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加与减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0 07:35:3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加与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插图、文字、语言中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

2.能看懂线段图,并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3.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4.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看懂线段图,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师:请你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根据这张图,你能得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同桌交流。

生:捞到桶里的条数+鱼缸里现在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来有的条数(板书)

鱼缸里原来有的条数-鱼缸里现在有的条数=捞到桶里的条数(板书)

鱼缸里原来有的条数-捞到桶里的条数=鱼缸里现在有的条数(板书)

师:从小朋友们总结出的这些关系式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加法和减法它们?

生:相互有关系。

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师:很好,那我们现在要解决原来有几条这个问题,要用到哪个关系式呢?

生:第一条关系式。

师:谁能来列式计算?

生:5+18=23(条)

答:鱼缸里原来有23条鱼。

探究二

1、师:捞到桶里5条,鱼缸里现在有18条

问题2:鱼缸里比桶里多几条鱼?

师:根据老师给出的条件和问题,你能不能试着画一画线段图?

生独立思考。

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画清楚条件给出的信息。(板书)

师:要求鱼缸里比桶里多几条鱼?我们应该用哪个数量关系式?

生:鱼缸里现有鱼的条数-桶里的条数=鱼缸里比桶里多出的条数

师:那么在图上,要怎么表示多出的部分呢?

生回报,老师总结。(板书补全线段图)

2、师:谁能根据线段图,解决这个问题?

生:18-5=13(条)

答:鱼缸里比桶里多13条鱼。

小结:根据小猫捞鱼图,我们可以做加法,也可以做减法,关键是所求的问题不同,用到的关系式就不同。在计算中,利用我们的好朋友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题意,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用线段图来做加与减。(出示课题:加与减)

练习与巩固

课内练习一

1、师:看线段图,列算式。

出示线段图,

师:请一位学生来介绍一下你看到的第一张线段图。

生:桃树45棵,梨树35棵,一共有几棵?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解答。

生:45+35=80(棵)

学生汇报。(略)

2、师:这两道题看上去很像,你们觉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呢?

生:第一题是给我们两种树的棵树,要我们求一共有几棵。第二题是给我们一共80棵和其中一种桃树45棵,要我们求另一种树的棵树。

生:列式也不一样。第一题使用加法来做。第二题是用减法来做。

师:是呀!同学们看线段图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要我们求的是什么?

课内练习二

1、师:请你把你看到的线段图编成一道应用题。

生:小淘气今年9岁,妈妈今年32岁,妈妈比他大几岁?

师:谁来解答?

生:32-9=23(岁)

2、师:(改线段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请你把你看到的线段图编成一道应用题。

生:小淘气今年9岁,妈妈比他大23岁,妈妈今年几岁?

师:谁来解答?

生:9+23=32(岁)

3、师:这两道应用题,同学们看看有什么小秘密?

生:它们很像的。

生:它们反了反。

师:把原先第一题中的条件变成了第二题里的问题。解答的时候也从减法算式变成了加法算式。这让我想起了?

生:学过的兄弟姐妹。32-9=23,32-23=9,23+9=32,9+23=32 师:所以说,已知条件不同,要求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就不同了。

拓展练习

1、条件:足球上黑色皮子有12块,白色皮子有20块

师:请你根据已知条件来提问题。

生:一共有几块皮子?

足球上的白皮子比黑皮子多几块?

足球上的黑皮子比白皮子少几块?

足球上的黑皮子和白皮子相差几块?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用?

生:加法。12+20=32(块)

师:要解决剩下三个问题,我们用?

生:减法。

师:三个问题,同一个减法算式?

学生讨论。

生:都是用算式:20-12=8(块)

2、师:你们都答对了。那么能不能用今天认识的新朋友:线段图,来画一画呢?

学生交流,画线段图。

师:出示正确画法,并作解释。

课堂小结

我们要善于从插图,文字中收集我们需要的信息,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线段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清思路,总结数量关系,小朋友以后要多多使用它。

推荐第2篇:加与减 教学设计

《加与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通过“捐书活动”作为导入,要求解决“哪个年级捐的书更多”这一问题。从而可分为估算和列式计算两大解决方法。在列式计算中需要分别计算三年级和四年级捐书的总体情况,由此引出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期,在教学中应当图形结合。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方法,但计算能力不强,容易出现细节性的小错误,因此需要重点强调计算中的规范并加强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表格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的过程,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掌握三个多位数连加的基本技能。

数学思考:在“捐书活动”中,形成连加思维,体会估算方法的运用

问题解决:能用连加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并从实际生活中提出关于连加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对应用题不同解决方法和连加算式不同解决方法的探讨,养成独立思考、创新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掌握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三个多位数相加的竖式计算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书本例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到三年级一共有几本或四年级一共有几本的问题,接下去提问哪个年级捐的书比较多】

2、PPT上展示问题。【同时需要强调谁和谁比,是三年级的全部和四年级的全部比】哪个年级捐的书比较多,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估算“大致判断”,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检验一下待会的计算。】

