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背影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0:21: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背影》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本文的内容是:本文主要写了在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的情况下,朱自清父子浦口送别的事,着力表现的是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父子亲情。

本文的特点是:内容独特,不写父亲正面的形象,而是用“背影”来表现父亲,表达父爱;语言朴实,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豪情的表达,非常朴实,但又非常亲切和真挚;情感真实,作者并不是始终如一地写父亲的好,而是写出了心理变化的过程;结构精巧,开头写背影,结尾写眼前再现背影,前后呼应,不仅精致而且巧妙。

二、学生分析

学生是初二的学生。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选择个性化的内容,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情感的写作技巧,提高散文的读写能力。

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首先,在认知上,对散文的内容选择、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等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在情感上,对父亲和父爱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取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涵泳法、入情体验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目标阐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方法; (2)能解释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探究的方法; (2)能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想象和体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父亲对儿子的呵护和爱; (2)能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念。

(二)教学重点

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解释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

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等服从于学生学生需要的方法。

三、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初识“背影”

在各种描写的文章中,歌颂母亲、赞颂母亲的文章很多,而歌颂父亲、歌颂父爱的文章很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关于父亲和父爱的文章。这篇文章自诞生之日起,就感动了无数的读者,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它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研习内容,细认“背影”

先独立学习。任务: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并写在学习纸上。可以按以下的句式来回答:本文写了在......的情况下,(谁)......的事,表现了......。要求:简洁、准确、全面。时间:3分钟左右。

再相互交流。先小组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评判,在交流中形成小组最佳答案;后班级交流,小组代表介绍,并自评或互评形成班级最佳答案。

后教师介绍。本文写了在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的情况下,朱自清父子浦口送别的事,表现了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父子亲情。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提高学生整体感知力和概括力。)

(三)研习语言,品析“背影”

先独立学习。任务:诵读第六段,并用笔划出触动你的且与“父亲”有关的语句,并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赏析语。参考句式是:这句话运用„„描写方法,表现父亲„„(的特点)。要求:准确、细致、深刻。时间:3分钟左右。

再相互交流。先小组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评判,在交流中形成小组最佳答案;后班级交流,小组代表介绍,并自评或互评形成班级最佳答案。

后教师介绍。

(1)“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

语言描写。这句话是“买橘子”这个情节的总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呵护。同时“橘子”是个非同寻常的物品,家境困难的背景下,父亲刚刚还和脚夫讲价,这里却为儿子买额外的“奢侈品”。普通的橘子,是父亲对儿子沉甸甸的爱。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难。

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动作“蹒跚地走”准确表现了父亲走平路的特点和不易,也巧妙地为后面父亲上下月台艰难做铺垫。外貌描写突出了当时家中光景惨淡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如此惨淡光景下,我却有一件“紫毛大衣”。爱子之情可见一斑。

(3)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些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动作描写。“攀”和“缩”两个动词,准确细腻地写出了父亲手和脚的吃力。正是父亲两个吃力的动作,引发了儿子心灵的震颤和情感的迸发。

(4)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与上下月台的艰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让人读到的不是轻松,而是酸涩和敬重。

(5)“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语言描写。细致地表明了父亲又开始惦念儿子路途的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真正放心。

(6)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动作描写。“走”“回头”体现了父亲的牵挂之心并没有跟上自己向前的脚步。

(7)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再”、“又”这几个副词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牵挂和感念;再写背影,对前面的感情起到了深化的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语言的精彩,培养学生纤细的语言感受力。)

(四)研习情感,感悟“背影”

先独立学习。任务: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儿子能否理解父亲的爱,儿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请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再相互交流。先小组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评判,在交流中形成小组最佳答案;后班级交流,小组代表介绍,并自评或互评形成班级最佳答案。

教师介绍。儿子理解父亲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刚开始儿子并不理解,反而嫌父亲麻烦,如“我再三劝他”、“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等;然而当儿子看到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那个背影后,突然情感迸发,因感动而流泪,完全理解了父亲对他的爱;最后,儿子因为父亲的那封信而再次流泪,此时儿子是想念父亲以及愧疚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父子情”。)

