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用“加、减、乘、除”面对《暴风雨》1

发布时间:2020-03-03 18:17: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用“加、减、乘、除”面对《暴风雨》

——《暴风雨》音乐教学案例

慈溪市桥头镇中心小学 董吉奕

【案例背景】

在秋意深浓的九月中旬拉开了慈溪市第十一届小学教坛新秀评比的序幕,我有幸成为这次比赛的参赛选手之一,在最后一轮的教学评比中,我抽到了人教版第九册《暴风雨》。这是一堂音乐欣赏教学课,以往的欣赏课,学生往往有“耳”无心,注意力不集中,对欣赏曲目“提不起劲”,课堂气氛沉闷,主体的积极性不够,怎样才能激活这潭水,让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呢?我选择了小学阶段四种最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加、减、乘、除”法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视听效果和亲身实践中感受了强大的“暴风雨”。 【教学内容】

管弦乐《暴风雨》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感受音乐家用音乐表现大自然中雷鸣电闪的景象,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欣赏能力。

2、通过教师的激发和引导,让学生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创编音响,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

3、从音乐音响的感知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让学生感悟在人生暴风雨中要勇敢面对的成长启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暴风雨来临前、暴风雨来临时和暴风雨过后三个不同阶段器乐的变化及其表现力度的变化。

难点:通过听辨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大峡谷暴风雨景象,并运用各种乐器、道具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暴风雨来临时的情景。

【教材分析】 管弦乐《暴风雨》是美国作曲家格罗菲作品《大峡谷组曲》中的第五乐章,描绘的是暴风雨中的大峡谷的景象。乐曲分为暴风雨来临前、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雨过后三个部分,暴风雨来临前有小提琴在高音区演奏小牧童的旋律,音乐仿佛描绘了小牧童看到了大峡谷雨前寂静、壮美的景象;暴风雨来临时作曲家通过管乐、弦乐、音箱模拟等描绘了大峡谷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景象;暴风雨过后大峡谷显得更加壮美、气势磅礴。

【案例描述】

一、新课导入

1.播放《羊肠小道》音乐,复习小牧童的主题旋律。 2.介绍科罗拉多大峡谷

二、分段欣赏

(一)欣赏第一乐段

1、初听暴风雨来临前

2、分析音乐

听前提问:我就知道你们会这样想,那还等什么,一起去看看吧,但是在看之前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课件出示),视频中的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音乐中描绘的是寂静壮美的大峡谷还是喧闹吵杂的大峡谷。你听到了哪些乐器在演奏,力度是强是弱,有没有听到你所熟悉的旋律?

3、复听暴风雨来临前(用“呜”哼唱)

听后问题:你们的小耳朵课真灵,老师这儿有三个题目(出示题目),你会选择哪个题目给这段音乐呢? 生:暴风雨来临前。

(二)欣赏第二乐段

1、初听暴风雨来临时(提出要求)

师:听前请记住老师的要求:在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景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乐器的数量有变化吗?演奏力度有变化吗? 生:我感受到了暴雨铺天盖地地下下来……

2、分析音乐 师:你可真会听音乐,老师把你们说的概括为八个字:暴风骤雨,电闪雷鸣。你还听到了那些声音? 生:雷声或鼓声

师:是这个声音吗?(师在讲台后敲鼓演示)这个是什么乐器?(鼓)是愿意上来试试?

师:雷声大吗?(大)一直很大,还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好让我们来试试,下面的同学用击掌来表示。

师:那风声和雨声呢,也是越来越?(大) 师:除了鼓你还听到了什么乐器? 生答

师:乐器的数量多吗?(多)

师:是呀,你看有铜管乐、弦乐、打击乐等这么多乐器呢,那要表现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场景,乐曲演奏的力度是强是弱呢?(强)

师:作曲家正是增加乐器数量和大量运用声音洪亮的乐器来表现暴风来临时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景象。

3、学生实践

师:你们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暴风雨吗?(想)老师这儿有沙锤、鼓、亮光纸,你觉得他们分别可以表现那些声音? 生答

师:现在风雨雷电都有了现在老师来给你们分分组: ①打雷组(一个学生负责敲鼓表现雷声) ②狂风组(用“呼”的声音来表现风) ③闪电组(用黄色的亮光纸来表现闪电) ④暴雨组(用沙锤和“刷刷”的声音来表现暴雨)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

4、复听暴风雨来临时

师:你们想不想合着音乐来一次。(想)好,那就让你们来当一回演奏家吧 (生跟着音乐分组表演,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座桥教师适当指导) 师:给这段音乐选个题目,你会选择哪个? 生:暴风雨来临时。

(三)欣赏第三乐段暴风雨过后

问题:

1、从你们的表演中我感受到暴风雨十分的猛烈,暴风雨渐渐消退了,大峡谷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跟前面哪一段很相似?你听到了哪些旋律,力度有什么变化吗?

