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学案4

发布时间:2020-03-02 09:20: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怀文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作文学案

课题——中考作文临考突破与应试技巧之四 课时:2初三语文备课组2010/8/15

第四讲审题准确

新课标为中学生写作能力设定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考纲对学生写作的表达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二是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三是写记叙为主的文章,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对学生作文的内容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有独到的见解。中考作文的评分对“内容”的要求大体划分为五等: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内容单薄、感情较真实;内容空洞、感情虚假;无内容。客观地讲,“无内容”的作文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能做到“内容充实”的作文也是少数,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处于“内容具体”“内容单薄”“内容空洞”这三个等级,可见,内容充实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考试时,只有审题正确,才能拿到基本的分数;否则,文字基本功再好,也要砸锅。从命题作文到一般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应该是在审题上一步步降低了难度。尤其是话题作文,它以其命题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展示才情的舞台。但审题同样不可忽视。审题不准,偏移话题,甚至不受“话题”的约束而另起炉灶,这都是话题作文的大忌。不少学生正是由于对这一点认识不足,造成写作上的失误,从而留下深深的遗憾,而语文应试留给作文的时间有限,审题的时间至多只能是十来分钟。因此,作文应试时不仅要审题正确,而且必须集中思想,尽快把握思路。

考场作文审题失误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误解题意。有个命题作文《我有出息了》,相当多的作文失误的原因是片面理解了“出息”的意思。例如有位考生这样写(大意):

我的英语成绩老是上不去,爸爸说我没出息。于是我下决心多读多练。开运动会,我推脱身体不好,躲在宿舍读单词;元旦联欢晚会,教室没电,我点了蜡烛背英语;班级召开了“我爱校园”主题班会,我还是低着头看英语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我的英语成绩终于上升到全班第三名,听着爸爸“你有出息了”的夸奖,我乐滋滋的……

显然,这位考生把“有出息”理解成文化成绩好,这是很片面的。“出息”应是指德智体美的综合协调发展。为了提高英语成绩,可以说谎不参加集体活动,可以违反学校规定点蜡烛„„英语成绩是上去了,但思想素质却下降了,这能说“有出息”吗?

2.忽视限制。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本题的限制点有两个:一是“雨”,二是“真好”。“ 下雨天”从某种程度限制了事件的环境,“真好”限制了文章情感的基调。对于“雨”这类素材,学生也很熟悉,很易操作,正因为熟悉,如果不能较为深入、细腻地发掘,文章将容易流于表面。但是本题难的是如何借助“雨”来表达“真好”这个情感体验,什么才叫真好?如何演绎出真好?学生对雨的认识是行文的基础,而对真好的演绎将决定文章的档次高低。从“真好”二字也可以看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力在强调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涵养”。命题者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雨”的感悟,从而达到“学会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不少考生忽略命题条件限制,没有写出“真好”这一情感体验。

3.弄错关系。以短语形式出现的题目,有多个概念,多个概念之间往往存在修饰、限制等关系,有的考生审题时,往往只注意所谓的“中心词”,而置其它概念于不顾,结果偏离题意。有两个中考作文题目《带着微笑出发》《互相微笑》。前者题目中有“出发”二字,相当多的考生忽略了这一信息。“带着微笑”是“出发”的一种姿态、精神、心情,它不能离开“出发”孤立存在。可是有的考生写了很多“微笑”,就是没有写到“出发”。后者题目中的限制词“互相”隐含着丰富的信息,注意不到这些限制就会写跑题。例如,有位考生文中写了三次微笑:三年前到初中报到,村口的独木桥被洪水冲走,爸爸

背着我过河,我望着爸爸吃力的样子,爸爸却朝我一笑;到了新学校,不懂报到手续,一位老师带领着我,脸上始终是微笑;到了宿舍,铺位安排在上铺,挂蚊帐没有绳子,我个子矮又够不到屋顶,一位陌生的男同学微笑着,拿出绳子帮我挂„„看,这位考生自始至终只是“微笑”的接受者,一次都没有做“微笑”的输出者,这样写,题目只能是“感悟微笑”,而不是“互相微笑”。

4.心理障碍。影响审题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一是焦急不冷静。不少同学是边读材料边想怎么写,一心二用,导致读得不细不准。更有些同学一读材料就慌,害怕不好写,害怕写不好,杂念一大堆,无法冷静地去读。二是押题对应。有的同学审题的时候,根本就没考虑对材料的整体把握,没想到要对材料进行客观理解,只盯着与自己押着的题有关的字眼,主观地“对号入座”。三是“创新”极端化。强调文章要有新意,这是对的。然而,有些同学错误地理解这个意思,以为凡文章反方向写才有新意,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但没有新意,还不切合题意。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文,常常在作文里有一段材料(文字、漫画)。审题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就是务必要把作文题里的材料和题目要求读准。

1.命题作文要弄准关键词语含义。如命题作文“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审题时需要注意三个词:我们、充满、阳光。“我们”这个代词,要求文章表现包括“我”在内的一个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群体的生活感受;文章须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充满”在词典里有两个义项,(1)填满;布满:她眼里充满泪水。欢呼声充满了会场。(2)充分具有:充满激情;歌声里充满着信心和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充满”是一个补充式的词,“满”交代“充”的程度,“充满”不是“有”,而是时时处处都有,无时无地不存在。在这里“阳光”是一个比喻说法,可以理解成具有“阳光”品质的一切,如“温暖”“光明”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生命的活力”“希望”„„也不是不可以按词的本义理解,只是写作范围过于狭窄,会限制写作能力的展现。为了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可以对题目中的词语通过“换”“添”“删”等方式,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明确写作的范围,上面的分析就采取了这样的策略。

2.材料作文要全面把握材料的主旨。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一要吃透比喻义,二要抓住引申义,三要突出关键义。如果是记叙性材料,就要看它写的是什么对象,反映了怎样的主题,表达了作者何种倾向;如果是议论性材料,就要想一想它的论点是什么;如果是寓言、诗歌、新闻性材料,要通过文中的对话、抒情或点睛之笔分析把握其含义。请看一个材料作文审题例子: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导航】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面包”是用来吃的,是维持身体的需要。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1)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2)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真题演练】1.请你以“感谢”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1)先将题目填写完整。如前一空可填“懂得”“学会”等等,后一空可填“父母”“学校”等。(2)认真阅读作文提示,选好角度。(3)字数在600字以上。

2.命题作文:铭记这一天

作文学案4

4《火把节》导学案

风筝导学案4

初三历史学案4

4诗两首学案

作文学案

作文学案

作文学案

作文学案

作文4

作文学案4
《作文学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