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54:04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主备人 王世平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大小。

能力目标 动手操作,正确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熟练计算它们的体积。

情感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二次备课

创境激疑

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同学们,最近你们发现的城市有哪些变化呢?在城市里为什么要建这么多高楼大厦呢?如果建平房,会怎么样?

老师带来一件衣服,谁想试一试?(点名让一胖一瘦上来)问:同样一件衣服,为什么有的宽松,有的紧?(因为他们体型不一样,也就是占的空间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空间有关的内容。板书课题:体积

合作探究

二、学习“体积”、“体积单位”的概念

1、出示大、小苹果,问:哪只苹果占的空间大?你能从自己的身边选两件物体,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个长方体石块,你知道它们哪个大吗?那你有什么办法?

演示书上的实验,得出:土豆占的空间小,石块占的空间大。

3、师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土豆和石块相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4、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自学14页中间部分。得出结论后,教师总结体积单位并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5、学生汇报:

(1)常用的体积单位

(2)拿出课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说说哪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老师用3根1米长的木条搭成一个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墙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摆一摆: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下图中不同形状的模型,你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见教材) 得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

1、猜一猜: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跟什么可能有关?

2、实践:拼摆长方体,四人一组,用不少于16块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

3、小组合作:学生四人一小组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四、知识迁移推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师:根据这种关系,你能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2、师生共同归纳: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 V= a×a×a= a3 师强调:读作a 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3 a表示3个a相加。 拓展应用 学校要在操场修建一个长方体的沙坑,如果长6米,宽4米,里面要铺垫0.9米厚的沙子,需要多少立方米沙子?按每立方米沙子重1.7吨计算,这些沙子重多少吨?

总 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作业布置 33页

8、9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正方体的个数= 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

‖ ‖ ‖ ‖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a×a= a3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组集体备课二次教案

小学语文组集体备课二次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

1、从具体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简介背景

1、检查预习,交流学生搜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1950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号召,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三年,打败了美帝国主义。

3、板书:抗美援朝时间1951年~1953年。

4、出示预习要求:

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中朝两国军民在火车站依依惜别。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再见了,亲人!”朝鲜人民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说:“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5、板书课题,质疑:

⑴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⑵预习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第一关:读懂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主要写中国人民志愿军跟哪些朝鲜人民依依惜别? (2)交流讨论。(大娘、小金花、大嫂)

2、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关:说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⑴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志愿军向谁道别?她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②小组内交流讨论。

③汇报讨论的结果。(补洗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④想一想:

朝鲜大娘是不是只做了这几件事?你从哪里看出还做了好多事?说明了什么?

⑤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者敬重的情感读。) ⑥归纳学习这段的方法:(默读、勾画、体会、感情读)。

⑵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分小组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小金花、大嫂各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①分小组学习:(

一、二组学习第二自然段;

三、四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②汇报学习情况。

③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三自然段。(分别用亲切、关切的情感去读) 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三关: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开头与结尾,以及4~6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①小黑板出示这些句子

②让学生把这几句话改写成陈述句进行朗读比较 ③朗读课文的四至六自然段。

④通过对以上课文的学习,你觉得 “再见了,亲人”是对谁说的?是不是仅仅指课文中写到的这三个人?为什么称为“亲人”和“亲爱的土地”?(用鲜血凝成的比天高、比海深的情意,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⑤有感情地练习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扩展训练

这篇课文是从志愿军的角度来写的,因为他们在临别时候想起了朝鲜人民的深情厚意。

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因为志愿军也为朝鲜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介绍抗美援朝英烈的事迹)

五、布置作业

查阅、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和图片、故事等。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

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 大娘

洗补衣服 几夜没合眼

送打糕 雪中送炭

救伤员 失去小孙孙 鲜血凝成

依依惜别)

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 深情厚谊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

小学语文组集体备课二次教案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1.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

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

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

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

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州五号” 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

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

五、完成小黑板巩固练习题,师作讲解。

六、布置作业

查阅、搜集有关航天事业的资料和图片、故事等。

七、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工作

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天河区教研室小学语文科片组集体备课计划和我校的教学计划,集聚群体智慧,发挥每位教师的长处,活跃我校教研氛围。节约教师个人备课的时间,减轻老师负担,提高我校集体备课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做法

1、语文科组按低、中、高分为三个集备小组,每月1——2次集体备课。(人员分工附后)

2、确定好集体备课内容或研讨主题,每次集体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

3、做好集体备课记录、教师签名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在教研活动时,征求各集备小组在交流、研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建议。

5、结合教学进度,提前两周确定集备主题,备课后进行课例研讨,再修改教学设计。

6、根据要求,本学期我校参加教研室第一片组活动,认真准备1——6年级的片组说课稿,推荐一名老师参与片组的说课交流。

7、在片组说课的基础上,反复研讨修改教学设计,按时上传天河部落,做好在片组上公开课的准备工作。

天河部落的参考博客:校本教研大家行、一——三年级语文、四——六年级语文。

三、集备要求

1、各集备小组认真按学校要求做。

2、集备内容可以研讨本年段的教学设计,讨论教学中的某些疑难问题,也可以是听课后的反思、交流。

3、遵守学校的集备时间,如与区教研活动冲突则以区教研活动为主。

四、集备小组人员安排 低段组长:蒋平

组员:温育虹、何韵坚、陈友玲、陈华勤 中段组长:管秀娣

组员:李淑筠、邱晓江、湛燕雄、李永红 高段组长:邝凤珍

组员:彭鎏旒、王秀敏、陈霞珠、李永红、陈海红、陈燕、孙萍萍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以语文新课标为理念,以新教材的研究为重心。课题引领,课堂聚集,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组作用。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引导学生主动求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实实在在地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一、组织形式:

全校语文教师以年级为单位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主持进行,共同研讨,共同备课。

二、集体备课的原则

坚持“四定”、“五备”、“三统一”、“两个共享”。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备经典诵读、备十分钟训练;统一三维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

三、集体备课制度

1、坚持“一篇课文两课时完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备课观,体现新课改精神。

2、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通览教材,明确本单元或本课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4、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要集思广益,研究出最佳教学方案。(1)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做到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但教学的方法可以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

(2)备课组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别人的教案上必须有自己的圈点。

四、集体备课的程序

(一)集体备课前的准备

主讲人提前一周准备集体备课内容,并通知其他教师做好发言准备。

(二)集体备课的过程

1、主讲人介绍本次集体备课内容。

2、每个教师分别发言,对本次内容进行重难点分析、资料补充的研讨,并提出自己的疑惑让大家共同研讨,并解决。

3、研讨单元集体备课的相关内容。

4、研讨1—2个课时精案。

(1)研究本次精案相关课型的教学策略。 (2)共同阅读课文,确定课文的三维目标。 (3)共同研讨,确定教学重难点。

(4)共同交流,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补充资料及教具、学具。

(5)再次阅读课文(可指定教师阅读),寻找本课的切入点,并研讨本切入点、突破点的教学方法。

(6)研讨本课的延伸点、拓展点。 (7)共同撰写或修改教案。

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碱李学校 2012.9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制度

中沙海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组安排

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开展。

二、集体备课时间和内容

1、集体备课时间为周三下午,内容为学习领会整个学期、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集体讨论教学设计。

2、活动时间为两周一次,开展“一课、一评、一思、一得”教学研讨活动,以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

三、集体备课形式

1、各年级语文学科组集体讨论、集体设计教案。

2、主备教师作备课的中心发言,其他教师事先钻研好教材做好准备。备课时抓住“备”字: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备作业,备课时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3、组里有亮点的教学设计及时发到网上邻居供学校教师查阅。

四、集体备课要求

1、各备课组要根据本学期的教学方向,教学编排体系,教学时间,制订好集体备课计划。

2、每位教师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前提下,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每次事先确定备课内容、中心发言人和整理人。

3、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抓一点,析深刻,论透彻”的教学模式,突出“乐”和“趣”。

4、集体备课组要严格按照“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精神开展活动。

5、教师上网交流要及时,个人加减有重点,课后反思要深入,教案复备要深思。

6、每次集体备课要推荐一名教师做好详细的记录,学期末上交记录本到教导处。

7、集体备课时不做与备课活动无关的其它工作。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第一学期

语文备课组本学期认真落实地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现将前期工作小结如下:

1、认真贯彻校教务处关于加强备课活动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措施。

2、组织学习课程标准,关于集体备课的各类文件要求及资料。讨论本学期教材的重难点;提前一周确定主备人、课题等,提前一周个人自备的基础上,每周一次备课活动。每课时进行集体备课。

3、统一与协调本组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要求,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本组集体备课的主要流程:上一周教后反思;下周内容主备教师说课;集体研讨;完成教学预案,作好记录。

5、集体研讨时,在个人自备的基础上,由一位教师以说课形式中心发言,针对分配的主题(一节课),分别给大家讲教案,讲解设计意图,主讲这节课时的教学内容,疏通教材;如何引入,备哪些内容,采用什么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采用哪些课堂习题(设计哪些问题),然后组内老师并且交流各自的教学简案,提出问题,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现就集体备课活动收益总结如下:

一、在活动形式上逐渐成熟

在每次的集体备课一开始,先统一制定下周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为我们下周的教学明确了方向, 也能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地完成教学。然后由每位老师提出下周所涉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自身在备课中的心得和迷惑之处,最后大家集体讨论,达成总的方案。

二、在备课内容上不断丰富

以往我们以往备课的内容只停留在课本的某个章节的某个部分,每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样就进行了很多重复劳动,浪费了时间。随着集体备课活动的深入,我们逐渐改变了方向,由某一部分延伸到真个单元当中的听、说、读、写的各个部分。以新课程理念为方向,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品课的展示活动,这些展示课都在老师们的精心准备下效果突出,得到全组老师的好评。

四、集体备课活动的效应

集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了脑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集体备课是每位教师智慧的汇集,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和讨论,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其次,它也能帮助了我们每位老师的不断提高。因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单个老师备课的不足之处。青年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活动中不断成长,在建议中汲取教学经验,提升了自身的教学素质。

展望今后的备课组活动:

1、提前一周个人自备要强调“理解教材”“目标精当”,要充分落实。坚决不能将“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2、在以后的集体备课活动中还应在练习设计上出谋划策,达成共享,这是我们后期准备努力创新的新方向。

推荐第7篇: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文中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运用文中的成语。

2、从人物身上吸取到个人成长的养料,获得启示。

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三人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享材料 1、司马光( 1019 - 1086 )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 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命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3、拓展延伸辅助材料 --- 比较阅读

(1)

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2)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青,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 中③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⑤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⑥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积跬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⑧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⑨,功在不舍⑩。锲 11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注:①已:停止。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③中:符合,合乎。④挺: 直。⑤砺:磨刀石。⑥参:检验。⑦跬:半步。⑧骐骥:骏马。⑨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 (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驾‛。

⑩功不在舍: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⑾锲:刻。

二、熟读全文。

(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

三、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 蒙学习。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 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成语: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