3、如果想更加精确的知道两个年级捐书的比较,该怎么计算? 【预设】分别算出三年级和四年级捐书的总量,再进行比较。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先来算三年级的捐书总量[请学生事先说一说跟哪些量有关,要求先圈出这些量,思考要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

2、请同学用自己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下自己的计算过程。同时把竖式也列在旁边【在学生中找出不一样的方法,请这些同学到黑板上展示】找计算正确的学生

3、对于黑板上同学们的算法,请其他同学说说要怎么理解这些方法【促使学生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能对各种方法进行整合】

4、教师将这些计算方法细化,并强调计算时的注意事项:xxx直接用口算算出来,不需要列算式;xxx同学用的是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在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Xxx用的方法和我们以前用的都不一样,有哪里不一样?你有什么发现吗?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发现。【接下去请几个同学起来总结一下自己的发现】

5、这些方法中你们更喜欢哪一种?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四年级捐了多少书?写在草稿纸上。把学生的作业展示到投影仪上。尽量找计算错误或不规范的学生。由同学们指出错误的地方。

6、现在能判断出哪个年级捐的书比较多了吗?和我们之前估算的一样吗?

三、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1、做较复杂计算时要先估算

2、计算连加应用题时可以用脱式计算也可以直接用竖式计算

3、强调竖式计算的规范性

四、练习巩固:

练习一

步骤:

1、齐读题目和第一题问题

2、第一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估算)

3、张阿姨花了多少钱,先划出题目中有关张阿姨花钱的信息,并在这些信息下写上相应的价格。李叔叔也是一样。

4、重点是第三小题:如果每种商品只能买一个,买哪三种商品可以获得大礼包?要求找出信息,理解题意。“满1000元赠送大礼包”意思是“购买的商品总价等于或超过1000元都可以送大礼包”,给学生足够空间自由计算,力求方法多样性。

有时间继续算接下来的练习,没时间就当做课后作业。

推荐第3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

城关第四小学

何芳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秋天到了。动物王国的农场里的果实成熟了,小动物们要去农场里收获他们的果实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2、瞧,米奇正在摘苹果呢。(出示课件)我们也一起去帮忙吧。出示1个苹果,学生用口诀算一算。

3、出示一块玉米地,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4×3=?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和同桌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3+3+3+2= 3×3+2=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生答)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

师:(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师:(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你们说说看。

师:请小朋友们先动笔算一算,再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活动。) 学生汇报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出示课堂小结)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练习一:小兔拔萝卜

小兔子们来到萝卜地里,高高兴兴地拔起萝卜来。请你认真看图,读一读小兔子说的话,你能帮它们算算一共有几个吗?学生读题并列出算式:5×5+3=28

练习二:小猴摘桃

小猴子来到了桃树下,看到满树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美滋滋的。(出示课件)你能帮小猴子把桃子摘下来吗?课件演示做对一题小猴就上一个台阶,到上完全部的台阶。

小猴子摘下了一些桃子并把它们装在盘子里,小朋友你知道它摘了多少个吗?生独立列式并汇报。(4×3+1=13)

...... 练习三:吃苹果

师:刚才动物们都在高兴地忙碌着?经过大家的努力,果实都收回来了,动物们想休息休息了。它们准备品尝一下它们的果实。(出示课件)请你认真看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师:你会列一个乘加一个乘减的算式吗?(生独立列式,后汇报)师通过课件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乘减算式。

练习四:比一比

师:(课件出示图画)瞧,这是果园的一角这里不仅有美味的水果,而且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看,把燕子和小鹿都吸引来了。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好吗?

左边的同学一组,右边的同学一组,比一比哪组同学提得问题多,并解答。

练习五:小小设计家

师:刚才小动物们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会设计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摆学具或画图画的方法,设计一道乘加乘减的题目。

(学生设计好题目后,同桌互相欣赏,互相解答。)

(结合主题图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师: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还剩几个玉米?

3+3+3+2=11(个)

3×3+2=11(个)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3-1=11(个)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12

推荐第4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柳林小学

胡娟

教学内容:乘加乘减例5及做一做的习题和练习十二的第3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的合理性。

3、正确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利用图片复习有关乘法意义的知识,课中运用联系紧密的情境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画一画、讲一讲,以及图文并茂的课件演示,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熟练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的乘法知识学得怎么样?现在来考考大家吧!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猴也有一道算式4+4+4+5请大家帮忙改写,它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指名说)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

2、看图列式。选其中一题问:为什么可以列乘法算式?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看大家这么聪明,老师想带你们去游乐园里玩一玩,想去吗?

1、你们瞧!这些小朋友们玩木马玩的可开心了,仔细观察:这幅图片跟刚才的图片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想好了跟同桌悄悄地说一说)

2、有一个木马上的人数跟其他的木马不一样,那怎样计算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呢?(出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2、你会列式解决吗?想好的同学请举手,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堂练习本把你想得算式写出来,完成之后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的?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3、展示:

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说说他列的算式。其他同学认真听,同意的话就点点头,不同意的话可以举手向他提问,你们谁先来? (1)3+3+3+2=11(人)

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算式,有谁和他一样?对这个算式大家

有疑问吗?

