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前教育上岗证保健卫生学

发布时间:2020-03-01 20:00: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前儿童卫生学

第一章

1、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增进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6岁幼儿健康的一门学科。P1

2、健康——早在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无论种族、宗教、政治信仰和经济状况有何差别,所有人都拥有享受现有最高的健康标准这一基本权利”。

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被称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P2

4、生长发育、患病率和死亡率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标志。P3

5、儿童新陈代谢的特点是同化作用明显大于异化作用,表现为机体的生长发育。

6、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体重、身高、头围、胸围、臀围等

生理指标有:脉搏、血压、肺活量等

运动素质指标有:运动速度、耐力、肌力、协调性、灵活性等

心理指标有:智商、社会商数等

7、死亡率——指的是某年死亡人数与同年总人数的比率。

8、布拉姆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 P8 HS(健康状态)=f(E+AcHS+B+LS)(公式不用背) 1)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E);2)保健设施的易得性(AcHS); 3) 生物学因素(B);4)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因素)(LS)

9、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等。

10、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关系、伦理道德、宗教、风俗、文化变迁、社会人际关系、教育等。

11、生物学因素——遗传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12、生活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各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包括衣、食、住、行、休息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

13、有益于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和平衡的膳食;生活应有规律,坚持体育运动;注意消费行为卫生;能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保持稳定和乐观的情绪。P9

14、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健康是第一位重要的。

15、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第二章

1、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骨组织不断骨化;骨富于弹性,易变性;关节、韧带较松弛;肌肉力量差,易疲劳。

2、骨的成分和特性:成年人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盐含量之比约为3:7;儿童的骨所含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比约为1:1。与成人相比,儿童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因此,应培养儿童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P34

3、骨的生长和发育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4、脊柱发育的时间很长,一般到青春发育期开始时才基本定型,所以,应该培养学前儿童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并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防止学前儿童胸廓和脊柱畸形,保证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和内脏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5、在学前儿童运动时要避免从高处往硬的地面上跳,防止髋骨出现不正常的愈合。P35

6、足弓可起缓冲震荡的作用。P35

7、学前儿童的关节的特点:运动范围较成年人大,关节囊、韧带较松弛,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成人容易发生脱臼。P36

8、学前儿童肌肉的特点:

1)学前儿童的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疲劳。但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疲劳后肌肉机能的恢复也较快。 2)各肌肉群的发育是不平衡的。支配上下肢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小肌肉群如手指和腕部的肌肉群发育较

晚。

9、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P36

10、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和喉。

上呼吸道的特点:1)年幼儿童鼻泪管较短,患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上行累及眼结膜。

2)学前儿童咽鼓管粗短且直,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后,易并发中耳炎。3)学前儿童喉腔相对较成人狭长,粘膜柔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组织,软骨又较软弱,因此,一旦发生炎症,易导致喉梗阻。P37

11、呼吸运动:婴幼儿每次呼吸量的绝对值远较成人小,这与该年龄期代谢旺盛,需消耗较多氧气的特征相矛盾,因此只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满足生理需要,年龄越小呼吸越快。P37

12、心血管系统: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机体耗氧和营养物质的量相对较大,而心脏容量小,因此心率较快。P38

13、消化管分为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14、每个牙齿的发育都有三个时期,即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P40

15、学前儿童胃的特点:学前儿童胃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胃壁较薄,弹性组织、肌肉层及神经组织发育较差,因而胃的蠕动机能差,消化酶的含量比成人少。P40

16、学前儿童肠内容物通过肠道容易发生便秘和粪中毒。

学前儿童的结肠壁薄,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P41

17、消化腺:婴儿期当唾液分泌增多后,由于此时口腔较小而浅,又不善将口内过多唾液咽下,易表现流涎现象,称生理性流涎。P41

18、胰腺

胰腺的外分泌部分分泌消化酶。婴幼儿期胰腺液极易受炎热气候和各种疾病的影响而被抑制,导致婴幼儿的消化不良。P41

19、肝脏

学前儿童肝脏的特点:1)学前儿童的肝脏分泌胆汗少,胆汁内含有较多的水分、粘液素和色素,促进胰液、肠液消化作用的物质较少,因而消化脂肪的能力较差。(胆汁用以消化脂肪)

