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车工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2020-03-03 04:16: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车工项目教学中的尴尬

车工项目教学中的尴尬

【摘 要】在车工技能实训中,改变以往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工厂中加工的零件构建综合实训项目。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使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面对课程改革,师生应如何进行自我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 车工工艺 5S管理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车工实习教学中,我们对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已能够领会,且在实习教学中熟练地应用,并不断的对它进行完善、创新。希望通过课程改革,走出一条适合我校的独具特色的实习教学方法。但在改革过程中,师生却面临许多尴尬! 镜头一:

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希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努力来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通过网络、教材、图书室去搜集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加工方案,最后进行个人、小组、教师评价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互助性及积极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让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状态,难度很大。例如:我们在做一次锥体内外配加工的项目教学时,课前要求学生了解锥体的应用场合、结构特点,绘图、划线、计算、制定加工的方案。上课时,要求各小组汇报一下他们的准备情况,有的小组三言两语笼统介绍,有的小组准备不充分,制定加工方案不够合理等等;在加工过程中,加工方法不够规范;在进行小组评议时,小组长对组员的评价、个人的评价,一是不够积极,二是语言表达不清楚等等。 镜头二:

刀具的刃磨,是车工工种的一项重要的必修课。能否磨出合适的刀具,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了实现学校与工厂的零对接,提高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适应能力,我们在学生刀具刃磨方面,加大了训练力度。学生在进行刀具刃磨训练前,已经进行过加工训练。对刀具的结构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要求他们从简单的90°右偏刀开始练习,课后认真学习车刀的组成、角度的组成;了解粗车和精车时应如何选择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等,这部分内容是磨好刀具的基础。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我抽查了部分同学的掌握情况。如:指出车刀的“三面两刃一尖”在哪?哪是前角?哪是后角?粗车时应如何选择车刀的角度?竟然没有学生能回答我的问题! 镜头三:

课程改革,将教师由主角变成了配角。将原来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变成了跳跃式的教学方法。由原来的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为学生打基础的教学方式变成以某一个综合项目构建训练任务,与工厂的生产接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发生改变,教师虽是配角,但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专业教师进入学校后,大多脱离工厂,缺少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偏差。在这种情况下,搞项目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重塑学生自信,挖掘学生潜能 1.以问题为纽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不需要培养。孩子刚刚勉强学会走路,就试图摆脱成人的束缚,离开成人认为天经地义的,习惯了的大马路,去到那泥塘、石子、杂草丛生的不是路的路上去。说它不是路,那是成人的眼光说的,说它是路,那是从孩子的眼光说的。孩子们本来并没有关于路的概念,那是因为家长的反复教导和强迫,孩子才放弃了每次不一样的路,走上了大家公认的马路。一旦走上了公认的马路,就再也不去探寻泥塘、石子、杂草丛生之地的乐趣和新奇了。

孩子上小学后,一年级他们会举手发言,二年级少了,三年级更少,以后就很少有学生发言了,经过多年教育,他们建立了一个信念:教师的任何问题都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的,面对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他们揣摩不出教师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所以就不敢贸然回答,不愿当众出丑。他们关心的不是我怎么看问题,我怎么想问题,而是教师怎样看问题,教师期望的答案是什么。在心理上,他们已经习惯了接受教师的答案,而不是向教师的答案提出挑战。特别是我们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文化课上基础较差,在初中阶段,在学习上属于弱势群体,就更不敢提出问题。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不再活跃,甚至赖的动脑思考问题,失去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甚至部分学生缺乏自信,不善于表现自己。而我们的课程改革,恰恰希望学生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面对学生的不适应,我们应努力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使一些企业倒闭,也有一些企业在困难中找到商机,不断发展壮大。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发现道路。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为了学生都能去想问题、问问题,鼓励学生向老师、同学发出挑战。面对零件从设计、绘图、加工、自评互评等过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找出不足,提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和同学约法三章:1.当有同学发言时,应耐心倾听:2.当学生发言结束时,要给他掌声,以示鼓励;3.无论同学提问是否合理,大家要认真讨论,得出结果。并且安排同学将讨论内容进行记录,整理、记录下同学每天的进步。在每个项目训练结束后,师生总结提问最具有价值的问题及进步最大的同学,并把结果进行公示、表扬,重拾学生失去的自信。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有一次一位同学问我:“老师,我用游标卡尺量长度划线,为什么不准确?”(终于有学生开始问问题了!)之后,我带着他,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我想在以后的长度划线上,他会尽量避免出现测量误差。这就是进步,是师生的共同进步。 2.实行项目教学,为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

