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计划

登高计划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7 12:07:12 来源:工作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年登高计划

XXXXX公司党的建设

“旗帜领航·三年登高”实施计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XX公司党建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围绕夯基固本、优质服务、提质增效“三大重点”,着力提升发展、服务、治理“三个能力”,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计划。

公司党的建设“旗臶领航〃三年登高”实施计划,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地的重大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旗臶领航,就是高扬党的旗臶,领航事业发展,在公司各级单位把党的旗臶树起来,把党的建设强起来,把党的纪律严起来,把公司党委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引领保障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力量,彰显公司全面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新形象。三年登高,就是用三年时间,圆满完成“基础建设、对标管理、创先争优”三个方面的任务,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这个最根本的政治责任,发挥好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这个独特优势,开创公司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有力保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1— 要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党章党规为根本遵循,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两个结合”,分层分类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和一般员工“四个层面”队伍管理,发挥教育、文化、制度、监督、问责“五个抓手”作用,以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实施党建绩效考核为抓手,推动党建工作上台阶提水平,全力推动公司新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纪律保证。

二、工作思路和目标

1.工作思路。突出推进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条主线”,构建“六位一体”党建工作“一体格局”,围绕公司本质提升“一个目标”,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两个结合”,实施专业管理型、价值创造型“两型”党建,进一步强化公司“两级班子”建设,分层分类分岗位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和一般员工“四个层面”队伍管理,发挥教育、文化、制度、监督、问责“五个抓手”作用,以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实施党建绩效考核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党建工作上台阶提水平。

2.工作原则。按照“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工作定位,坚持围绕中心、融入中心、服务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抓系统策划和动态调整相结合,注重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注重全面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注重引导激励和追责

—2— 问责相结合,先虚心补课、消除短板,继而因势利导、乘势而上,进而赶超先进、勇攀高峰,按照“全面合格—优秀—卓越”的进阶路线图深化登高实践,推动管党治党不断走向“严紧硬”,厚植公司发展优势,以党建登高促进公司改革发展持续登高。

3.工作目标。“六大工作体系”、“六位一体”党建工作格局全面构建,党建工作机构、人才、经费、平台、载体保障坚强有力,形成支部量化考核、特色党建项目创建、党建对标管理等机制化成果,培育一批先进基层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公司党委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围绕“三大重点”、加快提升“三个能力”。

三、实施步骤

按照XX党委统一部署,实施党的建设“旗臶领航〃三年登高”,时间为2017年至2019年。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主线,结合公司本质提升,以夯实基础建设为根本,以实施对标管理为抓手,以全面创先争优为目标,分层分类分阶段稳步实施。

1.基础建设年。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XX党委统一部署,坚持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和基本制度抓起,强化统筹设计,夯实管理基础,补齐工作短板,确保“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执行到位。

(1)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全面落实省公司党委年度党建工作部署,围绕公司党建“一二三四五”工作布局,研究制

—3— 发《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六位一体”工作格局 2017年主要措施及责任分工》,并指导各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抓好措施细化和落实。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各部门) (2)完善领导机制。建立公司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公司党委履行主体责任、书记承担第一责任、专职副书记履行党的建设直接责任、分管领导承担直接责任、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职能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形成主体明晰、责任明确、有机衔接的党建工作机制。

(责任部门:办公室 配合部门:党群工作部) (3)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公司党委会议事规则、纪委工作规则,全面完成党建工作要求纳入公司章程工作,使党组织发挥作用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

(责任部门:办公室 配合单位:党群工作部) (4)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制发公司“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和工作清单,把“两学一做”作为“三会一课”基本内容固定下来,每月开展一次集体学习,每两个月组织一次专题研讨,党群部作为牵头部门每季度组织各支部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情况互查,并将互查情况计入年度综合党建工作考核。组织参加优秀微党课课件评选,切实做到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4—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 (5)抓好思想理论武装。深入持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发挥中心组学习龙头示范作用,做到年度有计划、季度有主题、月度有安排。系统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和集中轮训。进行定期转发省公司《形势与任务教育》学习资料,编印《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 ) (6)深化党建实践创新。认真落实省公司党委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要求,以基层党支部为责任主体,扎实推进特色党建项目创建,聚焦新形势下公司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化“三亮三比”、共产党员服务队、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创建等活动。筹建公司内部网站,广泛利用新媒体搭建党建宣传阵地,强化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建立党员之家。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各党支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财务部)

(7)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全面覆盖、有效覆盖的要求,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动态调整组织设臵,完成党组织和党员基本信息采集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公司各党支部换届选举,做到应换必换、换必换好、换必换优。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各党支部) (8)严格规范组织管理。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基层党支部工作规则(试行)》,下发公司《关于进一步落实“三会一

—5— 课”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及会议形式,统一学习记录模板,实施痕迹化管理。健全完善党员个人学习笔记和党费收缴登记,切实提升公司各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规范党费使用管理,完成公司党委党费账户规范设立,制发党费划拨支部方案。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财务部、各党支部) (9)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要求。严肃认真开展2017年度“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建立问题台账,实行整改销号,确保查摆问题整改到位。深入落实党支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倡导推广“双示范”机制,组织开展好“双评议”。党支部制定年度“三会一课”计划并报公司党委备案,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每月召开1次,党课原则上每季度开展一次。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各党支部) (10)流动党员管理规划化。健全流动党员台账,理顺流动党员管理体制,各支部成立流动党员党小组,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列入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建立每季度一汇报一联系制度。每个流动党员及时汇报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思想情况,把汇报情况纳入流动党员管理档案。将流动党员与实业集团党员行进同步培训教育,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促进流动党员全面发展,保持先进性。

(责任部门:各党支部 配合部门:党群工作部)

—6— (11)健全完善党建机构。按照公司党委统一部署,科学设臵公司党建工作机构,健全完善公司党建队伍定岗、定责、定编体系,逐步配齐党务工作人员,有效充实党建工作力量。

(责任部门:办公室 配合部门:党群工作部) (12)加强党务队伍建设。坚持以考促学、以考促践,按照支部书记、党务专责等不同岗位要求,组织开展岗位能力年度测试,将测试成绩与各支部年度党建工作考核挂钩。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 (13)健全制度体系。全面贯彻公司党建新制度,加强制度学习宣贯,结合公司实际,做好配套制度衔接,着力构建党建工作全面覆盖的制度体系。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 (14)完善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公司党建述职考评工作要求,细化制定公司考评工作方案,

每半年支部书记集中向公司党委述职,党委书记在年度综合考评大会上向全体干部和职工代表述职。

(责任部门:办公室 配合部门:党群工作部) (15)完善年度综合考核机制。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按照“责任分类、指标分级、内容分层”的思路,紧扣上级党建工作部署和公司党建重点工作安排,进一步优化完善年度综合考核中党建工作考评指标。在公司年度综合考核中,分解党建考核指标至子公司年

—7— 度综合考核体系中,与子公司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一并进行,考核结果与各子公司企业负责人薪酬、单位年度工资总额直接挂钩。

(责任部门:办公室 配合部门:党群工作部 ) (16)强化问题梳理整改。认真开展问题梳理全覆盖工作。推动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党建工作体检、党性体检,列出问题清单,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实行销号管理。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运营监管部 配合部门:各相关单位)

(17)制定实施本质提升方案。结合问题梳理整改工作,进一步找准、找实、找透决定公司发展质量的根本因素,理清思路,明确重点,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改革改制为驱动,从公司发展、企业管理、队伍建设三个维度着手,制定并实施公司本质提升方案,致力实现发展能力、服务能力、治理能力“三大提升”,确保高标准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责任部门:办公室 配合单位:各部门)

2.对标管理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建设对标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公司党建对标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六位一体”党建工作格局,整体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1)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全面落实省公司党委党建工作部署,结合公司实际,细化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围绕对

—8— 标管理,就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党建考核等工作进行一体化部署,并建立滚动机制,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及时调整完善。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各相关部门) (2)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中央和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统一部署,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组织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教育、组织管理、作风建设、实践创新、对标管理、等工作的载体平台。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 (3)落实省公司党建对标部署。按照省公司党建对标工作安排,对照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公司党建工作,高质量完成对标自查自评工作,努力提升党建对标成绩。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 (4)建立公司党建对标体系。成立公司党建对标工作领导小组,在省公司党建对标基础上,结合公司“两级班子”建设、“四个层面”队伍管理实践,研究建立公司党建对标指标体系。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 (5)实施公司党建对标。研究制定公司党建对标工作管理办法,将对标作为管理工具、评价手段和交流平台,实施“季度发布、年度评价”,充分发挥其抓手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载体作用。规范对标指标评价工作流程,健全信息化手段,提高对标工作质量和效率。

—9—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 (6)深化考核评价。深化落实党建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以对标督查、交叉互查、综合检查、满意度测评、绩效反馈为一体的党建工作考评模式。开展党建工作现场年度检查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干部考核、员工绩效管理、评先评优重要依据,推动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深化运用。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 (7)强化对标结果应用。健全对标分析诊断和改进提升的闭环工作机制,指导各子公司加强对标结果分析和应用,建立对标指标月(季、年)度分析制度,将分析结果作为制定改进计划的重要依据,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改进方向,推动党建工作持续改进、整体提升。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 (8)督导落实本质提升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系统分析本质提升工作阶段成果,结合形势任务发展和工作发现问题,动态调整、持续优化本质提升方案,进一步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强化工作督导落责。

(责任部门:办公室 配合部门:办公室)

3.创先争优年。建立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工作机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大力表彰、广泛宣传,推动党建工作水平显著提升。

—10— (1)制定年度党建计划。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省公司党委年度党建工作部署,结合公司实际,细化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以创先争优为主线,就组织党建竞赛、表彰先进典型等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和系统部署。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各有关部门) (2)开展“竞进提质〃创先争优”活动。突出旗臶领航,聚焦中心工作,动员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公司发展建设主战场、为民服务第一线、急难险重最前沿,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岗位建功、创先争优,为推动“三大攻坚”、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奋力冲刺。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 (3)参加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竞赛。完善共产党员服务队工作制度,积极参加省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竞赛,以赛促建、以赛促优,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

(4)组织开展党务人员技能竞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举办党务人员技能竞赛,着力实现知识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能力素质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本职工作由“粗通型”向“专家型”转变,为推进公司党建工作本质提升提供坚强队伍保障。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 (5)评选表彰“五个一”先进典型。分层分类选树党建工

—11— 作示范点和先进典型人物,做到看有亮点、学有经验、做有示范、赶有目标。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

(6)深化“帮带〃联创”活动。持续深化“两带三保”、支部联创等活动,形成党员与群众之间协同创先争优工作机制,实现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的共进共促目标。

(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 配合部门:各党支部 ) (7)打牢本质提升基层基础。系统分析本质提升工作阶段成果,结合形势任务发展和工作发现问题,动态调整、持续优化本质提升方案,为公司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部门:办公室 配合部门:各部门)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坚定登高意志。党的建设“旗臶领航〃三年登高”实施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战略工程,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公司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党组织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昂扬上进、携手共进,圆满完成本计划确立的目标任务,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二)群策群力,保证登高进程。党的建设“旗臶领航〃三年登高”实施计划是一项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群体性、开创性事业,必须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担当责任,强化组织管理;各党支部要积极主动承担相应任务,强化

—12— 刚性执行,保证登高计划按时完成。

(三)融入中心,彰显登高实效。党的建设“旗臶领航〃三年登高”实施计划是在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关键时期开展的重要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时间非常紧迫,必须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频共振、同步提升,两不误、双促进,以公司本质提升的成效来检验党建登高的综合成效。

(四)大力宣传,营造登高氛围。党的建设“旗臶领航〃三年登高”实施计划是在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的重要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始终把握主基调、奏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坚定工作信心、焕发创造激情,营造蓬勃向上、阔步向前的浓厚氛围。

各子公司要按照公司“旗臶领航 三年登高”实施计划,紧密结合公司本质提升,突出问题导向,研究制定本单位三年登高实施计划,进一步明确任务、责任和时限,细化工作措施,抓好组织落实。各子公司三年登高实施计划于2017年10月16日前报公司党群部。

—13—

—14—

推荐第2篇:党建三年登高计划

党的建设“旗帜领航·三年登高”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党的建设“旗帜领航〃三年登高”计划,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提升公司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现结合咸宁公司党建工作实际,制定《国网XX供电公司党的建设“旗帜领航〃三年登高”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以党章党规为根本遵循,以两个“一以贯之”和“四个坚持”为总要求,以解决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存在的“四化”问题为切入点,以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制为落脚点,着力构建“六位一体”大党建格局,致力完善“六大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两个转型”,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思想支撑、政治保证、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效贯彻落实,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四化”问题得以消除,党委的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以引领力、创造力、贡献力、影响力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作全面提升。

2、具体目标:(1)形成“大党建”工作体系;(2)制度化落实党建责任制和对标管理;(3)党建工作存量共性突出问题整改率100%、满意率95%以上;(4)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覆盖率100%;(5)各级基层党组织合格率100%,党员合格率99.99%以上;(6)2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荣获市公司级及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7)5%以上的党员荣获市公司级及以上“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8)形成1-2个获得省公司级以上推广的基层党建工作特色经验或优秀案例。

三、登高措施

(一)基础建设年:建体系、夯基础、补短板

1、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公司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监察部、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基层党组织相应成立党建工作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书记承担第一责任、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的党建工作格局。

(责任部门:党群部 主要配合部门:办公室、人资部)

2、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按照“上级党组织制定下级党组织班子及书记(包括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清单,党组织班子制定班子成员的责任清单”的流程,梳理党建职责模块的党建责任,并分门别类制定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以及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职位说明书,使每一项党建职责的工作责任清晰、要求明确。

(责任部门:党群部 主要配合部门:办公室、人资部)

3、抓好党建制度落实。落实国网公司《基层党委工作规则(试行)》《基层党支部工作规则(试行)》,坚持“一考一述两测评”、落实国网公司《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管理办法》《基党委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党建工作(4次/年)等制度,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层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管理办法》,促进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落实国网公司《关于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试行)》有关要求,推动党费基本制度严格起来、执行到位。

(责任部门:党群部 主要配合部门:办公室、人资部)

4、充实党建专业力量。优化公司及县公司级党务机构设置,落实党建专职人员定岗、定责、定编。加强党建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启动优秀青年党员到站所党支部任第一书记工作。开展党支部书记、政工干部轮训,常态组织红领讲堂,提升专兼职党务人员专业能力。精编《党建工作制度汇编》,做到党员领导干部人手一册,标准统一。

(责任部门:人资部 主要配合单位:党群部、各基层党组织)

5、规范建设基层组织。抓好县公司、业务支撑机构、集体企业等党组织建设,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动态调整组织设置,规范基层党委和党支部运行方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全覆盖”。推进基层党组织按期限换届改选,规范临时党支部的组建与管理。加大投入加强党支部阵地建设,开展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建设,打造一批党员之家示范阵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专项排查治理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提升支部名片水平,开展第二轮支部名片发布活动,打造精品名片20张,入选省公司优秀名片4-6张。(责任部门:党群部 主要配合单位:各基层党组织)

6、强化党员队伍管理。坚持总量调控,严把“入口”,畅通“出口”。落实公司2016-2018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肃党员组织关系接转,规范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按照流动党员以流入地为主的管理要求,坚持同标准、同要求,规范和加强农电用工、劳务派遣制员工党员管理。

(责任部门:党群部 主要配合部门:人资部 各基层党组织)

7、深化问题自查整改。结合上级公司巡视反馈党建工作有关问题和问题梳理全覆盖专项工作,重点开展党建工作健康体检,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将问题梳理和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党组织书记年终述职评议、党内民主评议、党建满意度测评和绩效考核等工作之中。

(责任部门:监察部 主要配合部门:审计部、财务部、党群部、办公室)

8、稳步开展党建对标。下发政工工作年度年板,以重点工作+日常工作、重点命题+自选课题为考核路径,以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工作速度等为考核指标,开展月度、季度和年度积分看板对标。坚持开展年度综合检查考核,加大党建工作考核力度,做好考评结果反馈和应用,将考核结果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做到定责清晰、考责严格、查责有效。

(责任部门:党群部 配合部门:人资部、监察部)

(二)对标管理年:全对标、上台阶、提水平

1、开展党内主题实践活动。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深化“红五心”供电服务和“三亮三比”活动、固化“支部名片”“党员身边三零”活动机制,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岗位建功、拼搏奉献。创新开展“政工干部讲坛模式”、“形势教育进支部”等特色活动载体,激发各级党组织的生命力、战斗力。

(责任部门:党群部 主要配合单位:各基层党组织)

2、提高党建履责标准。强化抓党建工作的过程管控、痕迹管理,通过对口联系督导、积分挂钩管理、回访跟踪问效的方式,督促班子成员履行党建职责,及时了解掌握党建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实际效果。加大考核权重,将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年度业绩考核,与薪酬、评先评优、干部任用挂钩,并作为评价党组织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结合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群众满意度测评,党建对标约谈、失职失责诫勉等方式追究主体责任。 (责任部门:党群部 配合部门:人资部、监察部)

3、建立常态督导机制。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单位工作制度,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单位联系点、基层党支部联系点,定期深入基层督导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充分利用过双重组织生活、下基层检查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全面开展督学督查活动,了解基层单位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开展情况、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等,把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前移到支部,确保工作成效。

(责任部门:党群部 配合部门:办公室、人资部、监察部)

4、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党建工作目标年度任务,聚焦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地的现实难题,实行党建项目化运作。把解决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作为主攻方向,采取组团运作、联合攻关的形式,积极探索党建工作项目化、项目成果品牌化的新途径,通过“立项结对—组织实施—督导检查—发布应用”的流程,推进党建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责任部门:党群部 主要配合单位:各基层党组织)

5、实施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开展集中轮训、政工岗位锻炼、八分钟微党课展评,着力提升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胜任能力。选派骨干力量组建市公司“讲师团”,下基层、进班组,开展日常政工工作指导和宣贯。以基层工作需要和青年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持续开展第一书记工作,培养储备青年党建人才库和后备人才。

(责任部门:党建部 配合部门:人资部)

6、全面推进党建对标。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党建对标作管理办法》,把干部队伍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文化工作、品牌建设工作、群团工作整体纳入党建对标,带动公司党建工作持续改进、整体提升。建立年终综合对标、季度支部对标、月度政工对标的“三位一体”考评模式,力求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效。三项考核结果综合运用于“文明单位”“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红旗单位”“电网先锋党支部”等奖项评比,以及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工作中。

(责任部门:党群部 配合部门:人资部、监察部、综合服务中心)

(三)创先争优年:再登高、排头兵、争先锋

1、落实创先争优长效机制。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竞进提质·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创设一批“红领先锋”示范岗、责任区,参加省公司公司“旗帜领航”共产党员服务队竞赛(第四届),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岗位建功、创先争优,为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奋力冲刺。

(责任部门:党群部 主要配合单位:各基层党组织)

2、开展党建登高典型选树。推出一批获上级表彰认可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积极争创省公司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特色支部名片、示范“党员之家”、党员“先锋榜样”,使公司党建工作“看有亮点、学有经验、做有示范、赶有目标”。

(责任部门:党群部 主要配合单位:各基层党组织)

3、深化党建专家管理。不断完善政工队伍人才梯队结构,盘活党建工作资源,遴选建立红领党建专家库、政工人才库、党建工作联络员库,扩充抓党建工作的人才存量,打通从优秀党员到政工干部的成长通道。通过集中培训、技能竞赛、导师带徒等多渠道多途径,发掘培养党建支柱型专业人才,提升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责任部门:党群部 配合部门:人资部)

4、总结宣传登高成效。全面总结党建登高成果,挖掘、提炼典型经验和优势做法,讲述登高故事、推进价值传播。调动资源,深入宣传,扩大公司党建工作“旗帜领航〃三年登高”的外溢效应。

(责任部门:党群部 配合部门:综合服务中心主要配合单位:各基层党组织)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党的建设“旗帜领航·三年登高”是一项系统工程、战略工程,公司有关部门和各级党组织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砥砺奋进、携手共进,圆满完成本计划确立的目标任务,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2、群策群力,统筹实施。党的建设“旗帜领航·三年登高”是一项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群体性、开创性事业,必须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基层党组织要积极主动承担相应任务,强化方案设计和组织管理,抓好刚性执行,保证登高计划按时完成。

3、融入中心,彰显实效。党的建设“旗帜领航·三年登高”计划必须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频共振、同步提升,两不误、双促进,以实现五大发展理念的成效来检验党建登高的综合成效。

4、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党的建设“旗帜领航·三年登高”是在公司系统中开展重要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把握主基调、奏响主旋律、传导正能量,不断校正努力方向、坚定工作信心、焕发创造激情,营造昂扬向上、阔步向前的浓厚氛围。

公司所属基层党组织要按照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三年登高工作落实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和时限,细化措施,抓好落实,形成“党委定计划、支部明举措、党员亮承诺”工作机制。

推荐第3篇:登高

登高教案(新课程) 莆田一中林素萍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人的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说:“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戴茱萸囊,盖始于此。”

据粱朝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遣神捉鬼。有一天,他对徒弟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里将有灾祸降临,须早作准备。”桓景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免除这场灾祸?”长房告诉他:“这天,你全家人各做一个红色布袋,装上茱萸,挂在胳膊上,再带些菊花酒到高山上去饮,即可避免这场灾祸。”从这 段记载来看,汝南人桓景听从了师父的劝告,在九月九日率家人登高避灾,结果幸免于难。所以,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人们普遍把重阳节当作“老人节”, 重阳节就是一个登高节,它与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登高成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标志。

今天我们就来学杜甫的登高诗,看看他是否也饮菊花酒,祈求长寿?