(1)当涂---当权(2)辞---推辞(3)孤---帝王自称(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

(5)见---了解(6)往事---历史(7)孰---疑问代词‚谁 (8)及---到了(9)过---经过、到 (10)更---变换、改变、重新 (11)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 (12)拜---拜见

(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虚词:(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 (5)即---副词,就 (6)何---疑问副词,怎么 通假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 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古今异义: ①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单‚孤苦‛。

②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③但 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一词多义:

乃:乃不知有汉(竟) 蒙乃始就学(才)

见:见渔人(看见) 见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臵)

3、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作品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第二课时

特别推荐阅读:《孙权劝学》圈点三辨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根据《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改写的。故事的材料精选巧取,言约而意丰。自读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适当做到下列的圈点品味——

①三个字音:当、为、更这几个都是多音字。‚当涂‛意即‚当道、当权‛,应读作dāng;‚但当涉猎‛的‚当‛当‚应当‛讲,也应读作 d ā ng 。

‚为博士‛

‚自以为‛中的‚为‛都作动词,读 w é i 才对。

‚即更……‛句中的‚更‛释为‚重新‛ ,具动词意味,读 g ē ng 。

②三个多义词:事、以、见

‚掌事‛之‚事‛

,可当‚事务‛讲,含有一定的‚责任‛ ;

‚往事‛之‚事‛ ,即‚事 件,事情‛ 。 ‚以‛

,在‚以军中多务‛中作介词‚用‛ ,在‚自以为大有所益‛中与‚为‛ 组成‚认为‛ 。

‚见‛在‚见往事耳‛和‚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分别为‚知道‛与‚认清, 识别‛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共 22 页第

页 21

③三个古今异义词:治、博士、但

‚治‛

,研究,今为‚治理‛义; ‚博士‛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为学位最高 一级; ‚但‛

,只,今为转折连词。

④三个句末语气词:邪、耳、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

‚见往事耳‛

句末的‚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感 叹语气,可译为‚啊‛ 。

⑤三个称谓:孤、卿、大兄

古时王侯自称‚孤‛

,孙权即是。古代君王对臣子、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 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为 ‚卿‛ ,

前者如孙权称谓吕蒙, 后者如鲁肃称谓吕蒙。 ‚大兄‛

即长兄,文中吕蒙对同辈年长者鲁肃的尊称。

⑥三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 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

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 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刮目相待‛即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 作‚刮目相看‛ 。

⑦三个古汉语句式:非复、何见事、遂拜蒙母

‚非复吴下阿蒙‛ 译作

‚不再是原来那个吕蒙了‛ ,

是个判断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作‚老兄你看起事来怎么不能早一点看到它的发展情况呢‛ ,

‚何见事‛即‚见何事‛ ,

疑问句宾语前臵,是个倒装句。

‚肃遂拜蒙母‛译作‚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 ‚拜‛

后省略介词‚于‛ ,是个省略句。

⑧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

可能性。从孙权的言语中可见其如何善于劝说,可感其怎样的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 这里是国君对臣子的‚教训‛口吻。鲁肃亲见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情不自禁, 说话用了‚赞叹‛口吻。吕蒙的才略有了令人难以臵信的长进,态度坦然得当之无愧,话 里不乏‚责备‛口吻。孙权劝得认真,鲁肃与吕蒙调侃得多趣,二者情调不同,三人性格 有异。

⑨三个层次:劝、学、变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共 22 页第

页 22

短文剪裁讲究,详略得当。第一层重点突出孙权善‚劝‛ ,命令未奏效时,孙权又用

自身学习的体会再劝,并驳回吕蒙的借口。第二层写吕蒙‚就学‛ ,吕蒙不得已开始学习,

至于如何刻苦学习、如何日见长进,文章只字未提。第三层写吕蒙学习后的变化,仅用一 个‚及‛字,引出吕蒙学习的效果。

⑩三个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本文是记叙文,按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发展进行记叙,情节完整,重点突出。对话描 写、神情描写( ‚大惊‛ )

、动作描写( ‚拜蒙母‛

)均能生动传神,使人物形象富于情味。 孙权的议论(论点: ‚不可不学‛ ;论据: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及鲁肃与吕蒙

的‚论议‛融汇于记叙间,顺应了展开情节和突出主题的需要。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推荐第8篇:高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夜归鹿门》教学设计

主备人:明邦辉 2014.2.26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过诵读,了解诗歌情感,并背诵。

3、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然孟浩的“隐逸超脱”的情感

2、诗歌宁静清幽的艺术境界。学习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作者和孟浩然的生平,结合课文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理解文中的引文和引诗,感受孟浩然巨大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它的题目叫什么?它的作者是?你可能记不准,一时说不出来,但同学们一定不会不记得这首诗!有谁不是从小就背诵这首诗的呢?

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位悄悄走进你的童年的诗人,甚至于是终生与你相伴的唐代诗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童年旧梦,再次走进孟浩然的世界吧。

二、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作者简介:

然孟浩(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

2、背景介绍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3、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①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诵读提示: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语调流畅,语言质朴,诵读时要注意读出流转自如的韵律感。) ②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③讨论: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讲解诗意) 开头两句,(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进人洒脱的胸怀。)

三、四句,(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的比较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五、六句,(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地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之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七、八句,(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三、合作探究——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一)小组交流、展示:

1、诗歌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找出场景对应的诗句,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比较这两个场景的特点?

场景 江边(世俗图) 山中(隐逸图)

意象 渡口争渡喧 随岸向江村 钟声 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悠长沉缓 皎洁清冷 树影朦胧 幽深僻静 清幽寂寥)

景物的特点 人声嘈杂喧嚣 悠然僻静祥和

充满世俗的烟火气 朦胧超凡脱俗

2、本诗既有静谧的场面,又有喧嚣的场面,既写了向江村的人也写了归向鹿门的自己,两相比照暗示诗人的什么志向情感?

世俗的喧嚣 世人回家 归心似箭

钟声的悠然 我归鹿门 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

两种归途 ,两种选择对比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怡然自得的心情

3、诗中所写 “夜归鹿门”的“归”途实际上是在写归向何处?此时诗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

诗人的情感:欣喜——沉醉——迷恋 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二)归纳、提升

1、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现景 呈现诗中所绘之景

析景 分析特点 摹形 描摹形象 溯情 推求感情

2、诗歌的意境:诗中首先描绘了江边傍晚山寺不时传来悠然的钟声,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的动态景象。诗人在船头凝望沉思——一叶扁舟飘然归向鹿门。接着又描绘了一幅朦胧的山树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妙。而岩穴的山门和松间的小路也显得格外寂寥的静态景象,诗人陶醉了。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屏弃世俗生活而安于孤独隐逸的情感。营造出幽美恬淡的意境。

四、拓展延伸

1、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

① 前四句中,“山寺”句以沉缓的钟鸣 衬托 隐居地环境的清幽,而这又与争渡的喧嚣 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人“向江村”,而我却“归鹿门”,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相异之处。

②后四句中,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形成对比,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仰慕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2、有人说“惟有幽人自来去”中的“惟”也表现了诗人对仕途无望的愤郁之情,你同意吗?

一种说法:“惟有”只有,写出了隐居处虽幽静,也有寂寥之意。最后两句除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另一说法:诗人在此感受到“遁世无闷”的乐趣。此地环境清幽,没有俗人的打扰,只有像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自得其乐。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 ”,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

六、作业——比较阅读: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归篙山作》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泊。可见,诗人对归隐是积极向往的,感到闲适自得。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明人李东阳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痔之病。”(《麓堂诗话》)这个比较同样适合于这两首诗。

推荐第9篇:语文集体备课

松江九年制学校

集体备课设计过程

主持人: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你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我校多年来一直贯彻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教研制度,我们坚持“以新课标、教材为基础,一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备课观,在集体备课中坚持“四定”“五备”的原则。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备课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多年来,我校一直遵循自主备课——集体研讨——提炼升华——总结反思,这一集体备课模式。

本次我们集体备课的内容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板块第二课《藏羚羊的跪拜》在第一课时的集体研讨中,我们确定了以文中的主人公和藏羚羊为切入点的教学策略。通过直观的图片欣赏和资料介绍使学生对藏羚羊及藏羚羊的现状有所了解,为解决“跪拜”埋下伏笔。本课的生字、词语可以放手让学生在预习中独立解决,教师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即可,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讨梳理本课的文章脉络。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是本课第二课时的集体备课活动。今天我们确定的中心发言人是我校蛟河市“全天候”教师姜艳红老师,记录人是二年级的陈丹老师。首先请姜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

姜艳红:《藏羚羊跪拜》以其深沉、凝重的笔调写出了母性的伟大与崇高,人类的忏悔与自责。文章叙述了在藏北高原上的一头母藏羚羊为了保护自己腹中的幼崽,用跪拜的方式乞求老猎人放生,但最终并没有逃脱老猎人的枪口,而老猎人也为之感动,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忏悔之中,从此不再打猎的故事。

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是这篇课文的主旨,藏羚羊对老猎人的深深一跪告诉了我们,爱,从来不卑微,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而老猎人在藏北草原的消失,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的共存。

全文可分为故事来源及背景、藏羚羊向老猎人跪拜求生而最终被枪杀、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三个部分。

文章内容以转述的方式展开,运用人格化的描写,细腻地写出了藏羚羊那浓缩了它全部母爱的深深一跪,突出了它对生命的渴望,表现了作者对人性回归的呼唤,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呼唤这一主题,形成了文章的鲜明特色。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是全文的核心,理解课文时可以把这两个句子作为切入点,体会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的教学价值就在于通过直白、率性的语言,唤醒读者要敬重生命,善待自然的本性,旨在引导学生与文中的老猎人一起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和跪拜,引发学生对母爱内涵的深层诠释及对保护动物、珍视生命、关爱自然的深层思考。使学生懂得没有什么比得上慈母的爱更值得我们珍惜,没有什么比得上生命更值得我们敬重,我们要保护动物,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主持人:好,我想姜老师对教材的分析,一定会在今天的集体备课中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接下来请刘艳华老师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段落朗读一下,让我们共同来赏析一下《藏羚羊跪拜》这一课的精彩部分。

刘艳华:朗读课文

主持人:好,感谢刘老师的精彩朗读,下面谁能把《新课标》中关于高年级阅读的要求说一说。 王巍:《课标》中明确之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姜艳红: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体验藏羚羊震撼人心的母爱力量。

②、体会细节描写、运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 能力目标:

①、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文中补白、续写故事结尾等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①、感受藏羚羊、悲壮的母爱和牺牲精神。 ②、理解老猎人的杀生和慈善情怀。

③、初步树立关爱动物、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

①、感情藏羚羊跪拜中蕴含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猎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②、结合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教学难点:

品读重点语句,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及慈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热爱自然。

