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新编)

发布时间:2020-03-03 02:33: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为生命科学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建立起较深刻的微生物的生物学观点,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在工、农、医、环保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生命活动规律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前沿、研究的热点以及争论的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以阐明微生物的五大生物学规律(即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为主线,从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去讲清概念、理顺脉络、阐述规律、突出“三点”(重点、难点和“生长点”),并努力联系实际。

2.重视历史、追踪前沿,以现代观点审视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把多而杂的的内容转化成少而精的知识,建立新的、优化的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体系。

3.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 教学质量。

4.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后复习、查阅资料、讨论及实验等相结合,随时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本课程的学分、学时分配和考核方式 学分:3; 学时:54;考核方式:笔试。 学时分配:

绪论 2学时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8学时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3学时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6学时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2学时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7学时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学时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8学时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4学时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4学时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2学时

四、本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2年 参考书:

沈萍主编.微生物学.北京:高教出版社,2000年

黄秀梨主编.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3年

Brock T D,Madigan M T,Martinko J M,Parker J.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7th ed.New Jersey,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1994 Madigan M T,Martinko J M,Parker J.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9th ed.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00 科学、生命科学、微生物学通报等

五、讲授内容 绪论

(一) 什么是微生物 (二) 微生物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三) 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及分科 (四)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五) 二十一世纪微生物学的展望 (六)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掌握微生物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微生物学的任务及应用, 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及前沿。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一)细菌

(二)放线菌

(三)蓝细菌

(四)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本章重点和难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组成和结构,了解古细菌的细胞壁;放线菌菌丝体的形态构造和繁殖方式;实验观察细菌、放线菌的菌落形态及繁殖方式;了解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原核微生物的形态和生活特性。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一) 酵母菌

(二) 丝状真菌—霉菌

本章重点和难点:结合实验观察和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细胞结构、繁殖方式,比较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菌落特征和繁殖方式;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一) 病毒

(二) 亚病毒

(三) 毒与实践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病毒的化学成分、形态构造及增殖过程;了解亚病毒的成分及本质;朊病毒发现的意义及其启示;掌握三大类微生物的异同点。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一)微生物的营养要素

(二)营养类型

(三)营养物质的运输方式

(四)培养基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及营养类型,并能举例说明;结合实验了解四大类微生物培养基的制作和要求;了解培养基的的种类。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二)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

(三)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四)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和发酵生产

本章重点和难点:能量代谢、生物固氮和肽聚糖合成为重点内容。掌握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途径;化能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产还原力以及CO2的固定;光能营养微生物的产能方式;了解微生物的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一)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二)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三)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四)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掌握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的方法及特点;结合实验掌握纯培养的方法并了解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理化因素、控制措施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一)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二)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三)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四)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本章重点和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育种为重点和难点。掌握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掌握真核生物的特殊的遗传系统即异核现象和准性生殖;掌握基因突变的特点及诱变育种的原则和方法;了解菌种衰退、复壮和保藏等方面的知识。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二)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三)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及其与动物、植物和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微生物在碳素、氮素等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了解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原理及微生物学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一)传染

(二)非特异性免疫

(三)特异性免疫

本章重点和难点:了解细菌性传染的机理以及抗传染免疫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非特异性免疫 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组成;了解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系统即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一)通用分类单元

(二)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种”、“菌株”等名词的概念;了解有关学名的知识,并要求掌握熟记一些最基本的微生物学名;了解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经典方法和现代方法。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药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7)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新编)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新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