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李清雁教育学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2:19:3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归雁》教案

《归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材分析: 归 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 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 不胜清怨却飞来。

钱起是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任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他看到秋雁南飞,曾作《送征雁》诗:“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怅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这首《归雁》,同样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古人认为,秋雁南飞,不越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们飞到峰北就栖息在湘江下游,过了冬天再飞回北方。作者依照这样的认识,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湘江,又从湘江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根据这样的艺术构思,作者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一下笔就连用两个句子劈空设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呢?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作者在第

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

诗人就是这样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清境界,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然而,诗人笔下的湘神鼓瑟为什么那样凄凉?大雁又是为什么那样“不胜清怨”呢?为了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无妨看看他考进士的成名之作《湘灵鼓瑟》。在那首诗中,作者用“苍梧来怨慕”的诗句指出,湘水江神鼓瑟之所以哀怨,是由于她在乐声中寄托了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同时,诗中还有“楚客不堪听”的诗句,表现了贬迁于湘江的“楚客”对瑟声哀怨之情的不堪忍受。

拿《湘灵鼓瑟》同《归雁》相对照,使我们领会到:《归雁》中的“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原来是从“楚客不堪听”敷演而来,作者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故而,他使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建安文学家王粲《登楼赋》中的这两句揭示羁客情怀的名言,正可借来说明《归雁》诗中旅雁听瑟飞回时的“心情”,而诗人正是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这首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它以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教学过程:

1.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2.解题。 3.范读。

4.学生初读,感受诗歌意境。5.品读,悟诗意。

6.多种形式读,熟读,背诵。

推荐第2篇:早雁教案

杜牧《早雁》教案 杏坛中学 李海清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杜牧诗歌思想内容

2、体会诗歌“象征”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读,提出疑问,讨论解决;教师引导点播,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感受作者关注民生疾苦的忧国忧民情怀,学习他的正直、批判精神,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富有同情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生钟演讲

二、导入新课

一个王朝的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 对于晚唐诗人而言,唐王朝已经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社会危机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这时期的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出现了新的特色,反映在当时流行的咏史怀古题材中,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普遍表现出伤时悼乱的情调。杜牧便是众多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我们已经在《阿房宫赋》中领略了杜牧在文赋上的成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在诗歌方面的风流。

三、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人称为“杜”,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四、范读诗歌并指导学生自读诗歌,了解诗意。

五、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释疑。

七、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附、教师准备一些问题以备引导,提示学生及学生提问)

(1)提问: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

明确:深切同情。从“须知”“岂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雁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是对雁儿们的深情嘱咐,

(2)雁的“哀”在哪里表现出来?

明确: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3)、为何来年春天大雁不能追随春风北归?

明确:要知道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明春雁儿们又怎能随着春风一一重返故乡呢?

(4)、春风还暗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春风”含有对朝廷的军事努力效果的怀疑和微讽。

(5)诗人通过写早雁,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

明确: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八、结语

通过学习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杜牧笔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写雁,实际上是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九、延伸阅读:说说下面这首诗歌运用的手法。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歌

(2)自己找一首运用象征手法的诗歌,下节课交流鉴赏。 (3)完成相关练习。

推荐第3篇:李清财工作总结

李清财个人工作总结

本人自2011年3月21日入司,在绩效考核部工作,现将入司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工作

1、每月1—2号长圣公司各部门资金使用表的收集及发放。

2、每月3—5根据资金使用表、水电费、酒店费用、办公用品,油费、修理费、机票费等统计表归集及统计长圣公司费用,并进行分析。

3、每月6—9号核对销售额,并分析销售额增减原因,根据销售额计算后勤部门绩效及票据审核。

4、每月10—20号按板块汇总、分析天圣制药集团各商业公司的费用统计报表。

5、每月10—20号按板块汇总天圣制药集团各工业统计报表,对工业统计报表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收入与长圣对比、成本、税金、能源费、工资、费用等项目,并对产量、产值、销售量、销售额增减作深入分析。

6、每月18—20号工资分析工作,汇总集团公司工资,录入绩效工资,并对工资作相关分析。

7、每月21—23号归集、统计及分析天圣集团和长龙集团费用。

二、其它工作

8、目标品种基础数据的维护。

9、销价异动信息更改;

10、绩效考核数据的收集、整理,按时报送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

11、参与拟定各部门、各公司绩效方案。

第 1 页 (共 2 页)

12、深入实地了解各部门、各公司关键考核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13、协助各公司建立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14、到各公司进行财务检查和学习

15、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三、工作计划

1、到各个药厂进行学习,规范统计报表填写,让统计数据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让分析结果更具有有用性和合理性。

2、深入实地了解各部门、各公司关键考核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各公司进一步建立、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并及时收集、整理,报送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

3、提高工资分析能力,学习相关的知识,让分析结果更合理,更能体现工资实际情况。

4、到各公司进行财务学习和检查。

5、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6、加快学习步伐, 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总结人:李清财

总结时间:2011年5月20日

第 2 页 (共 2 页)

推荐第4篇: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李雁)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李 雁

教材简述:

《青山不老》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环境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学习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三番五次、盘踞之地”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深入阅读,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预习提纲: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读通顺读正确。 (2)勾画出本课的新词,读读记记。

(3)搜集晋西北的相关资料,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老人崇高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揭题

课件出示杨善洲图片,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说)教师简介:杨善洲,原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9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大亮山创造了一个奇迹。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梁衡一起去见证在晋西北创造“青山不老奇迹”的另一位老人。(板书:青山不老)学生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明读

1 治理

肆虐

盘踞

淤泥

归宿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如臂如股

绿风荡漾

日月同辉

2、指名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老人 创造绿洲】

(此环节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若学生已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并表述的很全面,即作充分肯定,若学生只能简单述说,则如此引导:同学们已经学会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这里我们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出示学习目标2,要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全面还需要深入阅读啊。)

三、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反思时明确)

教师带读并指导学生找出学习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明确如何完成目标。

四、导学达标

(一)默读课文,认识老人。

1、出示学习要求一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画出相应的句子。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汇报勾画的句子。 (2)预设交流点:

①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②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③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④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过渡语:】正是这样一个古稀之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二)朗读课文,感受奇迹。

1、出示学习要求二

朗读课文,思考:老人创造了一个什么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勾画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汇报勾画的句子,视情形出示预设语句,引导学习体会。 (2)认识奇迹。 预设交流点:

2 ①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

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 (学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通过这一连串的数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老人什么样的形象呢?(高大、伟岸、令人敬佩)

让学生带着赞叹之情朗读这句话。“15年啊„„„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过渡语】老人的这个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指名交流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3)感受环境恶劣

①学生结合第2自然段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环境。(板书:自然条件恶劣)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师:这里可称作穷山恶水,这里可称作荒无人烟,这里也可称作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这难道不是奇迹吗?