张晓凡:细致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树立形象的性格特点是本文写作的特色,而这种写作手法恰恰是学生在作文中缺少的。因此,体会“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不仅仅是揣摩老猎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的手段之一。因此,把教学重点。感悟藏羚羊蕴含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猎人的复杂内心世界改为通过体会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感悟藏羚羊蕴含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猎人的复杂内心世界更具体准确。

陈丹:张老师对本课的重难点确立得非常准确。本文的重点应该落实到反复朗读上,以此品味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主持人:我们学校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通常实施“读——悟——写”的教学模式。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仍然可以采用“读——悟——写”的教学策略。下面我们来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与交流。姜老师你先来说一说吧。

姜艳红:因为本节课已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所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首先,大屏幕出示藏羚羊图片及藏羚羊三个字,同时教师创设情境:“高原的精灵藏羚羊放下了自己的高傲,俯身跪拜于地,演绎着一则离奇而感人的故事。是什么让它屈服于猎人的枪下,它又为什么要跪拜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者再次回眸那感人至深的时刻,藏羚羊跪拜。”教师板书课题。

陈丹:我在这里设计了配乐欣赏故事。在抒情的音乐下以老师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文本境界。创设与教学任务相融合的课堂学习气氛,形成积极学习,主动参与的情感。使“课伊始,趣即生”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王巍:多媒体出示可可西里生活的藏羚羊图片 导语:它们与冰雪为伴,与严寒为友,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就是这种不怕严寒、不屈服于自然界任何灾难的藏羚羊面对猎人枪口却选择了跪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藏羚羊跪拜》

毕德君: 我也认为陈丹老师的故事导入应该放在第一课时比较合适。我很赞同姜艳红老师的用课件导入的方法。这样的导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

会主动去获得知识。我很赏识姜老师这样的导入。

张晓凡:我喜欢姜老师的导入。多媒体的导入首先从视觉上抓住学生的兴趣,富有点睛之笔的两个问题,更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读悟

主持人:看来大家都比较赞同,姜老师和王巍老师的导入设计。的确两位老师在导入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那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自己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的选择。关于这一环节的讨论,大家看看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那我们进行下一环节的讨论。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也就是讲读课文的环节上,我们怎样设计才能通过我们所确立的“读——悟——写”这一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呢。接下来我们还是先请我们的中心发言人姜老师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姜艳红:在“研读藏羚羊_____感受“跪拜”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读悟结合感受藏羚羊神圣、悲壮的母爱和牺牲精神的。

一、出示读文提纲:

1、藏羚羊为什么要对老猎人跪拜?

2、本文题目为“藏羚羊跪拜”,请你在文中找出描摹藏羚羊跪拜这一情景的句子。

二、学生轻声读文,勾画出描摹藏羚羊跪拜的语句。

三、组织汇报交流,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1、课件呈现句子“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现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首先,指导学生练读句子,先让学生放声读两遍,再联系生活中保护自己时的情景再轻声读一遍。

接着,指导学生抓住描写藏羚羊动作的重点词“望、前行、跪、流”以及乞求的眼神指导学生读出哀求沉重的心情,抓住“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感受“跪”的坚决,跪的毫不犹豫,抓住“两行长泪”神态描写感受藏羚羊的沉痛与绝望,抓住这些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藏羚羊的同情,读出对母爱的体验,激起孩子内心的情愫。

进而引导学生交流:从这些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交流后,再次让学生用朗读的方式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触。

教师牵引引发共鸣:央求的眼神,哀求的跪拜,乞求的长泪,是什么让这高原的精灵向老猎人屈服跪拜?它在乞求什么?生答后教师继续牵引,跪拜的姿势成为了凝固的母爱,至死都没有改变。

2、课件呈现第二个句子教师轻声诵读“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引发思考,讨论交流: ①、此刻你又读出了什么? ②、为什么前后两次写到它的姿势和眼泪?它的这种反常的行为同时也说明了什么?

③、教师牵引:此刻藏羚羊母亲有千言有万语,如果它会人类的语言,它会说些什么?(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表达想法。) 教师继续牵引过渡:如果这位母亲能够让老猎人了解它的内心,如果这位母亲能够亲口请求老猎人留下它孩子的一条性命,如果这一切能够成为现实的话,这位母亲是否能够救它自己和它孩子的性命呢?(根据学生回答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二环节,研读老猎人____理解“跪拜”的研读感悟。)

王巍:配乐读:震慑人灵魂的是一个“情”字,而非说教。因此,在指导学生感受藏羚羊跪拜“乞求”时的哀伤、“扑通一声”跪地时的毫不犹豫、我选用配乐读文的形式,幽婉的乐曲《雨的印记》缓缓响起,同时学生眼前出现跳动的文字“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了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音乐的渲染下,我想学生感受到的是那一跪,跪出了藏羚羊为腹中孩子求生的渴望,感悟到了那一跪,跪的是藏羚羊对腹中还未出世的孩子浓浓的母爱,音乐的催化下感情得到了升华:天下所有的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刘艳华:读悟结合还可以采用引读的方式读藏羚羊跪到在地那一部分。教师读:“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学生读:“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他眼里流了出来。”这样大声读两遍,读中体会和感受藏羚羊对生命的珍爱和对子女的关爱,一定会更深刻。

张晓凡:姜老师的读,是在读中悟知 品味文本 。王老师的配阅读,和刘老师的引读,是在读中悟情,我想把读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即引导学生进行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因为有了前面的读中悟知,读中悟情的学习基础,加之,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因此抓住时机,诱导学生进行表演朗读。让学生人人做演员,各个参与。在表演中体会藏羚羊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更重要的是在表演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即用人物的富有特征性的连续动作的细节描写,以表现人物的品质,处境,状态等。学生通过表演朗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主持人:紧抓第一条主线来理解课文内容的设计中各位老师设计了配乐读,引读,抓住重点词语读等各种方式的读。意在帮助学生悟出“跪拜”这一动作背后那神圣母爱的熠熠闪光之处。感觉大家真的用心在研读这篇课文,刚才王巍老师的配乐读读的那么深情。心灵一下子被触动一下的感觉。真的,太好了。接下来我们再交流一下,在紧抓第二条主线理解课文内容上的设计。

姜艳红:在设计“研读老猎人___理解“跪拜”这一环节时,我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因为本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本课的主旨部分,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从而唤醒人们人性的回归,使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我们要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呢?

王巍:在这里我设一个问题“你认为老猎人是个怎样的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理解文中描写猎人的外貌特征,沉沉的猎物让学生批注这些都证实这个猎人屠杀了无数的生灵;然而“他无名无姓,救济路遇的朝圣者,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杀生是慈善的条件,只有他打到更多的猎物,才有可能在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后去接济别人。

指导学生圈画出猎杀藏羚羊后老猎人的一系列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从这些细小的地方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向我们展现一个慈善之心未泯,内心忏悔,并且自责的藏族老猎人的形象。

毕德君: 我认为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进行理解。 如:

关于杀生方面的:

①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 ②他眼睛一亮,送上来的美事!

③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 关于慈善方面的:

①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朝圣者。 ②老猎人的心一软扣板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③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通过这些语句使学生认识到:杀生是他的职业,所以他猎杀了许多动物。慈善是他的心理品质。他能够救济不相识的人、他能够埋掉杈子枪,从此不再杀生。说明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王巍:在朗读时老猎人看见藏羚羊站在眼前时的兴奋;藏羚羊跪拜时的“心头一软”善心的萌动;忐忑不安的解剖藏羚羊是的震惊,老猎人感情的变化过程,实际上是他内心“仁”念的回归过程,指导学生把这些复杂的情感读出来,读出老猎人的心潮澎湃,感悟杀生与慈善共存的意义

张晓凡:王老师这一设计,准确巧妙的落实了通过体会动作细节描写,揣摩老猎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一教学重点。教学中我们可以全盘采用。

(其他教师交流后)可不可心利用读写结合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呢?

主持人:在研读藏羚羊解读跪拜,和研读老猎人解读跪拜这两条线索的教学设计上,我们紧紧抓住了读中感悟,悟中有感的设计理念。紧紧围绕“跪拜”一词展开了读悟结合。意在突破本节的重难点。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该如何建立读写结合点呢?谁来谈谈。

姜艳红:我觉得读写结合不仅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也可以尝试对语文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所以我除了设计了课内读写结合训练以外,还设计了一个课内外相结合的读写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读后感。

下面我就把我的设计与大家交流一下,首先教师进行牵引:“是啊,动物也是通人性的,也与人一样关爱子女、珍爱生命,可悲剧却不断地发生着。”教师牵引到此用课件出示已灭绝的动物及相关资料,进而启发:“看了这些,或许现在你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乃至有一些超越这则故事的感悟,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在学生交流感受中进一步体会作者撰写本文的意图。 陈丹:那浓缩母爱的深深一跪,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那一跪,跪出了( )跪出了( )跪出了( )

通过写好人物的这些连续动作,体会藏羚羊母爱的伟大和老猎人内心的慈善。体会动物与人类的生命有着一样的尊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所有的生命。 毕德君: 在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此处的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他难以入眠,他在想

教师要给予引导: 他久久难以入眠,他依然在想 他在想什么?

他双手颤抖着,他还是在想要给孩子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写一写老猎人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老猎人慈善的情怀。

刘艳华:结合课后思考题2,可以设计一道读写结合的练习---续写这个故事的结尾。请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老猎人埋掉了他的杈子抢,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他会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比较开放,教师提示学生写话时,还要围绕“忏悔”与“醒悟”这个核心展开思考。但是相信老猎人以后还是会继续接济路遇的朝觐者,只是谋生的手段发生了改变。

张晓凡:也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读写结合点,读者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 如果给你个机会,你有什么话读老猎人,藏羚羊说 2 如果给你个机会, 对文中的作者说。

主持人:刚才我们各位老师集思广益,形成了这么多的读写结合的设计。那么我想问一下,这么多的读写结合点我们能否在这一堂课实施,我觉得如果动笔写那一节课是无论如何都完成不了的?

刘艳华:读写结合的训练不一定都要在当堂动笔写出来。比如刚才毕老师降到的省略号的补白部分,只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就可以了。我设计的读写结合的内容也要在课后才能完成。

姜艳红:我觉得除了把课内不能完成的读写训练作为课外延伸作业外,还可以让学生行动起来,了解动物及生态环境的现状,设计呼吁人类保护自然的宣传标语、宣传画报等。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集体备课活动到这里就要接近尾声了,请大家根据今天的研讨内容,归纳总结,重新提炼出一节教案,于明天下午下班前上交教务处。下周五第六节我们将在电教室集体听评由姜艳红老师执教的《藏羚羊的跪拜》一课并进行总结反思。完成我们

集体备课模式中的最后一个活动环节。记得《学记》中提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愿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共同进步公共提高。

推荐第10篇:小学集体备课教案1

一年级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二、教学准备:

投影片、数位表、黑白棋若干颗、记录表等。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知识。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使他们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逐步发展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基于上述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这一实践活动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与游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数位”、“数值”的概念。

2、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100以内数的特点与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玩乐中感受数学的神奇奥妙,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摆棋子写数的活动中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点与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发现100以内数的规律并能用口头语言表述数的规律。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我打算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尽情地摆弄、玩耍手中的棋子,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引导来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让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最后,让学生在情趣高昂时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老师给大家讲个《神奇的1》故事好吗?