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培养实用的技能人才。学生不但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要能吃苦、不怕脏怕累。实施项目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项优秀品质。 首先,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目前,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为项目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硬件基础。除了学校的普通车床满足学生的车工实习需要外,查资料有电子阅览室,绘图有CAD机房,上课有多媒体。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完成学校的实训后,将学生送到机械加工厂,进行见习、实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厂的工作环境,对加工工人的素质要求。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学习方向。

为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营造良好的企业生产制造文化,学校引入了企业的“5S”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教学,把学校的实习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按照项目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在工作情境中展开教学的原则,把专业教学的课堂搬进实习车间(理实一体化教室)。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工厂的仿真环境,模拟企业的工作过程中,有目的的学习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进入工厂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最佳工作状态。 其次,将车工项目教学做细做实

李希贵老师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说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很深的哲理。“他讲到无论谁家的家属病了,无论工作再忙,也会去看望,从没错过一家。”作为学校校长,看一家容易,长期坚持就不容了!在项目教学中,给学生任务容易,可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就不容易了。特别想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需要教师大量的付出,将工作做细做实。如对学生课前的资料准备进行检查记录,评出准备最优秀的一组;加工过程中,认真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评出加工质量好,设计有创意的优秀方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工作量较大,如果漏掉哪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教学质量。通过细致的项目教学,使学生看清自己的实力,树立细心,提升他们的成就感。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学校应全面展开项目教学。

许多职业学校,都将课程改革锁定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但是,学校教学是一盘棋,需要各科教师的合作,不断训练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如果学生无论在学习哪一个学科,都要求他们查资料,课前准备,积极提问,解决问题,他们慢慢就会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每天都有新收获,会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学校的一些管理难题也可能会迎刃而解了。 二.进行自我调整,做实力型专业教师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做课改的先行者

在我们的教育学科书上无不写有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易到难。教学强调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每一条原理都要讲清楚,每一个概念都要严密证明。这对于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缜密的思维有很大好处。但这对于创新思维、对尽快接触科学前言却成为障碍。作为专业教师,我们从事某一专业的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习知识应实用为主。通过项目教学,需要什么知识,学什么知识,进行跳跃式教学;作为专业教师,应经常关注本专业的发展,将最前沿的技术灌输给学生们,帮助他们接触一些技术难题,激起学生解决难题的欲望,努力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这个过程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可见,要引导学生跳跃式学习,不光是个观念的问题,还有个不断学习、知识更新的任务。 2.提高技能水平,做“双师”型教师。

从教以来,不断有领导说:“给学生一碗水,你要有一桶水。”教理论课,这个目标是容易达到的。但对于实习教师,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有难度的。因大部分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与工厂生产脱节。渐渐的对生产工艺,加工方法越来越生疏。但实习教师肩负着培养技术人才的重担,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主要通过以下方法:一是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二是到工厂参加锻炼;三是参加技能大赛。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我们才能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者。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困难,遇到一些挫折,但只要我们努力,它一定会硕果累累……

关于技工学校车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作者:周加炼 转贴自:周加炼 点击数:2866 更新时间:2004-12-13 文章录入:cdc811 ]

【字体:

摘要:技工学校车工专业的主要职能是承担培养合格中级机械技术工人的任务。然而,现行的技工学校车工专业教学工作,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本文结合车工专业及机械生产特点,联系机械生产,指出车工专业需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手段及途径。 关键词:车工专业

