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术概论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1: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名词解释

1.艺术美:指的是美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现实美: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现实美分为:自然美、社会美。

自然美: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

审美关系: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

.美术的本质:指美术这种食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美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文学等的内部联系。

道德:指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28.再现:是指美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或逼真,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 29.表现:是指美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的情感的表现对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美术中表现的真实,即视觉形象中所体现出来的美术家的真诚与真挚。

30.思与境偕:是唐代的文艺理论家司空图提出来的。这意味着“意境”不仅仅只是情与景的融合,而且也是艺术家的思8.

美术相同的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术作品的形式就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即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一定物质材料、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

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①意境与风格:意境:a情与景的交融b艺术家们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象当中,一种客观化的情感,即移情与物,托物抒情。风格:是一个以整体即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中把握作品总体倾向的艺术范畴,他虽然与作品的形式与内容都有关系,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使形式与内容以特定方式统一起来的一种核心力量。②格调与品位:格调:是美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属性,16.

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美术创作中的无意识与灵感?①无意识是创作主体在特定的条件下一时意识不到的心理现象。②灵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的联想。灵感具有(易逝性、超长型、突发性)

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①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艺术的认识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部门和主要部门的美术,其思维的方式当然也就主要是形象思维。甚至可以说,在形象思维上,美术创作比起诗歌、小说、音乐等其它艺术创作,表现得更加突出、更加明显、更加具有2.3.4.5.

9.

17.

6.

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想、观念以及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31.再现:指美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响美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客观对象或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手法上偏重与写实或逼真,追求感性形7.人化的自然:指经由生产劳动实践,自式的完美和现实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10.然界的从与人无关的,敌对的或自在的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

状态,变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32.艺术典型:在美术中,艺术典型就是高的对象,其结果使人逐渐认识到客体对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他一方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发展起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人的审美能力。 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8.主体意识:即是美术家对自己在艺术创遍性,同时,他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作中的作用、价值、地位等的觉悟,对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自己作为创作主体的角度在整个艺术过33.思维:指理性认识及其过程,是相对于程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是美术家对自感性认识而言的。

己在创作中的主宰位置的确认。 34.形象思维:在实质上就是充满情感、合9.表现自我:指在美术家主体意识明确的乎逻辑的、创造性的想象。 前提下充分表达美术家本人内心对外界一. 简答题 客观事物的真实感受,通过艺术的途径1.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使之转述为视觉的美术形象。 环节?答:○

1美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10.创造:即是运用全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

2美术的接受与方法表达出新的艺术情感、形象和境界。 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美术11.美术创作:是美术家审美意识的表现,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③美术的接是美术家对于她生活的现实的审美情感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过程生产活动之中。 的一种表现。 2.怎样理解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所12.审美意象:这个再创造的个别,已经完谓美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全不是原来实际生活中的那个个别现象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而美11.的再现,而是一个典型化了的个别,是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经过两次否定的表象的复归,基本上是的产物”,就是人类对社会生活或对世界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这就是意象。 的一种认识的物化形态。席勒和斯宾塞13.内心视像:即上存于美术家内心之中的等认为艺术是游戏的产物。“反映”,是视觉形象,近似郑板桥的“胸中之竹”。 指对世界的“掌握”,是能动的,不是被14.表现技巧:是一种艺术技巧,一种进行动的,不是照镜子一样机械的反映。因精神生产表现审美意识,掌握物质媒介此,美术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能动的认的特殊能力。 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艺15.物质媒介:美术家独特的艺术语言,亦术加工、提炼、创造的实践过程。 即进行审美认识和艺术思维的直接现实。 3.美术的社会本质: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16.直觉:指以实践为基础的整个认识过程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中的有机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12.等感性认识因素,他在美术创作中起着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重要的作用。 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17.知觉:即反映事物特性的总和及其相互品,满足人的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联系。 4.艺术生产的“异化”情况主要表现为:

13.18.记忆:是在脑中保持映像的心理形成,①“艺术生产”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精他表现为人对曾经感知过、体验过的事神消费,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物的记忆、保持和再现。 和审美享受,而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为19.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了利润而生产,为了满足积累个人财富重现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的需要而生产。②资本主义的商品价值20.情感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感为内容的规律左右和支配了“艺术生产”,艺术品记忆。 的价值也以其现实赚取利润的多少作为21.联想:是由此物想及彼物的一种心理过评判标准,审美价值和商品价值相对立,程,是在过去的经验的基础上发生的,艺术品变成了商品。③从事自由自觉的他具体表现在感觉、知觉、情绪、情感精神创造的艺术家成了像工人一样的受等心理的相互联系中。 雇劳动者,高尚的精神劳动成了一种受22.理解:即是了解、领会,是通过揭露事资本经济规律支配的制造特殊商品的生物之间的联系而把握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产。 23.情感: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5.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

