此时已经开始萌发。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先秦时代中医养生学的到了重大的发展。先秦诸子也正是在探讨自然规律及生命奥秘的过程中,提出有关养生思想观点的。诸子论述甚众,但有一些对今后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比如《易经》提出的阴阳的学说,道家的顺应自然、儒家的强调精神调摄等等。

在更加发达的汉唐时期的养生学思想发展,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对养生理论的阐述往往是融医、儒、道、佛诸家养生思想于一体,各取其长。②汉唐时期的养生家都是著名的医学家。具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对养生方法的论述,多具体、实际而有效。③这一时期的养生专论、专著,在理论上有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中医养生学的到了更加完善的发展,许多著名的养生家和医家,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见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养生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三, 精神养生

在现在的生活中,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背负了各自的压力,要面

对许多的选择和竞争,所以每个人的精神的都在经受到一定的考验的。现当代的大学生所面对的压力更加大,就业,考研,出国等等的事物每天都在困扰着我们,所以我们大学生更要注意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

一、提高健康水平。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人的情志变化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即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病理因素,都是导致情志变动的内外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七情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若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七情内伤,各有所主,情志对健康的影响也有一定的规律。

我们在遇到一些的困难,选择的时候应该学会一些控制情绪和调整情绪的方法,比如: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情志制约法。我个人认为疏泄法和转移法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方法。所谓的疏泄法就是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会,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的方法。而转移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或转移到另外事物上去。这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情绪压抑的时候适当的宣泄,改良情绪。

四, 夏季养生

中医养生学内容及其详细,对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养生方法,现在正是酷热的夏天,尤其是我们身处炎热的漳州,夏天的温度很高而且很湿热。所以我对在夏天的养生格外注意。

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在精神调养方面因为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嘛。

在起居调养方面。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因为进入夏季之后太阳直射北半球,白昼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暑易伤气”,炎热可使汗泄太过,令人中暑,导致头昏胸闷,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

夏天的饮食调养也是很重要的,夏天应该多吃一些味苦之物可以助心气而制肺气。而且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多吃的话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酸梅汤,是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极易腐败、变质。肠道疾病多有发生。因此,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五, 食物养生

所谓的食物养生法也就是指利用食\\药进行养生防病治病,或通过食疗促进病体康复。其养生特点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利用食物或药物(谷\\肉\\果\\菜\\中药材)各种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针对性地用于某些不同体质或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来调整机体阴阳平衡。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安全,主要针对是大多数健康与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以此作为„药物‟或其他防治措施的辅助手段。

营养学家主张---营养膳食”金字塔”(五层),第五层是基础,也就是粮食类,比如米饭,小麦豆类等五谷杂粮。我们不能挑食,五谷杂粮杂合着一起吃,才更有利于提高营养利用率。第四层是蔬果类,五菜分类:绿叶类(多含维生素和无机盐);根茎类(多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豆荚类(多含蛋白质);茄果类(多含脂肪与碳水化合物)。合理选择搭配---满足各类营养素的利用.果类则有鲜品类(苹果、梨、香蕉等);干品类(荔枝干、柿饼、龙眼干等)二者均含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矿物质。 第三层是肉\\鱼\\蛋\\禽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第二层是乳类,对人类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第一层是油盐糖等适量的调味品。

食物养生要满足以下一些原则。一要“和五味”,即要合理配膳,全面营养;二要“有节制”,即定时,定量方能收到养生的效果;三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四要因时因人而宜,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配膳营养。这些原则对于指导饮食营养是十分重要的。

以上五个问题就是我在这个学期以来的中医养生学的课程中所深入研究和关注的一些问题,总结的过程中参考了老师的一些课件和我自己课堂上的笔记,或许有很多不足和缺失的地方,希望老师指出。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然后用这些中医养生的知识来帮助自己和家人朋友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谢谢老师这学期来的教导。

MTI08045严金林

推荐第10篇:中医养生论文 (4)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以下这几篇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是有论文动力从网上收集并整理的,如需更多的中医养生学论文,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免费咨询。

【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着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今就《周易》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不妄作劳”、“德全不危”作一浅探,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贡献。

《周易》是古代着名的哲学着作,自古以来,倍受推崇,被尊为群经之首。正如《四库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1]显而易见,《周易》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古老文化的奠基石,当然中医学也不会例外。明代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可见中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就《周易》与中医养生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

“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养生家便是实践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诺言,故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处天地之和”而不危。他们之所以不反向运动,是深知逆四时的严重后果:“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的经验,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阴阳曲时者,万物之终使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二、《周易》“居安思危”与中医“防微杜渐”

“居安思危”是《周易》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辞下》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坤卦》初六言:“履霜,坚冰至。”以上两则经文的意旨提醒人们:事物的总会由量变达到质变,而要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必须“见微知着”,“居安思危”。故《周易》中有“惧以始终”之言,也有“君子思患而豫防之”之语,《系辞传》还将“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

第11篇:中医师承教育论文

全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结业论文

题目: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的心得

继承人: 关红艳

指导老师: 谢忠良

学科专业: 临床医学

带教单位:黄花卫生院 完成日期:

【摘要】目的:总结谢忠良老师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对高血压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论述,对为临床诊治高血压病提供有益帮助。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典型病例、查阅资料和搜集相关文献,以及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出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能更好的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尤其对恶性高血压效果显著。结论:结果表明谢忠良老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值得推广学习。,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高血压 谢忠良

高血压是目前老年人群中十分普遍的疾病,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8.8%,全国约有高血压患者1.6亿,而且每年以新增600多万人的速度增加,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高血压不仅仅可以造成心脏的损害,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还可以损伤肾脏,如尿毒症,此外还可以造成脑血管损伤,如中风和偏瘫,甚至眼底出血、视力下降、失明等情况,谢忠良老师认为在临床上单纯地用中医和用西医不能完全解决高血压病的复杂性病变;运用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能更好的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尤其对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理理想的病人,配合中药及中医实用技术耳尖放血疗法,效更为显著,我就将在临床跟师过程中学习到谢忠良老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及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高血压病是指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多半有心脑肾及血管损害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病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可隶属于中医学中的“眩晕”、“头痛”等范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原则采用了1,2,3三级分类法;正常血压 收缩压

在西医方面,高血压的病因目前认为是与各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多种后天因素包括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精神神经系统调节失常,钠潴留,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及缺少运动、肥胖、吸烟、过量饮酒、低钙、低镁、低钾等。高血压病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目前降压药物主要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钙离子拮抗剂。 临床使用中,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适宜的降压药物。预防脑卒中,ARB优于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优于利尿剂及受体阻滞剂;预防肾衰,利尿剂有利于缓解症状,ACEI和ARB有利于改善预后,延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ACEI和ARB优于其他类:改善左心室肥厚,ARB或ACEI优于β受体阻滞剂;延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ACEI或ARB优于其他类;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长效钙拮抗剂优于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单一药物效果不佳时,往往采用联合用药。

作为高血压治疗的理念,谢忠良老师认为降压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而更重要的在降压的同时要预防靶器官的损害,从而最终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所谓靶器官是指人体重要的心脏、肾、脑等等器官。中医好西医作为两套医学体系,西药在降低血压方面比较迅速、可靠,但是中药改善症状比较灵活,而且比较理想。再一点,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通过刚才提到的的气血、脏腹、阴阳的平衡,中药这些方面调节好的基础上为西药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了条件。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从两者不同的理念上、不同的医疗体系中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一个“减副增效”的作用,实现副作用相对减除,治疗效果更佳。关于“减副增效”的作用可以举一个例子。常用的钙拮抗剂最常用的是硝苯地平,好多患者长期服用以后往往出现浮肿,这种情况下,中医西药的选择上可以根据中医讲的不同人的体质类型进行辩证,进而根据这种症型的中医情况来选择中药跟硝苯地平配合使用,这样可以达到好的效果。

在临床学习过程中,谢老师曾经治疗过的病案如下:病案1:梁××,男,45岁。2013年4月1日初诊。自诉头晕胀痛已7年,每因劳累或情绪波动而加重。长期口服卡托普利,一次12.5mg,一日两次,硝苯地缓释片一次10mg,一日一次:去年以来,偶有心悸、耳鸣,素嗜烟酒,宿有咳嗽。诊见:舌红无苔,左寸盛尺弱,余部沉牢,血压168/102mmHg。投以百合、生地、菊花、草决明、夏枯草、白芍各12克,桑寄生9克。3剂后头晕大减,血压下降为148/88mmHg,再以白薇、龙牡出入其间,20剂后头晕头胀悉除,血压稳定在128~135/88~90mmHg,终止治疗。病案2:

总之中药和西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各有所长。西药的优势是: (1) 降压作用较强,均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2) 对某些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肌肥厚有减轻的作用; (3) 对高血压病急症西药降压药如硝普钠、酚妥拉明等作用迅速。其不足之处是: (1) 副作用相对较大,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有的药物长期使用还可影响性功能;(2) 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特别是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3) 症状改善作用不如中药。中医中药降压有以下优势:(1) 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以及较严重高血压配合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3) 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4) 研究已发现中药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在实现高血压治疗目标的过程中,西药在是降压的主力军;防治并发症,中西药需携手合作。在先用中药时,除依据中药的性味归经之外,还要结合其药理作用,例如,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丹参、钩藤、淫羊藿、山楂、益母草、川芎、泽泻、葛根等中药均具有降压作用,它们还分别兼有镇静、利尿、降血糖、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强心、扩张冠状血管和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应以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可在不影响中医辨证施治的前题下,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分别选用。在高血压病临床中,必须始终注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正确处理好辨病与辩证、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中药与西药以及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关系,确保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总之,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无论西药或中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西药虽然起效快,但不良反应大;中药药性温和,起效较慢。中西医结合用药能产生协同作用,增加临床疗效,可延缓原发性高血压出现靶器官损害及发展,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中药汤剂有煎煮费时、不易携带服用的问题,应予以研究改进。