2)学前儿童肝细胞分化不全,组织软弱,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解毒功能较差。但是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肝脏用以解毒)

3)学前儿童肝糖元贮存量相对较少,饥饿时容易发生低血糖症,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P41 20、泌尿系统

儿童年龄越小,肾脏相对越大。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水分多,而膀胱容量小,粘膜柔弱,肌肉层及弹性组织不发达,贮尿功能差,所以年龄越小,每天排尿次数越多。P42

21、脑垂体

脑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学前期如果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引起侏儒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可致巨人症,生长激素白天分泌少,夜间分泌多且与睡眠深度有关。P43

22、甲状腺

甲状腺机能不足发生呆小症。P43

23、皮肤

学前儿童皮肤的保护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皮肤的渗透作用强。学前儿童皮肤表皮薄嫩,血管丰富,有较高的吸收和通透能力。所以应避免让儿童接触有毒物品或涂抹超浓度超量的药物,防止儿童机体受到损害。P43-44

24、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学前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的抑制过程不够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兴奋和抑制在皮层较易扩散,神经活动的强度较弱,表现为年龄较小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而不好静,容易产生疲劳。

25、感觉器官的特点:

1)学前儿童可因眼球前后轴较短而产生生理性远视

2)调节能力强,近点距离很近,会发生调节性近视 3)会造成弱视,无双眼单视能力和立体视觉 ★

26、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简答题)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人体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统一的和完整的过程,但是生长发育的速度在各年龄阶段并非一致,而是时快、时慢,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区别于其他阶段的特点,前后阶段又相互衔接,前一阶段受到障碍会影响后一阶段。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表现性)

人体各部的长、围、宽度的生长发育在快速增长期的开始、高峰和结束不仅有早晚之别,而且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胎儿从一个特大的头颅,较长的躯干及短小的双腿发育为儿童期身体各部较匀称的比例,表现为头尾发展规律。

(3)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人体是统一完整的机体,人体各部的生长发育不是均衡一致的。儿童身高、体重的增长都是不均衡的。年龄越小,增长速率越快。(出生后第一年是最快的) 人体有哪四种不同的生长发育趋势? ①神经系统发育得最早;

②肌肉、骨骼和一般内脏器官的发育趋势和身长、体重的增长规律相似; ③淋巴系统的发育也比较早;

④生殖系统的发育到青春期迅速发育。

正是这种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才使圆形的受精卵分化发育成为胎儿,最终形成了成年人的体型。 (4)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

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是孤立的,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个系统的发育是彼此密切相关联的,某一器官的发育可以促进另一器官的发育。学前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也是密切联系的。 (5)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填空)

个体差异通常反映在生长类型、性别和成熟类型等方面。P46

27、用体重评价儿童的营养状况时,按年龄的体重:大于10%为超重,大于20%以上为肥胖。

28、生长发育的标准

一般通过一次大数量发育调查,只能在一定地区和一定的时间内使用。P53

29、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评价应包括发育水平、发育速度以及发育匀称程度三个方面。P54

第三章

1、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四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肺炎、婴幼儿腹泻(填空写出全称)P58

2、呼吸道疾病的预防(简答)

1)加强儿童体格锻炼;2)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戴口罩;3)不去病人家串门,隔离患儿;4)加强营养,注意休息;5)服用预防药

3、腹泻的预防(简答)

婴幼儿腹泻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P60 1)提倡合理喂养;2)注意饮食卫生;3)隔离消毒

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预防(简答)

1)妊娠后期,孕母需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或服补血药物

2)坚持母乳喂养,乳儿自生后3个月左右可逐渐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 3)2岁以后的儿童膳食,应多选用含铁多的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

4)早防早治消化营养紊乱及感染性疾病。P61

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简答)

1)安排儿童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蛋黄、肝等辅食。 3)及时治疗某些疾病。P63

6、肥胖症预防(单纯性肥胖)(简答)