(2)3×3+2=11(人)

11这个得数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3×3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加2呢?有谁听明白了?好,你来复述一遍吧!再请几位同学说清图意。

为什么先算3×3呢?(因为要先求3个同样的木马上有多少人) (3)2+3×3=11(人)

11这个得数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3×3在后面为什么也先算3×3呢?

(4)3×4-1=11(人)

11这个得数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3×4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减1呢?有谁听明白了?好,你来复述一遍吧!再请几位同学说清图意。

4、课件展示: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的做法。

5、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综合算式,里面都有什么运算? (乘法)

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们数学上叫做乘加。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我们数学上叫做乘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加乘减(板书课题:乘加乘减)。

6、通过刚才的理解和学习,我们知道在乘加算式里,不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7、在乘减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乘法)

也就是说,在乘加乘减算式里,我们都要先算?(先算乘法)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接下来有没有信心表现的更棒呢?

三、巩固拓展

1、同学们看,游乐园里有一处小朋友们都爱玩的游戏——智慧转盘。

要想通过智慧转盘,必须先读出算式,再说出计算过程。 祝贺你们顺利通过了智慧转盘。

2、俗话说,“阳春三月赏花,金秋十月品桃”。下面我们就去精挑细选,看看哪些桃子最甜,哪些桃子生病了。

看来,如果把运算顺序弄错了,结果就完全错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那就是,在乘加乘减中,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我们都要先算?

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挑选出了香甜的桃子。

3、桃子喜获丰收。看,老爷爷都摘了好几盘了。

现在就请你帮老爷爷算一算,他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课件)谁能列出综合算式?

集体交流:①3×4+1=13(个)同意吗? ②还有其他方法吗?(同桌快速商量商量。)

3×5-2=13(个):你的方法很棒,能谈谈你是怎么想的吗? 课件演示:意思是说,假如这里还有两个桃子,那就是5个3了,但实际上这里有没有?所以还要再把这2个减去,就是3×5-2=13。

同学们真棒,竟然想到了乘加、乘减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来,像老师一样伸出大拇指,大声告诉自己:“我真棒!”

4、同学们,到游乐场玩,桃木工艺品是游客们最喜欢的纪念品了。看,桃木工艺品展厅里琳琅满目,种类繁多。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老师在购买纪念品时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快点去帮帮我吧。

①注意:首先要读清要求,弄清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再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比一比哪边同学完成得最快、最好? ②集体交流:我们一起来看老师遇到的问题,谁来读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老师把你的答案记下来:2×8+10=26元:请你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了数学问题,你高兴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选点纪念品回家呢?请你根据这些信息再编一道乘加或乘减的数学问题并解答?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完成。

四、总结课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它是怎样计算的?

其实,在这个展厅里,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智慧的大脑去解决问题,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3+2=11(人)

3×3+2=11(人)

2+3×3=11(人)

3×4-1=11(人)

先算乘法

推荐第5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回答)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针对问题,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 4×3=? 3+3+3+3=?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抱着1个玉米棒子。)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 3×3+2= 3+3+3+3-1= 4×3-1=

根据生列式的先后顺序,随机探讨以下三种想法: 想法一:把每一棵玉米上的玉米棒加起来。

想法二: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 思考: 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想法三: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

思考: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 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你们说说看。

请小朋友们先动笔算一算,再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

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生演算并和实际玉米比较,看应该先算什么。

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1、只说运算顺序(大屏幕出示) 4+3×2 3×3+4 5×1-2 2×4-3

练习一:摘玉米棒

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咦,前面来了很多好朋友,有小鸟、小恐龙、小青蛙等小动物,这些好朋友看到小熊种的玉米这么结实又好吃,都希望小熊能送给自己。小熊想了想,说:“谁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谁。”同学们,你们想试试吗?

现在还剩几个玉米棒子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熊算一算?

练习二:海绵宝宝剧场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为了庆祝丰收,海绵宝宝请大家来举行联欢会,看!它们带来了什么?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看谁要帮助他答对这些问题?

1、书本5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2、书本59页第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练习三:参观森林果园

瞧,这是果园的一角这里不仅有美味的水果,而且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看,把燕子和小鹿都吸引来了。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好吗?

游戏规则:把全班的同学分成两大组(海绵宝宝组和章鱼哥组 ),一组提出问题,另一组作解答。每提出一个问题得一个卡片,每用一种方法解答均得一个卡片;两组交换进行,到最后,哪一组得到的卡片最多,则哪一组获胜。

四、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小小设计家:刚才小动物们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会设计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画图画的方法,设计一道乘加乘减的题目。

【板书设计】

3+3+3+2 3

3+3+3+3-1 4

乘加乘减 还剩几个 ?

