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岳阳楼记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19:06: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岳阳楼记》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

1、4 难点:目标

2、3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2、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 衔远山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潜形 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3、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4、找出文中的成语

5、搜集、整理文中的名句

二、课堂助学 (1)导入新课。

由江南三大名楼而导入 (2)明确教学目标

1、能顺畅地朗读课文。

2、研读课文

1、2节。 (3)交流预习成果 (4)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相结合。 (5)研读课文

1、2节

1、学生对照书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不懂的提出来讨论。

2、讨论、答疑。

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 胜状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大观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得无异乎

3、指名口译课文1-2节,师生评议。

4、合作探究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2两节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两个自然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记叙)

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描写)

(2)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属予作文以记之”交代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交代了作记的缘由。

(3)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哪一句话概括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色?“衔远山,吞长江”一句,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衔远山„„气象万千”。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4)这一句话,分号前和分号后各是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空间:湖面的广阔浩淼。

时间:景象变化万千。

(5)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5、朗读

1、2两节,尽量能够背诵。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①百废具兴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增其旧制 ( )胜状 ( ) 横无际涯 ( ) 朝晖夕阴( )前人之述备矣( ) 然则北通巫峡 ( ) 南极潇湘 ( ) 迁客骚人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越明年,政治人和,百废具兴。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览物之情,得无已乎?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整理教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3—5节。

2、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把握文章的主旨。

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

1、2两节

2、让学生翻译

1、2两节。

二、研读课文3—5节。

1、全班同学齐读3—5节。

2、生对照书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不懂的提出来讨论。

3、讨论、答疑。(注意:文言文翻译中,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去。) 重点字词提示:

若夫霪雨霏霏 霪雨 霏霏 连月不开 排空 隐耀 潜形 墙倾楫摧 薄暮冥冥 去国 忧谗畏讥 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 波澜不惊 天光 万顷 翔集 锦鳞岸芷汀兰 郁郁 而或长烟一空 沉璧 何极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是进亦忧,退亦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微斯人,吾谁与归

4、指名口译3-5小节,师生评议

5、合作探究

(1)文章

3、4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与第5段有何不同?

讨论归纳: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第5段以议论为主。 (2)

3、4两节所描写的画面分别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第3节,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第4节,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3)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他们为什么会“悲”或“喜”?(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悲喜观?)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悲”或“喜”是因为自己的得失。(这表现了他们“以物喜,以己悲”的悲喜观。)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抒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4)提问:“古仁人之心”(悲喜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6)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最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也表达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

(7)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

3 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6、再次朗读、背诵课文3-5节

三、拓展延伸

1.“与民同乐”的思想来自于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民本思想,请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较,谈谈你对他这种忧乐观的看法。

要点: 范仲淹的“忧君”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强调心系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今天人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2.我们想啊,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例如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南宋陆游的《示儿》说“但悲不见九州同”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唐朝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还有屈原,屈原用自己的生命来书写爱国爱民的篇章„„

3.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也应从中受到教益,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下面是老师给大家搜集的这方面的格言,请大家读一读,品一品

儒家学说:修身 齐家 治国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

天下为公

四、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五、课堂巩固练习

1、完成书后练习二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相关题目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 ①、解释加点字词 ⑴古仁人之心( ) ⑵或异二者之为( ) ..⑶先天下之忧而忧( ) ⑷微斯人( ) ...②、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古仁人”的“忧乐”与“迁客骚人”的“悲”“喜”形成鲜明对比,前文中概括写“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是“ ”,喜的句子是“ ”。

4.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此段文字在《岳阳楼记》中是显示主题的段落,作者在此段中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B此段文字探究了古仁人的博大胸怀,揭示了古仁人与上述两种人不同的思想根源。

C 此段文字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阐发议论,点明全文的中心。

D此段文字在写前两种人的基础上,引出对古仁人的描写,意在否定那些只以个人的悲欢为悲欢的人。

六、布置作业(中考链接)

(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 ③不可具状 ( )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烟云竹树而已

B.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①处江湖之远 ②竹工破之 D.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子声丁丁然

5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2分)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古词与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甲)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秋思》词中和《岳阳楼记》文加点词的意思。 ⑴ 塞下秋来风景异 ( ) ⑵ 燕然未勒归无计 ( ) .. 至若春和景明, (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 ..2.根据你的比较阅读体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⑴《秋思》词中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请概括塞下这一“异”风景的特点?“异”中暗含着感情基调是什么?

⑵《岳阳楼记》文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志向?

3.“酒”这一意象在古代诗文中很常见,如《秋思》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岳阳楼记》文中“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借助它构成诗文深远的意境。请你再举出一句与“酒”有关的诗句,并揣摩揣摩诗人借“酒”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诗句: ;蕴意: 。 4.《秋思》词中和《岳阳楼记》文中都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尽管是同一作者,但表达的意图明显不同。请作一简要的比较辨析。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 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 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