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劳动教养学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4:40: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劳动教养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式提出创办劳动教养工作特色实在(D)

A、创建阶段

B、曲折发展阶段

C、重新恢复阶段

D、改革创新阶段

2、劳动教养的客观要件是适用劳动教养时必须具备的(B)

A、主体资格

B、客观行为事实

C、犯罪危险性

D、主观恶性

3、侵犯劳动教养健康权造成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国家赔偿标准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B)倍

A、5倍

B、10倍

C、15倍

D、20倍

4、首次提出确定劳动教养期限的时间是(B)

A、1957年

B、1961年

C、1979年

D、1982年

5、计算劳动教养执行期限应当从(C)

A、做出决定之日

B、劳动教养立案之日

C、交付执行之日

D、法院核准之日

6、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机关收到复议申请书后,应当作出复议决定的法定期限是自收到之日起(C)

A、15日内

B、20日内

C、60日内

D、90日内

7、劳动教养行政诉讼期间,原劳动教养决定(D)

A、应当停止执行

B、可以停止执行

C、中止执行

D、当出现法定情形时停止执行

8、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前提是劳动教养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劳动教养人员的(C)

A、选举权

B、人格权

C、人身权

D、财产权

9、请求人请求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时效为(D)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10、劳动教养机关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B)

A、政治思想教育

B、科学文化教育

C、职业基础教育

D、心理卫生与健康教育

11、《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中确定劳动教养人员是(C)人

A、2种人

B、3种人

C、4种人

D、6种人

12、劳动教养人员安全生产的核心是(C)

A、安全生产管理

B、安全技术防

C、劳动保护

D、劳动卫生

13、劳动教养人民警察担任教师的比例应当占劳动教养人员在册人数的(B)

A、3%

B、5%

C、10%

D、15%

14、下列情况中,不应记录劳动教养执行期限的是(C)

A、所外执行期间

B、所外就医期间

C、逃跑在外期间

D、节假日期间

15、进行劳动教养人员个别化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A)

A、个别谈话法

B、个别疏导法

C、个别帮教法

D、个别激励法

16、劳动教养与保安处分在适应程序和法律后果上(B)

A、基本相同

B、有质的不同

C、相互补充

D、有明显差异

17、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的法定责任年龄是(B)

A、不满14周岁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D、16周岁以上

18、保证劳动教养人员民主生活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是(D)

A、大中队

B、班组

C、非正式组织

D、民主管理委员会

19、劳动教养检查监督的盲区是劳动教养的(B)

A、提请环节

B、审批环节

C、执行环节

D、复议环节 20、不是劳动教养工作具体政策的是(B)

A、依靠社会力量预防与治理犯罪

B、劳动生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

C、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D、给出路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教养适用对象的法律依据目前主要有(ABCD)

A.《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

B.《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C.《关于禁毒的决定》

D.《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

E.《行政处罚法》

2、劳动教养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BD)

A.行为

B.物

C.内容

D.精神财富

E.对象

3、劳动教养人员教育的功能有(ABD)

A、感化功能

B、矫正功能

C、惩罚功能

D、塑造功能

E、培训功能

4、《劳动教养实行办法》中规定可以准假或者放假的条件是(BD)

A、有立功表现的

B、已执行半年以上,表现好的

C、有特殊要求、经所领导同意的

D、有特殊情况,经劳动教养所比准的

E、担任劳动教养人员班组长的

5、劳动教养法定的惩罚形式主要包括(ABC)

A、警告

B、延长劳动教养期限

C、记过

D、禁闭

E、禁止会见

三、名词解释

1、劳动教养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教养法指全面调整劳动教养机关和被劳动教养人员之间各种关系及其活动的专门性法律或法典。广义的劳动教养法指凡是涉及劳动教养活动及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教养人员:指因为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符合法定适用条件而被劳动教养机关依法决定并收容劳动教养的人。

