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设计和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19:35: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0的认识》教学设计

李艳

一、教学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9页《0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0的认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三幅画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只桃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再利用直尺图说明0的另一个含义──起点;然后教学0的写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教科书第29页的内容和练习四的第

1、2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学生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在这节课中我力求体现: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联系生活使学生乐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会学。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些没有提炼为数学知识,特别是对“0”表示起点的含义,知之甚少,所以这是一个难点。 一年级学生以无意识注意为主,对生活中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所以我力求从生活实例引入,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0”,从而知道“0”不仅表示“什么也没有”并且还有“起点”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3、经历观察与实践活动,体验0在生活中的含义,培养学生想象力、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理解0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头饰、卷尺、直尺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尺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在活动中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找找花儿后面的数:1

3 、3

5 、2

4

2、猜硬币个数激趣,知道“0”可以表示没有:

①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储蓄罐),它有什么用?(存钱)

② 你能猜到老师罐里装着几个硬币吗?可用数字几表示? ③师一个硬币也不放进去,让学生猜。

④当一个硬币也没有,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表示?(学生答:用0表示) ⑤小结:当一个硬币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0”跟

1、

2、3„„一样也是一个数,在这里表示一个硬币也没有。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0”这个新朋友,学习有关“0”的一些知识。(板书:0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揭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1)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①小朋友们,今天何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 (出示小猴子)

②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当小猴遇上2个桃,猜猜会发生什么事呢?

③吃掉一个还剩几个?用数字几表示?请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④小猴把2个桃都吃了后,盘子里还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⑤请举相应的数字卡片。有吗?(举起空白卡片) ⑥ 生小结: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师板书:什么也没有。

(2)发散思维,巩固含义。

①老师竖起1根手指,问:用几表示?竖起2根手指,问:用几表示?手握成拳头,问:用几表示?

②我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这时我指头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谁能帮我把盒子里的铅笔变为“0”?

③那么,你能想办法使文具盒里的文具变为“0”吗?

④ 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数字“0”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⑤生汇报。师出示资料:请你们找找数字“0”。

2、揭示第二种含义——0还可以表示起点。

(1)创设情境,引起认知冲突。

①哆啦A梦与史努比参加跳远比赛,请你来当裁判。

②谁会赢呢?为什么?(见图1) 4

③如果从0开始比赛,以这条红线为起点,你认为谁赢了?(见图2)

④ 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见图3) (2)认识尺。

① 直尺上的0在哪里?(在在1的前面,直尺的最前面。) ②看看0在几的前面?0的后面还跟着谁呢?

③请你读一读尺上的数字,你有什么发现?

④小结:直尺上从“0”开始,往后数越来越大,离“0”越来越远,用直尺测量时,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这时的0表示起点。 (3)实践活动:

①请两位学生现场立定跳远,请全班学生当裁判。体验从0开始跳的重要。

② 小结:0不但能表示没有,还能表示起点。

3、学习0的写法。

① 请你说说0像什么?(鸡蛋)它有什么特点?

②那么怎样写好0呢?课件演示写法。 ③师边总结边示范,学生书空。(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笔写成。注意0要封住口,要写得长而圆,要圆滑,没有棱角)

④ 学生写0,指名演板并评价。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说一说:(课件演示)看图说出相应的数

2、数一数:(练习四的第1题)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3、比一比:(用手势回答)

0○1 2○4 3○4 5○4 3○0 2○0

4、排一排:(练习四的第3题)操作活动,给0—5排队(请带了头饰的学生上台,头饰上写有0-5)。鼓励有不同的排法(可从左往右,也可从右往左排)。

5、猜一猜:师手中握有一些枣,让学生猜是几,再提示学生是比他猜的大,还是小,然后再猜,直到猜对为至。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好朋友“0”,当遇到什么情况的时候它会出现呀?当数字们一起排队的时候,它要排在哪呀?

2、拓展:你能用0说一句话吗?

3、延伸:我今年25岁,再过5年就30岁,请问“30”后面的“0”去掉行吗? 附:板书设计

0的认识

什么也没有

起点

《0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3、经历观察与实践活动,体验0在生活中的含义,培养学生想象力、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理解0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说教学程序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一):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这里,孩子们的眼里平凡的现象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猴吃桃子”的故事,学生们激情投入。 1.从“小猴吃桃子”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

2.故事情景的创设贯穿在探究的过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关0的认识。“小猴吃桃子”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发现数学的内涵。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现实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课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

因此,在课中我先设计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显示,和大家一起寻找0的足迹。有的找到电话、遥控、住房号码、计算机„„。让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较差。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富有情趣、灵活多样,要富有挑战性。根据这些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例如:巩固练习第2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游戏中尝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全结评价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这样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学生数学的热情。

《0的认识》自评

上完了《 0 的认识》,感慨颇多。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游戏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而在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设计《 0 的认识》一课中,考虑到学生对 0 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部分学生知道 0 表示没有的意思,因此设计该课教法时能从学生的实践出发。“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人教版一年级试验教材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0 原本只是一个抽象的数,但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猴子吃桃子故事形式,自然引入 0 的认识。“贪吃的小猴”故事情节活泼生动,创设悬念,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睛”,足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新知时,设计猜硬币游戏活动,“谈谈生活中还有什么事例可以用 0 来表示?”,等活动,让他们兴趣盎然。并创设了一个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活动环境,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 0 ”、“在直尺上找 0 ” ,让孩子们感觉 0 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 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 0 ,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

不足之处:

1 、一年级学生还没完全适应小学的学习,精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课堂纪律不是很好。

2 、对于 0 的第二层含义:“ 0 表示起点”突破得不是很好,仅仅是通过短短的几分钟的观察,学生不是特别理解。应该让孩子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 0 可以表示起点,让学生加深印象。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