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数学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发布时间:2020-03-02 13:54: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等比数列前 项和(第一课时)

一、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2)通过教学解决等比数列的a1,q,n,

an,Sn 中知道三个数求另外两个数的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关键通过具体的例子发现一般规律

三、教学思路:

本课时要使学生熟悉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并知道求和公式的推导的方法:错位相减法。

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用比较简单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并观察公式使用的条件:变量a1,,n,

qan,Sn中知道3个就可以求出其余2个变量。

四、教学过程: Ⅰ、课题的引入

引例:某企业拟给学校一批捐款,假如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1.第一次捐100万元,第二次捐200万元,第三次捐300万元„„全部捐款分64次到位;

方案2.第一次捐1元,第二次捐2元,第三次捐4元„„依此每一次的金额是前一次的两倍,全部捐款分64次到位。

试问:采纳哪一种方案,学校得到的捐款较多? (问题导出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的计算) 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方案1:求首项为a1=100 ,公差d=100的等差数列的前64项和; 计算 Snna1n(n1)d 2方案2:求首项为a1=1,公比q=2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和。 那么怎样计算方案2的Sn呢?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的引入,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的暗示作用下,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情境中的角色,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动就会极大的调动起来。 Ⅱ、新课讲解:

1、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般地,对于等比数列 a1,a2,a3,a4,an,, 它的前 项和是 Sna1a2a3an

(通过简单数列的分析使学生自己发现总结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观察下列2个数列的特征:数列1: 1 2 4 8 16 32

数列2: 2 4 8 16 32 64 学生思考后:数列1,数列2都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数列2中的每一项都是数列1中对应项的2倍; 数列2中第n项和数列1中的n+1项相等;

问题:数列1的和为S1,数列2的和为S2,那么S2与S1的关系,S2S1=?, 学生回答:S2=2S1(q=2); S2S1=64-1=63 思考过程分析:S2S1=2+4+8+16+32+64-1-2-4-8-16-32 S1 =(64-1)+(2-2)+(4-4)+(8-8)+(16-16)+(32-32) =63 这里我们可以知道S1的求和除了数列的每项相加之外,还可以利用一个新的数列的和S2(S2=qS1),通过做差的方式得到数列1的和。

设计意图:用比较简单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公式的推导: 方法一:

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其前 项和 构造新的数列的前n项和:①—②我们可以得到:

(提出问题通过③能否直接推出)

当 时,可知:

当 时,由③得 .综上所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我们把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叫做“错位相减法” 公式简单的变化:方法二:

有等比数列的定义,

时,

a1(1qn)a1qan=

1q1qaa2a3nq a1a2an1a2a3anSna1q 根据等比的性质,有a1a2an1Snan即 Sna1q(1q)Sna1anq(结论同上)

Snan围绕基本概念,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运用等比定理,导出了公式.

3、应用举例:

学习了等你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我们回头来看看开始引用的例题: 方案2:求首项为a1=1,公比q=2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和。

a1a1qn11264计算:Sn

1q12通过对比方案1我们就可以知道选取方案2学校得到的捐款更多。

(以一个例题来熟悉等比数列前n和的公式) 板书: 例题1:求下列等比数列前8项的和,

⑴、111,,,; 2481,q0; 243⑵、a127,a9解答(略)

例题2:(课本64页例2) 设计意图: (1)加强学生对公式的认识和记忆,突出教学重点;(2)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步骤,规范解题格式,提高运算能力; (3)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学生对公式的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4、公式中的变量: 等比通项公式中ana1qn1变量为a1,q,n,an,

他们四个中知道了3个就可以求出其另外一个,

而前n项和中的变量是a1,q,n,an,Sn,这五个变量中最少知道几个就可以求出其余的?

假如:已知等比数列中的Sn,an,q 能不能求a1,n呢(学生讨论)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已知等比数列中的a1,n,Sn 能不能求q,an呢(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结论:5个变量中只需要知道其中任意的3个就可以知道其余的2个

Ⅲ、课堂练习: 课本66页练习1

Ⅳ、课堂小结:

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错位相减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V、作业:

课本69页A组第

1、

2、

3、

5、题

B组第1题

选作题: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无其他推导方法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4

高中数学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5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6 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A教案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高中数学 2.4等比数列(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

高中数学《2.4等比数列》第1课时评估训练 新人教A版必修5[推荐]

高中数学 2.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高中数学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