14.成,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思提出了四种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象的主观态度。 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24.情操:是以某一类事物为中心的一种有神的”方式。 15.组织的、复杂的情感倾向,是情感与操6.美术与哲学的区别:哲学反映从物质世守的结合统一,是一种高级的感情、一界到精神世界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包括种坚定的认识。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哲学主25.灵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要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美术则作用于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的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的作用于人联想。 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26.创作方法:就是体现在美术创作上的被7.美术与宗教的区别:宗教既是社会经济当做基本原则的艺术思想。 基础的反映,也是政治、道德等“中间27.美术语言:指的是在美术中起类似文学环节”的反映,还是哲学与艺术的反映,语言作用的一切表现手段。 因此在全面反映社会生活这一点上是与

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品味: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③美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美术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受到的影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含义:包括这样几个大的方面:①美术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整体性②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总特性、这其中又包括具体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环境以及民族性格。美术家生活于具体的社会现实中得社会制度,文化环境和民族性格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美术家的作品即使不是直接体现他所处社会制度的产物,也总会折射出特定的社会制度对他的影响,无论作品所表达的意义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化环境即包含在现实社会中仍起着作用的文化传统,更是指具体现实中文化和艺术各门类自身的发展状况。作为又一种社会因素的民族性格对美术家的影响虽然是潜在的,但有时却起到非常深刻的作用。民族性格的形成是上述诸多因素经历千百年的积淀而最终形成文档趋势。东、西方存在差异,与各民族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毋庸置疑的。 美术家的主体性?美术家的主体性就在于:他在全部的艺术思维过程中具有独立的、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识别、判断、理解、分析、吸收、批判和取舍的能力和自由;他在整个的具体创作过程中能够顺应自己对艺术的独到理解,充分利用自己对具体艺术手段的把握,尽情发挥自己的艺术意志,以最终创造出完美的艺术作品;总之,他对自己的创作成果拥有自主权。①美术家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②美术家的主体意识与表现自我③美术家的创造意识与创作个性 美术家的修养?①美术家的艺术天赋与专业技能②美术家的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③美术家的文化素质与思想修养④美术家的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

什么是创作方法?①作为美术家在进行美术创作室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美术史上早就实际存在的,但作为美术理论的范畴,却是较晚才被提出来的。②创作方法不是这种狭义的艺术手法和技法,它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作上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过程和创作活动的最后一般的原则。③创作方法是关于艺术认识的方法,继而是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它并且要受到一定造型手段和物质媒介材料的制约。④创作方法就是体现在美术创作上的被当作基本原则的艺术思想。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成为创作方法主流。

美术创作中的构思活动?①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美的发现;②内心视像的酝酿和孕育;③审美意象的形成。 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①直觉,指以实践为基础的整个过程中的有机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因素。②记忆,是在脑中保持印象的心理形式,它表现为人对曾经感知国、体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和再现。③联想,是由此物及彼物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在过去的经验的基础上发生的,它具体表现在感觉、知觉、表象、情绪、情感等心理印象的相互联系之中。④理解,即了解、领会、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把握

代表性。②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想象,形象思维即运用形象来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如果承认形象思维,就应该承认它的逻辑性,因为它是理性认识活动。因此,形象性这个当然的特征外,逻辑性是形象思维的第二个特征。形象思维的第三个特征,就是它的情感性。形象思维的第四个特征,也是它的根本特征,就是它的想象性。所谓形象思维,在实质上就是充满情感的、合乎逻辑的创作型想象。③形象思维与审美意象的创造,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是以视觉形式语言为思维工具的形象思维活动,思维的成果是审美意象的创造。

18.

如何理解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艺术的认识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那么美术的思维方式也就主要是形象思维。美术不需要任何中介或转换,它直接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构成的视觉形象来进行思维,视觉形式或形象是美术思维的直接物质外壳或直接现实。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中始终都不能脱离他的物质媒介和具体的视觉形式,抽象思维已无插足之地。虽然美术也传达情感和思想,但只能将思想与情感完全的寓于他所创造的形象之中,因此,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

19.

美术的视觉形象性:①视觉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②视觉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③视觉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0.

美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与形式既是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的两个方面,同时又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统一体。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并不是内容先行、形式后生的推移过程,而是形势与内容从生活形态向艺术形态的同时推移、转换、生成的过程。所以,从美术的创作过程看,形势与内容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而无先后之分,更不是一种内容决定另一种形式的关系。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在接受活动中的表现方式不同于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方式

21.

