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闻发现力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7: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闻发现力再认识

马涛

【摘要】记者的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新闻发现的水平和深度,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新闻发现力是记者把握世界的方式,理性思维在新闻发现力的构成中居于重要位置,培养记者的思维方式已成为当下一个值得关切的课题。

【关键词】新闻发现力思维理性

“发现”是一种力量,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正如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认为的,记者的生命力就是发现力。因此,培养和提高记者自身的新闻发现力,是做好新闻报道的一个关键性的课题,也是日久弥新的新闻理论课题,对其本质的探讨伴随着实践的变化而日趋深入。

一、重新审视新闻发现力的必要

现代传播手段在今天快速而广泛地运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生态,也使得人们对时间的能动性有了空前的增强,即时报道新闻越来越成为新闻操作的首选和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的先决条件。新闻实践形态的演变引发着新闻理念的更新。新闻是即时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表述已渐成学界和媒体人的共识。这也为新闻发现力的探讨增添了新的动力。

首先是对新闻发现的敏捷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知道,即时发生的事实却不全是新闻。“报道”一词本身就包含了主观能动性和筛选的意思。我们可以从重要性、显著性等构成要素来判断事件的新闻价值,这些标准虽然是客观的,但对其作出的判断却含有主观色彩,因此快速发现新闻仍然取决于记者的主观能力。在信息化的今天,即使“只争朝夕”抢发新闻都显得慢了半拍,即抓即发已成了各新闻机构的理想追求。不论在报道突发性新闻即显性

新闻时,还是对于隐性新闻报道包括深度报道,也同样有着即时性的诉求。一个“即时性”要求把记者推向“绝境”,其重生之路在于不仅仅腿快、手快、更要脑快。

其次是新闻发现面对即时性刚性要求时,空前加大了新闻报道失实和片面化的风险。按照人们常规的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来说,观察、分析、判断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其间存在着间歇,同时具有反复性。追求新闻即时性报道,显然更倾向于对事实的直觉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悖人们的认知法则,瞬间捕捉新闻的方式,无疑给新闻真伪的辨别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记者必然面对既要快又要准的艰难选择。今天我们所能追查到的大量失实报道中,与求快的报道行为脱不了干系。为了图快,道听途说;为了图快,浅尝辄止;为了图快,捕风捉影;为了图快,妄下结论;为了图快,照抄材料,甚至编造事实等等。即时性新闻报道再次向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新闻专业素质和新闻道德素养的新要求、新定位。特别是对记者新闻发现力的打造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这是适应当下以及未来传播新技术不断创新、升级所带来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而亟待关切的课题。

二、新闻发现力是记者把握世界的方式

所谓新闻发现力,是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等价值要素的敏锐感知能力,是新闻传播活动全过程的首道工序,也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和保证。①笔者更感兴趣的是对新闻“敏锐感知能力”本源的追索。即它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变成记者一种特有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最高境界怎么衡量?

新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它不过是记者用“新闻的眼睛”看世界的结果,它偏重于对世界变化的把握,透过一切变化揭示具有新闻性事实的意义。 对新闻“敏锐感知能力”是新闻发现力的核心内涵。之所以强调“敏锐感知能力”是因为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新闻性它会在“运动”中稍纵即逝。当然,又会在事物“运动”中迅速形成。事实所具有的新闻性是相对而存在的,是在事物运动中永远不会缺席的因素。新闻记者既要把握事物的运动,又要嵌入专业的眼光,把那些混杂在事实里的新鲜的事实挖掘出来,或者说辨别出来。从这一点上说,对新闻“敏锐感知能力”源自于对事实世界的专业化把握,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这一养成的思维方式最终化作记者的新闻发现力。记者在观察世界时头脑里总是携带着新闻理念,在接触到客观事实时自然也会获得不同于常人的心理暗示,如

同大脑里挂了一个“定时的钟”,不时地指示着记者询问“它是新闻吗?”。正是这种“职业感”让记者戴上了一副“新闻眼镜”,所以,记者眼里的世界通常又是新闻的世界,是最具时代气息的图景。

怎么看世界,决定了记者对新闻的敏锐感知力,也指出了记者提高新闻发现力的方向。当然,拥有了新闻发现力并不等于对所有的新闻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它还有一个强弱之分,是否具有一个即刻感悟事物本质、穿透历史逻辑的思维力量,以及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事件的平衡感。即像美国记者里德在描写十月革命《震撼世界的十天》所展示出的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极富辩证思维的判断。

这里有一个新的现象值得澄清,即在一个“用户生产内容”的信息传播方式日渐普遍化的时代,对新闻发现力的探讨并没有失去它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这是因为即使人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人人都有了传播信息的权利,人人或多或少在发布新闻(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新闻感知力),但是用户生产的内容,一是它替代不了专业新闻记者的那种持续的、深入的、全方位的新闻信息的采集工作。那种零散的、随机的、浅层次的内容生产,只是丰富了新闻信息来源。在“风险社会”条件下,如果缺乏专业新闻记者提供的新闻信息的引导,无节制的“散射化”信息传播只会加深“碎片化”倾向,无助于缓解“风险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压力。“风险社会”对消除不确定性的诉求极为强烈的反应,更需要专业新闻记者对新闻事实和事件负责任的、精确的、全面的、有深度的报道。这一点仍然关乎着新闻发现的张力,强度和对新闻发现力的高度自觉。

三、理性认识之于新闻发现力的重要性

新闻发现力,从表面上看是记者操作层面的技能,而且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却有着巨大的差别。同样上趟街,有些记者可能带回好几条新闻线索来,有些记者带回来的却只是一些新买的衣服。即使那些刚出道的年轻记者靠前辈们手把手地教,也一时半会学不到这样的本领。甚至一些记者干了一辈子采访工作、苦苦地钻研新闻业务,最终也没培养、造就出极强的新闻发现力,只好悲叹自己缺乏天赋。原因何在?