③师: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请同学们读第3自然段回答。(早出晚归、七位同伴五位过世、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板书:生活条件艰辛)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

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过渡语:】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三)小组合作,领悟“青山不老”。

1、出示学习要求三

朗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句话,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想一想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学生自主学习2分钟后小组合作讨论。

3、各小组代表交流。

3 预设引导:

①“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②“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③“青山不老”是指老人创造青山的精神、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将永远存在。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全班读——小组读——全班读) 师:巍巍青山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棵棵杨柳记载了老人寄情荒山,造福人类的足迹,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崇拜、感激之情与作者同呼:

(课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师:这位老人就是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出示马永顺图片及相应资料:

这位老人,在齐腰深的大雪中护林,汗水和冰茬使棉裤变成“铠甲”,红肿的大腿跪出血水 。 这位老人,在*时为了帮助一棵被压弯的小树遭看守多次毒打。

这位老人,在劳模表彰会上,却憋得满脸通红,只说出18个字:“我叫马永顺,护林1200立方米,一个人顶6个!”

这位老人,在临终前还在哼着那首由他自己创作的“植树”号子:“行动起来呀,嘿哟嘿哟;植树造林啊,嘿哟嘿哟。绿化祖国呀,嘿哟嘿哟;造福子孙啊,嘿哟嘿哟……”

面对这位可敬的老人,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呢?

五、当堂训练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把你想对老人说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写一写学了本文后,你打算怎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学生写后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六、课堂小结

出示学习目标,结合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会哪些学习方法?

七、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恶劣

老人

创造绿洲

造福子孙

生活环境艰苦

八、下节课预习内容 读一读,记一记“词语盘点”

推荐第5篇: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李雁)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李 雁

教材简述:

《青山不老》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环境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学习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三番五次、盘踞之地”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深入阅读,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预习提纲: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读通顺读正确。 (2)勾画出本课的新词,读读记记。

(3)搜集晋西北的相关资料,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老人崇高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揭题

课件出示杨善洲图片,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说)教师简介:杨善洲,原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9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大亮山创造了一个奇迹。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梁衡一起去见证在晋西北创造“青山不老奇迹”的另一位老人。(板书:青山不老)学生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明读

1 治理

肆虐

盘踞

淤泥

归宿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如臂如股

绿风荡漾

日月同辉

2、指名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老人 创造绿洲】

(此环节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若学生已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并表述的很全面,即作充分肯定,若学生只能简单述说,则如此引导:同学们已经学会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这里我们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出示学习目标2,要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全面还需要深入阅读啊。)

三、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反思时明确)

教师带读并指导学生找出学习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明确如何完成目标。

四、导学达标

(一)默读课文,认识老人。

1、出示学习要求一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画出相应的句子。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汇报勾画的句子。 (2)预设交流点:

①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②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③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④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过渡语:】正是这样一个古稀之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二)朗读课文,感受奇迹。

1、出示学习要求二

朗读课文,思考:老人创造了一个什么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勾画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汇报勾画的句子,视情形出示预设语句,引导学习体会。 (2)认识奇迹。 预设交流点:

2 ①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

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 (学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通过这一连串的数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老人什么样的形象呢?(高大、伟岸、令人敬佩)

让学生带着赞叹之情朗读这句话。“15年啊„„„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过渡语】老人的这个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指名交流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3)感受环境恶劣

①学生结合第2自然段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环境。(板书:自然条件恶劣)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师:这里可称作穷山恶水,这里可称作荒无人烟,这里也可称作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这难道不是奇迹吗?

③师: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请同学们读第3自然段回答。(早出晚归、七位同伴五位过世、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板书:生活条件艰辛)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

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过渡语:】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三)小组合作,领悟“青山不老”。

1、出示学习要求三

朗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句话,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想一想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学生自主学习2分钟后小组合作讨论。

3、各小组代表交流。

3 预设引导:

①“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②“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③“青山不老”是指老人创造青山的精神、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将永远存在。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全班读——小组读——全班读) 师:巍巍青山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棵棵杨柳记载了老人寄情荒山,造福人类的足迹,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崇拜、感激之情与作者同呼:

(课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师:这位老人就是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出示马永顺图片及相应资料:

这位老人,在齐腰深的大雪中护林,汗水和冰茬使棉裤变成“铠甲”,红肿的大腿跪出血水 。 这位老人,在*时为了帮助一棵被压弯的小树遭看守多次毒打。

这位老人,在劳模表彰会上,却憋得满脸通红,只说出18个字:“我叫马永顺,护林1200立方米,一个人顶6个!”

这位老人,在临终前还在哼着那首由他自己创作的“植树”号子:“行动起来呀,嘿哟嘿哟;植树造林啊,嘿哟嘿哟。绿化祖国呀,嘿哟嘿哟;造福子孙啊,嘿哟嘿哟……”

面对这位可敬的老人,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呢?

五、当堂训练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把你想对老人说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写一写学了本文后,你打算怎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学生写后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六、课堂小结

出示学习目标,结合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会哪些学习方法?

七、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恶劣

老人

创造绿洲

造福子孙

生活环境艰苦

八、下节课预习内容 读一读,记一记“词语盘点”

推荐第6篇:教育学教案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学目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方面,为了进一步理解教育的社会属性,本章重点分析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教育与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正向与反向的、错综复杂的、现实的相互关系,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对这些关系的认识。 重点难点:

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决定和影响。 2.掌握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3.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4.运用教育的社会功能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节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

(一)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二)制约人才的培养规格

(三)制约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

(四)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

(一)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二)决定受教育权

(三)教育目的的制定

(四)教育内容的取舍

(五)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政治、经济制度上建立起来的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教育模式,它是国家管理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P.28)

中央集权式:中国、法国 地方分权式:美国、加拿大 中央、地方合作:英国

三、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文化传统对教育诸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二)文化水平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

(三)文化的传递、传播和变迁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四)文化内容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第二节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经济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经济发展是指物质资料生产的不断增长,它是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实现的。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

(一)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劳动力

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即把可能而尚未掌握科学技术的可能的或潜在的劳动力变为掌握科学技能的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过程就是把具有潜在劳动能力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的过程,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物化”