二、请同学们诵读,再请两位同学来诵读,点评同学们诵读时对感情的把握

播放诵读flash,请同学们评价读得如何?没有什么感情。

三、杜甫生平介绍(以《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南瑶湾村。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官僚地主家庭。其13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又精通《左传》,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杜预的文治武功,杜甫常引以为荣。因为杜预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所以杜甫常自称“杜陵布衣”,这是指其郡望。又由于他在长安时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所以又自称“少陵野老”。杜甫的10世祖叫杜逊,在东晋初年迁居到襄阳,所以杜甫又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曾自称“襄阳杜甫”。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后来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任巩县县令,始迁居巩县。杜甫的祖父叫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杜甫的父亲叫杜闲,曾任兖州(今属山东)司马、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杜甫的母亲崔氏是初唐著名诗人崔融的女儿,而且与李唐皇族有亲戚关系。崔融的母亲是唐高祖李渊第十八子舒王李元名的女儿,崔融的妻子也就是杜甫的外祖母是唐太宗第十子纪王李慎之次子义阳王李琮的女儿。杜甫的父系和母系家族都让杜甫感到很荣耀,这一特定的家庭出身,对他的政治态度和诗歌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6,35岁以前)

杜甫自幼丧母,很早就寄养在东都洛阳建春门仁风里二姑母家。二姑对他非常好,杜甫和她二姑的孩子都生病了,她二姑结果放弃了自己的儿子保住了杜甫的生命。所以杜甫在二姑死了以后为其撰写墓志铭,称其为‘有唐义姑’。杜甫在20岁之前,主要是在家读书。他7岁时就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他在《壮游》一诗中写道:“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又说:“往昔十四五,出入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杜甫读书很刻苦,曾自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 20岁以后是他的壮游时期。他先是去漫游吴越,也就是今天的江浙一带。他游览了江南的许多秀丽山川和名胜古迹。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24岁,由江南返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由于文章不合主考官口味,竟没有考取。于是第二年他又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直到30岁时才又回到洛阳。

这一时期正逢开元盛世和天宝前期,国家的形势比较好,杜甫个人也衣食无忧,经济条件比较好,对前途也充满着希望,所以这个时期是杜甫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漫游生活,使杜甫有机会游览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文化古迹,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结交了友人。这个时期他曾写下著名的《望岳》诗,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和蓬勃朝气。

(二)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天宝五载(746),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京城长安,但是迎接他的却是冷漠的现实。当时李林甫把持朝政,排斥异己,嫉贤妒能。天宝六载(747),唐玄宗下诏书,要有一艺之长的人都去应试(制举考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谁知这次考试由于李林甫从中把持,结果竟无一人被录取,李林甫还向皇帝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是杜甫在仕途上遇到的又一次挫折。他这时经济上也开始困难了,为了谋取出路,他不得不几次三番地向达官贵人投递诗篇,以求引荐。天宝十载(751)正月, 唐玄宗举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写成三篇“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的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却又没有下文。这时他的父亲去世了,经济来源完全断绝,生活相当困难。终南山离长安比较近,杜甫经常去终南山采草药,加工后出售糊口。有时候也混在饥民的队伍里,排队购买官府低价出售的粮食。‘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有时候也去亲戚家里混饭吃,‘平明骑驴出,未知适谁门。’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杜甫的思想感情逐渐向人民靠近,这个时期他写出了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还写了揭露杨国忠兄妹荒淫享乐生活的《丽人行》。

杜甫在长安苦苦等待了十年,最后才得到一个管理军械库房的官职——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而这时已经是安禄山叛乱的前夕。官定之后,也就是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杜甫前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县)去探望家眷(由于杜甫在长安生活困难,故将家属送到奉先县依靠亲戚安置)。在前往奉先县的途中,他路过骊山,看到唐玄宗正在骊山上寻欢作乐。而回到家中,“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想到当时国家所面临的危难和人民的饥苦,杜甫又写出了他最杰出的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是他长安十年痛苦生活的总结。

十年的长安困守,使杜甫看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下层人民的苦难,从此以后他开始逐渐成为了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确定了他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 杜甫往奉先县家中探望家属时,安史之乱爆发了,安史叛军长驱南下,很快就攻陷了洛阳。天宝十五载(756)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这年二月,杜甫从奉先县返回长安。由于敌情严重,这年五月,他又离开长安,把妻子儿女从奉先县带到白水(今陕西白水县)。不久,潼关失守,白水沦陷,于是,在兵荒马乱中,杜甫又带着一家人向北逃难,他走在难民的行列里,以野果充饥,尝遍了逃难者所遭受到的一切苦楚。后来他听说唐玄宗逃往西蜀,肃宗在灵武(今宁夏永宁县西南)即位,于是他把家属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城西北三十里的羌村,便只身北上,投奔刚刚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李亨,可是走到半路,不幸被安史叛军截获,送往沦陷后的长安。再现在诗人眼底的长安,经过安史叛军的杀戮洗劫,到处呈现出国破家亡的惨象。在长安,杜甫写下了《悲陈陶》、《春望》、《哀江头》、《月夜》等著名的诗篇。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长安西郊处在大战前夕,杜甫冒着生命的危险,穿过安史叛军与唐军对阵的战场,终于逃出长安,一路上历尽艰辛,奔赴唐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凤翔县),“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五月十六日,唐肃宗任命杜甫为左拾遗。左拾遗的职责有两项,一是劝谏皇帝,二是举谏贤良。虽只是从八品上,但却是清要之职。杜甫感激涕零地接受了这个职务,但不久却因为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竟遭到审讯。房琯与杜甫是布衣之交,唐肃宗即位后,任命他为宰相。他虽然主动地要求带兵同安史叛军作战,但他不懂军事,又自负其才,结果招致陈陶斜和青坂之败。至德二载五月,有人告发房琯的门客招货纳贿,肃宗因此借机罢去他的宰相之位,降为太子少师。新任左拾遗的杜甫,看到房琯受政敌谗毁,毅然上书,反对罢相。唐肃宗勃然大怒,命令颜真卿、崔光远、韦陟审讯他。幸有新任宰相张镐营救,杜甫才免于治罪。六月一日,张镐宣布杜甫无罪。但由于唐肃宗厌恶他,到了八月初,便打发他回家探亲。杜甫离开凤翔,北归鄜州羌村探视妻子,写下了著名的长诗《北征》。这首诗通过真实的形象描写,反映了安史之乱中的社会生活,留下了一幅兵荒马乱和人民困苦的历史图画,可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后媲美。

这年九月,唐军收复了沦陷两年零三个月的都城长安,十月又收复洛阳,唐肃宗于十月底返京,十一月,杜甫带领妻子儿女也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次年即乾元元年(758)五月,杜甫受到朝廷内肃宗新贵与玄宗旧臣相斗争的影响,外调为华州(陕西华县)司功参军(管理祭祀、学校、选举等文教工作的官),从此与长安永别。这次被贬是对杜甫在政治上的一次致命打击,从此,他重又接触到了苦难的人民。

这个时期是杜甫创作的高潮时期。其主要诗作有《悲陈陶》、《悲青坂》、《哀江头》、《春望》、《月夜》、《羌村三首》、《北征》、“三吏三别”等。

2

(四)漂泊西南时期(760—770,49—59岁)

乾元二年(759)立秋后,杜甫在华州呆了一年多,因关中地区发生饥荒,再加上他在政治上感到绝望,于是便辞去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他先是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客居三个月,然后又由陇入蜀,于乾元二年岁末来到成都。

由于彭州(今四川彭县)刺史高适等亲友的资助,上元元年(760)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了一个安身的处所。诗人在这里和农民交往,写下了许多著名的田园诗。上元二年(761)末,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给过杜甫不少帮助。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 严武应召入朝,成都少尹兼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在成都叛乱,杜甫曾流亡到梓州(今四川三台县)、阆láng州(今四川阆中县)。广德二年(764)春, 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杜甫也在三月回到成都。严武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765)四月, 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结束了杜甫“漂泊西南”的前半个阶段。他在成都五年多,其主要诗歌有《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春夜喜雨》、《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戏为六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梓州作)、《登楼》、《丹青引》等。

杜甫于永泰元年(765)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县),因病不能前进,因为他一路上感受湿气,肺病和风痹病发作,脚部有些麻痹,行走不便,直到次年暮春病势减轻,才迁往夔州(今四川奉节县)。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零九个月,写诗330余题,450多首,平均不到两天就写一首,这是他创作的一个旺盛时期。如《壮游》、《昔游》、《遣怀》、《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作品。

因为夔州气候恶劣,朋友稀少,杜甫便在大历三年(768)正月起程出三峡。三月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他本想北归洛阳, 但又因河南兵乱, 交通阻隔,不能成行。在江陵住了半年,移居公安(今湖北公安县)数月,在年底到达岳阳。大历四年(769)至五年是杜甫生活的最后两年,他没有定所,往来于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他本想投靠亲友,但亲友多亡故,又加上洪水、兵乱,使他非常困难,贫病交加,最后他在大历五年(770)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临死之前,他还写了《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奉呈湖南亲友》的诗,其中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诗句,可见他至死也不曾忘怀多灾多难的国家和人民。

杜甫死后,灵柩停厝(cuò 浅埋待葬)在岳阳,43年后即宪宗元和八年(813),才由他的孙子杜嗣业移葬于河南首阳山下。

四、写作背景: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五、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请同学们诵读全文,把握感情。配以音乐《二泉映月》

播放配乐朗诵的录音,请同学们评论其感情。 其实,“言为心声”,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已经把感情融于笔端,从他的诗就可以体会他的内心。现在我们就通过杜甫的诗来进一步了解他的内心。

六、分析诗歌

通过题目《登高》可知这是一首写景诗,请同学们自读全文,并把本诗的意象找出来,思考一下这些意象有什么特色?诗人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生:六种。风、天、猿、渚、沙、鸟。十四字写六种景,语言有什么特点?很凝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使人感到非常冷,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是欢歌笑语,不见半点伤心,是因为李白的好运与老杜的潦倒天差地别之故。

秋天有人觉得秋高气爽,秋风让人清爽,杜甫的冷一是因为他是个多病的老人,所以身体冷,而主要是内心的冷。心寒。猿的哀声也主要是他的心哀。

(3)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因为毛泽东当时正处在立志改造中

3 国的青年时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

杜甫笔下是“鸟飞回”,有几只鸟?一只,把‘回’变成了‘来’,这有什么不同?” “回”说明鸟在盘旋。曹操的《短歌行》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这里写出了鸟的孤单无依,鸟的孤单无依背后是什么?是作者的孤单无依。

总结:首联所表现的意境是很凄清的。可见诗人心中之寒,心中之哀,心中之孤。

我们读的时候,就让我们化身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两句。“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把“落木”改成“落叶”,哪一个更好一些?为什么?

“落木”更好,落叶有很多种,给人的感觉也不同,“落木”给人感觉比较沉重,“落叶”比较轻飘。“落木”给人感觉光秃秃的样子,而“落叶”让人感觉到树上还有许多叶子。从颜色上看“落木”往往让人联想到树干的颜色,枯黄。

那这里为什么要用“萧萧”不能用“飘飘”?实际上与杜甫的感情有关。“萧萧”让我们想到萧瑟,作者的感情到底是沉重还是轻飘?沉重!所以用:“落木”“萧萧”比较好。

(2)“滚滚”换成“滔滔”可以吗?表达效果不好。

古人用江水往往比喻什么?时间!举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江水的流逝往往让我们想到年华的流逝,青春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滔滔’只强调水势很大,而滚滚强调翻滚向前,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一滚,“滚滚”似乎是年复一年,有一种圆润绵长不绝的味道在里面,更能够表现出时间的流逝。本诗是他暮年的作品,他看到江水的时候就想到,唉,老了,岁月不待人呀!因此这个地方要用‘滚滚’,不能用‘滔滔’。这里我们就可以想到杜甫的心情,什么样的心情?悲凉。

总结:我们重新读这两联,就感觉满世界的黄叶往下掉,而江水永不停息地滚滚向前,那种一浪接一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滚滚而来的长江的雄浑壮阔,永无尽头,似乎整个空间都溶进了这萧萧落叶滚滚长江之中,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读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这种豁达、坦荡,那种气魄读出来。应该读得昂扬一些。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虑的气势。待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时应该高昂一些。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里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字是“悲”,其实这里何止秋季让他觉得可悲呢?请同学说说这里有多少让他觉得可悲的事情?

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百年”是虚写,是说他已经步入了老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有糖尿病,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总结:九月九日重阳节,双九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人们普遍把重阳节当作“老人节”,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可是杜甫到了人生的秋天,得到的不是天伦之乐,功成之勋,不是荣华富贵,飞皇腾达,而是穷愁老病,百业无成,而是颠沛流离,形影相吊,此刻登高有何乐可言,人生还有什么希望?人生的希望又在哪里呢?满纸悲凉,满腹悲凉。

我们读的时候,要努力传达出杜甫老人那种沉郁顿挫的深层次的内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体实在的体验。如读“万里悲秋常做客”,要心中眷念着家乡,“万”“悲”“常”都要重读,如“万”,开口要大,腔调要拖长,以描绘迢遥万里之状;读“常做客”,要倍感身世凄凉。“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什,形单影只,无所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其中“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

4、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从哪一联的哪句诗知道?

从“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可知。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 “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

(2)苦,是什么意思?是极度的意思。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 (3)老是不可避免的,诗人为何极度痛恨自己已经老了?

因为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恨自己无法救济天下苍生。 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忧愤,心急如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 读到上一联,诗人的苦难令我们动容,可读到这里,诗人的精神令我们震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4 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诗写到最后,笔锋一转,总会转到国事维艰,民生疾苦,忧国忧民上去,他以自己病弱的双肩担起了天下这沉重的悲。唐民间云:唐朝诗圣是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之所以被人们尊为“诗中圣哲”,杜诗之所以被人誉为“博大精深”,毛泽东称其诗为“政治诗”,“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语),其主要原因便在于杜诗中回荡着强烈而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这是杜甫为人景仰的根本原因。 (4)潦倒新停浊酒杯

重阳节习俗:登高,赏菊,喝菊花酒。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中国文人(其实不光是文人啊)好喝,乐忧皆然。乐饮助兴,忧饮消愁(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浊酒”是不好的酒。酒味很薄。但是连这样的酒也不能够喝了,什么原因?有两条,一是潦倒,喝不起了,一是多病,不能喝了。

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平定安史之乱,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哭。如今他有满腹的愁苦,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情感---愁苦

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很”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读 “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

总结:全诗在沉重的感叹中收结,结得如此悲愤深沉。

七、请同学们诵读,并点评感情的把握。配以音乐《二泉映月》。请两位同学配乐朗诵。

八、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本诗的艺术特点:

1、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全诗八句皆对。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对得自然、工整,尾联两句的对偶一般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苦”做甚,极讲,诗副词,与对句的“新”正好相对,“繁”和“霜”是使动用法;一种认为尾联属宽对,只“苦恨”与“新停“不对。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迭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强了诗的音乐美。如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并列结构,在声调上却具有抑扬顿挫四声的特色,读时应一字一顿;“潦倒”“新停”为双声迭韵,在声调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节显得特别铿锵嘹亮,读时应两字一顿。“繁霜鬓”对“浊酒杯”,其声调的妙用,也在所谓“抑扬抗坠之间”。读者密咏恬吟,就能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2、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而且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

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相互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

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

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3、语言凝炼

首联两句写六种景物,对每一种景物都只用一个字加以形容,而且都非常恰切,可以说是凝炼准确。“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诗14个字却包含有八层悲哀的意思,可谓含蕴丰富。

九、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诵读全诗。(播放音乐《二泉映月》)

十、语文活动

将本诗译成现代汉语,并以自己的理解加以修饰。请同学们上台朗诵自己翻译好的内容。

推荐第4篇:登高

本网讯 (通讯员 田兵)枣矿集团蒋庄矿牢固树立“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提高在岗人员基本技能和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不断加强阵地、管理、激励“三项”建设,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促进

了全员素质登高。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夯实教育培训基础。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集教学区和实训基地两大功能区的安全培训机构,配有各类软硬件设施和机电、通防、采掘实验室、掘进工作面等实景基地,并通过了省专家组四级升三级评估认证。此外,还在修理厂、综采支架维修车间及井下各头面设立了“职工现场操作实习基地”,定期由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师等对学员进行现场交流式、体验式、互动式授课,在今年省煤炭工业局组织的评估中该矿安全培训中心获得全省

矿属培训机构得分第一名。

二是加强管理模式建设,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该矿在教育培训中大力实施订单式、自助餐式、套餐式、100+100、实景式、实物式培训,定期举办干部培训班,广泛开展全员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擂台”赛等活动,在全矿132个岗位工种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并坚持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促进了培训形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现场化的延伸,努力培养了一支懂业务、会管理、能干事的管理人才队伍,造就了一支作风过硬、技艺精湛、高技能的操作人才队伍。目前,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先后有103人取得了技师资格,其中高级技师16人。

