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评好课:新《理念 新方法 》

发布时间:2020-03-03 03:07: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评好课:新理念

新方法》讲义

培训教师:

2014年7月12日上午8:00-12:00

1-4课时 话题I

反思:我们所熟知的“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本应是教师专业生活与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

1 当前中小学“听课评课”中常见的认知偏差 当前存在着诸多不利于教师听课评课的因素,这里既有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又有地方和学校教学操作与实践的因素,还有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素质等方面的制约。以下几种倾向是当前中小学听课评课中常见的认知偏差:

1.目的偏差

即在中小学听课评课的实践中,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从属于绩效式评价。

2.主体偏差

即听课评课的主体往往是学校领导、教研员等人,而不

是从事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

3.内容偏差

即部分学校尚未建立起听课评课的机制或制度,他们多代之以教学观摩或对教师的评定等活动。

4.过程偏差

即在听课评课实践中往往是听课与评课各自孤立进行,中间没有延续性或者听评内容不一。

2 当前中小学“听课评课”中常见的行为偏差 1.听、评匆忙无准备

听课评课的目的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如果一个教研组或者一所学校经常性地相互听课评课,形成为一种浓郁的校本研究文化,无疑将对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一个团队的学习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听、评未思缺技术

在实际的听课评课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课听得认真,教学过程也记录的比较详细,可听完课展开分析评价时却很难下笔,最后不得不随意说几句不着边际的大话了事。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定的听课评课的技术。

3.听、评未行少实践

在实际听课过程中,不少老师虽然听课很积极,却少有实践,往往听课结束,一切都画上句号,听课的真正目标并未达到,这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听课评课是不可取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听课评课只是一种需要完成的任务,还没有形成一种学习需求和个人品质。

3 当前中小学“听课评课”中常见的现象 1.数学化现象

听课者将课堂教学的过程人为静态化、数量化,以具

体数字的记录来听课和评课。

2.模式化现象

听课者先入为主,带着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审视课堂:第一步看教学目标,第二步看教学方法,第三部看教学内容,第四步看情景创设,第五步看语言表达,第六步看板书设计。

3.文本化现象

听课评课被简单地等同于一般性的“会议记录”。

4.片段化现象

听课者过分拘泥于听课细节,将一节课完整的课堂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条块”。其主要表现:

一是分段,俗称“三段论”:将课分为“开头、过程与结尾”。

二是分节,俗称“三个15分钟”:按时间顺序将45分钟的课人为分为三节。

5.形式化现象

听课评课被当成一种纯粹为应付任务,便于交差的活儿。其主要表现:

一是听开场,二是听中场,三是听全场。 6.极端化现象

一是专挑短处:是一种以否定为主、伤害授课教师自尊的评课方式。

二是专找长处:是一种虚假的、讲好话、皆大欢喜的评课方式。

二是专找长处:是一种虚假的、讲好话、皆大欢喜的评课方式。

7.学科化现象

听课者“对号入座”只听自己本学科的课,是跨学科听课评课为徒劳的“多余”或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禁地”,偏科倾向严重。

话题II

是“听课评课”还应是“观课议课” 1 为什么说是“听课”和“评课” 2 “听”实为“观”,“评”应为“议” 1.“听课”实为“观课”

2.“评课”走向“议课”是一种必然

2014年7月12日下午13:30-17:30

5-8课时 话题III

构建“观课议课”新理念 1:观课的本质特征

课堂观察的本质特征主要有:

反思性

科学性

发展性

合作性 2:议课的本质特征

“议”不是下结论、作判断,二是在“观”所得到的

1 信息基础上和参与者展开对话、讨论和反思的过程。

“议”以参与者的自我解放为手段。 “议”以发展教师的自由为目标。 3:观课议课的五种意识

对话意识

欣赏意识

交流意识

分享意识

援助意识。

4:在观课议课中促进教师发展

一、观课议课的功能 1.探索研究功能 2.提高促进功能 3.沟通协调功能

二、观课议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的日常生活。

2、观课议课就是教师在职的专业学习。

3、观课议课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

话题IV

观课议课的类型及特点要求

人们所观、议的课大致可分为实习课、公开课、示范观摩课、研究课、实验课、评比课、汇报课、检查课、交流课等。

1:观摩型观课议课

观摩型观课议课是为了总结、推广、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观课议课活动。包括公开课观课议课、示范课观课议课、展示课观课议课等。