教学改革

理论研究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车工专业作为培养机械生产技术工人的重要专业,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如何搞好车工专业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毕业能熟练掌握企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达到中级技术工人的水平,是车工专业教学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研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几年的专业教学时间,我认为车工专业的教学过程应结合本专业及机械生产特点,联系机械生产特点,从思想素质、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等方面进行,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手段及途径。

一、指导思想

车工专业培养的是机械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工人,与其他行业相比,机械生产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并使学生充分认识机械生产的特点,记牢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的重要性。

二、培养目标

(一)想素质方面

在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及人生观,认识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劳动、勤奋学习、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等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文明生产习惯。

(二)文化知识方面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专业课的学习及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三)专业技术知识方面

专业技术知识是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正常操作控制、事故分析处理的指导依据。因此,必须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牢牢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的主要设备、工艺装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使用维护和调整方法;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了解本专业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了解一般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主要设备和工艺装备的一般知识,了解企业管理知识等。

(四)操作技能方面

操作技能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进行独立操作前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巧,能完成本专业中级技术等级工件的加工和设备进行一级保养,在进行动手能力强化训练的同时,还应结合机械生产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创造条件使学生初步掌握与所学专业相近的一至二个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

(五)身体方面

具有健康的手段,使学生懂得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促进学生体质的正常发展。

三、培养模式、手段及途径

目前机械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因此车工专业的教学过程应与机械生产实际相结合。对本专业的课程内容、课程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及必要的改革,结合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手段及途径。

(一) 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内容及课程模式

现行的教材内容存在知识滞后及脱离生产实际问题,交叉学科的内容存在不同的教材里重复出现,浪费了教学教时,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一些与学生技能训练无关的知识也编进了教材,加深了教学难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门要培养掌握现代机械生产技术的21世纪人才。为此,我们必须对教材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及必要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教学应以职业岗位应知应会为标准,按照实用、够用、先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新取舍教学内容,突出技能教育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原有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把本专业要传授的技能或知识分解为若干个技能单元和知识单元(例如可把“工程力学”,“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内容按典型机构与零件的特性为主线进行融合,开设“机械基础知识”课,作为一个知识单元),建立与原有学科体系不同的模块化综合课体系,不必强调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突出专业知识的职业性、应用性与针对性。在实习教学内容中,应结合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介绍,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跟上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除设置必要的文化课外,要打破传统教学以学科的理论体系(即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设置课程的模式,逐步建立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融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为一体、突出技能训练的新模式及能力本位的综合课程体系。例如将本专业的“机械制造工艺”、“车工工艺学”及实习操作课程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为主线进行融合,开设“机械加工理论与实践”课进行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而且采用综合课程模式后,使我们有更充足的课时进行操作技能训练。还有从学生就业适应性考虑,还应增加相近专业的知识介绍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既掌握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及教学手段

在车工专业教学中,应针对机械生产的特点,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投影仪、录象机、VCD机等视听设备,联系生产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特别是专业工艺课,实质是技能操作指导课,学生操作技能的感性认识是在工艺课中完成的,所以在讲授过程中往往都要借助实物来进行,但并不是所有的实物都可以搬到课堂里,而且一些专业工艺的操作过程如果要做示范的话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的,而利用录象等现代传播媒体,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可以将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真实、直观地反映在电视屏幕上,为学生提供模拟操作环境,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加深对生产理论的理解,并了解机械生产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初步获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强化操作技能及养成学生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

对于车工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上岗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普通文化知识及专业理论教育,并接受了一定量的技能操作训练。但毕竟与生产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化企业生产技术及所需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学生还必须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下厂实习的各环节的组织与实施。通过企业实际的强化性劳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对企业生产实际工艺和流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顶岗,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质量观念、效益观念和安全文明生产习惯。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演讲稿

课程改革八步

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车工课程改革
《车工课程改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