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3: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9加几》是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10加几》,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9加几的学习是一年级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也是一次飞跃。9加几的思想方法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9加几第一次也进位加法的学习,为进位加法建立起一个“模型” 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后任何进位加法计算都是其扩展。所以,掌握9加几的思维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本节课是为学生建立进位加法的数学模型,即:凑十法。

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揭示凑十法之前,让学生充分参与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并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9加几的计算方法,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即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探索出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方法多样化的体现,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价值的,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里“有价值的数学”即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帮助的数学以及优化的数学方法,即方法的最优化。方法最优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领。掌握最优化的“9加几”方法(凑十法),正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堂承认个体差异,但是也可以让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其他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到所有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根据这样的理念,这节课以活动——练习为主,在初步活动中部分学生能够发现9加几的相应最优化的算法(凑十法),再返回活动,让其他学生也得到相应的经验,最终理解“凑十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的经验得到强化。 【设计特色】

情景交融,动手操作,充分参与

学生自主和教师引领相结合,最终完成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今天是小猴贝贝的生日,他带来1个盒子,你知道有多少格么?(师画出10格的盒子2份,出示其中的1份)(生:一共有10格)

2、游戏导入:

(1)初步感知:师:打开盒子,来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图片—一盒9个桃)你知道有几个么?(生:9个)

师:你怎么这么快?(生:因为放满了是10个,比10个少1个就是9个) (2)游戏:

师:说得真好,我们来玩个游戏,我这个袋子里还有一些桃,你想取几个? (生:我想取4个桃)(师在口袋中取出4个,贴在刚才9个桃的右边) 你能提个什么问题?(生:一共有几个桃?) 怎样列式?(生:我列得算式是9+4=) 师:你想取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列式? (生:我想取3个,我列得算式是9+3=)

师:你呢?(生:我取6个,我列得算式是9+6=) 还有么?(生说出所有的9加几的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故意打乱顺序)

3、比较揭题:

师: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都是9加几)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9加几。(揭示课题:9加几)

【在教学《9加几》这一课时的时候,我的课堂情境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并贯穿于整个课堂,采用游戏等方式,充分利用小猴贝贝的可爱形象吸引学生,启发兴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 看一看:小猴取了几个呢?怎样列得算式?(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

(学生观察后:取了4个,列出算式是9 + 4)

(2) 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同桌之间讨论)

(3) 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生:可以数一数)

师:你怎么数的?(生:从9数到14) ②(生:也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 (4)摆一摆:

师:用小棒怎样摆呢?

(生:先摆9根,再摆4根)

师:请大家轻轻的拿出小棒,照着摆一摆。(生摆好) 师:怎样一眼就看出得数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同桌之间讨论) 汇报:(生1:只要从4根里面拿出一根给9根,9根加1根是10根,10根加3根就是13根)

师:这样就把4分成了几和几?(生:4分成了1和3)

师:为什么要拿1根呢?(生:9+1=10,10加几就等于十几) 说的真好,送你1朵小红花。我们一起照他的方法动一动,说一说吧!(生边动边说) 可能还会有(生2:4 + 6 = 10,10 + 3 = 13)(生3:10 + 4 = 14,14 - 1 = 13)(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板书)

(4)议一议: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第2种方法,因为它把9加几变成了我们学过的10加几) (5)师:像这种从第二个数中拿出1个给9个凑成10的方法叫做“凑十法”。(板书) 指出: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9加几。 【

1、“那9+4怎么算呢?”将学生引向一个思维过程的的思考,而不是单纯的找一个9+4的结果,因为本节课的重点不在于9加几等于多少,而在于9加几怎么算,我的提问也注意到突出了这点。

2、对于9+4的算法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得出的,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能找出好多算法,每一种算法都可以说是对的,我在这里没有否定任何一种算法,但是我的评价语言有所偏向我的教学目标,对于其他三种方法是我预设的时候考虑到的,但是第三种方法是我没有预想到的,的确这个方法很好,可以说是“凑十法”的另一个用法或者说是“凑十法的变形”,但是学生在初步接触凑十法,我暂且将这种方法搁置了一下。

3、在一个学生演示“凑十法”的方法过程后,其他学生也跟着摆一摆,建立起了学生理解“凑十法”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我的语言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更清晰。并且通过讨论“为什么这样简便?”和“为什么要分成1和3?”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加深理解。】

三、尝试练习

出示“试一试” (1) 出示花朵图

师:大家的表现真好,贝贝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是什么?(生齐:花) (2)指导完成

师:你收集了哪些数学信息呢?可以求什么?

