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0: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公共事业管理

关键名词(名词解释)

1.公共组织: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服务于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2.非政府组织:是指依靠社会权利,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的非官方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即组织本身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 3.守夜人政府:就是有限政府,政府管得最少就是最大的自由;管得最窄对权利的限制也就最小,与此相对的是干预人政府。

4.政事分开:就是要改变过去国家包办统揽事业、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部门的状况,实现政府和事业组织在产权、机构和组织管理体制上相互分开,公共事业组织取得独立的法人地位和自主运作的权利。

5.民营化:是指将原先由政府控制或拥有的职能交由企业私方承包或出售给私方,通过市场的作用,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提高生产力来搞活国有企业。

6.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主要知识点

1.公共事业的特点:公共性、公用性、公益性、非营利性

2.公共物品的特征:纯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外部收益性。准公共物品:外部收益性、经济两重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 3.公共权利的基本形式:强制性权利和非强制性权利。强制性权利形式,即要求强制绝对服从的权利。非强制力形式,即通过说明、引导等方式使社会成员服从的能力。 4.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的关系: 5.传统事业与公共事业有何异同:

6.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有何区别:所谓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政府部门依法管理国家事物、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主要区别:1.管理主体上的区别。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而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事业组织。行政管理具有决策职能,公共事业管理主要是执行和服务职能2.成员管理及上下级关系不同。行政管理中内部等级分明,上级与下级之间存在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内部成员之间以及与服务对象之间都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双方地位平等,相互尊重。3.管理手段不同。行政管理主要依靠行政管理手段,进行检查、监督等。公共事业管理不仅具有行政管理手段而且随着管理层次由高向低的不同还有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及柔性手段。4.管理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不同。行政管理不具有独立性,公共事业组织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活动和内容上具有独立性。

7.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相对于社会公共利益来说,企业的利益是个体利益,企业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区别:1.管理目标不同。企业追求利润,企业管理的各项目标都是围绕着利润杠杆运转,虽然也会关注社会效益,但最终的目标还是经济效益。公共事业组织的非营利性决定了其管理目标的多元性和多重性。2.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都必须在宪法或法律的规范下进行,企业组织的主要运行是在利益轨道上进行的。3.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公共事业管理是非营利性的,组织生存不靠出售产品或服务来维持,主要依赖于公共财政和社会捐助支撑,即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资都属于公共资源。企业管理的决策基本上取决于市场需求,所需要的各种物资资源主要来自投资回报,来自于获取的利润。4.管理权力的来源不同。企业管理的权利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管理权力实质上是公共权利。5.绩效评估标准不同。6.管理的性质不同。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准公共事物,而企业管理则是以营利为目标,实施过程在经济领域,因而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管理。 8.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特征:1.公共事业行政化(1)各类公共事业创立主体的行政化。2)各类事业单位的行政化3)公共事业运行中的非法制化2.公共事业主体单一化。1)国家成为唯一的事业主体,包办一切事业。2)国家财政统包供给各项事业经费。3.资源配置非社会化。1)公共事业管理计划化2)公共事业管理事出多门。3)事业单位相对封闭、重复建设和效率低下。4.职能体系扩大化。

9.西方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按照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先后将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保守模式:该模式是指近代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政府对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相对有限,公共品主要由社会自行供给,市场基本也不参与这一领域,所以称之为保守模式或保护模式。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亚当.斯密主张“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让追求自身利益的无数的个体理性的计算来引导经济生活的调整,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政府作为个人和国家财富的“守夜人”,维护的是公众的消极权利,不得限制公众选择的自由,也不得以国家的意志对个人生活进行安排。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1936年,凯恩斯提出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主张国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改变过去古典自由主义那种认为政府应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做法,及国家和政府应该全面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在公共事业管理领域集中表现为国家和政府应该为公众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美国总统罗斯福秉承了凯恩斯的经济学精髓,在新政中强调了政府的力量和作用,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解决当时的危机。“从摇篮到坟墓”,覆盖到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所谓的福利国家。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市场模式形成于西方国家陷于滞涨经济和社会双重危机的时候,新自由主义的思想占据历史舞台。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主要特点表现在政府不再对公共事业大包大揽,而是倡导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负责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政府与市场合理确定权力边界。20世纪70年代后,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在收缩的同时走向了私营化、市场化。