科学知识的继承和发展,必须凭借教育把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年轻一代。所以,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也是科学知识扩大再生产的手段。通过教育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并不断扩大其传播范围。这种科学知识的扩大再生产,提高了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新产品的推广使用,为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准备了条件。

(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高等学校的两大职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发展科学,并通过技术这个中介,最终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在中等和高等学校中,一般都有实验室、实验园地、校办工厂和农场,它们既结合教学进行实验和实习,又可开展科学研究,创新科学知识和技术。学校还担负着社会咨询工作,对生产上遇到的问题,可以帮助研究和解决,这都起着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生产的作用。所以,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都纷纷把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由于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具有生产性的。现代许多国家都把教育看作是一种生产事业,重视开发人才,大力投资于教育,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许多国家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优先发展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腾飞的有力保证。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2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来源于教育外部的社会政治和教育内部人的主观意愿。

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

(一)教育为政治培养人才,维系和巩固原有的政治制度

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现在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培养、选拔政治和管理人才,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2.通过政治思想的传播和灌输,促进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

(二)教育可以促进国家的政治民主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社会政治的“恒定性”是相对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社会政治的变革也会发生。从总体上看,社会政治变革是不断趋于前进与进步。教育则是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对于社会政治变革具有强烈的反作用。

1.教育的普及化与社会政治变革

现代社会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的普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意识,表明社会政治的平等与开放。教育的普及,深深地蕴藏着一种变革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业已在现代社会政治领域中得以展现。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更有力地推动社会政治的变革与进步。

2.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

在现代社会,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真理,弘扬优良道德,形成正确的舆论;同时产生进步的政治观念,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革新。教育的能动的主导作用在于它能弘扬社会政治、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因素,抑制与抵制腐朽、落后的消极因素,从而为推进社会政治的先进化服务。

3.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这是由该国的政体所决定的。但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依赖于教育的推动。民主意识又与科学意识紧密相关,缺乏科学知识素养也就无法提高民主的素养。所以,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体国民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实现社会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我们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注意到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

(三)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思想,形成舆论,促进受教育的“政治社会化”

总之,教育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教育活动的展开离不开文化,文化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倾向;而文化的延续和更新又要依赖于教育。分析教育与文化两者的关系,对于认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推动教育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一般 3 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①价值观;②规范准则;③意义和符号;④物质文化。

狭义文化主要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它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社会客观精神文化。它是人类主观精神的外化、客观化。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文学艺术作品、技术知识、乡规民约、宗教教义、法律条文等等。第二层面是社会主观精神文化。它是一定文化共同体中的人类在其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宗教情绪等等。教育学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文化。

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

文化一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另一方面,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教育从一开始就担负着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

(一)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

文化保存是指将创造出的文化积累起来以利于后人继承和延续的过程。文化保存是文化积累和延续的条件。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所创造的文化,所以能够延续下来并不断丰富扩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凭借教育。教育总是用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内容去武装年轻一代,通过设置课程、编写教材、讲评内容、指导运用来筛选、整理、评价文化,以便把人类文化的精粹用最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组织起来,指导和帮助年轻一代获取更多更有效的知识,从而实现文化的保存和延续。

(二)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从一个群体到另一个群体的散布过程。

教育是人类传播文化的一种社会行为,人们通过教育,掌握语言文字,获得文化信息,进行互交作用,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使人类克服了孤立、独处和疏远的状态,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尤其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趋于一体化的今天,教育由于其在文化传播交流中以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教育传播文化的特点:

1.教育可以对传播的内容加以选择整理。

2.教育过程中可随时接受反馈,修正传播内容、渠道,避免所传文化的失真。3.传播者大多是“闻道在先”的,值得信赖,易于为受传者接受。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建立起稳定的、亲密的联系。

5.可利用远距离教育、班级授课等组织形式,大范围地进行文化传播。

(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机理,因而,教育对文化也具有提升的功能。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的特点:

1.教育所选择的文化是反映一定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文化。

不同性质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因而,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就有很大 4 的差异。

2.教育所选择的文化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在教育过程中所选择的文化不仅反映了一定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且这种文化要能为学生接受,要有利于他们能力的发展、知识的增长、品性的陶冶、体质的增强。

教育选择文化的主要途径: (1)通过培养目标的确定来选择文化。 (2)通过对教育内容的确定来选择文化。 (3)通过教师选择文化。 (4)通过校园文化的选择来实现。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多方面、多途径的,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主动选择。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它促使文化的“净化”和“创造”的实现,并由此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四)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文化生产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活动。教师通过教学,并结合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和新的作品。他们不仅生产一般精神产品,更重要的是生产有文化的人去更新文化。教育不仅要再生产已有的文化,而且要生产新的文化。

文化的创新已成为现代教育最富有特色的功能,体现在:

1.学校教育不仅传递文化,还要承担创造新文化的部分任务。在学校教育的学术领域内,提倡不同流派的争鸣,使富有生命力的,对人类的认识和行为具有积极意义的新文化得以生长。

2.学校在培养人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已有文化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这是实现学校教育更新文化功能的最根本的方面。

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它除了与上述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密切联系外,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同时又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也就是说,教育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正因为如此,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度里,有着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5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并不立即随之而消亡,还会残存一个时期。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

(三)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四)教育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作业:

1.简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2.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3.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推荐第7篇:教育学教案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难以界定的教育学

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教育价值、教育方法、教育本质等),对教育有不同的认识。如: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而20世纪初美国的大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一、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1、教育字解

中国 “形象的甲骨文”

教育最早提法 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国外词解 英语educeeducation educe“引出,引发”的意思(中西差别) 法语德语中 教育一次还源于“教仆”

中西共同特点:人类社会中抚育新生一代这种特殊活动的概括。 教育学原理

2、思考:与动物的生存活动有何不同?动物界是否有教育,教育是植根于人的生物本性还是还是有意识的人类活动?

