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小学生陪读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2:36: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小学生陪读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愈来愈重视,除了对子女大方的教育投资外,越来越多的家长更是身体力行,加入到“陪读”一族。陪读作为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近几年来愈演愈烈,有的家长不惜放弃工作,专职陪读,有的甚至上演了新版“孟母三迁”。从农村到乡镇,从乡镇到省城,越来越庞大的陪读家庭出现在诸多中小学名校甚至大学附近。本文立足于这一现状,对其进行了原因探析、利弊分析并总结了相关策略,以期能对当前陪读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并作出积极的反应。

一、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时下,陪读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这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分析这些林林总总的理由,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

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很多家长认为,如果没有专人打理孩子身边的琐事,就会使孩子分心,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江西南昌周女士就认为,如果她不给孩子租房陪读的话,孩子每天上学放学至少有两个小时浪费在路上,三个月下来,就要少学习180 个小时,在高考竞争激烈的今天,这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损失啊[l ] o 2 .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的怀疑

当前社会独生子女比较多,他们从小就得到家里人的过分关爱和呵护,所以其独立生活呈现脆弱化。部分家长认为,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如果不陪可能会导致他们衣食无着,不能自理。加之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家长认为子女的自制能力差,如果不在跟前监督,很容易陷入网吧或游戏厅中去不能自拔,最终导致他们行为失控甚至走向社会的对面。所以,陪读能让子女避免外界干扰。3 .家长隐性成就观的显性表现

陪读对于家长来说,他们的心态是既有一种责任感,又寄予很大期望值。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当自我不能实现时,便会产生转移。目前的许多中小学生家长,自己由于错过了许多机会,所以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子女能够实现自己年轻时的理想,能够出人头地。塑造子女也是自我的继续发展。在华东师大心理系的桑标教授进行的一项关于父母意识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有60 .6 %的父亲和63 .3 %的母亲都认为子女是自己人生的希望[z ] o

4 .家长的不安定感

子女是自己的希望,要使子女成功必须有100 %的保证,不允许一点点的失败。因为这一个的失败就是全部的失败。独生子女使父母不敢轻易地去尝试孩子的“自由发展”。父母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把家庭的重心,把整个家族几代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的身上。父母随子女成绩而产生喜怒哀乐。害怕失败,担心子女的不安定感使父母全身心地投入陪读。

5 .学校把自己的责任推给了家长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各自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是,随着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学习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就把学生学习的辅导义务推给了家长。学生的成绩牵扯学校的声誉,学生的成绩更牵扯孩子的将来,家长也感到责无旁贷,于是家庭就变成了学校的延续。

6 .其他特殊情况

有些孩子出现严重不良行为,如抽烟、酗酒、上网等现象严重;经常逃学、旷课等而荒废学业,家长为了强制监督、有效隔离,促其成人、成才而选择“陪读”是必要的。一些农村贫困孩子考上离家较远的中学就读时,家长为了节省开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边打工边“陪读”,以助孩子完成学业。另有些孩子由于身体原因(疾病、虚弱)需边上学边药疗、食疗等,家长不得不“陪读”『 s ] o

二、中小学生陪读现象的利弊分析

该如何应对中小学生陪读现象?我们必须对中学生陪读现象的利弊作出客观的分析和比较。

1 .中小学生陪读的积极意义

( l )陪读是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有效途径

家长陪子女学习,和他们一同读书,一起探讨书中的问题,容易与孩子的思想产生碰撞,从而产生共同语言,便于家长更好地走进子女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见解、爱好、兴趣、志向等,使家长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减少彼此的误会。另外,陪读还可以促使家长成长。当今社会发展迅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要求个人在一生中要不断的学习。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实际上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所以陪读不仅是对子女生活上的照料,更不是监督和督促,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一同进步。

⑦ 陪读是一种新型的亲子活动

在我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家长往往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少,彼此间的感情因此受到冲击。但是陪读无疑是一种新型的亲子活动,是弥补这一缺陷很好的方法。它可以让子女与家长有更多交流的时间,增进家长对子女的了解,认识青春期间子女的变化和需要,从而能够理解孩子,有效地引导孩子,以便更好地消除彼此间的代沟,促进孩子成长、家长进步等。

( 3 )陪读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督促

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都还不成熟,所以其自控能力还不强,极容易受身边不良事件的影响,家长的陪读从一定程度上能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和嗜好进行有效的约束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同时孩子在心不在焉时,在家长的提醒下,他们能重新进入状态,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子女的健康成长及学业上的进步。2 .中小学生陪读的弊端

