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一去二三里古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7 09:03:3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古诗一去二三里

古诗:一去二三里 目标:

1、感受古诗表现的意境美.

2、能发现五言诗的特点并大声朗诵古诗。

3、能寻找出古诗中蕴含的数字秘密。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会朗诵一些古诗。

2、物质准备:《幼儿用书》P

1、磁带。过程:

一、幼儿在集体中大胆朗诵自己学过的古诗。要求:吐字清楚,声音响亮,能朗诵出古诗的韵味。

二、引导幼儿发现古诗的特点。

用符号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发现五言古诗的特点。

鼓励幼儿用喜欢的符号分别记录这首古诗有几句?每句有几字? 如:~~~~~ ~~~~~ ~~~~~ ~~~~~ (四句)

XXXXX(每句有五个字)

三.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1.听录音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2.闭眼欣赏,鼓励幼儿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古诗中的意境。 3.结合《幼儿用书》P1的画面欣赏古诗 问: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

4.幼儿跟录音朗诵,鼓励他们发现古诗中的数字秘密。 问:你发现古诗中藏着哪些数字秘密? 四.幼儿朗诵古诗

1. 要求幼儿发准字音:村、

四、亭、座、

十、枝。2. 鼓励幼儿用手指表示数字的动作来记忆古诗内容。 3. 幼儿分组以接龙游戏的形式朗诵古诗

每组幼儿一人朗诵一句,四句朗诵完,第五个人又重复朗诵古诗的第一句。

比比哪一组朗诵古诗的遍数最多。

4. 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朗诵古诗,注意引导幼儿表现出古诗的韵味。

活动延伸:

1.幼儿回家学习更多的古诗,在语言角开展“诗歌朗诵会”鼓励幼儿积极参加。

2.在《幼儿用书》上书写汉字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

散文:风筝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拟人化描述风筝的有趣。

2.能根据散文内容回忆自己放风筝的情景,理解散文中的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注意句与句间的停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放风筝,注意观察风筝满天飞的情景。 2.《幼儿用书》P2 3.优美的乐曲 活动过程:

一.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风筝飞上天时象什么?

要求幼儿正确使用比喻句,而对幼儿想象的内容不加限制。 二.欣赏散文,感受散文内容的有趣。 1.老师朗诵散文。

问:散文把风筝描述成什么了? 2.重点欣赏散文的第二段。 问:风筝娃娃在天空中干什么?

请幼儿用散文中的句子说说风筝娃娃是怎样玩的? 幼儿扮风筝娃娃,边欣赏边随散文内容表现。 3.配乐欣赏散文,感受散文内容的连贯、流畅。 鼓励幼儿可边欣赏边用柔美的动作表现对散文的感受。 4.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的想象。

结合《幼儿用书》中的画面内容,完整欣赏散文,感受散文句子的丰富想象。 三.朗诵散文

1.幼儿集体朗诵散文,鼓励幼儿用充满童趣的情感和语气朗诵。 2.重点指导幼儿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能有感情地朗诵。 3.配乐朗诵,激发幼儿朗诵的兴趣。 4.鼓励幼儿加上恰当的动作朗诵散文。 活动延伸:

1.制作自己喜欢的风筝。 2.幼儿到野外放风筝。 3.用风筝布置教室。

活动内容:环保故事 受伤的大山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内容的起伏变化,对美的环境有向往的的情感。 2.能围绕故事中的环保问题展开讨论,讲述大山受伤前后的样子。 3.能畅谈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知道怎样注意环保。 活动准备:

1.认知经验准备:观察社区环境,向家长了解有关环保的问题 2.材料准备:《幼儿用书》P4—5,两幅图(大山受伤前后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出故事

1.出示大山受伤前后的样子的两幅图,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幼儿思考:大山受伤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猜猜是什么原因让大山受了伤?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 1.引导幼儿感受故事内容的起伏

大山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受伤后大山发生了那些事?大山是怎样恢复原来的样子的?

2.引导幼儿围绕故事中的环保问题展开讨论

(1)结合《幼儿用书》P4—5的画面,让幼儿与同伴自由讨论故事中的内容。

(2)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山? 三.畅谈自己的生活环境

鼓励幼儿谈谈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有那些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美? 四.畅想自己喜欢的环境

1.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彩笔描绘自己最喜欢的环境。 2.幼儿用自己的话清楚的与同伴交流自己向往的环境。 活动延伸:

亲子活动:在家长的协助下,参与植树活动或制作一些环保标志牌挂在社区环境中。

阅读:谁扭曲了铁轨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画面内容和文字符号所要表现的完整故事。

2.能按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述画面内容,并能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及对话。

3.知道热胀冷缩的常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与父母一起寻找生活中有关热胀冷缩的现象。 2.《幼儿用书》P6—7 活动过程: 一.自由阅读探索画面内容

1.看看,这几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鼓励幼儿大胆询问自己不理解的画面内容以及不认识的文字符号。 二.集体阅读故事

引导幼儿逐一讲述画面内容,重点是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以及对话。 1.图一:小动物们准备修一条铁路,它们在议论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想想小动物们对于修铁路可能发表的意见。

可引导幼儿从为什么要修铁路?修铁路后有哪些好处等不同角度去猜想角色对话。

2.图二:引导幼儿观察鼹鼠的动态,鼓励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描述。

3.随机讨论修铁路所需的材料和工序,也可鼓励幼儿用简单清楚的话讲述到故事中。

4.观察角色表情的变化,引导幼儿对比讲述图

三、图四的情节变化。

三、讨论热胀冷缩的现象。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呢?

四、小组表现画面内容。

1.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画面中的故事,幼儿自由按画面选角色。 2.指导幼儿分角色轮流说对话,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合作表演完整的故事。 活动延伸:

1.幼儿可将故事内容作为自编自演童话剧的素材。 2.继续探索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3.生活中,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句。

诗歌:春天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能从诗歌中发现柳树在春天里的变化,以及诗歌有规律的句式。

3、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朗诵诗歌,表现出诗歌的美。活动准备:

1、观察柳树在春天里的变化。

2、《幼儿用书》P8-9,优美的乐曲。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春天》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幼儿边看《幼儿用书》边欣赏诗歌,感受画面里与诗的和谐美,从画面中感知诗中的意境。

2、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听听诗歌有几段?鼓励幼儿用符号记录诗歌中有规律的句式特点。 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诗句的美和生动。 1.引导幼儿发现诗歌中运用的拟人化的表现形式。 谁对柳树做了什么?

2.听听诗歌里柳树一次次发生了什么变化。。 3. 幼儿用动作来表现诗歌中柳树的变化。

三、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诗歌

1.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语气语调)来表现这首诗更恰当? 2.幼儿尝试朗诵某一段,小组练习用最恰当的声音表现。 3.在优美的乐曲中,鼓励幼儿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来朗诵。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画笔在《幼儿用书》P8—9上轻轻添画上自己喜欢的花,并按要求添画出柳条。

语言游戏:转转说说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地参与听说游戏,有良好地倾听习惯。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游戏要求讲一段话。 3.正确使用因果复句:因为„„,所以„„。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P10—11 2.每组一个小转盘,(转盘内容同书中的一样)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交谈。

鼓励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最讨厌„„;最希望„„等话题。 二.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

结合《幼儿用书》P10—11,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和玩法。 幼儿看图中的转盘,老师交待游戏的玩法规则。

玩法一:幼儿依次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指针停在哪一格,即按格中的文字提示,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指针停在“人”的格中,幼儿可说我喜欢的人„„;可说我讨厌的人„„;也可说我最想当的人„„等。 玩法二:幼儿集体转转盘,转盘停,指针在哪一格,本组的幼儿就依次用简短的话按格中要求接龙说句。如:甲:我喜欢XX水果,因为„„,所以„„。乙接着说:我喜欢XX水果,因为„„,所以„„。

规则;幼儿必须按指针停下后,所指的位置讲一段话,其余幼儿一定要认真倾听。 三.幼儿玩游戏

1.幼儿分组玩游戏,要求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2.老师指导幼儿说完整的一段话,正确使用因果复句:因为„„,所以„„。

续编故事:桃花瓣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意境的有趣和美,喜欢创编活动 2.能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想象,大胆地续编故事情节。 3.能清楚地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桃花,拾桃花瓣大胆地玩。

2.环境材料准备:一张有桃花树的背景图,各种小动物的贴绒图片。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片桃花瓣儿,问:这是什么?象什么?可以用来作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讨论。

2.教师讲述“桃花瓣儿”故事的前半部分:“远远的,滚来一个雪球„„小猫乐得跳起来:这正是我要的发夹,还是粉红色的哩!”

二、续编故事

1.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1)小兔有许多好朋友,他把装有桃花瓣的信寄给了谁? 2)收到了小兔寄来的桃花瓣?他们把桃花瓣用来作什么?

2.引导幼儿从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及桃花瓣与动物相对大小关系上去分类,去创编。

3.鼓励幼儿大胆思考,只要符合故事情节内容,就应给予肯定和支持。4.可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后,由一个小朋友按照本组讨论的意见到讲台上讲述。

三、幼儿评价别人编的故事

引导幼儿从故事内容的创编、语句是否完整、用词是否恰当等方面评价。

四、教师讲述故事结尾

教师讲述时,将幼儿创编的内容编入故事中。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续编的故事画出来,讲给小伙伴和爸爸妈妈听,也可将画展出或将小朋友的画装订成册制成一本书。

漫画:打中了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漫画,感受漫画表现的幽默。

2.能形象地描述小男孩的动态,猜测小男孩的心理活动。 3.能围绕爱鸟进行讨论,将漫画内容编成小故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环保意识,知道应爱鸟。 2.《幼儿用书》P14—15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阅读探索漫画的内容。

引导幼儿按小圆点的多少有顺序地看漫画内容。

二、与同伴交流漫画内容。

鼓励幼儿把自己从漫画中发现的情节讲给小伙伴听。

三、引导幼儿发现漫画的有趣。

1.问:谁被打中了?小男孩的头为什么会起大包? 2.小声议论:你觉得这则漫画的趣味在哪里?

四、引导幼儿讲述漫画表现的故事。

1.看一看,比一比,四幅图中小男孩的动态,表情有什么不一样,鼓励幼儿形象地描述小男孩的动态,引导幼儿仔细按画面内容讲或想象一些动作过程。

2、猜一猜,想一想: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小男孩为什么要用石子打鸟? 小男孩被石子打中,他在想什么? 3.幼儿完整地讲述漫画故事。

五.话题讨论:小鸟能打吗?我们应该怎样爱护鸟? 活动延伸:

1.幼儿收集漫画,与同伴交流。 2.亲子同乐:阅读漫画

科幻故事:气球星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内容的神奇、有趣,对气球星充满幻想。 2.能理解故事中有丰富想象的情节。

3.展开想象,与同伴畅谈气球星上可能发生的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P16—17,白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从故事名字上让幼儿感知故事的神奇。幼儿自由议论:你知道天上有哪些星?猜猜气球星是怎样的?

二、欣赏故事,感受故事内容的神奇、有趣。1.老师讲故事,要求语速稍慢,突出故事的神奇。

2.结合幼儿用书中的画面,再次欣赏故事,感知气球星上房屋、汽车、人等物品的特别

三、引导幼儿围绕故事内容展开讨论。1.集体讨论,感受科幻故事的特点。 气球星上有哪些奇怪的事?