×3+2=11(个)

×3-1=11(个)

推荐第6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2.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个人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5分钟)

1、开火车。

4×2=

2×3=

3×4=

5×2=

1×3=

2×2=

3×3=

5×1=

3×5=

5×4=

5×5=

4×4=

2、看口诀说算式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5分钟)

1、

出示例5,让生仔细观察。 师: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引导生回答如下问题:第一株、第二株、第三株、第四株玉米树上分别有几个玉米棒?这四株玉米树结的玉米个数都相同吗?哪几株玉米树上结的玉米个数是相同的?这三株玉米树每株都结了多少个玉米棒?那一株玉米树与这三株玉米树结的玉米个数不相同?第四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棒?为什么第四株玉米树上不是3个玉米棒?)

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还有几个玉米棒。)

师:那该怎样列式呢?(只要求列式,不用算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算术本上。

(老师巡堂去看学生做的情况)

2、

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

②3x3+2

③3x4-1

3、

全班交流解决为何可以这样列式

师:一个问题可以列出这么多种算式,那这些算式列出有没有理由呢?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

(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3是哪里的玉米,2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是列得有道理的。掌声表扬!

(像3x3+2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让列③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4是哪里的玉米,为什么要减1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也是列得有道理的。同样掌声表扬!

(像4x3-1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减算式。)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都看懂了吗?同学们真棒,像②、③这样的式子,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你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它们写出来,你们肯定能成为将来的数学家。

4、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像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同学们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5、重点分析②、③的意义: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 3×4—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

6、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写算式

2、4×3+4=

2×3-3=

3、做课本58页

4、

5、6题

(五)课堂总结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乘加乘减时,应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① 3+3+3+2=11(个)(连加)

3x3+2=11(个)(乘加)

③ 3x4-1=11(个)(乘减)

推荐第7篇:乘加 乘减 教学设计

上课之前先一起来背1~5的乘法口诀师:同学们,乘法口诀是我们刚接触的一种计算方法。 师:这棵智慧树上结着许多智慧果,每个智慧果上都有一些乘法算式。如果你计算对了,就可以把智慧果摘下来。谁想试一试。

1、(课件出示主题图)欢迎来到游乐园的旋转木马游乐区。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木马?(口头列算式解答:3×4=12(只))

4、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新知展开

1、“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请思考一下,把算式写在数学本上。

2、汇报:可能有:3+3+3+2=11(人) 3×3+2=11(人) 3+3+3+3-1=11(人) 3×4-1=11(人)

3、分析算理、理解算法。

(1)指着算式3×3+2=11(人)。提问:①你是怎么想的?②3×3在图中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③11是怎么算出来的?

(2)指着算式3×4-1=11(人)。提问:①你是怎么想的?②3×4在图中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③11是怎么算出来的?

4、揭示课题:这些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你们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吗?(乘加、乘减)。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5、运算顺序: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齐读一遍)

6、比较优化方法:解决“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用连加、乘加、乘减等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7、小结:以后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寻找出自己喜欢而且简便的方法。

1、师:(画面录音,加背景音乐)同学们,俗话讲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种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经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2、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贴出)

3、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3×4=12(说出口诀) 或 4×3=12 或 3+3+3+3=12

4、师:我用图示表示出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有一天,小熊来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高兴极了。(出示主题图)

2、师:现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树上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还剩下几个玉米棒?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3、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小精灵来了。如果你是小精灵,你会怎么提醒大家? 生1说:“同学们,不要慌,要仔细想一想再做!”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 生2说:“同学们,借助图形摆一摆、画一画吧。”

师:同学们,先画图形表达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展示。

4、并说出你的想法并解答其他小组提问:(教师板书) 3+3+3+2= 11 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 师生:(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3+3+3+3-1=11 4×3-1=11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11。

师生:(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生: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5、

6、师:刚才,同学们真棒,自己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并算出了结果。谁来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1:先算加减法。 生2:先算乘法。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贴出)

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一)帮助小青蛙。

1、放课件:(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咦,前面来了个好朋友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熊种的玉米结实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给自己。小熊想了想,说:“你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你。”小熊:又摘下了一个玉米棒问:地理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同学们,你能帮助小青蛙吗?) 师:现在还剩几个玉米棒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青蛙算一算吗?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应列式为:3×3+1=10。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师:你真棒!送给你一个小礼物。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一个小书签。

师:森林的小动物为了庆祝丰收,在森林里开庆祝会,看!它们都带来了水果,小熊为了参加庆祝会,又摘了一个玉米棒。现在总共有几个玉米棒?

推荐第8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

2、通过学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解决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五位福娃小朋友今天来到我们的教室,要和我们比赛学习。高兴吗?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第一项:

开火车:

1、口算(先说出口诀再说得数):

2、看口诀说算式:

3、看图写算式:

同学们,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

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或4×3=?或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新授: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 3×3+2= 3+3+3+3-1= 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

师:(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

师:(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你们说说看。

生:先算加减法。

生:先算乘法。

师:请小朋友们先动笔算一算,再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

先算3×3=9,再算9+1=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丰收联欢会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为了庆祝丰收,小熊请大家来举行联欢会,看!它们带来了什么?

(1)、书本5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1:3×4+2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生1)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2:你是怎样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会用乘减的方法来计算吗?

......

(2)、书本58页第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海边游玩。

怎样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材58页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观看演唱会 可以怎样列式?