动物界的教育现象,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老猫教小猫捕鼠,老鸭子教小鸭子游泳,虎豹捕食技巧的传授等。所以有人认为,人的教育本质上和动物是一样的。如19世纪末的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雷徒诺的观点:“教育超出人类范围,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

沛·西能的教育起源说,认为教育扎根于本能,源于生物冲动。 教育学原理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人类教育活动的意识性和社会性

动物: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传授内容限于生存需要

人类: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动物:没有语言的类化功能 人类:“类”经验 教育结果迥异

总结:动物的教育:教育内容是出于生存需要的生命活动,基本处于无意识状态。一种既简单又僵硬的技能传递。与人类的教育结果迥异。

二、教育是特殊的社会活动

1、教育活动与产生“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任何社会活动都可能对人产生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称之为教育活动。区别的核心在于:教育活动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 教育活动产生教育影响,但产生教育影响的不一定是教育活动。 教育学原理

2、教育活动特殊性:

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

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

至此,可以得出教育的定义:有意识的以影 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教育;教育概念也在发展变化之中) 详细解释:

影响(正、反):教育有好坏、积极/消极,进步/落后,革命/反动之分,如古代的封建主义理学教育、中世纪宗教教育。 人:各阶段,各年龄,侧重青少年

三、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1、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2、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与其他教育的区别:专门组织、专业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备一定资格) 2)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欲灭一国,必先亡其文化,亡其文化,必毁其教育。如日本侵华对占领区的教育:奴化教育。殖民教育改革,首先是关闭了大学,延长小学,后来又在中小学取消了体育和政治课开设了日语课,待占领区稳固后又废止了所有的中国教材,该用日本文部省统一编辑的新教材,推行双语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教育的构成要素

构成教育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 2)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物)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1) 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教育者)

2) 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教育者) 3)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 A 地位的相对性 B 地位的主体性 C 互为主客体和条件

思考:谁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活动的承担者) A 传统观点:教育者主体论

B 以杜威的实用主义观点为代表的“受教育者主体论” C 复合主体论

3、教育内容

1) 定义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 内涵和外延都比较丰富(涉及范围、价值、表现形态) 2) 特点

A 明确的目的性与预定性 B 形成人的价值 C 教、学主体共同利用

D 学校教育内容分别与学生、教师组成复合客体

4、教育物资

1)定义:进入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物质资源。 分为:教育活动的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以及教育辅助手段

A 教育活动的场所与设施(硬件):差异性 发展性 ――一定教育观的物质体现 B 教育媒体:多种形式

思考: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冲击,学校可以消亡吗? C 教育辅助手段 2)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决定教育成效的因素:人 能否开展的决定决定因素:物 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教与学的矛盾 教学活动设计 积极参与、现场评分 分组:

第一组身份:“学生”

第二组身份:“教师”

第三组身份:“校长”

情景:

教师讲解课文(可以提问学生),学生通过提问或其他方式影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教师解决。最后由校长评价。 课文: 春日田园杂兴 柳花深巷午鸡声, 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

满窗晴日看蚕生。 — 范成大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一般分为可能性因素和现实性因素。

可能性因素:

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先天,后天)、环境因素

现实性因素:

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发展主体进行的实践活动。 第一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

一、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

1、遗传因素 A 可遗传的特质 B 遗传造成的差异

C 遗传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

2、成熟机制与个体发展

A 机体生长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 B 机体各部分机能发展的互补性 C 机体成熟的个别差异性

二、主体自身条件中的后天因素

1、在后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个体身心特征 健康、智慧、情感、知识、经验、态度

2、后天因素对人的影响

三、环境因素

泛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

1、环境因素的分类 A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B 大环境/小环境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 作用强度与个体发展水平有关

B 提供多种发展可能性,并作出一定限制 C 影响有正反之分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

一、现实性因素三个层次 A 生理水平上的生命活动 B 精神层面

C 社会实践水平上的

二、现实性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发展 △最近发展区

A 活动要求与个体发展水平的相差度 B 活动本身水平与重复程度 C 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 D 活动成效

第三章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系统作为构成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具有专门的机构何组织系统,并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则。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其中,学校教育制度(即学制)是其基本组成部分,处于核心地位。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念

1、制度:机构或组织的系统;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

教育制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结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何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教育学原理

2、就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而言,教育制度不仅包括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而且包括教育的各种管理机构与组织。

如:学校,幼儿教育机构与组织,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与组织,成人教育机构等等。 就教育机构与组织的规则而言,包括各类教育法律、规定、条例等等

3、教育制度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是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组织结构,学校教育制度在教育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

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为学制,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条件、学校教育的分段以及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1、小学教育制度

基础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作为基础科学知识教育的阶段,不涉及职业训练。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因国而异,入学年龄大多在5~8岁,以6岁居多,修业年限一般5~6年。

2、初中教育制度

基础教育的第二个阶段,在义务教育制度下,小学到初中实行免试入学。修业年限一般3~4年。大部分国家尚未实施12年义务教育,因此初中到高中一般实行考试入学制度。

3、高中教育制度

高中阶段的学制较小学、初中复杂,除普通高中,还有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成人中等教育等。修业年限一般为3年,高中毕业一般要通过考试获得高等教育资格,但也有例外,如美国的SAT考试将高中学习和大学入学考试分开。

4、大学教育制度

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大学除了人才培养之外,还担负着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的重要职能。大学的学术制度、教学制度、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都是其独有的。 第三节 中国的教育制度

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简介

1、癸卯学制

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制定,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由国家正式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学制。主要效仿日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既维护封建专制基础,尊孔读经,又极力仿效外国,重视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学制长达26年,整体不伦不类。

2、壬子癸丑学制

中华民国第一个学校教育系统,由蔡元培主持制定。三段四级:初等教育(初小、高小,共7年),中等教育(4年),高等教育(预科,3年;本科,3~4年;大学院),年限17~18年。

3、壬戊学制

1922年颁布,主要借鉴美国,六三三分段法,小学6年,中等教育分初、高中,各三年,大学4~6年。比较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中国学制史上属第一次,是学制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二、新中国教育发展

1、建国~1957年,主要学习苏联。1951 年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2、1958年~*

1958年进行了一次学制改革,《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到后期出现了轻视知识分子的倾向,积累到*时期爆发。

3、*时期,教育遭到极大破坏。

4、1976年后,特别是80年代,我国开始教育改革。 1985年和1993年进行了两次调整。

三、我国现行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1、学前教育

主要由幼儿园来承担,招收3—6岁儿童,贯彻“保教结合”原则,进行启蒙教育。在我国属非义务教育阶段。

国际上许多高福利国家和地区为学前儿童及家庭提供免费的1-3年不等的免费托幼服务和学前教育,但这些服务和学前教育并未全部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如丹麦、芬兰、韩国、美国、爱尔兰、葡萄牙、新西兰、法国、匈牙利、意大利、英国、比利时、瑞典、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包括巴西、墨西哥、古巴、蒙古等发展中国家和我国澳门、台湾等地区。

其中,作为发达国家代表的丹麦、法国、芬兰 等重视通过教育法律的形式确立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免费教育原则。法国的《教育法典》、芬兰的《基础教育法》等都规定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推进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2、初等教育

