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3:09: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法)及其体系: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①语文课程论;②语文教材论;③语文教学论;④语文活动论;⑤语文学习论;⑥语文教师论;⑦语文教研论;⑧语文历史论。 2.语文、大语文:

(1)语文是关于中华民族通用语——汉语言的人文学科,语文教育是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教育。

(2)“大语文”是20世纪80年代初河北特级教师张孝纯首先提出的教学理念。它是指语文教学领域的“最大化”。具体地说,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包括课外语文教育,社会生活语文学习在内的“大语文”教育。 3.唯语文、去语文:

(1)“唯语文”是指语文教学只限学校课堂的语言文字教学,语文教育不与其他学科结合、不与社会生活联系。

(2)“去语文”又称“泛语文”,是指语文教育的无限“泛化”,语文教学过程中失去“语文”(语言文字)的本体,把语文课上成“大人文课”。 4.语言、言语:

(1)语言是一套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言语的实践总结。包括:语系;语音、语汇、语法等。具有集体性性和理论性的特点。

(2)言语是与语言相对的概念,是指语言的运用及其结果(话语与文章),具有个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5.语感、文感、语文思维:

(1)语感,即语文直觉,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它是在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不需要思维的介入,对言语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或者说,语感就是在视听当下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音、字形而立刻理解语音、字形所表示的意义的能力。主要包括:对语言结构、运用模式的掌握;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

(2)文感是指对文章(文本)的直觉的感悟能力。其主要定位和对象是文章文学(文本);文感是语感的发展;文感有宏观、直觉、综合等特点。

(3)语文思维是指主体在听说读写活动中与言语同步展开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能力,包括对交际对象、情景的辨识、判断,听读内容的领悟、把握,说写目的、思路的确定与调整,

等等。

6.语文素养、语文意识:

(1)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语文态度、语文习惯、语文方式,甚至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人格个性、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融合。

(2)语文意识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7.语文生活、语文活动:

语文生活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生命历程中学习、掌握和运用母语的状态。我们不是用语文来生活,我们就生活在语文中,语文就是我们生活之所在。我们把这种以语文为本体的生活存在称之为“语文生活”。语文生活的内涵主要包括:一引导和培育学生“用语文来生活”的自觉意识;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活动是指言语实践活动。(1)从活动的外显和内隐上说,包括以听说读写为核心的语文外显活动与语文思维为核心的内隐言语心智活动;(2)从学习领域上说,包括识字写字活动、口语交际活动、阅读活动、写作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3)从语文活动目的上说,包括基于阅读文本的活动、基于开发资源的活动、基于生活的语文活动;(4)从学习方式方法上说,包括感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探究性活动、创造性活动、综合性活动等等。 8.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有四种形式:(1)语文知识综合运用(2)听说读写整体发展(3)与其他学科沟通(4)与社会生活结合。综合性学习方法主要有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生产劳动、专题研究等。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经验与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或教材)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简言之,即类似科学研究方式的学习活动。 9.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提倡的三种合一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2)所谓合作学习是同“个体学习”相对而言的,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所谓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中小学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1.课程资源:

广义:课程资源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和一切条件,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教师的知识等。狭义: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

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

课程资源可分:(1)素材性资源(即是可以直接进入课程,成为课程素材或来源的那些对象 。素材性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对象,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培养目标等 );(2)条件性资源(间接作用于课程的那些对象。条件性资源则决定着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水平、课程实施的广度和效益,如人力、物力、场所、媒介、设备、环境等)。 12.智商、情商

人的学习过程与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活动(智力参与)和意向活动(非智力参与)。智力起加深认知作用,非智力起激发动机作用。

(1)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的高低通常可用智力商数(即智商)来表示,是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

(2)广义智力也包括情绪智力(非智力因素,情商)。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非智力、情绪智慧,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13.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用于区别、辨别事物。包括名称、事实、有组织的论述等。具有静态的性质 ;