如:气球人“吃饭”,其实就是充气。

2.小组讨论:请你围绕故事想象一下,气球星上其他的物品会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环境重点物品,想象他们到了气球星上会是怎样的?体验故事中的幻想、离奇。

3.同伴讨论:如果你在气球星上„„

幼儿两人一组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可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如在气球星上可能会看见的怪现象,可能会遇到的怪事或者在地球上不能做,而却能在气球星上实现的事等。

四、引导幼儿体验故事中的离奇、有趣的情节。

幼儿扮成各种气球人,老师将故事或幼儿讨论的内容串起来作旁白,幼儿根据老师说的内容大胆自由地用动作表现。

五、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气球人。

交往活动:新闻发布会 活动目标:

1.喜欢关注周围环境中、报纸电视中的新闻,有交流、发表的愿望。 2.能准确、清楚地播报新闻,并听清听懂别人讲述的新闻。 3.能围绕一些新闻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注意关注新闻,能概括地讲述2—3条新闻。

2、录制新闻节目的片段,或剪贴近日的报纸新闻制成简易展板,自制电视机的外壳。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读报纸中的新闻。激发幼儿对新闻的关注。 讨论:说说你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二、幼儿谈自己知道的新闻。(可以参观展板的形式)

幼儿与同伴交流,鼓励幼儿准确、清楚地播报新闻并注意倾听别人讲的新闻。

三、欣赏录制的新闻节目。

引导幼儿观察播音员的神态、表情、欣赏他们语言的标准、流畅。

四、开展新闻发布会

1.鼓励幼儿大胆地发布新闻,以新闻接龙的游戏形式,请幼儿站在自制的电视机外壳后,模仿播音员播报新闻。

2.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机让幼儿对某些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 3.引导幼儿评价,

鼓励幼儿从内容、表情、语言等方面评价同伴的新闻发布情况。 活动延伸:

1.请幼儿收集图片新闻,帖在家园联系栏“新闻大家看”的专栏中,以供亲子阅读。

2.利用晨间、餐前时间,让幼儿发布新闻。

寓言:井底之蛙 活动目标:

1.感知寓言故事的短小、精悍。

2.能围绕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进行分析、讨论。 3.能理解寓言蕴含的寓意。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P20—21 老师应了解、查询关于天空的常识。 2.纸筒(卷筒纸的芯) 木偶小青蛙

圆筒状物品当“井”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纸筒

引导幼儿用纸筒当“望远镜”,看看周围的环境、物品,鼓励幼儿互相说说:你用纸筒看见了什么?

二、引出寓言,吸引幼儿听寓言

出示木偶小青蛙和小海龟,表现它们的对话,用小青蛙的话“我说呀,天

三、欣赏寓言,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

1.听老师讲寓言故事

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听懂故事的内容,说一说,小青蛙和海龟发生了什么争执?

2.结合《幼儿用书》P20—21欣赏寓言故事 想一想:小青蛙的脸为什么红了? 两人一组学说小青蛙和海龟的对话。 3.引导幼儿讨论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天有多大?大海有多大?

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描述,同时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

四、引导幼儿感知寓言的特点

1.想想比比:寓言故事和我们平时听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寓言故事的特点:短小、好记、角色少、总要说明一个道理。 2.结合寓言《井底之蛙》,说说它的寓意。

你觉得小青蛙和海龟的话,对吗?故事让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井口那么大。”引出寓言的内容。

老师主要让幼儿明白两层意思:一是不能做目光短浅的人;二是知识永远都学不完,要虚心。

活动延伸:

1.说一说、画一画,“井底之蛙”不知道的东西。 2.照图画出青蛙。

3.可将故事排练成小剧,在语言艺术角表演。

阅读:美丽的蝴蝶结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发现画面表现的故事内容,有讲述的兴趣。

2、能根据图片顺序,按自己的理解讲述与图片内容相符合的故事。

3、能从阅读中理解小动物间互相帮助的故事主题。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一定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经验。

2、环境材料准备:儿童用书;小猫、白鹅、公鸡、小猴、袋鼠、蝴蝶的头饰;一根绸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根绸带,引起幼儿阅读兴趣。

1、幼儿自由猜想绸带的用处。

2、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激发阅读兴趣。

二、幼儿自由阅读

1、要求幼儿按图片的顺序,看看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发现的故事内容。

4.讲述时注意将每一幅图之间的内容联系起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集体阅读故事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一,鼓励幼儿根据动物表情猜猜大家是怎样夸小猫的蝴蝶结的?

2.引导幼儿连续观察2—5幅图,前后联系起来讲讲发生什么事?小猫的蝴蝶结派上了什么用途?

3.注意引导幼儿描述角色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四、小组阅读交流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讲讲自己从阅读中发现的故事。

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别人讲的内容,可以相互补充或学习别人讲得好的地方。 活动延伸:

幼儿分小组布置游戏场地,准备游戏道具,分角色表演故事。

编编猜猜:谜语 活动目标:

1.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及猜谜、编谜的兴趣。

2.能根据谜面进行分析,知道谜面中反映了事物的特点。

3.懂得编谜语的简单方法,能根据事物的外形特点、用途、习性来创编谜语。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猜谜的一些经验和兴趣。

2.物质准备:《幼儿用书》P24—25

各种植物、动物、人物、工具、自然现象等的图片,每组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一、幼儿猜谜语,发现谜语的特点。

以小鸭在门外敲门的游戏情景引出谜面,小猫在门外说出谜语:“脚像小扇扁嘴巴,唱起歌来呷呷呷,下河去游泳,专捉鱼和虾。”请你们猜猜我是谁?

通过逐句核对,对话讨论,引导幼儿获得以下经验: 1、谜语的第一句是说鸭的外形特征,第二句是说鸭的叫声,第三句,第四句是说猫的生活习性。

2、谜语念起来有节奏感,听起来很好听。

3、谜语分为谜面和谜底,编谜时,谜底不能出现在谜面中。

二、幼儿与同伴和老师交流谜语。

1.幼儿自由分组,将自己学到的谜语说出来,让大家猜。要求:在猜谜语的时候,要把为什么要这么猜说清楚。

2.师生交流:老师说《幼儿用书》中的谜面,幼儿来猜。

引导幼儿获得还可运用比喻及描述事物本领编谜语诗句的经验,并强化已获得的经验。

三、幼儿试编谜语。1.集体试编

出示图片——猪,引导幼儿说说它的明显特征、用途、生活习性等,要求句子里不能出现“猪”字,每句话的字数最好一样多。 2.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访编谜语。

幼儿独自或结伴选择图片访编谜语(引导幼儿边想边在访编卡上记录),鼓励幼儿在访编中互相交流。

3.交流分享创编的谜语。边分享、边猜,引导幼儿获得从多角度,用形象的比喻编谜的经验。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上画出谜底。

仿编儿歌:梦里的小溪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中颠倒描述事情的趣味性。

2.理解儿歌中描述的是梦境,能自己找出儿歌的特点。

3.能大胆展开想象,并仿照儿歌的格式,初步学习编完整的儿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提供一些供幼儿操作的教具。如各种动物、日常用品的事物或卡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完整欣赏,感受儿歌内容的趣味性 提问:梦里的小溪原来是什么呀?

你发现哪些诗句充满了想象?

2.结合《幼儿用书》欣赏儿歌的中间段,理解儿歌中颠倒描述事情的特点。

3.再次完整欣赏,找找诗句中有哪些重复出现的字? 老师可根据幼儿回答,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儿歌的格式。

二、学习朗诵儿歌,能用幽默、神奇的语气语调表现诗歌。如:朗诵“梦见老鹰怕小鸡„„”可用神奇的口吻。

朗诵“妈妈拍拍我屁股„„”可用幽默的口吻。

三、启发幼儿仿编儿歌

1.讨论;你的梦里发生过哪些神奇有趣的事?

2.引导幼儿仿照儿歌颠倒描述事情的特点,尝试用“梦见„„”的句式将自己的梦和自己的想像编成诗句。 3.提供操作实物或卡片,让幼儿边玩边仿编。

四、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地仿编

要求儿歌的前后诗句不变,只仿编中间部分。

1.幼儿分组仿编,用一人编一句的方式,组成一首完整的儿歌。 2.两人一组,用你一句我一句的方式将儿歌编得越长越好。

五、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编的儿歌。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新颖独特的儿歌,并为其配上画面,装订成册。

2.请爸爸妈妈将自己编的小诗写在《幼儿用书》中。 仿编诗歌:梦里的小溪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颠倒描述事情的趣味性和想象性。

2、能自己找出诗歌的特点和格式,理解诗歌中描述的梦境。

3、能大胆展开想象,并仿照诗歌的格式,初步学习编完整的诗歌。活动准备:

1、认知经验准备: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

2、环境材料准备:提供一些供幼儿操作的教具。如各种动物、日常用品的事物或卡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梦里的小溪》

(一)感受诗歌内容的趣味和丰富的想象。提问:梦里的小溪原来是什么呀?

你发现哪些诗句充满了想象?

(二)引导幼儿找找诗歌的特点和格式

1.重点欣赏诗的中间段,理解诗歌中颠倒描述事情的特点。2.你发现了诗句中有哪些重复出现的字?

老师可根据幼儿回答,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诗歌的格式。

二、学习朗诵诗歌,能用幽默、神奇的语气语调表现诗歌。如:朗诵“梦见老鹰怕小鸡„„”时,要用神奇的口吻。

朗诵“妈妈拍拍我屁股„„”时,要用幽默的口吻。

三、启发幼儿仿编诗歌

(一)讨论:你的梦里发生过哪些神奇有趣的事?

(二)引导幼儿仿照诗歌颠倒描述事情的特点,尝试用“梦见„„”的句式将自己的梦和自己的想象编成诗歌。

(三)提供操作实物或卡片,让幼儿边玩边仿编,

四、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地仿编完整的诗歌 知道诗歌的前后诗句不变,只仿编中间部分。

(一)幼儿分组仿编,用一人编一句的方式,组成一首完整的诗歌。

(二)幼儿两人一组,用你一句我一句的方式将诗歌编得越长越好。

五、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编的诗歌。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新颖独特的儿歌,并为其配上画面,装定成册。

想象漫谈:克隆XX 活动目标:

1.喜欢与同伴畅谈自己的想象,对“克隆”技术感兴趣。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谈自己想克隆什么。 3.能积极讨论“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好与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回家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一起上网查询有关“克隆”的新闻及知识。

2.物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谈谈“克隆”的含义

1.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在家了解到的有关“克隆”的新闻和知识。 问:你知道克隆吗?