从前,数学王国中有个小精灵名字叫“1”,一直以来他都闷闷不乐的,很不开心,认为自己总是最小的,让人瞧不起。国王看见了,也很伤心,于是,想了个办法,请来了一个魔术师,名叫“数位表”,让他来帮帮小精灵“1”,让她变得快乐,变得自信。

教学流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受其生理、心理特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是教学的

设计意图

魔术师挥动着神奇的魔棒,让小精灵“1”在他的身上尽情地舞蹈,当她跳到十位上时,她变成了10,其他的数学王国中的小朋友为她鼓掌,她很开心,很开心,继续舞蹈着。当她跳到百位时,她变成了100,下面掌声、欢呼声更是激烈。当她跳到了万位时,她变成10000,人们就奋勇上来与

1 她舞蹈。

从此以后,小精灵“1”就不再苦恼,不再看不起自己了。而是,在数学王国中尽情发挥自己的余热。

(注:本故事纯属自编。)

小朋友,我们要不要学着魔术师,来变变魔术?

今天我们就学魔术师,用数位表和棋子来变魔术,看看谁最聪明,变得又多又好。(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实践活动一:

(1)、学生拿出学具(数位表及棋子),我们用4颗棋子,和一张数位表,来变魔术,比一比,谁变得多,变得好。

出示友情提示:

1、只用4颗棋子,在数位表上摆数。

2、摆出一个数读出来,并写在本子上。

3、完成后,与同桌说说你变了多少个数?你是怎么变的?

(2)、学生独立操作

教师巡视,引导需要帮助的同学。

(3)、汇报交流

①、最多摆几种?

②、你是怎么摆的?上来展示给大家看一看。(一人摆,大家读,老师帮着板书)

③、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④、比一比,谁摆的好?为什么好?评价他们的摆法。

⑤、小结。

教学流程

2、实践活动二:

(1)、下面,我们用自己手中的棋子,四人小组分工,自由选择1颗、2颗、3颗、5颗、6课棋子,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去变魔术,一边变,一边读,并及时记录在本子上,然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并由组长组织汇总在记录表上,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践操作

(3)、汇报交流

你选择几颗棋子?你是怎么摆的,分别摆出哪些数?

你发现了什么?

(4)、验证自己的猜想。用自己最好的方法,快速地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说出7颗、8颗、9颗棋子分别能摆出哪些数字,便把汇总表补充完整。

(5)、交流反馈

(三)、巩固升华

1、游戏:猜年龄

小红的奶奶今年的年龄,个位数字加上十位数字正好是10,小红的奶奶今年的年龄是多少岁?

小的奶奶今年已经是七十多岁了,她应该是多少岁?

2、拓展练习

用10颗棋子能摆几个两位数?

11、12颗呢?

回家自己试一试,并找一找,他们之间又会有什么规律?

(四)、全堂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要学会认真观察,多动脑,那么我们就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

重要环节之一。

再者,“趣”是低段学生课堂的“调味品”,有了它,学生才愿学、乐学、爱学。

因此,我创设“讲故事”这样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奥妙的欲望。

《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一年级的小朋友中,让他们玩,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归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能力。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应用获取数学知识,让起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做游戏,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在练习设计中,我让学生做个小游戏--猜谜语,正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让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快感。

流有余念,让学生自由探究,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断

(一):

师:我们也来当一当魔术师,来变变魔术吧!

请大家拿出四颗棋子和数位表,就用四颗棋子,在数位表上摆数,比一比,谁摆的最多,摆得方法最好。注意,开始之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友情提示。

生:齐读后,开始动手摆棋子,并一边读数,一边写数。

师:摆好的同学,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摆的,都摆出了哪些数?并比一比,谁的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变魔术,并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是这样摆的:(上台演示)先把4颗棋都放在个位上,是4;再移一颗到十位,是13;再移一颗到十位,是22;再移一颗,是31,再移一颗到十位,就四颗都在十位上是40。

师:老师做你的小秘书,把你刚才摆的4个数写下来(板演:

4、

13、

22、

31、40)

生:老师,我不跟他一样。

师:好,你上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是这样摆的,我全部都先放在十位上,就是40,然后全部都放在个位上是4,再放一颗到十位上,其他的放在个位上,就是13,然后,反过来,3颗放在十位上,一颗放在各位,就是31,还有两颗放在个位上,还有两颗放到十位上,是22,然后,再反过来放,还是一样是22,所以就只有一个22了。

师:小朋友们听清楚了吗?告诉老师,我们也把他写下来。

师:小朋友的想法都不错,我们一起为他们俩鼓掌!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吗?

生:呵呵,老师,我是随便摆的。

师:哦?那你认为你的方法怎么样?比较喜欢哪一种摆法?说说理由。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这样一颗一颗移不会忘记,而且好玩点。

生:我喜欢第二种摆法,只要摆好一个数,交换它们的位置,就成了另一个数,简单点。

生:我不喜欢第三种摆法,这种摆法有时候会忘记掉了哪些数都不知道。

师:每一个同学都有心目中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来摆,摆出的都是5个数。但是,我们也应该要考虑一下,哪些方法会比较好,到时,我们也可以用那种方法,这样我们就能摆得多,而且摆得快了。

片断

(二):

师:刚才我们分别用1-6颗棋摆出了相应的数(演示)。而且发现了一些小秘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如果用

7、

8、9颗棋各能摆出多少个数呢?

生:分别能摆出

8、

9、10个数。

师:谁同意他的想法?说说你的理由。

生:用1-6颗棋摆出的是

2、

3、

4、

5、

6、7个数,所以用

7、

8、9颗棋就能摆出

8、

9、10个数。

师:一定吗?

4

生:一定。

师:这毕竟是我们刚才发现的小秘密,到底我们的猜想对不对,我们只有通过验证才能知道确切的答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不过这一次你可以选择摆一摆,也可以不摆,在脑子里想,然后直接写出这些数。

生:动手实践操作。

师:通过验证,你们的猜想正确吗?

生:我选7颗,写了8个数:

7、

16、

25、

34、

43、

52、6

1、70。

生:我用9颗棋写出了10个数:

9、

18、

27、

36、

45、

54、6

3、7

2、8

1、90。

生:我用8颗棋写出了9个数:

8、

17、

26、

35、

44、

53、6

2、7

1、80。

师:其他同学写的数都是一样吗?

生:一样。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都是对,老师为你们骄傲,那我们也来祝贺自己吧!

生:棒!棒!棒!我真棒!

六、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和处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探索能力的发展。《摆一摆,想一想》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我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充分玩耍棋子,摆弄棋子的同时,学到知识,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然而从开始设计,到之后的实践上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这堂课以下几个方面让我感触颇深:

1、理念更新,落实实际行动。

新课程观念新了,思维活了,而实实在在落实课堂实际中才是最重要的。在整堂课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从情景创设,到实践操作,接着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征与排列规律,最后应用规律。教师都只是提供了材料,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感知与操作,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最终在相互合作交流中掌握了知识。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的课堂中,同学们一反课改前的“静”,而是热闹闹的“动”了起来,这也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拓了,能力发展了,头脑也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意识也浓了。在整堂课中,我就是让“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用棋子变魔术,创造出一系列数的,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征与排列规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之后,我用猜想--验证--应用,再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让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3、合作交流,发展学生能力。

实践操作,汇报交流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用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经历数学和运用数学。学生是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竞争欲,因此,我化“静”为“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娱乐中、探索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独立

5 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感。整堂课中,都是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完成,在合作交流中发展,使他们的多种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高。

4、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①、时间调空问题。这样相对开放的实践活动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时间度的把握相对要困难点。如这节课,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1-6个棋子摆数、发现其中的规律,比较拖,浪费了时间,使后面的一些活动无法完成。实践活动课中如何更好的把握时间的“度”,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研究。

②学生差异问题。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这样的实践活动课中,对中小学生来说,确实能帮助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可是在“探究”与“发现”中,他们失去了阵脚,多了些“随从”。如在这堂课教学中,我发现那些优生思维活,能力强,方法好,速度快,而少部分学生,反应较慢,显得有点困难。如果经常这样做,对于他们又是如何发展与提高?这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讨。

第11篇: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感受现代生活 复习课题:第六课飞天梦想

第七课人类的翅膀

课前准备:课前把要复习的内容整理成问题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抽时间先把会做的题做了。

考标链接: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运用) 复习内容: 第六课飞天梦想 1、我国的科技现状:

我国在航天技术、核技术、基因测序、杂交水稻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跃居世界先进行列。但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 2、我国科技落后的表现:

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水平总体较低; 研发经费、技术管理、科学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科技国际竞争力等在国际上排名不高; 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的尖端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3、4、辉煌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的辛勤劳动和献身精神。 科技兴国战略:

(1)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原因: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2)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内容(关键):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教育创新、科技创新)。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怎么做:

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要大力加基础教育; 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 要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科技体制。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和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七课人类的翅膀 1、辉煌的科技发明改变了类的生活:科技成就对我们的生活的改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的生活有着沉甸甸的科技含量。科技使我们能够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妙。 2、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因为我们的美妙生活依靠他们的汗水来打造。 3、4、科技是一把双刀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致人于死地。 人类如何正确对待科技?

全面客观地看待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明确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类; 科学要关爱生命关爱世界,科学家也要关注科学研究成果是否合理; 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人类需要时刻修正科技发展的方向,修正科技成果应用的范围。 5、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牵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想不想创新,能不能创新,敢不敢创新,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衰成败。 6、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课堂环节:

1、复习上堂课复习过的内容(学生齐读复习内容)(5分钟) 2、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复习的情况(做题情况)(5分钟) 3、教师讲解复习内容题目,学生做笔记补充。(20分钟) 4、学生齐读本堂的复习内容,理清头绪,加深印象。(5分钟) 5、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自己读、背当堂课复习的内容。

第12篇: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9《影子》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进行拆谜语比赛,看哪位同学猜得又快又对。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语言,一叫千门万户开。 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

脑袋聪明,手脚灵巧,喜欢爬树,最爱吃桃。

花冠头上戴,锦袍披身上,尾巴像扇子,展开很漂亮。 2.这么多小动物聚集在一起,谁能猜出它们要干什么? 出示课题:比尾巴,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生字,全班拼读,强调:

把(部首:提手旁,带有提手旁的字和手的动作有关) 猴(部首:反犬旁,带有反犬旁的字和动物有关) 鸭(部首是鸟字旁)

松(部首是木字旁,和植物有关) 公(部首是八字头)

2、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小手拍拍齐读词语。

(三)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有哪些动物参加比赛?