1)避免过度饮食。特别避免过多进食碳水化合物,对有肥胖倾向的儿童,更要控制食量,饥饿时多吃蔬菜水果

2) 鼓励儿童经常参与体力活动,进行体格锻炼。P63

7、常见五官疾病(填空)——龋齿、弱视、中耳炎等。龋齿在学前儿童中发病率很高。

8、弱视预防——早发现早治疗,4岁以前实施治疗

9、常见皮肤病——痱子、痱毒、脓疱疮、头癣、体癣等等。

10、常见的身体缺陷——脊柱弯曲异常、扁平足等。

11、常见寄生虫病——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等。

12、外环境中一些能侵入机体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叫病原体。传染病就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传染病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13、传染病的特征

(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殊的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免疫性:有的传染病在病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4)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

①潜伏期:最长潜伏期;②前驱期

14、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怎样预防(简答) 1)基本环节 (1)传染源

①传染病患者;②病原携带者;③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选择)切断传播途径

①空气传播(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水痘);②饮食传播(消化道传染病——菌痢、甲型肝炎);③接触传播(沙眼、红眼病);④虫媒传播(蚊叮、虫咬);⑤医源性传播(输血) (3)易感人群:保护易感者 2)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①早发现病人;②早隔离病人;③对传染病的接触者进行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疫苗通过适当的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这种传染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包括基础免疫项目和加强免疫项目,也包括传染病流行前期在一定儿童群体中进行的免疫项目。一般出生6个月后的乳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已逐渐消失,容易感染疾病。

第四章

1、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简答) (1)动作的发育

自上而下(头尾法则)、自中心而边缘(远近法则)、由粗到细等规律。 (2)语言的发育

语言的发育必须要求听觉、发音器官及大脑三者的功能发育正常,语言的发育也是衡量学前儿童心理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3)认知的发育

3岁以前,触摸觉起重要作用。3岁以后,触摸觉在认识客观事物中的地位逐渐让位于视、听觉。 (4)情绪、情感的发育

儿童年龄小,抑制过程较弱,容易兴奋。 (5)个性的发育

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2、(填空)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的评价方法:谈话法、观察法、筛选检查法和诊断测验法等。

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 ★

3、筛选检查法(简答):筛选的目的是运用尽可能简便的方法获取有关儿童心理发育方面的信息,以便据此作出决定,确定所测儿童是否需要作进一步的诊断性评价。筛选检查法不能作结论性的诊断,也没有预言作用。

第五章

1、心身疾病是一组身体疾病或一种综合症,它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可能有器质性的倾向,也与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其所处的环境有关联,但是更多的是与个体遭受到过度或过强的紧张刺激有关联。P91

2、适应——指的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既包括个体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也包括个体作用于环境。

3、对学前儿童生活紧张状态的评估

在相对短的一段时期中,人经验的生活紧张事件越多,那么人的应付紧张的负荷就越大,就有越大的可能产生和发展健康问题和障碍。

4、学前儿童紧张的根源

儿童面临与紧张状态有关的4种类型(艾力克森):冲突、社会经济状况、教育机构状况、心理创伤。 动机的冲突是心理冲突的核心内容。

5、学前儿童紧张的减缓和消除

减轻外界环境压力和自身内部的压力以及增强自身心理强度。

6、情绪障碍

1)儿童期恐惧是学前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对儿童期恐惧的预防,关键在于教育。

2)儿童期焦虑也是学前儿童中会产生的一种情绪障碍。对其可进行心理治疗外,应主要采取心理上给予支持以及教育的方法。

3)暴怒发作的预防,应从小培养儿童懂道理、讲道理的品质。 ★

7、品行障碍(论述)(先描述问题行为的表现,再分析原因,然后提出对策并举例)

比较常见的品行障碍有攻击性行为、偷窃、说谎、残害小动物、破坏公物等。矫正学前儿童得攻击性行为,应首先注意改变亲子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较为严重的儿童,则可以配合以社会训练和性格培养为目标的心理治疗。如果偷窃成了儿童的顽习,就可构成其品行上的问题和障碍。对于偷窃行为不能姑息,坚持奖励儿童的诚实行为,满足其合理需求。

学前儿童初次上托幼机构,不习惯与父母分离,出现一些情绪波动,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有的儿童情绪波动过大,持续时间过长,以至拒绝或者害怕上托幼机构,一提起上托幼机构就诉说头痛或腹痛,这种情况在学龄期易发展成为拒学。