10.市场化改革的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决策、放松管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

11.西方公共事业管理管理改革的基本内容:私有化、市场化、社会化、地方化

12.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政府不仅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而且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体现在:1.政府决定着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2.政府决定着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3.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13.非政府组织特征和作用:特征:1.组织性(正规性)2.民间性(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自愿性6.非政治性7.非宗教性 作用:1.非政府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着,也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必然主体。2.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能提高公共事业产品的供给效率。3.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能较好的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4.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当代社会包括公共事业在内的整个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要求。5.从整个现代社会运行来看,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还具有扩大就业渠道,增强社会保障制度能力,以及提高公民民主意识,增加社会公民话程度等作用。 14.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哪些不足,改革的基本取向: 不足:一自身不足:1.身份不清。这集中的表现在不少非政府组织具有亦官亦民或以非营利的身份从事营利活动。2.非政府组织缺乏资金、内部组织不健全、行为缺乏代表性。二与非政府组织相关的政策实施和法律等构成的外在环境1.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政策的实施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培育和监督管理脱节、重登记管理而疏忽过程监督的现象。2.与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整个民间组织相关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简略。 基本取向:

(一)、从培育非政府组织来看,一是在社会领域推进“政企分开”改革,在全社会逐渐树立起“只要是社会能做的事,政府就不要插手”的概念。是非政府组织有必要的活动空间,扩大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加快非政府组织的自制化进程。而是重点在资金方面进行必要的资助。

(二)从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看一方面逐步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尤其是其活动的,民事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在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通过依法行政和强化法律追惩的制度建设,将监督管理的重点放在过程管理上,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的规范化及质量进行监督。

15、事业单位有何特征:1.事业单位活动的非经济性和政治性2.事业与国家主办并主管3.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财政供给

4、整个事业单位系统具有行政性

16、事业单位行政化现象:

17、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原则和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第一事业单位的社会化,包括社会事业社会办,资源配置和服务的社会化。第二事业单位运行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原则:1.职责分开2.管理方式及手段的分开

17.什么是社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即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使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求,创造性的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也可以定义为人们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总体。

第一,政 府产生于社 会。第二,政府作用于社 会。在社会基础上产生的政府必然要作用 于社会,这种作用主要表 现为政 府通 过 自己的管理活动来影响社会。第三政府受制于社会。在政府与 社会的关系中,社会是本源,政府是社会选择 和需要 的产物。因此,政府必须受制于社会。第四社会对政府的制约作用。社会是政府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社会,政府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政府权力产生于社会(人 民 ) 的投票 决定,并处 在社会( 人 民 ) 的 监督之下。

19、什么是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的类型及其提供方式:准公共产品的分类:一是具有非排他性且非竞争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二是具有非竞争性且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三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

提供方式:准公共产品由于生产和提供的规范和范围较小,或为地方性公共产品或可以有限界定产权达成利益契约,私人完全可以通过订立契约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收益和回收成本的保障,而且由于消费的对象较少,交易的成本较小,供给的效率容易达成。

20、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因及对策:体制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对公共机构人员的管理体制方面,开源节流 。另外,体制方面的原因还表现为公共机构官僚化现象。现实利益方面的原因,可以说是个别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一公共机构的基本价值。

对策:1.服务于体制改革,尤其是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改革重点主要是单位转企改制、职工身份转换盒社保机制转换;

2.提高组织的效能,重点是明确机构职能定位、梳理岗位编制和实行绩效工资; 3.面向未来发展,对于有经营职能的事业单位或者改制后的单位,需要进一步考虑完善治理结构、澄清组织战略、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和多元激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要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