参 考 文 献 略

第12篇:中医养生选修课论文

中医养生浅谈

我国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并在世界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学在一代代中医学前辈的不懈努力下不断取得发展完善,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不仅在治疗疑难病症方面有显著疗效,而且为人们科学养生,维持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方法;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加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所谓后天,是指人出生以后的整个生命过程,包括生、长、壮、老、已几个阶段。之所以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其根源在于脾胃对于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养生重在调理脾胃,老年人更须调理脾胃。曹庭栋认为,“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脾胃阴阳平衡则百病不生,老年人调理脾胃应从节制饮食人手。

节制饮食,首先要控制食量,宁少勿多,不可勉强。每餐食物量少些,有利于脾胃发挥正常的消化功能,可使五谷之精微被人体充分吸收。如果吃得太多,脾胃反而容易受伤,不能正常工作,对身体没有好处。所以老年人的一日三餐,早饭应吃好,午饭应吃饱,晚饭要吃少。一些老年人有吃剩饭的习惯,从养生的角度看,这个习惯没有一点儿好处,应尽早改掉。控制食量有个简单的方法,即定时定量吃饭,千万不要等到饿得受不了了才吃饭。同样,也千万不要等到渴得不行了才喝水,这些都对身体没有好处。

其次,饮食要冷热适宜,过热过冷都有害。冷热的程度应当怎样把握呢?一般来说,“热毋灼唇,冷毋冰齿”。就是说,热食不要超出嘴唇能承受的限度,冷食不要让牙齿都感到冰凉。什么时候宜冷食,什么时候宜热食,还应顺从四时寒暑的自然变化。一般而言,寒冬宜热食,酷夏宜冷食,但因胃的秉性是喜暖恶寒,所以热食害少,寒食害多。因此曹庭栋的经验是,饮食宁可过热也不要过凉,像瓜果生冷之类的食物吃的时候都应当慎重。

吃粥对人有益处,对老年人尤其重要。老年人消化功能及咀嚼功能都减弱了,更适宜粥补。曹庭栋每天早晨必空腹吃淡粥一大碗。粥一下肚,顿觉推陈致新,生津快胃,那种享受绝非语言所能表达清楚。他对煮粥的技巧也颇有研究,指出煮粥要注意选米、择水,掌握火候与食候,这些都关系到粥的质量和功效。他甚至认为,吃粥可以不计顿数,随饿随吃。关于吃粥也有许多注意事项,就调养而论,粥宜空腹食,或作晚餐也可,但是不要吃粥以后再吃其他食物;吃粥也不能过饱,感到胃胀的时候其实胃已经受伤;粥应尽量热食,最好食后达到微汗的程度,以起到通利血脉的作用。

粥分为“三品”:上品气味轻清,香美适口,共36种;中品口味稍逊,共27种;下品口味重浊,共37种。其中莲米粥、芡实粥、赤小豆粥、藕粥、杏仁粥、胡桃粥、菊花粥、枸杞叶粥、薄荷粥等为上品粥;茯苓粥、大枣粥、龙眼肉粥、牛奶粥等为中品粥;地黄粥、葱白粥、羊肝粥、鲤鱼粥等为下品粥,这些均为现代老年人滋补的常用药粥,可用于老年阶段之养生。 金→肺

金对应肺,与呼吸道疾病相关,如有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肺了。

肺最强时间:7:00~9:00

肺最弱时间:21:00~23:00

强肺关键词:润

●白色食物可让肺强健起来。如百合,可润肺止咳,对呼吸道的调养效果最好。此外,白萝卜、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润肺的功效。

中医养生法

呼吸吐纳:柏树可清肺安神,每天上午8~10时或下午3~5时,在柏树下用鼻子吸气、嘴呼气,共做12次,长期坚持具有补充肺气不足的作用。

两款食疗法

罗汉果茶

罗汉果1个,将其切碎,用沸水冲泡10分钟,不拘时频饮。

秋梨膏

秋鸭梨500克,红枣200克,生姜50克,蜂蜜250克。

将鸭梨去皮,切成小丁,加适量水烧开,用小火煮30分钟;生姜切成片与红枣用同样的方法煮成汤,过滤去渣。

然后把鸭梨汤,枣、姜汤,蜂蜜一起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

因为罗汉果、秋梨的金气最重,且有极强的药性,可使肺功能迅速强壮。

木→肝

木对应肝,肝开窍于目,木资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宁、胸胁隐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肝了。

肝最强时间:1:00~3:00

肝最弱时间:13:00~17:00

强肝关键词:舒

●肝怕劳累,肝气最弱的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须工作,则至少每隔1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

中医养生法

按摩“阿是穴”:“阿是穴”即“哪里疼痛哪里就是穴位”。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过手指对疼痛部位快速而有节奏地轻轻点揉,可缓解肝部痉挛、疼痛和不适。

食疗法

取灵芝、女贞子、黄芪、甘草、刺五加各适量,制成茶包,开水冲泡饮用。

具有保肝、抗衰老的功效。

水→肾

水对应肾,如有腰膝酸软、水肿、尿频、记忆力减退、易感风寒、无故大量脱发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肾了。

肾最强时间:5:00~7:00

肾最弱时间:23:00~1:00

强肾关键词:藏

●调节不良情绪,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尽量做到含而不露,遇到不顺心的事,尽快放开。此外,在肾脏最弱的时间,不要熬夜,以涵养精神。

中医养生法

唾液滋养:将舌头伸到上牙外侧,上下左右搅动,让唾液渐盈满口,然后分3次咽下,每天早、晚各做1次。

食疗法

醋泡黑豆补水疗虚,是中医治疗肾阴虚的“黄金方”;

吃鱼最为助肾,因为鱼肉不但可以健肾,还能稳定情绪、增强记忆力和判断力。

火→心

火对应心,心主血脉,如有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烦躁,甚至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时,就需要养心了。

心最强时间:11:00~13:00

心最弱时间:21:00~1:00

强心关键词:养

●如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利用中午时间进行,此时心力最强;心脏先天较弱者宜早睡,睡前宜喝杯胡萝卜汁或西红柿汁来养心。

山药是老百姓喜爱的药用食品,味道甜润,性平和,归肺、脾、肾三经。主要功效为补脾止泻,养肺宁嗽,固肾益精,养阴止渴。主治范围为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肾虚尿频,遗精,带下;外可治疗痈肿、瘰疬等。山药既是一味补益良药,又是常用的药膳原料。

药理研究:现代研究表明,山药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蛋白质、多糖、钙、磷、铁、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临床实验证明,山药能增进食欲,改善消化,降低血糖,调节自主神经,增强体质。山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它能防止脂肪沉积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的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能减少皮下脂肪的堆积;能防止结缔组织萎缩,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胶原病的发生。

中医将容易发怒称为“善怒”,应属于疾病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善怒主要与肝有关,主要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脾虚肝乘等三种证候。 肝郁气滞

症状表现为频频叹气、胸胁胀痛或串痛等。肝郁气滞症的病因多是郁闷、精神受到刺激或因精神创伤史所致。

对策:首先要通过精神养生的方法来调节神志和情志,并针对病因采取疏导的方法来进行治疗。饮食上可多吃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蓬蒿、西红柿、萝卜、橙子、柚子、柑橘、香橼、佛手等。 肝火上炎

症状表现为失眠多梦、目赤肿痛、口苦口渴等。病因多为肝气久郁,或吸烟喝酒过度,或因过食甘肥辛辣之物所致。

对策:除应戒烟限酒、忌食甘肥辛辣的食品外,要适量多吃清肝泄热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西红柿、绿豆、绿豆芽、黄豆芽、芹菜、白菜、包心菜、金针菜、油菜、丝瓜、李子、青梅、山楂及柑橘等。 脾虚肝乘

症状表现为身倦乏力、食少腹胀、两胁胀痛、大便稀溏等。病因多是由于脾气虚弱,肝气太盛,影响脾的运行功能所致。

对策:要健脾理气为主,饮食上应多吃一些有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高粱米、薏米、荞麦、栗子、莲子、芡实、山药、大枣、胡萝卜、包心菜、南瓜、柑橘、橙子等食物。

春夏秋冬四时各有显著特点,春气温,主生;夏气热,主长;秋气凉,主收;冬季寒,主藏。冬季主寒主藏,意思是冬天气候转为寒冷,植物枯萎,河流结冰,动物蛰伏,万物封藏。那么,冬季到底该如何养生呢?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论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话告诉人们,冬季养生要以闭藏为主,睡眠应当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穿衣居处应当避寒保暖;冬季要使精神安定,神志静藏,目的是让人体的阳气收敛于内而不外泄。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就容易惹病上身。

中医学认为人应当顺应四季变化,在冬季应首先注意保暖。保暖不单纯是衣物的增减,还有居室要温暖适度。近年来一些东北老年人一到冬季就迁徙到海南岛过冬,主要目的就是避寒,利用气候差异来防治心脑血管、咳嗽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堪称“北病南治”。

说起冬季疾病,最普通的还是风寒感冒,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就是肌肤,中医学称之为皮肤腠理。而冬季最常见的病邪是风寒之邪,如果衣服单薄或居所寒冷,人体就容易感受风寒之邪的侵袭,而患风寒感冒。冬季保暖应当“护两头而围住腰”,“护两头”是指头部保暖和足部保暖;“围住腰”是指腰部的保暖,因为腰是肾之外府,腰受寒易使肾“很受伤”。

