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09:00: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

作者:沭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徐宏伟

【摘要】聋生的心理素质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诱发聋生心理问题的一些主要因素是:聋生自身的生理缺陷;家长思想教育观念落后;校外聋哑团伙蛊惑诱骗;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重视不够。聋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要针对教育对象,分析出诱发其心理问题的直接的、间接的原因,采取可行措施预防聋生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能运用有效方法诊断并转变聋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以下对策仅供探讨:

一、以人为本,转变育人观念;

二、抓住教材,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心理咨询档案;

四、开设“家长心理教育”指导课。教师要把与聋生的沟通障碍最小化,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实处。

【关键词】聋生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分析

对策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的内涵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关注教育的新思想,新需求。在此,我想和大家共同关注和探讨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社会需要的是精明强干、心理素质好的建设人才;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能够坦然面对挫折,能够融入周围人群,真诚地与人沟通,将来走上社会能够处理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心理世界和心外世界一样阳光灿烂。然而目前,很多中小学生尽管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但心理素质水平却不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聋校表现也很突出,很多聋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表现为自卑、自闭、缺乏自信、依赖、厌学、易怒、攻击性强、烦躁不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等,令家长和老师担忧,笔者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诱发聋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生理缺陷是心理问题的基源

由于生理缺陷,聋儿在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听力损失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发展影响抽象思维的发展,聋童心理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在条件上、时间上与听力正常儿童有差异;在致聋程度、康复训练、接受教育状况等方面,聋童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是导致聋生诸多心理问题的生理因素。很多聋生因为知道自己身患耳聋残疾,不能与人正常交流沟通,因此,就避免甚至拒绝与周围人接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闭、自卑、自弃的不健康心理。

二、家长思想教育观念落后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不良家庭环境及不当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聋哑儿童大多数出生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父母接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有的聋生父母本身就是残疾人。在平时的生活中,聋生的父母很少顾及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且有残疾孩子的家庭子女较多,相对于正常儿童,父母与聋儿的心灵交流微乎其微,甚至从未有过。吃饱、穿暖、能学点知识、掌握点职业技能、将来能自食其力,是聋童家长的普遍愿望。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情绪是否稳定,内心世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父母则不洞察,不过问,而是任其发展。即使孩子的心理问题导致了行为异常,父母也只是采取简单甚至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从心理变化上寻找行为变化的源头,仅仅从行为遏制上进行简单的处理。长期下去,学生逐渐形成了自闭、偏执、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

三、校外聋哑团伙蛊惑诱骗

社会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由于聋生的生活范围相对狭小,接触的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而且年龄稍大些的高年级聋生接触的社会聋哑人较多,社会聋哑人带给学生的都是不健康的思想影响。在本地区,由于聋生家庭大多数都很贫困,生活空间又相对闭塞,聋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社会上聋哑犯罪团伙活动猖獗,诱骗的对象主要针对聋校在校生,苏北各聋校经常有在校生被诱走的案例发生。犯罪团伙以金钱和物质享受为诱饵,在校聋生面对别人“口中”的花花世界的诱惑,连最起码的安全意识都没有,过度地、一味地轻信别人,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一旦被诱骗走,就会立即被控制,失去人身自由,被教唆犯罪,实施偷盗、抢劫,最终落入法网,带给家庭无尽的悲痛,带给学校教育的反思,带给社会一定程度的危害。

