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登高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5:19: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登高》使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3、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重点】

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今年的重阳节刚刚过去没有几天,大家知道这一天古人有什么习俗吗?(生自由发言)是呀,赏菊、饮菊花酒、登高赋诗„„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么一千多年前,在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杜甫也登上了高处,而且留下了非常有名的诗篇,那就是《登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完成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二、知人论世

孟子曾经说过:“诵其书,读其诗,不知其人,可乎?”那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要学习杜甫的诗歌,首先要了解这个人。请同学们谈谈杜甫在你心中的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 (结合学案中的作者介绍从人生经历和作品等方面介绍)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师:你看,刚才同学们对杜甫有了这么多的认识,大家都知道杜甫被誉为“诗圣”, 梁启超有一篇文章叫做《情圣杜甫》,说明杜甫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登高》,走进杜甫,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这首诗歌,我们首先来听听这首诗的朗读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生听录音

好,听完这首诗歌的录音朗读,对这首诗有了一个初步感知,那么,你认为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也可以说反映了杜甫什么样的感情?能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一说你读完后的整体感受。

生:悲伤、忧愁、孤独„„

评价学生的感受力很好。那么现在你就用这样一种感情基调给我们朗读一下 (生读师评价)

接下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读一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但我认为同学们还可以在这基础上读得更出色。那么,怎样才能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我们知道,一首诗歌的灵魂是感情,你只有很深刻的理解了一首诗歌的感情,你才能更好的把握这首诗歌,你就可以把这首诗读得更好了。

四、细读诗歌,品味感情

师:好了,人们称杜甫这首诗歌是古今七律第一,律诗在写的时候,他有一个基本的规律,也就是这八句当中,他先写什么(景),后写什么(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当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诗歌当中的景物事实上他已经含上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诗人登高之后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如何体现悲的这种感情的?齐读前两联体会思考

生各抒己见

生:八种。有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

生:急风,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

生: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生: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生: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师:回鸟,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毛泽东笔下也有一只鸟,在《沁园春 长沙》中这样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请同学们想一想,毛泽东笔下的鸟与诗人笔下的有什么不同?

生:这是两只完全不同的鸟。毛笔下的鸟是一只展翅高飞、壮志凌云的鸟(鹰击长空);而诗人笔下的鸟是一只无家可归、低沉徘徊、孤独哀伤的鸟(回鸟徘徊)。

师:很好,想到一只孤独的鸟在疾风中飞旋徘徊,我就想到杜甫以前写过的一首诗歌,他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我一个人在外孤独的漂泊,像什么样呀,就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样,所以,当杜甫登上高处看到疾风中的鸟儿的飞翔,恐怕他也会想到自己

师:看到萧萧而下的落木和滚滚东逝的流水,诗人又会想到什么?

生: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孔子在长江边上感慨道: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师:第二联一直是千古名联,他非常强烈的突出了杜甫心胸的开阔。杜甫在他的笔下总是能够写出非常开阔的景象,你们来看前边这两个字,是无边的落木,是不尽的长江,我们说杜甫的感受力是相当的丰富,春天的时候,他看到一片花瓣落下来,他就说“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一片花瓣落下来,他就能感受到春天将要过去了,你说如果风把万片花瓣都飘下来,会是什么感觉呢?中国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当你感受到无边落叶纷纷下落的时候,你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就是杜甫,他的心灵世界是非常丰富的,我们读,就要读出他这种丰富的感情世界,好,接下来,让我们把这四句再来读一遍,体会一下。

生齐读前两联

师:诗歌总是以非常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出无穷的含义,罗大经说他读出了八层意思,那么我们同学你能读出几层意思,谁来说说。 生自由发言

生: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 生: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

师: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师:台,高迥处也。高跟感情有关系吗?而我们这首诗的题目又是《登高》,下面大家讨论一下。

生讨论 生发表意见

师:大家刚才对高处有了不同的理解,我们来看一种现象,中国古代诗人在抒发感情时,往往一登上高处就有了感慨,这是为什么呢?像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时,他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他能感受到宇宙、时空是那么的宽广,而我一个渺小的孤独的一个人在这么大的一个时空中,是多么的落寞,多么的孤寂,而如果一个人有已经到了晚年,又体弱多病,抱负又没有施展出来,你想这个时候他登上高处,在高旷的环境里一对比是不是更生感慨,这就是台字。

师: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努力传达出杜甫老人那种沉郁顿挫的深层次的内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体实在的体验。如读“万里悲秋常做客”,要心中眷念着家乡,“万”“悲”“常”都要重读,如“万”,开口要大,腔调要拖长,以描绘迢遥万里之状;读“常做客”,要倍感身世凄凉。“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什,形单影只,无所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其中“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跟老师一块读。

师:这就是杜甫的诗歌,人们一直说老杜的诗歌含蓄蕴藉,所以我们要咀嚼,我们再来看尾联,他有抒发了什么情感?

生: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①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②苦,是什么意思?

苦,“极度”,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心有余而力不足) 生: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内心愁苦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 师:同学们,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

“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读“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师生共读)。

杜甫在自己身世很苦的情况下,他的心中一直装着国家,装着人民,装着他人,所以有人分析说我们中国这个仁字,杜甫是典型的儒家的代表人物,仁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怎么叫仁,你心中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他人就叫仁,就像杜甫在秋风为茅屋所破的时候,他依然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多么博大的胸怀呀!正因为如此,千年而下,才让我们敬之,仰之。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仰之情再来齐读全诗。

五、拓展练笔

现在我们把感动中国的诗人大奖颁给杜甫,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突出杜甫的贡献或赞扬他的人格,语言精练,50字左右

生写好后交流

从同学们的文字中,我能感觉到,杜甫越来越深的走入了大家的心灵。那么我们能否把这首诗朗读得更好呢?

生自告奋勇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全诗借登高所见萧瑟、悲凉秋景,抒发作者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悲伤之情。用了借景抒情(秋景之悲)和直抒胸臆(境遇之悲)的抒情方式。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杜甫的崇敬之情,面对他的画像,再一次诵读《登高》,感受他的旷世情怀。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登高 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_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 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登高教案免费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