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继续教育教学设计和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6: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读讲议演讨论等多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师:我们历史课本上的文字是什么字?生:汉字。师:想一想,在没有文字以前,人们靠什么来记事呢?生:结绳记事,特殊符号等.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文字的演变。

二、讲授新课:

(一)文字的演变

师:展示陶器上的符号若干图片,并回顾: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是我国早 期文字的雏形这一知识点。 生:阅读课文一起来了解甲骨文 师设计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 生:按教材内容回答。

师补充:在已考证的甲骨文 中,37%的字属象形文字。 除此之外,指事、会意、形声等今天主要构字法,甲骨文中都已齐备。这些构字法同后世文字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说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我们今天汉字的基础。

师过渡: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此后又出现什么文字呢?

生:有金文(铭文)、大篆、竹简、丝帛等。 师:引导学生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一个简要的了解)。这里要特别强调文字的演变和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

字体的变化: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书写工具的变化:甲骨、青铜器、竹木简、丝帛、纸

师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

学生看书找出这一时期的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

1、天文:教师结合教材进一步讲解:

强调一:夏朝的某一天,天突然黑下来,百姓吓得四处躲藏,官吏乘做马车没命的狂奔,为什么?

生:因为发生了日食。古代人不懂科学,所以才四处躲藏。老师补充相关知识。(日食,月食现象。)

强调二:“(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新疆北部发生了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正好是天亮之际。 据你猜测,这是什么现象呢?“天再旦”是何意?你会从1997这次天文现象中得到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是日食。天再旦指的是天亮发生了两次。这说明我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是宝贵的科学资料,运用现代技术研究它,能够取得重大的成果。)

2、历法:

师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生看书总结古代历法的发展过程:

师设计问题:这些发明都与什么有关,你认为这些成就是怎样发明的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古代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能说明科技是生产发展的最有利的推动力。

师强调:夏朝的历法的出现、商朝历法逐渐完备、战国24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深入思考它们的作用,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

3.医学:学生看书“认识”扁鹊,可以通过表演看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关于屈原

展示屈原图片说说屈原的故事,激发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好处,激发学生阅读课外知识的兴趣;

欣赏屈原的诗歌了解屈原的贡献;

小组讨论体会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从中受到启迪2.关于编钟

看教材彩图,让学生听《编钟乐曲》品味优美的音乐,体验古典音乐之美。并了解相关知识。

三、总结认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呢?对于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 ?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四、作业:课后练习、基础训练。随堂提问。

板书设计: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一、文字的演变

字体的变化: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书写工具的变化:甲骨、青铜器、竹木简、丝帛、纸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

日食、月食、天再旦;

夏历、商朝历法逐渐完备;战国时24节气。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楚辞 整套编钟

教学反思

本课涉及范围广,知识点也特别多。但也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照本宣科,一定索然寡味。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让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知识点、看图片、讲故事、表演、讨论等等。从头到尾贯穿了学生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教师对重难点问题的把握要恰到好处,并且要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文字的演变以及书写工具的变化,是两条既平行又交叉的线,学生容易混淆;历法从夏历出现到商朝逐渐完备到战国的二十四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都要特别强调,学生才有印象。

三是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内容。一般情况下,小字内容都让学生自己看,但这一课的小字部分都是很丰富历史材料,通过分析材料再得出历史结论,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是注意知识的融合。比如端午节与夏历,相关的公历、阳历、农历、阴历;传统节日与现代节日的对比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这样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不足:一是课件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不够好,往往是展示的东西多了,讲和记的时间就少了。二是板书设计,因为内容多,头绪多,还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

继续教育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和反思

继续教育教学设计和反思
《继续教育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