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背影》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8: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背影》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语文

一、教学设想:教学本文重点放在特定环境下父子深情的特定表达方式,抓住文章命题立意角度和文章线索来作为分析得突破口;还要专注本文独特的写人记事的朴实自然的语言,从中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

2、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一个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3、感受深切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感受父爱。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诵读法

五、教学时数:两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播放音乐《父亲》的同时板书) 板书:

一、作者简介

二、写作背景

三、划分段落层次

老师:(播完音乐)这首歌,是著名空政歌舞团青年歌唱演员刘和刚唱的《父亲》,虽然和我们童年时听的崔京浩所唱的《父亲》不同,但是这两首歌所表达的感情都是一样的,就是对父亲的爱。歌词中唱到的“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持了十分”,这说明了父亲是多么的伟大;它还唱到“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这也足以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的深情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来感受一下他们之间的父子情。 板书:《背影》 朱自清

(二)作者简介

老师: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作者和他的写作背景。有哪位同学能够为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呢?(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三)写作背景

老师:《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背影》是记实散文。朱自清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四)朗诵课文

老师:听了这些背景知识,相信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家理解这篇课文,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这篇课文。

(五)划分段落层次

1、整体划分段落 老师:现在大家大体上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对课文进行段落层次的划分。请大家先在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大家一边标序号一边听我说明一下,文章本身的结构形式是固定的、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划分层次就应该力求符合作品本身固有的思路及其结构形式,但由于大家认识的差异、角度的不同、目的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分法。这就要作具体分析。划分层次还是有原则的,不是可以任意划分的。

大家都标上序号了吗?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呢?(学生回答:7个自然段) 标好序号就接着对这7个自然段进行段落的划分,我们可以按照什么依据来划分呢?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是空间的变换顺序,还是说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呢?(学生回答: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我们应该用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划分。

好,有了上面的提示,那么可以分成几个大段呢?(学生回答:三个大段)是怎么划分的呢?我再提示一下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的开头,“那年冬天”这个时间就是现在与回忆的分界线,所以,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开头,“近几年来”则是回忆与现在的分界线,所以,第二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为第二段;那么最后一段就是第三段了。(如果有学生答出怎样划分就进一步问)

分成了三大段,那每一段的说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第一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就只有一句话,关键语句在哪里呢?(学生回答或者思考)

就在后半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大家觉得关键词是什么?(学生回答或者思考)

“忘记”和“背影”。这样我们就不难得出第一部分的段意,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 板书:

(一)(1):难忘背影 或 开篇寄思

老师:接下来到第二段。第二段包揽了五个自然段,是整篇课文的重要段,那么它主要说的是什么呢?刚刚第一段说的是“难忘背影 或 开篇寄思”,也就是,接下来作者要开始回忆了对吧?那么第二部分的段意是—— 板书:

(二)(2~6):刻画背影 或 回忆往事

老师:最后一段,也就是第三段,虽然只是最后一个自然段,但是这一段比较长。开头作者说“近几年来”,也就是说回忆已经结束了,那么回忆完以后会怎样呢?是不是会怀念或者思念呢?也就是说,第三段的段意是—— 板书:

(三)(7)再现背影 或 结尾怀念

老师:好了,我们已经把整篇课文的段落大意基本上弄懂了,但是本文的第二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就是说按照文章叙事的层次它又可以分成几层,所以我们接着对第二段进行解剖。

2、划分第二段

老师:大家觉得第二大段又可以怎样划分呢?(学生思考或回答)

其实,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是分成三个层次的,第二种是分成两个层次的。 首先说划分三个层次的, 板书: (1)(2)(3)

老师:那么这三个层次是怎么划分呢?每一层的意思是什么呢?(学生思考或回答) 板书:

1、(2~3)交代父子分别时的家境

2、(4~5)送行前父亲的细心关照

3、(6)送行时看到父亲的背影 老师:接下来是分成两个层次的,又是怎样划分,每层的层意是什么?(学生思考或回答) 板书:

