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0:21: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八章教学(上)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 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1.2.3.4.5.6.7.特殊认识说 儿童发展说 双边活动说 多质说或复杂说 认识-实践说 认识-发展说 审美过程说

二, 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 教学认识活动的本质表现

1.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展自身的一种认识活动。它同样受一般认识规律所制约,教学规律有: 1) 共有规律 2) 派生规律

3) 派生规律和共有规律在不同领域应用而形成的特殊规律 4) 技巧性规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学生认识的特殊性在于: 1) 认识的间接性 2) 认识的交往性 3) 认识的教育性 4) 有指导的认识

三, 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过程中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必然性。教学规律有以下四条: (一)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a)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 避免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二)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a) 正确处理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防止重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b) 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c) 给学生进行智力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尽量提供一些能够启发不同智慧的材料,启发儿童多元智力的发展。

(三) 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想统一的规律

a) 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认识基础。 b)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

c) 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单纯重视知识传授或脱离知识的思想教育。 (四)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a)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的 c) 防止两种极端的观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 备课

1.认真钻研教材 2.深入了解学生 3.合理选择教法

(二) 上课

1.明确教学目的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5.组织好教学活动 6.布置好课外作业

(三)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 课外辅导

(五) 学业考评

二、教学评价及改革

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功能 含义: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性息、调整教学方向、检验教学结果。 2.诊断性评价:开始时,了解状况

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改进完善 终结性评级:结束时,结果评价 3.学业成就评价 4.教学评价的改革

a) 加强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 b) 教学评价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c) 扩充教学评价的对象

d) 重视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的结合

第九章教学(下)

第四节常用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 概念和确立依据 1.概念: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2.确立依据

a) 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 b) 教学原则产生于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积累 c) 教学原则的提出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d) 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e) 教学原则的确立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 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P183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直观性原则 5.巩固性原则 6.循序渐进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概念: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语言系统传授(历史较长,使用范围较广) 2.谈话法:师生间问答,对话 3.讨论法:学生进行探讨

4.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仪器设备实验

5.实习作业法:校内外一定场景,实践性和独立性更强 6.练习法:反复完成

7.参观法:到大自然或社会特定场所观察 8.演示法:教师演示直观教具

9.自学辅导法:学生自学教材,教师辅导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组织形式

(一) 概述:

1.概念 2.历史发展

a.古代——个别教学制 b.近代——班级授课制

c.国外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i.道尔顿制(H.H.柏克赫斯):学生自学独立完成作业;根据不同学生布置作业制定任务;按月布置,考察;学生可根据自己能力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ii.分组教学制:按能力分组教学 iii.特朗普制(劳伊德·特朗普):结合大,小,个人三班形式。 (二) 班级授课制:

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把一定学生按年龄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教师有计划地像全体班级上课。 1.由来,发展

第一阶段:以夸美纽斯为代表,基本确立 第二阶段:赫尔巴特,补充

第三阶段:前苏联教学论,基本完成 2.主要特征:

1) 以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2) 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3) 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

4)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评价 积极:

1) 大规模,效率高

2) 保证教学活动循序渐进,使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 3) 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4) 有计划的安排,教学高速度

5) 适合身心发展,年龄特点,有利于高质量教学 6) 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力和学习热情 不足:

1) 学生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限 2) 实践性不强

3) 探索性和创造性不易发挥 4) 不能容纳多种教学内容和方法

5) 将某些完整教学内容和活动人为分割 6) 缺乏真正整体性 (三)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 缩小班级规模:小班

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传统和现代,个别和分组,课堂和课外 3) 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马蹄形,圆形 4) 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一对一,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如音响等

二、教学模式

(一) 概述 1.概念: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系统。 2.特点:

1) 简略性 2) 针对性 3) 操作性 4) 发展性 5) 稳定性 3.结构:

1) 理论依据 2) 教学目标 3) 操作程序 4) 实现条件 5) 教学评价

(二) 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1.程序教学模式(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通过编好程序的教材或特制的教学机器,逐步提问解答。 基本程序:解释—问题(提问)—解答—确认

基本原则: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确认原则,自定步调原则 优点:化难为易缺点:无法判断理解深浅和创造性思维,只管结果。 2.发现教学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带着问题观察具体事实—树立假设—上升为概念—转化为新的能力,应用

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卡罗尔和布鲁姆)

基本程序:定向—单元掌握—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 实验步骤:准备阶段—学习方法指导阶段—实施阶段 4.暗示教学模式(洛礼诺夫)

使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发挥作用,激发超强记忆力,发挥潜力。

5.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

选择教学内容有三特性: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四个阶段:个别事物本质特征—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掌握客观趋势—认识抽象规律

6.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

将心理咨询方法移植,解决情感问题为目标 教学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变化,发挥作用的人

教学程序:阐明辅助情景—提出问题,提供资源—共同讨论 师生角色与教学策略:教师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环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以人为中心,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十章德育

老师添加笔记:

一、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二、德育的任务

1.提高道德修养能力

2.培养政治立场和道德情操 3.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三节德育及其内容

一、涵义

德育:(广义)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部分。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培养人的品德。

二、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二)我国目前的中学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 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

一个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者同时也是国际主义者

2.理想和传统教育

首先激励学生要志存高远

其次在优良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理想教育

再次应协调个人理想与组织团队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3.集体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

培养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和工作的习惯

4.劳动教育

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肩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

5.纪律和法制教育

正确认识自由与纪律关系

自觉抵制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坚持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严格遵守学生守则规定和学校规章制度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社会秩序,国家宪法、法律

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人生理想教育 人生目的教育 人生价值教育 人生态度教育

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

一、中学德育过程及其认识

(一) 概念

1.德育过程实质是: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和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社会化的统一过程 2.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性质不同,矛盾不同,影响因素不同,结果不同)

(二)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德育客体,思想品德形成的主体),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说服,实际锻炼,陶冶教育),德育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1) 由这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1.知:道德认识,奠定基础、

2.情:道德情感,从事道德活动的内在动机,动力性精神力量 3.意:道德意志,调节性精神力量

4.行:道德行为,外部表现,唯一客观标志,衡量标志 2) 关系及其发展

1.以知为开端,以形成行为习惯为终端 2.既有统一性又有多端性

(二)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1) 认识性质矛盾,有错不知错:反复讲解道德规范,提高认识水平2) 能力性质矛盾,犯错不自觉:总结生活经验,加强道德实际锻炼 3) 思想性质矛盾,知错也犯错:使之认识错误性质及危害性,督促改正

(三)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第五节中学德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一、中学德育的原则

1) 2) 3) 4) 5) 6) 7) 导向性原则(政治方向,新时期方针和总任务要求,理想性和现实性) 疏导原则(讲道理,因势利导,表扬激励为主)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爱护尊重信赖)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有序连贯) 因材施教原则(年龄,个性,内心世界) 知行统一原则(理论教育,社会实践)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创造条件消极转积极,全面分析)

二、中学德育的方法

1) 2) 3) 4) 5) 6) 说服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陶冶教育法 实践锻炼法 自我教育法 品德评价法

三、中学德育的途径

1) 2) 3) 4) 5) 6)

政治课及其他学科教学 社会实践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 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主任工作

教育学总结

教育学总结

教育学总结

教育学总结

教育学总结

教育学考试总结

教育学考试总结

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教育学简答题总结

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
《教育学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