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2:35: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附参考答案:

1.C(原文是“据测算,2010年白色生物产业的市场规模将扩展到1250亿美元。预计该产业占整个化学产业的市场率将达到10%。现在已经达到770亿美元的规模,占整个市场的7%”。)

2.B(“工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将因之而彻底改变”的说法绝对化,在原文中也找不到依据。原文只是说“白色生物产业的崛起,为各类替代石油的技术开发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3.B(原文是说“白色生物产业的崛起也为欧洲的工业产业复兴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难得的发展良机”。并不能由此推导出“欧洲的工业产业将会因为白色生物产业的兴起而起死回生”。)

4、C(A 字:人的表字;B 因:于是;D 徒:同一类的人)

5、C(①讲郑遨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不关乎品格;②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志坚决;⑥写郑遨的生活情趣)

6、B(“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

7、⑴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得罪”1分,“省”1分,“高”1分。句意通顺1分)

⑵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信然”1分,“不之求”1分,句意通顺1分)

⑶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大”1分,“延”1分,句意通顺1分,“以为”中“以”的宾语必须翻译出来)

8.(1)这两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离别时的悲凉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2)诗歌抒发了诗人惜别、孤寂、感时伤怀等复杂情感。首联写送别环境,直击“悲”字;颔联又写送别,抒依依不舍之情;颈联回忆往事,感喟身世,更显其“悲”;尾联写故人远走,只盼早日相见,可风尘纷扰,何时才能相见?前途一片茫然,仍“悲”情不断。

9、(1)长使英雄泪满襟。(2)古来万事东流水。(3)古来圣贤皆寂寞。(4)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芙蓉泣露香兰笑。

10、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11、①钱穆很重视语言文字对于民族文化的承载作用,在燕大任教时,要求校方将建筑的英文名称改为汉语名称;(3分)②钱穆时刻都在思索使中国既达到富强而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途径,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为中国文化发展指出据旧开新的道路。(3分)

12、①钱穆教学风格独特,教学效果好。②钱穆教学经验丰富,他把自己的治学经验、读书方法教给学生,对后来的治学者多有启迪。③钱穆任教75年,培养出众多著名的文史专家。(每点2分)

13、答案示例:

大师应该是有才华有建树的人。①钱穆学识广博,治学范围广,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②著作等身,毕生著作总共l400万字;③成就多面,不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

大师应该是道德高尚,行为师表的人。①热爱国家和民族,时刻都在思索使中国既达到富强而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途径;②做事认真,不务虚,讲课事实性强,有考有识,不尚空谈,简要精到;③对后生晚辈热诚无私,上课满腔热情,利用各种机会把自己积累的治学经验、读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大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①钱穆学识广博,治学范围广,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②热爱国家和民族,时刻都在思索使中国既达到富强而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途径;③做事认真,不务虚,讲课事实性强,有考有识,不尚空谈,简要精到。 (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6分)

14、C 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A、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B、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出自《孟子•尽心上》。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望文生义。D、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

15、B(A、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 “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将“不要”删去。C、语序不当,“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改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D、

16、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最适宜谓语句首。)

17、北大自主招生出新招

【答题指要】“北大”“自主招生”“办法新”三个要点缺一不可。

18、参考答案:责任是黑夜里的灯塔,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前进的方向;责任是失意时的加油站,使陷于倦怠的人们得到前行的动力。

19、作文(略) 附: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

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张荐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朔一带受到称赞,后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高祖召见他,问“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他回答说:“道,涵盖万物奥妙而成就一家之言论,得到它的精华,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张荐明听到宫中报时的鼓声,对高祖说:“陛下听到这鼓声了么?它的声音单一,五音十二律,鼓声不在其中,但是能调和这些声音的却是鼓。一,是万事之本源,能坚守一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认为这话很正确,赐给他通玄先生的称号,后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终老的。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阅读卷及答案 答案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