2、经历了暴风雨后的大峡谷变得更加壮美,气势磅礴,小牧童经历了暴风雨看到了更美的大峡谷。请你给这段音乐选个题目——大家一起说 生:暴风雨过后

(四)回忆乐曲中的演奏乐器

师:你还记得乐曲中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吗? 生答

师:是呀,作曲家就是用管弦乐为我们展示了暴风雨中的大峡谷。

三、整体聆听

师:现在让我们来完整地欣赏一下这首乐曲。请在音乐中找一找这些乐器,如果你听出音乐在用什么乐器演奏,请你用它的演奏动作来表示好吗?

四、小结:

同学们,作曲家可以把大自然的景象用音乐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其实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就会有收获。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像暴风雨一样的挫折和困难,只要我们坚强勇敢地去面对,相信一定会见到暴风雨后的美景,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快到了,好,就让我们在《暴风雨》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吧,同学们,再见!

【课后反思】

通过对这堂课的反复磨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运用加法去分析音乐和进行磨课

要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对所欣赏的音乐进行全面、透彻地分析。这时候就需要运用到“加法”,通过对作品的反复聆听,不断地深入、积累和剖析,使作品在脑海里完全清晰:整个作品可以分为暴风雨来临前、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雨过后三个部分,其中暴风雨来临前音乐放佛描绘了小牧童看到了大峡谷雨前寂静、壮美的景象;暴风雨来临时作曲家通过管乐、弦乐、音箱模拟等描绘了大峡谷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景象;暴风雨过后大峡谷显得更加壮美、气势磅礴。然后通过一次又一次地试教反复磨课,不断积累经验,是自己的设计、环节、方法、方式、语言等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二、运用减法确立教学重点

由于整个作品的聆听时间长,在实际教学中又受到时间的限制,所以只能抓住重点,尽可能地把作品挖深。我运用“减法”,把一些能够精减的环节不断地减去,例如,因为完整地欣赏《暴风雨》这部作品将近需要八分钟,所以在新授的开始我直接设计了分段聆听,减去了初次完整聆听,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使课堂教学有了侧重点;在拓展环节中减去了作者格罗菲和《大峡谷组曲》的介绍(因为这些知识点在四年级欣赏《羊肠小道》的时候就提到),而是确立了以暴风雨来临前、暴风雨来临时和暴风雨过后三个不同阶段器乐的变化及其表现力度的变化为重点,感受大峡谷在暴风雨来临时的景象。

三、运用乘法巩固和提升教学内容(升华主题)

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感悟音乐,这就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这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就是我运用的乘法。在感受暴风雨来时的情景,我设计了学生实践这一环节。把学生分成了风、雨、雷、电四个组,让他们用身边的乐器和道具来表现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景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视听效果和亲身实践中感受了强大的“暴风雨”。

乐曲结尾,暴风雨过去了,经受过暴风雨洗礼后的大峡谷变得更加壮美,借着音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寓意,把欣赏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感悟生活和学习中也会有“暴风雨”,只有勇敢地面对遭受的挫折和磨难,人生才会更加充实和精彩。

四、运用除法精炼语言

由于受篇幅与教学实践的限制,“逼迫”我用“除法”去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不断对语言进行删减、提炼,力求简洁、生动。在实际教学中,把一些语言都凝练成一串串的问题,如在初听暴风雨来临时这段音乐过程中,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不能根据音乐描述出自己的故事?你在欣赏过程中听到几种乐器的音色?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一向调皮的学生也安静下来。音乐开始了,学生们听着音乐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有的学生很安静;有的学生听到激烈的音乐时,竟然捂住耳朵;还有的手舞足蹈用肢体表现出他听的乐器;学生们听的特别认真。

虽然“加、减、乘、除”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四种基本运算方式,将其巧妙地运用到这堂课音乐欣赏的教学中,让我的音乐课堂有了意向不到的效果。

但是这堂课还有几点不足的地方:第一,由于经验的缺乏,漏了个小环节,当我拿出黄色的亮光纸问学生像什么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像雨声!”其实学生是从声音的角度去考虑,而我准备的意图是像闪电,紧张的我就开始不知所措,其实那是我可以说:“你们的耳朵可真灵,声音很像雨声,那它的颜色想什么?”自己课堂机智处理的能力还不够;第二,学生在风、雨、雷、电分组表演的时候,我以为考虑到有秩序,所以就把四组分开来表现,其实,暴风雨来临时风、雨、雷、电是交杂在一起进行的,这是我没考虑周全的。

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大自然的各种情景,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象,不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更是获得了心灵上的升华:只有遭受过挫折和磨难,人生才会更加充实和精彩。这正是《暴风雨》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它将引导我继续在音乐教学道路上不断努力求索,把更多的欢乐带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融入音乐。

加、减、乘、除来减压

《乘加乘减》

乘加乘减

乘加、乘减

乘加乘减

乘加 乘减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 教案

《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案

用“加、减、乘、除”面对《暴风雨》1
《用“加、减、乘、除”面对《暴风雨》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