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7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03-03 07:50: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使用) 前 言

课程编码:071005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EDICAL MICROBIOLOG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本科生、成人教育本科生及专升本 学 时 数:总学时48 学时

课程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是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都是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必须掌握和熟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或自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课程考核方法为理论考核。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 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运用所学的知识直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在基本原理中主要叙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在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中主要介绍几种引起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本大纲所列内容为医学本科学生所应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为适应现代微生物学发 展的需要,本大纲在第6版大纲的基础上对讲授内容进行了精选与调整,力求重点突出,反 映进展,如总论中重点对正常菌群、基因结构、致病物质基础、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新进展、疫苗的发展等增加了相应内容。各论中对以往重点讲解但目前已少见的疾病如白喉、脊髓灰 质炎等的内容做了必要的删减,并对性病的病原、军团苗、弯曲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增 加了要求,实验教学中增开了新实验内容,以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操作的训练。

教学内容的程序按三段分述,顺序是细菌学、病毒学及真菌学。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化教学,配合投影片、实物模型等;实验课可配合幻灯 片、录相教学。

教材及参考书选用:

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李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参考书:

1.Outline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山医大微生物室1998 2.《现代医学微生物学》闻玉梅主编,1998 3.Medical Microbiology, David Greenwood, (15th Edition),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0

理论教学部分

绪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2.掌握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

3.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微生物和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一篇 细菌学 第1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掌握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了解细菌胞膜及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 2.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熟悉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意义(实验课内容)。 3.熟悉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形态。 [教学内容]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不规则形态(衰退型)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意义。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细胞膜与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的组成与功能。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定义、化学组成、抗原性及致病性。鞭毛的的定义、化学组成,抗原性及其功能。菌毛的定义、化学组成、种类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芽胞的定义、形成、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学时] 3学时。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掌握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及其意义掌握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2.熟悉细菌的营养类型及细菌的营养物质,熟悉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课内容),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熟悉细菌生长繁殖速度及生长曲线。

3.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了解细菌的分类。了解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

[教学内容] 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的物理性状。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营养物质,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的代谢产物

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基、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实验课内容)、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细菌的分类 [教学学时] 2学时

第3章 消毒与灭菌与病原微生物试验室生物安全

[目的要求]

1.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

2.熟悉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掌握高压蒸气灭菌的用途与机理,掌握紫外线杀菌法、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机理。熟悉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熟悉病原微生物试验时生物安全。

3.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及应用。

[教学内容] 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机理、湿热法较干热法的优越性。干热灭菌法:焚烧和热空气。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气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及其应用范围。日光与紫外光的杀菌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及应用。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杀菌机理及其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教学学时] 1.5学时。

第4章 噬菌体

[目的要求] 掌握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的概念。掌握噬菌体的复制特点。 [教学内容]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化学组成、抗原性、抵抗力 毒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 [教学学时] 1学时

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目的要求] 1.掌握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概念及机理。掌握F质粒、R质粒的功能。 2.熟悉结构基因、非结构基因的概念。熟悉突变的概念,了解基因突变的规律。

3.了解细菌染色体的主要性质。掌握质粒的概念及其特征;熟悉转座子、插入序列的概念。了解DNA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 细菌的遗传物质基础:细菌的染色体,质粒。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的概念与实例。基因突变:突变的概念,规律及分子基础。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意义。 [自学内容] 细菌基因表达的调节 [教学学时] 2.5学时。

第6章 细菌的耐药性 [目的要求]

1.掌握耐药性、固有耐药性及获得耐药性的概念。

2.掌握R质粒的功能。熟悉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遗传机制;生化机制。 3.了解抗菌药物的种类,细菌耐药性的防治。 [教学内容]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细菌耐药的机制:细菌耐药性的概念。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的概念及机制。R质粒。抗菌药物的种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等。 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遗传机制;生化机制。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教学学时] 1学时。

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的概念,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的概念。熟悉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2.掌握病原菌、毒力的概念。掌握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因素(荚膜、细菌生物被膜、黏附素、侵袭性物质)。掌握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的性质及其作用,外毒素的种类,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掌握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掌握以下概念: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内毒素血症。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 3.熟悉感染的传播途径。

4.了解医院感染的特点、分类、微生物的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控制。了解感染的类型。了解宿主免疫防御机制: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教学内容] 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因素。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微生态失调的防治原则。 微生物的毒力。

细菌的致病机制:侵袭力:荚膜、细菌生物被膜、黏附素、侵袭性物质。毒素:外毒素的性质、种类及其作用;内毒素的性质、作用;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细菌感染的发生发展:感染来源、传播途径。