冬季患风寒感冒后,可用些散寒解表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麻黄汤、小青龙汤等。感冒有风寒、风热的区别,中药有寒凉性和温热性的差异,患了风寒感冒却误用治疗风热感冒的药物(如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之类),这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使病程延长。同时,冬季因寒冷而易诱发或加重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哮喘、糖尿病等。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检查、监测各项指标,一旦异常需及时就医。

需要提醒的是,我国东北地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特别是地处高纬度的黑龙江省,脑中风、心脏病的发病率居全国首位,而寒冷就是最重要的诱因之一。合理膳食及戒烟限酒同样有助于人们顺利度过严冬。饮食应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温食忌硬,增苦少咸。切忌为了抵御严寒,进食大量高热量、高盐食物,饮用烈性酒,结果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动脉硬化等。

若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存在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等情况,医学界称之为“代谢综合征”,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若想远离可怕的“代谢综合征”,就应当合理饮食,拒绝烟酒,适当运动。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事实证明,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健康。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脑是人体精髓和神经高度会聚之处,是生命要害之所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思维、记忆力等都受到脑的控制,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养脑健脑的方法,这样才能健康长寿。具体方法如下:

1.增强脑力活动

古人主张博学强记,博学可以增强记忆,强记又可以促进博学,二者相辅相成。实践证明,脑力活动可以防病延年,预防老年性痴呆,尤其是年轻时的脑力活动对人体寿命的影响更大。

2.调节大脑状态

清晨到户外散步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都可以充分唤醒尚处于抑制状态的神经与肌肉。在大脑疲劳时,听一下音乐,或观赏一下绿草红花、蓝天白云,也有利于松弛紧张的大脑,做到劳逸结合。

3.节欲健脑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要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脑为元神之府,脑髓不足则头晕耳鸣,目无所视。\"大脑的活动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节欲可养精,养精才能健脑养神,延缓大脑衰老;反之,性生活过度,则伤精耗神,未老先衰,头脑昏沉,智力减退,精神委靡,百病丛生。

4.食补健脑

专家指出,各种脂质、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都是大脑日常必需的食粮。比较好的补脑食品有核桃、黑芝麻、花生、豆制品、玉米、小米、大枣、南瓜子、蜂蜜、海藻类、鱼类、母乳等。

5.多动手指

俗话说\"心灵手巧\",是有一定道理的。医学研究证明,手指功能的技巧锻炼可促进思维,健脑益智。手托两个铁球或两个核桃,不停地在手中转动,长期坚持有良好的健脑作用。

6.按摩头顶

多做头部按摩,可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延缓大脑衰老。十指从发际到发根,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做直线按摩;最后,两拇指在太阳穴,用较强的力量做旋转按摩,先顺时针后逆时针。上述按摩,各进行18~36次,早晚各1次。长年坚持,可收到提高智力、养神健脑的效果,对于神经衰弱患者更有益处。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效果显著,而且较西医治疗过程温和持久,几乎无任何副作用;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中医体系,在世界医学中影响深远;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会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受益匪浅;并且继承发扬中医是我们每位中国人神圣而荣幸的义务和职责。

第13篇:中医养生课程论文

吉 林 农 业 科 技 学 院

课论 文年 级学 生学 授 课完 成

程 结 课 论 文

题 目: 论中医体质养生

专 业: 姓 名:

号: 教 师: 日 期: 2014年10月9日

论中医体质养生

论中医体质养生

学 生:

专 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指导教师:

摘 要

中医体质养生是传统中医养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中医现代化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中医体质养生是中医养生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有效措施,让人们可以知道自己体质的缺陷是什么,明白自己的易感疾病,可以通过一系列养生方法对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质调养。中医体质养生可以做到未病先防,为人们带来了全面系统的针对自身体质进行调养的养生模式。中医体质养生让人们的强身益寿更加有效率、有成效。

关键词:养生;亚健康;中医体质养生;体质

论中医体质养生

目 录

要 .................................................................................................................I 1 体质与养生 .......................................................................................................1 1.1 体质 .......................................................................................................1 1.2 养生 .......................................................................................................1 2 中医体质养生 ...................................................................................................1 3 体质分类 ..........................................................................................................2 3.1平和体质 ................................................................................................3 3.1.1 体质特征 ......................................................................................3 3.1.2 体质养生方法 ..............................................................................3 3.2 气虚体质 ................................................................................................3 3.2.1 体质特征 ......................................................................................3 3.2.2 体质养生方法 ..............................................................................3 3.3 阳虚体质 ................................................................................................4 3.3.1 体质特征 ......................................................................................4 3.3.2 体质养生方法 ..............................................................................4 3.4 阴虚体质 ................................................................................................4 3.4.1 体质特征 ......................................................................................4 3.4.2 体质养生方法 ..............................................................................4 3.5 痰湿体质 ................................................................................................5 3.5.1 体质特征 ......................................................................................5 3.5.2 体质养生方法 ..............................................................................5 3.6 湿热体质 ................................................................................................5 3.6.1 体质特征 ......................................................................................5 3.6.2 体质养生方法 ..............................................................................5 3.7 血瘀体质 ................................................................................................6 3.7.1 体质特征 ......................................................................................6 3.7.2 体质养生方法 ..............................................................................6 3.8 气郁体质 ................................................................................................6 3.8.1 体质特征 ......................................................................................6 3.8.2 体质养生方法 ..............................................................................6 3.9 特禀体质 ................................................................................................7 3.9.1 体质特征 ......................................................................................7 3.9.2 体质养生方法 ..............................................................................7 4 中医体质养生的意义 ........................................................................................7 结

论 ................................................................................................................9 参 考 文 献 ........................................................................................................10

论中医体质养生

1 体质与养生

1.1 体质

中医认为,所谓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个体差异。

《内经》里认为,体质的形成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先天禀赋与体质形成的关系上,认为由于先天因素的影响,人自出生就存在着个体体质和人群体质特征的差异,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高有矮。在后天因素与人体体质形成的关系上,则认为自然环境、饮食结构与社会环境是体质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可以看出,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质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1]。《内经》还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对不同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对相同致病因子的耐受性不同,某种体质的人易患某些病;感邪以后,因体质不同也会“为病各异”。因此,可以通过对不同体质的人施以不同的养生方法,从而纠正体质偏颇,阻断向疾病发展的趋势,加快身体康复。 1.2 养生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动词也,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使之绵长的意思,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强身益寿活动。

2 中医体质养生

中医体质养生与预防就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每个人的体质特征,进行合理的精神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护、形体锻炼,同时重视未病先防、

–1–

论中医体质养生

既病防变、防治亚健康等措施,改善体质,强壮体魄,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目的[2]。

《内经》里对个体差异现象的认识,指出人在生长壮老的过程中,可以出现高矮、强弱、胖瘦、阴阳等方面的差异。这种个体差异正是养生的出发点和依据。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质是由先天和后天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秉自于先天,得养于后天。先天的体质在后天元素的作用下会有变化。先天的禀赋和体质的形成上,父母的精的盈亏盛衰决定着着子代禀赋的强弱,所以每个人出生之时体质就有所差异,正如《灵枢·寿夭刚柔》中提到的:“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寿夭”。而后天因素,如饮食习惯、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对体质的变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环境方面,不同地域的人群体质上会有差异。长期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群体体质,饮食习惯是形成地域人群间体质差异的重要原因[3]。

体质辨别的目的不单纯在于治病,而是通过辨别体质来进行相应的预防与养生。体质形成于先天,变化于后天的环境和条件。中医体质养生应该先辨别自身的体质类型,从而进行养生,调整体质,调整身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之处,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3 体质分类

体质分类是体质学说临床运用中的重要问题。现代中医对体质的分类研究,一般是从临床角度对体质作出分类。王琦教授之前的七分法认为,体质分: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后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课题组历经30余年研究,通过对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人可分为9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2–

论中医体质养生

3.1 平和体质 3.1.1 体质特征

平和体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给的,来自先天禀赋。平和体质主要表现为形神和谐。平和体质的人形体比较匀称, 通常不会太高大, 很少弯腰驼背, 体重适中,且波动不大。平和体质的人通常食欲长期稳定、饮食规律、体重稳定、情绪平稳、代谢正常、皮肤光泽洁净、情绪稳定、性格平和[4]。平和体质的人,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比较强,自我康复能力强。 3.1.2 体质养生方法

平和体质养生原则是不伤不扰,顺其自然。如果是平和体质,就不要盲目进补。

3.2 气虚体质 3.2.1 体质特征

气虚体质的人肺脏和脾脏功能相对较弱,气短少力,容易疲乏,自汗。气虚的人说话声低怯,呼吸气息清浅。肺气虚的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冬天怕冷,夏天怕热。脾气虚的人胃口不是很好,饭量小,容易腹胀[5]。 3.2.2 体质养生方法

气虚体质的人养生原则是补脾、健脾。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黄豆、鸡肉、红枣等,少吃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气虚体质的人要起居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避免剧烈运动。可以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并且要持之以恒。

–3–

论中医体质养生

3.3 阳虚体质 3.3.1 体质特征

阳虚体质的人上热下寒,常常怕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一到冬天就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手脚发凉,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阳虚体质的人常见夜尿多,小便频,尿液清清白白,经常腹泻,头发稀疏不茂盛,有黑眼圈,口唇发黯,舌体胖大娇嫩[6]。 3.3.2 体质养生方法

