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位置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2:11: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位置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题1,是学生在学习了描述简单的位置关系和用方向性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后进行教学的。

(二)核心能力

经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在一个平面上表示位置需要两个数据的必要性,初步认识行和列。

2.在碰撞交流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学习难点

具体情境中理解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位置(第1课时)》PPT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谈话

1.提问: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2.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位置”。(板书课题:位置)

【设计意图: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物体中的位置”的已有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由“线”扩展到“面”,产生新的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

2.问题探究 (1)认识确定位置的条件

思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座位图,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回答: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

追问: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

总结: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具体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

(2)认识行和列,统一定位

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教师适时课件显示“行”“列”)

思考: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预设学生回答:第3行第2列;第3行第5列;第5列第3行;第2列第3行。

质疑:同学们都说张亮的位置在第3行,但有的同学是从前往后数的,还有的同学是从后往前数的;在说张亮的位置是第几列时,有同学说是第2列,也有同学说是第5列,张亮的位置到底是第几列呢?

总结:看来还需要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在确定第几列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左往右数;在确定第几行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前往后数。(演示PPT课件)

思考:如果我们将座位图抽象成这样的形式,你还能准确地数出行和列吗?(演示PPT课件)

追问:在这幅图中你能在标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吗? (3)提炼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提出问题:我们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描述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也在平面图上标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记录张亮同学的位置呢? 反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表示方法。(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方法)

追问: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但想法都很好,都想到了用两个数分别表示行与列。但有的是先表示行,有的是先表示列,还有的只是放在一起。但像这样表示,不仅记录麻烦,还让人摸不着头脑,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统一表示方法) 总结:数学里是怎样统

一、怎样规定的呢?张亮的位置在第2列、第3行,在数学里就用(2,3)表示。读作(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教师板书或演示PPT课件)

追问:张亮的位置是(2,3),我们能写作(3,2)吗?为什么?

总结:这两个数,前面的表示列,后面的表示行,两个数中间用逗号隔开,并在两个数外面添上小括号表示是一个整体,像这样的两个数称为“数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例1的座位情境,放手学生尝试探索,在解决“老”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收获和体会,即认识行与列和位置的表示方法。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考查目标

1、2】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根据自己班级设计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对数对意义的理解、读法的统

一、实际应用,真切感受到数对的实用性很强,同时感受数学的简洁性,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课堂总结

(1)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从在“一排座位”里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到在“教室平面”里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你有什么感受?

4.课外思考:想一想,如果在一个立体空间里确定一个点,需要几个数据呢?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 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