三是加强激励机制建设,调动全员自主学习积极性。他们将全员学习培训质量与员工个人晋级、晋升、经济收入相挂钩,全面推行员工技能分级制考评、技术工种“三级八档”动态考核、员工教育培训学分工资制考核,定期组织金牌擂主、技术尖子、业务能手、岗位标兵等外出荣誉疗养、开阔眼界,并对他们优先入党、提干、评先、树优。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调动了全员学技术、钻业务、练本领、强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全员学习培训由强制性和自主性的深刻转变,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促进了矿井各项工作的卓越发展。

《宝钢日报》2011年6月13日二版 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载体,把关乎企业发展的学习成果固化下来。

把“凝众人之心、聚众人之力”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通过党员登高带动全员登高。

梅山矿业在推进二次创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围绕安全和成本两大主题,坚持“进入管理、融入流程”的工作思路,精心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四强”党支部、“阳光登高”党员队伍,全面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努力使创先争优成为一种精神状态、价值取向、文化氛围。日前,国资委党建局副局长卜玉龙率队赴梅山矿业考察,对梅山矿业党建特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梅山矿业党委加强两级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载体。梅山矿业以党委中心组成员为主体,强化理论学习,促进观念变革,拓宽创新思维,注重实际应用,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形成了课题制、导读制、联系制、交流制等“四制”学习法。

梅山矿业党委中心组成员围绕生产、经营、建设和改革的重点,进行理论学习、深入调研、专题研讨和创新实践,共同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定点、定时参加基层单位中心组学习,通过指导、研判、答疑等方式,形成上下共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氛围,采取“实话实说”、“对话”、“管理创新论坛”、“年度思路发布会”等形式开展交流,打造学习成果共享、智力成果共用的平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学习成效进行述职考核。

梅山矿业把关乎企业发展的学习成果,以党员代表大会的形式确定下来,通过党员“带头带动”作用的发挥,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意志。2010年,在公司第九次党代会上,确定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矿业企业的目标体系。梅山矿业先后组织领导人员到海尔、春兰、长春一汽等国内著名企业学习,将先进的理念、管理技术移植过来,推动了本企业的管理创新。梅山矿业自主创新的“零缺陷管理”模式已作为典型经验,正在全国冶金矿山行业中推广。

建设“四强”党支部

梅山矿业党委共有47个党支部,110个党小组,党员940人,占在岗员工总人数的28%。梅山矿业结合行业特点,围绕安全和成本两大主题,积极鼓励党支部工作创新,形成了“4+α”工作模块。“4”即党员安全责任区、党内主题活动、协同共建和班组成本课题改善,“α”即党支部工作的自我创新,精心打造“四强”党支部,充分体现创先争优的价值取向。

抓住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梅山矿业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由过去单一的组织配置发展为组织配置与公开直选相结合的双轨制。截至目前,通过公开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16名。同时,借助梅山公司党支部书记研修会平台,成立了矿山党支部书记研修分会,组织党支部书记开展系统研讨活动,每年对党支部书记进行业务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最新党建理论、最新管理技术、公司管理思想宣贯、支部创新工作分享,组织党支部书记到有关企业学习党建工作经验。实行党支部书记与车间主任岗位交流,提高党支部书记“进入管理、融入流程”的能力;制订年度履职绩效提升计划,对党支部书记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达到持续提升能力的目的。

党员登高带动全员登高 按照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党员登高”和梅山公司党委“四优”党员队伍建设要求,梅山矿业党委大力开展“阳光登高”党员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创先争优的文化氛围。把“凝众人之心、聚全员之力”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点目标,通过“管理者示范”、“最佳实践者”、“自主型员工队伍建设”等活动,推动创先争优的深入开展。

梅山矿业把党员登高内容分为“KPI+a+S+L”四个层面,即岗位绩效(KPI)计划、超越绩效(a)计划、素质提升(S)计划、联系群众(L)计划,实行登高目标党内党外公示制。党支部为党员登高计划的实施搭建平台,培育优秀成果案例,每季度结合民主测评选出典型人物事迹,拍摄成电视专题片,编发班组学习材料,绘就宣传展板,利用党课、班组学习、橱窗阵地等进行可视化、形象化展示。

梅山矿业既注重党员技能和业绩目标的登高,又注重引导和强化党员觉悟登高。党员王勇是一名台车技师,在定技能指标时,因年龄过线不能报考高级技师,党支部与王勇沟通后,将“指导和帮助同组员工通过相应技能等级考核”作为他的一项登高目标,让王勇与一名初级工结对。在王勇的指导和帮助下,这名员工迅速成长为梅山公司岗位操作能手。

登高活动同时带动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两年多来,梅山矿业708人取得了中高级技能等级证书,120多人学历得到了提升,并且取得了一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荣获中国国际发明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上海市发明奖4项。

作为深化“三高一流”活动的重要举措,宝钢党委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后,于2006年将目标管理引入党员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了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四年来,活动已成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保持发挥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同时,各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创造了很多优秀做法和特色实践。 形成党员教育管理的先进理念

去年,宝钢党委立足于抓落实,运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对党员登高计划“打开看看”,在历时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深入发现和总结提炼基层党支部优秀实践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工作的意见(试行)》。《意见》明确指出了在宝钢二次创业、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党员登高计划活动的具体要求:一是要准确把握党员登高计划的主要内容,二是要准确把握党员登高计划的重点环节。

去年底,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宝钢党委下发了《关于聚焦“党员登高”创优,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建立聚焦党员登高创优的宝钢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新机制。旨在通过党员登高持续对标找差,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做“四优”,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有坚定信念和严密组织的先进人力资源,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宝钢二次创业、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建立全面推进的组织体系

原宝钢股份本部、不锈钢事业部、宝信软件、梅山公司、宝钢化工、八钢公司等单位党委结合实际制订了本单位的党支部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基层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宝钢金属、宝钢发展、宝钢国际、检测公司等单位党委制订完善了党支部评价办法。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以“PDCA+认真”,加强过程推进,实现工作闭环,确保了党员登高取得实效。

各单位在制订登高内容上,既注重能力提升,如获取资格证书、学历升级、技术秘密、专利、论文、先进操作法等;又注重素质提升,如定期研读相关书籍、健体强身、孝敬父母、子女教育、志愿服务等;既有业绩提升和现场基础管理方面;也有关心员工方面,如不同岗位之间带教、党员关心带教群众等。此外,还强化了知识共享,如编写工艺、产品手册、经验传承,以及开展供应商共建、用户共建等。

各单位在登高目标的设定过程中采取对标找差、自主设定、组织建议、上下沟通确定、党内会诊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实效。在登高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有的基层党组织帮助党员思想解惑,如专家辅导等;有的党组织在每月组织生活会上予以协调指导;有的单位开展自我推进、节点自评;有的进行定期沟通、差距会诊;有的采取党员登高指标上墙等。在登高评价激励方面,有的单位开展“登高之星”评选,有的单位把登高结果作为年度绩效和优秀党员推选的参考。 创造百花齐放的特色实践

在党员登高计划活动中,原宝钢股份本部注重系统策划和设计;不锈钢事业部注重与党内其他活动有效衔接;特钢事业部注重三年滚动推进;梅钢公司在目标设定上采用关键绩效指标+α,充分体现党员的自主性;宝钢金属注重引入价值管理理念;宝钢国际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登高可视化、引入族群对标、注重能力素质持续提升;八钢公司注重团队登高,并与民族团结结对子活动有效结合;钢管事业部、一钢公司注重技能提升和基层基础工作;宝钢化工注重登高目标的具体化、评价的可量化;梅山公司注重党支部对党员登高的服务支撑。

在生产的第一线,产生了许多创造性的好做法。如,宝钢股份能环部把登高指标公布上墙,以适度压力和合理方式提升党员登高的实效性;硅钢部以党员责任区为平台,按“管理、技术、操作、点检”四个模块分层次开展活动。宝普公司开展登高活动注重四个结合,即结合党员“登高创优”手册,结合党员“树立信心、战胜经济危机”承诺,结合“党员岗位工作绩效”和“党员VC之星”评比,结合“支部与党员谈心交流活动”。(记者

推荐第5篇:登高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登高》教案2

一、导入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

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

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

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

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

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放音乐《二泉映月》,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课堂中气氛凝重

,有些学生流下泪来) 师:这个老人是谁呀?

生:是杜甫。

二、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书

: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

可是,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并没有跟我一样非常理性地。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呀

,你们为什么也读得这么好呢?(课堂中一时沉寂。学生都陷入思考)

一生:我们被你开头的描述感动了。

一生:你开头的描述,非常凄凉,再加上我们一想像,挺难受的,就不由自主地受到感

染了。

一生:我们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一种意境中去了。

师:对,老师形象而动情的语言描述,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老师力图造成一种氛

围,用这来“冲击”大家,使大家受到感染。(板书:形象的语言描述) 仅靠语言吗?还

有没有其他因素?

一生:还有老师的语调、表情。

一生:再加上动作。

师:语调、表情怎么样?动作又怎么样?

生:语调低沉、忧伤。

生:朗诵到“潦倒新停浊酒杯”时,你有一个动作,你端起杯来似乎想喝酒,又放下了

师:对,语言,语调,表情,动作,(板书:语言 语调 表情 动作)这都是非常关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键的。

一生:还有,音乐的烘托。

师:对,还有音乐的烘托,这也是很重要的。(板书:音乐)诸多因素综合到一块,就

形成了一种境界,文学上叫做——

生:意境。

师:什么“意境”呢?

生:凄楚,悲凉,悲伤,忧伤,痛苦,孤独„„

师:实际上,老师的语言、语调、表情、动作,再加上音乐,这就是一种“暗示”,同

学们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这种“暗示”,不自觉中启动了自己的感情,不自觉中调动了自我的

想像,因而也就进入了老师所设定的(实际是杜甫的语言所设定的)特定情境。(板书:不

自觉)所有这些语言、语调、表情、动作、音乐,都可以叫什么呢?这些都是理性的,还是

感性的?

生:感性的。

师:感性的表现。(板书:感性的表现)

这是一篇饱蕴情感的文学作品,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现;要做到理性与

感性相结合。理性的把握是重要的,担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感性的表现。我们就以这两条

为准则进入到这首诗中去。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生:六种。风、天、猿、渚、沙、鸟。

师: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生:风用“急”,天用“高”,以下分别用“啸哀”“清”“白”“飞回”。

师: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

生:凝练。

师: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一生: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

师:身体的,还是心灵的?

生: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生:心寒。

生: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生;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师:“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鸟,你们想像一下,应该是一种什么处

境的鸟?

一生:我想,应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

一生: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一生:我觉得,这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

师:同学们敢于展开想像,用自己的想像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

一只欢乐的鸟呢?

生:不是,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师: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想像成一只欢乐的呢?而且大家为什么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

只?

一生: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像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

泊。

师: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鸡

鸣山更幽”。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一生: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

一生: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

师:为什么?

一生:因为毛泽东当时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期。

一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

师:如此说来,那鹰与鸟就是毛泽东和王维的化身了?

一生:我认为是这样。

师:就让我们化身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

两句。“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

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

调子;„„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

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

视,清渚、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

对老师的示范,既要听,又要看。

(师生共读)

师:颌联,写了几种景物?

生:只有两种,落木、长江。

师:由落水,我们想到什么?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

生:我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

生: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

师:生命怎么样?长久还是短暂?

生:生命短暂。

师: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

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生:应该是时间的无穷。

生: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能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吗?

一生:我觉得似乎是互相对比着写的。

师:是对比,有没有衬托呢?

一生:有。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师:或者反过来说——

一生: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师:“人的生命”,指的是人类的生命,还是个人的生命?

一生:是个人生命。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个人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师:总结得很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那么,这两句应该怎样朗诵?你就是

杜甫,面对萧萧落木,你应该是什么心情?读这句你应该想什么?你心里的潜台词是什么?

一生:我心里想——我老了;我怎么这么快、转眼间就老了呢?(生试读,很沉郁。全

体学生为之鼓掌)

师: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怎么样?

一生:有些无可奈何。

师:有一些。还有呢?

一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这句更多是„„是一种气势。

师:什么气势?

一生:一种很宏大的气势。

师:对的,有无可奈何。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

子来说,他仅仅是无可奈何吗?难道他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吗?他是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

祈求长生不老呢?

一生:不是,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

规律。

师: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读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这种豁达、坦荡,

那种气魄读出来。应该读得昂扬一些。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

。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虑的气势。待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

此时应该高昂一些。

(全体读)

师:从画面上,首联和颔联有何不同?

一生:首联是一个一个局部景的连缀,颔联就是一个整体的大景。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师:用电影镜头来比方一下。

一生:首联是一系列镜头的组合,颔联就是江和树的一个大场景。

师;前者有镜头组接、切换,俯仰天地;后者是长镜头,大笔挥洒,一气呵成。如果说

前两联是写景的话,那么后两联是什么?

生:抒情。

师:“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什么是“做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

相同?

生:不同,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

师:是一般的那种客居他乡吗?比方说,有的同学也是在外求学,这也是客居他乡呀,

有什么不同吗?

生: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

生: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

师:是短时间的吗?

生:是长久的,不断的。“常”做客。

师: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什么叫登台呢?能否根据

过去学过的诗解释一下?

(生集体背王维诗《九月九回忆山东兄弟》)

生: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师: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

生:是独自一人。

师: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

生: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

师:什么季节呢?

生:悲凉的秋天。

师: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几

层了?

生:六层。

师: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在什么年纪?

生:“百年”,就是老年。

师:拖着什么样的身体?

生:多病的身体。

师:这样又是几层、几倍的愁苦了。

生:八层愁苦。

师: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努力传达出杜甫老人那种沉郁顿挫的深层次的内心感情。首

先心中要有具体实在的体验。如读“万里悲秋常做客”,要心中眷念着家乡,“万”“悲”

“常”都要重读,如“万”,开口要大,腔调要拖长,以描绘迢遥万里之状;读“常做客”

,要倍感身世凄凉。“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什,形单影只,无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所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其中“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跟老师一块读。

(生齐读、单读)

师: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

师:是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

生:从“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知道的。

师:这句诗怎么解释?

生: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师:苦,是什么意思?

失:痛苦。

师:这样解释大体上也讲得过去。不过,老师还有一种解释: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

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咱们比较一下哪种解释更好?

生:老师的解释更好。因为,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

生: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

师: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生:忧愤,心急如焚。

师:对,就是心急如焚,这个词用得好。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

力不足。另外,从句法角度还能讲出些道理来吗?比方,前后两句是对偶的,句法的结构应

该相同——

一生:后一句是“潦倒新停浊酒杯”,“新停”与“浊酒杯”之间是动宾结

构,是“刚刚停下浊酒杯”的意思。(师:也就是刚戒了酒)那么上句相应的词“苦恨”与

“繁霜鬓”也应该是动宾结构,是“极度痛恨两鬓染霜”的意思。

师:句法结构对应,

相应的词也两两相对。“新”与“苦”都是副词。大家应该为这位同学的认真思考精神鼓掌

。(生鼓掌)

同学再认真想想,“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

一生:我觉得更主要

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 “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

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

师:有道理,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

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我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

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

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吗?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生:“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师: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

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

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

了。因为棗

一生: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

一生:而且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

师:同学们,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

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我们读的时

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

“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

很”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

。当读 “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师生共读)。

师:(深

情地)同学们,这首诗大家已经背下来了。杜甫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祖先,是我们每个人的精

神先辈。让我们在乐声中背过这首诗,永远铭记这首诗,这是杜甫老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

的精神遗产。

(课在深情的朗读声中结束)

【发表韩军《登高》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愿意听电影故事吗?

生:愿意!

师:不过,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事。听着,心情会很沉重。 我

还给大家提个要求。因为是电影故事,请大家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成电影画面。

我相信大家都是杰出的'电影摄影师',一定能够把画面在大脑中构想得场景逼真,而且每

人都能够确实地身临其境。能做到吗? 生:能!

师:我开始讲述。(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

。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

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

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

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

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他远

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

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音乐《二泉映月》) 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 风急天

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

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课堂中气氛凝重,有些学生流下泪来.)

师:这个老人是谁 呀? 生:是杜甫。

一生:老师,请您再朗诵一遍吧!(她红着脸,噙着眼泪.) (全体学生都应声附合。)

师:老师朗诵得好吗?还没听够呀。

生:好,还想再听! (师再朗诵。)

师:大家读得相当棒!我猜一定比平时读得好。知道为什么比平时读得好吗? 一生:因为你读得好,我们跟着你读,就读好了。

一生:老师你很动情。你感染了我们大家,我们被不知不觉感动了。 师:那么,老师为什么很动情? 一生:你很了解杜甫,很了解这首诗。 师:了解还是理解?

生:理解。

师:对,要想读好,首先得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我

们常说一句话,叫做'文如--' 生:文如其人。 师:'言为--' 生:言为心声。

师:我有这样一个观点,不知对不对?即,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当成

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写的。老师在读这首诗时就真是这样

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我就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褛,蓬头垢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同时更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

子。所以,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

(板书: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可是,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并没

有跟我一样非常理性地、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呀,你们为什么也读得这么好呢? (课堂中一

时沉寂。学生都陷入思考。)

一生:我们被你开头的描述感动了。

一生:你开头的描述,非常凄凉,再加上我们一想象,让人家挺难受的,我们就不由自主地

受到感染了。 一生:我们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一种意境中去了。

师:对,老师形象而动情的语言描述,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老师力图造成一种氛围,

用这来'冲击'大家,使大家受到感染。(板书:形象的语言描述)仅靠语言吗?还有没有

其他因素?

一生:还有老师的语调、表情。

一生:再加上动作。

师:语调、表情怎么样?动作又怎么样?

生:语调低沉、忧伤。生:朗诵到'潦倒新停浊酒杯'时,你有一个动作,你端起杯来似

乎想喝酒,又放下了。

师:对,语言,语调,表情,动作,(板书:语言 语调 表情 动作 )这都是非常关键的。

一生:还有,音乐的烘托。

师:对,还有音乐的烘托,这也是很重要的。(板书:音乐)诸般因素综合到一块,就形成

了一种境界,文学上叫做-- 生:意境。 师:什么'意境'呢?

生:凄楚,悲凉,悲伤,忧伤,痛苦,孤独„„

师:实际上,老师的语言、语调、表情、动作,再加上音乐,这就是一种'暗示',同学们

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这种'暗示',不自觉中启动了自己的感情,不自觉中调动了自我的想象

。因而也就进入了老师所设定的(实际是杜甫的语言所设定的)特定情境。(板书:不自觉

)所有这些语言、语调、表情、动作、音乐,都可以叫什么呢?这些都是理性的,还是感性

的? 生:感性的。 师:感性的表现。(板书:感性的表现)这是一篇饱蕴情感的文学作品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现;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理性的把握是重要的

,但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感性的表现。我们就以这两条为准则进入到这首诗中去。 师:

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生:六种。风、天、猿、渚、沙、鸟。 师: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 生:风用'急',天用'高',以下分别用'啸哀'、'清'、'白'、'飞回'。

师: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 生:凝炼。

师: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一生: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 师:身体的,还是心灵的?

生: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生:心寒。

生: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生: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师:'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鸟,你们想象一下,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

鸟?

一生:我想,应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

一生: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 一生:我觉得,这是一只跟

鸟群失散的鸟。

师:同学们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

欢乐的鸟呢?

生:不是,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师: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呢?而且大家为什么都有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

一生: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的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师: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

更幽'。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一生: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 一生: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 师:为什么?