阳虚的人养生原则是忌食生冷食物,多吃温热食物。温热食物有:荔枝、樱桃、龙眼肉、红枣、板栗、核桃、山药、黄豆芽等。阳虚体质的人应保持安静,避免消沉;注意保暖,多动少煞;平和补阳,防止燥热。 3.4 阴虚体质 3.4.1 体质特征

阴虚体质的人,体内少水,阴分不足,常出现不润燥涩、内热上火的现象,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阴虚的人多体形瘦长,性格外向、活泼,甚至有点急躁,容易内热上火,胃火旺,“五心烦热”,喜冷饮,大便干燥,眼睛、关节、皮肤干燥涩滞,口唇又红又干,情绪波动大[7]。 3.4.2 体质养生方法

阴虚体质的养生原则是镇静安神。要多吃水果,少吃辛辣,适合吃枸杞子、冬瓜、丝瓜、苦瓜、黄瓜、生莲藕、银耳、百合等。阴虚体质的人还要注意生活工作有条不紊,居住环境宜安静,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平时可以做些有氧运动。同时夏宜清凉,秋要养肺。

–4–

论中医体质养生

3.5 痰湿体质 3.5.1 体质特征

痰湿体质的人痰湿凝聚,常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口赫苔腻,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砧,胸闷,气短,心慌,痰多,苔腻。痰湿体质的人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8]。 3.5.2 体质养生方法

痰湿体质的养生原则是健脾祛湿。脾为生痰之源,痰湿体质的养生最主要是保护脾、

不伤脾。脾胃在后天承担着养育生命的作用。痰湿体质的人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少吃肥肉及甜、砧、油腻食物。可多吃海带、冬瓜等。居住的环境宜干燥不宜潮湿,平时要多进行户外活动,要经常晒太阳。 3.6 湿热体质 3.6.1 体质特征

湿热体质的人湿热内蕴,常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湿热体质的人的面部看起来会有一些不清洁的感觉,常常面色发黄、发暗、油腻;牙齿发黄,牙龈和口唇比较红;皮肤易生脓脓疱为主的痤疮;常口干、口苦、口臭;大便燥结或黏滞不爽,异味大难闻。湿热体质的人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他们急躁易怒,情绪上常紧张、压抑、焦虑[9]。 3.6.2 体质养生方法

湿热体质的养生原则是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可以吃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吃羊肉、生姜、辣椒、烧烤等甘温滋腻、辛温助热的食物。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要注意不要熬夜和过于劳累,要有充足规律的睡眠。可做些高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等。

–5–

论中医体质养生

3.7 血瘀体质 3.7.1 体质特征

血瘀体质的人全身性的血脉不畅通,在气候寒冷、情绪不调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血脉瘀滞不畅,肤色晦暗,色素沉着,易出现疲斑,口唇暗淡,舌暗,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易感肥胖并发症,易消瘦,月经不调,抑郁症等。血瘀体质的人大多体形偏瘦,常表情呆板、面部肌肉不灵活,健忘,记忆力下降,常心烦易怒,不耐受寒邪[10]。

3.7.2 体质养生方法

血瘀体质的养生原则是疏肝活血。血瘀体质的人饮食上应多吃山碴、醋、玫瑰花、金橘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吃肥肉等滋腻之品,少喝酒。作息时间要有规律,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少用电脑,以免气血不畅。对于血瘀体质的人,养生的关键季节是春季,要多做舒展侧体的动作,秋季不要“秋冻”,冬季要注意保暖。 3.8 气郁体质 3.8.1 体质特征

气郁体质的人气机郁滞,常神情抑郁、忧虑脆弱、不高兴、生闷气。气郁体质瘦人偏多,面部发黄,没有光泽,舌淡红,苔薄白,常叹气,睡眠不好,月经不调,常大便干燥。气郁体质的人性格多内向,敏感多虑,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11]。 3.8.2 体质养生方法

气郁体质的养生原则是疏肝理气,补益肝血。在饮食上应多吃黄花菜、海带、山碴、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气郁体质的人要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和群体性活动,要学会发泄,不能太敏感,不能总待在家里。睡前一定要避免饮茶、咖啡和可可等提神醒脑的饮料。春季一定要舒展形体,舒展自己的情绪。

–6–

论中医体质养生

3.9 特禀体质 3.9.1 体质特征

特禀体质的人先天失常,常存在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常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尊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容易引发宿疾[12]。 3.9.2 体质养生方法

特禀体质的养生原则是益气固表。在饮食上要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多吃益气固表的食物,少吃荞麦、蚕豆、鹅肉、鲤鱼、虾、辣椒、咖啡等辛辣、腥擅发物或含致敏物质的食物。要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室外花粉较多时,要减少室外活动时间。不宜养宠物。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天气寒冷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4 中医体质养生的意义

体质存在着可变性,王琦教授认为,人的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正常体质的人因为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化、心理压力的影响,正常体质可能转向不健康的体质。

当今社会,亚健康普遍存在。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使之恢复健康,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负担重、长期高度紧张,极易造成人们心理和体力的透支,危害人们的健康。处于亚健康的人们此时就可以通过中医体质养生的方法,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通过调摄精神、平衡心态、生活调养、体育运动、药物治疗等向正常体质转化。中医体质养生是中医养生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有效措施,它让人们知道自己体质的缺陷是什么,明白自己的易感疾病,可以通过一系列养生方法对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质调养,做到未病先防,为人们带来了全面

–7–

论中医体质养生

系统的针对自身体质进行调养的养生模式。中医体质养生让人们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更加有效率、有成效。

–8–

论中医体质养生

结 论

中医养生认为,每个人的养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包括形神共养、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协调阴阳、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协调平衡是养生的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处在平衡点的时候,是人最健康的时候。中医体质养生是传统中医养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中医现代化有着有力的推动。中医体质养生是中医养生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有效措施,让人们可以知道自己体质的缺陷是什么,明白自己的易感疾病,可以通过一系列养生方法对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质调养。中医体质养生可以做到未病先防,为人们带来了全面系统的针对自身体质进行调养的养生模式。中医体质养生让人们的强身益寿更加有效率、有成效。

–9–

论中医体质养生

参 考 文 献

[1] 许飞龙,符林春,岑玉文.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9):1997-1999.[2] 王琦,李英帅,刘铜华.《黄帝内经》的体质养生思想[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2199-2202.[3] 程伟,李兰,赵恒.《内经》体质养生理论与四象医学体质养生理论比较初探[J].中医药信息,2013,30(3):10-11.[4] 傅杰英.中医体质养生—平和体质养生[J].家庭中医药,2012,5:8-9.[5] 傅杰英.中医体质养生—气虚体质养生[J].家庭中医药,2012,7:10-11.[6] 傅杰英.中医体质养生—阳虚体质养生[J].家庭中医药,2012,6:5-7.[7] 傅杰英.中医体质养生—阴虚体质养生[J].家庭中医药,2012,10:7-9.[8] 傅杰英.中医体质养生—痰湿体质养生[J].家庭中医药,2012,8:5-7.[9] 傅杰英.中医体质养生—湿热体质养生[J].家庭中医药,2012,9:5-7.[10] 傅杰英.中医体质养生—瘀血体质养生[J].家庭中医药,2012,11:5-7.[11] 傅杰英.中医体质养生—气郁体质养生[J].家庭中医药,2012,12:5-7.[12] 钱会南,苏俊,王琦等.特禀体质特点初步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08,35(6):824-825.

–10–

第14篇:中医与传统文化论文

中医与传统文化

学《中医与传统文化》有感

古代圣贤们强调“以医人道”,在求道的过程中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为原则。他们认为,认识生命本身与认识宇宙同样宝贵,甚至是更为重要,更为基础。而中医学直接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思想的关系尤为密切,二者唇齿相依。所以学习中医一定要懂得传统文化,一定要参悟中华之“道”的根本所在。

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深烙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印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相为连通,共成一体,充实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实际内容。中医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土生的,独有的,是不可以被其他民族或国家复制或嫁接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从文化形态看,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相为连通,共成一体。中国传统文化是悠久的,灿烂的。从文明的曙光在东方大地上升起至今,中国传统的哲学、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化学,以及诗歌、辞赋、绘画、雕塑、音乐等,与中医一起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殿堂。

从哲学角度看,中医在其理论构建之初,便借助了传统的阴阳观、五行观、元气论,这还可以从《黄帝内经》中找到大量的证据。从技术角度看,中药的种植不能不依靠传统的农业和地理知识,中药的制剂常常需要借助炼丹术———传统化学的成果,中医的运气学说自然离不开天文、历法乃至数学的支持,这也可以从历代典籍中找到大量的证据。

从学术的表达方式上看,中医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众多形式。现存中医古籍的文体有散文式的,也有诗歌式和辞赋式的。《三家医案合刻》中载录了清代薛生白的一则医案:“骨小肉脆,定非松柏之姿;脉数经停,已现虚劳之候。先天既弱而水亏,壮火复识而金燥。岁气一周一损,岂容再损?秋风乍荐已伤,难免重伤。证具如前,药惟补北;非敢说梦,聊以解嘲。”这是典型的辞赋体。唐高宗时敕命修订本草,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具有药典性质的《新修本草》,这部书原本是有彩绘药图的,所谓“丹青绮焕,备庶物之形容”,可以想见其逼真与精美。这是中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联。宋代王惟一铸造针灸铜人,自然不能离开雕塑的技术。至于可供吟唱的汤头歌赋等,又与音乐关联了起来。中医的语言表达,至今仍带有古代汉语的特征,文辞古雅,行文简练,讲究声律与修辞,具有东方文化特有的美感。所以,中医吸收与承载了中国众多传统文化的内容。而在在“传统失落”的今天,这种吸收与承载更显珍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远古或较久以前在中国区域内产生和发展的,世代流传至今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