(2)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指怎么做的知识,是关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操作过程的知识。包括程序、方法、技能。具有动态的性质;

(3)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包括对策、谋略等。具有智慧的性质。

14.话题作文、情境作文、“新概念”作文:

话题作文即以提供材料为话题的作文形式。往往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其特点是“三开放”:(1)写作范围的开放——以“话题”作文;(2)写作文体的开放——淡化文体(但不能没有文体意识);(3)写作要求的开放——降低审题难度(但有一定的限制性)。一般写作经过“阅读材料—引出话题—延伸拓展”三个阶段。

情境作文是教师命题时,创设一种生活情境或想像空间,并提供具体的事件、问题或指引,让作者写出符合这些特殊条件文章的一种写作方式。

“新概念”作文是1997《萌芽》杂志始倡导的一种作文模式。主张“二新一真”。(1)新思维: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矩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2)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3)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 15.活动作文、生活作文、文化作文:

活动作文就是以参加活动为基础,以观察生活为手段,以作文材料的获得、写作任务的完成为目的,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目标的开放性实践型作文形式。

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以现实生活需要为作文能力培养目标,从观照学生真实生活,拓展学生作文内容与作文形式入手,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理念及教学策略。

所谓文化作文是指扎根文化土壤、充满文化内涵、富有人文精神的文章。文化作文要把

作文的根扎进文化的土壤,让作文在几千年文化长河中汲取营养,让作文的鲜花散发出文化的芬芳。

16.《红领巾》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1)195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在实习期间举行了一次中学语文观摩课。执教者是北京市女六中的一位教师,教材是初中语文课本《红领巾》的一段。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述法,也兼用了讲解法。苏联专家普希金听课后,针对这堂课的教学发表了意见。普希金教授的意见对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有一定推动作用。他重视“谈话法”,从课文本身分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注意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旧的注入式的逐句讲解方法是一次较大的冲击。

(2)情境教学法是江苏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的教学方法。它是在借鉴了我国古代诗话词话中的“意境”理论,结合国外“情景教学”原理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它利用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及推理情境等五大情境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在实践操作上,李吉林提出了以情境为核心的四环节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感知体验——引导理解——深化情感。

(3)活动教学法是以实践、活动、操作等手段获得经验、提高能力的方法。如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资料查寻、设计制作、实验论证、社区服务、劳动生产、游戏玩耍、比赛竞赛、创作编写、旅游观光、野外考察、电媒感受、言语表达、表演展示、交际交往„„ 17.教学节奏、课堂气氛:

教学节奏:教学的“紧张度”与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在教学过程中有规律的变化。

课堂气氛:是一种给人以实感的课堂教学情境(心理气氛)。 18.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狭义指教法、学法、考法;广义指教学方法、手段、过程、措施、媒体、策略,甚至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等。

(2)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型。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

(3)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对策与谋略(方案)。 19.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1)“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2)“慕课”即大规模开放性在线学习方式。 “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M”代表Maive(大规模),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

(3)翻转课堂,又译为“反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 。2011年在美国兴起,很快传播世界各地。这种新型 “先学后教”的教育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先教后学),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

20.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

语文工具性是指语文形式方面的特性,即指语文的功用性。(1)语文是交际的工具。(2)语文是思维的工具。(3)语文是传递文化的工具。(4)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生活的工具。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的人文性主要是指语文教育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具体地说,语文的人文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包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包含着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权力意识和审美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二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它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之中。 21.语文的德育、美育、智育:

语文的德育即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包括德育、情育、心育、群育、人格教育等。

语文的美育: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的审美教育。就是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审美潜在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心灵美的塑造。简言之,语文美育即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包括教材美、教学美、教师美、教境美的教育。主要是指:(1)审美内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文字美、语言美、形象美、情境美、结构美、情感美、哲理美、科学美) 挖掘;(2)审美能力(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评价美、表达美)的培养。