一生:因为毛泽东当时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期。 一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

然。

师:如此说来,那鹰与鸟就是毛泽东和王维的化身了? 一生:我认为是这样。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师:就让我们化身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两句

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

,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眇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读鸟飞回

--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

那一天吗?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视,渚清、沙白--要俯视,鸟飞

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对老师的示范,既要听,又要看。(师生共读) 师: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生:只有两种,落木、长江。 师:由落木,我们想到什么?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

此时此境来联想。 生:我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

了。 生: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 师:生命怎么样?长久还是短暂? 生:生命短暂。

师:悠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是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

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师: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生:应该是时间的无穷。

生: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能把这联的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吗? 一生:我觉得似乎是互相对比着

写的。

师:是对比,有没有衬托呢?

一生:有。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师:或者说反过来说-- 一生: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师:'人的生命',指的是人类的生命,还是个人的生命? 一生:是个人生命。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个人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师:总结的很好。人生悠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那么,这两句应该怎样朗诵?你就是杜甫

,面对萧萧落木,你应该是什么心情?读这句你应该想什么?你心里的潜台词是什么? 一生:我心里想--我老了;我怎么这么快、转眼间就老了呢?(生试读,很沉郁。全体学

生为之鼓掌) 师: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怎么样? 一生:有些无可奈何。 师:有

一些。还有呢?

一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这句更多是„„是一种气势。 师:什么气势?

一生:一种很宏大的气势。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师:对的,有无可奈何。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

说,他仅仅是无可奈何吗?难道他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吗?他是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

长生不老呢?

一生:不是,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

师: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读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这种豁达、坦荡,那

种气魄读出来。应该读得昂扬一些。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

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礴的气势。诗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

时应该高昂一些。(全体读)

师:从画面上,首联和颔联有何不同?

一生:首联是一个一个局部景的连缀,颔联就是一个整体的大景。 师:用电影镜头来比方

一下。

一生:首联是一系列镜头的组合,颔联就是江和树的一个大场景。

师:前者有镜头组接、切换,俯仰天地;后者是长镜头,大笔挥洒,一气呵成。 如果说前

两联是写景的话,那么后两联是什么? 生:抒情。

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什么是'作客'?是否同于我们现在的'做客'?

生: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

师:是一般的那种客居他乡吗?比方说,你们大家也是在外求学,这也是客居他乡呀,有什

么不同吗?

生: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 。 生: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 师:是短时间的吗?

生: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

师:杜甫从事从事48岁开始,一直到点58岁去世为止,十一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

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师:什么叫登台呢?能否根据过去学过的诗解释一下? 生:集体背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略) 生: 登台,是 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师: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而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 生:是独自一人。

师: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生: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 师:什么(时间)季节呢? 生:悲凉的秋天。

师:作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几层了

生:六层。 师:再往深处想,杜甫是登台是在什么年纪? 生:百年,就是老年。 师:拖着什么样的身体? 生:多病的身体。

师:这样又是几层、几倍的愁苦了。 生:八层愁苦。

师: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努力传达出杜甫老人的那种沉郁顿挫的深层次的内心感情。首

先心中要有具体实在的体验。如读'万里悲秋常作客',要心中眷念着乡,'万'、'悲'

、'常'都要重读,如'万',开口要大,腔调要拖长,以描绘迢遥万里之状;读'常作客

'要倍感身世凄凉。'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仃,形单影只,无

所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如'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跟老师一块读。 生:(齐读、单读。)

师: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

师:是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 生:从'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知道的。 师:这句诗怎么解释?

生: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师:苦,是什么意思? 生:痛苦。

师:这样解释大体上也讲得过去。不过,老师还有一种解释,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

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咱们比较一下哪种解释更好? 生:老师的解释更好。因为,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 生: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

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 师: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生;忧愤。心急如焚。

师:对,就是心急如焚,这个词用得好。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

足。另外,从句法角度还能讲出些道理来吗?比方,前后两句是对偶的,句法的结构应该相

同---

一生:后一句是'潦倒新停浊酒杯','新停'与'浊酒杯'之间是动宾结构,是'刚刚停

下浊酒杯'的意思。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师:也就是刚戒了酒)那么上句相应的词'苦恨'与'繁霜鬓'也应该是动宾结构,是'

极度痛恨两鬓染霜'的意思。 师:句法结构对应,相应的词也两两相对。'新'与'苦'

都是副词。大家应该为这位同学的认真思考精神鼓掌。

(生鼓掌) 师:同学再认真想想,'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

一生:我觉得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

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

易的一生。

师:有道理,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

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我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

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

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师: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

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吗? 生:'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

作伴好还乡'。

师: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喜也喝酒,忧也喝酒

。咱们中国似乎唯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忧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

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 一生: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

病戒了酒。

一生:而且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

师:同学们,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

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我们读的时候

,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 '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

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

读'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师生共读)。

师:(深情地)同学们,这首诗大家已经背下来了。杜甫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祖先,是我们每

个人的精神先辈。让我们在乐声中背过这首诗,永远铭记这首诗,这是杜甫老人留给我们的

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课在深情的朗诵声中结束)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登高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

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阅读准备 1.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

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

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

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涉世不深)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

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

。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

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

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

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

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

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

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

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

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

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

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

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

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

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

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投影画面)

(音乐起)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

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

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

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

,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

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声高

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

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

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投影课题) 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来诵读一遍!(音乐起)

二、指导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

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投影诵读要领)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

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三、赏析文本

1.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

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

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

,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是一只孤独

痛苦的鸟。

我们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只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这是因为我们都是

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

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

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

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

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

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还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但同

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

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

,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做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

、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做客。杜

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

了。什么叫登台呢?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

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

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想

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六层了。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 “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这样又是八层愁苦。 4.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

我两鬓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

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

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

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

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

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

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

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

下。

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

些喝酒的例子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

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

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

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

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

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 情感蕴藏: 首联 哀婉孤独 颔联 沉郁 高昂 颈联 愁苦沉痛 尾联 忧愤 无奈 比较赏析

《秋兴•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它们分别创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和大历

二年(公元767年),当时作者在夔州。作者在夔州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千古流传

的诗篇,除《登高》和《八阵图》等单首诗外,还有许多组诗,如《秋兴》八首,《咏怀古

迹》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这段日子,是作者创作的丰收时期,也是作者生命即将

结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辉洒向人间,洒向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热爱着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的土地(大历五年即770年作者卒)。此时期虽然“安史之乱”结束三四年了,但地方军阀

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

”(《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

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沉重的阴云时时压在他的心头

,他只有以他的诗作去排遣那心中的郁闷与愁苦。

《秋兴•其一》是八首中的第一首。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

“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

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

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

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颈联

“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

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作者在

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登岳阳楼》中有诗句“老病有孤舟”,可见“孤舟”成为作者漂

泊流浪的意象物,有家难归,魂系孤舟,其惨苦又有谁人知(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作者卒于

湘江孤舟中)。尾联“催刀尺”即赶制寒衣,强调天已寒冷,“急暮砧”即黄昏时急促地捣

衣声。结尾两句紧承上联,用“催刀尺”“急暮砧”这两个声动相连的词组作铺张,把作者

想回家的焦急心情进一步烘托出来。此外,诗中用字处处对仗而双关,“波浪”、“风云”

、“两开”、“一系 ”、“催”、“急”等,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忽近忽远,忽高忽低

,犹如巫峡治水,时而盘旋回落,时而奔腾向前,与杜甫自己的澎湃思潮汇合在一起,诗意

十分缠绵感人。

《秋兴•其一》和《登高》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首先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

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丑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

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其次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

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

再次,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

体现得特别明显。如《秋兴•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涛”对“塞上风云”,“兼天涌”对“

接地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思”。《登高》颔联“

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常作

客”对“独登台”。

当然,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比如感情表达方式上,格律上,特别是在感情基调上《秋兴》

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

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在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

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丹和《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相比还

是有点逊色。 登高微型教案

代盛江 作于 2005年8月23日

------------------

登高微型教案

代盛江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全诗。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导语设计]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 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

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

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

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

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

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

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诗人简介]

(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

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

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

,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

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

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

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

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

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

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

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

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

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课文学习三步法]:

第一步:学生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

第二步:老师答疑解难。

第三步:强调重点知识:

1、基础知识点:

⑴、字音、字形和字义:

渚 新 万里 百年

⑵、句型:

2、内容分析:

⑴、放音乐《二泉映月》,全班同学朗诵《登高》。

⑵、分析:

①、首联:哀婉孤独

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砂、(飞)鸟

联想:“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结语:凄寒,孤独,渺茫。(蓄势)

②、颌联: 沉郁高昂 景:落木,长江。

联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结语:生命短暂。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

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

么,'不尽长江'呢?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那么,这两句应该怎样朗诵?你就是

杜甫,面对萧萧落木,你应该是什么心情?读这句你应该想什么?你心里的潜台词是什么?

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怎么样?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

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仅仅是无可奈何吗?难道他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吗?他是

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呢?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③、颈联:愁苦沉痛 景、象:悲秋,多病

联想:

欧阳修《秋声赋》(节选)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壮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

,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九月

海子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

秋天深了, 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秋天深了, 王在写诗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咏秋诗句选:

汉代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晋代陶潜: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

元代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唐代王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毛泽东: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

陈毅:西山红叶好,露重色欲浓。

结语:

a、没有人才。杜甫为了实现他济世安民的宏愿,踏上了通往长安的大路。杜甫来长安

的第二年,唐玄宗下令征召各地有才之士到长安考试。杜甫满怀希望地参加了这次考试。但

主持此事的李林甫却从中捣鬼,他害怕比他才能高的人入选,也担心这些读书人进宫后,揭

发他干的坏事,因而早就想好了对策,一个人也不录取。考试后,他向唐玄宗道贺说:“这

次考试没有发现一个人才,可见天下有才能的人都被朝廷搜罗尽了。”昏庸的玄宗听了这话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心中十分得意。既然如此,牡甫的考卷答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这时,杜甫的父亲去世

了,他的生活也出现了困难。为了维持生活,谋求出路,杜甫不得不几次三番地向达官贵人

投递信件、诗赋,以求得到他们的赏识和引荐。可是,他的这些努力仍没有什么结果。

b、幼子饥已卒。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十一月,杜甫回奉先探望妻儿。

没想到刚进家门,就听到一片嚎啕痛哭之声,原来他的小儿子刚刚因饥饿而死。杜甫的心如

刀绞般难受。他想起在回家的途中,所见到的穷人饿死、冻死在路旁、街头的惨状,而骊山

华清宫却鼓乐喧天、刀枪林立的情景,不禁悲愤地写下了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诗中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汉息肠内热”的炽烈感情,揭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骨”的腐败政治,还描述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的悲惨家境,为盛唐吟唱一曲挽歌

c、“做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

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

做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

八个年头了。什么叫登台呢?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

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

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

的愁。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六层了。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百年

”,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这样又是八层愁苦。

④、尾联:忧愤无奈

景物:霜鬓,浊酒

联想:

结语:

a、杜甫特爱喝酒,写喝酒的杜诗,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惟

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

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

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

b、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

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

以致两鬓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

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

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

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

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

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

,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

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

是兼济天下。

⑶、写作特点:

比较赏析

《秋兴•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它们分别创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和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作者在夔州。作者在夔州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千古

流传的诗篇,除《登高》和《八阵图》等单首诗外,还有许多组诗,如《秋兴》八首,《咏

怀古迹》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这段日子,是作者创作的丰收时期,也是作者生命

即将结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辉洒向人间,洒向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热爱着

的土地(大历五年即770年作者卒)。此时期虽然“安史之乱”结束三四年了,但地方军阀

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

”(《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沉重的阴云时时压在他的心头

,他只有以他的诗作去排遣那心中的郁闷与愁苦。

《秋兴•其一》是八首中的第一首。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

“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

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

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

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颈联

“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

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作者在

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登岳阳楼》中有诗句“老病有孤舟”,可见“孤舟”成为作者漂

泊流浪的意象物,有家难归,魂系孤舟,其惨苦又有谁人知(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作者卒于

湘江孤舟中)。尾联“催刀尺”即赶制寒衣,强调天已寒冷,“急暮砧”即黄昏时急促地捣

衣声。结尾两句紧承上联,用“催刀尺”“急暮砧”这两个声动相连的词组作铺张,把作者

想回家的焦急心情进一步烘托出来。此外,诗中用字处处对仗而双关,“波浪”、“风云”

、“两开”、“一系 ”、“催”、“急”等,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忽近忽远,忽高忽低

,犹如巫峡治水,时而盘旋回落,时而奔腾向前,与杜甫自己的澎湃思潮汇合在一起,诗意

十分缠绵感人。

《秋兴•其一》和《登高》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首先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

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丑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

,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其次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

,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

再次,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

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如《秋兴•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涛”对“塞上风云”,“兼天涌”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对“接地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思”。《登高》颔

联“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

常作客”对“独登台”。

当然,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比如感情表达方式上,格律上,特别是在感情基调上《秋

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

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在境界上《秋兴》虽有“

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丹和《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相

比还是有点逊色。

[板书设计]

【资料集锦】

1、在大量“悲秋”诗词中,有3种情怀较为突出: a.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满目苍凉的秋色常常勾起游子思乡的情思,秋天所特有的几个节日,如七夕、中秋、重

阳等,更容易引人伤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可以说这是游子的共同心声。在古典诗词中,秋月,尤其是中秋圆月,几乎成了人

们寄托思乡情怀的特定物象: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

甫《月夜忆舍弟》)“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

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东坡《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

此外,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离别之苦的秋天物象还有很多,诸如菊花酒、梧

桐树、南飞雁„„“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孟浩然《早

寒有怀》)北风、落叶、归雁触发诗人怀念故乡的深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古台摇落

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古台上草木凋零,秋天来临引起

了思乡的情绪。“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

白。”(白居易《琵琶行》)萧瑟悲凉的秋景与惆怅凄清的心情水乳交融。“寒蝉凄切„„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作者借冷落凄清的秋天意象,

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同时也抒发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

叶,尽是离人眼中血!”(元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借秋叶抒写离愁别绪,给人强烈

震撼。“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

致远《天净沙•秋思》)用一连串的物象构成深秋荒凉的景象,蕴涵着游子悲凉的情情。

除了抒写游子情怀的作品,有不少诗词抒发征人思乡怀人的情怀。“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边愁》)萧瑟秋风正合

征人愁苦心境。一些征人悲秋的诗词,既有痛苦、悲愤和无奈,又不失军人所特有的英雄豪

迈。

与游子、征人的“悲凉”情怀相对应,有不少诗词抒发闺妇怀人的愁绪。“秋风萧瑟天

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

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

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舍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诠期《

独不见》)“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陈玉兰《寄夫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

忍归!”(王维《秋》)秋月初生秋夜凉,害怕孤单不回房,表现出思念丈夫的少妇哀怨、

凄凉的心境。

与此相似的是宫女幽怨。“银烛秋风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

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清冷、阴凉的秋天景物、环境,暗示出宫女孤寂、幽怨的

心情。虽未著一“愁”字,但整首宫怨诗愁绪浓郁,委婉含蓄。

b.表现处境悲凉,命运多舛。

处境悲凉、惆怅失意的诗人,往往被秋天的萧瑟、冷落、荒凉触动敏感的心灵,引发无

穷的愁绪。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主人公惆怅的心境同凄凉的秋景融合在一起。哀愁、伤感之情显然也是诗人长期遭放逐的

苦闷心情的自然流露。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咏蝉》)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被囚

禁的我,不由得生出阵阵悲伤。被捕入狱的诗人,借秋蝉的哀鸣来寄托自己哀伤,十分适宜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受权贵排挤,惆怅失意,寒秋登楼怀想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谢朓,思绪万千。浓重

的秋色正好寄托人内心的愁思。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抒发怀才不遇的心情。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

楼》夜晚红叶被秋风吹得萧萧作响,在长亭饮下酒一瓢„„明月就可以到长安了,夜里还梦

见隐居的生活。诗人赴京途中,在潼关驿楼观赏景色,抒发了自己矛盾的心情。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

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在萧瑟的秋意,流露出诗人孤独凄清的心

情和壮志难酬的愁绪。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乌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

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苍凉的秋

景蕴涵着无限悲苦的愁绪。

c.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秋天万物凋零,容易引起那些经历了种种生活艰难或已经年老的诗人内心的共鸣。“秋

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刘彻《秋风辞》)秋风劲

吹、白云翻飞、草木黄落、北雁南归的秋景,时光易逝、人生苦短、青春不再的感伤,两者

和谐融合。“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英雄人物的悲伤中往往仍带着几分豪壮。

“悲秋”的内容还又许多:“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

堪秋气入金疮。”(卢纶《逢病军人》)诉说征人生活的艰难困苦。限于篇幅,不再详述。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二)由于作者的处境、心情、视角不同,秋天的色调也就不同。也就是说,“象”同

而“意”异,“意象”就不相同。秋天的意象并不全是悲愁。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稻麦成

熟、瓜果飘香,层林尽染,绚丽多姿„„秋天的景象也可以寄托喜悦的情感。“秋天比春天

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绚丽烂漫的色彩。”(峻青《秋色赋》)“南国

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

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

分之一的零头。”(郁达夫《故都的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

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清新生动之“象”与希望隐居之“意”构

成优美的意象,今人心驰神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秋词》)生机勃勃的景象蕴涵着积极乐观的情感。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山行》)秋天的红叶不仅色彩比二月的春花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生机

盎然的秋景,寄托着诗人的精神、声趣,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毛泽东1925深秋重游橘子州,写下《沁园春•长沙》一词。请看上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作者处境险恶,在具有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的笔下,自然之

景注入了强烈而浓厚的主观色彩,呈现了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

人力量的美——在深秋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

望,群山火红,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仰视,雄鹰矫健的搏击长空;俯看,鱼儿轻快的畅游水中。宇宙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

自由舒展、蓬勃生长。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

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慨、昂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扬的斗志、奋发的精神。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我热爱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秋天像一知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梁小斌《我

热爱秋天的风光》)诗人表达对秋天的热爱,既直抒胸臆,又选取物象寄托,质朴的语句蕴

含着丰富的内涵。

与“象同意异”相反的情形是“意同象异”,即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可以寄托于不同的物

象,构成具有独创性的意象。例如,那些同样是写“愁”的名字,选取的物象就可以各不相

同,诗人将自己感受感悟到的情思投射

于天地万物间所宜于投射的客观物象,将自己获得的审美经验寄托于天地万物间所宜于

寄托的客观物象。

2、民间有一传说,说的是杜甫开药店的趣事:

唐朝大历三年间,著名诗人杜甫因生活贫困,在沙头镇的大街上开了个“百草堂

”中药店。药铺一开张,由于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老百姓纷纷到这里来抓药看病。杜甫

的药店生意兴隆,几家财主开的药店就逐日冷落萧条,无人光顾了。他们暗暗地恨起了“百

草堂”,咒骂道:“杜甫呀杜甫,我们的生意全被你抢去啦!”几家药店的财主便凑到一块

,商量对付杜甫的坏点子„„

他们先用钱收买了节度使卫伯玉衙门的一个书吏,打算用卫伯玉的权势把“百草堂”压

垮。书吏拍胸保证说:“请各位放心,我自有办法治一治杜老倌!”