四、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学校要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很多聋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多学校只放眼于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等培养,忽略或轻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我们本地区来说,特教师资薄弱,教育理念陈旧,在教育教学上,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知识教学,轻心理疏导,即使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也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利用起来。学校生活内容枯燥,生活方式单一,有些聋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未来失去了目标,目光囿于眼前,逐渐产生了厌学心理。学校对学生没有了吸引力,学生想方设法逃脱校园生活。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心理学与教育方面的素养,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懂得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来实施教育。有些教师虽然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但并不以此来指导其教育行为,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以上列举的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对聋生的身心健康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在预防或诊断聋生心理失调、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不能从一个角度出发,必须同时关注以上几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进行合理的、有效地预防和疏导,优化聋生的心理素质。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处理好聋生的心理问题、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以生为本,转变育人观念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发展人,完善人,然而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聋生的育人观念很狭隘,认为聋人的思维不同于常人的思维,对聋生进行“发展”和“完善”等于做“无用功”,更何谈心理健康教育?在有些普教工作者的眼里,我们特教教师就是“看看学生,不出事故,让学生识点字,看点书”而已!当然,这是对我们特教不了解的偏见罢了。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立足于三尺讲台,把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一名道德品行的引导者,心理素质的塑造者。聋生的心理与我们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自尊、自信,有自卑、孤独,有爱心,有善心。由于聋生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与常人缺少正常思维的沟通,他们是非辨别能力差。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教师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进行真诚的心灵对话,而不能只把他们看成是肉体的人,漠视聋生的心理感受。长期的交流障碍,学生的心理会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特教老师一定要把聋生看做是完整的人、发展中的人,平时教育教学中,要多多关注聋生的内心世界,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地成长。

二、抓住教材,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同时具有教育性。现代教育教学观提出,教育应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为重要目标之一。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与学生心灵的潜移默化,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聋校语文教材《让座》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学课文,演情节,明事理,让聋生认识到让座是美德,聋生同样具备这样的美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美德。引导学生要向文中的小朋友那样,乘车回家时,不顾忌自身的缺陷,可以大大方方地给别人让座。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避免学生在公共场合怕别人耻笑自己是“哑巴”而“缄口不语”,失去与别人交流的机会。

数学课、理科、自然、社会等都蕴涵着方方面面的教育契机,关键在于教师的挖掘和引导。在各科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尤为重要,但是,很多老师把思品课换成了语文课、数学课,可以说是剥夺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任课老师要生动活泼地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另外,课堂教学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学习。

三、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心理咨询档案

有的老师把心理咨询看成是一个神秘的名词,提到心理咨询,就摇头否定。认为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聋生的内心世界不容易了解,对聋生进行心理咨询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实不然,心理咨询活动简单说就是与学生交流谈心。自卑的心理使聋生不愿敞开长期封闭的心扉,而在他们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想强烈表达的愿望,他们渴望被别人理解,被别人接受。教师要消除学生拘束的心理,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朋友,要积极主动、热情耐心、尽职尽责地与学生谈心。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不一定非要在心理咨询室进行,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安排时间与场所。当然,与学生交流谈心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巧妙地进行引导。如,学生孤僻、自闭,教师可以和其共同做一件他(她)喜欢的事情,然后,在学生不经意中与其交谈,询问其和家里人相处情况,和同学相处情况,了解其内心想法等。笔者曾经和班里一名自闭心理较强的女生交流谈心,了解到她曾经在普校随班就读时,学生都嘲笑她耳聋不会说话,不和她一起做游戏,聚在旁边说她的坏话,甚至当面指指点点,对她的内心造成了很深的伤害,从此,她不与任何人交流,并且再不去那所学校读书,父母才把她送到聋校。针对这种情况,我背地里要求班里其他同学主动和她玩,主动关心她、帮助她。现在,她已经基本从封闭狭窄的自我世界中走了出来,融合到集体生活中,享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通过交流谈心,要把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记录下来,拟订好心理辅导计划,并且要记下心理辅导效果,整理所有资料,建成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以备查阅,做好进一步心理教育工作。

四、开设“家长心理教育”指导课

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懵懂、茫然状态,这在前面分析诱发聋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时已经提到了。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针对大多数聋生家长思想教育观念落后的实际情况,聋校有必要定期开设“家长心理教育”课,以引起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

“家长心理教育”指导课主要从聋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等方面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从而实现了家校联合教育机制,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学生心理的畸形发展,遏制不健康心理问题的肆意蔓延。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聋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把与聋生的沟通障碍最小化。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诊断不良心理问题时,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采取可行的措施,运用有效的方法,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改变聋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维护和促进聋生的健康心理水平,进而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王志毅等主编: 《聋童教育学》 2000年6月第一版

蔡希美等主编:

《聋童心理学》 2000年4月第一版

郭亨杰等主编: 《心理学教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沭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徐宏伟

聋生厌学情绪原因与对策

浅谈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

儿童心理健康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于我国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分析

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个案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聋生的教学方法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