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桃花源记

发布时间:2020-03-03 02:54: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积累

1、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作者又名:,字:,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诗有《》、《》答案: 潜 元亮 东晋 《五柳先生传》《 饮酒》《归园田居》

二重点字词重点字词积累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

4、仿佛若有光()

5、才通人()

6、屋舍俨然()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阡陌交通()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具答之()

11、咸来问讯悉如外人()()

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3、无论魏晋()

14、皆叹惋()

15、此中人语云()

16、便扶向路

17、诣太守()

18、寻向所志()

19、欣然规往()20、寻病终()

21、后遂无问津者()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渔人甚异之

2、林尽水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1、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四、一词多义

1、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仅有“敌船”为炎所焚() 《观潮》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3、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三峡》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4、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飞来山上千寻塔()《登飞来峰》

5、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

6、向:便扶向路()向吾不为斯矣()《捕蛇者说》

7、之: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具答之()

闻之,欣然规往()

答案:

1、作为;对、向;被;是;雕刻

2、离开;房屋

3、类;连接;同“嘱”,嘱咐

4、寻找;不久;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

5、标记;做标记

6、从前的、旧的;假如

7、的,助词;代词,眼前的景象;代词,指村民们;代词,这件事

五、古今异义词

1、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及邮电事业的总称。

3、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5、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

6、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7、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从过去到现在

六、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异

七、通假字。

便要还家:通译为:

答案:“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八、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无人问津。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表示“全、都”的词有:悉并 咸具 皆

九、文言句式

1、省略句式:

(1)、“便舍船,从口入”等于“(渔人)便舍船,从口入”。译为:(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2)、“初极狭,才通人” 等于“(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译为:小口开始很狭小,仅容一个人通过。

3、)“其中往来种作”等于“其中(人们)往来种作”。 译为: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等于“(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为: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5)、“具答之” 等于“(渔人)具答之”。 译为:(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等于“(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为:(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等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 译为: 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

十、理解性默写

(1)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十

一、内容及写法理解

1、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愿。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2、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3、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4、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答: 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答:表 达 了 作 者 对 和平( 没 有 战 乱 ) 的 向 往 , 对平等 和 谐 自 足 的 幸 福 生活的 追求 。 意 合 即 可 。 〔 “ 和平”与“平等 和 谐 自 足 ” 两 点 每 点 各 2 分 )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什么?(2 分 ) 热 情 好 客 ; 他 们 害 怕 世 人 来 破 坏 他 们 与 世 隔 绝 的 和平安 宁 的 生 活 ( 意 合 即可 〕

7、思考、(1)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8、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

(2)_______;(3)_______。(3分)11.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

一、环境方面(优美);

二、物质方面(富足)

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

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1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

(3)和睦相处。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13.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问话的是渔人;也有人认为问话的是桃源人。你同意哪种看法?请以课文为依据说明理由。(2分)

答:(2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渔人:①这句描述的是渔人与桃源人交谈的一个情景。意思是说,在渔人问起桃源人时,桃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所以,发问的是渔人。②桃源人当初是为了“避秦时乱”才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的,他们无心也无须打探外面的情况,所以,好奇发问的是渔人。桃源人:①因桃源人为了“避秦时乱”来到此地已经很久了,所以,既然渔人是从外面来的,所以桃源人也想从渔人那里了解一下外面的情况。②因渔人来自外面,所以,桃源人出于好奇,顺便向渔人发问打听

14.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说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3分)

答: 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2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2分)南5f{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16.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