第二天,书吏果然在卫伯玉面前挑拨开了:“老爷,杜甫开了个中药店,自夸天下药材

不缺,还自以为才高学深,连你老人家都瞧不起哩!”卫伯玉一听恼火三丈,心里骂道:“

好一个杜老倌,我倒要看看你的智谋!”于是他提笔开了一服“行运早,行运迟,正行运,

不行运”的药单,对书吏说:“快去,送给‘百草堂’抓齐,否则说我对他不客气!”

那泼皮书吏悠悠然往柜台上一甩,说:“喂,这是卫大人用的药,快照抓,少一味就砸你

的招牌!”伙计一看,愣住了:天下哪有这四味中药!

这 时 , 杜 甫 正 好 从 后 堂 走 出 来 , 看 看 那 药 方 , 轻 笑 一 下 , 随

即 抓 出 四 味 药 放 在 柜 台 上 , 说 : “ 卫 大 人 要 的 四 味 药 抓 齐 了 ,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拿 回 去 吧 。 ” 书 吏 不 信 杜 甫 药 店 里 有 这 四 味 药 , 疑 惑 地 说 : “

你 们 不 可 能 有 这 些 药 吧 ! ” 杜 甫 也 不 吱 声 , 拿 出 药 来 让 他 看 。

原 来 是 一 片 萝 卜 干 , 一 块 生 姜 芽、一 颗 红 皮 鲜 李 子、一 颗 干 桃

僵 。 那 书 吏 见 了 , 把 双 手 一 摊 , 瞪 着 枣 核 眼 说 : “ 杜 甫 , 这 算

什 么 药 ? ! ”

杜 甫 并 不 看 他 , 指 着 萝 卜 干 说 : “ 这 萝 卜 干 是 ‘ 甘 罗 ’ 之 意

, 甘 罗 十 二 岁 当 了 宰 相 , 这 叫 ‘ 行 运 早 ’ 。 ”

接 着 , 杜 甫 又 拿 起 那 块 生 姜 芽 说 : “ 生 姜 芽 是 ‘ 姜 子 牙 ’ 之

意 , 姜 子 牙 八 十 三 岁 遇 文 王 , 这 叫 ‘ 行 运 迟 ’ 喽 ! ”

杜 甫 又 拿 起 那 颗 红 皮 鲜 李 子 说 : “ 你 看 这 李 子 , 虽 然 酸 溜 溜

的 , 却 正 是 目 前 市 场 上 的 俏 货 , 这 叫 ‘ 正 行 运 ’ 。 ”

最 后 , 杜 甫 把 手 一 揣 , 斜 视 着 干 桃 子 说 : “ 这 是 隔 年 的 桃 子

, 经 雪 冻 霜 打 算 不 得 鲜 果 , 只 能 入 药 , 便 叫 ‘ 不 行 运 ’ 。 ”

书 吏 听 了 无 言 可 对 , 只 好 提 着 那 四 味 药 灰 溜 溜 地 走 了 。 杜 甫

捻 须 大 笑 。 从 此 , 那 些 财 主 药 店 对 杜 甫 更 没 法 儿 了 , 杜 甫 的 “

百 草 堂 ” 中 药 店 越 办 越 好 。

3、杜甫与中药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后被人称为“诗圣”,在诗坛上与李白齐名。然而,命运的

安排使杜甫一生与中药保持着特殊的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很少为人知晓。

一位诗人,怎么会与中药发生联系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诗人依靠采药、卖药维持生

计。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常为生活问题到处奔波。他经历了唐玄宗后期由盛到衰的社会转折

时期。三十五岁之后,被困居长安近十年,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由于生活困苦,经济拮据,他不得不采药到集市上去卖,以换取生活

必须品。他常起早贪黑顶风冒雪到山中采药,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药上。诗云:长馋长馋白

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他在仕途中不得志,四十四岁时当上一个右卫率府胄遭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又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使之化为泡影。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心灰意冷,于是他把采药、种药作为精神上的寄托。每

当他做官失意时,就想到自己家乡药物多,不如回乡种药好。曾在诗中流露出“故乡多药物

,胜慨忆桃源”的感情。当他弃掉官职,生活较固定时,立即辟药园种植中药。他常常在药

园中留连忘返,往往“寻常绝醉困,卧此片时醒”。在杜甫草堂里,当年他就开辟有一块一

亩左右的药圃。

由于杜甫长期接触中药,观察中药植物的生长,积累下大量植物学方面的知识,所

以他写的有关中药的诗显得格外有生气,一反他诗中常有的那种忧伤的格调。如他吟咏决明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咏栀子:“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咏丁香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从这些优美的诗句中,我们可看出杜甫对中药怀有的特殊

感情。

4 唐代大诗人杜甫住在京城长安的时候,有一年春天,独自一人到曲江游览。那天天气晴

朗,曲江景色更是宜人,正值春暖花开之时。杜甫面对着美好的景致,心情非常好,他来到

临江的一家酒家,凭窗而坐,要了一壶酒,一边欣赏这美景,一边喝酒。喝着喝着,就感到

心旷神怡,诗兴大发,于是欣然提笔,写下了一首《曲江对酒》,其中有两句就是这样写的

: 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

终于,天色已晚,杜甫带者三分醉意恋恋不舍地踏上归途,在马背上,他又拿出刚刚写

的诗:“《曲江对酒》,怎么能‘欲语’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一边策马,一边想,他越想越不妥。回到家里,他立刻把诗改为: 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推荐第6篇:登高

《登高》教学设计

西吉县职业中学

高芳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4.学会写景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和背诵。

2、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1、吟诵法

2、讲析法和点拨法

3、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显示郭沫若的这幅对联PPT1。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写的是谁?杜甫这是 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他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登高》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音频范读诗歌,学生注目。多媒体播放音频链接ppt2 2.请学生范读,其他学生默读 3.学生自由朗读后结合注释默读

(三)诵读赏析,探究诗歌的景情关系

1、用一个字来概括全诗的情感基调,该如何概括?

2、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悲”,诗人“悲”什么?

(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诗人悲的情怀。PPT3)针对第二个问题提出一下三个小问题

①首联和颔联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广阔深远的图景,试问,哪一个意象让你感受最深,请描绘一下,

答案多样:如飞鸟,在劲风中摇曳吃力盘旋,飞舞的鸟这个意象,意韵较深。写出了孤鸟的无力、脆弱,这何尝不是诗人的写照。这种意象在杜甫其它诗中也可印证,如《旅夜抒怀》同是临江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多媒体显示这首诗ppt4)。对于这首诗,教师可适当点拨,江上景色,野阔天低,大江奔流,尤显旅人的单薄与脆弱,孤独无依。所谓的文章,官职皆随水而逝,成过眼烟云,自己有如茫茫天地间一个小小的飞鸟,只有无尽的悲凉充斥其间。又如落叶、长江。就“落叶”这个意象而言,一叶知秋,落叶的萧萧表现已到深秋,大自然有春、夏、秋、冬,秋天尤其让人感到伤感。如学生提到“长江”这个意象,情不自禁地想起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联系诗人生平是否有韶光易逝,而壮志难酬的遗憾呢?

②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登高秋景图。

答案:登上高台,眼望远方高远天际,茫茫无边,耳听猎猎西风,老猿悲鸣,沙走江上,水落石出,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在急劲的西风中,孤鸟吃力地翻滚,大风四卷,孤鸟回旋,徒增无限感伤,近看枯叶萧萧而下,黄叶满地;远观滔滔的长江,滚滚东逝,不禁让人想起孔夫子“逝者如斯夫”的千古浩叹。

③“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中写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这两联浑然一体,境界深邃悠远,营造出天地萧飒悲凉、凄清的景境,渲染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内心无尽的悲凉,悲叹大自然的秋。

④:诗人仅仅悲叹大自然的秋吗,所悲之秋还有没有别的意味?

(教师课结合多媒体,可适时展现杜甫生平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作如下的解读ppt6)

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第二年,晚年的诗人仍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生活困顿,再加上年老多病,登台赋诗,想岁将百年,生命将尽,而命途多舛,壮志难酬,而对于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而言,政治前途如此暗淡,无异于要了诗人的性命,今诗人头发花白,命将尽而事业无成,不由悲从中来,悲叹个人生活的困顿同时,更加悲叹政治生命的困顿,实为悲叹个人人生之秋。

⑤诗人悲秋,悲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这些也许都不是“悲秋”的根本,那么“悲秋”的根本是什么?请结合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讨论、分析。

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大量诗人的诗作中,我们似乎恍然大悟,悲秋,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更深层的是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多媒体显示杜甫的这些作品ppt7)。《登高》一诗真正的意蕴,是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国家之秋的有机统一,体现的是诗人忧国伤世的博大志士胸襟和情怀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交流探究成果,教师适当引导补充)

(四)小结全诗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五)作业:背诵并默写全诗

(六)板书设计下图所示: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孤独哀伤

写景 融情入景

无边落木 不尽长江 ——韶光易逝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漂泊孤苦 抒情 恤己伤时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忧愤苦闷

推荐第7篇:登高

《登高》教案

教者

王情武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杜诗沉郁顿挫的诗歌特色。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 思。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包含的情感 。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规范、生动地解读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突破】抓住意象,通过知人论世、品字、对比、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突破。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步骤与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 分钟) 同学们,我们知道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又叫“重九” 。由于“九九”谐音是 “久久”,有长久之意,常在此日进行祭祖和敬老活动,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 。与 三月初三“踏春”相对应, 重阳还被称“踏秋”, 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 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小学时我们学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一诗,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正是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的习俗。 公元 767 年的重阳节这一天,四川省夔州的长江边上,一位衣衫褴褛、疾病缠身、年过半 百的老人,孤身一人、步履蹒跚地朝山上登高而来。在这个满目衰败的残秋里,面对水急风大 的万里江天, 面对疲倦而孤独的飞鸟, 面对了无生气的枯树, 这位一生坎坷、穷愁潦倒的老人, 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老人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首七言律诗——《登高》 。 《登高》的写作背景( 分钟)

二、登高》的写作背景(2 分钟) 《登高》向来被誉传为名作,被明代的胡应麟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首诗是杜甫 767 年在四川夔州所作, 当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地方军阀又趁机相互争夺地盘, 造成社会*,民不聊生。同时,唐与吐蕃等外族战争不断。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诗人 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 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各种苦闷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为了排遣苦闷,诗 人抱病登高,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整体感知(3 分钟)

1.播放录音朗读,找出本诗的主体情绪是什么?(诗眼:悲) 2.听老师示读,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及停顿。 3.大家自由朗读,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翻译不懂的字句。

四、品读诗歌(30 分钟)

1.[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问题 1:首联利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共写了几种景物? 六种:风、天、猿、渚、沙、鸟 问题

2:这六种景物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急、高、啸哀、清、白、飞回。十四字写六种景,形、声、色、态兼备,十分凝炼。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急风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天高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哀猿 飞鸟, 飞鸟,可能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孤独痛苦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能是一只找 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

寻找自己的巢。

3:我们能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或者想象成不是一只,而是多只? 不能,我们得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 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 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题 1: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由落木和江水,我们能想到什么? 两种景物:落木、长江。 杜甫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 人 已经到了生命晚秋。杜甫生于 712 年,卒于 770 年,活了 58 岁,写这首诗时是 55 岁,也就是 去世前三年写的。“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意,传达出年华易逝的感慨。 “不尽长江”传递的信息是时间的无穷,给人一种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的感觉。历史和时间 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滚滚不尽的历 史长河, 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 但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 一个有阔大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 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短暂的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 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 开阔,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

问题 2:能把这联的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吗? 从表达技巧角度, 此联运用对比衬托, 用时间的无穷衬托了生命的短暂。 人的生命越短暂, 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 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相反, 时间和历史越是悠久无穷, 就越显得人生命的短暂瞬逝。 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但江山万古长青。此联“无边”“不尽”,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 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这种复杂深沉的情感借助两个修饰词“无边”和“不尽”表现得更为充分。这两个词与下 联的“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排遣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诗的境界更加雄浑壮阔,更能表达出深沉复杂的思绪。 总结:寓情于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凄清、悲怆的感情基调。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的 总结:寓情于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凄清、悲怆的感情基调。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的 那么后两联是什么?(抒情)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问题 1: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如何 理解? 异乡“作客” ,寄人篱下,此其一;系舟“万里” ,故乡渺茫,此其二; “悲哉秋之为气” , 节令凄凉,此其三, “常”年如此,不知其终,此其四。 “百年”一生潦倒,此其五;体弱“多 病” ,缠身不愈,此其六;重九“登台” ,倍思亲,此其七;孑然孤“独” ,此其八。 罗大经对这一联的总结的确极为精当,此句把杜甫的悲情、愁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 2 悲中添悲、愁上加愁。 : “万里” 写出了自己距离故乡之远,相隔千山万水,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这是第一层 万里” 意思。 悲秋” :这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在秋天的悲凉感受。秋天,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 “悲秋” 人在秋天往往会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悲秋, 是我国文人墨客的一种传统文学题材。 古代就有 “秋 士”一词,意思是说秋天的时候,男子会觉得繁华落尽,满目萧瑟,有些英雄末路的伤感。我 们再联系诗人杜甫所处的时代和四处飘泊的经历,就能够体会出“悲秋”中这个“悲”字的沉 甸甸的份量。这是第二层意思。 作客” ,意思是寄居他乡。漂泊他乡的人,难免会有思乡之 “作客” 诗中的作客,不是“做客” : 情,这种思乡之情,在秋天就会更加浓烈。这是第三层意思。 “常” 在“作客”前,加上这一个“常”字,说明了什么?它说明在诗人的一生中,经 : 常要到处飘泊,四处流浪。杜甫 48 岁开始,一直

到 58 岁去世为止,11 年中一直在外漂零, 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如果说“作客”他乡,已经让人心怀愁绪的话,那么“常作客” 就更令人倍感凄凉。这是第四层意思。 百年” ,也就是老年。 “百年” 不是说一百年,也不是像书上注释那样是一生,而是指“暮年” : 当时作者已经 55 岁了,这么大年纪还在外飘泊,这就不能不让人非常感伤。这是第五层意思。 多病” “多病” 在多年的飘泊生活中,诗人身患多种疾病,一个身体多病的人,往往多愁善感, : 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呢。这是第六层意思。 登台” “登台” 诗人登上高台所见到的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 : 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种凄苦悲凉的景象,让诗人心中产生了无限感慨,再联想到时局的 动荡不安,联想到自己的一生遭遇,心情就会更加沉重。这是第七层意思。 “独” 在“登台”前面加一个“独”字,就使“登台”更加悲凉。在传统的重阳节到来 : 之际,诗人既不能走亲访友,又不是举家齐登,而是独自登高。晚年的杜甫抱负未展,疾病缠 身,家乡难回,知音渐少(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怎能不感慨万千?那种孤苦无 助之感,可谓是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第八层意思。 总结: 总结:大家看,虽然只有十四个字,却能够写出八层意思,这就难怪此诗千百年来为世 人年称道。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两个诗句中,这八层意思不是并行排列在一起的,而是融 合叠加在一起的。它描绘出这样一幅景象:一位年过半百而又疾病缠身老人,远离家乡,多年 飘泊在外,在一个秋风萧瑟,落叶飘零的秋天,独自登上江边的高台,面对着滚滚江水、茫茫 苍穹,禁不住慨然长叹。这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这其中任意一种意思就足以让人沉重, 更何况是八层意思呢?为了使这种复杂而沉重的心情得到更充分的表达, 诗人在接下来的两个 诗句中,对自己当前的处境又进一步做了具体揭示:

4.[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 1: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环境 说说尾联中艰难二字的含义。 “艰难”指国家艰难,更多的是指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 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 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伴随了杜甫老人的一生。他既忧己,更 忧民忧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 是无论贫困还是发达,都是心怀天下的。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的主旋律。

问题 2: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理解“苦”和“新停”二字? 3 苦,表达了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 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所以极度遗憾,这是一种忧愤的心情。老人心有余而 力不足,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问题 3: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应该喝酒赏菊花。酒是中国人的最爱,似乎惟有酒能够淋 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悲的感情。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无论高兴还是伤悲都要来上一口。在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但是现在的杜甫却不能喝酒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 酒才能浇愁, 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 可是却不能喝酒, 这愁闷可怎么了却, 怎么疏解呢? ——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 小结:国家与个人的双重艰难,使作者心中的“苦恨”油然而生,于是才有了满头的花白,而 一个“繁”字,则写出了白发之多,诗人的潦倒生活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正需要借酒浇 愁,好来个“一醉解千愁” ,可是又偏偏因为生病而刚刚戒了酒,心有万千愁绪,无法排解, 诗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诗人似乎还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要向世人诉说,但却又不说了。人 在忧愁苦闷的时候,如果能够向人尽情诉说,或许可以排解一些苦闷,而诗人却不说了。不是 不想说,也不是不能说,而是心中的愁苦太多太重,说也说不完,诉也诉不尽,所以索性不再 说下去了。这就为读者的进

一步体会,进一步感受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这正是杜诗沉郁顿 挫的艺术特色所在: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 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五、结束语(6 分钟): 今天,我们做了一次穿越,和大诗人杜甫一起完成了一次重阳登高,我们的灵魂仿佛再一 次受到洗礼。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 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 生命的执著。这就是那个一生坎坷,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的杜甫,那个无论穷达,都不忘 兼济天下的杜甫,那个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还挂念祖国兴衰的杜甫。同学们请记住这位伟大 的老人。下面让我们一起饱含感情的朗诵一下《登高》

推荐第8篇: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工作制度

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工作制度

1总则

1.1根据集团公司党委《关于全面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的意见》以及XX总公司党委《关于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开发总公司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深化党员“三高一流”和带动全员“三高一流”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每个

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XX总公司党委决定,建立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工作制度。2基本思路

2.1将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和党员民主评议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党员民主评议制度。

2.2建立《党员登高手册》,每年度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后,将党员民主评议结果(对照党员“三高”标准的差距)记入《党员登高手册》,作为下年度的奋斗目标。

2.3按照“一年一个小循环,三年一个中循环,党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为一个大循环”的工作思路,持续不断地推进党员“登高计划”活动。

3基本原则

3.1围绕中心与聚焦目标相结合

3.1.1紧紧围绕XX总公司新一轮发展战略,把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与完成本单位、本部门当年度生产经营和工作任务结合起来。

3.1.2党员制定个人年度“登高计划”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登高”目标聚焦在提高个人素质和取得具体成果上,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把目标细化、量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指标,确保目标的实现。

3.2务求实效与坚持长效相结合

3.2.1把党员“登高计划”活动与“党的组织生活及支部活动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不同岗位的党员区别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突出各自的侧重点。

3.2.2把党员“登高计划”活动与实施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长期坚持、长效推进。

3.3过程受控与鼓励创新相结合

3.3.1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根据目标管理的思路和项目管理的模式,按照PDCA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要求,采取严密的过程控制措施,做到活动开展全覆盖、基本要求不走样。

3.3.2发扬改革的精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具体办法,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和活动水平,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

3.4党员“登高”与全员“登高”相结合

3.4.1党员不仅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党员“登高计划”活动;而且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职工群众提高素质,共同“登高”。

3.4.2通过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引导并鼓励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活动,积极参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小组活动,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4基本方法

4.1开展党员民主评议

4.1.1XX总公司党委每年组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一般安排在第二季度,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4.1.2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的工作程序

4.1.2.1组织党员学习

4.1.2.1.1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前,各基层党支部按照XX总公司党委和各二级党委(直属党总支,下同)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党员学习;

