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一阶段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4 01:10: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运用多媒体优化劳技课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通榆县第十中学 绳美丽

一、引言

劳动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劳动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条件。劳动技术课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或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要为少数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创造条件,又要为多数将要参加生产劳动的学生打好就业前必需的文化知识和其它方面基础,其中也包括劳动技术的基础。为多数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和独立生活创造条件,以“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为教育目标,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21世纪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合格劳动者。而在普通教育中,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德国是一个举世公认的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在今天的德国,15-18岁的青少年中有60%以上在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机构接受训练,其中绝大部分接受的是“双重职业训练制度”的训练。而我国当前农村初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卷进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漩窝,甚至不能自拔;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爱农,逃避劳动千方百计跳“农门”。同时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现代的劳技课教学依然还是黑板上种庄嫁。使学生学习劳技课越学越烦,越烦越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有些劳技课教师讲课根本不关心学生在干什么,想什么,而是一节课说个不停,加不时的板书。自说,自问,自答,年年如此,课课如此。这种枯燥乏味、墨守成规的教学的确不让学生喜欢。 那么如何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是广大劳技教师应思考的一个课题。随着教育的现代化,电化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中最有优势的教学手段,正以其高效快速、直观生动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快速响应、存储和检索信息、不同数据 (文字、图表、图形等)进行转换以及人工智能等功能,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更新,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社会化。因而劳技课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具有必要性。

多媒体课件不仅使学习者得到了视觉美的享受,而且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眼下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课已渐成趋势,这无疑对促进学校运用现代技术的教育手段,运用声、光、图、文等多种信息元素刺激学生大脑进而传授新鲜知识是有裨益的。教师以富有艺术性的启发式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表情、姿态、板书、演示、实物等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适应学生变化,督促学生学习,言传身教;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艺术化的界面,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图象、三维动画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化微观为宏观,形象生动;创设情境,使学习理论中情境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它便以其鲜明的形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思考和欣赏,令人留恋忘返,而且还可能跨越时间和空间;流传久远,具有“永久的魅

力”。

二、查阅文献、制定方案

为了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学术论文。通过学习,我对如何制定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案有了更直观、更详尽的了解,对该课题在国内国外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对创新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对课题中心词的界定,对课题的过程管理、调查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经方法等有了较清晰、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课题的研究方案的初稿。

二、问卷调查、完善方案

初拟课题方案后,我对全校七八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学生对劳技课教学学习状态。从调查结果看:

(一)劳技课没有成为中学生的负担

在被调查的471名学生中,有428名认为开设劳技课很必要,占90%,只有52名学生认为劳技课是负担。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中学生没有把劳技课视为负担。53%的学生觉得劳技知识不好理解;90%以上的学生觉得劳技课的知识过于陈旧;80%喜欢把劳技课上成实践课;90%以是的学生觉得多媒体在劳技课上的教学,使难懂的知识更直观、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它可以基本代替一部分实践课的内容。

(二)劳技教材有待改进

劳技课虽不是中学生的负担,却也不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科目。调查表明,只有22%的学生觉得劳技是他们最喜欢的科目,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七年级比八年级多9个百分点。显然,这和现行教材安排有关,即七年级主要开设一些生活常识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但八年级主要开设的是劳技实践知识,并且实践内容多,使学生认识到劳技课能为农民服务。

教材内容上看,30%的学生觉得教材内容还可以,60%的学生觉得教材内容比较老化,看来教材内容实在不太令人满意。教材上有很多知识已是被时代淘汰的东西了,但在课本中却占有较大的比例,如电报的写法、汇款单的添写等。67%学生觉得书中文字比较枯燥。没有图片,引不起兴趣。只有10%的学生认为既使没有图片他也感兴趣。由此可见,把劳技课教材的知识需要更新,同时也需要增加一些图片,比如讲作物种类,如果增加相关图片,学生了解这项内容就不是那么乏味了,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易于他们接受,这一点,在今后的教材修改中应进一步加强。

(三)劳技课堂教学尚需改进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劳技课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这种方式因新课改更失去了它往日仅有的光彩,然而上劳技课该注意些什么呢?调查表明,45%的学生认为劳技知识主要来自家长,55%的学生觉得劳技知识主要来自课堂,可见课堂虽非学生获得劳技知识的唯一渠道,但仍是主渠道,我们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主渠道,切实注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8%的学生喜欢劳技课的实践课内容,显然不能把每一节劳技课都上成实践课,但也可通过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现这个愿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教育时多下功夫,尽可能让每节劳技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学生就老师讲课的选择是:89%的学生觉得老师边讲边提问较好,听老师讲只有11%的学生满足于照本宣科式的讲课。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无疑是最常用的方法,至于怎么讲对教师来说则是一个素质问题,一个基本功问题。学生希望

老师的课讲得更贴近自己、贴近生活,更具有吸引力。显然,光讲授是不能满期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必须练好基本功,提高讲授技巧,要讲得有声有色,有理有趣,好听好记。

(四)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改进

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推进素质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流和方向。劳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劳技课程改革的成败,且提高劳技课堂教学效益是实施劳技素质教育的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广大劳技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提高劳技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劳技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用心地营造一人良好的氛围,创设各种不同的情感。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意识;树立不唯师、不惟书、只唯实的意识;树立敢想、敢说、敢于怀疑、敢于否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学生才会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教师只有积极的建构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新理念的打造提供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中学生需要劳技

七年级学生学了一年劳技后,80%的学生还希望将来自己成为一名劳技技术人员,为家乡的现代化作出贡献。八年级学生学了两年劳技后,60%的学生希望将来自己成为一名劳技技术人员。这说明中学生是希望学习劳技的,他们需要劳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的,学生们只有掌握必备的生存能力,才能生活更好。中学生需要劳技课,这种需要是不能被剥夺的。

四、课题研究中的感悟

1、兴趣是调动学生主体意识,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2、劳技技术课属于技术性课程,根据劳技课的知识性、教育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必须理论联系实,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我认识到虽然现有状况学生不能进行基地实习,但把现代多媒体运用到劳技课教学中去也可以满足学生对实践性知识的学习,甚至更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经过对本课题的准备阶段的研究,我转变了教学观念,明确了劳技课教学在中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性,接下去我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继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以期待取得更多的成果,为我们农村孩子作点实事。

第一阶段总结

第一阶段总结

第一阶段总结

第一阶段总结

第一阶段总结

第一阶段总结

第一阶段总结

第一阶段总结

第一阶段总结

第一阶段总结

第一阶段总结
《第一阶段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