(五)质疑解难,触摸“背影”

先独立学习。任务:根据文中的内容,设计一两个问题。要求:有疑而问、有启发而问。时间:3分钟左右。

再相互交流。先小组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评判,在交流中形成小组最佳答案;后班级交流,小组代表介绍,并自评或互评形成班级最佳答案。

教师的基本准备。

1.文章在点题之后,为什么不接着写背影,而是宕开一笔,从祖母去世那年冬天写起呢?

一方面能让读者产生同情,另一方面,为下面描述事物、抒发胸臆做铺垫。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典质还亏空,又添新债办丧事,接二连三的难事给全文笼罩上了一种惨淡、哀伤的情调。

2.第四段里记叙“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但是事实上为什么又决定还是他自己送我?

两个“终于”和两个“踌躇”可以生动地反映出父亲当时那种谋生无着、要多方面奔走的忙与要亲自送我的矛盾,表现出了父亲对“我”真挚的爱。

3.文中的“忘却”和“惦记”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忘却”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宽容,“惦记着我”说明父亲对儿子的感情深厚。“忘却”和“惦记”从两个角度表达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4.为什么这两年多时间里,父子未曾见面?

(引进背景资料) 资料一:

这年冬天(1917 年),因祖母逝世,回扬州奔丧。父亲时任徐州榷运局长。在徐州纳了几房妾。此事被当年从宝应带回淮阴的淮阴籍潘姓姨太太得知,她赶到徐州大闹一场,终 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为打发徐州的姨太太,父亲花了许多钱,以至亏空五百元让家里变卖首饰,才算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变故而辞世。

——姜建、吴为公《朱自清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资料二:

他上北大的第二年(1917年),父亲的差事交卸了,一家大小断了经济来源,从此生计日艰,进而债台高筑。1920年,他从北大毕业,理所当然,他要负担家庭的经济,但是承 担多少,承担有没有限度,他个人有没有独立支配经济的自由,在这些问题上他和父亲发生了一次一次龃龉。1921年暑假,他回到扬州八中任教务主任,父亲凭借与校长的私交,让校长将儿子的每月薪金直接送到家里,而朱自清本人不得支领。这种专制式的家长统治激怒了朱自清。一个月后他愤然离去,到外地执教。父子从此失和,这年冬天他不得不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1922年暑假,他想主动缓解和父亲的矛盾,带着妻儿回扬州,但父亲先是不准他进家门,后则不予理睬。过了几天没趣的日子又悻悻而去。以后父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这就是《毁灭》中所说的“败家的凶残”“骨肉间的仇恨”。1923年暑假虽又回家一次,但与父亲的关系仍未好转。

——关坤英

由这两则资料可知,《背影》发表前,朱自清与父亲曾因一些家庭琐事发生过一系列的冲突,为化解父子之间的矛盾,朱自清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既能表达他对父亲的感激与深爱,又能使父亲忘却生活中的不愉快并原谅他的年少无知,同时还能接纳他的道歉,进而让父亲排解心中多年的郁结之气。朱自清就是在这种长期心怀内疚的心境下,被父亲信中的言语所动后含泪写下了《背影》。

(设计意图:质疑解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辨析能力。)

(六)总结提升,深化“背影”

先独立学习。任务:下课前请每人说一句结束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总结或者学习启示。要求:总结收获准确、全面;总结启示深刻、独到。时间:2分钟左右。

再相互交流。先小组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评判,在交流中形成小组最佳答案;后班级交流,小组代表介绍,并自评或互评形成班级最佳答案。

后教师介绍。 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总忽略父母对我们细腻而深沉的爱;当我们成人后,我们或许才能真正感受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但那时,我们的父母已经慢慢老去。所以,此时此刻,就让我们理解父母,爱父母,尽自己所能回报他们。

(设计意图:总结提升,使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板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 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