2.老师进行简单小结,概括地说说“克隆”的含义。

二、欣赏一小段故事,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

1.结合《幼儿用书》P28,欣赏小故事《克隆爸爸》的片段。 说说:毛毛为什么想克隆一个爸爸? 2.如果是你,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

三、鼓励幼儿想象漫谈克隆XX 1.鼓励幼儿想想自己想克隆什么

老师引导幼儿想想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困难,有什么不方便的事,需要克隆来解决的。

2.引导幼儿想想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城市有哪些需要克隆技术?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想克隆XX (1)对大家说:个别幼儿说自己想克隆什么,鼓励幼儿说明想克隆它的原因或好处。

(2)对同伴说:幼儿将自己的想象告诉身边的小伙伴。 要求幼儿说得清楚,目视对方,并能认真听懂对方的发言。

四、引导幼儿谈谈克隆技术的好与不好。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交流。 活动延伸:

画出自己想克隆的物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附在画上,师生共同制成展板。

绕口令:西瓜和青蛙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地学习并理解绕口令的内容,告诉其趣味性。 2.能较熟练、清楚地朗诵、发准字音:瓜、蛙、拉等。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P29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幼儿用书》中西瓜和青蛙,让幼儿形象地感知两者的异同。提问:西瓜和青蛙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呢?

二、欣赏绕口令

说说:你觉得哪句很有趣?你最喜欢哪一句?

三、学习朗诵绕口令

1.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发准字音。 2.幼儿在熟悉的基础上提高朗诵速度。

四、以多种形式练习绕口令 1.集体练习:由慢到快 2.幼儿自由练习,老师注意纠正发音。 3.找同伴一起比赛:谁又快又准?

4/找同伴分别扮“西瓜和青蛙”,分句轮流练。

推荐第2篇:古诗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备课人:庄文君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活动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听过用数字做的诗吗?(如果有幼儿听过,可请幼儿讲一讲)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古诗《一去二三里》。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教师第一遍朗诵时,运用手势且语速缓慢。当说到数字时,手指点相应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做数字诗)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画面的意境。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引导幼儿共同寻找答案。

教师借助幼儿用书画面以及动作、语言,逐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重点让幼儿理解“去”、“烟村”等词义。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这首诗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4.教师借助动作引领幼儿学念古诗。

幼儿跟念两三遍

5.教师用多种游戏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幼儿跟着教师打节拍念古诗。

教师念前半句,幼儿接念后半句。(可以交换)

教师念一句,幼儿接着念一句。

教学反思:

推荐第3篇:一去二三里古诗教案

篇1:一去二三里古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十二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

认识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这是孩子们在语文课本里首次以语文课的标准学习古诗,但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古诗,我想以我们经典阅读课为依托,结合语文识字的要求,把本课定位成“古诗诵读”课。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人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的古诗读的真棒!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奇妙的诗,宋代诗人邵康节把十个数字串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美丽的诗。

2、这首诗的题目就叫《一去二三里》!(教师一边范读诗题一边板书诗题)这就是诗题,跟老师一起读诗题!男生读,女生读。

过渡:这首奇妙的诗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观看古诗视频)多美的诗啊!你们想读吗?

请大家打开书44页,先自己读读这首诗,再学着老师的样子把生字圈出来读三遍。(学生自由试读,师巡视指导)

2、同学们读的真认真!大家看,(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这些字中有你认识的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生活中认识的,数学课上认识的,看拼音认识的)看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呢!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要用到这些方法,认识更多的字。

过渡:现在咱们就用拼音认字的方法来学学这些生字

4、请同桌两人一起拼读这12个生字。(学生分组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教师巡视指导。

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指名读,其他同学跟读,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 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正音),齐拼读,男女一个接一个赛读。

5、大家都读的很棒,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老师来开几列火车,看哪列火车开的最棒!“火车火车往哪开?火车火车--”(一一一,二二二……,)读完之后再单独给“去”和“里”组词或说话。

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数量词说话。学生说完后,把数量词标出,解释:像这样由数字和量词组成的表示事物多少的词就叫“数量词”,读两遍!

6、同学们把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古诗)

7、大家看(师指每行诗句),这首诗一共有这样四行,我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行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们读得准不准,通不通顺。

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四行诗可以分成几句呢?(看这个小圆圈,它是句号,有句号的地方代表一句话结束)

那这首诗每两行是一句,一共有两句,下面就请男生读第一句诗,女生读第二句诗。比比谁读得更通顺更流利。

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8、大家读的真流利,数学书上的数字“1,2,3,4,5,6,7,8,9,10”(师依次贴出数字卡)看这里这么热闹,想来我们汉字王国里找朋友。谁愿意帮他们找对朋友?请十个同学拿字卡上来贴,对了,大家一起说“对对,一一一”(类推)

9、真棒!十对好朋友都找好了,他们要手拉手回家去了,咦?还有两个生字宝宝哪里去了?(师手拿“去,里”)生说在老师手里,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去吧!生读师贴

三、借助画面,感悟诗意。

师:生字回到了家,诗人也要回家了。咱们一起去诗人美丽的家乡看看吧!

1、(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从人家的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山上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站在亭子里往下看,村子周围,到处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诗人看到家乡这么美,情不自禁的写下了这首诗(教师范读古诗)谁来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2、谢谢你的夸奖。读古诗的时候要有节奏,有快有慢,有轻有重,这样读出的古诗就很有韵味!你们想读的有韵味吗?(想)那让我们的小手帮助我们打拍子,跟着老师一起来(边做动作边读古诗),同学们学的真快,如果能加上自己的感受,古诗会读的更好!

现在让我们走近诗人的家乡去感受那里的美景吧!(出示画面)我们往前走了二三里远的路,就能看到--?(房子或家,人家)

3、真会观察,这几户人家的烟囱里正飘出缕缕炊烟呢!炊烟袅袅,烟雾笼罩着整个村子,诗人把这里称作--“烟村”,(出示“烟村”)谁愿意把“烟村”这个词读给大家听?读的真好,我们跟他读。

谁把第一句读给大家听听?(你读的真流利!)咱们一起读, (你们把小山村读的真美啊。)

4、(出示画面)我们再往远处看,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画面)在这样的亭子里,游人可以休息,还可以看风景呢!(出示词卡“亭台”)谁来读“亭台”这个词?跟读(你们读的真准!)

我们站在亭台上欣赏村子周围美丽的风景,心情十分舒畅!谁来读读这句诗?(指名读第二句。你将小山村四周的美景都读出来了)。咱们跟他这样读!

5、诗人用十个数字串成的这首诗,写出了小山村的宁静、美丽!你们感受到小山村的美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古诗)

过渡:同学们读的真美啊!

四、师生合作,背诵古诗

就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感受这美妙的景色吧!(师生共同背诵)

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把古诗记住了!

老师还给大家找来了一首数字写的古诗呢?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清朝有个叫郑板桥的诗人也用数字写出了一首描写美丽雪景的诗。(出示古诗)闭上眼听老师读,边听边想像。

你仿佛看到什么?是啊!这首小小的诗就写出了满天飞舞的大雪!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我们的数字多奇妙,可以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六、作业

1.用数字说几句话,并写在书上。(如:我有一本书。)

2.选一样东西用数字写一首小诗。不会的字可用拼音代替。(如:老师写的《绿叶》)

篇2:一去二三里古诗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一到十”十个数字。

2.欣赏和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一到十”和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教学图画、一到十的数字卡片若干张(大小写的)

活动过程

一、听古诗《一去二三里》

1、听老师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2、讨论:你们听到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师引导孩子说出“一到十”这些数字)

二、和数字做朋友

出示“一到十”的数字卡片

1)请认识这些数字的小朋友大声的读出来。(注意多鼓励孩子)

2)好朋友手拉手。找到你的好朋友与他拉拉手或问声好。(孩子拿着大写的数字卡片找到相应的拿着小写卡片的朋友)

三、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

1、引导孩子看图画,理解诗的内容。

2、教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画面,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四、指导朗诵

1、教师朗读,学生轻声跟读。(不强迫孩子跟读)

2、孩子大声的跟读。

3、老师和孩子一起配上简单的动作朗读诗歌。

篇3:一去二三里古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笔画“一”。

难点:分辨“入”和“八”。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歌谣,初步感受课文的景色美。

2、认识笔画“一”和田字格,会写“一”。

【课时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写生字“一”,写好笔画“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音节tínɡ èr yān tái liù jiā jiǔ huā shí zu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经过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学习,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掌握一把通往知识宝殿的金钥匙,那就是汉语拼音,有了这些拼音朋友的带领,我们将很快地进入识字王国,在那儿我们会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咦?这是什么地方?不急,你将会从这首古诗中找到答案。知道什么是古诗吗?想读吗?

2、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音节可以画一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和同桌一起读两遍。

4、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5、用铅笔圈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记一记。

6、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7、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齐读诗歌。

8、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听师范读。刚才脑海里出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要求读流利、读正确。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全班交流: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自主识字的学生)

2、打乱顺序开火车巩固生字。

3、给生字排排队。(一至十是数字,去和里不是)

五、认识田字格,学习田字格歌

1、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拼音的家在四线格,那汉字的家在哪儿呢?这就是生字的家(出示田字格),就是这样四方方的,中间有横中线和竖中线分割成四个一样大小的小格。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2、了解作用:有了它们就知道笔画的位置了,可以帮助小朋友把字写工整、写匀称,

3、读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六、指导书写“一”:先师范写,生描红

1、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脚踏实。还要做到三个一……

2、指导写字。

介绍笔画名称:“一”由一笔组成,这个笔画叫横,生书空。

书写要领:师范写,边写边讲述,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有一点向上斜,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字的位置:“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背诵歌谣。

2、会写生字“

二、三”。

【课时重难点】

背诵歌谣,会写生字“

二、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生: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师: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

生: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

师: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

生: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师: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

生: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师: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

生: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

师: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

生: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师: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生: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师: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

生: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师: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

生: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

师: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

生: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你能把他们与数学数字一一对起来吗?师出示卡片,再板书1-10,让学生连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五 一 三 二 七 九 六 八 十

3、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汉字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辨析字形:九—几,去—云,八—入

4、读一读《咏雪诗》;与书里的诗有哪些地方相似。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都不见。

二、朗读课文,试背。

1、小朋友们生字学的真好,那课文更要读得既有感情又有韵律。

2、自由读、同桌读

3、指名读、全班读。

三、书写指导

1、“二”:观察字形,发现什么?横的长短,田字格的位置。

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师范写,生描红

2、“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稍短,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3、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4、把优秀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并加星。

推荐第4篇: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有两位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去一个小山村游玩,你们想不想去呢?

生:想去!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图片导入

1、师:(投影课文中插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生:看到了后面有山;边上有树;看到两个小朋友;小房子(亭子)……

3、师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有一位叔叔把这么美丽的景色编了一首童谣。让我们去看看童谣里是怎么样描写这美丽的景色的。

4、出示《一去二三里》,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5、学生自读课文,要求不是齐读,大声读。

三、教学识字

师:请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一去二三里。

师出示“去”和“里”的生字卡片。

师:在那里你看到过这个字,请你组词。

生:一日千里 李白(纠正“李”是姓,不是这个“里”)

四、纠正字音

1、师:你觉得有那些音节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sān ting sì cun zuo

2、请你把读一读词。(指名读:烟村、亭台、六七座、十枝花)

3、解释什么是烟村、亭台(出示对应的图片,帮助理解)

师:烟村是什么?

生:村庄着火 人们在做饭

师:就是村里的人们都在做饭,烟囱里都冒着烟,我们远远看去就是一个“烟村”。(同时出示烟村的图片)

师:出示亭台的图片。你们看到过吗?去过吗?请你说一说当时的感受。

生:看的很远;空气好;很舒服

师:请你再读一读这个词。(指名读,巩固)

五、读课文

1、那么美丽的课文,你们能不能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啊?