对于拒上托幼机构的儿童,应充分了解其生活环境和心理状况,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游戏和集体活动,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应从根本上改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儿童在家庭和集体生活中感受到温暖,此外,还应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消除自卑心理以及对立和反抗的态度。P99-100 ★

8、语言障碍(论述)

发育性语言障碍是学前儿童中的一种因发育迟缓而造成的语言障碍,可以分为接受性语言障碍和表达性语言障碍两种类型。

口吃是学前儿童中常见的一种语言节律的障碍。有这种语言障碍的儿童大多自卑、羞怯、退缩、孤独、不合群。由于口吃,儿童心理产生紧张,在情绪兴奋、惧怕、激动等紧张状态下,口吃表现得更为严重。

矫治儿童的口吃时,首先要消除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因素,避免周围人对儿童的嘲笑和模仿,要消除儿童对口吃的紧张心理,树立信心,鼓励主动练习,大胆地说话,自由地呼吸,放松与说话器官相关的肌肉。对于口吃较为严重的儿童,不要强迫他们说话,不要催促儿童重复地把话说清楚,可以指导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用简单的对答方式一问一答,放慢语言速度,使儿童在说话时呼吸逐渐正常,使口吃现象减轻。

9、神经性习惯

在学前儿童中,与儿童神经紧张有关的有吮吸手指、咬指甲、拔毛发、习惯性阴部摩擦等都是常见问题行为。

1) 吮吸手指:原因——由于肚子饿或是由于没人陪他玩;预防——关键在于从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让儿童每天定时定量地进食,饥饱适度,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材料,并让他们有机会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的机会。涂抹苦味剂的方法只对部分孩子有效。 2) 咬指甲:常发生在心理紧张之际。预防和矫治儿童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应从消除其心理紧张入手,劝诫和责罚一般都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习惯性阴部摩擦:原因——有的是炎症,有的是穿不透气的紧身裤或不是棉的面料的裤子。P102-103

第六章

1、六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缺一不可。P108

2、蛋白质的三大生理功能: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调节生理功能、提供热能。

3、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及蛋白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

4、决定蛋白质生物价最重要的因素是蛋白质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相互比例。P111

5、根据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相互间的比值将蛋白质分为三大类:完全蛋白质(种类齐全,比例合理)、半完全蛋白质(种类齐全,比例不合理)和不完全蛋白质(种类不齐全)。

6、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比例虽然不同,但是可将不同食物适当混合食用,使食物蛋白质之间相互补偿相对含量不足的必需氨基酸,使其比例尽量接近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P113

7、脂肪的生理功能:构成人体组织细胞、提供热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必需脂肪酸在体内的特殊生理功能。脂肪是人体供热的“燃料库”。P114

8、膳食中脂肪的来源主要是各种植物油和动物脂肪。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应相互搭配食用。(好的脂肪——奶油、鱼脂、鱼肝油;不好的脂肪——猪油、牛油、羊油。)P115

9、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提供热能、构造机体的组织、抗生酮体和解毒作用、促进消化和排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经济、最主要的热能来源。P115

10、热能来自产热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热能不是营养素)P117

11、学前儿童对热能的需要: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生活活动、生长发育。P117

12、婴幼儿每日膳食中蛋白质所供给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0%——15%,脂肪占25%——30%,碳水化合物占55%——60%(最好的来源)。P119

13、有机化合物有碳、氢、氧、氮,其余元素统称为无机盐。

14、钙是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钙缺乏能影响婴幼儿的骨骼、牙齿的发育,发生佝偻病。

15、铁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氧的运输和细胞的呼吸。婴幼儿易发生缺铁性贫血。P120

16、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或地方性呆小病的发生。P121

17、缺锌会不孕不育,影响性发育。P121

18、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不足,可发生夜盲症、干眼病。P122

19、尼克酸缺乏会的癞皮病、腹泻、痴呆。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维生素B2不足,出现口角炎、阴囊炎、脂溢性皮炎等症。P123 20、维生素C缺乏易得坏血症。P123

