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化石吟》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6: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化石吟》 第 1 课时

设计人 宋越越 审核人 执教人 教学预设时间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恐龙、猛犸等知识,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学知识,让学生先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化石及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借助课下注释疏通诗歌,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反复朗读诗歌。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三、学习三点:

1、重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反复朗读诗歌。

2、难点: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四、课堂流程

(一)

第一环

温故导新

温故

背诵并默写《虽有嘉肴》

导新

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知识链接: 张锋,教授,男,1961年9月23日生,理学博士。1982年辽宁大学化学系有机专业大学毕业,理学学士。1985年辽宁大学化学系无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理学硕士。1998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学部生物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理学博士。1999年8月晋升教授。

代表作:小诗《本草纲目》,译著有《黑猩猩在召唤》《爱尔莎重返自然》等。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

知识链接:关于诗歌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包含思想情感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诗句一般分形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基本特点:

1、高度集中、概括地反应社会生活。

2、抒情言志,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3、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4、语言的音乐美。

(二)

第二环

自主合作

新知初探

指导自学

观看生物化石图片,初步了解有关化石的基本知识。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可参考注释或工具书解决。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子注音。

奇huàn( ) guǒ( )藏 cōng lóng( ) zhuó yuâ( ) 骸( )骨 潜( )行 躯壳( ) 档( )案 猛犸( )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 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 ③称赞而且佩服。(

④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 ⑤(草木)青翠茂盛。(

) ⑥奇异而虚幻。( )

(3)根据课文内容在下列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修饰词语。

_____________的神话

_____________的真理

_____________的骸骨

_____________的密码 _____________的魔法师 _____________的雕刻家

明确:(1)幻 裹 葱茏 卓越 hái qián kã dàng mǎ (2)幽雅 悄然 叹服 海枯石烂 葱茏 奇幻 (3)奇幻平凡 冰冷 珍贵 高明 卓越

2、听朗读,注意把握重音、语气、节奏。

3、抽查学生朗读,老师指导。

4、熟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

(三)

第三环

师生对话

探究新知

点拨拓展

1、学生朗读诗歌,探讨问题:

a)诗歌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点拨:这首诗主要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b)诗歌的主体部分是哪几节?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诗的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

点拨:诗歌的主体部分是3—6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化石重现了一个逝去万载的令人神往而奇幻的生物进化世界。

c)人们认识自然界的演变过程中,化石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点拨:化石起到了保存物种生命信息的作用。

d)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点拨:本题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品味其节奏美,并把握本诗的结构特点。

提示:“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两节之间是相互照应的关系,这样写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强化训练

1、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 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 ③称赞而且佩服。(

④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⑤(草木)青翠茂盛。(

) ⑥奇异而虚幻。( )

2、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学习诗歌的修辞手法,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二、学习三点

1、重点:学习诗歌的修辞手法。

2、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学习诗歌的主要写作手法。

三、课堂流程

(一) 第一环

温故导新

温故

背诵诗歌

导新

(二) 第二环

自主合作

新知初探

指导自学

1、默读诗歌,说说诗人为什么将这首诗题为“化石吟”?化石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点拨:此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吟”是吟唱、歌颂之意。“化石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化石所发出的吟唱,二是作者对化石的赞颂。

2、如何理解本诗第四节含义?诗人这样写,好在哪里? 点拨:此题在于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启发他们注意诗歌运用形象语言的表达方式。

这段话的含义是:远古生物的肉体虽然早已死亡,但掩埋在底下的化石却保留了大量有关这一物种的信息,从中可以解读出生物的进化史。在这段话中,腐朽而化为乌有的“肉体”与“悄然潜行”的“灵火”,形成鲜明对比,再继之以“黑色的躯壳”“信息”“密码”等,使得“化石”的形象十分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三)

第三环

师生对话

探究新知

再读诗歌,品味语言:

1、诗歌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各举一例,并说明作用。

点拨:“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化石的作用:化石为人类探究古生物生命之谜,探究历史的演变提供了材料和依据。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嘻嘻描画”这句话运用比喻来写化石。人脸上的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照,假如化石是人的脸,那么刻在这张脸上的“皱纹”就是岁月的沉积、时光的印记,一个个化石就是地球古生物“生命的档案”。

强化训练

1、指名学生诵读第1节,思考:诗歌以四个问句开篇却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诗行中提到的几个“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么?请结合你所搜集到的生物学知识,谈谈有关生物进化的话题。

明确:依次指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助读: 投影: 鱼类的进化 鱼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一个类群。它的出现,标志着从低等、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它的发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动物进化的明显谱系。

最早的鱼类化石距今已有大约四亿年的历史。原始的鱼类浑身布满硬甲,具有扁平的前背甲。由于它们没有颌,所以被称为无颌类。 泥盆纪是鱼类初生时代。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是鱼类中兴时代。新生代时,各种古今鱼类共同生活于海洋和地球上的其他水域,鱼类家族达到全盛。

2、“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诗句会引发你作何感想,请就你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讲讲有关恐龙和猛犸的情况。 助读资料: 1.恐龙

恐龙是指古代爬行动物中的两大类,一类叫蜥龙类,另一类叫鸟龙类。“恐龙”一词的原来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因为初期发现和记述的这些爬行动物个体都比较巨大,看上去有点“恐怖”。其实,现在知道,恐龙有大有小,大的体长数十米,小的体长不到1米。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生活在陆地上或沼泽附近。

两亿多年前,恐龙——这一奇特的生命曾经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它们生存了上亿年之久,在中生代繁盛称霸一时,足迹遍及世界的角角落落,又突然间全部消亡,只留下无数令人伤感的化石和供人们猜测探索的谜团。这段历史时期出现的许多有特色的事情,人们在化石研究中去探索、去找寻、去思索,其中如最为凶猛的巨龙,身形秀丽、行动敏捷的食肉恐龙美颌龙,脖子最长的马门溪龙,是现今大象体重10倍的最重的恐龙震龙,奔跑速度较快的似鸡龙,聪明的伤齿龙,以及愚笨的剑龙和食量最大的腕龙等。 恐龙家族之最:

最聪明的恐龙有:伤齿龙 美颌龙 空尾龙 跑得最快的恐龙有:鸸鹋龙 似鸡龙 棱齿龙 体重最重的恐龙有:震龙 腕龙 虚幻龙 脖子最长的恐龙有:马门溪龙 长颈巨龙 梁龙 最凶猛的恐龙有:巨龙 霸王龙 跃龙 食量最大的恐龙有:腕龙 虚幻龙 达玛拉龙 尾巴最为强劲的恐龙有:甲龙 蜀龙 梁龙 吼声最大的恐龙有:拟栉龙 巨龙 美颌龙 2.猛犸

猛犸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生活在距今久远的冰河时代。猛犸(又被称为古象)作为大象的祖先,它们的体形比象要大,嘴里伸出的獠牙比当代的象牙要长得多。因而,从外形上看,猛犸给人一种青面獠牙的凶猛感觉,而不像今天的大象那样温驯谦和。 猛犸的尸骨残骸最早是在西伯利亚地区发现的。猛犸的身世来历在当时就众说纷纭。但依考古发现可以推断的是当时西伯利亚的猛犸数量十分可观。

归一总结

本诗是一首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 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课时教学设计
《《化石吟》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