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息化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4: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立足应用,努力破解学校信息化建设迷局

---学校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1、实施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

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等文件的出台为教育信息化工作带来了发展的

良机。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初建成效,学校也被命名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

术实验学校”、“镇江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 2011 年12 月被确立为“国

家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首批职业学校分中心”,2012 年12 月被确定

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第一批试点建设单位,此外,学校校园网站建设也屡获佳

绩,2011 年学校网站获“江苏省首届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评比活动”一等奖,

2012 年11 月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百佳网站”称号。

虽然学校在信息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屡遇困境,主要表

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意识问题。虽然学校管理团队和广大教师都知道信息技

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但还未内化并转化成自身的一种普遍行为;

2)机制问题。教育信息化的管理队伍不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权责有

时划分不够明确;3)经费问题。经费总体投入不足,经费使用不尽合理,“重

硬件、轻软件”现象普遍存在;4)队伍问题。专职人员队伍建设不足,岗位编

制、评聘体系等方面尚未理顺;5)应用问题。师生应用信息化手段从事教育教

学活动还有待加强,资源建设不尽合理,资源应用程度低。2012 年12 月,教

育部副部长鲁昕更是在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批评了部分教育部

门和学校领导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资源”

的倾向,呼吁完善制度政策,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

2、主要目标

我校自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以来,一直把信息化建设的

着眼点放在应用上,将解决五个方面的困境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努力破解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建设轻应、重硬件轻资源”迷局。

学校针对自身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时代下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

新模式,提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要将学校建设成环境信息化、管理信息

化、教学信息化、生活信息化,能充分使用信息化手段,以资源和数据共享为

主导的智慧型现代化职业学校。

3、工作过程及主要成效

学校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和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

化试点单位建设过程中,努力破解困境,在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应用模式上不断

探索,努力构建智慧型现代化职业学校,学校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开展具体工作:

(1) 加强信息化应用的保障建设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学校成立了 “教育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 领导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

,办公室和学校信息化专职部门信息处合署办公,具体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推

进工作。学校建立了全校信息员制度,各系部、职能处室、班级均设有信息员,

明确了各层次信息员工作职责。从领导层到执行层,再到操作层架设覆盖全校

的教育信息化组织架构,真正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长期、稳定、有序

推进。

2.创新制度,明确职责

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全面创新和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各项

制度,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上网认证管理办法》、《网站

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校园电视台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员管理制度》、《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制度》等涵盖学校教育信

息化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教育信息化建设全过程。学

校还明确了从事信息化工作专职人员的工作岗位及其工作职责,同时梳理了与

信息化相关的各类办事流程。

3.加大投入,体现绩效

近年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逐年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投入,做到每

年有预算有投入,近二年教育信息化专项投入累计超过1000 万,占到学校总预

算的7%,在学校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和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中又将这个

数字明确提高到

10%。学校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信息化工作纳入系部、职能处室工作绩效

考核,严格标准、科学评价,并在绩效项目奖励上予以体现,同时将教育信息

化建设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范围,在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绩效考核上予以体现。

(2) 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建设

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建设着重放在硬件基础和教师信息化素养两个层面。一

方面,硬件是信息化应用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硬件作为基础,信息化应用

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光有硬件,没有良好的师生信息化素养,教师不会用或

不愿用信息化手段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生不具备在信息化条件下学习乃至

“数字化生存”的能力,信息化应用则成了无米之炊。

1.硬件基础建设

学校建有以千兆主干计算机局域网为核心的校园网,实现校园有线无线全

面覆盖,从而真正实现‘3A’式访问,即在任一地点(Anywhere)、任意时间

(Anytime)以任何方式(Anyhow)均可在授权情况下高速访问校园网,极大地提高

了学校网络使用效能,提升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层次。近两年里,学校在原教育

网百兆光纤接入的基础上,又引入联通百兆光纤和电信百兆光纤各一根,现学

校拥有18 个固定IP 地址,300MBps 的出口链路,通过新增的专业链路负载均

衡设备实现数据链路访问及应用级负载均衡,极大的提升了学校对外访问和对

外服务的能力。为满足网络管理的需要,学校于2011 年末添置了专业的上网行

为管理设备,实现了学校用户上网行为的全面管理,有效提高了学校网络运行

的效率,提升了网络运行的安全等级。

近两年内,学校添置了2200 台用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品牌电脑,生机比 达到2.5:1,充分满足了现代化办学的需要。全校所有的实训室(100 个)均

已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环保教学白板和短焦投影一体化多媒体教学系统,同时还

装备有70 套可移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满足教师教学的需

求,现正在进行普通教室的改造和规划工作,今年暑假后全校所有的教学场所

将完全装备一体化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全面满足教师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学校

正在进行常态化多媒体录播教学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建成后将实现视频教学资

源制作的自动化,同时可实现网上开课、视频会议、教学资源收录等众多和教

学相关的有效功能。

学校作为镇江市教育局“教育云”工程建设试点单位正在进行学校区域

“教育云”的建设工作,现已投入近300 万,区域教育云建设完成后将实现计

算、存储、和应用云化,同时,构建的高标准网络数据中心将完全满足学校对

内、对外服务的需求。

学校正结合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园整体改造对校园网络、安监系统、一

卡通系统、多媒体录播教学系统、远程信息投送系统、数字广播系统、数字电

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多个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多网合一”,将原先单独