1、(2~3)交代家境

2、(4~6)浦口送别

老师:这里如果分成两层,那第二层是不是也应该再分层呢?是不是可以分为三个小的层次?大家知道这里每一小层又有什么样的意思? 板书:

(1)(4~5)细心照顾 (2)(6)望父买橘 (3)(6)车门话别

(六)结束第一课时

老师: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所学到的内容:

首先,我们了解了朱自清和《背影》的写作背景;接下来我们把整篇文章划分成三大段,每一段的意思分别是难忘背影、刻画背影和再现背影,接着我们又把第二段划分成三层或两层,每一层的表达内容尽管不一样,但是意思也是相同的。

在下课之前,我给大家留下一个问题,下课以后大家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 本文是用什么把全文的故事情节连接起来并且贯串起来? 好,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下课!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老师:上节课结束的时候我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本文是用什么把全文的故事情节连接起来并且贯串起来?大家应该找到答案了吧!那就是—— 板书:全文的情节线索:背影

老师:既然知道了情节线索是“背影”,那么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探究下面两个问题,讨论过后请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小组讨论得出的答案。

第一,请找出本文的文眼。大家知道什么是文眼吗?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答案: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作者是通过“背影”这一特殊角度来表达“父爱”的,那么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景下的背影?都有什么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 板书:

一、开头

点题/难忘背影(思念父亲)

二、浦口送别

买橘背影 (望父买橘)

三、车门话别

离别/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四、结尾

再现/回忆背影 (别后怀念)

老师:通过对第二个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个背影都牵动着作者情感的脉搏,在文中起到了很好的线索作用,就是“背影作线,贯串始终”,我们平时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学习运用这种写法来表现中心。

(二)质疑探究与赏析

老师:让我们接着深入探究这篇课文,请大家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包含的意思。

板书: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老师: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

(答案: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

大家具体说一下,这四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

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老师:接下来看下一题——《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难过的泪

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激的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惜别的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辛酸的泪

(三)情感与生活 老师:联系实际想一想,其实我们的父母很多时候何尝不是像朱自清的父亲这样做的呢?而更多时候我们内心所反馈出的却是对父母行为的一种排斥和厌恶。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篇流传很广的微型小说。我为大家朗诵一遍,听完后,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儿子眼中的爸爸》

5岁:我爸无所不能,我爸无所不知

10岁:我爸长大的那个年代跟我们非常不一样 14岁:别太在意我爸。他是一个老古板

20岁:他?我的天!他的迂腐实在是无药可救

25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实在是应该知道 30岁:也许我该问问老爸是怎么想的?毕竟他经验丰富

40岁:我想知道爸爸是怎么来处理这件事的,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 50岁:如果爸爸还能在这儿让我和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糕不过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爸爸的看法一直在变,其实爸爸的爱一直没变!人生路漫漫,亲情相陪伴。拥有之时,要懂得珍惜,别等失去之后,只剩悔恨内疚的回忆。别让这几世修来的缘分,转瞬即逝,别让自己的年少无知,挥霍在宝贵的青春岁月!

(四)结束语

老师:面对如此深爱我们的不善表达的父亲,不妨试着在他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夹一次菜,在他工作之余给他捶捶背、揉揉肩„„因为爱,也需要我们行动。希望大家下课以后好好复习一下这篇课文,熟记里面的生字词。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附:完整板书

一、作者简介

二、写作背景

三、划分段落层次

(一)(1):难忘背影 或 开篇寄思

背影 朱自清

(二)(2~6):刻画背影 或 回忆往事

(三)(7)再现背影 或 结尾怀念

1、(2~3)交代家境

1、(4~5)细心照顾

3、(6)惜别背影

2、(2~3)交代家境

或 、(4~6)浦口送别 1)(4~5)细心照顾2)(6)望父买橘

3)(6)车门话别 2(

((

背影教案

背影 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案背影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