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摇船调》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12: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表演《摇船调》

教学目标:

一:了解台湾民歌,丰富学生对民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喜爱民族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正确把握歌曲的各种情绪,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通过表演《摇船调》,了解一问一答的对歌形式,学习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重点: 正确把握歌曲的各种情绪。

教学难点 :体会附点音符、一字多音、四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碰铃、钢琴。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儿歌《叮铃铃》感受一问一答) A : 教师:刚才那首儿歌的名字叫《叮铃铃》,是老师问,同学们答,我们用的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进行我们的我们的对话,现在我们换一种形式,用歌声来进行一问一答,行吗?(演唱《叮铃铃》,再次体会歌曲中的一问一答)

B: 我们把这种一问一答的歌曲叫做对歌(再次用歌曲感受一问一答对歌形式)

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对歌《摇船调》(出示课件)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摇船调》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台湾) 你对台湾了解多少?(观看台湾风光)

教师: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现在欣赏到的是日月潭,他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阿里山是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接下来看到的是台北101大厦。他现在是世界第二高楼。台北故宫博物馆„

现在,我们来听听台湾小朋友是怎么对歌的? A: 聆听歌曲。(问:为什么叫摇船调?请同学们从歌曲中找答案)

(问:那些地方像摇船?怎么摇的?

(学生反复练习衬词,注意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体会:“有力”的情绪) 教师:海呀罗的嗨哟就好像有很多人在划船时发出的加油的声音,是一句衬词但是,如果少了他,歌曲就缺少了民歌的特点 要唱出“有力”的感觉,什么符号特别重要?(反复对比演唱,体会四分休止符的作用)

B: 复听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对歌情景,学生说出复听感受。(体会在船上唱歌时悠扬、飘动的感觉,感受音乐另一种情绪:“优美”)

C: 再听音乐,观察《摇船调》和《叮铃铃》演唱方式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叮铃铃》是一问一答 ,《摇船调》是先问后答,俩种形式都可以叫对歌。

学生分俩组一问一答练习。 现在老师先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练习节奏) 老师再用先问后答的方式进行 (先问后答的方式反复练习节奏) 学生再用先问后答的方式进行。

三:A:观察乐谱,比较乐句旋律特点,(找出前4乐句的异同,用对比的方法体会附点音符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师:这些附点节奏非常重要,缺少这些节奏,歌曲就会变得平淡无味。

B: 观察结束句的变化(用谜语学习反复跳跃记号,体会俩个结束的不同感觉,)

四:听琴反复练唱,注意把握好各种情绪,(师生共同找出演唱中的缺点,反复练习)

五:拓展延伸,歌词创编 六: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好听的台湾民谣《摇船调》,知道它是一首先问后答对歌形式的歌.。台湾是我国的领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台湾现在还没有回到我们祖国的怀抱,我们和台湾只能隔海相望,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今天的歌曲中反复出现了一个词语—圆圆,这个词不但可以表示形状,还有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

我们再用歌声祝愿祖国统一。(歌声中结束)

《摇船调》教案

《摇船调》教案

摇船调.教案

摇船调

摇船调

摇船调教案(材料)

四年级下册音乐《摇船调》教案

《摇船调》教学设计

摇船调教学反思

摇船调教学设计

《摇船调》教案
《《摇船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