4.1.2.1.2党员学习的内容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重点是党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六条基本要求,以及集团公司、XX总公司和本单位、本部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

4.1.2.2党员自我检查

4.1.2.2.1每个党员根据民主评议的要求,认真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权利,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六条基本要求,以及集团公司、XX总公司和本单位、本部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重点对自己在觉悟、技能和业绩等“三高”方面的表现进行写实;

4.1.2.2.2在进行“三高”写实的基础上,每个党员认真查找存在的主要差距,剖析产生差距的关键因素,提出改进与努力的具体目标及措施。

4.1.2.3党员和群众评议

4.1.2.3.1每个党员将自我检查的情况(主要差距、关键因素、具体目标及措施)主动征求3名以上本支部党员和本单位、本部门职工群众的意见;

4.1.2.3.2被征求意见的党员和职工群众,应本着“实事求是、帮助提高”的态度,对党员自我检查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1.2.4党支部鉴定

4.1.2.4.1党支部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每个党员将自我检查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在组织生活会上进行说明,充分听取意见;

4.1.2.4.2党支部召开支委会,根据党员自我检查、党员互评、群众参评的情况以及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每个党员提出评议意见,重点对党员个人的主要差距和具体目标逐项予以审定。

4.2制定党员“登高计划”

4.2.1各

基层党支部于每年第一季度制定本支部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的具体方案,提出党支部“登高”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4.2.2各基层党支部于每年第二季度组织并指导党员制定“登高计划”,时间一般为两周。

4.2.3每个党员根据党支部“登高”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个人民主评议的结果,制定年度“登高计划”。

4.2.3.1“登

高计划”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差距,以民主评议结果为依据;第二部分为“登高”目标,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清晰明了,并尽可能量化为具体的指标和成果(工程技术人员还要具体化为“四个有”目标);第三部分为具体措施,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4.2.4党员将个人“登高计划”交所在党支部审定。

4.3建立《党员登高手册》

4.3.1《党员登高手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基本信息、“登高”目标和效果评估。

4.3.1.1基本信息动态记录党员个人的职业经历、教育背景和奖惩情况等基本信息,由党支部指定专人记录;

4.3.1.2“登高”目标主要记录党员“登高计划”提出的对照“三高”的“登高”目标,由党支部予以审定;

4.3.1.3效果评估主要记录党员完成“登高计划”目标的情况,由党员个人进行评估,党支部予以鉴定。

4.3.2《党员登高手册》在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和制定党员“登高计划”后填写,时间一般为两周。

4.3.3《党员登高手册》由党支部和党员本人按规定填写。

4.3.4《党员登高手册》平时由党员个人保管;在每年的党员民主评议期间,由党支部暂时保管。

4.4实施党员“登高计划”

4.4.1各基层党支部应积极采取措施,为党员实施“登高计划”提供服务、创造条件。

4.4.2党员个人对“登高计划”进行分解,排出月度或季度实施分计划,自觉推进和落实各项具体措施。

4.4.3各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个人共同对“登高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确保年度“登高计划”的完成,实现“登高”目标。

4.5建立党员教育制度

4.5.1党员日常学习制度

4.5.1.1各级党组织每年制定党员日常学习计划,年内组织和安排好党员的日常学习;

4.5.1.2党员根据个人年度“登高计划”制定年度自学计划,重点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与岗位相关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

4.5.2党员集中培训制度

4.5.2.1XX总公司党委每年制定党员集中教育培训计划,相对集中一定时间,组织开办党员集中教育培训班;

4.5.2.2党员集中教育培训一般安排在每年的第二季度,学时一般为8-16个小时;

4.5.2.3党员集中教育培训的专题和内容根据当年度党员教育的具体要求确定;

4.5.2.4每个党员必须参加其中一期的培训,并完成规定的思考题;

4.5.2.5各基层党支部必须合理安排好党员的工作,确保本支部每个党员都能参加集中教育培训。

4.5.3党员“帮学结对”制度

4.5.3.1各基层党支部结合推进实施“三年人才发展规划”、“职工素质工程”,以及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组织每个党员与一名职工群众“帮学结对”;

4.5.3.2在选择“帮学结对”对象时,应充分考虑党员和职工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使“结对”双方在学习上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4.5.3.3对党员人数较多、职工群众人数相对较少的党支部,由党支部通过业务链上的党组织,帮助选择“结对”对象。

4.5.4党支部研讨学习制度

4.5.4.1各基层党支部每年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开展研讨学习活动;

4.5.4.2研讨学习活动原则上上下半年各一次,采取党支部确定主题,集中组织研讨与党员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5.4.3党支部安排研讨学习可以与党员民主评议、集中教育培训和党的组织生活及支部活动等结合起来进行;

4.5.4.4每个党员必须参与党支部的研讨学习活动,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在党支部内进行书面交流;

4.5.4.5党支部应认真准备,精心组织,确保学习时间、内容、人员和效果“四落实”。

4.5.5党员领导人员上党课制度

4.5.5.1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每年必须至少一次给所在单位和部门的党员上党课;

4.5.5.2各级行政负责人中的党员领导人员每年必须至少一次给所在单位和部门的党员作形势报告;

4.5.5.3其他党员领导人员可结合工作实际,给所在单位和部门的党员上党课或作形势报告;

4.5.5.4党员领导人员上党课、作形势报告,由所在单位、部门的党组织具体安排。

4.6检查和评价

4.6.1年度检查和评价

4.6.1.1党员“登高计划”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工作与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紧密结合,时间节点原则上保持同步。

4.6.1.2党员“登高计划”的完成情况列入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的重点内容。

4.6.1.3每年度党员民主评议时,各基层党支部按照PDCA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要求,结合党内外评议意见、党员自评和平时考察的情况,对每个党员实施“登高计划”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记入《党员登高手册》,并作为民主评议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党员进行反馈。

4.6.2三年评价和推进

4.6.2.1按照“三年一个中循环”的要求,XX总公司党委每三年编制一次党员队伍发展规划。

4.6.2.2各二级党委及所属党支部要对党员“登高计划”活动进行三年回头看,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根据新的要求和目标制定本单位、本支部的党员队伍发展规划。

5工作要求

5.1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全面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牢牢把握基本原则,明确基本要求,把党员“登高计划”活动摆在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5.2各二级党委是本单位推进党员“登高计划”的具体领导者和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各级领导人员要带头参加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带头制定党员“登高计划”,带头实施党员“登高计划”。

5.3各基层党支部是推进党员“登高计划”的直接组织者和责任者,负责制定具体推进计划,落实相关措施,指导党员制定、实施“登高计划”,并进行动态管理和综合评价。

5.4各基层党支部要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全局出发,把党员“登高计划”活动与“党的组织生活及支部活动设计”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两个基本切入点,与基层党建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统筹谋划、系统构建、相互渗透、协调运行。

5.5各基层党支部要深入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党员参与“登高计划”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营造“人人都在组织中,人人都有组织管”的好风气,把组织管、群众管、党员自己管融为一体,使党组织成为培养党员、改造党员、提高党员的熔炉,使党员的先进性在岗位上闪光、在工作中体现。

5.6各二级党委要加强对本单位全面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的跟踪管理,及时总结和发现工作中问题,并将有关情况反馈XX总公司党委组织处。

5.7对离岗待退休、离岗退养等离岗党员,要从实际出发来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

推荐第9篇:重阳登高

上城区卫生局工会举办职工重阳登高活动

在我国,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在民间历来有“九九重阳、登高望远”的习俗。10月15日下午,上城区卫生工会组织职工举行了玉皇山重阳登山活动。

入秋渐冷,凉风习习,1点半玉皇山下已经聚集了很多职工,大家穿着整齐的运动服,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本次登山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跑步登山,包括上城区卫生局、卫生服务中心在内一共分为九个团队,每个团队推选出2名男职工和3名女职工,延盘山路跑上山顶,再根据跑步排名算分,最后根据5名参赛队员的跑步总分排出团队排名。第二部分为爬阶登山。剩余职工沿着台阶登上山顶。参赛队员出发后,大家三三俩俩,结伴而行,沿着蜿蜒的台阶拾级而上,情志高昂,欢声笑语中登上了山顶。沿途大家感受着秋日沁人心脾的空气,虽然天公不作美,但秋风无法吹散心中的暖意,山、水、林融为一体的秋色美景,让大家沉醉其中,无法自拔。率先登上山顶的职工为跑步登顶的队员加油呐喊欢呼,每一位冲向终点的职员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散发着光芒。

最终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会取得了女子组第一名,男子组第三名以及团队第三名的骄人成绩。此次集体登山活动,丰富了职工们的节庆活动、营造了和谐氛围,达到了劳逸结合、强身健体的目的。

朱敏倩

推荐第10篇:登高 教案

《登高》教案

一、导语: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二、课文探讨

1、朗诵《登高》全诗。

2、这个老人是难呀?——是杜甫。

(一)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六种。风、天、猿、渚、沙、鸟。)

1、问: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心寒。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应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我觉得,这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2、问: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鸡鸣山更幽”。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〇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因为毛泽东当时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期。

〇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

如此说来,那鹰与鸟就是毛泽东和王维的化身了?

所以,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二)颌联,写了几种景物?(两种,落木、长江。

师:由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生命短暂。

师: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

但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

基调: 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的话,那么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

1、“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做客”——是客居他乡,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 与一般的那种客居他乡不同,比方说,有的同学也是在外求学,这也是客居他乡呀。

2、“常”是长久的,不断的。(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3、登台——(生集体背王维诗《九月九回忆山东兄弟》)——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〇古人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

〇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

〇什么季节呢?——悲凉的秋天。

〇杜甫登台是在什么年纪?( “百年”,就是老年。) 〇身体——多病的身体。

作者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仃,形单影只,无所依傍。倍感身世凄凉。

〇那么,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

〇是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 (“艰难苦恨繁霜鬓”。)

——理解“艰难苦恨繁霜鬓”?: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

〇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〇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吗?(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〇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喜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忧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

〇为什么?——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

〇本来,借酒才能消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真是有愁不能解。

小结:

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我就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同时更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

第11篇:登高诗歌

《登高》

陈建宁

神州名胜真无数, 皖南黄山独称雄。 白云悠悠去复来, 青山依依在其中。 奇松展枝钢针挺, 怪石嶙峋兀然耸。 更喜缆车空中啸, 惊起飞鸟入林丛。

《象棋歌》

陈建宁 马炮争雄烽烟起, 车来卒往征战急。 象飞士伐不忘守, 帅坐九宫亦杀敌。 先弃后取逞奇计, 欲擒故纵得先机。 人生如棋贵开局, 步步争先莫放弃。

第12篇: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李卓,今年20岁,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登高》,下面我开始正式说课。此次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学情,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登高》这首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二课杜甫诗三首中最后一首。这首七言律诗句句押韵,语言凝练,情景交融,意味深长,它充分体现了杜甫的人生情怀和律诗风格,学习本诗,有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杜甫其人其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说课程标准

新课标在语文教学中提出,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因此,我会引导学生感受杜甫的思想价值,掌握来鉴赏诗歌艺术的基本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在高中语文教学要求“准确、全面地把握诗歌的内涵,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篇课文的特点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挖掘和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提升古诗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⒈通过朗诵,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⒉通过对本诗景物意象的分析,赏析情景交融艺术特点 ,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因此确定如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语言,分析鉴赏诗中的意象意境。 教学难点 :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

(五)说教材处理

《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采用以读带讲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讲授法和点拨法。具体到诗歌《登高》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我做的课件补充诗人杜甫生平的有关重要的信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就很必要了。

2、讨论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明确导向,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分析,探讨,在群体的合力场中解决问题,形成技能,习得鉴赏经验,进而收获阅读领悟与思维表达的快乐。

学习中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所以这课的教学,主要采取诵读法。

(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就是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但《登高》这首诗意蕴极深,还应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四、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一的学习和训练,对鉴赏诗歌也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对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一)抒情导入,营造氛围。用王维诗歌导入。

由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导入《登高》。

这首诗是学生学习过的,通过这首诗导入,一方面进行旧知识的复习积累,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学生知晓有关重阳节登高的传统文化。

(二)知人论世,了解杜甫

在学习本诗之前,我首先在PPT出示有关杜甫的生平,知人论世,让学生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这样更易进行诗歌的鉴赏。

(三)进入文本,解决疑难

学生学习古代诗歌是不能和诵读相分离的,所以我确立的如下的过程,通过“读”,让学生进入文本。

1、初读,朗读吟诵,感知韵律美。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懂句意,体会律诗的节奏、押韵的顺畅之美。

2、再读,披词入情,感受感情美。

学生默读课文,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诗的情感内容。其答案是一个“悲”字。

提出这个问题,是为确立全诗的情感基调,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了解了情感基调是一个悲字,接下来就要解决诗人因何而悲,他又是如何写悲的。

3、三读,展开想象,感悟意境美。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我会让学生再朗读一遍诗文,完成填空。

诗人独自登高, 看到

听到

想到

明确了这三个问题,也就明确了本诗的结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接下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首联、颔联共写了几种意象,分别用什么词描写,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因为填空的过程中已经找到了意象。而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分析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所以此问题一方面是小组讨论,组长发言;另一方面,我进行适当的提醒补充。

树立“意象”意识,就可以深入走进诗歌内容。让学生通过体会多个意象所构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诗中所弥漫的悲情,从而对情景交融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这就初步突破了教学重点。

4、四读,品评词句,领悟悲情美。

上一个教学步骤完成了对前两联意象的鉴赏,下面就具体鉴赏后两联是如何写“悲”的。

(1)提出问题: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晚秋的时节,独自登高,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忧国伤时,慷慨悲歌。此时,悲情的诗人心中交织养哪些悲呢? 这部分是鉴赏第三联的“悲”情,我会在PPT上出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的有关其诗评语,结合评语,来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悲情——“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讲述本诗描写了诗人的八层悲都是什么,为何如此之悲。

(2)解读第四联重点字词: “苦恨”“浊酒”

诗中有景有情,学生在入境之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领悟诗人悲壮而略读伤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怀,突破难点。

(3)最后为使学生更加了解诗歌的内涵和作者抒发的情感。提出问题“作者的悲仅仅是一己之悲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引领学生扣住“艰难”一词作分析。让学生学习领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和无论穷达都要兼济天下的阔大胸襟。

5、五读,感悟朗读,品悟音乐美。

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诵读是涵咏陶冶情操的最佳途径。我将其分三步完成:先自由诵读,用心感悟,借声传情;再配乐朗诵,在悲凉的背景音乐中个别诵读,互相点评,互相欣赏;最后,播放名家范读,在倾听中将诗情融入心田,完成背诵。

(四)归纳总结,发散思维

讨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总结出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赏析古典诗歌呢?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运用的诵读读法、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法等诗歌鉴赏的方法做归纳总结,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五)课堂练习,技能提升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授之以渔”,并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学以致用,从不断的训练中提高鉴赏水平。因此我设置一道课堂练习题,用多媒体展示《旅夜书怀》:

1、分析首联“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中“细草”和“孤舟”两个意象的作用。

2、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分析诗的五六句。(鉴赏程序相类似,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巩固深化

为让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历练达到自己读懂诗歌集培养探究能力的目的,这节课我准备布置以下课外作业:

1、任选一角度,对《登高》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300字左右。

2、成都杜甫草堂里有郭沫若先生题写的一副对联(投影显示杜甫肖像和郭沫若评杜甫联):世上疮咦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读了这首诗,请你结合以前对杜甫及其作品的了解,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话评价来杜甫。

六、说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形成以下的板书,这个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完整的理解课文。)

第13篇: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登高》选自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二单元。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鉴赏唐代诗歌。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唐诗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科的知识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

2、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大纲教学目的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同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悲国家之秋、社会之秋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这也是本诗的关键。

二、说教法

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1、吟诵法。其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讲析法和点拨法。具体到诗歌《登高》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我做的课件补充背景登的有关重要的信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就很必要了。

3、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

4.“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

对教材的处理应该有侧重点、灵活性处理,让学生领会赏析方法,以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习诗歌。

三、说学法

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而美国著名学者皮尔斯曾经说过后现代时代最缺乏的是注意力,体会和领悟诗歌的音乐美。

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就是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登高》这首诗意蕴极深,还应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

四、说课堂教学

一、关于新课导入

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导语是每节课的窗户和眼睛,精彩的导语能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具体到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明白任何文学作品包括诗歌都是在特定的时空完成的,面对相同的诗人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体验,设计了如上的导语。

二、关于新课传授过程

(一)五品诗歌

1.读一读,感受韵律美,教师范背诗歌,学生注目。此设计意在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背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让学生对《登高》一诗的情感基调有个感性的整体认知,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音韵美,此为情读。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此教学设计目的在于进行诵读指导,让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因,此为音读。

2.观一观,欣赏画面美。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认真体会。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

3.联一联,体会意境美。学生自由朗读后结合注释默读。此教学设计本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宗旨,目的是让学生思考,领悟诗歌的大意,体会意境,首联和颔联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广阔深远的图景,此为意读。

4.品一品,咂摸语言美 教学是情感、态度和价值相统一的过程及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目标出发,认真领会鉴赏诗歌语言。

5.思一思,破译情理美。在完成探讨景、境、情关系之后,理解课文结构图,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诗。此设计有利于实现教学大纲中要加强学生的积累,养成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一教学目的。

诗人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悲国之秋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二)关于作业

1.通过学习《登高》,写一篇《登岳阳楼》的赏析文章。因为重点讲解了《登高》,所以通过作业设置,希望学生能够自学《登岳阳楼》。 2.积累背诵杜甫诗歌,体会他“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三)关于板书设计也即结语,就全诗讲解进行总结。理解课文结构图。

第14篇:登高(推荐)

《登高》教案

一、教学过程: 开篇语:

师:同学们,今天的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登高》诗学习诗的最好的办法是诵读,通过诵读,可以更好地走进作品描写的意境中去,获得启示。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登高》诗的配乐朗诵, 师:好,欣赏完登高的朗诵,我们是否能想象出杜甫登高远望的情景呢?要想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心声,我们还需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正所谓“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所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然后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

师:找同学朗读: 杜甫(712——700),字子美,初唐诗人杜审言是他的祖父。青少年时期,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后到长安,困顿十年。安史之乱起,颠沛流亡。肃宗时曾任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到成都,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因称“杜工部”。晚年漂泊鄂、湘一带,最后病死于赴郴州途中 杜甫, 有《杜工部集》。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水平。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而被称为“诗史”,正因为杜甫写出了诗史,所以人们称他为“诗圣”。

师:写作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面对动荡的社会,杜甫经过一番辗转投奔朋友严武客居四川,严武死后他再度飘泊,这首诗距他去世只有三年时间。当时唐王朝内忧外患,而诗人也疾病缠身。他登高远望,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诗人有感而发,创作《登高》。《登高》被称为“今七言律第一”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首诗

二、赏析文本

1、师: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六种 总结:风、天、猿、渚、沙、鸟。 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 解释: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愈显得自己很渺小,很孤单。有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不仅写出了猿鸣的特点,而且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心中的浓浓哀愁。

清,白,属于什么色调?冷色调,通常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 再看“鸟飞回”言外意鸟回人不能回。作者无家可归。

师: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2、师:颔联,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

师:请问由落木大家可以想到什么?长江可以想到什么?