主要是指全日制小学,招收6—7岁儿童,学制5—6年,其任务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为他们接受中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不分段,实行五年或六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入学年龄稍迟,学习年限也较普通小学略长。

3、中等教育

包括全日制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以及各种成人中等学校等。普通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基本为六年制三三分段,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后备劳动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初级中等教育与初等教 6

育属于义务教育,两者互相衔接,构成义务教育的两个阶段。高级中等教育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中等教育。

中等专业学校以培养各种中级技术人员为目标;中等师范学校以培养学前和初等教育师资为任务,与中等专业学校均属专业教育;技术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技术工人;职业中学则主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技术训练,为其从事相应职业作职前准备。

4、高等教育

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高级专业教育,处于学制体系的最高阶段,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有全日制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学制一般2—3年;大学或学院的本科教育一般为4年,少数特殊学科5年或6年;研究生教育分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一般分为2—3年,也有两年制无学位研究生班。

全日制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骨干力量,它担负着培养高级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任务。实施成人高等教育的机构除成人高等学校外,部分全日制高等学校中设有专门的成人教育机构,办学形式有夜余大学和成人教育学院(或函授部)、独立的函授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职工高等学校、干部专修科、社会大学、刊授大学等。此外,我国还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自学者通过国家举行的考试,可获得专科和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第四章 课程

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即指功课及其进程。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课程?课程有哪些类型?

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 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的总和。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

从类型上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显性课程、隐形课程等;国家、地方、校本课程。

从学科上可分为工具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技艺学科。

二、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分科课程也称文化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学科课程的理论主要有: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 7

J.S.)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德国教育学家瓦根舍因(Wagenschein,M.)的范例方式课程论、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Bahkob,J.B.)的发展主义课程论。

2、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它也常常被称之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等。

一般来说,活动课程起源于19实际末20实际处欧美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其发展历史较分科课程要迟上千年。在活动课程的发展历史中,杜威常被认为是代表人物之一。

三、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

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

隐形课程产生于20 世纪60~70年代,是指在学校或班级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对学生发展起潜移默化影响的内容。

隐形课程包括除上述课程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学校的文化建设、家校社会一体化等。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教师编制、以本校学生为实施对象的课程。 附加阅读: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课程管理模式弊端。为什么要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中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瑞典等长期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国家对于全国中小学课程管理统一领导、总体规划,有利于传递共同的价值观和知识技能,便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

但其忽视了地区的差异性,忽视了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和智力特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压制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课程的积极性。 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经教育部批准,可单独制定本地区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吗?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新课改的主要改革方向: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附加阅读:

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对课程进行管理?

教师不再是课程的被动接受执行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开发者。

教师作为课程的反思性解读者,在课程实施中主动对其进行反思性解读、创造性地诠释和重构,使其不仅适应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也能够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以一个实践性研究者的身份,直面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现场作业(20~30分钟)

某校为其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开展毕业实习,将一部分同学安排在某乡村中学,其余同学则在某城市小学,实习内容为1篇语文课文,时间为90分钟,2个课时。请根据你的去向,设计该课程的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一.课程名称(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生情分析或内容分析

四.课时分解(进度安排)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学习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八.教学过程(教案重点,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课后反思

第五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理论 第三节 教学原则 第四节 教学方法 第五节 教学组织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什么是教学?

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教学的意义

1、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学校应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三、教学的任务

一、使学生系统掌握适合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首要任务,是实现其他教学任务的基础。

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这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代教学论最为关注的问题。

三、培养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培养学生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第二节 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教学经验总结,到教学思想成熟再到教学理论的形成。这一进程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认识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和不断系统的过程,其中系统化是教学理论形成的标志。 《学记》是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 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 \"教学论\" 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 W.Ratke , 1571---1635 )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将其解释为 \"教学的艺术\" 。

一、赫尔巴特 (1776-1841) 德国教育家

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总有一条明显的思维主线,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育性教学的条件是注意与统觉,在教学中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必须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观念,教师运用叙述教学法、分析教学法和综合教学法,使学生通过专心达到“明了”与“联想”,通过审思达到“系统”和“方法”,这就是著名的“四段教学法”。

二、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教育家。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 10

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三、赞可夫(1901~1977年),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

赞可夫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从 1957年至1977年他以“教育与发展”为课题,进行长达20年的教育科研与教改实验。在国际上,赞可夫被誉为与布鲁纳、瓦根舍因齐名的当代教学论三大流派的代表。 赞可夫打破了教学实际上只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相联系的旧模式,把教学同发展联系起来,建立了一套新的教学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的能力,把教学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教学论中一次根本性的改革。根据以教学促进发展的主导思想,赞可夫在长期的实践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四、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布鲁纳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的、积极的、真正有意义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发现能力,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发明创造的能力得以提高或发展。将来离开学校时,能成为一个独立地继续进行学习、思考和发明创造的人。

五、瓦根舍因 (Martin Wagenschein,1896年-1988) ,德国教育家,范例教学法创始人。

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在于,反对庞杂臃肿的传统课程内容和注入式的死记硬背教学方法。提倡要敢于实施“缺漏”教学,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有可能一辈子都记住的东西。理由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量剧增的情况下,要想什么都教,无异于是在从事一项毫无希望获胜的竞赛。而只有注重发展学生“有教养性”的知识能力,使之在这个基础上改变思想方法,主动地去发现知识的规则、原理、结构,才能使知识如滚雪球般地扩展,获得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范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校内外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地批判、判断和决定事物的能力。 第三节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一、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问题而提出的。

三、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四、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五、循序渐进原则

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六、巩固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七、量力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八、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 第六章 德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 第二节 德育原则 第三节 德育途径和方法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概念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教育学原理

二、我国德育的历史

德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在阶级社会中有鲜明的阶级性。历代的统治阶级为培养忠于自己的人才﹐都十分重视德育。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中﹐德育居于 12

首要的地位。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教是居首位的。 教育学原理

孔丘强调“以德教民”﹐认为“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孟轲明确提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他把伦理教育视为中国古代学校的教育目的。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一个特点﹐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把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也有一些好的传统﹐具有合理的因素。如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的统一﹐进德同修业的统一﹔在德育实施上重视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因材施教﹑尚志﹑履行躬践等。

三、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中小学德育应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中小学德育应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与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科学的人生观;还要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的思想、行为中的体现。中小学德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陶冶道德信念,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第二节 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理论联系生活