2、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教师一句一句教读,每一个句子后面有一个像尾巴一样的符号,叫问号。读时声音上扬。

(2)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3、学习第二小节

(1)谁的尾巴怎么样,引出第二小节,教读。 (2)师生配读(一问一答)

(3)生生配读(

1、2组对

3、4组)(同桌互读)

4、学习第三节

(1)教师一句一句教读。 (2)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5学习第四小节

(1)谁的尾巴怎么样,引出第二小节,教读 (2)师生配读(一问一答) (3)男女同学配读,同桌互读

6、指导背诵

7、总结全文

第13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课时)

教师 何天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

2、举例说出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培养、观察微生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们身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和分析,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2、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2、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关于生物圈中的生物我们已经认识了植物、动物,还有没有其它类型呢?引出新课

(二)什么是微生物?

出示一些微生物图片(流感病毒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共性特点(结构、大小),得出什么是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三)哪里有微生物?

微生物无处不就在,但个体微小,我们看不到。要想认识微生物,我们得想办法看到它们,你有什么办法?借助放大工具、培养成菌落,展示图片

(四)微生物的常见类型

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微生物的图片,可以感受到这个家族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形态结构特点我们可以把微生物分为不同的类型。你知道微生物有哪些常见类型?

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归纳总结,常见的微生物有三类:细菌、真菌、病毒。 (五) 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殖方式

1、细菌的形态

出示细菌形态图,结合实例归纳细菌的三种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细菌有哪些结构组成,细菌细胞与动物、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哪些结构不是所有细菌都具备的?归纳细菌的结构特点。 (六)

3、细菌的生殖方式和特点

给出细菌繁殖数据,引导学生思考细菌怎样产生后代?回忆细胞的增值方式,归纳细菌通过分裂方式产生后代,速度快。

(七)小结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细菌、真菌、病毒

三、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殖方式

球菌、杆菌、螺旋菌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荚膜鞭毛等分裂生殖

(八)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细菌、真菌、病毒

三、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殖方式 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单细胞,

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有有荚膜鞭毛等 生殖:分裂生殖,速度极快

第14篇:集体备课教案

《是乐谱错了》教学片段(初案)

五、锁定重点、品读感悟

1、画一画:

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出描写这位大指挥家自信的语言、神态和表情的句子、词语,从中体会出小泽征尔过人的勇气与自信的素质。

2、品一品

课件出示:句子1——“突然,小泽征尔发现曲调有一点不和谐。一个念头在他头脑中闪过:乐队演奏错了!”。这句话表现了小泽征尔具有什么样的音乐素质?

课件出示:句子2——“小泽征尔再一次停下来”。从重点词“再一次”看出此时小泽征尔是怎样认真、慎重的面对眼前的问题?看出他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3、读一读:

指导练读文中对话,用怎样的语气读小泽征尔的话?

课件出示:

1、这次,他向评委提出:乐谱出错了。“不可能,乐谱是不会有错的”。一位评委肯定地说。(小泽征尔的话用肯定语气读)

2、“是的,乐谱怎么会有错呢?”另一位评委附和着。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是乐谱错了!”(小泽征尔的话用坚定、自信、不容质疑的语气)

(1)、教师用坚定、自信、不容质疑的语气范读。

(2)、学生练习读。

(3)、指名读。

《是乐谱错了》教学设计(定案)

五、锁定重点、品读感悟

1、画一画:

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出描写这位大指挥家自信的语言、神态和表情的句子、词语,从中体会出小泽征尔过人的勇气与自信的素质。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品一品

课件出示:句子1——“突然,小泽征尔发现曲调有一点不和谐。一个念头在他头脑中闪过:乐队演奏错了!”。这句话表现了小泽征尔具有什么样的音乐素质?

课件出示:句子2——“小泽征尔再一次停下来”。从重点词“再一次”看出此时小泽征尔是怎样认真、慎重的面对眼前的问题?看出他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课件出示:句子3——“一位评委肯定地说”,“另一位评委附和着”,“一致认为乐谱没有错”。

(1)、这些短语体现出评委怎样的态度?

(2)、小泽征尔此时内心是怎样的?想象一下他的内心活动。

3、读一读:

指导练读文中对话,用怎样的语气读小泽征尔的话?

课件出示:

1、这次,他向评委提出:乐谱出错了。“不可能,乐谱是不会有错的”。一位评委肯定地说。(小泽征尔的话用肯定语气读)

2、“是的,乐谱怎么会有错呢?”另一位评委附和着。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是乐谱错了!”(小泽征尔的话用坚定、自信、不容质疑的语气)

(1)、教师用坚定、自信、不容质疑的语气范读。

(2)、学生练习读。

(3)、指名读。

《是乐谱错了》教学设计(补案)

五、锁定重点、品读感悟

1、画一画:

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出描写这位大指挥家自信的语言、神态和表情的句子、词语,从中体会出小泽征尔过人的勇气与自信的素质。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品一品

课件出示:句子1——“突然,小泽征尔发现曲调有一点不和谐。一个念头在他头脑中闪过:乐队演奏错了!”。这句话表现了小泽征尔具有什么样的音乐素质?

课件出示:句子2——“小泽征尔再一次停下来”。从重点词“再一次”看出此时小泽征尔是怎样认真、慎重的面对眼前的问题?看出他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课件出示:句子3——“一位评委肯定地说”,“另一位评委附和着”,“一致认为乐谱没有错”。

(1)、这些短语体现出评委怎样的态度?

(2)、小泽征尔此时内心是怎样的?想象一下他的内心活动。

(3)、片段训练:用简短的话语写出小泽征尔内心的活动。

(4)、面对庄严的考场,面对音乐界的权威人士的态度,如果是你,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那么,小泽征尔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说明了什么?此时你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

3、读一读:

指导练读文中对话,用怎样的语气读小泽征尔的话?

课件出示:

1、这次,他向评委提出:乐谱出错了。“不可能,乐谱是不会有错的”。一位评委肯定地说。(小泽征尔的话用肯定语气读)

2、“是的,乐谱怎么会有错呢?”另一位评委附和着。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是乐谱错了!”(小泽征尔的话用坚定、自信、不容质疑的语气)

(1)、教师用坚定、自信、不容质疑的语气范读。

(2)、学生练习读。

(3)、指名读。

《谁敢试一试》教学片段(初案)

三、研读课文,深化理解

1、初步感知人物

读了课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①齐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②耿老师的外貌让人记忆犹新,然而,他的课堂教学却更让人难以忘怀。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耿老师课堂上的风采?指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2、深入研究人物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①耿老师的第一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是怎么写的?

(课件出示):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问: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行为描写中你认为杯盖好拧吗?

②看到老师的表现,听到老师的话,课堂氛围怎样?同学们的表现怎样?在书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a、女生“纷纷扭头看”,前排的男生“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的大块头,几个大力士则“相互吐吐舌头”。

b、同学们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新班主任的第一节课,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c、“咬咬嘴唇”、“狂吸一口气”、“贴在怀里”和“使劲拧”

③读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充分表现了什么?

④小女生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什么?

“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这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

问:“才”、“竟”说明了什么?

(原来拧杯盖是不费力气的,和同学们的想像全然不同,结果出乎意料。)

⑤当同学们看到小女生轻易拧开了杯盖,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谁敢试一试》教学片段(定案)

三、研读课文,深化理解

1、初步感知人物

读了课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①齐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②耿老师的外貌让人记忆犹新,然而,他的课堂教学却更让人难以忘怀。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耿老师课堂上的风采?指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2、深入研究人物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①耿老师的第一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是怎么写的?

(课件出示):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问: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行为描写中你认为杯盖好拧吗?

②看到老师的表现,听到老师的话,课堂氛围怎样?同学们的表现怎样?在书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静”字说明什么?(来烘托当时同学们复杂的心情。)

(课件出示):

a、女生“纷纷扭头看”,前排的男生“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的大块头,几个大力士则“相互吐吐舌头”。

b、同学们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新班主任的第一节课,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c、“咬咬嘴唇”、“狂吸一口气”、“贴在怀里”和“使劲拧”

③读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充分表现了什么? ④小女生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什么?

“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这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

问:“才”、“竟”说明了什么?

(原来拧杯盖是不费力气的,和同学们的想像全然不同,结果出乎意料。)

1、小练笔

有自信才会有成功,有成功才会更自信。本课中小个子女生以自己的勇气敢于挑战老师所不能做的,此时,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个子女生的举动换来同学们嗤嗤地一笑,此时,同学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2、请你发挥想像,扬起你自信的手笔,以片段的形式写出当时小个子女生和同学们的心理活动。(任选其一)

3、耿老师说明不能拧杯盖的原因

《谁敢试一试》教学片段(补案)

三、研读课文,深化理解

1、初步感知人物

读了课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①齐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②耿老师的外貌让人记忆犹新,然而,他的课堂教学却更让人难以忘怀。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耿老师课堂上的风采?指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2、深入研究人物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①耿老师的第一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是怎么写的?

(课件出示):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问: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行为描写中你认为杯盖好拧吗?

②看到老师的表现,听到老师的话,课堂氛围怎样?同学们的表现怎样?在书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课件出示):

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静”字说明什么?(来烘托当时同学们复杂的心情。)

(课件出示):

a、女生“纷纷扭头看”,前排的男生“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的大块头,几个大力士则“相互吐吐舌头”。

b、同学们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新班主任的第一节课,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c、“咬咬嘴唇”、“狂吸一口气”、“贴在怀里”和“使劲拧”

③读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充分表现了什么?(a句形象生动的神情描写,表现了同学们的为难和不敢尝试的心态。B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同学们不敢大胆尝试,不敢向老师挑战、向困难挑战的心理。C句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小个子女生坚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设计意图]潜入文本,抓住重点,悉心感受,探究内心,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④小女生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什么?

“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这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

问:“才”、“竟”说明了什么?

(原来拧杯盖是不费力气的,和同学们的想像全然不同,结果出乎意料。)

⑤当同学们看到小女生轻易拧开了杯盖,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在小女生尝试的时候,同学们表现怎样?

全班同学都惊愕了

有些同学嗤嗤地笑了

(课件出示):

全班同学都惊愕了

有些同学嗤嗤地笑了

问:从前后不同的表现中,你有什么想法或感受呢?

