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市政学简答题重点[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3:42: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城市产生的条件。

答:(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2、市政的含义。

答:(1)市政的主体是城市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

(2)市政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3)市政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各种手段。

(4)市政的客体或对象是城市的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

3、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特点。

答:(1)自我管理。居民委员会的自我管理是指居是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2)自我教育。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没有行政强制权力,居民委员会主要依靠说服教育的方法展开工作。

(3)自我服务。居民委员会可以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

4、市民参政的条件。

答:(1)透明的市政决策 。(2)高素质的市民。(3)多元的参政途径。

5、中国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城市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答:(1)积极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监督。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

(4)协助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

6、我国城市志愿者组织的主要特点。

答:(1)自愿参加、关爱他人、义务服务、不计报酬。

(2)城市志愿者组织的种类繁多。

(3)自愿行动是多元的,其中有短期性的也有长期性的,有辅助性质的工作岗位,也有负责独立领导的工作岗位。

7、市民参政的意义

答:(1)市民参政是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

(2)市民参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

(3)市民参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

8、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

答:(1)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2)市政体制比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9、市政体制的作用。

答:(1)市政体制有利于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

(2)市政体制是组织和开展市政管理活动的依据。

(3)市政体制的变革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市政体制的变革推进了城市经济体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0、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基本特点。 答:(1)市政体制形式多样化。

(2)政党通过竞选的方式参与市政体制 。

(3)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并相互制衡。

(4)多数城市不辖区和县,实行市县分离。

(5)存在大量利益集团。

11、大都市区的出现和发展对西方国家原有的市政体制提出了哪些挑战。

答:(1)大都市区中的一部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需要跨地区提供服务。

(2)某些公共行政事务如社会治安等需要市县乡镇政府的合作处理。

(3)市县乡镇还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如环境保护等。

12、中国市政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1)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2)全国城市的市政体制具有同一性。

(3)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

(4)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市政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市政职能具有全能性。

13、中国原有市政体制的弊端。

答:(1)市政职能转型不到位。(2)市政机构设置不合理。(3)城市行政区划不够优化。

(4)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不合理。(5)配套制度改革不深入。

14、中国市政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答:(1)加快市政职能转型。(2)科学设置市政机构。(3)合理设置市政体制层级结构。

(4)完善基层市政管理体制。(5)实现市政管理的法治化。

15、市政职能的意义。

答:(1)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各项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组织化,代表了城市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反映了城市政府行为的基本宗旨和目标。

(2)市政职能决定了城市政府管理的范围和组织规模。

(3)市政职能既取决于国家和地方的行政体制,又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各级政府上下左右之间的行政关系,是中央、省和城市政府的权责分工和事务分割的重要依据。

(4)市政职能决定着城市财政收支占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5)市政职能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政府管理的绩效和成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未来。

16、市政职能的原则。

答:(1)市政职能取决于城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制中的地位。

(2)市政职能取决于城市的特色和工作重点。

(3)中国城市政府是城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家在城市设立的一级行政机关,这决定了城市政府既要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还必须担负起管理整个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履行一级地方政府的一般职能;同时还要履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专门职能,发布决定和命令,管理本区域内的各项公共事务。

(4)市政职能必须依法确立和调整。

17、我国城市政府的职权。

答:(1)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决议,执行国务院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议和命令。

(2)制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3)全面领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各项行政事务。

(4)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一切合法权益。

(5)领导并监督所属各工作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的工作,改变或撤消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决议。

(6)管理其他城市公共事务。

18、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

答:(1)制定法规、政策和指导性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2)更新管理理念,吸纳民间力量参与公用事业。

(3)依法行使各种审判权、认证权,对各项公共事务实施监督和检查。

(4)投资和支持开发新技术,引导、刺激经济发展。

19、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基本特点。

答:(1)市政职能的法治化程度高。(2)内容广泛的市政职能体系。

(3)市政职能以服务为导向。(3)多样化的市政职能实现方式。 20、中国市政职能的基本特征。

答:(1)行政主导型的市政职能体系。(2)单一化的市政职能实现方式。

(3)发展不均衡的市政职能体系。(4)重管理、轻服务的市政职能导向。

21、我国重管理、轻服务的市政职能导向的具体表现。 答:(1)在城市管理中强调政府为本位,行政权力过分集中。

(2)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干预从微观到宏观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市政管理过程缺乏民主化和法治化,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的主动参与度低。

