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位置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8:10: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新庄小学 闻衍义

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

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请第三行的同学到前面排成一行,(指其中一个同学)你们能说说xx在这一行的位置吗? 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左边数第3个、从右边数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个xx同学在这一行的位置就出现了不同的说法,我们怎么办呢?(统一)要在一行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首先要统一观察的角度,就是要面对观察对象,然后同一方向,依次从左往右数,最左边的是1,依次是2,3.....,这个同学就可以统一说是4。那xx同学的位置是几?

2.揭题:谢谢你们!请你们回到座位。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对确定位置有了一些认识。确定位置还有哪些方法,位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二、创设情境,形成新知 (一)明确行、列的意义

1.师引导: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位xx同学在这一行的第几个位置?我们用一个数据就可以表示一个xx同学在这一行的同学中的位置,那这个数据还能准确的描述他在教室里的位置吗?(不能!)为什么不能?那你说说xx同学在教室的什么位置呢?请同学们说一说。又出现不统一的答案,那么我们怎么办呢? 统一观察角度!然后统一名称。明确:数“列”的时候面对观察对象,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距离观察者最近的为第1行,依次为第2行、第三行……

2.互动环节。请第一列的同学举手,请第二行的同学起立,请第三列的同学拍手。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同学的位置。(第2列、第3行) 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自己的位置?和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xx、xx,xx位置等) (二)认识数对

1.引导:看来同学们已经会用这种方式描述自己的位置,有没有更简洁的方式准确的描述自己的位置呢?请你写一写。(指名学生上台把自己写的写在黑板上,同学们观察他们的写法,你发现什么?先列后行,逗号分开,括弧括起来)

早在300年前笛卡尔就用这种方式表示位置,像这样表示位置的方式就叫数对。用数对确定位置xx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逗号用来区分列与行,括弧用来表示这个位置是唯一的。它读作二三。

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自己的位置。请你说一说。你能用数对说说你的好朋友在什么位置?看看她能不能快速地站起来?

2.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四)应用知识

1.刚才我们都是想象自己面对被观察的事物来说位置,现在我们就直接面对被观察的事物来找一找自己的位置。要求在座位表上标出行与列,圈出自己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出来。说一说自己班里,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多名学生回答,加强数对练习。

2.你能用数对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邻居吗?说一说,并思考有什么发现。

(1)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

(2)引导学生明确:前后邻居数对的第列与自己相同,左右邻居数对的行与自己相同。

3.做游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同学。 4.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 电影院的电影票

三、巩固拓展 国际象棋图。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会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了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所说的之外,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还要注意,列是从左往右数,行是从前往后数。 作业: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

1、2题。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 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