语文的智育即语文学科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智力开发。 22.语文的“四大能力”和“八字宪法”:

(1)听、说、读、写;

(2)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23.语文教学的主要原则:

传统:(1)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2)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3)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4)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新课程:(1)语言教学为言语能力培养服务;(2)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统一;(3)书面言语与口头言语兼顾;(4)语感培养与智力开发结合;(5)课堂语文学习与社会语文实践并举。

24.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自学法、研究法、电教法等。 25.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语文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 广义上包括:(1)学习言语;(2)关于言语学习;(3)通过言语学习。 26.我国中小学基本教学模式:

(1)传授式:复习—授新—巩固—应用。(2)学导式:自学—质疑—诱导—练习。(3)发现式:诱导—提问—研究—解决。(4)体验式:设境—活动—体验—感悟。(5)师徒式:示范—模仿—练习—迁移。

27.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和 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

魏书生: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钱梦龙:(1)“三主”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2)“四式”是指:自读—教读—作业—复读。 28.凯洛夫、杜威、赫尔巴特教学步骤:

(1)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2)杜威:情境—问题—假设—论证—检

验;(3)凯洛夫: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旧五环)。 29.我国语文教学的主要流派:

(1)导读派(钱梦龙、黎见明);(2)情感派(于漪);自学派(魏书生);(3)得得派(陆继椿);(4)茶馆派(段力佩);(5)情境派(李吉林)。 30.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

学生本位观、生活本源观、实践本体观、习惯本旨观、工具本质观。 31.世界三大学习理论(模式):

(1)奥苏贝尔与“接受式学习”理论(习得——保持——再现);(2)布卢姆与“掌握式学习”理论(目标—教学—评价—矫正—再评价);(3)布鲁纳与“发现式学习”理论(观察—假想—概念化—转化能力)。 3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

(1)范文系统(经典、例文、样本等);(2)知识系统(语言、文学、文化常识等);(3)实践活动系统(活动、思考、作业、练习等);(4)资源系统(助读文字、图表等)。 33.教材研究、教材处理、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1)默读或朗读课文;(2)研究句意、段意;(3)概括内容;(4)做课后练习;(5)给课文写一个解说;(6)提炼问题。

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步骤;编制反馈练习。

教学设计:就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语文教学设计是指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原则,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对语文教学活动制订实施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要素:(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策略;(4)教学反馈。 34.阅读及其解读的方式:

什么是阅读?首先,阅读是吸收,是从书面言语中获取信息,这是阅读的本质特征。这里所谓“获取信息”,包括意义信息和情感信息。第二,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第三,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

解读的方式主要有:(1)语义学阅读(以文本为中心);(2)文体论阅读;(3)社会学阅读(以作者为中心);(4)文化学阅读;(5)接受美学阅读(以读者为中心); 35.阅读教学的内容和过程:

(1) 阅读教学的内容:经典文篇;言语经验;语言文化知识;整合性阅读实践活动;读解策略和方法;阅读习惯态度;阅读能力。

(2)阅读教学“新八股”: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新课程”阅读教学五环节:背景参考—整体感知—文本研习—对话讨论—迁移拓展。 36.板书设计的技能和提问的作用:

(1)板书的技能:锤炼文字;借用符号;运用线条;制作表格;创造图形;调谐色彩。

(2)提问的作用:化解重点难点;获取反馈信息;增进师生交流;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口语能力。

37.写作教学的原则、要求和写作训练的方式、内容:

原则:动力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教练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应用性原则。

要求: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作文与读文相结合;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命题作文与材料(话题)作文相结合;作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作文训练与生活(活动)相结合;写实与写虚相结合。

方式:(1)口头作文训练方式(即席发言、复述课文、口述作文等)(2)单项作文训练方式(3)综合作文训练方式(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情境作文、想象作文、话题作文、活动作文、自动作文等)。