21、维生素D缺乏会得佝偻病。P124

22、水在体内含量最高,水也是营养素。P124

23、“化学相”和“反射相”分泌的结合就能引起旺盛的食欲。P126

24、膳食的特点:科学合理、营养平衡、增进食欲、清洁卫生、有利消化。

25、(简答)如何增进和保持幼儿的食欲? (1)食物多样化,讲究色、香、味、形。 (2)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保持愉快的情绪。P127

26、采用“同类异样”的方法编制一周的食谱,即一周食谱中副食品不应有两次以上重复。P128

27、要恰当分配三餐一点(或三餐两点)的食物,按照早餐吃好、中餐吃饱和晚餐吃少的原则。混合食物在婴幼儿胃中停留约4小时左右,因此两餐之间的间隔以3.5—4小时为宜,不宜少于3小时。P128

28、进食卫生:良好的物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适当的进餐速度、进餐时不谈笑打闹、不强迫幼儿进食。

第七章

1、生物节律又称生物钟,指有机体在生命活动中所表现的周期性循环或有节律的活动。 有研究者提出了人的体内存在体力、情绪和智力三种节律的周期循环。

顺应人的生物节律安排好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各项活动是托幼机构实施保健增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P136 ★

2、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4个特点(论述题) (1)始动调节

活动开始时,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处于低水平状态,以后逐渐提高。这是因为神经组织具有“惰性”,需要时间去克服。同时神经系统对其他器官、系统的调节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始动调节现象在每日、每周、每学期活动的开始时都会有所表现。因此在组织和安排婴幼儿的活动时应做到从易到难,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和强度。 (2)动力定型

当外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重复多次以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时间、空间上的关系就会固定下来,前一种活动可成为后一种活动的条件刺激,这种按一定顺序作出的反应就会越来越恒定和精确,这就是动力定型。它使神经细胞就能以最经济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

婴幼儿行为的可塑性大,动力定型容易形成。因此,A、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B、不要轻易改变和破坏已有的好习惯;C、对于不良习惯要纠正。 (3)镶嵌式活动

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中只有相应部位的细胞处于工作状态,其他部位则处于休息状态,形成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相互镶嵌的活动方式。随着工作性质的改变,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发生轮换,新的镶嵌产生。大脑皮层的这种活动方式可使大脑皮层较长时间地保持工作能力。

托幼机构要更加频繁地轮换活动,变换活动的性质,动静交替,才能使大脑皮层较长时间地保持工作能力。如冬天主题活动。 (4)保护性抑制

当大脑皮层的工作超过了其工作能力的界限,就会产生保护性抑制。这是因为神经系统的细胞的兴奋有一定的极限,当受到长时间的或者过分强烈的刺激时,兴奋就会被抑制所代替,这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能。

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容易产生保护性抑制。因此安排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婴幼儿疲劳的早期特征,及时组织和安排休息,使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得以恢复。

3、疲劳——指一定的紧张强度或一定连续时间的活动和作业而引起的机能减退,它使幼儿的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处于不能继续工作的状态。疲劳具有生理性的保护功能。疲劳是一种客观指征。

4、(改错)疲倦是一种主观感受,它是一种由于机体软弱而感到无力或者不愿工作的现象。

发现学前儿童疲劳发展的早期指征,及时组织和安排休息,劳逸结合,动静交替,有利于及时消除疲劳。

休息对疲劳的消除和机能状态的恢复,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多次短时间的休息比一次长时间的休息效果为好。

5、总的卫生原则:儿童年龄越小,活动量应越小,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应越短;休息和睡眠的时间应越长,进餐的次数应越多。P14

6、睡眠前的准备: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准备舒适的睡眠用具、睡眠前饮食要适量、睡眠前提醒儿童如厕小便、平定儿童的情绪、给予儿童准备睡眠的信号。

7、教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主动注意时间而定。P149

8、游戏活动最主要的卫生学问题,是真正认识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和特征,充分实现游戏活动的保健价值,并考察游戏的时间、场地、玩具材料、服饰以及游戏时的安全问题。P153

