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数列课的教学设计压缩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18:23: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一堂数列课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尝试

李世萍 汤敬鹏(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 73007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产生良好影响。有数学研究者认为“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它能使数学教学充满人文气息和情趣,使学生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和乐趣,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因此,正如张奠宙先生所提出的,“数学文化必须走向课堂”,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品味数学文化的魅力。基于这样的观点,笔者尝试从数学文化的视角对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数列》第一节数列(第二课时)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了课堂教学。

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本节教材中教学内容少,仅一道例题及四道练习题,如何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饱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在课前对例题的分析后,笔者发现例题具有丰富的数学文化内涵,值得进行深入的发掘,因此本节课以例题为切入点,通过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内涵,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

本节课的复习引入,概念呈现环节都按教材内容进行常规教学设计,本节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对例一的处理。现进行简单的实录如下。

一、课堂教学实录:

教师呈现例题:已知数列{an}的第一项是1,以后每一项的各项由公式an=1+

1an1给出,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

学生解答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再计算后续几项,并提出问题:观察上述数列{an}的各项有什么特点?即当n逐渐增大时,an的近似值是什么?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后发现,当n逐渐增大时,an的近似值为1.618,结合初中所学,学生知道这个近似值是黄金分割数。

学生在获得这个结论后非常惊奇,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当n足够大时,根据计算的结果,每一项和它的前一项的近似值应该有什么关系?②而根据递推公式,它们之间又有何关系?③综合利用这两个关系,我们可以形成什么样的关系式?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到以下解释:

12解:设当n逐渐增大时,an的近似值是x,则x=1+ ,即x-x-1=0

x15151

5、x2=(舍),其中≈1.618是黄金分割数, 22211得到这个解释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操作:a2=1+=1+,

1a1解得:x1=

a3=1+1111=1+,a4=1+=1+,„„,由于当n逐渐增大时,an的近似11a2a3111111值为15,于是学生得到了黄金分割数的无穷连分数表达式,即 21512111111...由无穷个1居然能够表示一个无理数,这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一些学生积极思考后提出:黄金分割数的倒数是黄金分割比写成无穷连分数:512111111...51≈0.618,它比黄金分割数小1,因此它也可2,它的近似分数应该是例题中各数的倒数,即

11235813„ ,,,,,,,123581321学生获得了这些在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异常兴奋,不由得互相议论起来,教师看到学生的热情如此高涨,觉得应该趁热打铁,于是趁势又提出新的问题:上面分数的分子1,1,2,3,5,8,13,„组成一个新的数列,你能写出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吗?

学生踊跃回答后,教师按学生回答板书此数列的递推公式:a1=a2=1,an=an-1+a=-2(n≥3),之后教师又给出以下例题:

2、一般而言,兔子在出生两个月后就有繁殖能力,一对兔子每个月能生出一对小兔子来。如果所有兔子都不死,那么半年以后可以繁殖多少兔子?一年后呢?

学生再一次积极讨论起来,但得到了好几种不同的答案,彼此争论不下,这时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了如下树状图: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正确结果正是上一个问题中数列的各项,教师结合这个例题向学生介绍,这就是数学史中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之后教师给出其通项公式:an115n15n)()],学生惊喜地发现,这个通项公式中正藏有黄金分割数与225[(黄金分割比,学生不由惊叹道,这两个数列可真有“亲戚”关系啊!

教师接着利用多媒体演示自然现象的“斐波那契数列”: 具有13条顺时针旋转和21条逆时针旋转的螺旋的蓟的头部,带小花的大向日葵的管状小花排列成两组交错的斐波那契螺旋,并且顺时针和逆时针螺旋的条数恰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项,其中顺时针的螺旋有34条,逆时针的螺旋有55条。蒲公英和松塔也是以斐波那契螺旋排列种子或鳞片的。

另外还有很多,如蜘蛛网、水流的旋涡、蜗牛壳的螺纹以及星系内星球的分布等也是按照斐波那契螺旋排列的。

看到在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中竟有如此精妙的数学原理,这让学生叹为观止。这时教师提出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出更多的在自然现象中所隐藏的斐波那契数列。

二、教学反思

米哈伊·奇凯岑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指出,当活动满足以下条件时,我们就会产生心流(flow)体验:①目标明确;②反馈及时;③既不会很难,也不是很容易——能够充分发挥一个人的能力;④任务有趣。奇凯岑特米哈伊指出人类快乐的状态,是专注地融入某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全力以赴,尽情发挥,完全忘记其他所有不相关事物的存在,这时内心会感到很自然,很轻松,他把这种体验称作“心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力图使学生能够产生这样一种心流体验。如果我们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原有的内容太过简单,不具有挑战性,不能激起学生(特别是优等生)的学习热情,而如果象有些教师那样,在此处举出大量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这样高考类型的题目,又会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样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象本教学设计那样借助数学文化进行的探究,正好处在一种中间的水平,而且学习的任务十分有趣,因此它会使学生产生心流体验,教学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学习热情高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们经常会提到斐波那契数列。这说明,本节课确实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堂课的教学也让笔者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数学教师,应该提高个人的数学素养。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找出合适的题材,通过教学设计,巧妙的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

参考文献:

雷会荣,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科学咨询,2008年第12期,92~93页; ⑵

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⑶ Jane A.G.Kise著,王文秀译,不同的人格 不同的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

数列教学设计

讲话稿(压缩稿)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数列极限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评课稿

数列的极限_教学设计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的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说课

数列课的教学设计压缩稿
《数列课的教学设计压缩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