总结: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应该是时间的无穷 ,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 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相反,时间和历史越是悠久无穷,就越显得人生命的短暂瞬逝

师:从表达技巧角度,此联运用对比衬托,用时间的无穷衬托了生命的短暂。

前四句总结:寓情于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凄清,悲怆的感情基调。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找同学读一下:

宋代的罗大经曾说这两句话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师:罗大经对这一联的总结的确极为精当,此句把杜甫的悲情、愁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悲中添悲、愁上加愁。

师:下面让我们来具体感知一下他是怎么表达的: “万里”,这两个字写出了自己距离故乡之远,身在万里之外,远隔千山万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这是第一层意思。 “悲秋”,这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在秋天的悲凉感受。秋天,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悲凉的感觉,假如我们再联系诗人杜甫所处的时代和四处飘泊的经历,就能够体会出“悲秋”中这个“悲”字的沉甸甸的份量。这是第二层意思。 “作客”,诗中的作客,不是到别人家里当客人,到别人家里当客人,应写成“做客”,诗中的“作客”是寄居他乡,而寄居他乡的人,当然难免会有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在秋天就会更加浓烈。这是第三层意思。 “常”,在“作客”前,加上这一个“常”字,说明什么?它说明在诗人的一生中,经常要到处飘泊,四处流浪。如果说“作客”他乡,已经让人心怀愁绪的话,那么“常作客”就更令人倍感凄凉。这是第四层意思。 “百年”,不是说一百年,也不是像书上注释那样是一生,而是指“暮年”也就是老年。当时作者已经五十五岁了,这么大年纪还在外飘泊,这就不能不让人非常感伤。这是第五层意思。 “多病”,在多年的飘泊生活中,诗人身患多种疾病,一个身体多病的人,往往多愁善感,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呢。这是第六层意思。 “登台”,诗人登上高台所见到的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凄苦悲凉的景象,让诗人心中产生了无限感慨,再联想到时局的动荡不安,联想到自己的一生遭遇,心情就会更加沉重。这是第七层意思。 “独”,在“登台”前面加一个“独”字,就使“登台”更加悲凉。在传统的重阳节到来之际,诗人既不能会亲访友,又不是举家齐登,而是独自登高,那种孤苦无助之感,可谓是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第八层意思。 总结:大家看只有十四个字,却能够写出八层意思,除了杜甫还能有谁写得出?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两个诗句中,这八层意思不是并行排列在一起的,而是融合在一起,叠加在一起的。它描绘出这样一幅景象:一位年过半百,远离家乡,多年飘泊在外,疾病缠身的老人,在一个冷风萧瑟,落叶飘零的秋天,孤单单一个人,登上江边的高台,面对着滚滚江水,慨然长叹。此情此景,多么悲凉。只有一层意思已经十分沉重了,两层意思加起来就更加沉重,更何况是八层意思呢?所以这两个诗句,就使诗人那种十分复杂而沉重的心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4、为了使这种复杂而沉重的心情得到更充分的表达,诗人在接下来的两个诗句中,对自己当前的处境又进一步做了具体揭示: 正是因为社会动荡,诗人才远离家乡,所以这里的艰难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双重的的艰难,使作者心中的“苦恨”油然而生,于是才有了满头的花白,,而一个“繁”字,则写出了白发之多,诗人的潦倒生活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正需要借酒浇愁,好来个“一醉解千愁”,可是又偏偏因为生病而刚刚戒了酒,心有万千愁绪,无法排解,诗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诗人似乎还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要向世人诉说,但却又不说了。人在忧愁苦闷的时候,如果能够向人尽情诉说,或许可以排解一些苦闷,而诗人却不说了。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能说,而是心中的愁苦太多太重,说也说不完,诉也诉不尽,所以索性不再说下去了。这就为读者的进一步体会,进一步感受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结束语:和诗人一起重品了一次登高。我们的灵魂仿佛再一次受到洗礼,这就是那个一生坎坷,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的杜甫,那个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的杜甫,那个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还挂念祖国兴衰的杜甫。同学们请记住这位伟大的老人。下面让我们一起饱含感情的朗诵一下《登高》。 剩余时间练习背诵。默写。

第15篇:登高教案

教案设计

《 登 高 》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万 里 悲 秋 常 作 客,

百 年 多 病 独 登 台。

艰 难 苦 恨 繁 霜 鬓 ,

潦 倒 新 停 浊 酒 杯。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以及写作背景。 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导入] 2012年3月,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插图被学生们涂鸦成各种形象:开着坦克向前冲的,戴着墨镜骑电动车出门的,骑着自行车去买菜的,跟美女翩翩起舞的,穿着运动服打篮球的,坐在桌前切西瓜的,各种搞怪形象。这一组“杜甫很忙”的课本涂鸦图片,让已经成名1200多年的“诗圣”杜甫,突然又成了“微博红人”。

对于这个现象,80、90后的网友认为这个对杜甫图片的恶搞其实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消遣,是对纯真时光的一种追忆。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已丧失了对人格最起码的尊重,何况是对这样一位被尊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伟大诗人?包容有尺度,娱乐有底线,世界文化名人值得世界的尊重和礼遇。 [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他是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一百多首,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体诗“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大李杜”,杜甫和李白。“小李杜”,杜牧和李商隐。 [背景介绍]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经五十五岁,动荡的社会,飘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端,为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后人给予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胡应麟就曾经说这首《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是毫不夸张的评价。

《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共有八句,这八个诗句,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是写景,后四句是抒情。 [作品赏析]

《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共有八句,这八个诗句,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是写景,后四句是抒情。找一组同学来朗读前四句。

1、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在第一第二句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 特点:急、高、哀、清、白、飞回、萧萧下、滚滚来 四句八景,语言凝练

2、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情感:凄凉、悲壮、苦闷

①风急:诗人以传神之笔渲染出一个秋气逼人的环境,一种寒凉凄苦的氛围,站在山上远眺的诗人已经是年老体弱了,当时他写这首诗已经是55岁了,这样的一种凄苦的氛围使诗人感到凉意彻骨。这种寒凉,不仅是身体皮肤的感觉,更是指诗人内心的感受,心里的凄凉。

②天高:秋日的天空是令人神清气爽的,而对于被国难家愁所困扰,同时又疾病缠身的诗人杜甫来说,秋日的天空却显得那么高不可及、空空荡荡。所以一个“高”字,就写出了诗人心中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 ③猿啸哀:一个“哀”字,不仅写出了猿鸣的特点,为猿猴的叫声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而且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心中的浓浓哀愁。

④渚清沙白:水中的小洲,岸上的沙子,是给人凄清的感觉,色彩有冷暖色调之分,那么白色是属于什么色调呢?所以这里景物给人凄清的感觉 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

因为在风中吃力地盘旋的鸟,让诗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艰难处境。在这里,鸟已经不是鸟了,而成了诗人的化身。鸟飞倦了可以归林,而到处飘泊的诗人却因为战乱而远离家乡,有家难回,这怎能不让人感慨万端呢! 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就是落叶。

落木萧萧下,叶子纷纷掉落下来,给人什么样的感觉?萧瑟、萧杀、凄凉、悲凉?这肃杀之景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感慨生命的短暂!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也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可以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 ⑦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给人时间无穷无尽之感!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3.手法:情景交融、景中有情 请大家带着感情一起朗读前两联!

(过渡)诗人的这四句诗向我们描绘一幅苍凉而壮阔的秋日图,在这幅图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的悲情! 可是诗人悲什么? 1.离家多年,有家难归

“万里”: 这两个字写出了距离自己故乡之远,身在万里之外,远隔千山万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悲秋”:季节上给人悲凉的感觉

“作客”:意思是寄居别处,漂泊他乡(区别于“做客”:访问别人,到别人家里做客人)

“常”:(时间上)说明诗人经常漂泊他乡,多年漂泊他乡 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岁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

“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泊在外!

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不是 3.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艰难”国事艰难,或者也可以指人生艰难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可是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对于杜甫来说是一件极其悲痛的事情!

杜甫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人,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的思想的核心。他就像葵花向日一样忠于国家,心忧天下!

俄国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而杜甫就是这样的一个伟大的诗人!当他看到国家仍然动荡不安,内心是何等的悲痛啊啊! “苦恨”是非常恨,诗人恨什么?

恨国家仍然动荡不安,恨自己已经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啊!

这种被很使自己的两鬓白发都增多了,“繁霜鬓”的“繁”即:使„„增多 4.人生潦倒,销愁无途

“潦倒“可以指人生潦倒,可是人生潦倒又何尝不是国事艰难所赐呢! 国难家愁一齐堆积在诗人胸中无法释怀,诗人该怎么办? 喝酒解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但是人却“新停浊酒杯”,“新停”,刚刚停,为何呢?

可能因病不能喝,可能因穷困潦倒,此时诗人孤苦无依,无朋友的救济,喝酒的钱都没有了。

那么这种愁苦、悲愁排泄不了,只能郁积心头! 朗读

因此我们朗读的时候应缓慢一点,把这种悲苦之情读出来。 整体小结

1.本诗借悲秋之景抒发悲秋之情,请大家读一读,“悲秋”二字在诗中有几层含义?

三层:季节之秋 人生之秋 国事之秋 2.小结

律诗的特点是颔联和颈联对仗,可是杜甫在本诗中却是每联都对仗,句句照应,可见杜甫诗歌写作技巧的高超,因此本诗也被称为“古今七律之冠”,但我想对杜甫诗歌的评价之所以这么高,不仅有技巧,还有情感的感人!正如本版块的标题“诗从肺腑出”!诗人所抒的情感既有身世之悲又有国事之悲,带着作者的这些悲情再来读一读品一品诗歌,诗歌将别有一番滋味: 在苍茫的天地之间,秋风猛烈地吹向一个登上高处的孤苦老人,两岸的猿似乎要将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凉之情全部啼啸出来,急风中的飞鸟低徊寻找着落脚点,这又多么像流浪他乡的诗人的化身啊!此时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苦又像这落叶和江水一般,难排不尽,驱赶不绝,此情此景达到了交融的最高境界!而诗人又为何如此悲苦?因为国难家愁,因为诗人对国家、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3.朗读

现在请大家带着对本诗的理解,再次齐读《登高》!

4、板书:《登高》

《 登 高 》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万 里 悲 秋 常 作 客,

百 年 多 病 独 登 台。

艰 难 苦 恨 繁 霜 鬓 ,

潦 倒 新 停 浊 酒 杯。

上阙

写景: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特点:急、高、哀、清、白、飞回、萧萧下、滚滚来 情景交融 下阙

抒情: 悲苦凄凉 离家多年,有家难归 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人生潦倒,销愁无途

第16篇: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愤激之情。

2、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师的格律知识。

3、了解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引出《登高》向来被誉传为名作,被明代的胡应麟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二、推进课程

1) 指明学生读全诗 (教师作出评价)

读诗要读出情感,读出诗人的悲欢愤激,读出他的荡气回肠,那么我们就要深入作者内心,深入诗歌之中。

2)解题

登高

我 (人物形象)

秋(景物形象)

三、鉴赏质疑

1、找出诗中哪一联集中描写写杜甫形象?

学生齐读------“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2、从这一联我们能看出一个怎样的杜甫,当时的杜甫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教师提示:漂泊 孤独 多病

四、分析鉴赏诗句

1、“作客”—— “常作客”——“悲秋常作客”——“万里悲秋常作客” 这种悲如何来排遣呢? 登台

“登台” ——“独登台”——“多病独登台”——“百年多病独登台”

2、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如何理解?

此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教师总结:诗人悲秋、孤独、漂泊之感

五、能力提升 通过对这一联的理解用自己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一下杜甫的形象,时间3分钟

找同学示范朗读,(教师要做好指点和评价)

六、赏析质疑

1、从这一联中我们能够找出哪一个字最能表现杜甫的情感——悲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

2、哪些句子是写景的?诗人描写了怎样一幅“重阳秋景图”?包涵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指明学生读一二联。

七、合作探究

在这四个诗句中,在短短28个字里,诗人就描写了八种事物,而每种事物都各有各的特征,而这些各有特征的事物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当时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教师分析重点字句:“急风”

:不仅是身体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的感受,这里所写的不仅仅是天凉风凉,更主要的是写诗人的心凉。

“高”字,就写出了诗人心中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

“猿啼” 夔州一带多猿,鸣声凄切,曾经有过这样一首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所以诗人在此写到了猿啸,并且用“哀”字来描写,一个“哀”字,不仅写出了猿鸣的特点,而且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心中的浓浓哀愁。

再来看第二句“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是江中的沙洲,站在高处朝下看,水中的沙洲显得既小又空,在萧瑟的秋风中给人一种凄清之感,所以说“渚清”。

从色彩学角度来看,蓝白黑之类的色彩属于冷色调,这种冷色调的“白”沙,与前面的“清”字一起构成了一幅苍凉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那种沉郁的情感。

“鸟飞回”在风中吃力地盘旋的鸟,让诗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艰难处境。在这里,鸟已经不是鸟了,而成了诗人的化身。鸟飞倦了可以归林,而到处飘泊的诗人却因为战乱而远离家乡,有家难回,这怎能不让人感慨万端呢!

八、名句赏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个诗句,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这两个诗句悲凉而不哀怨,感伤而不消沉,很好地表现了杜甫的诗歌风格,那就是苍凉、雄浑、沉郁、悲壮。

五、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环境 说说尾联中艰难二字的含义。

“艰难”指国家艰难,更多的是指个人艰难。他既忧己,更忧民忧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贫困还是发达,都是心怀天下的。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的主旋律。 2: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理解“苦”和“新停”二字? 苦,表达了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所以极度遗憾,这是一种忧愤的心情。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诗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诗人似乎还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要向世人诉说,但却又不说了。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能说,而是心中的愁苦太多太重,说也说不完,诉也诉不尽,所以索性不再说下去了。这就为读者的进一步体会,进一步感受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这正是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所在。

五、结束语

今天,我们做了一次穿越,和大诗人杜甫一起完成了一次重阳登高,我们的灵魂仿佛再一次受到洗礼。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著。这就是那个一生坎坷,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的杜甫,那个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的杜甫,那个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还挂念祖国兴衰的杜甫。同学们请记住这位伟大的老人。下面让我们一起饱含感情的朗诵一下《登高》。 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第17篇:登高教案

《登高》使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3、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教学重点】

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今年的重阳节刚刚过去没有几天,大家知道这一天古人有什么习俗吗?(生自由发言)是呀,赏菊、饮菊花酒、登高赋诗„„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么一千多年前,在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杜甫也登上了高处,而且留下了非常有名的诗篇,那就是《登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完成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二、知人论世

孟子曾经说过:“诵其书,读其诗,不知其人,可乎?”那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要学习杜甫的诗歌,首先要了解这个人。请同学们谈谈杜甫在你心中的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 (结合学案中的作者介绍从人生经历和作品等方面介绍)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师:你看,刚才同学们对杜甫有了这么多的认识,大家都知道杜甫被誉为“诗圣”, 梁启超有一篇文章叫做《情圣杜甫》,说明杜甫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登高》,走进杜甫,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这首诗歌,我们首先来听听这首诗的朗读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生听录音

好,听完这首诗歌的录音朗读,对这首诗有了一个初步感知,那么,你认为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也可以说反映了杜甫什么样的感情?能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一说你读完后的整体感受。

生:悲伤、忧愁、孤独„„

评价学生的感受力很好。那么现在你就用这样一种感情基调给我们朗读一下 (生读师评价)

接下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读一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但我认为同学们还可以在这基础上读得更出色。那么,怎样才能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我们知道,一首诗歌的灵魂是感情,你只有很深刻的理解了一首诗歌的感情,你才能更好的把握这首诗歌,你就可以把这首诗读得更好了。

四、细读诗歌,品味感情

师:好了,人们称杜甫这首诗歌是古今七律第一,律诗在写的时候,他有一个基本的规律,也就是这八句当中,他先写什么(景),后写什么(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当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诗歌当中的景物事实上他已经含上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诗人登高之后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如何体现悲的这种感情的?齐读前两联体会思考

生各抒己见

生:八种。有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

生:急风,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

生: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生: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生: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师:回鸟,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毛泽东笔下也有一只鸟,在《沁园春 长沙》中这样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请同学们想一想,毛泽东笔下的鸟与诗人笔下的有什么不同?

生:这是两只完全不同的鸟。毛笔下的鸟是一只展翅高飞、壮志凌云的鸟(鹰击长空);而诗人笔下的鸟是一只无家可归、低沉徘徊、孤独哀伤的鸟(回鸟徘徊)。

师:很好,想到一只孤独的鸟在疾风中飞旋徘徊,我就想到杜甫以前写过的一首诗歌,他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我一个人在外孤独的漂泊,像什么样呀,就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样,所以,当杜甫登上高处看到疾风中的鸟儿的飞翔,恐怕他也会想到自己

师:看到萧萧而下的落木和滚滚东逝的流水,诗人又会想到什么?

生: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孔子在长江边上感慨道: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师:第二联一直是千古名联,他非常强烈的突出了杜甫心胸的开阔。杜甫在他的笔下总是能够写出非常开阔的景象,你们来看前边这两个字,是无边的落木,是不尽的长江,我们说杜甫的感受力是相当的丰富,春天的时候,他看到一片花瓣落下来,他就说“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一片花瓣落下来,他就能感受到春天将要过去了,你说如果风把万片花瓣都飘下来,会是什么感觉呢?中国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当你感受到无边落叶纷纷下落的时候,你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就是杜甫,他的心灵世界是非常丰富的,我们读,就要读出他这种丰富的感情世界,好,接下来,让我们把这四句再来读一遍,体会一下。

生齐读前两联

师:诗歌总是以非常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出无穷的含义,罗大经说他读出了八层意思,那么我们同学你能读出几层意思,谁来说说。 生自由发言

生: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 生: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

师: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师:台,高迥处也。高跟感情有关系吗?而我们这首诗的题目又是《登高》,下面大家讨论一下。

生讨论 生发表意见

师:大家刚才对高处有了不同的理解,我们来看一种现象,中国古代诗人在抒发感情时,往往一登上高处就有了感慨,这是为什么呢?像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时,他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他能感受到宇宙、时空是那么的宽广,而我一个渺小的孤独的一个人在这么大的一个时空中,是多么的落寞,多么的孤寂,而如果一个人有已经到了晚年,又体弱多病,抱负又没有施展出来,你想这个时候他登上高处,在高旷的环境里一对比是不是更生感慨,这就是台字。

师: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努力传达出杜甫老人那种沉郁顿挫的深层次的内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体实在的体验。如读“万里悲秋常做客”,要心中眷念着家乡,“万”“悲”“常”都要重读,如“万”,开口要大,腔调要拖长,以描绘迢遥万里之状;读“常做客”,要倍感身世凄凉。“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什,形单影只,无所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其中“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跟老师一块读。

师:这就是杜甫的诗歌,人们一直说老杜的诗歌含蓄蕴藉,所以我们要咀嚼,我们再来看尾联,他有抒发了什么情感?

生: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①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②苦,是什么意思?

苦,“极度”,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心有余而力不足) 生: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内心愁苦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 师:同学们,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

“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读“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师生共读)。

杜甫在自己身世很苦的情况下,他的心中一直装着国家,装着人民,装着他人,所以有人分析说我们中国这个仁字,杜甫是典型的儒家的代表人物,仁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怎么叫仁,你心中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他人就叫仁,就像杜甫在秋风为茅屋所破的时候,他依然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多么博大的胸怀呀!正因为如此,千年而下,才让我们敬之,仰之。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仰之情再来齐读全诗。

五、拓展练笔

现在我们把感动中国的诗人大奖颁给杜甫,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突出杜甫的贡献或赞扬他的人格,语言精练,50字左右

生写好后交流

从同学们的文字中,我能感觉到,杜甫越来越深的走入了大家的心灵。那么我们能否把这首诗朗读得更好呢?

