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猴子上山式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6: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猴子上山式教学》

《猴子上山》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吧!小猴子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最终空手而归。在减负增效的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摆脱低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文课,笔者认为需要老师静下心来细读文本,挖掘文本的核心目标,设计精当的学习活动,舍弃越俎代庖的教学方法,舍弃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舍弃不必要的教学手段。从《猴子上山》的故事中吸取经验。

一、切忌条分缕析,忽略感悟熏陶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材的教学价值,更要关注课文的文学价值。如果我们忽略了教材内容的人文性,在课堂上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理性的剖析,这样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去理解、去体会,有的老师一节课连提十几个问题,诸如:“你明白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面对这样的环节,教者非常头痛。学生也有畏难的情绪。

如何走出这样的误区,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案例一]《理想的风筝》教学片断:

出示:他有一条强壮的后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师:(引读)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显得那么和蔼,而他的左腿_____。

1 生: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师:他,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眼睛,显得那么慈祥,而他的左腿____。

生: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师:他,有一头花白的头发,显得那么忠厚,面他的左腿_____。 生: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师:看着这样的刘老师,听他笑着为我们讲故事,你心里怎么想? 生:我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生:我觉得命运对刘老师太不公平了! 生:看着这样的刘老师,我心里感到很酸楚。

生:虽然我的心里很不好受,可是更要为坚强、乐观的刘老师鼓掌! 如以上案例所呈现的一样,在我的语文课上,我总是不失时机地运用引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关注作者的表达,抛弃过度的分析,用师生共读的方式替代教师生硬的讲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切忌盲目整合,忽略文本价值

时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教师一般都会在教学的某个环节补充相应的资料。当然这些资料的补充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重点,化解了学习难点。但是也不难发现,在拓展资料的过程中,有很多资料的内容没有指向教学目标,甚至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有的资料虽然与课文内容有着很

2 强的相关性,但在课堂运用的时候却似蜻蜒点水,成了摆设。笔者在教学中也有类似的经历。

在一次区级公开课教学中,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七律・长征》这篇课文。在第一稿的教学设计中。我除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学习诗歌中“越五岭”“跨乌蒙”“渡金沙”“夺泸定”“踏岷山”五个画面,还拓展了大量的与长征相关的故事和一些诗歌。可是在试教的过程中却发现,补充的内容非但对学生理解文本没起作用,而且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导致教师手忙脚乱。

于是,静下心来再次对文本、对学生进行细致地解读。其实长征本身就是一本鸿篇巨制,这首诗短短56个字,却涵盖了这一整部宏伟的史诗,在人生的每个年龄段去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长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的确已经陌生,在一节课或者两节课的时间内,学生很难对长征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作者情怀的感悟、对红军精神的解读更主要还是通过学生课后自读相关文献资料来完成,我们教师大可不必大包大揽,用填鸭式的资料补充来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

因此,在后来的教学设计中我舍弃了“堆积如山”的补充资料,在课堂上抓住首联中的“难”字和“等闲”二字,以此为切入点,分两个步骤来展开教学,分别是品读“难”字,感受“远征之难”;品读“等闲”,感受长征精神,使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更为明晰,环节更为简单。留出宝贵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感悟文本内涵,在朗读、练说、思考中获得切身体验,有效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切忌面面俱到,忽略核心目标

3 我们在拿到一篇课文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这篇课文,要我们教什么?这一堂语文课,我们要教什么?这就是语文教学中核心教学目标的确立。语文课的核心教学目标是隐藏在语文课文中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是衡量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志。

拿《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来说,文本的核心目标隐含在孔子与弟子“论水”和“言志”两个片断中,所以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所在,课文第3~7自然段并不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是起到桥梁的作用,将“赏景”与“论水”有机地联系起来,所以在执教时我们可否这样处理:

[案例二]《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片断: 师(复习导入):《孔子游春》写了几幅画面? 生:写了孔子与弟子赏景、论水、言志。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来到了泗水河畔,欣赏了诗情画意的春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师:文章哪一自然段写了孔子论水? (生迅速找到课文第8自然段。师生针对第八自然开展学习。通过诵读、批注、练笔等学习方式,感悟水的品质,感悟孔子论水目的所在。) 师(出示并引读3~7小节):是啊,正因为水有着如此高洁的品性,所以他看到泗水河波澜起伏,他的心情____。

生:很不平静!

4 师:所以他动情地望着泗水河_____。 生:陷入了沉思。

师:是啊,正因为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悟出了水的品性,所以他遇水必观。

„„

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晰,巧妙地将非重点段落的内容用引读的方式来呈现,课文3~8自然段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倒因果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虽然打破了课文的行文顺序,但并没有破坏课文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凸显了教学重点,使文本的核心教学目标得以落实。

记得有位语文教学大家曾经说过,语文学习本来就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如果在课堂上什么都想联系,什么都想沟通。什么都想运用,语文课堂就有了难以承受之重,难以承受之多。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冗繁削尽留清瘦”,舍弃过度分析,舍弃过度整合,舍弃面面俱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实现有效、高效。

《猴子种树》教学反思

《猴子捞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三只猴子

《猴子种树》教学反思

《看猴子》教学设计

猴子种树教学设计

《猴子种树》教学设计

猴子种树教学设计

看猴子教学设计

猴子种树教学设计

猴子上山式教学
《猴子上山式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