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林改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0-03-02 18:57: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回家,我们县正在进行林权改革,村委很忙,我有幸帮忙看到了过程,并且从在乡政府实习的同学那里也得到一些资料。森里分为国有,集体所有两种,林权改革就是把集体所有森林以家庭托管的方式承包给个人。

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东麓,是黄河主要支流沁河的发源地,也是山西省重点林业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5.55万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15.7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8.9%。在有林地中,天然林面积为7.7万平方公里,其中集体天然林面积为7.6万平方公里,国有天然林面积只有0.1万平方公里。林业产业与煤炭,畜牧一起构成了县域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并成为煤炭和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全县有2/3的乡村分布在林区,多年来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1999年,沁源县开始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7.7万天然林全部列入天保工程范围。作为集体林比较集中的林业大县,沁源县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是传统的林木采伐业,,加工业,运输业被迫关停;二是作为沁源县支柱产业的煤炭和牧业都受到了影响(矿柱成本增加,放牧地减少);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林区群众收入大幅度减少,有的群众甚至返贫;四是群众自用材和烧柴难以解决,生活受到影响。因此,林区群众对发展林业积极性下降,对天然林保护漠不关心。1999~2000年,全县发生森林火灾20多起,很多村民却抱着\"过火林木,枯死林木可以采伐\"的想法,视而不见;油松红脂大小蠹虫害蔓延面积达2.53万平方公里,盗伐现象时有发生,村民却不闻不问。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处理好群众利益与森林保护之间的关系,调动广大群众管护积极性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沁源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转变机制上人手,找准国家,集体,群众三者利益的结合点,借鉴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合同的方式,将集体林委托家庭管护的思路,称之为\"家庭托管责任制\"。

2001年3月,家庭托管制首先在马西村,桑凹村展开试点,取得成功后,在全县开展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对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有关政策和沁源县实施的家庭托管制的办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下,法中乡,沁河镇等重点林区乡镇迅速开展了集体天然林家庭托管的实践.在实施过程中,家庭托管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也逐渐凸现出来.一是参与农户所占比例较少,大部分农户的管护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二是没有解决森林管护中的\"主客\"关系,农民容易把自己摆在为村集体\"打工\"的位置上,一定程度影响了管护责任心.出现这些问题,关键是家庭托管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林业产权机制上,没有真正解决了林权问题.为此,沁源县对家庭托管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升级,从改革集体林产权人手,引人股份制,形成了\"集体天然林股份制家庭托管\"的新模式,并于2002年开始全面推广。股份制家庭托管的基本特征股份制家庭托管的基础是股份,手段是委托,目标是管护.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产权明晰,两权分离,多层管护,责权明确,绿中求富,利益共享.产权明晰就是突出群众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集体天然林50%的所有权交给广大农户,农户以户人股,实现由单一的集体所有向集体和村民共同所有的产权转换.两权分离就是把天然林资源所有权和管护经营权分离开来,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集体和股民拥有产权,托管户拥有管护经营权,从而细化了管护对象,强化了管护意识.责权明确就是股民可竞争上岗,取得天然林托管户资格后,以签订管护合同的形式,把管护责任指标落实到人头,地块,托管户圆满完成森林管护任务后,可享受国家提供的森林管

护费.多层管护就是在管护经营中,发挥村集体,股民和托管户的主人翁责任感,统分结合,共同参与森林管护和经营.绿中求富就是坚持保护天然林资源优先的原则,允许农户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持续增长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开发林下资源加快致富步伐.利益共享就是以\"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为前提,股民可以在森林经营的效益中按比例分红或国家提供的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3股份制家庭托管的组织实施为了确保股份制家庭托管扎实有效地实施,沁源县制定了《沁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股份制家庭托管实施方案》,《沁源县股份制家庭托管管理办法》,《天然林股份制家庭托管考核兑现办法》,《沁源县天保工程管护检查验收办法》等详细的规章制度。

看到红红活活的林权改革,我不由的想到了30年前由于改革开放而出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永远的主题,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农村也同样,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家电齐全;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自行车都十分少见。而如今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报告人:xxx

2009年8月17号

林改总结

林改工作总结

林改工作汇报

林改工作总结

林改工作总结

林改自查报告

林改程序

林改工作总结

林改总结

林改工作总结

关于林改社会实践
《关于林改社会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