一、对观摩型观课议课者的要求

二、观摩型观课议课中应重点关注什么

三、观摩型观课议课后怎样反馈 2:调研型观课议课

一、对调研型观课议课者的要求

二、调研型观课议课中应重点关注什么

三、调研型观课议课后怎样反馈 3:教练型观课议课

一、对教练型观课议课者的要求

二、教练型观课议课中应重点关注什么

三、教练型观课议课后怎样反馈 4:拜师型观课议课

一、对拜师型观课议课者的要求

二、拜师型观课议课中应重点关注什么

三、拜师型观课议课后怎样反馈 5:学习型观课议课

一、对学习型观课议课者的要求

二、学习型观课议课中应重点关注什么

三、学习型观课议课后怎样反馈

6:自我型观课议课

一、对自我型观课议课者的要求

二、自我型观课议课中应重点关注什么

三、自我型观课议课后怎样反馈

2014年7月13日上午8:00-12:00

9-12课时

专题二

有备而战

引子

有效观课议课从观课准备开始

一、提前协商观课主题

二、授课教师县作观课说明

三、观课者提前进教室与学生沟通

话题I 观课的理论与学科知识准备 1:观课的教育教学理论准备 2: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观课实践

一、新、旧课程在理念上的区别

(1)课程建构的基础——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课程观。(2)课程实践的策略——体现了不同的整合观。

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产品的人。

(2)面向每一位学生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育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育不能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四、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以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3:观课应作的学科知识准备

在学科知识方面,对观课教师具备以下:

一、熟悉学科课程标准,为观课提供学科知识依据

二、具备深厚而宽广的学科知识,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熟悉教材体系及教法。 (2)明确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具备教材解读能力和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的能力。

三、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这种信息

2014年7月13日下午 13:30-17:30

13-16课

话题II 观课的心理准备 1:影响观课的因素

一、传统的观课目的导致的心理阴影

二、校园文化的影响

三、传统的听课方式的影响

四、教师不同目标取向的影响

五、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过重

2:观课心理的准备

互动的心理、平等对话的心态、坦诚交流的心态、欣赏的心态、分享的心态、直面问题的心态、尊重实际的心态。

3、观课的情绪和精神准备

话题Ⅲ

观课计划的制订和物质准备

1、构建和谐的观课氛围

2、制订观课计划

3、了解观课的对象

了解授课老师的基本情况、了解观课班级与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观课学校的基本情况。

4、观课必备工具的准备

2014年7月14日上午8:00-12:00

17-20课时

专题三 优化过程 ——理解观课议课新流程 话题Ⅰ 课前会议

1、观课者与授课者共同确定观课的主题

一、观课主题确定的原则

二、确定观课主题的注意事项

三、确定观课主题的视角

在观课主题的确定方面,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

(1)关注教师实际 (2)关注学校现实

(3)关注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特点。 (4)关注教与学的现实问题。

2、观课前授课教师要做教学说明

一、为什么上课前要做观课说明

二、课前说明什么

一般来说,课前的观课说明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说教学背景。

2、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

3、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

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三、不要当着学生的面做课前说明

2014年7月14日下午13:30-17:30

21-24课时 话题Ⅱ

课中观察

1、观课的基本要素与要求

一、观课的基本要素

1、教师

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组织能力、注意的中心、教学机智、教学态度、教学境界、专业知识和能力