1

中医与传统文化

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中医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与融合了其他兄弟民族乃至外国的医疗经验和方法,但其始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这是没有争议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表现为极其多样的形态,却往往有着基本一致的内核。文化的形态可以随着年移代革而有所不同,但精神的内核则往往历久而恒新。中医在中国的土地上迁演数千年之久,药物从数百种增加到数千种乃至上万种,方剂从数百首增加到数万首乃至数十万首,文献从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增加到洋洋万种之多,理论的更新、方法的丰富、技术的创新、疗效的提高,自不必言说,但其内在精神则一直是稳定的,并且总是贯穿于从理论到临床的各个方面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在它的千年之旅中是变而不变的,变的是形态与数量,不变的是精神。

改朝换代是历史上常有的事,但民族精神却一直被秉持着,绵延着。敬畏天地、顺应自然、强调伦理与秩序、关注人事、注重整体、主张和谐,是中国人一贯的情结。中医历经千年而其内在精神始终不曾有大移易,原因也在于此。中医早已深深地烙下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印记。

“天行有常”,并不因尧或桀的作为而变易,而“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当顺应自然,而后可以“长有天命”。先秦这样的生命观,引导了中国医学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多与违背自然规律有关,与精神情志失调有关,于是强调外慎风寒,内调情志;中医认为内在的病变一定会表现为外在的征象,于是主张“司外揣内 ”;中医认为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祛除“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邪气,扶助“冲气以为和”的正气,于是有了扶正与驱邪的治则治法。所有这些,既是医学家专门提出的概念,也是一般人普遍理解的思想。实际上,中医的理念一直便是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外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记忆的反映。中医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以及据此而发明的治疗技术、养生方法等,凝聚着中国人独有的自然观念和人文情感,蕴涵着中国人一直持守的思维模式与生命哲学。从秦汉时代的《黄帝内经》到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中医经过历代先贤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形成了厚重博大的学术体系,但其在形成之初便已深深烙下的精神记忆却是亘古不变的,是世代秉持的,中医的血脉中始终充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独具风采且无可替代的精神。

中医虽然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其他形式具有基本一致的精神内核,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借助了其他的文化形式,但其本身却始终是独立的,而且是强大的和系统的。从医学角度看,中医具有唯一的价值,是一种不能被任何其他文化形态替代的医药学术,是一种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这种唯一的价值决定了它不仅曾经在历史上呈现过精彩,也一定会在人类未来的天空中放射出光辉。中医的生命观、疾病观和诊疗理念与方法,一定会对未来的医学模式产生影响。再者,中国传统思想的的重要内容,如阴阳观、五行观、元气论等,在中医的园地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些在现代人眼中已经变得陌生的传统思想,由于中

2

中医与传统文化

医的运用而更加丰富、全面、深刻而系统。中医强调天人关系,提倡顺应自然,调和七情,葆精毓神,主张扶正祛邪,养生全德,深刻地影响了并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方式乃至价值取向,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具有相当的渗透力和说服力。

3

第15篇:中医与传统文化论文

中医与传统文化课程感悟

通过学习《中医与传统文化》课程,我了解到了体质不仅与健康有关,还与人的性格、生理以及行为习惯有关,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体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本课程中我了解到自己是阴盛体质,虽然在面部特征和生理特征中是属于阳盛体质,但是在性格特征,行为特征以及皮肤等身体特征中阴盛体质占了一大部分,所以整体上属于阴盛体质。

本人面颊丰腴,天庭饱满,地颔方圆,额头多纵向皱纹,五官大气,不紧凑;在生理特征方面,生命活力强,有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表现出急躁,焦虑的情绪,有时比较敏感,自尊心较强,给人以冷漠的感觉;意志比较坚定,喜欢特立独行,比较勤快,但不是特别勤奋,追求完美,善于迎合他人,缺乏主见,不易和人发生剧烈的冲突,生活能力强,善于安排生活,擅长做家务,有小资情调;在行为特征方面,反应快,能很好的把握挑战,时间观念强,总是提前完成任务,行为能力较强,严谨,注意细节,不易马虎,易疲劳,疲劳程度与身体结构的健康程度不适应,注意力不持久,不稳定;面部皮肤属于油性皮肤,皮肤薄,易得痤疮等皮肤病;能积极地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随机应变,但容易被外界的环境变化所牵制,使自己的行为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被动的跟随潮流;思维活动目的性强,但过于功利,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缺乏深邃的思维能力,常常随大流;在人际交往方面,遇事从容淡定,慷慨大方,重情重义,亲和力强,人缘较好,朴实憨厚,但不容易体察他人。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初步认识,实际上中医的博大精深是难以想象的,其中所蕴含的更多是古人对天地与人本身关系的思考。比如“阴阳”这个词,在这里指的是人体的阴与阳。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可以分为阴阳两个部分,具体来讲,就是内面是阴,外面是阳;下面是阴,上面是阳;腹面是阴,背面是阳;五脏是阴,六腑是阳;血是阴,气是阳;物质是阴,功能是阳;抑制是阴,兴奋是阳;静止是阴,活动是阳;减退是阴,增长是阳;下降是因,上升是阳;向内是阴,向外是阳。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常依一定的条件而改变。从结构上讲,如果将人体的皮肤看作阳的话,皮肤包裹着的部分均属于阴。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常依一定的条件而改变。如就胸背的关系来说,胸属阴而背属阳;但在胸与腹关联时,胸在上属阳,腹在下属阴。中国的阴阳观不等同于矛盾观,它注重阴阳互根,阴生于阳,阳生于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调合,百事俱昌,二者不是你死我活、有你没我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体现了一种深刻的辩证思想。

我觉得这门课不只是一门传统学科、不只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我眼中,它更像是一种坚定的信仰。它净化了我的内心,培养了我正确的人生观,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是它让我们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学习了这门课,我对养生和修养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这门课中学到了一些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养生,顺应自然规律、阴阳变化规律和四季气候,适度的满足自己的嗜好和欲望,鼓足勇气多与人交流,对待事情不能太敏感,试着承担压力,迎接每一次挑战,这样才能抓住每一次机遇,高质量睡眠和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还有就是要适度的运动。虽说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但要运动有度,动静结合,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

通过《中医与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了很多感悟,学会了通过表面身体情况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行为特征,生活态度和习惯等,同时也更加的了解自己,帮助自己。我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进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使自己更健康。

我觉得人的相貌和生理特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然而,后天的教育、环境、经历等对性格和命运也有很大的影响,有意识地修养自己的性格,改变自己的处境,也能够对相貌和身体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第16篇:社会实践论文

梅园新村义务讲解社会实践

姓名:张亚军班级:计 科093学号:19209318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南京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活动。时光飞逝,很快,十几天的社会实践就结束了。现在回想起这些天的实践活动还犹如昨日,印象深刻、感触颇深啊!

首先实践开始前一天,院辅导员给我们开了一个动员大会。他说,社会实践,也许真是我们从大学踏入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开启我们踏入工作,适应社会的钥匙,是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践也是学习,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不同的事物,每一天都在学习,同样我们每一天都在做不同的事,每一天都在实践。有哪件事不是从实践开始认识的呢?我们的第一次自己洗脸,第一次自己刷牙,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等等,只因我们不断的在学习,不断的在实践,所以我们在不断成长,不断的将所学到的变成自己的。他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次活动,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并且祝愿并鼓励我们一定能很好的完成这次社会实践。然后我们就在他的鼓舞下表示我们一定会努力完成活动。然后大家就回到宿舍准备下午到我们的实践场地梅园新村纪念馆先熟悉与了解一下。

十号下午,我们此次活动的全部成员就前往我们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地梅园新村纪念馆。记得是大学一年级刚开学不久,班级里就组织过梅园新村纪念馆参观活动。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代历史遗

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我们到这里首先要了解这里的具体构造,经过具体分析后我们分为了两组进行分时分工进行。一切安排妥善后,正当我们准备在周恩来铜像面前照一张集体相返回时,一对参观人员来到我们身旁,原来他们是浙江大学组织的梅园新村纪念馆参观学习小组。因为我们还是梅园新村志愿者的身份,所以他们想与我们学校组成交流联谊的形式。我们大家当然很高兴了,作为南京本地的学生,我们当然要尽到主人之礼,很好的为他们这次参观帮组啊。但问题出来了,由于我们尽量一对一的进行协助参观,但我们队里只有少数的几个讲解员啊,这该如何是好啊!我们几个就立即想解决办法。若是现学现讲得不免会有些生疏与牵强,会让浙江的校友们感到我们的不够专业与不太礼貌,但就我们这几个讲解员也不能完全为他们讲解。该怎么办呢?最后我们只好请其他志愿者帮忙了,我们邀请了南京师范的几位志愿者再加上我们几个讲解员,每位讲解员身边再带一两位不太熟悉讲解的同学,这样就基本一位讲解员为一位浙大同学讲解了。同时,我们之间又可以相互交流各自学校间的风格与特点。我们组织组员与他们畅谈不已,促进各组员的感情。在活动中,我们有说有笑,玩得不亦乐乎!在其中,我们各自说说在大学里的生活,对大学学习的看法,交流交流一下我们的经验。这次的组内交流活动,使我的交际网扩大了不少,认识了很多同学。终于我们很好的为他们的这次参观学习提供了帮助,大家都很高兴这次的联谊。参观结束时我们与浙江大学的校友还在周