2、谁来读。请你当小老师,读第一句(学生逐句带读,逐一出示对应的图片;正音)

3、教师范读(如果我读的好,请你也为我鼓鼓掌吧!)

师:你觉得好在那里?

生:音准;声音响亮;有感情;声音有起伏。

师:那就请你们也学着陈老师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

4、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读出感情。

5、开火车读。一人一句:

师:哪列火车快快开?

生:这列火车块块开。

6、配乐读:

师:你们读的真不错,现在奖励你们,给你们的朗读配上音乐,希望你们能读的更加有感情。

生读。

7、四个大组竞赛,连读。(一组一行)

8、四人小组合作读:

师: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可以是一人一行,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式。

9、教师巡视。

10、学生汇报:

师:哪个组先来。

生汇报。(不是很会合作,此环节有一点乱,还要多练习合作)

11、师:那么美丽的景色,陈老师也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去郊游了。我想邀请一位同学跟我一道去。

老师带着学生看着图片,边走边读。

12、请你们自己找你们的同桌一起去游玩。

六、小结

请你回去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带你的爸爸妈妈也去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游玩一番。

2《口耳目》

教材分析:

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字。“目”和“木”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学情分析:

本课生字结构比较简单,又是义形结合的象形字,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结合字义了解、识记字形。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可以依据象形字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

十、木、禾”3个字。认识3 种笔画“竖、撇、捺”和1 个偏旁“角字头”。发展语言,培养自信心,表达自己的意见。 过程与方法: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趣**** 1、配乐讲故事

老师指着“龟甲”上的文字说:“有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龟甲”,上面刻着许多奇怪的图案,(出示一个大大的“龟甲”刻着 12个甲骨文)考古学家说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你们猜猜,会是怎样的故事呢?(先给出让学生猜的时间,然后教师再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人们。有勇敢的爸爸,勤劳的妈妈,还有可爱的孩子们。一天清晨,一轮红日从竹林里升起(贴出“红日”图),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爸爸们出去打猎。这一天,收获可真大。他们捉到了一只兔子和一头羊(贴出“兔”和“羊”)。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妈妈们在田地里辛勤地培育禾苗(贴出结着穗儿的禾苗图)。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竹林里游戏。一阵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出示“竹子”图)林子里的鸟儿一边喳喳的欢唱,(出示 “鸟”图)一边扑楞楞地欢舞。鸟儿们可喜欢那群孩子们了!因为孩子们不但有一张乖巧的嘴巴,(出示“嘴巴”图)还有一双机灵的耳朵和水汪汪的大眼睛(出示 “耳朵”和“眼睛”)。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日子可过得真快!夜悄悄地来临了。你看!月儿弯弯挂蓝天(出示“月儿”),今晚的月色可真好。懂事的孩子们决定用他们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为劳动了一天的爸爸妈妈们拂去疲劳。于是他们用木头燃起了火把(出示“木头”和“火把”)。熊熊的火把映着他们美丽的笑脸。他们唱啊,跳啊,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 小朋友,和你们猜得一样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么美丽的故事,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的呀?(让学生初步了解:龟甲上刻的是古时候的文字,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 2、让学生猜一猜龟甲上刻的是什么字? 出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把“图画──甲骨文──简化字”一一对应起来。

3、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知道吗?你们刚才所认出的这12个汉字(指龟甲上的文字)是我们的祖先在四千多年前所使用的。它们的形状跟动物的图形非常象。这种古老的文字我们叫它“甲骨文”。

二、自主学习,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46页,请大家看看图画,拼拼音节,读读生字,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老师、同学,看哪个小朋友在最短的时间里和这12个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

2、借助图画,借助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互助学习,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A、仔细观察汉字的(图画——甲骨文——简化字)演变过程,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B、四人小组互助学习,每人选择其中的两个生字宝宝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四、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生字,其中重点学习“火、竹”和“羊、兔、鸟”。

1、要求学生结合图画,展开想象,说说“火、竹”和“羊、兔、鸟”的字形;然后在给“火、竹”找朋友。尤其是“火”,用“(

)火”和“火(

)”的形式了解字义。

2、学习新偏旁“角字头”。

(1)认识“角字头”随机板书“兔”字进行教学。

(2)拓展:小朋友们还认识哪些带“角字头”的字?(鱼、色)

五、书写指导“十”

1、认识新笔画“竖”。

(1)出示“竖”的笔画卡片。 (2)教师示范两种“竖”的写法。 (3)学生书空。

2、书写

第二课时

一、游戏识记,加强记忆 1、“找朋友”:老师手举甲骨文卡片,让学生用手中的简化字卡片与之相对,选反应最快的小朋友上台。

2、老师手中的和孩子手中的卡相对应,加上孩子头上的图片头饰就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老师用奖励相应的图片头饰奖励学生,并用激励性地语言表扬如:圆圆的太阳送给你„„) 3、“欢乐传递”: 请12个小朋友分别拿一张不同拼音的生字,手牵手走上讲台。音乐响起,每人用自己手上的生字组成一个词并领读两遍。读完以后把卡片传递给自己的朋友。下一轮同学再组词,再读,再往下传......直到音乐停止。

二、巧记字形,张扬个性: 1、“我会编”:

A、老师随意抽出一组“图——象形字——简化字”,并用该字编一句儿歌。如:“月”字,编成“月儿弯弯象小船”。

B、再让学生从中也抽出一组,编一句。

C、最后,把学生编的一句句话串成一首儿歌。 2、把自编的儿歌熟读成诵。

三、加一加,变一变。

1、如;“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字?(中、日)加两笔呢?(目、田|、白、右) (1)同桌互相考一考。

(2)师生互相考一考。

四、“我会连”:

出示课后的“鱼、石、刀、网”的图片、象形字和简化字。请学生一一对应起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连?先小组合作,连连说说,并读准字音。 小结,巩固

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我们的汉字本身就是一幅幅画。它和世界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不一样。我们的汉字多的不得了,我们可要好好学习它。

五、综合能力训练题:

其实,我们也能成为考古学家的,是吧?你们说,我国的汉字奇妙不奇妙?现在,我们已经都是小考古学家了。那么,小考古学家们,让我们再来研究研究这些奇妙的汉字。看谁最聪明?把下列括号中的象形字换成今天所学的简化字:

)语花香

风和(

)丽

)聪(

)明 (

)明星稀

心直(

)快

亡(

)补牢 (

)上浇油

水落(

)出

古(

)参天

六、指导书写“木”“禾”

1、认识新笔画“撇”“捺”。(1)出示“撇”“捺”笔画卡片。 (2)教师讲述书写要则。 (3)学生书空。

2、书写。

七、布置作业

1、找一找在哪些地方还可以见到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2、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象形字,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模仿本课自作卡片(卡片内容包括字和实物图片或简笔画)。板书设计: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

《在家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认识笔画“、”和偏旁三点水、提手旁、绞丝旁、火字旁、示字旁、日字旁、走之儿,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上”、“下”、“土”、“个”几个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借助图画,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本课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词语及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家庭的温馨,愿做一个热爱家庭、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难点和重点: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认识笔画“、”和偏旁三点水、提手旁、绞丝旁、火字旁、示字旁、日字旁、走之儿,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上”、“下”、“土”、“个”几个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借助图画,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本课词语。教学准备:

1、本课的相关课件或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孩子们观察自己的家。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吃过晚饭后,你们一家人一般都会做些什么?(学生自由说)看来,每个家庭晚饭后的活动都有自己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晚饭后丁丁一家在做什么。

二、了解图意

1、(出示图:小丁的家)多么整洁多么漂亮的家呀,它的主人在做什么呢?

2、生说图意,同组的可以补充。(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孩子们都说得挺好的,一起去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吧。(朗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三、认读词语

1、(贴出生字卡片)这些都是这节课要学的生字。可老师知道有些字呀,我们班的小朋友已经会认了。谁愿意把自己认识的字读给大家听听?(充分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积极性,注意正音)

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识记方法,引出本课要认识的偏旁,集体学习。如:沙—三点水+少

3、自己想办法识记其他不认识的生字。(换部件,熟字加熟字,熟字加偏旁等)

4、太好了,我们又认识了几个汉字新朋友。来吧!一起和它们打打招呼。(齐读词语,检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中能否认识所学的生字)

5、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些汉字新朋友在小丁家都能找的到呢。(请学生把词语贴在图上相应位置)

6、集体订正所贴的词语是否正确,再次齐读词语。(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儿童的识字愿望,鼓励儿童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自主识字,引导儿童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四、书写练习

1、小朋友们真能干。下面,我们一起来写写这几个字。(请个别学生书空生字)

2、别看字的笔画少,可要把它们漂漂亮亮地摆在田字格里也并不容易呢。复习前面学过的关于田字格的拍手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些字时特别要注意什么?(重点指导范写“个、下”)

4、在书上田字格描红,师巡视、指点。

5、小组内传阅自己的书写作业,相互评议。

6、订正不规范的不美观的书写。(这个环节加强写字教学,指导书写规范)

五、家庭作业

为家里的物品做标签并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比一比,谁做的标签最多。

(设计此作业主要是为了能让学生学用结合,将识字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有机的联系起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家里。还记得上节课学的生字词吗?(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学习课文

1、生字娃娃可淘气啦,瞧,它们在“汉字乐园”里等着我们去捉迷藏呢。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出示课件图:一个有草坪、石凳、大门等等的一个乐园)

2、小朋友们可真能干,生字娃娃全找到了,那你们还记得这些伙伴吗?(生字的偏旁红色显示)

3、想一想,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生字?

4、在书上的描红后面临写生字。

5、下面是比赛时间,有信心获得胜利吗?

A、昨天,小朋友们回家都做了标签。请拿出来在组内相互欣赏,一会儿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上展示。

B、小组展示,制作者带着大家认读。

C、评出最优小组(词语多、书写美、制作精的)

6、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生字词语。

(在这个环节适当渗透美育,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形体美,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课后练习

1、找一份《象山日报》或别的报刊,圈出今天所学的生字词语,读给家长听。

2、猜字游戏:在爸爸、妈妈手心或背上书空出今天学的生字,请他们猜一猜是什么字。也可以请他们写,你来猜。 板书设计(略)

《操场上》

一,教材简说

本课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图画,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带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孩子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会使我们身体更健壮。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足字旁,口字旁,言字旁,单人旁这四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会认14个字,会写4个字。 四,教学准备

配套挂图,生字拼音卡拼成的生字列车,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到时世界各国的顶级运动员都会在那里进行体育竞技。北京奥运村小学的小朋友们正密锣紧鼓地参加体育锻炼,迎接奥运呢!老师带你们乘着拼音火车去那里参观参观吧!