2、学生

参与状态、交往特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发展状态

3、教室环境

4、教学材料

二、观课的基本要求

1、克服三种观课现象

2、观课者要进入四种角色

3、明确观谭的基本要求 (1)要做好观谭前的准备

(2)做到看、听、记、思有机结合。

2、选择合适的观课位置

一方面要力争处在观察的最佳视野;另一方面要保证不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

3、观课方法举例

一、分工合作模式观课法

二、同组互助观谭法

三、联合观课法

1、什么是联合观课

2、联合观课的方法与措施

四、视频安全观课法

1、什么是视频案例观课:

2、视频案例观课的特点

3、视频安全观课的操作要点:

4、值得注意的问题

话题Ⅲ 课后分析

课后的分析大致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

一、教学目标的表述及达成程度

二、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

第三、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的协同程度。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

五、教材的恰当运用程度。

六、教学手段的合理程度

3 第

七、师生关系、角色。

要做好课后分析,必须要完成分析(议课)之前的三个环节,即议课作息的搜集、信息的整理的分析、信息的反馈矫正。

1、收集观课信息

2、整理和分析观课信息

3、反馈和矫正观课信息

2014年7月15日上午8:00-12:00

25-28课时

专题四 老话新提

话题Ⅰ

课堂观察框架

1、“4568”,即4维度5视角68个观察点

(1)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2)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环节、显示、对话、指导、机智。

(3)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2、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成

3、课程观察量表列举

话题Ⅱ 如何做好观课记录

1、观课记录的方法及利弊

2、观课记录的内容

3、观课记录的方式

4、做观课记录时应注意的问题

话题Ⅲ 分析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

1、抓住课堂要素进行分析

一、抓教学目标分析

二、抓学习内容分析

三、抓教学事件分析

四、抓教学思路分析

五、抓课堂结构分析

六、抓教学情境分析

七、抓学习方式分析

八、抓教学效果分析

九、抓“教师”要素分析

2、运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分析

一、围绕一个核心

二、抓“两个标准”

三、四个注意点

(1)先大后小:抓重点、抓主流。

(2)先学后教:先分析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后再看教师的课堂教学。

(3)先过程后结果:先看过程展开的充分性、合理性,再看结果的实效性。

(4)先近效后远效:先显性的、现实性的教学效果,后看预见性的、长久发展的远期效果。

四、八个关注点

(1)关注教者个体的评价与反思。 (2)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3)关注学习环境的和谐宽松度。 (4)关注学生参与的情感与广度。 (5)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感觉。 (6)关注动态生成的资源的处理。 (7)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8)关注教学手段的作用与额度。

专题五

切片分析

话题Ⅰ 定量观课的观察技术

1、定量观谭的基本含义

2、定量观课的记录方式

3、定量观课技术局限及运用分析

一、定量的观谭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2014年7月15日下午 13:30-17:30

29-32课时

话题Ⅱ

定性观课的观察传述

1、定性观课的基本含义

2、描述体系定性观课

3、叙述体系定性观课

一、叙述体系的基本含义

二、叙述体系的记录类型

4、图式记录定性观课

一、图式记录的含义

二、图式记录的案例

5、定性观课的局限与运用分析

一、定性观课的优点

二、定性观课的不足

三、观课记录方法的比较分析

话题Ⅲ 从有效课堂视觉抓关键问题议课

1、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的提出,就是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对当今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课堂的有效性与教学的有效性息息相关。

一、与“有效教学”相关的几种教学状态

二、教学的有效性是什么

三、有效教学观照下的有效课堂

2、对有效课堂的关键问题追问

一、“抓住关键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二、对有效课堂的关键问题追问

3、着眼于有效课堂的抓关键问题议课

话题Ⅳ

针对学科具体课型抓关键问题议课

1、抓住学科不同课型的关键问题

2、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抓关键问题议课

一、语文“识字”类课堂抓关键问题评课举隅

二、数学“空间与图形”类课堂关键问题评课举隅

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

《评好课:新理念 新方法》学习心得

《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学习心得

《评好课:新理念_新方法》学习心得

《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学习心得

《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讲义

《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学习心得

新方法.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心得体会

《评好课:新理念_新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教案(修改)

评好课:新《理念  新方法 》
《评好课:新《理念 新方法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