恩来铜像面前照了几张合影,标志着我们南京农业大学与浙江大学的交流活动完满结束。

送走浙江大学的同学后,我们还诚恳的向南京师范的志愿者表达了谢意。我们组员又对这次浙大联谊活动进行了反思。幸好有其他学校的志愿者,否则,我们就很难很好的帮助他们了。我们最后得出结论,问题还是我们组员没能够对纪念馆的讲解有个很好的掌握,我们决定在后来的几天里好好地练习讲解,为后来很好的为参观者进行讲解做好准备。后来的几天我们就请组员里的讲解员分别带领一两位组员进行讲解训练,做到每个陈列点都能很好的讲解,并能很好的回答并解释参观者的问题与疑问。经过我们不断地练习之后,我们已经能流畅的为参观者讲解了。组员们不辞辛苦耐心的为不断前来的参观者进行义务讲解,用我们的笑脸迎接与欢送每位游客。我们的接待获得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梅园新村纪念馆的工作者也十分满意我们的服务。总之,经过几天的忙碌,我们为梅园新村纪念馆的讲解工作做出了很大的帮助,组员们对自己的努力结果感到非常欣慰与自豪。

我们这次实践活动还包括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借助很多外地游客到梅园新村纪念馆参观而宣传我们南京即将要举行的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旨在聚集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具有天赋的青年运动员,以组织一项具有高度竞技水平的赛事;此外,还应该在奥林匹克精神方面成为一项具有教育意义的项目,让青年们从运动中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次青年奥运会将对南京的旅游、商贸、环保及其其他相关产业有着很大的提升力,将会大

大提升南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是南京一个很好的自我宣传的机会。作为南京市的大学生,我们很高兴能为南京青年奥运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所以我们将这个宣传也列为我们此次活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早在开始实践活动之前,我们组员就商讨了怎么能很好的宣传南京青年奥运会,最后我们决定做出几张能代表南京的几个著名景点,南京市的标志性产业科技与大型公司的海报;我们还搜寻了关于南京青年奥运会的一些事件及相关知识,凭此做出了一张调查问卷。对于调查问卷我们在北京上面印上那些海报上面的内容,从而让人们能够加深对这些的印象。问卷的内容我们也做到了简洁精辟的特点,既不使游客们在参观时感到不耐烦,又可以最大化的做到宣传的目的。一切早已就绪,就看发放宣传单了。

一提到发宣传单我们都有些为难了,大家都知道,现在大街上那些广告宣传简直是铺天盖地,弄的人们的心情很是糟糕。很多人见到那些发放传单的就害怕,就想逃之夭夭,对发放传单很是烦感。但我们这次任务是十分明确的,不能遇到困难就退宿。我们决定还是分为两小组进行分时发送,分为上午与下午的两次。一切安排妥当,我们就开始了。

我所在的小组是上午第一次去的,刚到梅园新村纪念馆时很多参观者还没有到来,所以人很少,我们就没开始发放宣传单。但是总不能闲着吧,我们不能向游客发放,但馆内的人员也需要普及南京青年奥运会知识啊!果然经过调查问答后发现很多工作者对这次运动会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我们就开始向他们宣传调查,宣传南京从本地开始啊!

不久,游客们也陆续的到来了,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工作。看到我们是义务为南京青年奥运会做宣传,人们大都愿意停下几分钟为配合我们的调查。他们还称赞我们的行为。看到人们能够理解我们,还能够这么认真的做调查问卷,我们心里特别高兴,听到他们的夸赞我们感到快乐极了。我想不会再有比我们更快乐的实践活动了吧。我们这次宣传还以环保高效为主,所以我们担心有些收到宣传单的游客会不经意的把宣传单丢掉,我们就在馆内不停地巡查有没有被丢掉的,但几天下来竟一张也没见到,可见我们游客群众的素质是相当的高啊。这让我们更感到欣慰。在发放传单的过程中有些人不愿接受我们的宣传,我们也尽量的理解他们,我们要做到每分每秒的欢笑,让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满意。对我们大家理解是相当重要的。创建和谐南京,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很快,游客基本都以宣传过了,我们就像不能局限于梅园新村纪念馆来宣传,然后我们商量后就决定转到其他的地方进行宣传。我们就到了总统府附近,经过一上午约四小时的忙碌,我们做了很多的调查问卷,也发出了许多的宣传单,这都归结于游客们对我们的理解,耐心的配合我们的调查啊!上午结束后,大家虽然十分疲劳但每个人都很开心。我们既对能够完成工作感到喜悦,又对人们的高尚素质感到欣慰。下午我们就休息一段然后做下面的准备工作,另一小组就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后来没想到南京接连不断的下雨,对我们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我们在雨天也坚持着,一张张雨中忙碌的照片使我们现在倍感激动。我们在雨中坚持几天把宣传调查工作完成了。在大家

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们把调查结果整理并得出调查结论后,每个人发表了自己这次实践活动的感受与想法。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体验,我们认为此次实践活动都感到很充实,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次为期十几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又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其他技能。使我在许多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我真的感到很高兴。这些收获将影响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并对以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我相信这些实践中的收获是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而且会让我受用一生!这次的社会实践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第17篇:社会实践论文

社会实践报告

10会展二班 张雯姝

寒假回来,我到了家里附近的一件饭店进行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当起了饭店服务生。这是一间主要经营午市和晚市的酒家,以中餐为主。在这里我主要是负责端盘子的工作。

要让自己的工作做行很轻松,首先行把自己同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搞好。因此我只好尽快地熟悉所在的工作环境。我所工作的地方是一个两层楼的酒楼,酒店大堂在一楼,楼上有包房,厨房在二楼,传菜间也是在厨房所以在传菜间里可以看到厨管理的机会。厨房是厨师的战场,由其是是生意非常的时候,那种场面真的就跟战场上打战一样,厨师工具以及厨房的任何摆设和物品(包括调味品和原材料)都是厨师的武器,锅、碗、瓢、盘也为威望工作编奏出一首首生活的乐谱。墩子也叫切配,专六负责原材料的精加工,打盒负责将切好的原材料拿给灶上的师傅,并且做好装盘,菜品的装饰。蒸菜师傅负责使用蒸箱蒸菜,灶上师傅掌勺用来专门负责菜品的烹制,点心间的师傅专门负责面食点心的制作,凉菜间在另一间房里,负责冷菜的制作以及水果的制作,我们传菜间的工人很简单,只要反台上做好的菜将盘子边上多余的菜汁擦干净,需要配上味碟的将味碟配上,有汤的菜配上汤勺,并且注意菜品的出品顺序和出品的速度快慢并且要保持好住处的有效,随时传递好前台以及威望之间的住处所以每天工作和学习,在传菜部很累很辛苦,但是每天都活行很大有充实。

休息的时候,我也主动找我们的领导和同事虚心地向他们请教和学习,传菜部的领班跟我说:“我知道你是大学生大常有志向,想做大事,但是你千万不要小看做小事,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做大事的本领也是由做小事的本领不断地积累而成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辞千里。”他为我指出了工作中的很多错误和缺点,我也一直很虚心地请都领班还对我说,我看一个人怎么样并不是看他学历、文凭怎么样,关键是看此人做事是否勤快踏实,然后他也跟我说:“你看到那掌勺的师傅和做基层工作的徒弟吗?你能看行出他们有什么区别吗和联系吗?”我说:“看不出。”,领班说:“做切配的做打盒的徒弟经过长期的踏实的努力就能成为灶上的师傅就能掌勺就能独当一面,这就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领班还对我说:“你跟我们的一些同事不一样,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应该多利用时间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提升自己,年轻人不要怕吃苦,年累人就行能挑大梁,年轻人的时候不吃苦,难道到老了再吃苦吗?”确实,听了我的领导对我所说的金玉良言。我的确让的思想认识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某种程度上,给我指明了很好的一个努力方向。

我的老板在走之前也给了我一些指点,他说:“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东本,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选用暑期时间参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赚钱不是主要的,作为学生,能赚多少钱,等你毕业了有的是赚钱的机会,然后他给我说了他读书时的事,他说他读书的时候,也是求知欲非常强烈,想方设法地想多学点东本,放假的时候,经常往全国各地跑,不为别的,就为了增长见识。”

总的来说,通过此次学习,我觉得自己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更能吃苦了,以后我要继续找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更好地锻炼自我。

第18篇:社会实践论文

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 王胜男 学号:js1105528

时间单位:平潮以纯专卖店

实践时间:2012年7月5日至2012年7月15日

实践内容:以纯服装销售,了解服装销售流程以及商品的摆放等。

实践意义: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走出课堂,走向应用。

2012年7月4日,经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可以提供暑期社会实践的单位,即平潮以纯专卖店,在这里进行了为期11天的实践活动。

“以纯”源于年轻一族追求个性真实,追求时尚的心境,体现了品牌当时的市场定位。英文则是YI(以纯的以的拼音)和FASHION(时尚)的有机组合,发音近似粤语“以纯”。标志亮点圆弧虚线和圆点为抽象的网络与鼠标,整体的“e”形状还体现了品牌紧贴网络时尚的特色。

公司成立于1997年,集设计、采购、生产、营销及服务一体, 为顾客呈奉物超所值的优质时尚服饰。时至今日,以纯已聘用超过20000位员工 ,分享同一信念,在中国及世界各地超过4,000家专卖店。公司位于“中国时装之都”东莞市虎门镇,在中国获颁“中国名牌”及“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

公司的企业信条如下:

诚信:做人做事必须诚实,敢于承担责任; 人才:人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

客户:以客为先,让客人开心满意是我们的服务承诺; 简单: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提高工作效率; 进步:不断追求新知识,敢于创新;

使命:通过提供平价、优质的时尚服饰,以引领热爱时尚热爱分享的人们的穿衣; 文化和生活方式

愿景:成为国际领先的时尚服饰零售品牌!