的小系统整合为在统一平台下的大系统,彻底破除信息孤岛,实现一个身份,

多种应用。学校正进行校园电视台(虚拟演播室)建设工作,也正在运用物联

网技术对学校各类设备设施的管理进行数字化升级

2.师生信息化素养建设

在三重保障下,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各级信息技术培训,同时多

方位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化教学应用评比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师的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提高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条件下

的沟通能力和决策水平,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能。学校从现阶段信息化发展要

求出发,要求教师必须在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网络学习能力、网络交流协作

能力、网络课程设计能力、网络教学的组织实施能力五个方向提升能力,以应

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变革,并将信息化素养列入校本培训内容,实行信息化

素养达标一票否决制。

学校通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学校科学艺术节、文明风采大

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信息类技能大赛、技能兴趣小组、社团等活动着力

提高了学生信息化素养,提升了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实际学习、生活过程

中各类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提升了信息时代

学生“数字化生存”的能力。

(3) 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内涵建设

1.结合专业,自主研发,在信息化建设上走一条不寻常路

学校依托信息技术类专业师生打造了一支从事信息化建设的自有研发团队- --“九点工作室”,工作室创建10 年时间,从几位教师的“民间组织”到现在

拥有100 多人师生团队的“合法组织”,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了一

套“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也得到

了更多的人认可。

工作室师生团队根据学校实际需求自主研发了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含办公、

听评课管理、奖金福利考核管理、报修管理、招生缴费管理、组织管理、人员 管理及系统管理等子系统)、学生实习管理信息系统、精品课程学习的平台、职

教资源中心、题库与在线考试系统、学生日报管理系统、课堂教学互评互学信

息管理系统、网上教(职)代会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满足了学校在信息

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

工作室同时全面负责学校的校园网站的建设工作,学校网站历经多次改版,

涵盖学校概况、党团工、系部、教研、直属机构、专题活动等众多版块,网站

在历届镇江市学校网站评比中均获得最高奖项,2011 年获“江苏省首届中小学

优秀校园网站评比活动”一等奖,2012 年11 月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百佳网

站”称号。

近期,工作室正在数字媒体领域进行尝试,配合正在进行的校园电视台建

设,正努力打造一支集创意、拍摄、制作、播出为一体的数字媒体专业化团队,

给学校信息化建设带来更强的推力。

2.在数字资源建设上找平台、做文章,实现更大范围的共建共享

学校于2011 年11 月正式被确立为“国家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首

批职业学校分中心”,成为全国29 所中职院校分中心之一。分中心建立后,按

照项目组统一部署,承担了国家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任务,面向

本地及周边区域提供数字化资源网络服务,分中心部署有600G 的优质数字化资

源,涉及19 个专业大类,500 多门精品课程,共计36000 多个教学资源。

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协作会以来,学校参与并合作共

建了102 门课程的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的开发工作,其中已有84 门课程在

学校部署完毕,并已进行了全员培训,教师已开始使用这些优质资源进行教学

活动。

学校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2010 年就根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出台了学校自己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经过2 年多的

建设已经拥有院级精品课程2 个,并已通过联院的终期评审,校级精品课程近

20 个,涵盖了学校所有的重点专业,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建设活

动中,合作共建,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3.结合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要求,在信息化应用创新模式上取得突破

学校正在进行教学全过程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教学全过程信息化建设打

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建立教与学的综合平台,不久的将来,学校所有

专业主干课程均开展网上学习、交流、练习、测试、评价和考核,信息化手段

贯穿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高标准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学校正着力推进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工作,正构建集学习交流、校园生活、

社团服务、求职应聘、公共服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为在校师生、

毕业校友及家长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综合型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社区的建设

建立以校园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达到

人人有空间,班班有空间,现架构已经基本建成,采用实名制,空间已成为了

师生个人风采的展示平台、教与学的平台、互动交流的平台。

学校正在对57 台数控大型设备进行数字工厂的改造,改造完成后,将彻底

颠覆传统的数控设备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将对该专业的教学带来诸多益处。

学校正大力推进立体信息投送渠道建设,不断扩展学校宣传和信息投送的

渠道,在原校园网站基础上建设校园电视台和电子校报,形成立体信息投送渠 道。通过数字大屏系统和校园电视台建设记录下学校发展的历史轨迹,为教育

提供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生发展空间,促进师生

了解社会,同时也让社会进一步了解学校,充当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时强

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电子校报的建设形成学校官方的电子期刊,以电子期刊

的形式记录下学校各阶段的重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校校园网站

的建设,充分发挥好信息时代网站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通过探索,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成效可概括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制度健全、组织完善、推进有力、成效显著”这24 个字。学校信息化建设得到

了省、市各级领导以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认可,在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各

类会议上,学校均作为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在最近召开的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

研讨会上,学校更作为唯一职业院校代表做大会重点交流发言。

4、体会与思考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立足应用,脚踏实

地,稳步推进信息化的各项工作,才能打造智慧型现代化职业学校,满足地方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才能真正破解学校“重建

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资源”的信息化建设迷局。

结合学校,今后需在如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

1.加强学校信息化顶层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加强学校制度和组织建设,保证信息化工作稳定、有序向前推进;

3.加强学校信息化专职队伍和普通教师信息化素养能力的提升,保证信

息化工作有最强的专业队伍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4.建立健全学校资源共建机制,同时进一步争取在更高层面上实现资源

的共建共享;

5.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__

信息化典型案例

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

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

信息化工作典型案例[材料]

校园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中国电信信息化典型案例介绍

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社区工作典型案例

信息化失败典型案例分析

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典型案例

界河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信息化典型案例
《信息化典型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