(结合主题图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练一练: 教材58页做一做2

四、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师: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你们走出座位,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3+2= 3×3+2= 3+3+3+3-1= 4×3-1=

推荐第9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口算(先说口诀,再说得数)

3×5 4×3 2×5

2、看图写算式:

二、自主探究

1、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1)、(课件动画出示3珠玉米,每珠有3个。)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课件动画出示4珠玉米,每珠有3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有什么办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呢?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或画图法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3、小组交流解决过程

说清楚:

(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2)算式怎么列?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

(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2)怎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自主关键,合作是内化,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获得多种的解题策略。)

4、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倾听,在同学的经验上想出新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11 ②3x3+2=11 ③3x4-1=11 等

(1)师:看上面小朋友做的方法,你看懂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

(2)生生、师生相互质疑。

5.分析意义: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 3×4-1就是求比3个4少1的数。

6.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7、观察比较,

(1)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在复习连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3+3+3+2,还可以用乘加算式来表示3×3+2。乘加算式的发现源自于学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简单美,同时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1)方法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它叫连加。方法②、③。你给它们取个名字,叫什么好?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设计意图:观察比较是一种提升。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通过情境理解了乘加、乘减的意义,自然得出了计算的顺序,同时为今后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学习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

三、巩固运用

1、看图填算式:

四、能力拓展,挑战自我(可以选一个题做)

1、猜一猜

贴五角星时,一次贴三颗,最后还多了1颗,问一共有几颗?(得数不超过20)

请猜一猜,写一种可能,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买东西

东东去商店买本子。本子每本3元钱,他带的钱最多买2本,请问东东他可能带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学习进度。思维题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得选择一些题目)

五、课堂总结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六、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还剩几个玉米棒? 3+3+3+2=11 3×3+2=11(个) 4×3-1=11(个)

推荐第10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会解决乘加乘减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章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意义后,学习乘法口诀的延续。让学生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明确乘加、乘减试题的算理及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后,对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一说乘法,学生会不由得想到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在这节课里,既要让孩子明确,通过苹果图,列出乘加乘减的算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结合图,能理解先算乘法。关键的是如何理解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用乘加乘减的式题体现,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更需要多媒体的帮助理解。

(四)、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 理解乘加、乘减先算乘法的道理。

5、教学难点:如何列出乘加、乘减算式

(五)教学策略、

教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的教学重和难点,我采用了一下教学方法。

1、利用苹果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片横看竖看,理解几个几加减几,从而引出新知,并解决。

2、让学生观察比较,与以往学习内容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 乘加乘减的理解,并且明确计算过程。

3、运用迁移,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学法: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六)、教学用具: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题卡

2×2 = 3×4 = 4×4 = 3×2 = 3×3 = 2×4 = 3 + 3 + 3 = 2 + 2 + 2 + 2 = 让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5 (1) 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 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3) 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2、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看图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计算练习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

(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 同,得数却相同? 2.解决问题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一共做了多少人?) 3+3+3+2 3×3+2=11(个)

3+3+3+3-1 4×3-1=11(个)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训练扎实,目标得到较好落实,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且计算准确率较高。

2、在评价方面设计了学生互评的环节,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足之处:

1、计算教学形式单调,不能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收的太紧,在学习内容比较简单时,还可放得更开些,以此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改进措施:

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说说可用哪些方法计算,并让学生间相互补充,相互改正,以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可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或穿插于游戏中,或联系生活实际,赋予计算题以现实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1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58页乘加乘减的内容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探索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探索、合作的能力;

3、体验成功的乐趣,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减的算理,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摘苹果)

2×4= 3×4= 5×5= 4×5= 2×3= 3×3= 4×4= 5×2=

2、根据口诀说出乘法算式。

三五十五 三四十二 二三得六 四四十六

3、看图列式计算。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引导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那该怎样列式呢? (2)小熊拿走了一个,你还会提出数学问题吗? (还有几个玉米棒?)你会解答吗?

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你会想出几种解答方法,请你写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学生做的情况)

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师让生板书自己写的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 ②3x3+2 ③3x4-1

3、全班交流解决算式意义

师:一个问题可以列出这么多种算式,那这些算式列出有没有理由呢?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 理解算式3x3+2 的意义

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3是哪里的玉米,2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是列得有道理的。掌声表扬!

(像3x3+2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同样方法理解3x4-1 的意义

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4是哪里的玉米,为什么要减1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也是列得有道理的。同样掌声表扬!

(像4x3-1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减算式。)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都看懂了吗?同学们真棒,像②、③这样的式子,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你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它们写出来,你们肯定能成为将来的数学家。

4、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像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同学们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重点分析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 3×4—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

6、师生小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优化算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法。 师生共同总结。

四、巩固练习

1、看图列算式。

2、计算。(体现乘加、乘减算法)

3、P59的4题。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人?