(二)复习拼音,做好铺垫

老师手上拿着火车票,车票上印着一些拼音字母,谁能把它大声准确地读出来的,车票就归谁。(这些拼音字母都是本节课生字的拼音中含有的) 请同学们拿好车票,带上你最要好的朋友上车咯! 1学生自由读车票上的生字拼音

(三)以图激趣,学习新词

1(展示图画)同学们咱们到达目的地了,我们站在操场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用上“我看到小朋友们在-——”的句式把自己在图上看到的说出来,并相机展示“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的词语)

2这课有一首儿歌,它把同学们在课间做运动的情景写得很有趣的,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词语和儿歌,要求:借助拼音小宝贝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再请一些同学帮生字宝宝找找自己该走进哪节拼音火车车厢。

3四人小组交流:哪些字你会读了,要提醒同学们在拼读时注意些什么;哪里字你觉得拼读的时候有困难的,希望同学们帮你解决。

4同学们自己做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几项运动的动作,告诉老师,这些活动分别主要运用了人体那些部位来进行的呢?学习提手旁和足字旁。 5找自己最好的同伴交流记字的方法,自主识字。

(加一加:提手旁+丁=打,提手旁+友+点=拔,提手旁+白=拍,足字旁+兆=跳,足字旁+包=跑,减一减,换一换,画图记字法,编谜语,编儿歌„„) 6用“打,拔,拍,跳,跑”口头组词。 7认识“口字旁,单人旁,言字旁”。

(四)朗读儿歌 1听老师朗诵儿歌 2学生自己朗读儿歌,读后告诉老师: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想想可以给它配上什么动作? 3配动作读儿歌

(四)板书设计 4,操场上 教学挂图

打球 拔河 拍皮球 铃声响,下课了, 跳高 跑步 踢足球 操场上,真热闹。 跳高拔河拍皮球,

天天锻炼身体好。

《操场上》教案 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训练。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5、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的话。

6、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7、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育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三幅孩子活动的图画,一幅挂图制作带姓氏的花;声、韵母贴图两张,拼音卡23个反义词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韵母。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把认字、学词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前面学习中认识的老朋友声母和韵母,小朋友还记得吗?

2、教师依次出示拼音字母卡片,开小火车读。

3、引导学生评价,并随时纠正读音。

二、找一找

教师贴图,两座小房子,分别写着声母、韵母。

游戏老师请小朋友把拼音贴到小房子里,看谁送得又快又对。

学生贴完后,指读、评价。

三、写一写

各组同学合作给拼音分类。

发拼音练习纸一张,请小朋友把桌上分好类的声、韵母按要求写在四线格里。

同桌互相检查。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进行评价。

四、我会连

1、游戏激趣。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配合做个“反话游戏”,小朋友听到老师的话,就用手做出相反的动作来。(老师做,学生做。如大与小 前与后等)

过渡引导刚才老师说的话和小朋友做的动作正好相反,哪个小朋友还能说出生活中相反的事物来呢?

2、读卡片,然后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当小老师领全班读

出──入

左──右

上──下

大──小

同学们把这一题完成到书上。

五、我会读

1、出示卡片,请学生读。

把卡片上的字进行分类。指生到黑板上进行操作,当小老师指读。

2、全班齐读。

六、我会连

1、出示电脑课件“翻词条”(也可用图片或实物)

学生先自己试读,不会的字可以互相交流,或向老师求助

教师指名,请学生自己选择词条,读对后词条自动翻转。如竹子,读后会显示竹子的图形。

在课件上直接显示词、图并对应画线,指名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2、试着连一连

学生在书上做练习,指导用尺子连线的方法。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帮助。教师巡视辅导。 【教学目标】

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在家里,有没有仔细观察过,爸爸、妈妈和你常做的事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书上的句子,学生读一读。(建立句的概念)

二、看图说句子

1、出示三幅孩子活动的图画。

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

──踢──

──洗──

──读──

再出示莎莎──。(自由说一说)

三、我会认

出示投影“姓氏花”,请小朋友把自己认识的姓先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做练习(明确要求看到自已认识的姓就涂上自已喜欢的颜色,涂好后,读给同桌听一听)

实物投影交流。

四、读读背背

出示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见了图上的大白鹅,想说点儿什么?

指名学生发言。

这只漂亮的大白鹅被一位小诗人看到了,他像你们一样,高兴地赞美了这只大白鹅。

出示古诗。

师范读。生试读。组织学生评价。

教师带读,学生自读、比赛读。

推荐第5篇: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陈凌燕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一”。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重、难点:正确、规范地书写“一”。

二、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我们要一起进入汉字的世界,认识好多好多的汉字。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2.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陈老师就来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从前,有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了二三里路,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值中午,家家都在做饭,炊烟笼罩了整个小村子。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过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开越喜欢,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一枝,戴在耳丫子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迎春的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风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

了手。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3.同学们,这个故事好听吗?宋代有位教邵康节的诗人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古诗,你们想学吗?

4.(出示课题)谁会读?去什么意思?里什么意思?(里是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我们每天早上阳光徒步走二圈)

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能再读一读课题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44页,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了。

2.(出示需会认生字)这些字你们都认识吗?说说你们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3.这些生字宝宝都特别调皮,喜欢躲在各个角落,让人们去寻找。今天,它们又躲进了一首古诗中。我相信每位小朋友都有一颗聪明的小脑袋,你能把这些生字找出来吗?找到后把字宝宝圈出来,然后大声地拼读三遍,让同桌听听你读得对不对?

4.都会读了吗?我要开始检查了。

(1).出示“四”、“十”谁会读这两个生字?它们的读音有什么不同?(一个平舌音、一个翘舌音)。诗中还有那些字是平舌音,那些事翘舌音,你能指出来吗?(

三、村、座、枝)拼读。

(2).出示“一”谁会读这个生字(yī),读得真棒。可是书本上的读音和我们读的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一是一个很喜欢

打扮的小朋友。当它遇到不同声调的生字宝宝时,它就会改变自己的小帽子,来迎接不同的小伙伴。当它遇到第四声的生字朋友时,它念第二声,一块田,一片海;当它遇到其他三声的小伙伴时,它又念第四声,一棵树,一朵花;只有当它一个人孤零零的时候,它才念第一声yī。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3).还有一些生字,你们认识吗?(开火车读)

(4).读准了这些字,我们再来读古诗就可以很顺利,我们来试试看,好吗?

(5).这首诗有几行?(四行)。我请四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都是小评委,听听他们读得准不准,通顺不通顺。

(6).这首诗一共有几句?(二句)。我请男女生分别读,看看是女生读得准确,还是男生读得响亮。

三、借助画面,感悟诗意

1.(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读得真棒,你们想不想去诗中的地点看一看呢?(师范读)谁来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呢?

2.老师读得好,是因为老师把自己当作了诗人,进入了这美丽的山村。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读出自己的感受呢?

(1).一眼望去,在二三里之外,你看到了什么?(几所房子)。看小山村正飘出袅袅炊烟,因此它又叫做“烟村”。齐读“烟村”。

(2).指名读一二句。

(3).往远处看,你看到了什么?(亭子)亭子也可以被称为亭台。你在哪里见到过,它有什么用呢?(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

人们休息用的,只有顶、没有墙)

(4).书上哪一句是描写亭子的?(亭台六七座)。读得真棒。 (5)瞧,亭台里的人正在看风景,看到了什么?(花)你能通过朗诵介绍给大家。

(6).想像一下,这些花都有什么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想条彩虹一样,真是太美了。谁再来读一读。

3.多美的小山村啊!四周炊烟袅绕,在腾云驾雾之间,隐约可见六七座亭台,还有那鲜艳欲滴的桃花,为小山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你们觉得这样的景色不美。(美)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当你看到这样的美景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轻松、高兴、幸福)下面就请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诗。

4.配乐读。听同学们闭上眼睛,听陈丹阳同学在音乐的配音下朗诵。其他的同学细细地感受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景色。

5.配乐齐读。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畅游,感受小山村的美丽。齐读。背诵。

四、拓展延伸

1.不仅邵康节想出了在诗中加入一至十的数字,清代的纪晓岚也有一首诗,诗中也有数字,你们想知道吗?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飞入草丛皆不见。

2.教学生字。强调“不”“见”。 3.齐读,背诵。

五、识字

1.同学们学得有些累了,我们来听一首与数字有关的儿歌《数鸭子》。

2.听过音乐,我们可以集中注意力继续学习了吗?回忆一下,我们早上教过的田字格。一起来念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学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观察一在什么位置,指导从横中线起笔,起笔稍重,运笔向右,稍稍上斜,收笔略向右轻按,然后回锋。

4.学生书空。在书本上描一个,然后再写一个。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一去二三里》。

2.在周围找一找含有数字的事物,话语。

推荐第6篇:《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码头小学

[教学内容]

《一去二三里)

诗中的“

二、三”虚指方圆之地,“

四、五”泛指村落之小,“

六、七”体现亭台之隐约可见,“

八、

九、十”形容山花烂漫,多而绚丽。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一篇古诗诵读。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巧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景物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清远、恬淡、秀美的山村风景画。

全诗描绘的意境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路旁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教学目标]

1.会认“

三、台、

六、

十、花”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l

认识5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人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自读自悟,了解诗意。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会数数吧,我们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2.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叫邵雍的诗人把它们串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美丽的诗,咱们一起去读读吧!

3.(出示课题)谁会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相机纠正“二”“三”的发音)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要读准字音哟。(学生自由试读)

2.(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这些字中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用横线把这几个字标出来,再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学生圈划生字,认读生字)

4.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读读这5个宇。读准了,一起夸夸他;没读准,一起帮帮他,好吗?(学生分组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教师巡视指导。

5.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

(1)(出示“三”、“十”)

①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

②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

(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③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

(2)(出示“台”、“六”、“花”)这3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3)“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出示“烟村”、“亭台”)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醒学生读准后鼻音)

(5)(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一个字词宝宝,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

①(请学生上台随意翻卡片认读)读对了,大家鼓鼓掌;没读准,大家摆摆手。

②请读对了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

6.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

7.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1.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2.(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3.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

4.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教师配乐范读古诗)

5.(出示第

一、二句)

(1)(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

(2)谁愿意把第

一、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谁再来读读第

一、二句?(指名读,齐读)

6.(出示第

三、四句)

(1)(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近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

(2)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

7.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一个读第

一、二句,一个读第

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8.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

9.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再放眼去看——看吧.

(配乐齐读)

四、借助游戏,背诵古诗

1.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2.(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卡片盒,在盒子里有这首古诗的每个字)每组四个人,共同将卡片摆成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然后,第一个人朗读古诗的第一句,第二个人接着朗读第二句,依次类推,看哪组摆得快,读得好。(学生练习)

3.请你当个小小宣传员,介绍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学生自由背诵,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指名配乐、配画背诵)

4.小结:听了你们的诵读和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找找其他含有数字的古诗,读一读,并和小伙伴交流。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摆-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全班交流。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七、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学生练写。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推荐第7篇:古诗教案一去二三里(整理)

今天,有幸在学校教导处安排下听了邱丽丽老师的《一去二三里》。虽然邱老师是新老师,但是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趁热打铁,把自己的几点学习写下来:

一、丰富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

【片断一:邱老师在操练生字:

一、

二、

三、

四、五……等生字时,老师用“开小火车”游戏读生字。

游戏名称:开火车

适用范围:

用于复习巩固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等。

这个游戏适用范围比较广,所做准备也比较简单,这种游戏很适合课堂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但比较适合复习巩固阶段运用。

游戏准备:相关字母、声母卡片

操作过程:

(1)做这个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开火车可以横着开,也可以竖着开,还可以开双轨列车。

(2)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看哪一列火车最先开到我们首都北京。

开火车时,其他孩子学着很轻很轻地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有利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例,教师在复习学过的生字时,可以用卡片先出示一个生字,然后让一组学生轮着读生字字音、组词

师:“请第一组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给它找个朋友。”

谁说错了,火车就停下。

师:“哪个修理员来帮着修理一下?”