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②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③高度真实的视觉形象与艺术典型:a意识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b艺术典型还必须具备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而且这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还要充分的、集中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c艺术典型不但要表现出他所描绘的事物和任务的个性,还要体现出创作主体即美术家的独特的个性及独特的创造。 22.

什么是美感?美与美感的关系?美感: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在本质上是美的感受与美的感动的统一,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关系:美感在本质上是美的感受与美的感动的统一,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

23.

人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审美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建立起来的?首先,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与独

24.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在人与现实的各种关系中,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并不是审美关系而是生产关系或实用关系。正是由于生产劳动实践,人才在改造客观自然的同时,逐步发展起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能够认识美的规律的审美能力。这样,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也在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萌生出来,尽管它在一开始还不是独立的,还是人与现实其他关系的附庸。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感觉能力也越来越丰富,而作为审美客体的现实对象也越来越多的进入了审美关系之中。另外,人之所以要和现实建立审美关系,还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的需要。

美术的审美功能?首先,在美术的认识、教育功能中实际上已包含着审美的作用。其次,从美术作品的形式角度看,美术的审美功能更是体现在不同的美术形态中。在纯粹为了人们的精神享受而创作10.11.

12.

13.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两层含义:①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②是精神生产。 美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首先美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作世界和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美术作为艺术生产,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实质)所以,美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在美术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形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发生美学上的关系。在这种审美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既没有审美主体,也没有审美客体,美对人来所是没有意义30.

31.

32.

33.

34.35.

36.37.而上性质层

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①意境与风格②品位与格调③艺术美以及美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审美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实践性与主体性②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③形象性④情感性

美术的特殊的审美性格:①形式美与形式感②技艺性与物质媒介性③历史文化的积淀性④独创性与首创性

美术的创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①构思活动阶段(a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美的发现b内心视像的酝酿和孕育c审美意象的形成)②传达活动阶段 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a直觉b记忆c联想d理解 艺术美的特征:超越现实生活的永恒性,统一性与普遍性,广泛的传播性,导向性与感染力,以及高于生活的独创性等。 美术审美功能:教育、认识、审美 “审美”的特点:实践性与主体性、合生活中个别现象更加鲜明、更加概况)、手中之竹(画家通过手用物质媒介材料和记忆手段及用笔墨把胸中之竹固定下来画在纸上使其成为一个可以凭视觉直觉把握的用手画出来的竹子也就是将画家内心的审美意象变成物态化的视觉艺术形象

的美术作品中,包括优美、崇高。怪诞等多种形态,可以肯定的说,他们给人们的审美享受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25.美术接受与美术批评:美术批评的对象主要是美术作品,这意味着美术批评自14.身就是美术接受的一种方式。首先,美术批评在美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其次,美术批评还能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美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美术的接受。第三,美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

26.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①美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15.是美术活动的完成②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美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③美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美术生产活动之中 16.1.马克思关于美术本质的解释:关于美术或者美术在内的艺术,马克思没有如过去那样孤立的看它本身,而是首先宏观的确定它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把它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生产形态。 2.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17.3.美术的本质:就是指美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美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文学等的内部联系 18.4.美术的创作方法:古典自然、浪漫现实 5.美术的认识本质:美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或者说认识世界、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是运用视觉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19.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美术的认识内容,要求真实性,要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的反20.映社会生活。

6.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①美术是一种社21.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②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性③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④美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与经济基础。 22.7.美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23.作用的关系。他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美术与经济基24.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政治与道德对美术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 8.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美术反应全面25.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反映。所谓全面的社会生活,包括了从物质的社会生活到精神的社会生活的整个领域。美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26.人们的观点观念和思想,可以说,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在美术的视野之内。 27.9.艺术生产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是同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28.系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把生产与艺术联系起来,从人的本质是生产实践活动的观点出发,把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看29.作是一种生产形态,看作是人的一种生产实践活动,这在美学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举。 的。只有当人与现实建立起这种关系时,“自在的美”才能转化为“为我的美”,38.即具有美学意义的美,才能被人们认识欣赏。

39.审美意象的二重性:美术家在创作的构40.思活动中,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开始,到美得发现,再经过理性的思维活动,41.直到头脑中构成一个审美意象,从而完成了他的审美认识阶段。当这个审美意42.象还只是停留在美术家的头脑中时,它就始终带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有时43.甚至是模糊不定的,若明若暗。同时,44.这个意识中的审美意象,与一般抽象概念相比,又具有具体性、确定性。 意境:宗白华说意是一个集“情、理、45.气、格”等多种因素的复合体。亘重光在《画荃》一书中把山水画划分为实境真境神境三种境界。