3、劳动教养行政诉讼:指劳动教养人员对劳动教养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活动。

4、保安处分:指为了保卫社会安全防止那些对社会秩序具有危险性的个人进一步危害社会,采用非刑罚的强制手段,进行矫正、治疗和教育的措施。

5、劳动教养人员心理咨询:指通过建立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来访的劳动教养人员发现自身的心理问题及其根源,以提高其应付生活事件和生活适应性的能力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劳动教养案件的来源

答:(1)公安机关在治安案件的查处中需要提请的劳动教养案件

(2)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侦查预审中,认为需要提请的劳动教养案件 (3)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而建议适用劳动教养案件

(4)人民法院判决免于刑事处分或宣告无罪而建议劳动教养的案件

2、未成年人劳动教养工作性原则是什么?

答;(1)矫正与保护相结合

(2)教育感化与强制管束相结合 (3)分类处理与个别化教育相结合

3、劳动教养法律监督的范围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1)对劳动教养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

(2)对劳动教养机关决定管理教育活动的监督

(3)依法处理劳动教养场所发生刑事案件的监督

(4)受理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家属的申诉、检举和控告

4、简答劳动教养制度与监狱制度的区别

答:(1)性质不同

(2)执行对象不同

(3)法律依据不同

(4)强制措施的内容和程度不同

(5)劳动教养人员与犯罪人员的法律地位不同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教养的工作方针(教材P61--P62)

答:(1)劳动教养工作方针是指党和国家为指导劳动教养事业的前进方向,实现劳动教养总目标制定的行动纲领和指导原则。劳动教养工作方针,是党和国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教养工作的任务和劳动教养人员的特点,为实现劳动教养的总目标而制定的。因此,自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创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工作方针。

(2)现有劳动教养工作方针的基本内涵:①教育。劳动教养是一种强制性教育改造措施,教育是劳动教养的基本手段,而且是贯穿于劳动教养工作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的主导手段。教育在劳动教养工作中居首要地位,其主导作用,体现在各个方面,贯穿于劳动教养工作的始终②感化。劳动教养工作中的感化原则就是党的政策感召,用无产阶级情感关怀,用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陶冶,用模范作用影响劳动教养人员,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进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真意切的帮助下看到前途和希望,在情感交融的气氛中得到感化,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矫正自己的违法行为,从而转变为遵纪守法的公民。③挽救。按就是指从危险的境地或状态中把人解救出来,转危为安。劳动教养中的挽救,是把劳动教养人员从违法犯罪的危险境地中解救出来,使之成为守法公民。劳动教养工作方针的重点是“着眼于挽救”。

教育、感化、挽救有不同的概念和丰富的内涵,又是紧密联系和密不可分的,三者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挽救是目的和归宿,是我国劳动教养工作的精神和灵魂;教育和感化是达到挽救的手段和方法,教育感化是为了挽救,而挽救必须通过教育和感化,三者构成了劳动教养工作方针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在劳动教养工作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才能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

2、论述劳动教养工作的基本历史经验

答:⑴坚持党和国家关于劳动教养工作的方针和政策,这是劳动教养工作中必须始终不渝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做好劳动教养工作的根本经验。 ⑵坚持劳动教养的根本性质和宗旨,体现行政性、强制性和教育矫治性的工作特色,致使劳动教养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⑶坚持不断加强劳动教养法制建设,完善劳动教养立法、强化行政执法和法律监督,依法保障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体现劳动教养制度的文明与公正。 ⑷坚持把教育挽救劳动教养人员作为劳动教养机关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矫治活动的特殊规律,把劳动教养场所扮成特殊学校,不断提高教育矫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⑸坚持实行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不断改革劳动教养管理体制与机制,提高管理、服务和保障工作的水平。

⑹坚持从严治警,加强劳动教养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劳动教养学试题(3)

劳动教养学

《劳动教养学》

劳动教养学名词解释

劳动教养学简答题

劳动教养 。

劳动教养

劳动教养

劳动教养1

劳动教养废除

劳动教养学试题
《劳动教养学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