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字母),修理好了继续开。

【片断二:操练生字时,张老师指名学生上前,根据出示的图片,选择正确的字。类似“贴商标”游戏。】

游戏名称:贴商标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拼音复习、课后词语复习或单元阶段性复习。如人教版第一册中《自选商场》和《菜场里》这两篇课文的复习巩固便可采用该游戏。适用内容包括音节词和词语。

游戏准备:

各种实物以及相对应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实物可以按照类别来进行准备。比如:

1、文具类:铅笔、尺子、橡皮、卷笔刀、字典、铅笔盒、练习本…

2、水果类:苹果、香蕉、梨、橘子、桃子…

3、蔬菜类:茄子、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

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里已有的实物。比如:粉笔、黑板擦、花盆、金鱼缸、饮水机、电脑、电视机等等进行游戏准备。

游戏操作过程:

(准备:在讲台上摆放各种实物,黑板粘贴好打乱的音节词或词语卡片。)

导语: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麻烦你们暂时担当一下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我们一起来“贴商标”。

生齐:“找找找,贴贴贴,一一对应妙妙妙!”(拍手)

1、请一位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一张音节词或词语卡片,接着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上。

2、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全班同学作评委。

3、如果该生认读粘贴都正确:(生齐:“棒棒棒!”)学生再跟读一遍。

如果该生认读或粘贴出错:(生齐:“错错错!再想想!”)【摆摆手】会念的小朋友立即作出反应: (各自举手)“我来帮!”然后,该生带读,其余学生跟读。

还有很多其他的识字方法,目的都是一样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孩子们轻松地在玩中学。

二、平平淡淡教语文,如一缕清香沁人心脾。

听邱老师的课就好像在家吃家常饭,平淡但又不失本真。与学校老师一起外出听过很多名师、特级教师的课,但是当我们私下去模仿时候却又觉得这里不对,那里不像。其实,这大概是我们的“功力”尚欠火候吧。所以,我更喜欢听“家常课”,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和学习。

首先,是课堂教学的语言——精炼。邱老师没有废话,也不重复,在学校教研课上,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一句话重复很多次,大概是担心学生没听懂吧。其实这样做不好,因为我们再重复之前的话时,可能会改变,那就会给学生不明确的要求。

其次,注意在课堂上学生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一年级的新生,刚入学一个月多。课余时,我经常能听到低段老师的抱怨。今天,在课堂上我不止一次看到邱老师的“润物细无声”。

『教学片断一』:教师出示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不等老师把话说完,台下已经又孩子跃跃欲试了,“老师,我,我……”看着一双双小手,张老师拍了拍手,提高声音:“不要着急,先把老师要说的话听清楚了。”当然,张老师在养成教育的同时也不忘鼓励孩子们“我看你最积极了,别急,先听清老师说的话再举手。”

还有诸如:举手答题、请把话说完整了、要站起来回答……这些看似平常的养成教育,却是最能反应平时教学,我相信张老师的学生一定在习惯养成上做得很好。

再者,课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一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有很多,所以经常听到老师说,时间不够用,有些知识没有讲。这堂课上,张老师重点教学:生字的正确认读,流利朗读童谣。难点是:感受童谣的意境。

这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张老师通过图片让孩子们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把图中几个重点景物:亭台、烟村再这里出示为下面的朗读童谣做了铺垫。我想这应该是张老师精心的预设,其实在最前面的yan cun qu的课前操练中已经开始了。

整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对于难点的突破,张老师用了配乐朗读,闭目想象等办法。

三、认识田字格,发挥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书写。

扎扎实实教语文,从张老师的指导书写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位置,然后范写“一”(注意到一个细节:整个书写过程,老师从起笔到收笔都做了详细的讲解。)然后“

二、三”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并指名说一说。

推荐第8篇:大班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古诗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教学设计抓住古诗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过程

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

一、

二、三”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数数拍手游戏。

2、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学习古诗

1、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2、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

5、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交流感受

7、课间操

8、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

9、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学习拓展,游戏巩固

游戏:(1)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朋友,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学生移动鼠标在计算机中完成)

(2)找朋友:带着数字头饰的小朋友站在台上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生字卡片的小朋友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齐读。

(3)用攀高峰:认读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你还会说一(

二、

三、四。。。。。。)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2、请小朋友把三个生字在书中描一描,边描变想:这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

3、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

推荐第9篇:《一去二三里》大班古诗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八九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

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

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小朋友们读的可真好,诗中说了烟村、亭台、花朵,我们可不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他们呢?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一去二三里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试着做动作)那烟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准备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诵古诗第三遍,边念边做动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们表走边看美丽的风景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一首诗就出来了。现在啊,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回小诗人,一边走一边来朗诵这首古诗。(引导幼儿做动作,读出古诗韵味。请一到两个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个小诗人呢!

三、教师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师:小朋友,古诗我们慢慢读来还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实呀,我们还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读古诗呢!还记得我们之前唱过的《静夜思》吗?我们就把它唱出来吧!

现在我们来试试用静夜思的曲调来唱《一去二三里》吧!

嗯,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这样唱出来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来读这首古诗,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还可以怎么读这首古诗。(教师边用积木打着拍子边朗诵诗歌)

原来古诗有这么多种有趣的朗诵方法,小朋友们可以下课之后试着用老师这样打拍子的方法读古诗,你也可以想想还可以用别的来朗读今天学的这首古诗!

推荐第10篇:《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刘庙小学

一年级

张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

二、

三、认识本文生字,会写三个字和笔画“一”,养成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古诗内容,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

一、

二、三”,了解诗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听故事,大体了解诗意:两个小孩在一座小山村外玩,不知不觉走出了二三里。这是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小朋友走累了,看见路边有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繁茂,一个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一枝,两枝„„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另一个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小孩听了停下手,两人一起欣赏起这美丽的景色来。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有个诗人叫邵雍,也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写下了一首古诗。师朗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诗,从诗中体味小山村的景色。

二、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我们先要把拼音读顺。现在老师请同桌一起读这一课的拼音,先每个都拼一拼,然后把一句话连起来读,会读了,把整首诗连起来读,看看谁的拼音读得准。

巡视指导。

反馈正音:指名分句读,逐句正音。表扬读得准的。连起来读,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

读得真不错,又准确又好听,老师把生字加上去,大家肯定也会读的一样好。拼音下出示生字,齐读。

三、认识生字

课文里面有很多生字是要大家认识记住的,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从古诗里拿出来了,你还能读好他们吗?

去掉拼音呢?

小朋友记得可真牢,一定是一边读一边用心在记是不是?

四、初步理解诗意

现在生字宝宝又回到古诗中了。请大家轻声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看图,诗中写的什么景物你在图上也找到了?

指导学生找出:烟、村、四五家(农户),亭台、花,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烟,炊烟,做饭时屋顶上的烟;村,村庄;亭台,亭子,避雨、休息的地方。这样看来,这首诗的意思同学们也懂了。老师考考大家。先说烟村和四五家,再合起来说;然后说亭台六七座;后说八九十枝花。

意思懂的会说是小朋友的本领,把不懂的提出来也是小朋友的本领。你还有哪句话吧不懂呢?弄懂一去二三里的意思。(一路走去二三里路了)

同学们真棒,先理解一个一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把整首诗的意思都弄懂了。跟老师一起说一说。

三、生字读写

课文中有几个生字要同学们写。拼音字母是写在四线格上的,生字要写在田字格上。出示图,这就是田字格,每条线都有名字。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指导生字

一、

二、三的书写。

巡视指导。在语文书上写。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学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

一、

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幻灯片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幻灯片课件出示了一群可爱的小白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幻灯片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把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

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里可以幻灯片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提醒学生:.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像的良好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其次,出示课件主题图,着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一部分,应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山村热闹吗?美吗?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还可以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课件演示,一学生读有关诗句,一学生指图,教师辅助点击鼠标,出现放大的图画区域。)

第四环节,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体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个部分)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并用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来巩固田字格的认识。写字时,学生先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并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作业,学生展开互评。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故事: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学生练写了三个字,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教育意义。] 总之,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写四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放手学生,努力使朗读教学和写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配乐诗朗诵。学生伴随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学生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第11篇: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3.感悟文章内容。

(二)能力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品读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一”等六个生字 2.能准确拼读每个字的音节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写有本课生字的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复习声母及几个三拼音节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

出示6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6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第12篇:一去二三里教案

《识字1》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从一数到十看谁数的准!

真厉害!刚才我们数的是数学里的数字,今天我们要学得是汉字里的数字。在古代有一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这首古代童谣,识字1---。(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听老师读一读这首诗!(老师示范读)

师:这是一首多么有意思的小诗啊!我们小朋友想读吗?(想)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读一读,在读之前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活动一)

活动一:读一读,找一找,圈一圈。

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借助拼音小助手读读这首诗;

2、找出十个数字,圈出来。(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来圈。)

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邀请了XX小朋友圈出了十个数字,看看和你们圈的一样吗?小眼睛看着黑板,一起来读读这十个数字,读准它们的音,记住它们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在这首诗里,还有几个难读的字,老师给它们做上了记号,你会读吗?

师:这些字有平舌音有翘舌音,有前鼻音有后鼻音,小朋友们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准确了!

还有那两个数字你觉得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四、十)

师:你会一行一行地读吗?(指名一行一行读,生评价,做朗读停顿记号。) 师:(读第一行时3人读),小朋友们,在这行诗中有一个数字读音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师:这个字啊,我们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一声“一”,但是当它排在第四声汉字朋友前面时,就变成了第二声。记住了吗?一起读好这行诗!读诗时我们还要注意停顿,讲解停顿的规则。 师:指名读后几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读读看!(齐读诗)

二 了解古诗的意思

师:小朋友读的真好!其实呀!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的景色,你们想去这个小山村看看吗?(出示挂图)

师: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呢?我们在观察一幅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今天我们就一起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吧!