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行为规范。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批评和处分只能作为辅助方法。

三、长善救失原则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具体说是:指对学生进行德育,要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思想品德中积极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他们思想品德中消极落后的一面,长善救失,因势利导,提高学生觉悟。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五、因材施教原则

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第三节 德育途径和方法

一、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1、通过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

2、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

3、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心理咨询

6、班主任工作

7、校园生活

二、学校德育的主要方法 1.说服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为,首先要提高认识、启发自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运用说服的方法来讲清道理,使学生明白,认识,只有学生的认识提高了,认识到道德的必要性,才能自觉去履行。说服的应用很广,无论运用哪种德育方法,都离不开提高学生的认识,都需要结合运用说服的方法,但是仅仅强调或运用说服的方法是不行的。 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运用说服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2.榜样

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典范、示范、评优。

运用榜样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锻炼

锻炼: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运用锻炼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4.修养

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品德的提高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它的成效同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进行道德修养紧密相关,学生的年龄愈大,他们个人进行的道德修养在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大,所以德育不得不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提高他们的修养能力,如果没有道德的修养,个人的进步就是不可能的。

修养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

指导修养时要注意:①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②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5.陶冶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运用陶冶时要注意:(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6.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德育的各种方法各有特点与作用,每一种方法都是进行德育所不可缺少的,但又不是万能的,它们之间相互补充、配合,构成了德育方法的完整系统。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不可能通过个别方法来实现,必定是科学地综合运用全部德育方法的结果。所以教师要熟悉全部德育方法,善于创造性地运用。 第七章 美育、体育、综合实践活动 本章教学方法:安排现场说课 第十章 教师

第一节 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第二节 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 第三节 教师劳动报酬

第一节 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一、教师职业发展 (了解)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从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在我国,古代原始部落的氏族首领和具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为了部落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把生产知识、生活经验,特别是风俗习惯、行为准则,有意识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于是就成为最早的兼职教授。专职教师是在学校产生后出现的。

西周时,实行政教合一,官师一体,官学中设有专职的教育官。战国时期、秦始皇时期、汉代、唐代等时期,都设有各种称呼的教育官。除官学外,春秋战国之后,私学兴起,既有官吏兼任或辞官还乡专任教师;也有名儒大师,不愿出仕,退而授徒;亦有清贫文人充任乡间塾师、书师。

近代,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和1902年清朝的《钦定学堂章程》提出京师大学专设师范馆,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师范教育也明确作为学制的一部分。随着公共教育制度的发展,教师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代教育已成为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的作用也在增强和扩大。 教育学原理

由上可见,教师职业沿革的基本线索是:教师从古代的由官吏兼任,到近代的教、官分离,逐渐朝着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不仅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教师劳动特点

1、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和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身的思想、学识、能力、言行等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去影响劳动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渗透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

2、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不仅程度比较高,而且有自己的特点(灵活性)。这是由于教养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所决定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劳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模式和方法可以照搬照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尤其是受教育者的保护和差异作出种种选择,创造性地工作。

3、系统性

培养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教师都是参与这项工程的建设者。学生成长是教师长期工作和相互协作的结果。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存在着阶段划分、教师的影响彼此间也存在着不一致和矛盾之处以及教师的人员变动等种种原因,都说明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系统性。

4、学习性

教师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技术。教师的劳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学习特征。

三、教师角色

角色可理解为个人在特定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及其为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研究教师角色,就是研究教师实际表现的特征和进入多种角色的方法和途径,是扮演好教师角色的前提。

1、学习者、研究者

教师是智者的化身,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学者,要学习教材、了解与教材有关的 16

信息,要以严肃的态度来研究教材、处理教材,把知识客体内化为自身的主体结构。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使教知识建立在更宽广的知识背景之上,适应学生的整体发展需要。

2、知识的传授者

教学中的基本矛盾是知与不知,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之完善的矛盾。在解决这对矛盾中,教师无疑充当着主导者的角色,学生时接受者的角色。但古今的含义有别,以前教师的传授,多以讲、诵、问、答为主,而现代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除讲求教学的科学性之外,还必须讲求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3、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有序进行,给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就要求教师全面把握教学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要素。其次,教师在教学资源分配(包括时间分配、内容安排、学生分组)和教学活动展开等方面是具体的实施者。通过科学地分配活动时间,采取合理的活动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协调学生的关系,激发集体学习的动力。

4、管理者

教师主要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调控来实现其管理功能,如对教学环节的调控,对学习态度、学习活动、学习习惯、学习质量的调节,对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等。传统的教学管理被理解为管制约束,常通过纪律的维持来实现,教师扮演“警察”、“保姆”的角色。而好的教师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角色行为是:建立各种教学常规,特别是客体教学常规、倡导学生参与管理,树立集体观念,充分发挥集体的凝聚力、通过建立自己的威信,充分发挥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教师扮演的是“向导”、“建议者”等角色。

5、人类灵魂工程师

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较好发展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不但教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教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调整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认真、勤奋、刻苦,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差距,特别关注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并善于使学生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6、朋友: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可以使学生更亲近老师,教师爷可以更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应成为学生交心的对象,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全面成长,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7、榜样:教师作为成人世界的代表,其言行举止、态度、个性等,无不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榜样作用具有双重性质。好的教师榜样,给学生留下公正、正义、理智、热情、坚强、果断的印象;而差的教师的“榜样”作用会给学生留下心理上的阴影,甚至导致行为上的缺陷。

教师角色多样化的特点必然导致教师的角色冲突,需要通过调整教师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期望来缩小角色差距。包括社会协调和教师自我协调两方面。社会协调是主要的,要减少教师角色任务,使同一角色在不同情况下应承担的职责更加集中和明确,尽可能不要求教师在矛盾的角色任务中作抉择。自我协调首先是加强道德学习,其次是以专业人 17

员的角色为重,合理地使用专业权利,再次是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水平。

教师要常常表现出真我,才更亲切、真实。但出于维持秩序的需要,也要适时拾起那种威严的教师角色。“度”该如何把握,乌申斯基主张:严肃中渗着笑语,但不完全是玩笑;对人温柔可亲,但不甜得腻人;为人公正厚道,但不吹毛求疵;做人善良仁慈,但不软弱无能。

第二节 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

一、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理念,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差别。

1、教育观:21世纪的教育应把每个学生的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意义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2、学生观:学生观是关于教育对象认识的集中体现。传统教育中对中小学学生的看法,强调的是他们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即主要看到的是学生的现有状态,而不是他的潜在状态、内在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3、教育活动观: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实践方式,它是沟通教育理想和学生发展的具有转换功能之桥,是师生学校生活的核心构成。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策划者、承担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必须围绕活动的目的与任务,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和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与创造提供可能、创设条件,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增强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职业态度