笔者以为,记者职业尽管具有浓厚的专业色彩,但其新闻发现力的获得似乎还要靠“功夫在诗外”的法则,其新闻实践始终伴随着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认知。记者不仅是事实的陈述者,还要揭示寓于事实中的价值。他既要求“真”又要求“善”求“美”;既要传播

信息,更要传达思想;既要描述事实世界,更要呈现价值世界。记者是用他的职业方式在了解世界。也就是说,记者既要致力于新闻专业素质的打造,又要花气力构筑理性思维,二者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更不能有所偏废。否则,新闻发现力就失去了它的基础和支撑。

关于理性认识在构成新闻发现力中的重要性,在学界尚无定论,显得飘忽不定,更多的时候是以记者的宏观意识或大局观念加以替代,或从思想的维度予以阐述,鲜有从解构理性认识中寻找论证的线索,使得新闻发现力的理论探索止于通常的概念化的表述,其重要性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当然“现实的历史”在尚未成型时也难以展开它的理论空间,因为“一切都取决于它的历史环境。”(马克思语)今天在一个由功利主义和开放引发的“文化震荡”所裹携下的社会,浮躁成为国人的普遍精神状态,再加入“泛传播”的推波助澜,新闻报道也出现了“修辞学的转向”。所谓“修辞学的转向”照俞吾金的解释“是指人们对精神生活本身的重视转向对表达精神生活的语言修辞方式的重视。”他认为“在大众传媒上,经常可以见到如下的表述方式,如‘零的突破’、‘超常规的发展’、‘世界一流’等,简直称得上是‘修辞学上的革命’” 。此外,在“眼球效应”的驱使下,大众媒体倾向于对现实社会的“新闻非常态化”描述,致使由大众媒体提供给社会公众的众多新闻所构成的“新闻世界”与“现实世界”出现断裂和脱节,极易造成社会公众对“现实世界的”误解、误判。

大众媒体存在的“修辞发达,思想缺席”的现象以及对社会特殊现象的热衷,再次凸显了理性认识在新闻发现中的指导地位。我们并不排斥“修辞学上的革命”

和“新闻非常态化”,我们也必须尊重历史的逻辑。问题是人作为历史主体有其自身的能动性,有他把持历史方向的选择。我们只能回过头来,省察我们被什么逻辑力量所摆布而误入歧途的。

我们探究新闻发现力,对理性认识的关切其实也是“思想重建”的命题之一,即在新闻专业领域里的话语体系增加一个文本和言说方式。理性力量的巨大能量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因启蒙阶段的式微而受到冷淡,也更不能因为非理性化一时甚嚣尘上而质疑理性的“神圣性”。毫无疑问,理性的成果在当下仍然在继续扩大,并强有力地主导着我们的文明进程。

理性支撑着我们对人和世界整体的把握,它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有机统一,而由于形而上的描述,使我们在面对复杂而丰富的世界拥有了高度的自觉,由此也使得我们在面对变动不居的世界拥有了更多的自信与从容,不至于在五光十色、混沌吊诡的现实社会中迷失。记者尽管有着比其他人更强烈的探索意识,但仍然受限于实践的长度和宽度,他对世界不可能做包罗万象的体验,也不可能对一切经验一网打尽。他可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极强的讯息嗅觉,但他对意义的了解只能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在面对同一③②

个新闻线索,不同的记者时常会做出或浅或深、这样或那样的价值解读,甚至做出“南辕北辙”的判断的原因所在了。记者需要的是单刀直入抵达事实本质的本领,使新闻价值的呈现最大化。这固然需要记者的深入采访(况且有时还容不得记者有深入采访的机会,比如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但也同样要求记者具备理性的力量,帮助记者迅速取得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反映。这取决于记者平时的理性训练、理性积累和理性养成,从而能清晰地把握世界的整体性、结构性、有机性,获得见微知著的能力、以小见大的能力、“水暖鸭先知”的能力,增添其判断的前瞻性、预见性。从这一点上讲,新闻发现力绝不能等同于新闻敏感。它的内涵更深广。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记者的理性力量还包括批判精神,即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的气质,这是理性活力的源泉,是把记者推向思想高峰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①刘海贵.《新闻发现力——一种历史性的概括》[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6.77

②②尼·别尔嘉耶夫(俄)《俄罗斯思想》三联书店1996年48页

③③俞金吾《重建思想的维度》2012年8月30日《社会科学报》

第三章 发现新闻.

力帆新闻

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教师职业再认识

朝鲜战争再认识

再认识素质教育

分数再认识

分数再认识

列宁主义再认识

发现自我,认识自己

新闻发现力再认识
《新闻发现力再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