4、我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一比谁发现的问题多。)

四、课堂总结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乘加乘减时,应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请你用画图或文字叙述的方式出一道乘加或者乘减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计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①3+3+3+2=11(个)(连加) ②3x3+2=11(个)(乘加) ③3x4-1=11(个)(乘减)

第12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三河小学 黄正相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 多媒体接着出示以下图片:

小狗接着说:“我又摘了一些苹果,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①把每个盒子里的苹果加起来,就是4+4+4+2=□ 学生回答:②它先摘了12个,后来又摘了两个,可以写出3×4+2=□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4+4+2=□ 3×4+2=□

小结:像3×4+2=□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乘加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根据刚才的想法自己独立算一算。

指名回答,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集体评价。 小结:在计算乘加算式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乘减算式 多媒体出示图片:

小猴说:“同学们真的很聪明!仔细看图,你们还能想出其它的算式吗?” 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

(如果有困难可以提示:1个盒子可以装几个苹果?有几个盒子?)

[设计意图:再次观察图片,体会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想到1个盒子可以装4个苹果,那么4个盒子就可以装16个苹果。 以和我们一起去摘水果。”

1、想想做做

第13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程光平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多星期的乘法,对乘法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一定掌握得不错,老师现在来考考你们,看看大家学得怎样,有没有信心闯关(生:有),而且每闯一关都能得到不同的积分。 第一关:利用乘法口决计算

大屏幕出示题目,开火车说出答案和口诀。 第二关:看图列式并计算

大屏幕出示题目,指名2个学生说。

二、探求新知

1.同学们,刚才大家表现很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想带你们去游乐场闯关,想不想去,而且闯关积分更多,我们去游乐场看看吧,出示大屏幕,原来是一些小伙伴在玩旋转木马,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同学们说已知条件和问题。说完之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列式解答。写完之后可以和同桌说说怎么想的。 2.学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3+3+2=11 3+3+3+3-1=11 3*3+2=11 3*4-1=11 3.引导学生观察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下边算式和上边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生:上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上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这些算式是怎样想出来的?(请4名同学说想法后,师问:你觉得哪些方法更简洁,更富有创造性?指出学习乘法非常有用,多媒体出示乘法有用) 4.师:既然乘加乘减的算式这么好,那是怎样算出11这个得数的呢?请同学结合图说说为什么要算3*3或3*4,引导学生说出算3*3是先把每组3人,3组相同的算出来,再加1组2人的。3*4是先把4组都看成每组3人,因为1组只有2人,多算一人,所以减1。(生说得时候大屏幕出示计算过程,师在黑板上也板书)

5.师:讲得真好!以后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多媒体出示后,板书先算乘,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刚才我们在游乐场学习了列乘加乘减来算有多少人,顺利的闯关,为了奖励你们,小猴子送来一些蜜桃,他想请大家利用乘加乘减的知识帮忙列式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蜜桃,这也是你们要闯的第四关,大屏幕出示图片,让生自己作答,师巡视,发现学生做的情况,并请2位同学板演和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式。

2.同学们,你们真聪明,都闯过第四关,想不想闯第五关,那么我们分组来闯关吧,每组做2道题,最后一道每组都必须做。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说说5*5+5怎么用小棒摆一摆的,顺势引导学生发现5*5+5其实就是5*6的结果。

3.有时间多可以让学生闯第六关,做课本59页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说话后师总结:计算乘加乘减时,应按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的顺序计算,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更简洁。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3+2=11 3+3+3+3-1=11 3×3+2=11 3×4-1=11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第14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赣县城关三小 刘冬梅

【教学内容】新人教2013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个人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以及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5分钟)

1、开火车。

4×2= 2×3= 3×4= 5×2= 1×3= 2×2= 4×4= 3×3= 5×1= 3×5= 5×4= 5×5=

2、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 改写—————————————— 5+5+5+5 改写--------------------------- 3+3+3+3 改写--------------------------- 4+4+4+4+4 改写-------------------------(为什么这个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那像4+4+4+4+3这样的式子呢,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5分钟)

1、出示例5,让生仔细观察。师: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引导生回答如下问题:这四个旋转木马上分别有几个小朋友?每个旋转木马

上小朋友的人数都相同吗?有几个旋转木马上的人数是相同的?这几个旋转木

马上都有几个人?那另一个旋转木马上有几个小朋友?)

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 么问题?(旋转木马上共有几个小朋友?)

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写在练习本上,只列式,不算结果。(老师巡视,看学生做的情况)

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 ②3×3+2 ③3×4-1

3、全班交流解决为何可以这样列式

师:一个问题可以列出这么多种算式,那这些算式列出有没有理由呢?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

(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3是哪里的人数,2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是列得有道理的。掌声表扬!

说明:像3×3+2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让列③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4是哪里的人数,为什么要减1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也是列得有道理的。同样掌声表扬!

说明:像4×3-1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减算式。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都看懂了吗?同学们真棒,像②、③这样的式子,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你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它们写出来,你们肯定能成为将来的数学家。

4、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像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同学们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5、重点分析②、③的意义: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 3×4—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

方法的优化:你更喜欢列哪一种算式?