(抓住机遇,树立自信才能成功,做旁观者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1、小练笔

有自信才会有成功,有成功才会更自信。本课中小个子女生以自己的勇气敢于挑战老师所不能做的,此时,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个子女生的举动换来同学们嗤嗤地一笑,此时,同学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2、请你发挥想像,扬起你自信的手笔,以片段的形式写出当时小个子女生和同学们的心理活动。(任选其一)

3、读片段(教师随机评价)

4、耿老师说明不能拧杯盖的原因

第15篇:集体备课教案

国培计划---2010年中小学教师远程项目 培训甘肃高台初中语文一班集体备课教案

时 间:2010年7月28日 地 点:语文组办公室 主 备:王富国

参与人员:语文组全体成员

作文:为心灵寻找一个有温度的字眼

——学习写得有文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好的文章必须同时具备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

2.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写作理论,并能结合好的实例写出符合要求的句段。3.激发学生今后发现、积累美词佳句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出能表现某一思想或意愿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跳出有限的理论,为自己的思想找到一个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创意】

本节作文课的整体教学思路是: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走进去,轻轻松松地走出来。

穿插于教学中的优秀作文,精彩语段,以及语段的背景故事,就像老师带给学生的礼物,学生能从其中很直观地感悟语言的文采之美,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评价,逐步明白什么是“文质兼美”,什么是“讲究文采”,在每一环节的小结处,又让学生明白树木的背后还有一片森林。接下来就是要学生创造语言....的文采之美,于是,设计了一些易于操作的训练活动,能够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

让敢于尝试的学生写出来,让能力突出的学生说出来。最后的一个层级式训练方法,给学生指明一个锤炼语言的方向,既树立学生的信心,也要让学生明白锤炼语言是件永无止境的事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谈话式导入

二、文质兼美

活动 欣赏一篇以“成熟”为话题的作文 出示课件一 (美丽的灵魂)

感悟 成熟是人的一种气质,是我们大家每天都在经历着的,我为了把这样一个琐碎的、无形的的内容写得具体,就想到把“成熟”与人的优秀品质联系起来,比如乐观、执着、甘于寂寞等,然而要做到“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还要锤炼语言。于是在文章的第二段(出示课件二)我以四季中有代表性的事物为喻体:成熟是面对荒凉仍要破土而萌的小草,成熟是无人欣赏也要亭亭玉立的野荷,成熟是懂得适时绽放的金菊,否则哪有人记得菊花的清香,成熟是不轻言放弃的残雪。

小结 写文章首先必须有个好的思想,继而找到使这种深刻思想得以彰显,得以成熟的优美文字,即为自己的心灵、思想寻找到一个有温度有力度的字眼,这样写成的文章就具备了“文质兼美”(出示课件三)的特点。

三、讲究文采

过渡语 这里的“文”就是文章的文采,“质”就是文章的思想,那么什么样的文章能称为有文采呢?就是要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巧妙、意蕴丰厚。下面我们就从精彩的语段理解文采,从文采的角...........度锤炼语言。

出示课件四

词语生动 句式灵活 修辞巧妙 意蕴丰厚 从精彩的语段理解文采 从文采的角度锤炼语言

(一)词语生动

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河畔,那一片沙漠荒原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它的名字叫胡杨,胡杨树不畏风沙干旱,严寒酷暑,扎根于地下的根系比生长出地面的枝叶还要庞大,据说胡杨树活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又一千年,下面是对胡杨树的一个描写片断。

出示课件五

每一棵树的树干都扭曲着,如同剽悍的弓箭手拉开强劲的弓弩,绷开一身....赤铜色凸起饱绽的肌肉。 ..赏析 语段描写的是胡杨树在风沙的卷裹下,周身都是破损的树皮,皴裂着粗大的口子,“扭曲”一词不仅写出了胡杨树生长环境的恶劣,而且可以使我们看到胡杨树与风暴斗争的痕迹,狂风袭来,胡杨被吹弯了站起来,狂风再一次袭来,胡杨树倒地后又爬起来,逐渐成了扭曲状,如果换成“弯曲”,就没有这种效果了,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这里偶尔遭遇一下风雪,路旁的树都呈现出一种顺势而倒的情形,那就是弯曲。再看“绷开”一词,用得很有力度,给人一种痛快淋漓之感,就像一个钢琴家甩开臂膀大开大合的演奏,也像运动员挥动球拍给出的致使一击,“饱绽”一词呼应“绷开”,更是体现出胡杨树顽强的生命力,这里仿佛有个有趣的情形,肆虐的狂风本意要撕破胡杨树的衣服出一下胡杨的丑,谁知反而被胡杨饱绽的生命给震慑住了,在这里,作者要向我们展示的是胡杨树的力量之美,可文段不着一个“力”字,我们却分明感受到了。

小结 追求文采的第一步就是善于选用能绘声、绘色、绘态的词语,做到写.......景状物,求其穷形尽相,写人叙事,求其惟妙惟肖,抒情言志,求其情理畅达。 ...........................要求 以“蜘蛛结网”为话题,分别写出褒义、贬义且语意完整的一句话。 褒义 像蜘蛛结网一样,一丝不苟,才有圆满的结局。 贬义 像蜘蛛结网一样,企图网住别人也网住自己。

四、积累方法

过渡语 大家知道“推敲”一词的来历吧,也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以及“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可谓一字传神,还有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见锤炼语言虽然辛苦,但十分重要,所以老师给出一个锤炼语言的方向。

五、课堂小结

由抽象的思想到具体的文字,就像过一座独木桥,桥下的流水会让你战战兢兢,桥身的颤动会让你时时止步,总之,你得小心翼翼,不那么顺利地走过去,过去了,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在每一个思想的背后都有这样一座独木桥,那就看同学们愿不愿意走,走多了,走顺了,就能达到“妙手偶得”,浑然天成的境界了。

六、习作训练

我们欣赏大自然,欢歌鸣叫的鸟儿,粲然怒放的花儿,无语凝重的远山,来去匆匆的河流;我们欣赏几千年来的人文艺术,一幅画、一首歌、一行字、一幢建筑物;我们也欣赏人自身,因为欣赏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欣赏,每一个人也应该懂得欣赏别人,欣赏是一种爱……

请以“欣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自拟题目,按要求写作;

2.文体不限;

3.为心灵寻找一个有温度的字眼,学习写得有文采

第16篇: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组名称:三年级语文组

集体备课时间:5.19 参加人员:三年级语文老师

课题名称: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主备人:

记录人: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材分析: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我”的一次上网经历,让我们在领略网络魅力的同时,了解网络的特点和作用,真切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

学习本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础知识,引起对网络和现代科技的兴趣,同时体会文中描写情绪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信息、网络、遍布、信箱、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米老鼠、赞叹、敞开、恋恋不舍、新奇、功能”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描写情绪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路”,(学生边看边说)路有很多种,我们今天再认识一种新的“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中的“信息高速路”为什么加了引号?(不是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路,而是指电脑网络)

4.同学们,你们平时跟电脑打过交道吗?能不能结合你自己的亲身实践或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电脑的了解?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信息高速路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注意翘舌音:“鼠”“敞”。 “恋”的读音是liàn,不读niàn。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拼音是否标注正确。

(3)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过渡: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下面我就来学习课文。

三、细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第一自然段

1、文中的“我”家里能上网了,我的表现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的?

2、指名读。

3.齐读,体会“我”的心情。

(二)第二自然段

1、这是作者家第一次上网,他都了解了关于网络的哪些知识?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来。

2.全班交流

(1)学生汇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电脑网络。

出示: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一起。

a.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作者把电脑网络比作一个遍布全球的巨大蜘蛛网,你们能理解吗?(学生说)

b.为了让大家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老师把这个蜘蛛网图给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配音蛛网图)

c.谁想来谈谈感受?(我觉得网络真了不起)那你们能用了不起的语气读好这句话吗?(学生齐读)

(2)难怪小作者说,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出示)

a.小村庄有什么特点?

b.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呢?(网络使世界各地的人没有了距离,身在家中却可广泛联系。)

(3)这样神奇的信息高速路,我们能在上面干些什么呢? (可以查阅信息,可以用自己的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可以参加网络购物

拍卖等活动。)

师相机板书: 查阅信息 发送电子邮件 网上购物

(三)学习第三~五自然段

1、“我”听到电脑网络的这些用途,反应是什么?怎么做的?默读第三~五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2、全班交流

(1)学习第三自然段。 a.“我”听到电脑网络的这些用途,是怎么做的?

b.“我”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c.大家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上网时的感受吗?(自由分享) d.有感情的读,体会“我”的心情。 (2)学习第四自然段。

a.“我”还上网做了什么?(有( ),有( ),有( ),还有( )) b.“应有尽有”是什么意思?

c.省略号起什么作用?体会网络中内容的丰富与网络的神奇。

d.“我”当时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出示: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了。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抓住两个“一下子”领会网络的快捷方便,从网络的广泛联系领会“地球变小”,从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领会“知识的大门敞开”。)

(3)学习第五自然段。

a.“我”还上网做了什么?(发邮件)

b.电子邮件有哪些优点?(便捷、快速、节约纸张、保护环境) c.你发过电子邮件吗?谈一谈感受。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了网络的用途以及它的方便,快捷。有句话叫做“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亲身体验了,上网了就不想离开了,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网络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它的用途广泛,也很神奇,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它,正像爸爸说的那样:“今天用到的,只是网络功能的一点点,网络还有很多很多用处呢!”

(1)出示:今天用到的,只是网络功能的一点点,网络还有很多很多用处呢!

(2)谁愿意以一个小电脑专家的身份来给大家介绍电脑网络的其他用途。 (3)小结:老师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有机会的话,更多地去了解,去感受,去体验网络的更多的功能。

四、拓展延伸

1.大家通过学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吗?

2.同学们,世界天天在变化,科技正在以你所预料不到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希望大家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去探知科学更神奇的领域,去发现世界的神奇奥秘。

板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查阅信息

电脑网络

发送电子邮件

神奇 网上购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详细的学习了这篇文章,现在大家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什么?(电脑的用途,“我”的第一次上网做了什么事?)

2.过渡: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那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二、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注意翘舌音:“鼠”“敞”。 “恋”的读音是liàn,不读niàn。

过渡:大家不仅字音读的准确,而且读得也流利,现在看一下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字呢?(分析难记的字)

2.识记字形

(1)让学生说出难记的字,全班讨论。 (2)全班交流(写出难记的字的方法) 3.书写指导

(1)指出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盯”“眯”的左半部分是“目”。 “秒”的左半部“禾”的最后一笔是点。 “警”的下半部“言”的第一横最长。 “恋”的上半部不是“亦”,笔顺。 “鼠”的笔顺。

“览”的下半部是“见”,区别于“贤”。 (2)教师范写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都上网吧,我们交流一下上网的收获。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在丰富我们知识的同时,有没有给我带来危害?