陪读能产生一定的正面效应,然而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家长的陪读下,教育原来应该有的一些功能,诸如主动、积极地去探究、自控能力的培养等都无从谈起。( l )陪读不利于培养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

子女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陪读弱化了许多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面对人生挫折的应变能力,陪读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依赖。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一个人习惯了凡事依靠别人,那么他就无法从心理上“断奶”[ 4 ] ,无法自立自强,遇事优柔寡断,生活不能自理等,甚至影响到其他方面。⑦ 不利于培养子女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一旦陪读,子女必然缺乏与其他同学深入交往的机会,因为在学校就是专心学习,回去还要在家长的悉心照顾下继续刻苦学习,基本上没有时间和同学交流,长此以往,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养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形成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校的集体生活不仅是要让孩子学到文化知识,同时还要让他们在与同学共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时所必需的宽容、理解和忍让,培养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从而形成适应环境的良好能力。

( 3 )不利于子女人格的塑造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高尚品格的形成是需要经历困难和挫折的,虽然这样说有些偏颇,但却代表了大多数的情况。如果子女没有脱离家长羽翼的保护,凡事都会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以后走向社会则很难独自经受外界困难的磨砺,不能形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遇事果断的良好人格品质。

( 4 )陪读容易增加子女一定的心理压力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逐渐开始懂得学习的目的性,学习上努力、自觉,如果家长常以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兴趣爱好或事业为代价坚持陪读,等于给他背上加砖,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家长的期望值总是很高,而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有个最高限度,背着父母过高的期望在拼搏,一旦达不到父母制订的目

标,会觉得对不起父母,尤其是性格内向、懂事的孩子会因愧疚而导致诸如焦虑、烦躁、恐慌、自卑、自责等心理疾患,甚至酿成自杀的悲剧。

( 5 )陪读不利于子女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优秀的学习品质,应该是能独立完成课业、勤于思考、认真严谨、勇于克服困难、有一定自控力等等。优秀学习品质是学业优秀的必要条件。由于有家长经常在旁边监督指导,孩子从而养成粗心大意、不愿独立思考、思维萎缩懒惰,自控力和独立性差等不良习惯。一旦家长放弃陪读以后,孩子将由于失去了“拐杖”而变得胆怯、被动、无主见、手足无措,不能独立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三、对中小学生陪读现象的思考

陪读的学生个体,并非能全面体现陪读的意义,也不会集中以上的所有弊端,个体不同利弊也不同,必须具体分析。所以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陪读现象,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本无可厚非,但过度地插手监督容易导致孩子过分依赖,不利于其能力的发展,造成分数高的假象。然而,当前在陪读现象不能阻止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正确认识陪读现象,走出陪读的误区,寻求更好的陪读策略,趋利避害。1 .陪读是督促而非监管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了错,譬如精力不集中、作业没做对等,家长应态度和蔼地加以提醒或批评,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启发和引导,切忌简单粗暴地斥责,以免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陪读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指望孩子什么都会,因为急功近利往往会产生焦躁情绪。而如此的批评训斥只能让孩子产生厌烦和焦虑情绪,既厌烦了学习,也厌烦了家长。

2 .陪读既需注重知识进步,更要注重品德修养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孩子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孩子的道德品质对其一生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家长在陪读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注重培养孩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自强不息的精神;另外,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团结合作、宽容、忍耐等也显得尤为重要。

3 .陪读要注重子女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一些家长文化程度较高,辅导孩子没有问题,但往往忽视了孩子自身学习能力、自理自控能力的培养。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长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方法、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达到独立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4 .陪读方式由包办式转为辅助式

家长对子女的陪读不仅仅体现在陪在孩子身边一起学习,还表现在“保姆式”的服务,离家陪读等,家长独自揽下了除学习之外的一切事情,甚至有的家长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无止境的干预,从而培养出子女在学习生活上的惰性、依赖性。为此,陪读方式需要由家长包办式转向辅助式,鼓励子女独立思考,培养子女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生活的能力,不要过多干预学校教育过程,而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从而端正孩子的学习目的,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对农村家长陪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现象与思考

中学生家教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大学生贫困现象调查、分析与思考

学生作文偏题现象种种分析与思考

对法官违法违纪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对当前贫富差距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论中小学生早恋现象

调查问卷——陪读现象及调查报告总结

陪读

中小学生陪读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中小学生陪读现象的分析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