生自告奋勇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全诗借登高所见萧瑟、悲凉秋景,抒发作者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悲伤之情。用了借景抒情(秋景之悲)和直抒胸臆(境遇之悲)的抒情方式。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杜甫的崇敬之情,面对他的画像,再一次诵读《登高》,感受他的旷世情怀。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第18篇:登高教案

教案名称:高处架设作业安全培训教案

任课教师:

杨唯 梅磊

第一章 登高架设作业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高处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与种类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目的:了解登高架设作业的含义和基础知识;

要求:记清楚登高架设作业的种类和高处作业的分级等。

二、教学学时安排

学时:8学时

三、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

四、教学重点:

熟悉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和种类

五、教学内容

1、高处作业的定义术语;

2、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指搭设钢管或竹,木杆件构成的施工作业操作(又称架子)及分类;

按架杆配件材料和连接方法分

(六)类,按用途划分(四类),按设置部位分(两类),按设置状态分(五类)等。

六、教学小结

了解熟悉登高架设作业的概念及基本知识

七、作业思考题

共19页

第1页

1、什么是高处作业。

2、登高架设作业的种类是什么种类、如何分类。

共19页

第2页 教案名称:登高架设作业安全培训教案

任课教师: 杨唯 梅磊

第二节:登高架设作业力学常识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对架子工讲解一般的力学知识,要求并掌握一般的力学。

二、教学学时安排:

安排4个学时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板书、画图方法。

四、教学重点:

1、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如何表示

3、力的合力与分力

4、荷载概念、内力、应力、强度极限、允许应力与安全系数等。

五、教学内容:

①力的概念、三要素 ②力的平衡 ③杆件的变形 ④荷载 ⑤内力

⑥应力与强度极限 ⑦允许应力与安全系数

共19页

第3页 ⑧稳定与丧失稳定性 ⑨几何组成稳定性

⑩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的预防。

六、教学小结:

力学常知对脚手架安全保证不可缺少的环节。

七、作业题:

①力的三要素

②什么是作力的合成,什么是作力的分解 ③杆件的主要变形形式有哪几种 ④脚手架上的施工荷载是如何传递的。

共19页

第4页 教案名称:登高架设作业安全培训教案

任课教师: 杨唯 梅磊

第二章:登高作业的安全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培训学习,使学员真正认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熟悉脚手架的作用与要求,及组成和安全技术,事故预防。

二、教学学时安排

学时安排6个学时,现场实习(训)3个学时。

三、教学方法:

面授、实训场地(实习)等,现场讲述(解)

四、教学重点:

掌握熟悉安全施工,操作有关规定,安全生活有关法律法规

五、教学内容:

(一)基本规定:共十条基本规定:

1、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将预防高处坠落列为安全技术措施的重要内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后,由工地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凡不符合要求的,待修整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凡经医生诊断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严重贫血、癫痫病以及其他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病症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高处作业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3、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经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准上岗操作。

共19页

第5页

4、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合格的防护用品,禁止赤脚,穿拖鞋或硬底鞋作业。使用安全带时,必须系挂在作业上部的牢靠处。

5、高处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攀爬井架、龙门架、脚手架,更不能乘坐非载人的垂直运输设备上下。

6、禁止在防护栏杆、平台和孔洞边缘坐、靠,不得躺在脚手架上或脚手架下方休息。

7、禁止站在阳台栏杆、钢筋骨架、模板支撑上操作。禁止在作业时,沿屋架上弦、檩条以及未固定的构件上行走和作业。

8、在外墙高处进行安装玻璃及油漆等装饰工作时,应搭设防护设施和系好安全带。

9、超过六级以上强风或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10、夜间及光线不足高处作业时,应针对作业环境条件设置照明,使作业人员工作范围内视线清楚。

(二)脚手架的作用要求,规定(基本要求,一般规定),脚手架构架基本结构(结构单元的类型,8类型:

①易平面框格, ②立体格构 ③门形架

④其它专用平面框格 ⑤三角形平面支呆 ⑥平面桁行

共19页

第6页 ⑦“片”形架

⑧支柱,结构单元的构造和承载特点

结构单元组合的特点和要求

对构架基本结构的要求

2、整体稳定和缺则力杆件

3、连墙件,挑挂和卸载设施: ①连墙件构造形式,柔性,刚性

②挑,挂设施,悬挑设施要求,构造形式分三种: 上拉下支式、双上拉底支式、底锚斜支拉式 ③卸载设施种类有3种, 卸载设施(脚手架)要求三点 作业层设施要求三点,

脚手架工程中的事故及预防措施:

1、事故多发的类型:①整架倾倒和局部垮架 ②整架失稳,垂直坍塌 ③人员高空坠落 ④落物伤人(物体打击) ⑤不当操作事故。

2、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

3、用事故实例来分析

4、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六、教学小结

熟悉登高作业的基本规定要求和脚手架的作用要求及构架的组

共19页

第7页 成,安全技术,脚手架工程中的事故和预防措施

七、思考题

脚手架作用及要求是什么,工程中的事故多发类型及怎样预防。

共19页

第8页 教案名称:登高架设作业安全培训教案

任课教师: 杨唯 梅磊

第五节:名称 安全防护装置和用具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熟悉安全防护装置和正确使用保护用具,掌握架子工在高处作业及季节性施工的各项保障措施、要求。

二、教学学时安排

学时安排:4+3共7学时

三、教学方法

面授(讲述)4个学时,操作训练3个学时

四、教学重点

1、掌握施工中六个方面作业要求掌握安全保障措施,要求认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

2、熟悉安全操作的有关规定,正确使用保护用具。

五、教学内容:

建设部于1991年颁发了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商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标准主要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施工中的临力、洞口、攀登、悬空、平台及交叉作业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1、安全网的安全技术、1997年国家颁发的《安全网》(|GB5725—97)及《安全网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5726—97)标准,对有关

共19页

第9页 安全网技术要求,使用规则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①安全网的构造:

一、材料;

二、构造;

三、尺寸;

四、冲击试验;

五、密目安全网

②安全网的架设与拆除。

一、架设;

二、拆除;

三、管理。

2、安全帽。①构造 ②规格要求 ③基本性能

3、安全带。①构造 ②规格要求 ③基本性能。

六、教学小结

熟悉1991年建设部颁发的行业标准,和1997年国家颁发的《安全网》及《安全网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掌握施工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及要求。

七、思考题:

如何对安全网试验性能、安全带的使用应注意什么?高处作业时,要遵循哪些规定。

共19页

第10页 教案名称:登高架设作业安全培训教案

任课教师: 杨唯 梅磊

第三章 名称 登高作业的安全检查与管理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熟悉安全检查环节,达到施工作业的要求,加强对每个环节、材料的管理。

二、教学学时安排

学时:面授8个学时,操作4个学时。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联系实际操作培训,并举事故案例讲述。

四、教学重点

在施工前如何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验收,管理。

五、教学内容:

(一)落地式外脚手架的检查项目分为12点 ①施工方案 ②立杆基础

③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 ④杆件间距与剪刀撑 ⑤脚手架与防护栏杆

⑥交底与验收,以上是保证项目。 ⑦小横杆设置 ⑧杆件搭接

共19页

第11页 ⑨架体内封闭 ⑩脚手架材质 ⑾通道

⑿卸料平台,这些是一般项目,采用检查评分制表。

(二)悬挑式脚手架的安全检查项目分为9点: ①施工方案 ②悬挑梁及架体稳定 ③脚手架 ④荷载

⑤交底与验收,以上是保证项目 ⑥杆件间距 ⑦架体防护 ⑧层间防护 ⑨脚手架材质

以上是一般项目,采用检查评分制表。

(三)挂脚手架的安全检查项目分为8点: ①施工方案 ②制作组装 ③材质 ④脚手板

⑤交底与验收。以上是保证项目 ⑥荷载

共19页

第12页 ⑦架体防护 ⑧安装人员。

以上是一般项目,采用检查评分制表。

(四)吊篮脚手架的安全检查项目分为10点: ①施工方案 ②制作组装 ③安全装置 ④脚手板 ⑤升降操作 ⑥交底与验收 ⑦防护 ⑧防护顶板 ⑨架体稳定 ⑩荷载

(五)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检查项目分为10点: ①使用条件 ②设计计算 ③架体构造 ④附着支撑 ⑤升降装置 ⑥防坠落防倾斜装置 ⑦分段验收

共19页

第13页 ⑧脚手板 ⑨防护 ⑩操作

以上要进行实际操作。

六、教学小结

通过培训认真熟悉每个检查细节重要性,降低事故所作的前期工作。

七、思考题:

如何做到认真检查、管理。

共19页

第14页 教案名称:登高架设作业安全培训教案

任课教师: 杨唯 梅磊

第四章:名称 建筑登高架设作业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目的:了解脚手架的特点、组成结构及用途,对材质要求和使用常识。

二、教学学时安排

学时安排:6个学时。

三、教学方法

方法:采用讲述及现场讲解相结合。

四、教学重点

重点:熟悉、掌握常用脚手架的结构特点、用途以及对组装和材质的要求。

五、教学内容

内容:

1、脚手架杆件的种类规格及材质要求 规格种类分:三类

1类:木脚手架;2类:竹脚手架;3类:钢管脚手架及各类材质要求。

2、绑扎材料及连接件:①主构件;②辅助构件;③专用构件。

3、一般金属材料、木材、竹材的特性和使用常识。

六、教学小结

共19页

第15页 掌握脚手架基础知识,脚手架的基本结构特点及适用范围和对材质要求。

七、思考题:

1、对钢管和扣件有哪些质量要求?

2、碗扣式脚手架杆配件规格有哪些?

3、报废要求是什么?

共19页

第16页 教案名称:登高架设作业安全培训教案

任课教师: 杨唯 梅磊

第五章:建筑脚手架的安全防护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目的,认真熟悉脚手架安全技术防护措施要求。

二、教学学时安排

学时:6个学时,实际操作训练:20个学时。

三、教学方法

方法:采用讲述和连系事故案例相结合,理论结合实际操作。

四、教学重点

重点:防护措施项目及方法及预防措施。

五、教学内容

内容:脚手架防护措施的基本项目,脚手架的防护措施概括地讲分两部分:一是脚手架构架的安全防护;二是脚手架构架使用过程中所设的防护措施。

脚手架的防火要求和措施 脚手架的防电、避雷要求和措施 脚手架过道防护措施 恶劣天气防护

六、教学小结

掌握脚手架安全防护措施

七、思考题

脚手架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

共19页

第17页 教案名称:登高架设作业安全培训教案

任课教师: 杨唯 梅磊

第六章:建筑登高作业的安全管理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熟悉安全管理标准,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保养、维护规定,并掌握搭设、拆除脚手架的安全技术与安全措施。

二、教学学时安排

学时安排:讲述8个学时,实际操作10个学时

三、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讲述课再结合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

掌握管理规定、检查与验收标准,及保养、维护和拆除脚手架的安全技术与安全措施。

五、教学内容:

1、脚手架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设部发布国家强制性行业标准之规定;

2、脚手架的检查与验收: ①脚手架搭设和使用前检查; ②脚手架使用中的检查与维修。

3、脚手架的保养、维护和管理规定: ①脚手架交付使用期间的保养和维修;

共19页

第18页 ②脚手架拆除后所有架料的维护管理。

4、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与安全措施: ①拆除前的准备工作; ②拆除作业要求。

六、教学小结

高度重视建筑登高业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是为在今后的工作中降低安全事故。

七、思考题

脚手架的保养、维护和管理规定有哪些?

共19页

第19页

第19篇:登高教案_

《登高》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教学过程:

一、点明课题,投影教学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诗《登高》。

二、知人论世。

提问:杜甫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的诗人,人们尊奉他是诗圣,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那么,大家学过他的那些诗歌呢?能不能背一句或几句他的诗歌?好,大家说说你心目中的杜甫是个什么形象?(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补充。)

教师总结: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我们感受到了这位天才的诗人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他的《登高》,一起去领略这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去体会这位天才诗人的艺术天赋。

三、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同学们,学习诗歌最好的办法是诵读,通过诵读,可以走进作品描写的意境中去,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去,从而受到感染,获得启示。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登高》诗的配乐朗诵和有关诗句的画面。 (多媒体播放朗读。)

2、谈感受。诗人在写作时都是倾注了自己的感情的,此所谓“情动而辞发”,请大家不假思索地谈谈你从诗歌诵读中感悟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悲”,教师点评。)

3、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再跟着画面自由练习朗读这首诗,力求把自己对诗歌的感受融入到声音中去。

4、个别学生示范读。学生点评。

5、全班齐读,注意节奏舒缓,读出诗歌的感情。

6、朗读指导,方法小结。

⑴读准字音;⑵注意轻重;⑶把握节奏(按意群);⑷读出感情。

四、赏析探究。1解题。

师:你从题目读出了什么?

明确:《登高》已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写景诗,当然,写景是离不开抒情的。请同学们自读全文,找出那几句是写景?那几句是抒情? 明确:一二联写景,三四联抒情。

㈠赏析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⒈诵读•思考

问: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六种。风、天、猿、渚、沙、鸟。十四字写六种景很凝练。

在诗作之首,诗人就以传神之笔渲染出一种寒凉凄苦的氛围。 “风急”,一个“急”字,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的季节特点。

“天高“——诗人站在江边高岸,抬头远望,见到的是高远的天空。人会很自然的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孤独,有一种沧海一粟的感觉。 “猿啸哀”——夔州一带多猿,鸣声凄切。

“渚清”—— “渚”是江中的沙洲,诗人由沙洲自然写到了沙子,在描写沙子的色彩时,作者用了一个“白”字,与前面的“清”字一起构成了一幅苍凉的画面。

“鸟飞回”—— “回”,回旋地飞。在风中吃力地盘旋的鸟,让诗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艰难处境。到处飘泊的诗人因为战乱而远离家乡,有家难回,这怎能不让人感慨万端呢!

总结:首联所表现的意境是很凄清的。可见诗人心中之寒,心中之哀,心中之孤。

㈡颔联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下面我们看第三四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两个千古名句。

问:

1、“落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落叶”?这里能不能用“萧萧”代替“飘飘”?

落木往往让人联想到树干的颜色,枯黄色,让人感觉比较沉重,诗人的感情也是如此.“萧萧”让我们想到萧瑟,作者的感情到底是沉重还是轻飘?沉重!所以用:“落木”“萧萧”比较好。

2、那诗人为何用“无边”两字呢?

讨论后明确:诗人在这里写的不是实景,而是他内心的感觉,他感觉到秋天是无边无际的,体现了诗人大的情感与感受。使作品的意境在前两句所描绘的凄清氛围的基础上变得悲壮、变得苍茫、变得壮阔起来。

3、“不尽长江滚滚来“句中能不能用“滔滔”代替“滚滚”? 明确:古人用江水往往比喻什么?时间!江水的流逝往往让我们想到年华的流逝,青春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滔滔’只强调水势很大,而滚滚强调翻滚向前,似乎是年复一年,有一种圆润绵长不绝的味道在里面,更能够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4、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怎么样?

讨论后明确:有无可奈何。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 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师小结:前两句诗人以传神之笔渲染出一种寒凉凄苦的氛围。后两句在前两句所描绘的凄清氛围的基础上变得悲壮、苍茫、壮阔起来,显出诗人的大手笔来。全四句无一字抒情,却处处皆情,这些事物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当时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颈联赏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提问:宋人罗大经说颈联十四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 学生讨论探究,教师点拨明确:

宋人罗大经评颈联“十四字之间含八意: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 小结: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两个诗句中,这八层意思不是并行排列在一起的,而是融合在一起,叠加在一起的。只有一层意思已经十分沉重了,两层意思加起来就更加沉重,更何况是八层意思呢?所以这两个诗句,就使诗人那种十分复杂而沉重的心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四)、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提问:尾联当中作者又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有没有比颈联更多的情感?“艰难”应怎么理解?

明确:艰难,国家艰难,连连战乱,社会动荡;个人艰难,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

2、提问:“苦恨”什么意思?——极度遗憾。“极度遗憾”什么? 明确:极度遗憾自己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在这战争年代,不能为国效力了,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3、提问:老是不可避免的,诗人为何极度遗憾自己已经老了? 明确:因为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恨自己无法救济天下苍生。

4、: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明确:忧愤,心急如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就体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读到上一联,诗人的苦难令我们动容,可读到这里,诗人的精神令我们震撼。他总在自责自己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不能救生民于水火,这才是“苦恨”的真正底蕴,这才是独一无二的杜甫之心!他以自己病弱的双肩担起了天下这沉重的悲。这就是杜甫之所以被人们尊为“诗中圣哲”的原因。

5、提问:杜甫这个人也爱喝酒,乐也喝酒,忧也喝酒,此时的杜甫正是需要“一醉解千愁”的时候,却为什么“新停浊酒杯”呢?“浊酒”是什么意思?

讨论后明确:“浊酒”是不好的酒。酒味很薄。但是连这样的酒也不能够喝了,什么原因?可能是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因病戒酒。也可能是因为贫穷,买不起酒。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 总结:“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个诗句的含义也是十分丰富的。诗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诗人似乎还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要向世人诉说,但却又不说了。这就为读者的进一步体会、进一步感受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五、再次诵读,体味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提问:在我们品味了诗歌的感情之后,大家在来谈看这首诗歌给你留的印象还是不是单纯的“悲”?还是又多了点什么?用什么词来概括?

明确:悲壮。沉郁顿挫:沉郁:“沉”即“深”,深刻,深厚;“郁”即“积”,凝重、含蓄。沉郁之思想感情上的丰富厚实。(思想内容) • 顿挫:指语言上的凝练沉着,以节奏的缓急相、音调的抑扬顿挫和旋律的铿锵跌宕,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 •

(艺术形式)

六、再次齐读诗歌,品味体会,课在深情的吟诵中结束。

第20篇:登高教案

登高

诗人的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

生:诗人的悲首先体现在所见秋景的悲,主要体现在首联和颔联

上: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师: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八种。有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

这些各具特点的意象即诗人所见的秋景之悲是如何体现的?

生:急风,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

生: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生: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生: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师:飞鸟,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毛泽东笔下也有一只鸟,在《沁园春长沙》中这样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请同学们想一想,毛泽东笔下的鸟与诗人笔下的有什么不同?

生:这是两只完全不同的鸟。毛笔下的鸟是一只展翅高飞、壮志凌云的鸟(鹰击长空); 而诗人笔下的鸟是一只无家可归、低沉徘徊、孤独哀伤的鸟(回鸟徘徊)。 师:看到萧萧而下的落木和滚滚东逝的流水,诗人又会想到什么?

生: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孔子在长江边上感慨道: 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师:除了秋景之悲外,诗人的悲还体现在哪里?

生:除了秋景之悲外,悲还体现在诗人的境遇之悲,集中体现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师:诗人的境遇之悲具体体现在哪里?

生: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长年漂泊他乡,壮志难酬,处境艰难。 师: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联系课文注解) 生: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师: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生: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 生: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

生: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内心愁苦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

所以,整首诗以“悲”字为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有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

登高计划范文
《登高计划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