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批注式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14:40: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课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虚伪奸诈、老谋深算,又深谋远虑。《三国演义》属于历史题材类小说,取材于史实但又有很大的虚构成分,作者对人物形象进行了艺术加工,因此不受史实限制。研究本文应注意作者表现的思想倾向,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言字词。

2、掌握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3、概述与杨修有关的几件具体事件,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4、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初步体验插叙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2、结合课文,联系实际,做人要学会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1、探究杨修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2、理解插叙的作用 【教法学法】

1、阅读导读法:抓住题目“杨修之死”的“死”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创设情境法:创设民主和谐互动的氛围,师生情感沟通交流。

3、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首《临江仙》以其特有的雄浑悲壮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暗淡的刀光剑影、远去的鼓角峥鸣、荒芜的烽火边城„„历史的天空闪过无数耀眼的星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知人善任的刘备、意气风发的周瑜„„今天,让我们再来结识其中的两位:一代枭雄曹操和才高八斗的杨修,一睹这两个艺术形象的风采,共同来关注杨修的命运,并能从杨修的身上得到一些启示。(板书:标题)

过渡:我们这篇文章节选自《三国演义》。同学们对《三国演义》和他的作者有什么了解吗?

二、作家作品: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作品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形象。对军事斗争的描写则注重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描写。 (请学生说出其中熟悉的故事情节。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赔了夫人又折兵”、“千里走单骑”、“三顾草庐”、“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等)

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才华出众,但时局*,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借叙述魏蜀吴在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愤怒的抨击,提出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预设:由学生说说中国的四大名著及其主要内容。教师指导掌握)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疱(páo)官 (bǐng)禀请 簏(lù) 谮(zèn)害 麾(hui)下 惇(dūn) 绰(chāo)刀 佯(yáng)怒 (挑学生读,教师强调一些重点词语)

四、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批注,结合大屏幕展示的问题,思考。尤其是第3小题,无论批注的简洁正确与否,必需写出自自己的概述)

1、本文的标题是“杨修之死”,可以看出它的内容吗?其次是抓关键字,标题的关键字是“死”,那杨修是怎么死的? (教师补充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2、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其顺序是否能调换,为什么?

五、精读课文,合作交流 (要求,学生先自主批注,在此基础之上,小组内合作交流,并及时补充和辩论,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1、曹操、杨修各自的性格特征? (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件,具体来谈,体会文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国演义》有一首诗评价杨修: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那么,杨修之死是否如这首诗所说的因才所误?从中可看出其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是双方性格相冲突的结果。(板书性格)“鸡肋事件”杨修所言虽实,但确实是胆大妄为、目无军纪,“见传”“便教”不仅体现出其才思敏捷,更见其恃才放旷、率性而为;改建园门,曹操只是和工匠斗智,可是杨修破解,这实在是不知趣;分食一盒酥直接把酥吃了个精光,在以君为纲的封建社会,也太目无君主了;操梦中杀人,可是被修揭穿,招致曹操的厌恶是咎由自取;告发曹丕,径来告操,写出杨修的鲁莽、轻率,缺乏心机;教植斩吏、作答,不知不觉卷入宫廷斗争,是自取其祸,最终使操起杀修之心。这都是杨修为人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的结果,更是参与了曹丕、曹植的嗣位之争,最终成为其牺牲品。曹操改建园门、分食酥饼、梦中杀人,每次计谋都被杨修揭穿;身边有这样一个才思敏捷、能参透自己心意的人,曹操如何能对杨修不忌、不恶呢?杨修:恃才放旷、才思敏捷、伺察敏锐、卖弄才华、轻率大意、无视军纪、目中无人。(恃才)(可举例说明)曹操妒贤嫉能、残忍歹毒、表里不

一、虚伪多疑、刚愎自用、阴险狡诈。(忌才)

2、说说杨修被杀的原因?

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扰乱军心,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课堂预设:学生交流中,第三点可能谈不到,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插叙的6件小事不同的性质,指出杨修已介入到接班的争斗中)

3、文中4-6删去后影响文章的完整吗?有何作用? (预设:学生可能会谈到能一步步补充了杨修被杀的必然性和根本原因,或让人物形象更鲜明,但对于结构上让文章波澜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则需要教师引导)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杨修和纪晓岚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做法?

1、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纪晓岚是一个怎样的人?与杨修的恃才放旷是否一样?)

2、对于杨修之死,同学们一定深感惋惜,学了本文你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七、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杨修的死因,杨修之死不仅在于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更在于个人不拘小节,缺乏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明于知人,暗于知己,希望学习这篇课文能激发同学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一步学习做人的道理。而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向唯才是举,胸襟广阔。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到一定的作用。他领导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用多的战役。他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后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文本中的曹操是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不能与历史相提并论。因此,我们看历史人物要学会辩证地去看待,不能片面去理解。同时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我也依旧强调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批注自己对文本的概括和理解,让学生学会赏析人物形象,理解感悟我国古典名著的优秀文化。

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批注式阅读教学)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批注式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