1、“谋生型”教师 (生存型)

这类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进入生活或者获取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段,以次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用以维持生计。由此,他就成了知识的搬运工,照本宣科、填鸭灌输、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是他们常常采用的办法,他的职业活动就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简单重复;这类教师从感情上提不起对教师职业的兴趣,把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高”,把教师职业当作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

2、“成就型”教师 (骄傲型、享受型)

在享受状态下,教师的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由此,这样的教师会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最大的快乐,会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并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

3、“理想型”教师 (热爱型、发展型)

在发展状态下,教师怀着崇高的服务社会的理想走进教师职业中。他们认为,教师就应该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教师本人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由此,他们会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

三、师德修养

充分调动积极的教育情感和坚定的教育意志,去践行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信念,并充分展现教师的力量。教师公正,教师把每个受教育者应该得到的合理需要、合理评价给于他。责任感,就是对社会及其群体对教师期望的认同与承担。

四、知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师为了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方向。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教师既应学有专攻,又应广泛涉猎;既要精通一门学科,又要研究相邻学科。这既是由于各门学科之间的密切相关,又是由于当今的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他们迫切地希望教师能在多方面知识上满足他们的要求。

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这里包括教师应当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知识,了解教育工作的原理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5、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是对教师的最起码的要求, 我们还应强调:理解学生和与学生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第三节 教师劳动报酬

一、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教师工资构成中相对固定的部分,标准按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序列设置的,每一职务分别设立若干工资档次。

高校:助教(研究实习员)→讲师(助研)→副教授(副研)→教授(研究员),其他系列

中小学:三级→二级→一级→高级

二、津贴

教师工资构成中灵活的部分,与教师的实际工作量挂钩。教师津贴是为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上而设置的。 高校:课时费、科研课题津贴、导师津贴等 中小学主要为课时费

对高校、科研机构从事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的部分专家级教师,还享受“特殊岗位津贴”

三、奖励制度

在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实行政府特殊津贴 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不同程度的一次性重奖 普通教师经年度考核合格者,年终发放“第十三个月工资”。

四、补助工资 领导职务津贴 教龄津贴 班主任津贴

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津贴 特级教师津贴

地区津贴 其他

第十一章 班主任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第二节 班集体的培养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班级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做班主任工作是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必须经历。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清朝于1904年1月13日公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小学“各学级置本科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由一个教师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学科的教学制度,称为学级担任制,简称级任制。负责一个学级全部或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师为级任教师。到中华民国时期,1932年才规定中学实行级任制。1938年又把中学的级任制改为导师制,负责班级组织教育工作的教师称级任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承老解放区的传统,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在中小学里一律设置班主任。

1、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是在教育活动中行使管理和育人职责的。

2、学生成长的教育者

班主任的本职工作是对本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肩负重要责任

3、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组织、协调任课教师的教育力量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

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长、社区的桥梁

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沟通的。

他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对班级教育、教学的主要负责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是班集体的主要组织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心理相融,他要用自己的心血、才智,通过言传身教作用于全班学生。他是美的心灵的塑造者,健康个性的培养者,是学生人格的榜样、道德行为的示范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是影响学生整个人生命运的人。班主任工作确实是一件既光荣而又颇具挑战的工作。

二、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1.高尚的道德品质

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教师集体,严格要求自己。班主任突出的品质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热爱班主任工作。

2.热爱学生

班主任不仅热爱教育事业和自己所教的学科,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爱生是师德的核心;以爱动其心,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宝贵经验,而且是班主任情感的突出体现。

3.广泛的兴趣。班主任高度的责任感和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以及对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决定了班主任广泛而独特的兴趣。这种兴趣主要表现在:(1)当班主任的兴趣。(2)开展活动教育学生的兴趣。(3)多才多艺。

4.突出的能力。班主任有比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班主任要带好班,没有突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是不可能的。 5.灵活的思维方式

班主任的思维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它要随着思维客体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班主任思维方式的创造性特点表现在: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思路开阔、独特、新奇。灵活性。班主任思维方式灵活性是指班主任要学会“审时度势”、“多谋善断”,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多变。 第二节 班集体的培养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且稳定的基层组织。班级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是学生和班主任共同生活的集体。

一、良好的班级集体具有如下特征: 1.具有全体成员所认可的奋斗目标。

2.形成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 3.有和睦、上进的人际氛围。 4.有能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5.有勤奋、好学的良好班风。

二、班级集体建设工作

1.确立班级群体的共同目标。每学期举行

一、两次有意义的,难忘的班级活动。这些都对养成集体意识有大的帮助。

2.培养积极分子。培养一支有相当数量的积极分子队伍,这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重要保证。

3.调节好人际关系。这是形成良好班集体、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条件。必须注意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对需要个别教育的学生要不厌其烦。 4.制定集体规范,形成集体舆论。 5.实行民主集中的管理方式。

三、班主任与班级组织管理

班级的组织管理只有在班主任与班集体成员积极活动中才能实现。这一切能否变为现实,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直接的关系,也与班主任自身的修养、人格以及由此而生的对学生的威信有关。

21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班主任的主要任务

2009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第八条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九条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第十条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第十一条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二条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二、班主任工作内容

1、调查研究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品德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特长,做好家访工作。了解班级组织,骨干队伍的组织情况和思想状况,并经常掌握发展动态。

2、组织管理班集体

班主任要依据教育方针、教育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建立班级常规,培养良好的班风,做好班主任如下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3、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4、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

5、制定班主任计划

6、其他工作

三、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艺术 (交流、讨论)

22

推荐第8篇:杜牧《早雁》教案

杜牧《早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诗歌思想内容

2、体会杜牧诗歌“托物寓意”的手法。

3、把握诗歌“早雁”的象征意义。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1:在哪个人生阶段,人最喜欢回忆过去?为什么?——晚年。因为走到风烛残年时,人们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 问2:一个朝代呢?

