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变色龙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5:59: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作者契诃夫的资料及小说的时代背景。

4、教师课前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二、教学课题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变色龙》 知识目标:

1、理解并积累“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小说人物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

1、理解小说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运用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2、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强化讽刺效果的特点。

情感目标:

充分认识沙皇专制制度黑暗腐朽的本质,理解“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意义,批判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行为,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独特之处。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住“变”这个文眼及“变”的次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参与式学习,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采取诵读法和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多读,可采用分组朗读、个人朗读、角色朗读表演等手段从读中品,从读中理解。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文中难点,设疑、解答,采取生生合作、师生互助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二、资料助读

课前已布臵学生预习,先请学生自己交流,而后教师完善。(出示投影资料)

1、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判性也随之加强。1890年。他到库页岛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专制政治的罪恶。1892年后定居莫斯科乡下,从事戏剧创作。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等。

2、背景简介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意。 (1)疏解下列字词。 沉静:文中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魁梧(kuíwú):(身体)强壮高大。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荒唐(huāngtáng):①(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②(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着重于极其荒谬,令人难于理解。 洋溢(yángyì):(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伶俐(línglì):聪明、灵活。

恐吓(h è):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2)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那么,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那么奥楚蔑洛夫的性格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刻画的? 学生回答,明确:语言(对话)。 2.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思考: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原因和内容。 学生梳理、概括,教师提示:(投影出示) 最初: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一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二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第三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四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3.合作探究

⑴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那么其中什么总在变化?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在五次变色中,会因为狗主人的身份,对待赫留金和狗的态度始终在不段的变化,而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⑵那同学们来总结一下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

教师总结:对,他就是条变色龙。如果让大家再给换个题目,你们觉得还可以怎么该?

学生概括:一个见风使舵的人;双面人;虚伪的警察。 4.分角色朗读,体会形象特征。

要求尽量渎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学生可先分组试读。 角色分配:

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读完后师生点评。

四、小结

作者用极其幽默的笔调和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描绘了沙皇走狗诌媚权贵、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和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政权的腐朽反动的本质。“变色龙”已超越了时间和国界成为世界文化艺术长廊中见风使舵,反复无常之流的典型。

五、作业

认真通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探究小说的思想意义,理解课文主题。揣摩小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回忆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环境能更好的表现人物和情节,请同学们试找出一两句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尝试分析。

“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二个人也没有。”这是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表现社会环境的冷清、凄凉。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运用了拟人、比喻和双关。“无精打采”,暗示市场的不景气。把商店、饭馆的门比作“饥饿的嘴巴”,形象地写出了无顾客上门,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是双关语,明指人类是上帝创造的,暗含沙皇的统治,具有讽刺意味。

我们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⑴文章开头写警官穿着“新”的军大衣,身后跟着巡警表现了什么?提着小包端着醋栗又表现了什么? 明确:以人物的服装、气派勾画了一个外表严肃、威风凛凛的警官形象。拿着一大堆没收来的东西, 揭示了军警宪兵横行霸道,老百姓的财产得不到保证的现实。 ⑵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小说中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小说开头。新的军大衣是奥楚蔑洛夫身份和地位的标志。

第二次:听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借口天气热,脱大衣,以“脱大衣”掩盖自己的狼狈。

第三次:听到人群中有人肯定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为自己的言语的冒犯而恐惧不已,吓得浑身发抖。因而又要巡警给他穿上大衣。

第四次:小说结尾。“裹紧大衣”。奥楚蔑洛夫担心丢掉官职,因此他不寒而栗,情不自禁地要“裹紧大衣”。

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再读探究,理解小说主题 学生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1、小说结尾那群人笑的是什么?为什么而笑?

明确: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副统治者奴才的嘴脸;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

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 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

2、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文中主人公的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明确: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严厉”的表情,一个拿腔作调、作威作福的小官僚形象毕现。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地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三、深读,体会小说的写法

1.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

奥楚蔑洛夫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是因为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都是这样的人物。

2.作为一篇讽刺小说,它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哪里?

夸张。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3.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

讨论、分析后明确:

奥楚蔑洛夫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小说通过对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刻画,形象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虚伪和反动,辛辣地批判了它反人民的本质。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让我们惊叹小说的精妙。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现实,类似善变的后果则会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

五、课后作业

续写课文,想象警官走后发生了什么事?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变 色 龙

契诃夫

小 名贵、娇贵 伶俐 见风使舵

变 / \ / \ / 沙狗

野畜生 下贱胚子 野狗 媚上欺下

六、教学反思

《变色龙》是一篇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续写故事课外练笔。应该说,这样的设计是可行的,但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课时设计比较简单,学生通过预习或借助讨论基本都能自主完成,课也比较流畅。第二课时随着讨论问题的深入,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速度变慢,对一些字、词、句的把握不够准确,特别是对环境描写的感悟上,可能读的过程思考不够,通过这篇课文的讲学,我发现小说的读与复述非常重要,对把握课文及对问题的反应速度有很大的影响,今后将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还有要加强课外阅读量,多进行学科间的融合,对学生以后学习年代作品将有大的帮助。

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 教案

变色龙 教案

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案变色龙 变色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