22、中国市政职能转变的路径有哪些。

答:(1)调整城市政府行使职能的外在环境,为转变市政职能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2)调整城市政府内部系统的经济行政职能,为转变市政职能提供保证。

(3)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行政职能,为确立科学的市政职能开路。

(4)在市政职能实现方式上,坚持从过去的以行政命令为主,向综合使用规划指标、经济杠杆、经济信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这五种调节手段转变;坚持从过去的直接管理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向间接控制、引导企业行为转变;要进一步充实加强综合经济管理和经济检查机构,适当合并和精简专业性管理部门。

23、城市发展战略的作用。

答:城市发展战略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以下作用:

(1)科学地认识和尊重城市的能源、资源和自然环境对城市产业和人口发展的承载力。

(2)在认识自然环境、产业结构、人口发展和城市建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的方向。 (3)科学地确定主导产业的个数和相互关系,正确把握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环节。 (4)城市发展战略指导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规划的制定。

(5)城市发展战略对本城市与所在城市体系之间的关系作出科学的定位,有利于形成城市与城市体系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24、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答:(1)科学地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

(2)科学地预测城市的人口规模。

(3)科学地规划城镇体系和城市布局。

(4)科学地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体系。

(5)科学地认识和尊重城市发展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客观条件所决定的承载力。

(6)部署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重点、措施和步骤。

25、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和原则。 答: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

(1)国家和上级政府的生产力布局等规划。

(2)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调控相结合而形成的城市体系。 (3)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条件。 (4)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现状。

(5)城市能源、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客观条件所构成对城市产业和人口的承载力。 城市发展战略的原则。 (1)实事求是。 (2)始终抓住主要矛盾。

(3)统筹兼顾城市发展战略各组成部分关系。 (4)长远目标和分期实施相结合。

(5)法制法。

26、中国特色城市化战略应该坚持的原则。

答:(1)城市化的速度要适度,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适度同步发展。

(2)合理、集约利用资源,分类引导人口城市化。

(3)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市化空间格局。

(4)走市场推动、政府导向的城市化道路,健全城市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5)实现城市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和合理化,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27、我国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内容。

答:(1)对规划区内的土地进行城市规划管理。(2)对规划区内的各项建筑进行城市规划管理。 (3)参与重点工程竣工验收。(4)监督检查城市规划的实施。

28、中国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原则。 答:(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都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都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安排。

(2)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中要根据各自城市的实际情况,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和开发。

(3)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综合开发是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核心,产业转移是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连接点。

29、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应注意的事项。

答:(1)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定点,不得妨碍城市的发展,危害城市的安全、污染和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

(2)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注意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段进行改建,不得破坏城市环境和城市历史文脉。

(3)城市旧城改造应当强调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改善居住和交通运输条件。

(4)城市新区开发和建设,应当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充分利用瑞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

(5)城市新建铁路编组站、铁路货运干线、过境公路、机场和重要军事设施等要避开市区。 30、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

答:(1)城市基础设施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2)城市基础设施是市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3)城市基础设施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环境。

(4)城市基础设施避免和减轻各种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危害。

(5)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1、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

答:(1)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生产性,决定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必须有偿使用。

(2)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决定了它的部门和企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3)城市基础设施具有承载性,决定它必须与城市的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相适应。 (4)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性,决定了它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必要的竞争。

(5)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超前性,决定了在建设的时间和空间上,必须处理好它与生产设施、生活设施的关系。 (6)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系统性,决定了必须保持它的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32、如何健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

答:(1)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根本保证。

(2)市政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以及区、县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分工协作,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组织保障。

(3)改革和依靠城市基础设施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关键。

(4)吸收多种所有制经济投资和经营基础设施,是搞活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新途径。

(5)人民城市人民建,是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源泉。

33、城市科技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答:城市科技管理的意义:

(1)城市科技管理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2)城市科技管理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城市整体实力的重要手段。 (2)城市科技管理是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挑战的主要途径。