格调:是美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意境是意与象、情与景、有限与无限、46.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在作品中的结构方式,风格是作品的总体倾向和主要特征,而格调则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

如何解释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①坚持经济发展的支配作用②艺术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经济与艺术之间存在复杂的中介环节

美术发展的自律性:①继承借鉴和改造47.革新,这是从美术内部的传承关系上说的②形式风格变化律,这是从风格形态的对立艺术价值上说的。

关于美术形态的流变,涉及以下几个层48.面:1传统美学思想对美术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美学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3对于美术形态流变的研究。

美术的主要门类: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现代设计。

“美术世界”中提出贡献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分为:美术家、批评家、美术理49.论家和美学家、美术史家、一大批在各种美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

“艺术世界”包括:艺术主体、艺术机构、艺术规则和制度

美术世界的性质与功能:中介性、接受性、主动性、制度性与惯例性

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①美术展览馆②新闻媒介③美术出版社④美术博物馆⑤50.美术市场⑥美术院校

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①初级阶段:a定向与期待b审美态度的形成②中级阶段:a知觉—完形与弥散b知觉—错觉(空间错觉、物象错觉及其他)c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③高级阶段:a理解b体验c回味

51.美术作品中内容的构成因素:①客观因素:题材②主观因素:主题

美术作品的形式;①组织结构②美术作品的语言③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①内容a题材(客观因素)b主题(主观因素)②形式a组织结构b美术作品的语言c形式美 美术作品召唤结构的现实:伊加登在研究文学作品的结构时,把它分为六个层次①语言现象层②语义单位层③表现的客体层④图式化层面⑤思想观点层⑥形

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形象性、情感性 美术家生活在现实中受到的影响:社会制度、文化环境、民族性格

灵感性质:超长性、突发性、易逝性 形象思维特征:形象性、逻辑性、情感性、想象性

美术的基本原理:本质论、创作论、接受论

艺术形象的三大特点: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现实美分为:自然美、社会美

形象思维的基本过程?公式(表象(事物的直接印象)—概念(思想)—表象(新创造的形象))

中国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①儒家的美学思想(“中和”之美、“雄健”与“充实”、“不忍人之心”与“宇宙心灵”)②道家的美学思想(“自然”之美、“虚静”与“空灵”、“玄”、“素”与水墨问题)③禅宗的美学思想(存在的追问、“冲淡”与“禅味”、悟与圆满)。

西方艺术的两大美学价值一希腊式的美学价值(1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完满的神圣秩序 2人是宇宙这一大秩序中的小宇宙和小秩序 3希腊的古典美学思想表现为强调一种多样统一的形式观念)二基督教的美学价值(1希伯来的超绝宇宙观和上帝的绝对美 2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基督教的象征主义 3光和色彩作为上帝神圣力量的象征表现)

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①从美术家或者创作主体的角度解释②从美术与现实的关系或者主客体的角度解释③从美术的本体—形式角度解释美术。 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①情感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②表现说(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英国科林伍德)③无意识说(奥地利弗洛依德、瑞士荣格)④游戏说(德国康德提出席勒系统化斯宾塞进一步发展)⑤自娱说(宋代郭若虚、清代孔衍栻、元代倪瓒)

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①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古希腊柏拉图、德国黑格尔、六朝宗炳)②模仿说:美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达·芬奇)③巫术说:美术是巫术模仿(英国爱德华·泰勒、詹姆士·弗雷泽、法国萨蒙·雷纳克)

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①有意味的形式说(英国克莱夫·贝尔、罗杰·弗莱)②媒介说(美国莱蒙特·格林伯格)③情感符号说(德国恩斯特·卡西尔、美国苏姗·朗格)④异质同构说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美国鲁道夫·阿恩海姆)。

*大题:立意:要有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然后用笔,用各种手段表现这一认识。认识的方式不是抽象的而是形象的。审美认识中得一下三个环节:a对生活中得观察体验到美的发现 b内心视象的酝酿和孕育c 审美意象的形成。郑板桥的眼中之竹(是画家对现实生活中得竹子进行观察体验之后再头脑之中形成一个关于竹子的感性表象,这个表象忠实的反应了客体对象的外在特征)胸中之竹(这个形象称之为内心视像及尚存于美术家内心之中的视觉形象,它比原来

美术概论

《美术概论》期末考试

美术概论期末

《美术概论》期末考试100分

美术概论第一次作业

美术概论考试试卷

美术概论复习重点

关于美术概论试卷

美术概论视频课观后感

读美术概论的心得体会

美术概论
《美术概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美术概论答案 概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