(生:我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是:红花有9朵,黄花有7朵,可以求一共有多少朵?】 师:怎样列式?(生:我要列得算式是9+7=)

怎样一眼就看出得多少呢?(生:可以把10个圈起来)

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是这样想的:从7朵黄花里面拿出1朵给红花是10朵,再加6朵就是16朵)

师:说得的真好,送你一朵小红花。请大家照他的办法完成在书上86页。 (生做,师巡视指导) 追问: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先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加6得16)

3.小结。

师: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把几分成1和几,9加1得10,10加几得十几)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收集数据:

师:让我们一起和贝贝搭积木吧!你收集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求什么?

(生:我收集的信息是左边有9个正方体,右边有6个正方体,可以求一共有几个正方体?)

(2)列式计算:

师:怎么列式?(生:我列的算式是9+6=)

怎样很快知道得数?(生:再放1块) 自己试着算出得数(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3)集体订正: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是这样想的:6可以分成1和5,先算9加1得10,10加5得15)

2.“想想做做”第2题 (1)列出算式:

师: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先圈出10根小棒再计算么?(生:可以) 第一幅图可以怎样列式?(生:可以列成9+3) 第二幅图呢?(生:可以列成:9+8) (2)自己试一试完成书上87页第2题。 (生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师巡视指导) (3)集体订正: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我从3根里面拿1根给9根是10根,10根加2根得12根) 9+8呢?

(生:我从8根里面拿1根给9根是10根,10根加7根得17根)

【这部分两个练习是对例题以及试一试的强化,在充分感知凑十法的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已经很轻松了。】

3.“想想做做”第3题

(1)师:大家的表现真不错,贝贝决定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么? (生:愿意)

第一关,算一算,比一比:请大家完成在书上(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师: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组两道算式得数相同)为什么呢? (生:因为9+2可以用9+1+1来算出得数)

【这部分练习是对凑十法进一步运用,脱离了具体的图象,由具体到抽象,并且和以前的学习的连加建立起联系,完成学生知识整体的建构,并初步体会连加中先后顺序关系,即可以先算后面两个数相加的结果。】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好,大家的表现真不错,那大家来轻松一下,我们来个转盘游戏。出示9+(

1、

2、

3、

4、

5、

6、

7、

8、9)的转盘,请学生举手抢答。

【学生到现在应该活动一下,知识在轻松的游戏过程中得到巩固】

5、第二关:排一排,算一算。 (1)前后一致:

师:现在再让我们来回顾刚刚留下的算式,你感觉怎么样?(生:很乱) 你想怎么样?(生:排一排)

怎样排?(生依次报出算式,师出示小黑板) 你能很快说出得数么?(生:能) 一起来:师报,生说。 (2)发现规律: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得数越来越大) 还有呢?(当生说到9加几得数都是十几时),(师点每道算式得数个位上的几和9加几的几)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9加几的几少1) 这个1哪儿去了?(生:被9借走了1) 为什么只借1?(生:因为9+1=10)

这种方法叫什么?(生: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计算这组算式已经很轻松,比较算式的联系是关键。学生在已有新知基础上,首尾呼应:先让学生整理算式再计算,通过观察猜测,体会其中的关系,为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数感,即相同的数加上较大的数结果也比较大。学生的发现是对“凑十法”充分理解的体现,也是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结果,但是学生的自身水平不一样,得到的发展也不一样,这样的发现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认识到,充分体现了数学课堂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五、拓展提高,解决问题 师:最后让我们和贝贝一起去花果山玩一玩吧!你知道花果山上一共有多少只猴么?怎么列算式呢?

(生:9+3=12)

【这一环节实现了从实践—理论—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呢?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生畅所欲言) 【课后反思】

1、本课教学力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活动情境,使每一位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进入数学课堂并参与活动,进行思考,充分活动是学生理解数学思维过程的基础,经历了实实在在的活动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认识更加深刻。但不是每次活动后每个学生的体验都是一样的,在揭示“凑十法”之前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让一个学生演示,最后每个学生都跟着做,先发现先理解的学生带动后发现的的学生,把“凑十法“的活动基础做的很塌实,最后教师的指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晰的理解,课后的作业反馈很好的证明了,这样做是切实有效的,所以,活动是数学课堂的基础,更是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法的基础。

2、方法的多样化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过程以及学生创造方法的过程,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但是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评价语言做为导向把学生引向“凑十法”上面,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教师引导的理念。数学课堂上,学生是主人,但是不等于教师就放弃了自己的地位,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关键的时候“画龙点睛”,让学生的思维由模糊到清晰,毕竟一年级的小朋友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很有限,思维的完整性也有待提高,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后,学生想说却说不清楚,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及时“出手”,由放到收,真正做到驾御课堂,做一个很好的组织者。

3、由于课堂时间关系,在前面提到的9+5的第三种方法到最后没有再次提出来,在学生充分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更有利于学生 “凑十法”的理解以及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这也是这堂课不足之处。

9加几教学案例

《9加几》教学案例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一年级“9加几”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