9、体育教学遵循的卫生学原则:全面性、循序性、区别性、与游戏相结合的原则。P156

10、学前儿童体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空气、阳光和水是最好的自然因素。

(2)幼儿体育活动的活动量一般要求低强度、高密度,时间不要太长。

11、阅读卫生:图书应选择色彩鲜明、图像符号清晰、纸张坚韧洁白、无反光的读物。P161

12、绘画、写字卫生:应注意儿童绘画、写字的持续时间、握笔姿势、所用材料以及用眼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13、唱歌卫生:要特别注意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和声带疲劳、损伤。P162

第八章

1、托幼机构内部的心理社会环境:(1)良好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人际关系);(2)友好的同伴关系。P165

2、各室配置的卫生原则:在托幼机构的房舍内,各室的配置应使每班儿童都有一套本班使用的房间,即组

2成一个班的单元,便于控制传染病。每个儿童平均占(活动室)地2.4m。盥洗室应位于厕所与活动室或卧室之间。

3、通风:通风的目的是通过空气的流动,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送入室外的新鲜空气,调剂室内的气温、气湿和气流。常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作为评价空气清洁程度的重要指标,浓度不可超过0.1%。通过每小时多次开窗换气的方式配置空气。每小时应3次开窗换气。

4、采光:托幼机构活动室的玻地面积比应不低于1:5—1:6;室深系数不应小于1:2,若是双侧采光则不应小于1:4。一般要求离窗最远的桌面上的采光系数(即采光系数的最低值)不低于1.5%。采光系数是评价室内采光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客观指标。

5、人工照明的均匀程度常以均匀系数作为指标,均匀系数指的是室内最低照度与最高照度之比,一般要求该系数不小于0.5。

6、家具卫生:合乎儿童身材大小的桌椅能使学前儿童保持良好的坐姿,减少疲劳程度的增加,预防姿势性脊柱弯曲,有利于保护视力。桌椅的尺寸是根据学前儿童的身高及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因素确定的。桌高与椅面高之差为桌椅高差,它是学前儿童就坐姿势影响最大的一个指标,就坐时双臂自然地放在桌面,两肩齐平,背部挺直。

7、玩具卫生:要求主要应考虑不易传染疾病、无毒、安全以及不对学前儿童产生心理伤害等问题。

8、教具和学具卫生:学前儿童绘画或书写时使用的纸张,应是白色或浅色的。

9、体育用具卫生:要求是要适合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要坚固、耐用、平滑、安全;要简单、轻巧、美观;还要便于修理和保养。

第九章

1、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1)保教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措施不落实。 (2)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安全观念淡薄。

(3)幼儿运动系统发育不完善,平衡功能差。 (4)托幼机构的客观环境因素。

2、儿童意外事故:一类是迅速危机生命的,如溺水、触电、车祸、中毒等;另一类是处理不当的,如烧伤、烫伤、骨折等。

3、对学前儿童急救的原则:(1)抢救生命(是第一原则);(2)防止残疾;(3)减少痛苦。P188

第十章

1、健康教育的目的旨在提高儿童对有关健康科学的认知水平,改善对待个人和群体健康的态度,培养有益于个人、社会和民族健康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对孩子最根本的是行为习惯。P198

2、学前儿童的健康态度和信念的确立以及健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一般说来是建立在正确的健康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3、知识、态度和行为三者的关系:知识是基础,态度是动力,行为是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就要使接受教育者具有应有的知识和正确的态度。

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1)个人卫生教育

要注意培养:A生活自理能力;B有规律的生活习惯;C清洁卫生习惯;D学习卫生习惯 (2)心理健康教育

(3)营养与饮食卫生教育 (4)消费卫生教育 (5)环境卫生教育

(6)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教育 (7)性教育

4、托幼机构健康教育的途径:

(1)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一日生活活动、成人的榜样以及成人直接的教学等途径得以实施。 (2)通过课程设置中的其他各个领域。 (3)通过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

5、托幼机构健康教育的方法:(填空) (1)动作和行为练习;(2)情境演示;(3)游戏;(4)讨论;(5)讲解示范;(6)参观访问

学前教育卫生学各章节答疑教案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上岗证活动设计与指导

学前教育上岗证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学前教育期眼保健的重要性

卫生学教案

卫生学复习

《学前卫生学》

《卫生学》教学大纲

公共卫生学

学校卫生学

学前教育上岗证保健卫生学
《学前教育上岗证保健卫生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