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背影》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7: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背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写作方法。

2、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3、体会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个性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并沟通个体体验,体会天下至情——亲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一首歌谣这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的确,从小到大,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母爱,是我们生命里最和煦的春风。其实,陪伴我们一生、如阳光一样照亮了我们生命的爱,不仅仅来自母亲,还来自我们的父亲。父亲,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深沉厚重的爱,这就是父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歌颂父爱的著名篇章——《背影》。它的作者是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

二、介绍作者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苏的扬州、浙江的温州、宁波和上虞当中学教员。1925年暑假以后到北平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当时只有28岁。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朱自清随清华大学迁往大后方,在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在艰难和贫困的生活中,他在认真努力地进行中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同时,很关心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1946年10月,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继续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并在行动上参加争取民主的运动,由一个爱国者走向人民,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当时,美帝国主义一面用枪炮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打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又把它的剩余物资美国面粉运往中国,作为救济粮来笼络人心。朱自清为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他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了名,并且在临终前还嘱咐家人“不要买政府配售的美粉”。因此,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写于1925年。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的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特别是七八年前父亲南京送行的背影,不禁泪如泉涌,便写下了这篇《背影》。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阅读课文,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问题。

2、范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3、学生速读课文,讨论问题。 (1)本文为什么以《背影》为题?

(“背影”是全文的写作线索,又是文章题旨得以集中反映的所在。)

(2)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

(文中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中心思想

(3)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请同学们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

第一部份(1)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2—6)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

2、3)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1 第二层(

4、5)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6)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7)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4)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加深体会中心。

四、深入探究,分层解读。

1、理解第

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

二、三段呢?

(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父亲还帐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亲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的光照儿子就更为感人。)

2、文中处处写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搜寻细节,找出表现父子之爱的细节。用红笔勾画出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的语句,用黑笔勾画出表现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的语句。

3、第三部分:怀念父亲,再忆背影。请一名同学把第三部分朗读一遍。

这一段文字是对父亲背影的深化。它一方面起到了和开头气氛、请调相呼应的作用,反映出父亲生活道路的坎坷,另一方面继续加深背影的形象。父亲晚年,境况不好,年老体弱,不能像过去那样为儿子奔走操劳,但他那颗疼爱儿子、关心儿子的心没变。

结尾再现父亲的背影,是儿子亲眼看到父亲的背影了吗?不是,这是儿子心中的背影,意念中的背影。面对这个背影儿子第四次流下了眼泪,这是思念之泪,这是伤心之泪。

背影教案

背影 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案背影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