3.总结:同学们,“国际互联网”的知识十分丰富,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带来的好处说不完;当然,网络也有它的害处。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正确使用“国际互联网”,让它为我们发挥有益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做基础训练。

教学反思: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是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一单元专题编排的,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作者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因此在设计时,我以小作者的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紧紧抓住“情不自禁”、“迫不及待”、“恋恋不舍”等几个词语贯穿整个课堂,对教材大胆整合,从课文的重点段落入手,通过反复朗读、合作交流、讨论展示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读悟结合,避免了教学的平均用力,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但是,细细想一想,课堂上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习课文第

四、五自然段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做为教师,我的活动却明显得有些作秀——大概是为了让听课的老师感受到我对学生的整体调控吧,我在教室里来回巡视,对学生的督导仅限于“你们讨论完了吗?”、“好,不错!”等形式性的评价,没能真正地参与进去,及时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孩子会学习。现在想来,教师应该有目的的选择一两个学习小组,参与其中,才能为今后更好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看来,真的是这样。

郝老师:

通过声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本课教学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故事吗?学生肯定会兴趣盎然。随后我就播放录像并说:“有一位明明也和大家一样,对网络充满了好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在网上时大开眼界时神奇经历。

王振华:

在读书中理解,激发情感,在读书中表达情感。这篇文章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我家的电脑可以上网啦”的喜悦之情。开始我先让学生读课文,而后理解课文内容,从这两个方面的讨论情况来看,学生读书没有感情是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密切相关的。例如第一自然段,作者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首先告诉大家他很高兴。因而读起来竟没有一点高兴的味儿。于是我引导学生重读这两句话,边读遍理解,学生终于体会出这段表达的是“我家电脑可以上网了,我感到特别高兴。”在此基础上同学的朗读也有高兴的味儿啦。

刘丽婷: 抓住学生的不同理解,引发学生的辩论。课文的

三、

四、五自然段写的是作者亲身感受网络的神奇功能。在理解时一部分认为是写网络功能的,一部分同学认为是写体验网络的神奇功能的。从同学们的回答情况来看大家都同意是在写网络的神奇功能的,但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谁的更准确呢?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两点引导学生各据一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终于能够准确地理解表达内容了。

田艳:

这堂课分析得还不够到位,对于家里有电脑,经常上网的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很简单,但对于那些不会上网,不理解网络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在教学“爸爸告诉我,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这句话时,我只是口头解释了,电脑与蜘蛛网的相似之处,这样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相当困难,课后老师的点评可以以画图的方式进行理解,让学生有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

第17篇:集体备课教案

锅圈岩乡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组集体备课讨论记录

第五单元 找规律

年级:四年级 学 科:数学 备课时间:2011年10月22日 主 备 人:章仁军

参备人员:陈雪 杜培菊 备课地点:数学组办公室 课题: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48~51页 教学目标:

⒈ 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⒉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⒊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⒈ 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课时划分:

共计4课时

书本第48页例题、想想做做 课时

书本第50页例题,想想做做 课时

单元测试练习

课时

112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学生动手操作法。 讨论过程记录如下:

章仁军:本单元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

陈雪:第50~51页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选配”的含义,学习不重复、不遗漏地有序选配,探索计算选配方案总个数的方法。

第52~53页接触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这些是比较典型的选配,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操作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杜培菊: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例题的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

章仁军:(1) 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例题在小明购买玩具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弄懂“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明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教材借助“萝卜”“番茄”卡通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先选木偶、再配帽子”和“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两个小卡通的思路在表达上是有差别的,“萝卜”卡通把思路讲得具体而详细: 如果选这个木偶,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即这样或那样;如果„„“番茄”卡通的思路只讲了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线索。两个卡通都没有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讲完整,都没有说出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选配思路,激发动手选配的热情,在卡通的启发下进行有序的选配活动。教材要求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选配的,使操作行为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不但具体生动,而且是有条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图形代替实物,用连线表示选配,再次体会选配的过程和答案,设计这个层次的活动是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数学思考。我们都明白,数学教学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不局限于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教育价值更体现在获得实际问题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这里用图形代替实物有取材方便、操作简便等优势,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选配的含义,能完整地呈现出各种选配方案。教学时要注意四点: 一是帮助学生辨别两种图形分别代替了什么物体,从而感受取材之便。二是帮助学生明白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之间连一条线,表示一顶帽子和一个木偶的选配,从而体会操作之便。三是指导学生有次序地连线,要联系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操作印象,先选1个三角形与3个梯形分别连线,表示1顶帽子与3个木偶间的三种选配;再选另1个三角形与3个梯形分别连线,表示另1顶帽子与3个木偶的三种选配。当然,先逐一选定梯形,分别与2个三角形连线也是可以的。四是数一数一共连了几条线,得出选配方案的个数。

然后是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对选配问题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选配,要在头脑里再现选配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反思在图形间连线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种选配方案,组织起有条理的思考。研究木偶个数、帽子顶数与多少种选配方法的关系是探索问题的计算方法。由于1顶帽子和3个木偶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顶帽子与3个木偶之间共有2×3=6(种)搭配。也可以这样想,由于1个木偶和2顶帽子有2种搭配,所以3个木偶和2顶帽子共有6种搭配。这些思考凸现了搭配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问题。

杜培菊:

(2) 第52页例题是简单的排列问题。把m个不同的元素按任意一种次序排成一列,称为一种排列。变换m个元素的排列次序就得到不同的排列。m越大,参加排列的元素越多,排列就越复杂。本单元把参与排列的物体控制在3个,不让排列问题很复杂。例题里3个小朋友排队照相,可以有多种排队次序,所以有多种不同的排列。排列问题是一类典型的选配问题,有序地选配的思想方法能支持对排列问题的研究。

例题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在创设现实情境之后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启发思路。小军站在左边第一个有2种不同排法的图示能起两点作用: 一是让学生体会小明和小红调换位置,已出现不同的排队次序,是不同的排法。二是引导学生继续类推,如果小明站在左边第一个或小红站在左边第一个,各有2种不同排法,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有条理地形象思维是这个层次教学活动的重点,要抓住“如果××站在左边第一个,有2种不同排法”,把思考过程分成三段进行,把所有的排法分成三组表述。

接着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3个小朋友,把各种可能的排法都表示出来。和前面用图形表示木偶和帽子相同,用字母表示人也便于操作、便于思考、便于表达,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联系3个人排队拍照的形象思维和有条理的思考,有次序地写出字母表示的各种排法: ABC BAC CAB ACB BCA CBA,能进一步体会排列与位置顺序有关,熟悉次序的变化规律,使思维活动更流畅。

(3) 从m个元素里选择n个,按某种次序排成一列,也是一种排列。“想一想”在3个人里选2个人照相是例题的变式,思路与例题相似。通过图片理解每次选2人排在一起,有两种不同排法以后,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每次选2人有几种不同的选法。在3个小朋友中每次选2人,也就是每次去掉1人,去掉的1人可以是小军、小明或小红,有三种可能。因此,每次选2人也有三种可能。要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或者用字母A、B、C的操作,在例题的基础上独立思考,从而达到锻炼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等目的。

陈雪:2? 引导学生灵活应用例题里的策略、方法,解决“想想做做”里的实际问题。

找规律的教学不是为了形成某个数学概念或记住某种法则,而是开展数学活动,积累探索规律的体验。两次“想想做做”里的习题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与例题比较接近的,另一种是与例题有较大差异的。

(1) 编排与例题相近的实际问题,能重温例题里使用的方法和进行的活动,继续体会例题的思想方法,达到深入理解、独立应用的目的。第51页第

1、2题都是搭配问题,例题的思想方法可以直接迁移到这两题的解答上来。第1题的特点是路线图已经画出,数与算相结合能很快知道小军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算理出自有序地数一数的活动,计算的式子又把数一数的形象思维提升到抽象思考的层面上。第2题的特点是增加了参加搭配的物体的数量(衬衣有3件,下装有5条)。在分别解决穿衬衣与裙子、穿衬衣与裤子这两个简单搭配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思考衬衣与下装“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仍然可以用连线的方法,逐一把每件衬衣与每条下装搭配。从中体会后一个问题是前面两个搭配问题的合并,虽然搭配的情境变化了,但搭配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变。因此,求后一个问题的答案,还可以把前两次搭配的种数相加。第53页第1题用

8、

2、5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情境图里已经组成的825和852能给学生两点启示: 一是相同的数字排在不同的数位上,组成的数不同;二是拉近这道题和例题的距离,例题的思路是如果小军排在左边第1个,那么就有两种排法。这里先把数字8放在百位上,就能组成两个不同的三位数。相通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有规律地排出所有能组成的三位数,进一步领会简单的排列。

(2) 解决与例题不同的实际问题,能避免机械重复训练,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体会例题里的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从m个元素里每次选出n个成一组,是一种组合。第53页第2题四个球队进行足球比赛,每两队踢一场球是简单的组合问题。教材引导学生利用搭配经验,用连线的办法解决新颖的问题。如果先在红队与黄队、绿队、蓝队之间各连一条线,表示红队与另外3个球队分别踢一场球,那么黄队只要再和绿队、蓝队各赛一场,与红队不需要再踢了。剩下的绿队和蓝队踢一场,比赛就结束了。通过这样的连线活动,学生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感受组合问题的特点。第3题的两个问题是不同的问题,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是组合问题,每两人互寄一张贺卡是排列问题。因为后者既要“我寄给你(他)”也要“你(他)寄给我”,而前者则不是这样。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3人之间连线的办法来体会。

讨论意见及总结:最后要指出的是,本单元研究了搭配、排列、组合等问题,教学时不要把这些名称告诉学生,更不要突出问题的类型,一类一类地教学和相互比较。有条理地思考,借用符号进行有序的操作,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到问题的全部答案等思想方法才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课时 找规律

(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要求】

⒈ 让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⒉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⒈ 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⒉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以前,我拉曾经学过哪此找规律的问题?

指名回答,指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有关找规律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⒈引导观察、了解图意。

看课本第48页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名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⒉提出问题

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再观察图中相关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问题。 ⒊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指名汇报结果。师将问题排列:

小兔子晒了9块手帕,用了10个夹子。 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 有12块篱笆,13根木桩。 提出:你了现了什么规律,先让学生能过比较,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组织全班交流。 ⒋教学试一试: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试一试。

先让学生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操作,并思考问题中提问题的问题。组织全班交流。 ⒌想一想,

你还能找出哪些有这样规律的事情。

三、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发现,小组交流,最后组织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五、反思:

第二课时 找规律

(二)

【教学内容】书第50页例题,试一试,第51页“想想做做”第

1、2题。【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⒉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初步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执情,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指名口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拉将学习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⒈教学例题

⑴看例题,创设情境

看例题图:一条林阴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树,相邻的两根树相隔3米,林阴道前有5只兔子排队做操,相邻的两只兔子相隔2米。

林阴道一共多少长?

兔子的队伍共多长?

⑵自主探究

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联系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运用有关规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⑶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引导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兔子做操的队伍可以看作多少2米?

木阴道可以看作多少个3米?