城市科技管理的内容。 (1)确定城市科技发展规划。 (2)制定并实施城市科技发展计划。 (3)城市科技活动的组织和领导。 (4)城市科技活动的调控和评估。

34、质量监督的原则和意义。 答:质量监督的原则:

(1)统一管理和分级分工管理相结合。(2)公平、科学。(3)突出重点。 (4)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督并举。(5)区别对待。

质量监督的意义:质量监督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是充分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有力手段,是保证实现国家质量目标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国际贸易、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质量法律和技术标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促进企业提高素质、健全质量体系的重要条件,是城市政府获得质量信息和经济信息的重要渠道。

35、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答:(1)城市土地本身的特点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

(2)城市土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

(3)中国城市土地的国有制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

36、城市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符合的条件。

答:(1)只能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城市土地使用权才能进行转让。

(2)取得使用权的城市土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必须按照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期限和条件对城市土地进行投资、开发、利用后,城市土地方可转让。

(3)城市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必须签订合同,并办理过户登记。

37、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答:(1)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人起着重要支配作用。

(2)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非完整性,对外依赖性很强。

(3)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非稳定性。

(4)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

38、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标志。 答:(1)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协调。

(2)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最优化。

(3)实现人口、资源、设施、环境相协调。

(4)实现环境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39、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在中国环保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2)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3)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是推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

(4)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是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的准绳。

(5)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40、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答: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超出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容量。 (2)不尊重生态规律,片面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因循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 (3)城市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和市场机制失灵。

(4)社会消费需求猛增,生产技术、防治环境污染技术落后 。

41、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协调发展,互惠共赢。(2)强化法治,综合治理。

(3)依靠科技,创新机制。(4)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42、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

答:(1)环境质量标准制度。(2)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三同时”制度。(5)环境监测制度。(6)排污管理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8)污染赔偿制度。(9)限期治理污染源制度。(10)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1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1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43、生态市的主要标志和基本条件。 答:生态市的主要标志:

(1)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2)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4)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 (5)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

(6)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生态市的基本条件:

(1)制定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

(2)全市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5)全市80%的县(含县级市)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并获得命名;中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并获得命名。

44、建设生态市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因地制宜原则。(2)以人为本原则。(3)综合性原则。(4)区域整体性原则。

(5)集约化原则。(6)有机集成原则。(7)重点性原则。

45、城市人口管理的意义

答:(1)城市人口管理是维护城市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的需要。

(2)城市人口管理是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3)城市人口管理是发挥城市功能有有力保障。

(4)城市人口管理是优化城市人力资源配置的必要前提。

46、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内容。 答: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内容:

(1)生态安全:向所有居民提供洁净的空气、安全可靠的水、食物、住房和就业机会,以及市政服务设施和减灾防灾措施的保障。

(2)生态卫生:通过高效率低成本的生态工程手段,对粪便、污水和垃圾进行处理和再生利用。

(3)生态产业代谢:促进产业的生态转型,强化资源的再利用、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可更新能源的开发、生态高效的运输,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同时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4)生态景观整合:通过对人工环境、开放空间、街道桥梁等连接点和自然要素的整合,在节约能源、资源,减少交通事故和空气污染的前提下,为所有居民提供便利的城市交通。

(5)生态意识培养:帮助人们认识其在与自然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的环境责任,尊重地方历史文化,诱导人们的消费行为,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以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运行。

47、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

答:(1)搞好城市社区管理有利推动城市深化改革。

(2)搞好城市社区管理有利于城市市民的政治参与。

(3)搞好城市社区管理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搞好城市社区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48、城市社区管理的原则。

答:(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3)权责统一,管理有序。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家去,循序渐进。

49、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的意义。

答:(1)城市社会保障管理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城市社会保障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3)城市社会保障管理是城市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

50、城市医疗保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1)确定医疗保险的征缴范围。

(2)负责征缴医疗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3)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4)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

(5)监督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情况。

51、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原则。

答:(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统一指挥的原则。

(3)各专业力量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4)确保处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所必需的物资及时充分供应的原则。

(5)提高市民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的原则。

52、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作用。

答:(1)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维护着市民生命和健康的底线需求。

(2)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保护着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3)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维护着城市生存和发展。

(4)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保卫着国家的物质基础。

(5)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保存着城市的文化遗产。

53、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类型。

答:(1)治理自然灾害的公共安全管理(2)城市消防类公共安全管理。(3)社会治安类公共安全管理。

(4)卫生防疫类公共安全管理。(5)基础设施类公共安全管理。(6)环境污染类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7)应对恐怖主义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8)应对社会*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54、造成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成因有哪些?

