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物形象导学案(教师版)

发布时间:2020-03-01 18:45: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要市第二中学

张新颖

1、教学目标:了解考纲中形象考察的内容 A、了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B、掌握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C、掌握人物形象考察的答题模式

2、明确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他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其中包括: (1)鉴赏人物形象(2)鉴赏景象。(3)鉴赏事物形象

3、教学重难点:1)掌握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2) 学以致用,规范答题步骤和方法

4、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鉴赏考点导入: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本节课内容)  应该说,试题充分考虑到考生与传统诗歌的隔阂,取材、命题较为浅易。但古诗鉴赏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答题不规范、不完整,容易漏掉一些要点,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殊为可惜。

二、概念理解: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1、形象:1)定义:诗歌中所展示的生活图景

2)分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3)考查类型:了解作品描绘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了解形象的个性特征

2、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

1)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出塞》中戍边将士的形象;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登高》中杜甫的形象。( 回顾课本,举例:)

三、高考回顾:(2010.福建高考)(投影参考答案,投影学生练习,两相比较,总结方法技巧、答题规范)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

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参考答案:①本诗描写了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者。②描写了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③作者通过对这一隐者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解题方法(学生总结)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 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诗人自己还是诗人想要刻画的人物形象。

(2) 分析人物描写方法: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就关注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神态,重点关注这些方面的细节描写。

(3) 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4)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2、答题步骤:答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①概括相关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刻画了什么形象;

(概括人物形象) ②刻画人物形象运用的手法及创造氛围的特点;

(结合句子分析) ③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形象作用)

四、当堂自测:(学以致用,投影学生答案,自主纠错,找到方法,教师适当点拨)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②萤虫飞回休息,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的思念。③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学以致用,投影学生答案,自主纠错,领悟方法,教师适当点拨)

题葡萄图 ( 徐渭 )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性情放纵,屡试不第。

问: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这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②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字则写出诗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③抒发了诗人虽怀有才华却抑郁不得志的苦闷之情。

五、课后巩固: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鹭图 ( 唐•刘羽 )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整首诗描绘了白鹭洁白美好、心存高洁但又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形象(步骤一)②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第

三、四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步骤二)③ 诗人以白鹭自喻,表达自己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痛苦之情。(步骤三)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答题方法和套路,规范格式。)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人物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参考答案:①本诗从人物的外貌、动作(形),心理、神态(神)刻画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学垂钓的山野孩子的形象(总说:什么样的形象)。 ②诗的

一、二句重在写小儿的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里学钓鱼;

三、四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走了鱼而不敢与路上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他顽皮可爱、聪明机灵,不拘形迹。(具体说明形象的基本特点) ③表达了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形象的意义)

附: 《创新》P120“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类型: A.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B.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C.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D.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E.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F.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G.爱恨情长的形象。H.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湘夫人》导学案教师版

《品质》导学案(教师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教师版

茶馆导学案(教师版)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

《陈情表》 导学案教师版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版

包身工导学案教师版

人物形象导学案(教师版)
《人物形象导学案(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