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分桃子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1:11: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一课时“分桃子”。教材创设了许多动手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从而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为进一步学习除法打下重要的基础。 学生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的活动非常普遍, 二年级的学生会经常遇到,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配经验。但是没有很好的分配技巧,在分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分的。大多数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直观感知、形象思维仍然占优势,他们认识事物带有明显的直观形象性。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借助实物进行实际操作,亲身经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根据自身操作的体会来理解“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教学重点:体验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资源:课件、图片、小棒。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手段: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在“分一分”的实践活动中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

《分桃子》教学设计

与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森林里住着小猴一家。猴爸爸非常疼爱他的两个孩子。一天,猴爸爸给猴哥哥和猴弟弟带回了8个又大又红的桃子。看,这两只猴子可高兴了。(课件演示)

师:你们愿意帮助猴爸爸把桃子分一分吗? 生:愿意。

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演示课件,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视觉美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分桃子,初步体会“平均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桃子的卡片,把它们分给两只猴子。这8个桃子,你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分桃子,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

师:刚才,同学们把桃子卡片分给了两只猴子。谁愿意把你的分法告诉大家?

生1:每只猴子分到4个。

师:还可以怎样分?

生2: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分6个。

生3:一只猴子可能分3个,另一只猴子分5个。

生4:可能一只猴子分7个,另一只猴子分1个。(课件演示,电脑板书)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分法(课件出示7种分法)。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一种分法能让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

生:每只猴子都分到4个桃子,因为它们分到的桃子同样多。

师:分得同样多或一样多才会满意。(板书:同样多或一样多)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用学具亲自动手分一分,参与到分桃子的过程中去,再交流分的结果,感受随意分的答案的多样性。初步感知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并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的公平性。】

2、分木棒,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分桃子》教学设计

师:刚才你们用不同的方法把8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现在请同学们把桌面上的6根小棒分成两堆,同桌两名同学互相摆一摆、说一说可以怎么分。(学生合作开始摆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的分法?

生1:一堆分1根,另一堆分5根。

生2:一堆分2根,另一堆分4根。

生3:一堆分3根,另一堆分3根。

生:„„

师:哪种分法两堆同样多?

生:一堆分3根,另一堆分3根。

师:看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非常强!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随意分。并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的公平性。】

3、分小鱼,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

师:四只小猫去钓鱼,可是在分鱼时它们却犯了愁。(课件显示:4只小猫和12条小鱼)。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猫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那么如果每只小猫分到的鱼要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呢?(学生思考)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小鱼卡片,小组合作来分一分,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怎样分每只小猫得到的鱼同样多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如何才能分得同样多,再合作动手去分鱼。完成后请一小组上台来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师:谁愿意到黑板前把你们小组的分法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在汇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多种分法,如一条一条地分、两条两条地分,还有的可能是三条三条地分。甚至还有会运用三四十二这句乘法口诀来进行平均分。 师:刚才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每只小猴都满意地得到4个桃子,每只小猫都分到3条鱼,像这样每只小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样多、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把一些物体进行分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是平均分。

《分桃子》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这项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进行平均分的方法是多样的,但分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也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帮小猫解决了分小鱼的问题。可是小狗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课件出示课本32页“分一分”第3题),请大家打开课本32页看第3题,在课本上把每只小狗分到的骨头用铅笔圈一圈。

(学生活动,师巡视)) 展示学生平均分的结果。

三、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许多问题,真聪明!老师这里也有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

1、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到33页,独立完成第1题。

生汇报答案,师用课件演示(6双)。

2、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铅笔和文具盒,现在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第2题。

师:平均每盒放几枝? 生:平均每盒放7枝。 师: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 生:……

3、师:大家的表现实在是太出色了!请看大屏幕(出示五环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图片吗?

生:五环。

师:那么20个小圆圈,可以拼成几个五环?(课件出示题目)用你喜欢的方法去找答案。(让学生独立去解决问题。既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也可以通过连线、画圈去完成。)

【设计意图:这三道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平均分,并能用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4、师用课件出示问题:9个气球分给4个人,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

师:请4个同学上来代表4个小朋友,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把这9个气球平均分给这4个小朋友。请大家认真观察他是怎么分的?(学生活动)

《分桃子》教学设计

师:剩下的这一个气球他为什么不继续分了?

生:这个气球不论分给谁都多出了一个,每个人分到的就不同样多了。 师:对了,有4个小朋友,但是只剩下1个气球,这个气球无论给哪一个小朋友都多出一个,如果是这样,每个人分到的气球就没有同样多,也就是没有平均分。

师点击课件出示:平均每人分到2个,还剩一个。

师:看来平均分除了前面学到的平均分之后刚好分完的情况,还有现在这种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但剩下的个数比份数少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这项活动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平均分时还会有剩余的情况,为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总结延伸,深化认识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对所经历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再认识,并体会学习的成功感,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增强自信心。】 板书设计:

分桃子

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

教学反思: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在本课教学中,我先利用“猴爸爸分桃子”故事,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演示课件,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视觉美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很好地揭示了课题。

二、创设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摆学具,圈一圈,连一连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根据自身操作的体会来理解“平均分”。让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 教学设计
《分桃子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