以纯的服装类型不同于jeanswest真维斯,真维斯的大多数服装适合18~30岁左右的消费群体,以纯的服装范围比真维斯要宽泛,消费群体较大,平潮以纯专卖店正是这4000家专卖店之一。

到这家专卖店的第一天早晨,一名经验丰富的店员告诉我,早晨到店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店铺的卫生,为顾客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购物环境。再有顾客进入店铺时需要上前接待,询问顾客需要什么,不能让顾客感到服务不周。之后就是需要记住各个款式衣服的摆放位置,顾客只会关注到挂样的衣服,因此有些摆放位置不是特别明显的衣服就需要由店员介绍给顾客。顾客提出他所需要的服饰类型,店员需要快速找出符合顾客所需的类型,并快速找到此类衣服的存放位置,以便找出顾客所需的尺码。售出一件之后要对货架进行补货。以纯服饰的各类明细资料存在于标牌中,标牌中存在货号、颜色、尺码(臀围=腰围+7)、条形码等内容。

营业期间,客流量最大的是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4点左右,以及晚上20点左右,由于这段期间气温不会像正午那么高,并且有很多上班族在这段期间是空闲时间,因此逛街就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对于成交量,男性顾客要高于女性顾客,这与性别特性有关。

我所在的平潮以纯专卖店店长除了拥有一家实体店意外,还经营一家淘宝网店,主营以纯服饰。目前网购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很多人通过这一方式购物。网店与实体店共用一个货源,顾客在网上下单后,从实体店仓库拿货,尽量在当天下午5点前发货,保证货物能及时到达。通过网店和实体店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可以更全面的发展发展业务,很多实体店里销售的不是很好的款式,在网店却很有销路。

在进行实践的这段时间,我为店里贡献了6000多元的营业额,这对于总营业额来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实践让我对服装销售行业有了些了解。

社会实践所得心得体会

1.向顾客推销商品,自己首先要了解商品。这就需要翻看服装的标牌,认知标牌上所印的详细服装资料。包括货号、颜色、其各层面的面料,以及主要填充物材料,填充度,重量,是否会褪色、缩水等等与产品相关信息。记住这些产品信息,在向顾客推荐介绍时就能有的放矢,让他们在了解商品的同时选择商品。

2.商品的摆放也有讲究。服装穿着于模特之上,能借助模特的身材气质将服装的魅力升级,从而诱发顾客更大购买欲望,起到促销的作用。不但新季新款有资格穿于模特上,那些应季老款服装若想快速卖出,也可如此效仿,吸引顾客注意力,加速货品流动。

3.在商品摆放中,仅次于模特效果的是墙壁橱窗。虽说抢手热销的衣服挂在显眼位置可以大卖,但若有需要趁季处理抓紧卖出的衣服,则需有选择的优先将其挂出。毕竟,真正的爆款是不需要过多担心其客源的。

4.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商品的销售。营业员也是销售人员,熟悉品牌文化、了解商品是销售服务的基础,能够保证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决定顾客心情,进而左右尚未稳定的购买欲。一旦营业员对某一顾客态度嚣张、不客气,也会极大影响他(甚至这家店、这个品牌)在其他顾客眼中的印象,往往造成不良连锁反应。

5.增加客源的方法很多,不仅仅有商品、店面、品牌等方面的“硬件设备”,还要有流露在各个细节上的“软件设备”。服装打折扣、配送赠品能增添购买欲望并增加客源——这是最易注意到,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在道路积雪时,扫出一条通向店内的宽敞通道、在台阶处铺防滑地毯,这条异于其他的新开辟出来的“通路”更能引起顾客关注,提高店面形象,在“顺道”中增加客源。在同一座城市同一品牌代理商的多家店铺连锁经营,实行货源共享,在商品不足时可相互补给,就能挽留住因尺码颜色等不如意而流失掉的那部分客源。

社会实践总结

实践让我走出课堂,走向应用。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其往往具有不明显的特征。这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获取经验,才能解决各种问题。

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应该不再只是被动的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全力以赴的去完成。所以在大学期间应该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社会实践的时间不长,可它使我认识到:人的一生中,校园并不是永远的学校,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一周的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情感,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我会不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得真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在不断完善中求发展。

第19篇:社会实践论文

浅析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不但使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这必将影响新农村的建设进程,本文就农村环境的污染日益加重的问题给予以下看法。 关键字: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农村环境保护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及现状

(一)、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在经济观念上越来越重化肥,轻有机肥,化肥的大量使用改变了土壤原来的结构和特征,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被农作物吸收并沉淀,危害人体健康;化肥中的废氮流失到农田之外,会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导致水藻营养过剩,水体缺氧,水中鱼虾死亡。近年来我国不少江河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部分地区的营养化十分严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直接污染着地下水源,使地下水的总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和重金属含量逐渐升高。农药的大量使用同样对农业系统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农产品和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一些有机化学药品会残留并积累在农产品中,致使人食用后在体内聚积并引发疾病。被有机化学药品污染的水难以净化,威胁人类饮用水的安全。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引起部分害虫产生抗药性,形成恶性循环。

(二)、畜禽养殖污染

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而且数量较多,大量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极易造成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在人口密集的集约化饲养场,其规模和布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集区,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三)、农膜污染

目前农膜覆盖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农膜覆盖栽培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局部使用量大、部分使用方法不当等原因,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农膜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方面是薄膜残片在空中漂浮,使大气中固体残留物增加,致使农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农膜焚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但污染大气环境,而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

(四)、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农业产品在农民生活中不断增多,农村的生活垃圾已经由过去的菜叶、瓜果皮逐渐被塑料袋、废旧电池、农药瓶等所代替,垃圾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迅速增加。这些垃圾还有大量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目前在农村,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这些垃圾不能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只能随意找个空地如公路旁、江河边、沟壑里等倾倒,任其在自然条件下分化和分解,这些垃圾长期露天堆放产生了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而且在堆放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五)、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污染

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农村的人畜粪便、各种生活污水往往是任意排放,夏季里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苍蝇蚊子大量滋生,这也是造成农村传染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同时各类养殖产生的废水也是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据统计,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而近几年,农村许多规模大、集约化的畜禽养殖的不断发展,养殖废水的污染也日益突出。

二、当前农业及农村污染加剧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一)、目前环境管理体系及农技推广体系难以应对污染问题

农村现代化进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逐渐发展,二是居民在空间分布上逐渐集中。这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危害型,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原本可以自然消纳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自净能力成害。不仅如此,近几年来,农村的各类环境污染也呈现出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这使得对面源污染的管理存在成本过高,因此存在着只能对受害地监测,很难监控排污源的现状。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另外,农业技术的选择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几乎失效:以前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是以减少农技推广经费和鼓励自我创收为特点的。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拨款,农技推广系统不得不从事与业务无关的经营活动以获取收入,包括卖化肥和农药等。由于激励不相容,导致一些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以致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情况一直在加剧。

(二)、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长期以来,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由于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致使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造成几乎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实际上鼓励了农村居民采用掠夺式生产方式。由于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投资作用。另外,目前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和“自上而下”的决策等现象。例如,面源污染的治理资金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导致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变成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局部行动,自然效果不佳;由于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在政治目标最大化的激励下,对于能增加政绩的公共服务,呈现出一种较高的供给热情。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这样没有进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公共服务,即便农民已经有了需求,也很难提到地方政府的操作层面上来。

(三)、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

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

(四)、治理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但是都存在技术、经济障碍。除了面源污染难以收集污染物外,其它类污染用末端治理常会出现既治不起,也治不净的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由于其污染排放的集中性、污染物相对的单一性和企业经营相对的大规模等特点,末端治理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是适用的甚至惟一的。而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采用末端治理则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以及高折旧率限制而不可行。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仍然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及农村环境状况仍面临严峻形势。目前,广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和

农业面源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和面源污染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突出表现在:澧水流域永定段及其支流生态环境恶化呈加速趋势,辖区重要水库、湿地日趋萎缩,一些乡镇和区域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干旱、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植被退化、山地石漠化;有林地、多林区的乱砍滥伐,致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加剧;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尤其是沿河、沿坡的开发不当,导致崩塌、滑波、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区的面积不断减少,栖息地环境恶化,珍贵药用野生植物数量锐减,生物资源总量下降;河(库)污染严重,渔业资源衰遏,河岸侵蚀问题严重;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土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生活污水、垃圾的随意倾倒、堆放,导致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将严重制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各级政府部门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一是通过全方位、大力度,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宣传,使农民意识到各类污染的危害,认识到污染直接与自身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紧密相连,使其不断提高环保意识,避免只顾追求经济效益,以“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方式发展经济,忽视了农村的环境保护。二是对重点农户进行有组织的环境教育,开展星级文明户,科技示范户、绿色食品生产的各种专业户和种粮大户为基础开展生态文明农户建设活动,引导农民在系统学习环保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生态农业技术,从事绿色食品开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以污染防治和预防为主要内容,组织乡镇企业法人学习污染防治基本知识,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整改,查找污染源,提出减污治污措施。