(我看到了。。。。。。)

师:刚才小朋友们看的非常仔细,那你们觉得这个村子怎么样呢?(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闭上眼睛,跟老师去游一游这个美丽的村子!(播放音乐,介绍)

(今天,阳光明媚,老师带小朋友们去郊游,一路上,小朋友们迎着风,唱着歌儿,快乐得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大约走了两三里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小朋友们,睁开眼睛吧,你们看,柳树长出了嫩绿嫩绿的叶子,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翩翩起舞。桃花开放了,粉红粉红的,像小朋友绽放的笑脸。河水清清的,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河上有几座小石桥,过了桥,我们看到了几户人家,炊烟袅袅,村子里的人们在做饭呢。这一路走着看着,看着走着,不知不觉我们爬上了山顶,有点累了,我们到亭台里休息休息吧,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望着小山村这美丽的景色,老师和小朋友们不由得吟诵起一首诗来:) 师:还有谁想读的?(朗读指导)

师: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有锻炼的机会,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来读一读,看要求,1,2,我们不光要读得准,还要读得美!明白了吗? 活动二:

1、有感情地读给组内的小朋友听;

2、小组内一起读一读。师:(小组展示)

师:这么美的诗,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一起背)

三、学习笔画和生字

1.小朋友们,我们读诗,背诗,还要会写诗中的生字。大家看,这是汉字的家,它叫什么名字?(认识田字格)

2.田字格是汉字的家,今天我们要把这三个汉字送回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3.我们先来学学横的写法。(横画写在横中线上,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左右都要留点距离,不要把田字格撑得满满的。)拿出小手,跟老师来书空一下。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给优秀作业贴上五角星)

第13篇:一去二三里 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故事一边想象,在听故事中,你看见了什么?星期天,有两个小朋友出去玩。他们走了一二里路,来到了山坡上。他们往远处一看,有几户人家的烟囱里正冒着烟呢。数一数,有四五家呢。他们又看见远处的山头上有许多凉亭,数一数,有

六、七座呢。他们往路两边一看,呵,好美呀!路边的树上开满了花,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好多呀。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两个小朋友。) 生:(我看到了几户人家。) 生:(我看到了亭子。) 生:(我看到了花和草。) 师:同学们,这幅景色美不美? 生:(美。)

师课件出示这幅图。(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图画出了哪首诗的意思? 生:(一去二三里。)

师:《一去二三里》这首诗,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看同学们认识里面的字吗?

二、板书课题,读诗认字

师: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写课题。 师板书,学生书空写。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齐读课题。

师课件出示这首诗。让学生根据拼音读诗。 生自由读诗。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中那些字你感到陌生,就请你根据拼音多读几遍。

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诗中的字。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认为难认的字? 生:去、里、家、烟、村、亭、座、枝。

师:(板书难读的字)下面让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字多读几遍好吗?

一起读这几个生字。

师:同学们,看老师变魔术了。 师点击课件,诗中的拼音消失了。

师:现在诗中没有拼音了,同学们还会读吗?试一试。 学生练习读诗。 老师找几名学生读诗。

师:同学们,诗中的生字宝宝跑出来了,你们想跟它们交朋友吗?

生:想。

师课件出示本课要认识的生字:

一、去、

二、

三、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

师: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能认识几个? 学生自己读生字。

师:谁来跟大家说说,你认识哪些生字? 生:我都认识。 生:我有两个不认识。

师: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看谁认得多。 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互相学习。 师:谁愿意自己读一读? 生站起来读生字。

师:同学们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都读对了。

师:好,让我们把爱的鼓励送给他。 生:棒、棒、棒,你真棒!

三、结合插图,理解诗,训练读诗

师:同学们把诗中的生字都认识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一下诗中的美景,(出示课件:点击左边画面播放)。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诗中哪个字的意思?

生:“去”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告诉他? 生:走的意思。

师:说得很正确。谁还有不明白的? 生:烟村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看看插图,想一想烟村是什么意思?(师点击烟村处可放大)

生:做饭的人家。

师:真聪明。我们可以根据插图理解意思。谁还有? 生:亭台呢?

生:亭台就是凉亭子。

师:对,同学们可以看看图,认识认识凉亭的样子,像什么?(师点击亭台处可放大)

生:跟伞一样。

师:观察得很仔细。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没有了。

师:那么老师问一下大家:一枝花与一朵花一样吗?(师点击左下角花处可放大)

生:一样。

师:一枝花和一朵花不一样。

师通过课件出示向学生介绍一枝花和一朵花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理解了诗的意思。同学们,你们说这首诗描写的景色美不美? 生:美。 师:哪里美?

生:有花、有人家、有亭子。 生:还有大山和大树。

师: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读诗时要用什么心情读? 生:高兴。 生:面带笑容。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读诗时要面带笑容,同时还要把诗中美丽的景物:烟村、亭台、十枝花读得重一点。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自由练习读诗。

师:谁愿意自己读一读,展示给同学们听? 生读诗。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他读得时候很高兴。 生:他读十枝花得的很有劲。 师:同学们愿意听老师读一下吗? 生:愿意。 师范读古诗。

生鼓掌,并把爱的鼓励送给了老师。“棒、棒、棒,老师真棒!耶!”

师:下面同学们再练习读一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 师:谁愿意读? 生独自读诗。

同学们都争着读诗,师便要求同学们一起站起来读诗。

四、课中休息

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活动一下。请同学们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看谁能把今天学得古诗背出来或唱出来。

师放活泼的音乐(点击右下角喇叭图案),与学生一起活动。师做的动作是一边跳一边唱古诗。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也融入了活动中。

五、课外延伸

(一)课件出示儿歌: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枝花,

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用错量词出笑话。 师范读儿歌,然后领读儿歌。 学生自己练习读儿歌。 学生齐读儿歌。 分小组读儿歌。 师生和读儿歌。 师:一什么牛? 生:一头牛。 师:两什么马? 生:两匹马。 师:三什么鱼? 生:三条鱼。 ……

(二)师:古时候有一位画家叫郑板桥,他用数字写了一首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咏雪诗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师范读古诗。

师:同学们,这背景图片就是芦花,它上面毛茸茸的花是什么颜色?

生:白色。

师:那雪花飞入芦花为什么就看不见了?

生:他们一个颜色,就看不出来了。 师:下面同学们一起读古诗,老师听听同学们能不能读下来。 生齐读古诗,老师随时指导读。 师与同学们一起读古诗。 六: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详细学习了古诗《一去二三里》,还接触了一首练习量词的儿歌,和一首用数字组成的诗《咏雪诗》。同学们学得很高兴。《咏雪诗》就作为我们今周要背诵的古诗。好,下课!

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

第14篇:一去二三里 教案

一去二三里

执教:蔡丽丽 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数字一至十,了解古人计数方法,感知数字的实指与虚指的不同。认识“去”并了解字理,认识“里”并初知意义。

2、学写“

一、

二、三”,以评价观察的方法巩固长横,以摆笔画等方法发现“

二、三”短横的写法及横画的组合。

3、学习古诗,通过游戏、想象、配乐选择等方式体会诗意、练习朗读。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趣味引入

1、师: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手指游戏吧,跟着老师一起做,看谁学得最认真。

手指游戏:

一个手指点点点,

两个手指敲敲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

四个手指挠挠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

2、师:大家的小手好灵活呀!想不想再来做个游戏?听清规则:用手指答题,管好小嘴巴。开始啦!{看图,用手指来表示(出示图片)}

3、讲述古代计数故事:(播放视频)

人类在远古时代从事的狩猎、农作等各种生产与生活活动中都需要记数。 最初人们也采用手指计数,可是数字大了,就不够用了,于是又有了实物记数,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一对应, 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牧羊人就在地上摆一个石头。傍晚收圈时, 就按小石头的个数来清点羊的只数。

但是这些记数的实物容易散乱, 携带、保存也不方便.于是又出现了结绳记数,。但是结绳还是不方便, 于是又出现了在木头、石板、骨头上的刻痕记数方式。

再后来,各国都有了自己的计数方式,瞧,这是巴比伦数字,非常形象。这是罗马数字,罗马数字现在也使用较多,书写也比较简单。我们一起来试着认一认吧。

3 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被称为了“阿拉伯数字”。小朋友们肯定都认识它,赶快读一读吧!那我们的中国数字是怎样的呢?瞧,就是他们!你认识了吗?

4、看着拼音,自己把这十个数再读一读吧!

5、谁能当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拼读一下?

6、下面,我们一起合作玩游戏,老师抽卡片,你们伸手指,小嘴吧要闭闭牢。(卡片贴到黑板上)

三、初读古诗、趣味学诗

1、现在,这些数字宝宝又回到了这首诗中,你能读好这首诗吗?拿起书本翻到*页,将这首诗认认真真读3遍,读好的小朋友做端正。

2、大家读得好认真啊!接下来,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检测一下,听清要求:一个小朋友读,另一个小朋友认真听,若读得好,同桌要表扬他,若读错了,要帮助他,轻轻提醒他,受到帮助的小朋友,要学会说谢谢。然后再换成另一个小朋友读,同桌听。开始吧!

3、我们来瞧瞧同桌合作得如何?谁认识这个字?(“去”)“去”就像一个人跨着大步离开,那这个人去了多远呢?“一去二三里”

4、“一里”大概是绕我们的操场走5圈的样子。“二三里”说明走了很远的路。谁能读好这个句子?(走得好快啊,走得好累呀,走得好远啊) 去,甲骨文

5、大家做过拼图游戏吗?应该选择哪一块呢?第一句完成,一起来读一读。在大家的努力下,拼图游戏完成了! ()(),像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

四、图乐辅助、趣味解读

1、这么美得诗,一定要配上美美的画。快来帮帮老师,选那幅画更合适?为什么呢?(烟村四五家)

选2的小朋友,他只看到了“烟”,其实这烟可能是做饭时的炊烟,也可能是小溪间的云烟。

2、八九十支花配哪副图更合适呢?我们去公园、去野外,不可能看到草地上或树上正好开着八朵、九朵或者十朵花,花很多很多,是数不清的。同样“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也不是正好四五家、六七座,都是虚指,表示数不清。

3、不同的音乐背景会

第15篇: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导入新课: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你们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我没看看谁的本领最大。

2、点击课件出示:san wu yi liu ba shi er si qi jiu(注意“十”和“四”的区别,翘舌音、平舌音)

3、开火车读一读,(哪列火车开起来?)看谁拼得最准,最快。

二、研读、识字

1、师:你们学得这么棒,我要奖励你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来学一学与数字有关的古诗。

2、课件出示古诗。并让孩子们把书本打开,翻到44页,自由读书中的古诗,在读古诗中认识生字。要求:用手指着读,不认识的字请教拼音朋友,也可以问同学、老师。(教师巡视、指导)

3、老师读课文后面要求认读的生12个生字,学生用笔在书上圈出生字。

4、把圈出的生字读给同桌听。

5、识记生字:不看课文,这些生字还认识吗?

(1)出示带拼音的十二个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重点引导读准“四”

“十”“三”)

(2)变换抽取十二个生字(不带拼音),用各种方式读。

(3)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在我们读的这些生字中,数字占了大多说,那么老师想考考大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用到过这些数字吗?给他们找一找朋友,组一组词,说一说。 (4)我们的“去”和“里”在一边可着急了,也想让你们给他们找找朋友。给“去”和“里”找找朋友。

6、在这篇课文中,除了老师刚才提到的生字,你还认识哪些生字呢?(出示课件,让学生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平翘舌,结合书本图片,用手指出“村”“亭“花“。

课间操(小手绕一绕,小手顶一顶,小手勾一勾,小手握一握,小手放放好)

三、借助画面,了解古诗

过渡:小朋友们不仅读得好,而且课间操做得也很棒,你们表现都这么好,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小山村欣赏风景,你们想不想去呀?(想)

1、出示课文插图,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要求学生说完整句,大声说,如果看到了树,看到了一棵树,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树。说得好的,及时表扬)

2、古时候有位诗人也看到了风景,而且觉得这里的风景特别漂亮,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刚才我们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已经和它见过面了,现在我们一起把刚才学过的生字放入古诗中来读一读。(注意节奏、有拖音现象的要及时纠正)

1、老师刚才在竖着耳朵听你们的朗读,在你们读的时候老师发现这首诗里写了好多美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给你们一分钟时间,同桌一起合作,读一读,找一找。

2、学生说一说自己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学生可能很容易找到:“八九十枝花”但“亭台”和“烟村”如果找不出来时,要适时引导。)

3、刚才小朋友们在古诗中找到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老师,老师也忍不住陶醉在其中。让我们一起带着愉悦的心情踏入小山村吧!

