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桃花源记

发布时间:2020-03-02 06:18: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桃花源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3、熟读并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力求学生运用想象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德育目标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流畅,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首先要强调读准字音,语句流畅,其次本文有许多对偶句、四字句,强调要注意读出对称感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品读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步品味,通过想象、描绘、分析、推理的活动,让学生含英咀华,探幽揽胜,着眼于学生想象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及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的训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才华出众,却主动辞官,欣然耕作;他钟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人生境界,他宁可归隐也不愿在世俗之中玷污自己的高洁,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归隐田园的隐士,这个人是谁呢?大家请回答。(引导学生回答:陶渊明。)

大家都知道陶渊明是个隐士,他拒绝与世俗权贵的合作,那他到底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看看陶渊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好生活图景。

二、作者简介:

师: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看屏幕,(教师点击课件2,展示“作者简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桃源之美

桃花源里的生活究竟具有什么样的魅力令人们如此地向往并痴迷的寻找呢?请大家听课文的配乐朗读,初步感知桃源之美。(教师点击课件3——4,展示课文的配乐朗读及相应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具体步骤如下: (1) 集体朗读课文。

强调应读准下列字的音:(教师点击课件5,加以展示,学生集体朗读一遍读音,然后再齐声朗读一遍课文,教师点击课件6——12进行配乐朗读。)

(2)总结本文应掌握的文言字词及句法

作为文言文,这篇课文我们应该掌握哪些文言字词及句法呢?(教师点击课件13,展示内容并点拨读一遍。)这些内容我们放在第二课时作为重点问题并加以解决。学生回答在:略

(3)、疏通文意,划分段落。

本文故事性强,内容比较简单,在课下,我们疏通了文意,那么,本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各部分又写什么内容呢?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举手回答。(教师点击课件14,展示内容。)

学生回答在:略

五、赏读课文,感悟桃源之美。

(一)、问题探究:

通过对课文的初步学习你觉得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在文中找出依据。(对课文进行深层探究)

学生回答:如

(1)我认为桃花源是个与外界隔绝的闭塞的地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另外,渔人出来之前,桃源人还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2)我认为桃花源是个美好快乐安宁的地方。

因为这里的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树竹子,环境优美。这里的房屋整齐,没有出现倒塌,说明不是破败现象,而是安宁的。另外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也能看出社会的安宁。快乐是指的老人和孩子怡然自乐,还有壮年人在田间劳动,也是快乐的。

(师补充:你说的很好,连家禽都能舒展的鸣叫,唱着最动听的歌,看来这个社会一定是安详的。请同学们推测一下,这里的人都从事什么劳动?

生回答:如: 生:种田。

生:养鱼,因为有池塘。 生:种桑树,养蚕。 生:织布。酿酒。 ……

师:看来这里的行业很多,百姓能安居乐业,确实是个好地方。) (3)、我认为桃花源里的人都非常热情好客。

渔人来到后,他们立即邀请,并且还用酒饭招待,其余人又各复延至其家,他们都很热情。

(4)、我认为这里还是个富裕的地方。因为他们有酒有肉,客人来了设酒杀鸡作食,开宴会。

……

教师小结:大家回答的都很精彩,都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桃花源的认识,桃花源的确是美的,那么桃花源究竟美在哪里?(教师点击课件,15,)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呢?

学生讨论,回答,如:

这里环境幽雅,这里的人生活的十分快乐,这里的社会非常和谐。(教师点击课件16,总结,加以展示)

(二)、品味桃源之美。

古人云“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也就是说,只有细细品味才能知晓丝竹这两种乐器的优雅,只有拿起笔来才能感觉草书篆书的神奇。这篇课文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的句子,(一人朗读与集

体朗读)教师启发:桃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头脑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教师点击课件17,加以展示)

学生回答,如:

* 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杂树,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粉红色的彩霞。

* 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一块大毡子。 * 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

*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池水清澈,鱼儿悠闲…… * 这里的桑珠美,你看 ,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 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

*这里的人生活的美,你看,老有所样养,幼有所长,人人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等。

教师最后小结:大家描绘的都很精彩,的确,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优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和平安宁,美在静谧祥和。

(三)、深入研讨课文,了解写作目的。

1、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如此美丽,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能存在么?在文中找出依据。

学生回答,如:

生:(1)不存在。依据:文章结尾处渔人记号找不到了,当时名人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来,再无人问津。暗示了这个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

生:(2)开头的桃花林充满了神秘色彩,是纯一色的,很少见。另外,年号、地点也不详,我觉得作者是在暗示这个桃源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社会根本找不到,它再美丽,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是作者心中的理想而已。

……

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社会?本文的写作目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如:

生:(1)、当时的东晋是历史上比较*的时期,他为了表达自己的理想。 生:(2)、为了让劳动人民看到,虽然当时社会黑暗、战乱不止,以后还会

出现好的社会,不让百姓失望。

教师总结:有人说桃源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所在,通过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桃花源不仅不是陶渊明的消极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当时战乱频繁,赋税繁重,土地荒芜,民不聊生,陶渊明生活在这样一个政治黑暗的时期,心中是悲愤的,他深切体会到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忧苦,多年的农村生活使他对劳动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用一个读书人的良知,为灾难深重的劳动人民呼唤着人间乐土,因此,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因此,本文的用意(也就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点击课件18,展示答案)

3、下面大家再讨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桃花源如此的令人心驰神往,你是否愿意长期生活在这个桃花源里?

学生回答,不愿意。理由: 如:

生:(1)现在我们多先进,有电脑,有汽车,有飞机,那里连个马路都没有,都是田间小路,又那么窄,怎么走呀!

生:(2)我也不喜欢,桃花源里不与外界联系,学不到外面的先进技术,他们发展太慢,科技不会太发达。

生:(3)我也不喜欢。因为那里没有竞争,有竞争的地方才有进步,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放在社会竞争的洪流中才能提升自己,我喜欢竞争。

……

学生回答,愿意。理由: 如:

生:我喜欢那里。现在的环境遭到了污染,严重威胁人的健康,那里优美的环境令人心驰神往,

生:我喜欢那里。那里虽然闭塞,但那里人不会得奇怪的病,那里没有“三聚氢氨”。

……

教师总结:大家谈的都很好,至于这个桃花源,我想,无论大家喜欢与否,无论这个桃源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不重要,因为它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境界、美的象征。陶渊明所向往的理想社会虽然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现在让我们齐声朗读一遍课文,再次品味、感悟一下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之美。(教师点击课件6—

—12,进行配乐朗读)

六、课文总结: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如今我们的社会于东晋相比,不是桃源胜似桃源,陶渊明的理想已经实现了。时代的车轮仍在奔驰,不管今后的社会怎样发展,人类追求“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愿望不会改变,北京2008鸟巢的建筑布局不正体现了这种思想理念吗?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一起上下求索这种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图景吧!

七、布臵作业:

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文章。

教学后记

本节课注重对作者思想的领悟,并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研读文本也比较细致,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领悟了作者的理想,也多了一份社会责任感,文言知识点的学习留待第二课时,这样,就避免了一上课就记文言知识点的枯燥。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