(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更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养殖。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改变落后的农业经营方式,调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对受损生态进行恢复和重建,对农田、林地和草地逐步实施优化的生态-经济-社会的人工生态设计,建立防灾减灾的监测预警系统,从源头和过程防治化学、生物化学物质的污染。发展绿色农业,一是禁止使用高度残留农药和生长激素,改变传统的大量播撒氮肥的习惯,提倡使用是以各种农作物生长的小剂量复合肥、有机肥,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平衡施肥、生态农业等农业新技术;二是发展无公害农作物,从生产组织上按标准化、无公害化培育更多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进行集约化生产,确保农作物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绿色养殖,禽养殖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多用天然饲料和木包,养殖污染物治理达标。渔业养殖全部实现生态养殖,研究开发优质饵料和科学投放方法,减少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对水域的污染,同时开发相应的养殖水域净化处理技术。

(三)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长效机制。

一是结合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开展区域性的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活动;二是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对辖区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将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三是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把农村的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当地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四)统筹规划、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做好农村发展的统筹规划,彻底改善农民生存环境。要加快农村环卫设施的建设,做好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垃圾回收等工作。通过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普及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加快普及户用沼气,以沼气池建设推

动改圈、改厕、改厨,引导和帮助群众切实解决住宅和畜禽圈舍混住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改善生活环境,推进农村文明卫生创建工作。

(五)完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农村环保法的保障作用,扭转人治化,加强法治化,推动农村环保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强法治化是农村由以人治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法治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客观需要,是农村法治建设的关键,由此,转变农村环保法制建设中出现的以“人治”为核心,忽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而片面发展经济效益的思想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完善农村环保法律体系,使之统一化、规范化和高效化。规范农村环保管理体制,促使此体系高效实施。为了在农村有效实施环保法,必须提供一套强有力的管理体制作保障:基于目前的管理体制,除继续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外,还应建立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制度,农业环保责任制度和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兽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等。健全执法机构,强化执法队伍,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要不断提高基层执法队伍人员的政治觉悟,使其能抵制各种腐败现象的侵蚀,严格依法办事,作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干部和农民的环保法律意识。在农业产业结构中重点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布局、工程立项,土地征用流转、生态移民、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

五、总结

社会实践虽然只有一周的时间,却意义重大,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要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带队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和教导。通过一周时间的学习,我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新农村,也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很多成功的地方,新农村建设后很多农民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住上舒适的房子,大多数农民的年收入增加、幸福感增强。同时我也看到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不足,虽然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同时也加快了农村环境的污染。我认为政府应该大力控制,并努力提高农民的素质,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中,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李永臣.《 环境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01)

[2]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 农业与资源环保资金审计论文集》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07)

[3]韩竞一等.中国环境审计实务问卷调查及初步分析.审计研究,,2005( 04)

[4]洪大用.我国城乡二元控制体系与环境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 01)

[5]苏杨等.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调研世界, 2006( 06)

[6]陈天培.农村环境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 09)

[7]姜长云.我国农村环境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7( 03)

[8]杨艺庞雅莉.我国农村的发展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4( 05)

第20篇:社会实践论文

我为家乡做贡献

——社会实践报告

经济系

金融****班

*****

一、实践目的:

时间总是在悄无声息中流逝,还没来得及跟上时间的步伐,2011年的暑假又到来了,这预示着我又该做选择。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而暑期社会实践的活动宗旨又是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笃志,寓学于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与社会实际相联系,为社会发展尽青年责任。因此,我想到了厦门即将迎来“全国文明城市”的评比,这需要志愿者,我可以跟着我们社区的党员、预备党员一起为社区的建设服务、监督、改造。这样一来我可以接触社会,调查分析社情、民情、国情问题,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来用我的志愿服务热情,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应用所学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二、实践过程:

(1) 实践时间:8月18日至8月27日

(2) 主要实践单位:厦门市**********社区文教体委员会 (3) 实践内容: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已迎来了大学的第二个暑假,夏日炎炎,在这个厦门即将迎来“全国文明城市”的评比时刻,我作为大学生亦是一名积极分子,更是主动要求加入我们社区党员、预备党员的队伍,积极为我的家乡厦门的文明建设尽一份力量。

一开始,在我向文教体委员会提出这个请求时,有人同意,有人反对。他们觉得虽然我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贡献的事情是好的,但跟着他们一起为这次的“全国文明城市”评比做志愿服务太突然,他们都是有经过培训的,知道改如何劝改、如何服务、如何沟通,但是我却没有培训。后来我跟他们说,我在校也是个积极分子,更是希望争取进入到他们的队伍,成为党员的一分子,而且评比还有一个月之久,他们担心的事情我都可以在即将到来的一个月中学习,可以尽力做到最好。于是他们同意了,并在分组时把我分给了一位有经验的阿姨。

我们小组被分配到了道路、墙壁的清洁工作。我更是被分配到道路的清理和维持工作。第一步,我们要先清理道路;第二步我们要保持道路的整洁、无乱扔垃圾的现象。首先大家拿着扫帚扫着道路的垃圾、落叶等。但是难得是维持工作,因为出现了最大的困难——我们边整理他们边扔垃圾。在开始的督促指导下,人们会自觉地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但是在中午的人群高峰期时,却没办法如此顺利了。道路上人来车往,下班的人赶着回家,因此在街边随手买的小吃袋子、垃圾也没有时间多走几步放入垃圾桶了,而且人一多更加没办法控制了。于是我们开始帮他们捡垃圾,饮料瓶、塑料袋子、小票单据等等。

毕竟在大中午的,太阳凛冽的照射下,一位大姐姐受不了了,她刚刚生完宝宝,哪能受得了如此的劳累。于是我跟我们的小队长阿姨提了一个建议,我们不能总是帮着捡,应该让他们有环保意识才是最根本的。我的建议得到了他们的共识。于是我们做了标语,印了传单,希望让他们明白爱护家园的重要性。在第二天我们来到附近的工厂里跟他们的领导说明了情况,希望他们能让我们做宣传,在我们将标语高高举起后,人们似乎有了不好意思的想法,再加上我们几个年轻人一一拿着传单给他们说明情况,更是让他们了解环境的整洁是多么的重要,他们也不再边走路边扔垃圾了,更多的是将垃圾带回家去,毕竟他们也赶时间的。

经过这样的宣传后,我们的工作确实减轻了很多,需要的人数也就少了,于是我被阿姨调到了清理墙壁一组,因为这也是个大难题。因为乱张贴到处都是,这就让我们出现了清理不到位,清理不完整等问题。因为在我们将这个地区的乱张贴清理完后,可能隔几天又会出现,这样我们就必须一直返工,使得事情是事倍功半。我想到我们可以效仿学校,建立一个“公告栏”,但这个“公告栏”却是给他们张贴用的,因为我发现他们之所以乱张贴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贴在哪里人们才看得到,于是他们东贴一张西贴一张以确保大家都能看到,但如果我们有一个统一的地方,并他们知道这个地方,这样也许能有很好的改善。

于是我们跟社区建议,他们也觉得我们的方案可行,在几天后一个大大的告示牌就产生了,我们称之为“广告栏”,而乱张贴现象也确实改善了很多,至少不再是我们清他们贴了,这使得清理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也得以圆满完成。

三、实践体会:

社区服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没有我一开始想的如此简单。我本来觉得志愿服务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此大家肯定是都非常欢迎和配合,相信工作也会很简单、很容易。但是事实却是不然。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我做了两件基本的事情,两件看似简单、轻巧,但是确是最难也是最不让人待见的事——清理路面和墙壁。

开始我的情绪有点不好,觉得为什么要给我分配到这种工作,而不是关爱福利院儿童、残障人士、空巢老人、低保人群以及农民工子女等,帮助他们解决自身的困难这种“大事”;可是后来我发现了其实我所谓的“大事”是大家所乐见的,那么相对也就比较简单,而我所谓的“小事”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虽然都是服务,意义相同;但是方法和过程确实相差很远,因此我改变了我的想法,现在认为我的工作是最“大”的工作。

开始我的工作的清理道路,清理道路是很简单,但是那是在垃圾没有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大中午我们在太阳的严烤下清理垃圾这实在是对我们身体和精神的一种考验。而在这期间我能够很好的将在学校举办活动时学到的宣传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我觉得我的这次实践很有意义,更何况我们的宣传对象是工厂里的工人劳动者。在与工厂负责人商量是又是发挥了我们的口才和解说能力,在人与人的沟通上得到了更好的锻炼。而在给他们解说环境保护时更是从身边的小事出发,让他们觉得环保就在他们身边。并且我学到了如何跟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沟通,要如何运用不同的语言和技巧使得他们同意我们,相信这在我以后的工作道路上一定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后来我的工作是清理墙壁上的张贴广告。虽然清理城市的“狗皮膏药”很简单,但是如何让他们不再继续泛滥成了问题。于是我想到了学校,在校园里虽然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活动举行,但是却都不会有各种乱张贴事件发生,我觉得是因为学校里有统一的地方让他们宣传,并且那个地方是大家都知道的,举办者跟参与者都知道的地方,这样就可以“有迹可循”,方便又环保。因此我建议在我们社区的一些地方建立“广告栏”,所谓广告就是什么资讯都可以在里面出现,而又不会给城市带来不必要的污染,对市容市貌也是一大改善。

在整个社区志愿服务中,从一开始的不开心到后来的快乐,从不开始的不情愿到后来的积极参与,我觉得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也知道了看事情要看全面,做事情更是要自己参与才能了解清楚;而且服务是没有分别的,事无大小,只要我们做得好就是最好的服务,更有甚者可能是更好的服务。

四、实践总结: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们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让自己多多参与实践,使得思想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更好的认识和适应社会生活,更好的领悟人生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为将来以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中医社会实践论文范文
《中医社会实践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