4、(出示第

一、二句)

(1)(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在这个静静的小山村里,住着几户人家,每到傍晚时分小山村的烟囱里就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

(2)谁愿意把第

一、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谁愿意带着这种美美的心情再来读读第

一、二句?(指名读,齐读)

5、(出示第

三、四句)

(1)(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近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 在小山村的周围有许多大山,人们在山里建了好几座亭子,旁边的树上、路上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花儿,可漂亮了!

(2)谁愿意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愿意的请竖起书本来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

6、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一个读第

一、二句,一个读第

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7、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

师:请同学找找“亭台”和“烟村”,借助图画认识“亭台”和“烟村”。

8、总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么美丽的花。这么美丽的地方,离我们不太远,诗中说——就走二三里路就到了。(一里相当于从教室到校门口走一个来回)。

9、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10、背古诗,边背边想象诗中的景色。巩固生字

1、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和这些生字见过面了,没有拼音时你能认出来吗?

2、点击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认读字:一

七 八

。(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烟村:翠烟绕绕的样子、亭台:供游人观赏、休息的亭子)

3、指名读生字卡片“一”到“十”。

4、再现生字:让学生填一填课件中的数字。

5、

四、指导书写

过渡:生字我们认识了,那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些汉字也送回家,那汉字的家又在哪里呢? 1.(点击课件,出示田字格)这就是汉字的家。我们一起来认识下田字格。先让学生跟老师说一说“田字格”,老师进行课件演示。

2、学习新笔画:汉字是由一个个笔画组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个新笔画。

(1)课件出示笔画名称héng(横),先让孩子们借助拼音认识笔画的名称,再让学生直呼笔画的名称。教师示范写,学生试着手指笔画一下,边写边说起笔位置,收笔位置。 (2)学生边听边观察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孩子们动笔写之前,前强调一下写字姿势“还 2 记得老师以前教你们的儿歌吗?写字姿势要端正,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学好知识身体棒!让老师看看,你们写字姿势有没有坐端正,胸离桌子要一拳哦。做的好的孩子要及时表扬。

(3)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4)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写“二”,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二”这个字呢?(可以和一比较),“二”的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和一的写法相似,起笔位置收笔位置。观察、描红。

(5)“三”(谁来说说怎么样记住“三”呢?动笔写一写)写好后同桌评价,写对了吗?写得漂亮吗?如果好,好在哪里呢?起笔顿,中间轻,收笔顿有没有做到了?比一比哪位小朋友不仅做得端正,而且字写得漂亮。

(6)“去”笔画“横héng、竖shù、横héng、折zhé、点diǎn”

(7)“里”笔画“

1、竖shù

2、横折héng zhé

3、横héng(中间的)

4、横héng(封口的)

5、横

6、竖shù

7、横héng

3、展示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五、课堂小结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笔画,还学习了书写汉字,你们又多了一项本领,会写字了,多高兴啊!那就让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再把古诗背一背吧!

第16篇: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

一、

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带着想象的画面初步有感情地朗读。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辨别“八”“入”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带着想象的画面初步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拼音

我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很多的拼音宝宝,老师这里呀!有一些可爱的拼音宝宝又忍不住跑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瞧!他们来了!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韵母(ai iu an un ing er)

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i yi wu) 三个音节(jia zuo hua san cun) 2.激趣导入: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认识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汉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课件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我们来看看球上面的字都认识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 2.出示课题: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悠悠动画范读课文 。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4.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四、教学生字 出示十二个生字

1、

2、

3、谁认识这些汉字朋友?指名读。请认识的小朋友说说是怎样认识的。 请拼音来帮忙。

(1)(在汉字上出现拼音,提出要求)不认识汉字的小朋友可以借助拼音来认读汉字,已经认识的小朋友也可以借助拼音来再巩固一下。 (2)学生练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指名读。 (5)出示生字卡片,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6)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7)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门牌、报纸。)

五、朗读感悟

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相机指导“一”的变调:“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朗读时,句中适当停顿,句末稍稍延长,数词可读得略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没,(出示课件,教师示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了解诗意。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2、认识田字格,学习笔画“一”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的朗读诗。

二、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了解诗意。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理解诗意。

1、、亭台六七座

什么是亭台呢?(课件展示)

师: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师: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2、、“烟村四五家”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师: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师: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师: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师: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3、.八九十枝花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花)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4、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也就是说:一路走去二三里路就到了。 (3)、诵读背诵。

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读到这首诗老师仿佛看到: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山村,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山上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这就是书上说的(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3)请小朋友看图,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男女生分别齐读。

三、认识田字格,知道书写“一”(横) 1.认识田字格

(1)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谁认识它,说一说?(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一遍“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吧字写端正,写匀称。)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从左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教师黑板上范写。)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脚放平。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四、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练习组词。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巩固12个生字,会写“

一、

二、三”三个字”。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

1.朗读检查,背诵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读: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3.巩固生字: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重点认读“

四、十”。

(2)说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这些字都是表示什么?

与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比较(出示插图二)

(3)、小组讨论:在哪里见过“去,里”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如,加一加:│+云=去 土+厶=去;二+甲=里 曰+土=里(黑板演示分解组合汉字。)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入、八” 认识“八”“九”。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3.我会用

(1)摘苹果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苹果树图(上面挂着12个苹果,每个苹果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摘到后,领大家正确的读两遍。

二、指导书写”一”“二”“三”

1.先复习田字格的知识。观察课文中田字格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及在田字格的位置来说) 3.悠悠动画范写,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读儿歌(巩固量词)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枝笔,七棵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2.猜谜语。 3.看图填空。

4、出示《咏雪诗》,巩固一至十。

五、作业设计

1、写生字及分解笔顺。

2、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3、绕口令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第17篇:《一去二三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桶溪小学

金粒粒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

一、

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三、教学难点:

1、辨认“

八、入”和“

九、几”。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

五、课时安排 :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

一、

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二、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三、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

一、

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示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同学)

4、教学生字。(1)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

四、

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比赛读。 (2)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2)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3)男女生竞赛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1)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梢顿。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述后,学生继续练写。

五、作业布置:熟读课文,会认12个生字。

六、板书设计:

四、

十、三

七、课后反思:

第18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说教材: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说学情: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

一、

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第三步:认识生字

①学生自学圈出生字,一边读一边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②教师强调重点平舌音和翘舌音加深学生的记忆。③通过给去和里组词、说话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④通过给足球编号,顺读,倒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来巩固学生的记忆。 第四步:了解诗意

本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我借助课本插图和句子的对比,并搜寻一些有关图片,通过观察漂亮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进一步理解,进行美读,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以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五步:课间游戏“找朋友”

通过做游戏既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通时学生也能够适当的放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又一次对所认识的字加深记忆。

最后通过课文填空让学生们对童谣加深记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熟能成诵。

总之,教学过程是通过看、读、说、写等四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认识教学和朗读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委托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19篇:《一去二三里》教案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笔画“一”。难点:分辨“入”和“八”。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歌谣,初步感受课文的景色美。

2、认识笔画“一”和田字格,会写“一”。【课时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写生字“一”,写好笔画“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音节tínɡ èr yān tái liù jiā jiǔ huā

shízuò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经过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学习,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掌握一把通往知识宝殿的金钥匙,那就是汉语拼音,有了这些拼音朋友的带领,我们将很快地进入识字王国,在那儿我们会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咦?这是什么地方?不急,你将会从这首古诗中找到答案。知道什么是古诗吗?想读吗?

2、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音节可以画一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和同桌一起读两遍。

4、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5、用铅笔圈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记一记。

6、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7、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齐读诗歌。

8、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听师范读。刚才脑海里出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要求读流利、读正确。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全班交流: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自主识字的学生)

2、打乱顺序开火车巩固生字。

3、给生字排排队。(一至十是数字,去和里不是)

五、认识田字格,学习田字格歌

1、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拼音的家在四线格,那汉字的家在哪儿呢?这就是生字的家(出示田字格),就是这样四方方的,中间有横中线和竖中线分割成四个一样大小的小格。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2、了解作用:有了它们就知道笔画的位置了,可以帮助小朋友把字写工整、写匀称,

3、读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六、指导书写“一”:先师范写,生描红

1、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脚踏实。还要做到三个一„„

2、指导写字。

介绍笔画名称:“一”由一笔组成,这个笔画叫横,生书空。

书写要领:师范写,边写边讲述,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有一点向上斜,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字的位置:“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背诵歌谣。

2、会写生字“

二、三”。【课时重难点】

背诵歌谣,会写生字“

二、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生: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师: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 生: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 师: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 生: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师: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 生: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师: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 生: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 师: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 生: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师: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生: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师: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 生: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师: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 生: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 师: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 生: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你能把他们与数学数字一一对起来吗?师出示卡片,再板书1-10,让学生连线。

1 2 3 4 5

9 10 四 五 一 三 二 七

3、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汉字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辨析字形:九—几,去—云,八—入

4、读一读《咏雪诗》;与书里的诗有哪些地方相似。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都不见。

二、朗读课文,试背。

1、小朋友们生字学的真好,那课文更要读得既有感情又有韵律。

2、自由读、同桌读

3、指名读、全班读。

三、书写指导

1、“二”:观察字形,发现什么?横的长短,田字格的位置。

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师范写,生描红

2、“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稍短,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3、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4、把优秀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并加星。

第20篇:一去二三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读准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文中表现的景色美。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小朋友,学完了汉语拼音,我们就可以借助拼音读书、识字啦,你们高兴吗?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汉语拼音来学习一首诗。

二、指导看图说图意

1、谈话:这首诗描写了跟我们城市完全不同的景色。

2、(投影)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4、指示: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如鸡鸣寺)

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8、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2、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三、初读课文

1.播放动画(图和朗读都有。大概在电脑“备课手册”文件夹下“课文动画”里)

2、学生照拼音自读古诗。同桌相互读。

2.指名分句朗读,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注意平翘舌区别)

1.出示投影:(先读带拼音的,再读不带拼音的。变换形式反复认读)

五、指导写字“一二三”

1.认识笔画,提示写法。

一:横

2.出示田字格,讲解,(象“田”字;横中线,竖中线;左上角„„)引导学生发现“一二三”各笔画的特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一”起笔在横中线下,收笔在横中线上;“二”上面一横短„“三”上面一横短,第二笔比第一笔更短,且压中线,第三笔最长。再引导归纳出笔顺规则:先上后下)

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让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二三”。

二、学写“四—十

1、出示田字格,讲解。

2、出示:。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或者汉字动画)

3、教学笔画:“丶丿”(横)。

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

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

三、背诵课文

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

(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

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

3、练习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4、指名背诵。

5、集体背诵。

四、试编儿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

3、小组汇报。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去二三里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