细菌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 局部感染、全身感染。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特点、分类、微生物的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控制。 [自学内容] 宿主免疫防御机制: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教学学时] 3学时。

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1.熟悉细菌感染的诊断:病原菌检测与血清学诊断。 2.了解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了解细菌感染的治疗。

[教学内容] 细菌感染的诊断诊断:标本采集与运送、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病原菌抗原的检测、病原菌核酸的检测。血清学诊断的方法。 [自学内容] 人工主动免疫:概念、疫苗、类毒素、预防接种。人工被动免疫:概念、抗毒素、两种球蛋白等制剂。细菌感染的治疗。病毒感染的治疗。真菌的治疗。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9章 球菌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化脓性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及分类。

2.熟悉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了解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概述

葡萄球菌:分布,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葡萄球菌A蛋白)、分类、抵抗力。致病性:致病物质(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表皮溶解毒素)、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脓、血等标本的分离鉴定,食物中毒检查,防治原则。 链球菌属:链球菌分类与溶血现象。 A族链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分类。致病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肺炎球菌:形态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 柰瑟菌属:

脑膜炎球菌: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淋球菌: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授课学时] 3学时。

第10章 肠杆菌科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2.掌握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3.熟悉肠杆菌科的生化反应特点、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概述

共性:形态染色、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抵抗力、变异。

埃希菌: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水及食品卫生学检查标准、防治原则。

志贺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沙门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伤寒的病程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肥达氏反应),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 霍乱弧菌:形态染色、动力、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幽门螺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教学学时] 3学时。

第11章 弧菌属

[目的要求]

掌握霍乱弧菌的形态、培养特点、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微生物学检查及快速诊断方法。 熟悉副溶血性弧菌 [教学内容] 霍乱弧菌:形态染色、动力、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诊断与防治 [教学学时] 1学时。

第12章 螺杆菌属

[目的要求] 熟悉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熟悉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 [教学内容] 幽门螺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目的要求] 1.掌握厌氧芽胞梭菌的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防治原则。 3.了解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机体条件及所致疾病。 [教学内容]

厌氧菌概述:种类与分布、感染、培养。 厌氧芽胞梭菌菌:

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肉毒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无芽胞厌氧菌: 概述

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菌:脆弱类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 [教学学时] 2学时。

第14章 分枝杆菌属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2.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性预防。

3了解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意义。了解牛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 [教学内容]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变异性、菌体成分及其作用。致病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预防。 [自学内容] 牛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 [教学学时] 1.5学时。

第15章 嗜血杆菌属

[目的要求]

了解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自学内容] 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教学学时]0.5

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

[目的要求]

熟悉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了解布鲁菌属、柯克斯体属、巴通体属、弗朗西斯菌属、巴斯德菌属。 [教学内容] 概述

炭疽芽胞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鼠疫耶氏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自学内容] 布鲁菌属、柯克斯体属、巴通体属、弗朗西斯菌属、巴斯德菌属。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17章 其他细菌

[目的要求]

1.熟悉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熟悉军团菌属的致病性。

2.了解白喉棒状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了解鲍特菌属、假单胞菌属、弯曲菌属、窄食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莫拉菌属、气单胞菌属、李斯特菌属。 [教学内容]

熟悉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团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自学内容] 鲍特菌属、假单胞菌属、弯曲菌属、窄食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莫拉菌属、气单胞菌属、李斯特菌属。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18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目的要求]

熟悉放线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的形态特点及致病性。 [教学内容]

放线菌的主要特性、分布及对人致病的种类。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的形态特点及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硫磺样颗粒。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19章 支原体

[目的要求] 1.掌握支原体和脲原体的致病性。 2.熟悉支原休主要种类及主要特性,

[教学内容]

概述:主要种类及主要特性、形态、结构、培养特性、抗原结构、抵抗力、与细菌L型的区别。

支原体和脲原体:致病作用和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20章 立克次体

[目的要求]

熟悉立克次氏体的共同特性,普氏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血清学试验(外裴氏试验)。 [教学内容]

概述:主要种类及主要特点: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主要普氏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21章 衣原体

[目的要求]

1.掌握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2.熟悉衣原体的主要种类及主要特性,肺炎衣原体致病性。 [教学内容]

概述:主要种类及主要特点: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培养特征、抗原构造、抵抗力。

沙眼衣原体:生物学特征,亚种,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的致病性。

肺炎衣原体:生物学特征,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22章 螺旋体

[目的要求]

1.掌握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培养特点、抵抗力、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2.熟悉螺旋体的主要特点及分类。 [教学内容] 主要特点及分类

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梅毒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的基本特点,掌握病毒体的概念和病毒的测量单位。掌握朊粒的概念。 2.掌握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与功能。