答:(1)随着人类向生产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城市公共安全的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核电站安全、信息安全、转基因食品安全、恐怖主义活动等新的公共安全问题。

(2)自然环境的脆弱和社会环境的失调导致其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承受力的弱化,诱发城市公共安全问题。

(3)科技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所引发的技术设备故障,是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4)经济全球化导致受到国外影响(如失业、金融危机、跨国犯罪等)而诱发或加剧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

55、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构成。

答:(1)城市的中共市委是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领导核心。

(2)城市政府各工作部门既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领导者,又是公共安全管理的组织者、指挥者和监督者。

(3)城市所辖区县的中共党委就本辖区内公共安全管理对中共市委负总责。

(4)城市的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履行各自处理公共安全事件中的义务。

56、市政绩效的意义

答:(1)市政绩效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

(2)市政绩效在内涵上与城市竞争力保持着一致性。

(3)市政绩效与城市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57、市政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1)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明确市政绩效管理的法定地位。

(2)市政绩效管理应以城市发展战略和价值导向的明确化为基本前提。

(3)建立和完善市政绩效管理的组织机构。

(4)以一定的激励制度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

(5)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构建开放、和谐的市政绩效管理体系。

(6)以电子政务为契机,建设高效、统一的市政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58、市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应注意市政绩效评估维度的选择。

(2)市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指标之间的隶属度。

(3)市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还应强化相关性分析。

(4)市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还应关注各项指标的鉴别力大小。

59、市政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答:(1)有利于绩效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简洁化。

(2)有利于绩效目标的实现。

(3)信息系统能够为绩效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4)有利于促进市政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 60、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必须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因。

答:(1)无论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还是城市政府对公共事业的管理,都主要依靠国有公共事业单位与非国有公共事业单位之间展开的适度市场竞争作为动力,这有利于公共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2)减少政府财政支出需要兼顾经济效益。

(3)把公共事业单位外部竞争的压力转化为改善公共事业单位经营和内部管理的基础。 6

1、城市公共安全通告机制的必要性。

答:(1)澄清和抵御有关公共安全事件的错误传闻。

(2)有利于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市民在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的严重威胁面前统一思想、众志成城、统一部署、统一行动。

(3)有利于市政府依靠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市民,贯彻落实市政府的预防和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政策和措施。 6

2、城市公共财政的职能。 答:(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和增长职能。 6

3、《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

(1)居住、游憩、劳动、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功能,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保证这四大功能的正常进行。 (2)居住是城市的第一个活动,住宅应该占用城市中最好的地区。 (3)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城市规划成功的关键。

(4)城市规划是一种基于长宽高三维空间而不是长宽二维空间,必须注重高的要素。 (5)制定城市规划法规来保证城市规划的实现。 6

4、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城市财政收入。 答:(1)城市维护建设税。

(2)城镇土地使用税。 (3)城市公用事业附加。 (4)车船税、燃油税。

(5)排污费、过桥费、过隧道费、住宅建设配套费。 6

5、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方式。

答:(1)根据城市基础设施部门和单位在公益性和市场化程度上的区别,实行不同类型的供给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2)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实行不同的定价制度。 (3)无论实行何种经营管理模式,城市基础设施的部门和单位都应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6

6、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答:(1)增长极核理论,揭示了大城市的聚集经济规律和带动中小城市以及农村经济的作用。

(2)主张城市应该具有更多的人情味,重视保护原有的社区结构,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3)马丘比丘宪章是城市规划理论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城市功能分区是相对的,城市应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我生活环境,大城市的交通政策是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交通。

(4)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规划理论中兴起技术派和环境学派。

新教材《市政施工员》简答题

市政学

市政学

ERP简答题重点

方剂学简答题重点

市政重点(推荐)

推销学简答题

律师学简答题

劳动教养学简答题

医学影像学简答题

市政学简答题重点[材料]
《市政学简答题重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