交流时鼓励学生发现相关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⒉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交流讨论。

三、想想做做

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讨论。

第1题重点讨论: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

第2题重点提示:长80米的跑道一边,边长20米的正方形草坪的四周。

四、布置作业

五、反思:

第18篇:集体备课教案

初备教案:

Unit 3 Asking the way 教学目标:

1 掌握问路句型的使用和一般过去时的复习。

2 掌握四会单词 stops, turn left /right , post office ,get on /off, along, street。

3.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四会句型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please? 4.能听得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Go along this street, and then turn right at the thirdcroing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It\'s about a kilometer away .You can take bus No.5 .How many stops are there? How can I get to the shopping center? 6 掌握三会单词suddenly ,thief , stole, out of , 7 掌握ou 在单词中的发音.8学会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四会单词和问路的句型。

2.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并了解字母组合ou在单词中的读音。

课前准备:

1 准备本课E和F部分的录音和多媒体课件。 2 准备地图。

1 3 课前写好本课的课题。 教学过程:

Ⅰ 听本课的歌谣Run rabbit run Ⅱ 1.Free talk.师生交流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s: Good morning, T: Nice to see you again. Ss: Nice to see you, too.T: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It\'s Monday.T: Who is taller than David ?

T: Whose bag is heavier,yours or mine? T:Do the boys jump higher than the girls?

S: Yes ,they do.T:Does Jim swim slower than David?

S: No, he doesn\'t.T: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S: Go along ...then turn left/right at the ...croing ...请学生表演问路。 Ⅲ Revision 复习

1.How can I get to the ...?

2.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 Ⅳ Read and number 1 出示E部分投影片,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并引出三会单词的学习.2 让学生看图试着用英语描述图中内容。 3 让学生打开书,阅读E部分内容然后编号。 4 学生完成后,集体校对,后集体朗读E部分内容。

2 Ⅴ游戏活动:F Where am I ? 1.让学生参照P28的地图,用学过的英语来描述假设的位置。 2.把教室布置成地图的结构,学生身临其境,学生自己根据地图的情况来猜:Where am I ? Ⅵ Listen and repeat听一听,读一读 1 让学生听G部分录音,先让学生听一遍。

2 学生模仿跟读两遍,并请学生说出这四个词的中文意思。 3 让学生用所听到的单词组成一个句子创设情景让学生背诵。 4 听录音模仿跟读G部分。

布置作业:

1 A,B要求学生能够背诵病表演A部分。 2 背诵本课四会单词,准备下节课听写。

板书设计:

Unit

3 Asking the way

地名

blouse house mouse out

3 说备:

本课的主要话题是问路, 主要涉及到的词汇有:get on/off, turn left/right, a primary school...常用短语:come from, on holiday, ask sb how to do, go along, the third croing, on your left, You can’t mi it. how far…(from here), a long walk, take bus No.5, how many stops, every five minutes, at the third stop, That’s all right.shopping centre。对于“问路”这个话题应该说是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学生对话时也显得有话可说。可是在几个教时的训练下来,对于这单调的话题学生也难免觉得枯燥,而游戏形式则可以缓和或者说避免这种枯燥的产生。在F部分教材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有关猜测地点的游戏,即要求学生通过他人的描述找出真确的地址。但是这个游戏在操作过程中描述的一方虽然得到了有效的口语锻炼,猜测的一方也训练了听力和理解能力,但可操作性并不强,学生也对这种游戏兴趣平平,开小差的学生不少,尤其是那部分“差生”更是自得其乐,不在管你老师讲什么,即使被提问到,也是豪不在乎地随口说一个地址。在仔细研究教材后,我觉得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对“问路”这个话题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我觉得在这儿我们的教学要求可以分成两块: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必须同时能听懂和表达这个话题,而对于一些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则只要他们能理解就行了。有了这个目标定位,也为了使游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游戏的原有基础上加入了小组竞争环节,并且把书上死

4 板的地图变成了教室里的“实战演习”:我把教室里的每一条通道命名成了街道,这样教室就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学生分成几个自然小组,由一生发布命令另一组的一名学生则按照路线前进,而其余的学生则为评委,分别从语音、语法和理解正确性上对两名学生进行评价。经过课堂实践,无论是课堂气氛还是教学效果都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的学习任务得到了分层实施。

E 部分短文前半部分的内容逻辑性强,句子结构较复杂,所涉及的词组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根据课文内容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后半部分较前半部分较简单。学会整篇课文要求学生复述式表演课文,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在教学完整篇课文之后,再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G部分语音训练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字母组合OU在单词中的发音。要尽量多地带出其它的有这个字母组合的单词。大部分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完成练习,掌握地比较好。

5 修改后教案:

Unit 3 Asking the way 教学目标:

1 掌握问路句型的使用和一般过去时的复习。

2 掌握四会单词 stops, turn left /right , post office ,get on /off, along, street。

3.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四会句型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please? 4.能听得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Go along this street, and then turn right at the thirdcroing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It\'s about a kilometer away .You can take bus No.5 .How many stops are there? How can I get to the shopping center? 6 掌握三会单词suddenly ,thief , stole, out of , 7 掌握ou 在单词中的发音.8学会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四会单词和问路的句型。

2.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并了解字母组合ou在单词中的读音。

课前准备:

1 准备本课E和F部分的录音和多媒体课件。 2 准备地图。

6 3 课前写好本课的课题。 教学过程:

Ⅰ 听本课的歌谣Run rabbit run Ⅱ 1.Free talk.师生交流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T: Nice to see you again. Ss: Nice to see you, too.T: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It\'s Monday.T: Who is taller than David ?

T: Whose bag is heavier,yours or mine? T:Do the boys jump higher than the girls?

S: Yes ,they do.T:Does Jim swim slower than David?

S: No, he doesn\'t.T: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S: Go along ...then turn left/right at the ...croing ...2.请学生表演问路。

1.How can I get to the ...?

2.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 Ⅲ Revision 复习

1 看A部分投影片,师生问答,讨论会话。 2 让学生复述A部分第一段。

3 老师投影本单元的四会单词和词组,请学生集体朗读。 4 教师指地图请学生接龙问路。 Ⅳ 游戏活动:F Where am I ?

7 1.让学生参照P28的地图,用学过的英语来描述假设的位置。 2.把教室布置成地图的结构,学生身临其境,学生自己根据地图的情况来猜:Where am I ? Ⅴ Read and number 1 出示E部分投影片,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并引出三会单词的学习.2 让学生看图试着用英语描述图中内容。 3 让学生打开书,阅读E部分内容然后编号。 4 学生完成后,集体校对,后集体朗读E部分内容。 Ⅵ Listen and repeat听一听,读一读 1 让学生听G部分录音,先让学生听一遍。

2 学生模仿跟读两遍,并请学生说出这四个词的中文意思。 3 让学生用所听到的单词组成一个句子创设情景让学生背诵。 4 听录音模仿跟读G部分。

布置作业:

1 A,B要求学生能够背诵病表演A部分。 2 背诵本课四会单词,准备下节课听写。

板书设计:

Unit 3

Asking the way

地名

blouse house mouse out

8

第19篇:集体备课教案

第20课

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课标内容:

1、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外交史实。

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过程及中美建交的经过,分析其重大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讨论十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另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过程及中国合法席位恢复后在联合国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大意义。

2、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及阅读课文有关内容,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情况,认识中美建交的重大意义及中美关系发展曲折复杂的原因。

3、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的特点及外交活动的重大成就,理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建交,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2、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认识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综合国力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为人类进步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美建交和新时期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教学难点: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教师讲述及问题讨论教学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课前引导: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了争与生产共处的坚实基础,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取得了许多新的外交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新课教学】: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教师提问: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还长期被台湾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 教师讲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极力阻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教师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哪一年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讲述:

2、时间、经过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国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各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过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大意义? 教师讲述:

3、意义

它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是在中国席位问题上主持正义的许多友好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它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通过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从此,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中美建交

1、尼克松访华及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关于《中美联合公报》教师讲述内容: 中美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美国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 (1)、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美关系紧张 (2)、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变化的原因

(3)、尼克松访华及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同毛泽东会见,与周恩来会谈。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教师小结中美建交大事记:

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②、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③、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美建交前后,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友好发展

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变,促进了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开始了新的睦邻友好关系,这对两国的发展以及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有重要意义。70年代初,与中国先后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西班牙等。1972年,中英、中荷之间也先后将原来建立的代办级外交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截止1979年,中国已同20多个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三、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教师提问:新时期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其原因是什么?

1、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新局面

(1)、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各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2)、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进入建国以来最好最稳定的时期 (3)、密切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教师讲述:

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进入建国以来最好最稳定的时期:

同朝鲜、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孟加拉、尼泊尔、巴基斯坦等邻国的传统友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友好合作关系进入新阶段。

1990—1991年:同新加坡、文莱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使中国与东盟6国的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1990年:同印尼恢复了中断23年的外交关系。

中国同蒙古、老挝、越南三个邻国的关系实现了正常化。1991年同老挝正式签订了边界协定,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

同印度的关系也得到显著改善,1991年李鹏总理访问印度,1992年印度总统卡塔拉曼访华,开辟了中印关系的新时期。

1992年,中国同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3、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课堂小结】: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主要成就,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力量。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必将对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做出更大贡献【作业布置】:

◆温故知新;谈谈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的变化。(课本第105页) ◆问题讨论;世纪之交的那些世界大事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课本第105页)

【板书设计】: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2、时间、经过

3、意义

1、尼克松访华及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2、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美建交前后,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友好发展

三、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新局面

2、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3、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教学反思】:

第20篇:集体备课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2.在探索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CCTV----------中央电视台 P ---------停车场 KFC------------肯德基 (这些图片里面都有字母。)今天,咱们试着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字母。

2、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1、活动一:说儿歌(认识用字母来表示数,初步体验数量间的关系)。师:“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接下来男女生来对这首儿歌,女生说4只青蛙,男生对4张嘴。)你们怎么对的这么快,这么顺呢? (让生明白有多少只青蛙就有多少张嘴。 ) 师:你们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同桌间讨论,学生汇报。让学生明确在同一情境中,相同的数可以用相同的字母来表示)

2、活动二:猜年龄(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师:同学们,今年你几岁?10岁的同学请举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大多是10岁。

老师比同学们大25岁,老师有多大?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当你们6岁时,老师的年龄你怎么算?如果你们在某一岁时,老师的年龄怎么算?

(同桌两个合作,只写出算式就可以。师巡视,拿几个学生的讲评。)表格中有一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师: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这里的a表示谁的年龄?a+25又表示什么?从a+25中你还可以看出点什么? (生述 )

小结: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师:如果老师的年龄用b表示,同学的年龄怎么表示呢?(生讨论、交流汇报 )

3、活动

三、猜一猜(体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师:摆1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怎么算?摆2个呢?3个呢?50个呢?你想摆几个三角形?你能像刚刚记录年龄的表格一样把你摆几个三角形要需要几根小棒的计算过程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拿几个学生的讲评。) 师: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字母a表示什么?含有字母的这个式子a×3,又表示什么?从a×3中你还可以看出点什么?(学生讨论再汇报,师小结)

4、介绍乘法的简便的写法。

学生请打开书94页自学。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三、巩固练习

课本94—95页“ 试一试”1—4题

四、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赠言: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决时,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同学的年龄 教师的年龄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10 10+25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6 6+25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a a+25 。。。。。。。。 。。。。。。。。。。 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b-25 b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