3.掌握病毒复制周期各步骤的要点。缺损病毒、顿挫感染、干扰现象的概念。 4.熟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5.了解病毒在医学的重要性。了解病毒的大小与形态。了解病毒的分类原则。了解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 [教学内容]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核酸、衣壳、包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学功能。病毒的非结构蛋白。 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dsDNA病毒,单正链、单负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的特点)、成熟与释放(包膜病毒与无包膜的不同)。病毒的异常增殖。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灭活的概念,化学因素、物理因素。 病毒的分类原则。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粒。 [教学学时] 2学时。

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与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病毒。掌握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 常见的先天性感染的病毒。掌握持续性感染的种类,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的特点和举例。 2.熟悉病毒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干扰素定义、种类,抗病毒机制和特点,

3.了解病毒感染的类型。了解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了解干扰素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抗病毒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教学内容]

1.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杀细胞效应, 稳定状态感染,包涵体形成,细胞凋亡、整合作用。病毒与肿瘤。免疫病理反应: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2.病毒的传播方式: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传播途径。

3.病毒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4.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的定义、产生、种类与性质、抗病毒活性、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NK细胞抗病毒感染的特点。

6.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即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的作用。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的重要性。 7.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的特点 [教学学时] 1.5学时。

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1.掌握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要求,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2.熟悉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概念。

3.了解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了解抗病毒药物的类型及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病毒学诊断:标本采集,检验程序和方法,细胞培养。血清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人工主动免疫:疫苗;预防接种。人工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等制剂。病毒感染的治疗。

[教学学时] 1学时。

第26章 呼吸道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 2.熟悉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疫苗的制备及使用现状;熟悉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传播规律)、SARS冠状病毒微生物学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

3.了解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种类、致病特点。 [教学内容] 流行性感冒病毒:形态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传播规律);SARS冠状病毒微生物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

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一般特性。 [教学学时] 2学时。

第27章 肠道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病毒的分类、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各类肠道病毒的相关疾病。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异性防治。 [教学内容] 概述:肠道病毒的分类及其共同特性。

脊髓灰质炎病毒:形态结构,致病性与预防措施(疫苗)。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致病性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28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目的要求] 熟悉轮状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教学内容] 轮状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29章 肝炎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甲、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性及特异性预防。 2.熟悉丙、丁、戊行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教学内容] 概述:人类肝炎病毒的种类及其重要性。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乙型肝炎病毒:形态结构、基因结构与功能、复制特点、抵抗力、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免疫性、HBV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基因工程疫苗)。 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 致病性及流行病学特点。 [教学学时] 3学时。

第30章 虫媒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虫媒病毒的概念及共同特性。

2.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概述: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共同特性。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教学学时]0.5学时。

第31章 出血热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汉坦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传染源、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汉坦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传染源、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教学学时]0.5学时。

第32章 人类疱疹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人类疱疹病毒的分类、共同特点及常见人类疱疹病毒的致病性。 [教学内容] 概述:人类疱疹病毒的分类及共同特点。

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及HSV-II与宫颈癌的关系。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病性。

巨细胞病毒:致病性(与先天性畸形的关系)。 EB病毒致病性。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33章 反转录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2.熟悉人类嗜T细胞病毒的致病性。 [教学内容] 命名与分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人类嗜T细胞病毒:主要特性及致病性。 [教学学时] 2学时。

第34章 其它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狂犬病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播环节、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 2.熟悉人乳头瘤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掌握其致病性。 [教学内容] 狂犬病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播环节、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 人乳头瘤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教学学时] 1学时。

第35章 朊粒

[目的要求] 1.掌握朊粒、PrP、PrP的定义。

2.掌握朊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朊粒的定义、生物学性状、致病性(Prion病的共同特点、主要的人和动物的Prion病有哪些)及防治原则。 [教学学时] 1学时。 SC

C

第36章 真菌学总论

[目的要求]

1.熟悉真菌(单细胞、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真菌的繁殖方式与培养特点。 2.了解真菌的定义。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 [教学内容] 真菌的定义。 真菌的形态结构: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菌丝、孢子)。 真菌的繁殖方式与培养:繁殖方式,培养特点。 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 [教学学时] 1学时。

第37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目的要求] 1.掌握浅、深部真菌的概念及种类,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2.熟悉浅、深部真菌的生物学性状、浅部真菌的致病性。 3.了解其他真菌。

[教学内容] 浅、深部真菌的概念及种类,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浅、深部真菌的生物学性状、浅部真菌的致病性。 [教学学时] 1学时。

《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7)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6版)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精)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大纲

第7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第7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