内容:(1)积累训练(观察、阅读、视听、上网);(2)思维训练(抽象、形象、创造性思维);(3)语言训练(炼字、造境、寄寓、变形);(4)技能训练(立意、选材、运思、遣词);(5)文体训练(新闻、文学、理论、应用);(6)速度训练(采集、构思、写作)。 38.口语交际教学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就是人们在特定语境中,为完成某种特定的交际使命,针对特定对象,借助于口语(有声语言)和非口语(态势语言)进行的听说沟通、双向反馈的一种言语活动。口语交际教学就是这种言语活动的教学。

口语交际的能力:(1)听话的能力:听音辨调能力;理解语义能力;记忆品评能力。(2)说话的能力:组织内部言语的能力;快速言语编码的能力;表情达意能力。(3)交际的能力:语言调控能力(定向、应对);气氛营造能力;交往能力。 39.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方式:

(1)探究型学习(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2)体验型学习(基于实践活动的学习);(3)合作型学习(基于团队合作的学习);(4)创造型学习(基于创新创作的学习);(5)网络化学习(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6)服务性学习(基于社区服务的学习);(7)项目式学习(基于项目设计的学习)。

4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1.对话教学和多元智能论:

所谓“对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对话被理解为与单个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语言形态,属于纯粹的语言学现象。广义的对话事实上已经完全超越了原始的以口头语言交流为特征的语言学意义,对话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社会和文化的意义。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对话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对话理论”引入语文教学,标志着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将由“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发展为现代语文教学的“对话——发展型”。

“多元智能论”由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概念及相关理论。八种智能指:(1)言语\\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视觉\\空间智能;(4)音乐\\节奏智能;(5)身体\\动觉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自知\\自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42.语文的教学目标(三维度、五领域)、任务:

(1)目标: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思想教育;审美教育。 43.备课的内容、教案的构成要素:

(1)备课标(大纲),备教材(资源),备练习(活动),备语言(表达),备板书(课

件),备方法(策略),备教具(学具),备学生。

(2)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课型;教学方法;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练习评价);教学后记。 44.说课的主要内容: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序。 45.八环优化学习法:

黎世法老师总结的八环节: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 46.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四大特点和四大弊症:

(1)语文不是独立的一门学科;语文与选士制度密切关系;语文教学基本上与口头语言脱节;教学方法以讲学与个别传授为主。

(2)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

47.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风景、风物、风俗等);(2)社会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国家、民族、家乡的情感;社会伦理道德;社会生活;人生追求); (3)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书法、曲艺艺术等);(4)社区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人才、环境、场馆、活动等);(5)家庭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父母、亲友、房子、藏书等);(6)学校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校园文化环境、图书馆与阅览室、全校性活动、文学社团活动、语文课外活动、其他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等)。 48.语文教师的修养与专业发展:

语文教师的修养:(1)思想品德修养(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的专业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心理素质)(2)学业知识结构(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3)教育教学能力(备课能力、施教能力、考评能力、课外指导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4)科学研究能力(听课评课能力、说课能力、教改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验能力、撰写论文论著能力)。(5)身心素质。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读书:浏览时文,以阔眼界;阅读经典,以厚积淀;钻研课文,以实基础。(2)游学:遍游各地古迹,以开阔自己视野;寻访课文名胜,以体验作者情感。(3)研究:研究社会,以了解社会,感悟生活;研究学术,以增加学识,提高品位。(4)为文:下水作文,以引导学生;创作文学(如写博客),以颐养情趣;写作论文,以指导教学。(5)实践: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等。 49.写作教学的策略

(1)确立写作教学目标;(2)明确写作教学内容;(3)遵循写作教学原则(要求);(4)实施写作教学训练(方法、模式);(5)运用写作教学评价。 50.阅读教学的策略

(1)确立阅读教学目标;(2)明确阅读教学内容;(3)训练阅读教学技能;(4)运用阅读教学方式(方法、模式);(5)实施阅读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