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3 10:17: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一篇优秀的寓言,主要讲述了愚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感动过天帝,成功移山的故事,借此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针对本文的教学,侧重不同,方式各异。在追求创新的众多教学设计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师生以现代人的眼光反观“愚公移山”的行为,进行了诸多批判:愚公移山是缺少科学精神的蛮干;愚公移山成功的不可能性因素众多;愚公具有“暗黑”本质„„这种大胆的质疑精神和探寻意识是值得称赞的,但这种“过度解剖”有悖于我国传统精神文化体系,有损于寓言文体的教学解读。愚公移山的行径符合我国民族精神中“知其不可而为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拼搏内涵。进一步说,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对《愚公移山》一文的解读应基于本文的寓言文体特点,就文本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挖掘哲理所在的“愚公精神”——不畏艰难的气魄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以此为立意点,在教学过程中避开了学生有关“愚公愚与不愚”的讨论,主抓愚公人物形象的正面分析。首先以学生学过了的较为熟悉的寓言故事引入作家严文井有关寓言的形象描述,借此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分析故事,体会哲理。而后以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移山的目标是什么?移山过程遇到哪些困难?移山的结果怎样?从中你发现愚公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在基础情节分析过程中将“文”与“言”相融教学,得到对愚公精神的初步认识。而后引领学生分析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的不同之处,愚公和智叟的对话中体现的愚公之“智”和智叟之“愚”,穿插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的情节的作用,故事结尾添加神话人物的用意,目的都是更为深入地体会愚公身上的精神品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有关愚公形象的思考分析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精神内涵的理解内化,谈课堂收获使学生将心中所想由口而发,老师亦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吸收水平。

本次公开课中我也习得了不少的经验,反复的打磨是提升的好途径。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体可量化,不能大而不实。课堂上对学生的点评话语应引导性与鼓励性兼具,不能只关注学生的错误点,不能就学生的问题生硬指正。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等待多种思想的出现与碰撞,等待学生思考的深化与完善,不能急于引导学生向“标准答案”靠拢。

一次次的磨炼总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不足,一次次的锻造亦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进步。作为教师,我们也需要愚公精神,敢于挑战,持之以恒。

愚公移山 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16.愚公移山 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的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反思

愚公移山说课稿 反思(3)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