四、闯关游戏(20分钟)

师:乘加、乘减算式比连加算式来得简便,只要你看懂了图意,知道算法,便能很快地列出正确的算式了。现在老师就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了,进入我们闯关游戏的第一关。

第一关:P58做一做1(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第二关:P59做一做2小纸条上的口算题(体现乘加、乘减算法) 第三关:P59的第

4、5题(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终极挑战:我会想

小华有4本故事书,小丽、小刚和小华的同样多;小强有5本故事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

第一种方法:4 + 4 + 4 + 5 =17(本) 第二种方法:3 × 4 + 5 =17(本)

五、课堂总结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乘加乘减时,应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①3+3+3+2=11(个)(连加)

②3×3+2=11(个)(乘加) 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③3×4-1=11(个)(乘减)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空间。在教学中先给学生呈现单元主题图“智慧游乐园”,让学生复习乘法,再出示生动形象的“小木马”的情境图,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的算式,在这个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的快乐和喜悦。在学生提出了“一共有多少个人?”这个问题后,通过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路。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学生看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教师语言有时不够简洁,有些地方处理地过于草率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加注意。

第15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三团中心校 刘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2.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1、计算:

1×3= 2×5= 3×4= 5×5= 4×2= 5×4=

2、看图列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3×3=9

乘法算式:5×4=20 刚才我们复习了前几节课的知识,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老师问大家:你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生答:喜欢)那我们来看看一些有趣的游乐项目吧!大家猜猜是什么。(生答:旋转木马等)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幻灯片出示情境图:4个旋转木马,其中3个上面都坐着3个人,还有1个坐着2个人。根据此情景,要求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该怎样解决呢? 生1: 3+3+3+2=11 生2: 3+3+3+3-1=11 师:向这样的算式可不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呢?我们一起来解决。 (板书)3×3+2=11(乘加) 或3×4-1=11(乘减)

【在乘加和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一)看图填写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

4×5+4=24 4×4+1=17 5×5-1=24 4×5-3=17

(二)看图填写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

3×4+1=13 或 3×5-2=13

(三)算一算

四,课后作业:

第59页练习十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人? 3+3+3+2=11 3+3+3+3-1=11 3×3+2=11 3×4-1=11

第16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掌握它的运算顺序。同时,一方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缓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教材第46页情境图: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 引出问题:4匹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的教学呼之欲出。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解题方法 (1)呈现问题情境: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 (3)汇报交流: 预设一:3×3+2=11

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预设二:3×4-1=11

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 预设三:3+3+3+2=11

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

3.探究计算顺序

(1)在计算乘加和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 (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设计意图】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所以在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的方法尝试列式,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感受各数据的特点,为后面的探究积累感性经验。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充分的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练习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

(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

2.解决问题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巩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及推理的能力;在拓展练习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分享收获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第17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南岔四中 冯珊珊

一、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8页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2.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四、教具准备:课件、小棒。

五、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春天,勤劳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种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经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2、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4、师:我用图示表示出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有一天,小熊来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高兴极了。

2、师:现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小精灵来了。如果你是小精灵,你会怎么提醒大家?

师:同学们,先画图形表达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展示。

4、并说出你的想法并解答其他小组提问:

师生:(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师生:(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师生:为什么要减1?

5、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

6、师:刚才,同学们真棒,自己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并算出了结果。谁来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

(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丰收庆祝会

师:小熊为了庆祝丰收,在家开庆祝会,看!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

(四)做游戏。

(五)习题检测 书中P59第五题

四、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师: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二第3题。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3+2=11(个)

3×3+2=11(个)

3+3+3+3-1 =11 (个)

4×3-1=11(个)

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七、教后反思:

第18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 乘减》教学设计

汉滨小学 汪莉莉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及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地计算。

2、经历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问题意识。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验成功 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并进行乘加、乘减间的改写。 教具准备:课件、玉米模型。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复习口诀。

同桌合作完成。(游戏规则:每人伸出一只手与同桌同时出,同桌两个人根据各人出的数,同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玩5次后抱臂坐端。)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俗话讲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勤劳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种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经过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2、出示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3×4=12(说出口诀) 或 4×3=12 或 3+3+3+3=12 这些题既可以列成加法算式,也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列成乘法算式?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乘加。

(1)、看图提问。

师:有一天,小熊来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高兴极了,就掰走了一个。(出示主题图)

师:现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幅图的意思,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2)、尝试列式。

师:你能根据题意,利用圆圈或三角代替玉米和同桌一起画出再列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小组合作:一人画,一人列算式,然后说一说。 学生画老师指导。

先让学生展示摆。相机板书(3+3+3+2=11 或3×3+2=11) 再同桌互说、全班说。 (3)、认识乘加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板书:乘加

2、教学乘减。

师: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算法?上来展示一下。 你是怎么想的呢?能告诉大家吗? 3+3+3+3-1=11 3×4-1=11或4×3-1=11 学生说原因。

你能给这种方法也起个名字吗? 学生回答。板书:乘减

孩子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加、乘减

3、理解运算顺序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自己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并算出了结果。细心的孩子们,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刚才我们在计算乘加、乘减的算式时是怎样算的?都是先算什么?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

讨论。)

生汇报后,板书: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四、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一)、丰收庆祝会

师:小熊为了庆祝丰收,在家开“庆丰收联欢会”,看!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

1、出示练习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你是怎样想的?

2、摘苹果。(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四、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课堂上谁值得你学习?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个3再多2 4个3再少1 3+3+3+2=11 3+3+3+3-1=11 3×3+2=11 3×4-1=11 摆玉米图 或4×3-1=11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第19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

课标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2、学会计算乘加、乘减的式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任务评价:

1、通过观察主题图,个人会列出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2、通过提问,个人回答,知道3×3+2和 3×4-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看图列乘法算式。(课件出示)

(1) (2) (3)

指名回答。

1、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游乐园去玩一玩吧。

二、新知学习

1、出示课件:认真观察。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木马?一共坐了多少人?

2、“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请思考一下,把算式写在数学本上。

3、汇报:可能有:3+3+3+2=11(人) 3×3+2=11(人) 3+3+3+3-1=11(人) 3×4-1=11(人)

4、分析算理、理解算法。

重点指导:3×3+2=11(人) 3×4-1=11(人)

(1)指着算式3×3+2=11(人)。提问:①你是怎么想的?②3×3在图中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③11是怎么算出来的? (2)指着算式3×4-1=11(人)。提问:①你是怎么想的?②3×4在图中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③11是怎么算出来的?

5、揭示课题:这些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你们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吗?(乘加、乘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6、运算顺序: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比较优化方法:解决“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用连加、乘加、乘减等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8、小结:以后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能够寻找出自己喜欢而且简便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做一做的第1题) 练习十二的第4题。

2、算一算。(做一做的第2题) (1)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2)抽乘加、乘减各一题说运算顺序。 (3)4×3+4= 表示什么意思。

3、练习十二第5题。

哪个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多?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2=11 3×4-1=11

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课后反思:

第20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休闲假日——混合运算》信息窗1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休闲假日——混合运算》信息窗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理解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年级5班男生35人,女生30人”出示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几人? (2)男生比女生多几人? (3)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列式解答?

总结:求一共有几人,实际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把有关的部分加起来。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用减法计算。求相差的部分。 师:减法还可以用来求什么?

生:剩余的部分或拿走的部分,也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带着我们刚复习的知识,我们开始了这节课的探究之旅,看谁能够最快获取这节课的数学果实!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仔细看图,图上的人们在哪里?在干什么? 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信息: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 9人一组,已经分了4个组。还剩5人? 请你根据汽车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多少辆? 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一共有多少人?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我们先来解决问题一: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1) 自主探究。请想一想,再列式!

请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能直接列式的可以列式,不能的可以画图) 生:1)3×7=21(辆)(没能完整答题的) 2)3×7=21(辆)21+9=30辆(正确的) 3)21+9=30(辆)(不能完整答题的) 3)3×7+9=30(辆)(列综合算式的) (2) 组内交流 每位学生说自己的方法,探究分析思路。目标会说分析思路,能列式!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把四种写在黑板上。) (3) 小组展示

任务一:找学生来说分析思路,讲解

先找两个小组说分析过程,1)我想:从问题出发,要求。。。。。必须知道。。。。,去题中找,没有的先算出来,再计算列式:2)3×7=21(辆)21+9=30辆(正确的)

2)从条件出发。

任务二:订正黑板上的四中做法。为什么不对?

信息中直接给出的数可以直接拿来用,算出来的数要写明算出来的过程。 (4) 教师讲解

你听明白了吗?我们一起说分析思路:从问题出发,要求什么,必须知道。。。。先求。。在把。。。和。。。加起来。

(从问题出发,要求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哪个条件不知道,先要去就。) (5) 类化练习1:大猴采了3筐桃,每筐9个。小猴采了6个。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

类化练习2:9人一组,分了4组。还剩5人。一共多少人? 解决问题二: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

1.自己解答。挑选几个写在黑板上。1)3×7=21(辆),21-9=12(辆) 2.学生说思路。(从问题出发,要求 。) 3.师总结。

(意图:有了乘加的学习基础,在学习乘减时,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轻松掌握了乘减的运算顺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4.类化乘减的题目。

(1)儿童节,5个班的同学做小红花,每班做8朵,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5朵,还剩多少朵?

(2)一本漫画书有15页,第一天看了5页,第二天又看了8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3)一支钢笔8元,李老师买了5支钢笔。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接下来有没有信心表现的更棒呢?

三、看黑板,总结这节课学习的知识。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板书课题)

四、当堂达标。

自主练习1.一辆车用4个轮子,已经做好了9辆车。还剩50个轮子。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自主练习2.有4个同学一起吃包子,每人吃3个。还有16个包子。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3.服装厂计划加工60套衣服,每天加工5套,加工了6天,还要再加工多少套? 4.一个篮球9元,小军拿了100元买了7个篮球,应找回多少元?

5.动物园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用20元钱够吗?

四、总结课堂,提出希望

其实,在这个展厅里,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智慧的大脑去解决问题,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加与减教学设计
《加与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