默契。而一个王朝的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

对于晚唐诗人而言,唐王朝已经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社会危机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这时期的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出现了新的特色,反映在当时流行的咏史怀古题材中,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普遍表现出伤时悼乱的情调。

杜牧便是众多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我们已经在《阿房宫赋》中领略了杜牧在文赋上的成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在诗歌方面的风流。

二、作者简介:(投影)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

2、范读诗歌。

3、指导全体学生朗读诗歌。

4、自读诗歌,了解诗意,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思考下面问题。(1)问:哪个词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哀”(1`) (2)问:雁为何“哀”?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

(3)问: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2~4`) ——“哀”。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须知”“岂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雁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是对雁儿们的深情嘱咐, (4)雁的“哀”在哪里表现出来?(3`)

——起到烘托作用。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5)诗人通过写早雁,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4`) 唐武帝会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5、结语(2`)

通过学习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杜牧笔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写雁,实际上是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五、总结、背诵。

推荐第9篇:杜牧《早雁》教案

杜牧《早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诗歌思想内容

2、体会杜牧诗歌“托物寓意”的手法。

3、把握诗歌“早雁”的象征意义。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1:在哪个人生阶段,人最喜欢回忆过去?为什么?——晚年。因为走到风烛残年时,人们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 问2:一个朝代呢?

默契。而一个王朝的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

对于晚唐诗人而言,唐王朝已经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社会危机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这时期的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出现了新的特色,反映在当时流行的咏史怀古题材中,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普遍表现出伤时悼乱的情调。

杜牧便是众多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我们已经在《阿房宫赋》中领略了杜牧在文赋上的成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在诗歌方面的风流。

二、作者简介:(投影)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

2、范读诗歌。

3、指导全体学生朗读诗歌。

4、自读诗歌,了解诗意,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思考下面问题。(1)问:哪个词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哀”(1`) (2)问:雁为何“哀”?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

(3)问: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2~4`) ——“哀”。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须知”“岂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雁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是对雁儿们的深情嘱咐, (4)雁的“哀”在哪里表现出来?(3`)

——起到烘托作用。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5)诗人通过写早雁,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4`) 唐武帝会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5、结语(2`)

通过学习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杜牧笔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写雁,实际上是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五、总结、背诵。

推荐第10篇: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李清泽

心存感恩,懂得回报,做文明孩子

李清泽同学是隆昌镇中心小学五年学生,今年十二岁。现任班长一职。他是一个活泼自信、开朗、、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由于父母都是教师,在父母严厉的教导下,从小就懂得如何做一个品学兼优好学生。小学五年的学习和生活里让他获得了诸多荣誉:多次获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称号,在镇、县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屡获殊荣。这一连串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他的负处于努力。并且的成绩一直都在班级甚至全镇名列前茅。

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同学的好榜样。从入学得那天起,李清泽同学就树立了明确学习目标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课前做好预习,把别动听课变为主动听课,课堂上,集中精力边听边记忆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坚持复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踏实的态度,不懈的努力使他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

团结同学、做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在学校,他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首先在团结同学中做表率:同学之间有矛盾,他总会上去劝阻调节,让他们冰释前嫌,和好如初,同学有难题,也总会百问不厌,耐心细致的给他们讲解,让他们明白每道题的题意。他深知作为一名班级干部,凡事都要走在前面,老师交给的任务,每次都会认真地完成:干活时,带领大家一起劳动。时刻都能做到勤勤恳恳的为同学服务,以身作则积极地做好每一件事,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班里的每一名学生。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帮助同学,看到谁有困难总是情不自禁的去帮忙,比如在老师的带领下,为班级困难的王宾等同学捐钱捐物,总是奋勇当先,不但把自己崭新的本给他,还经常领着王宾去家里吃午饭。他从来不会因妈妈是学校的老师而把自己摆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在学校里,没有妈妈,只有老师和校长:和大家一样,见到老师、客人会主动问好。所以,在学校人缘特别好,大家都很喜欢他。

懂得感恩,知道回报

在家里,他是一个孝顺、知道感恩的孩子。由于父母的工作都很忙,特别是妈妈,每天为学校的事忙的不可开交,经常早出晚归,回到家里还要洗衣做饭,特别是当他生病时,父母更是围着我忙来忙去,晚上也不能好好休息。这一切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想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驱散他们的烦恼,减轻一些疲劳。于是每当晚上,都经常给爸爸妈妈打热水泡脚、洗脚,给他们捶背、端水送茶,捡桌子洗碗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有一次,妈妈生病了,李清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给妈妈烧水,找药。把水端到妈妈跟前,耐心的给妈妈把水吹温了,再递给妈妈,妈妈吃完药又端来洗脚水,亲自给妈妈洗脚,妈妈不好意思,可他还是坚持,妈妈无奈,只好把脚放进了水里。当他近距离的接触妈妈的脚时,感觉妈妈的脚是那么的冰凉,一瞬间,感动的流下了眼泪!那一刻李清泽暗下决心,要做一名男子汉,保护好妈妈!从那以后妈妈逢人便讲:我儿子可懂事了„„

做文明有礼的好少年

李清泽同学不仅在家里、在学校表现好,在外面时刻谨记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少年。无论在哪儿买完东西,店家给我找完钱时,他总会说“谢谢”临走时总会习惯性的说“再见”;坐公共汽车下车时也会和售票员说声“再见”;家里来客人时也会主动礼貌的打招呼,并帮助妈妈拿出家里所有的好吃的招待客人。是因为礼貌才让大家欣赏他,是礼貌让他变得懂事。

李清泽同学还有一颗善良的心。每当遇到衣衫褴褛的老人在路边行乞,他都会好心的拿出自己的零用钱给予帮助。在公共汽车上只要看到老人肯定会主动让座。无论是在哪儿,看到有人需要帮助都能主动上前帮忙。

李清泽同学爱好广泛喜欢看课外书,什么《水浒传》、《十万个为什么》、《爱的教育》、《少年百科全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鲁宾逊漂流记》、《木偶奇遇记》等很多,是这些课外书增长了他的知识面。

平时没事的时候还喜欢练一练书法,6月份在书法竞赛中还获奖了呢!同时还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在县里举办的动手操作大赛中得了一等奖,在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中获优秀奖;不仅如此,他还擅长音乐,常常抽时间练电子琴,拉二胡;喜欢唱歌,在运动会上曾为大会献歌,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这就是一个孝顺、善良、天真、懂事的少先队员——李青泽。面对成绩他冷静思考;面对挫折,不屈不挠,他热爱学校,心存感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老师、父母教给交给他的任务。他用最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回报父母,将来回报社会!

第11篇:李继清厦门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目 录

引言...........................................................................4

一、关于潜意识研究的综述........................................................4

(一)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5

(二)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概念......................................................5

(三)社会潜意识概念............................................................6

二、广告诉求利用潜意识理论的意义................................................6

(一) 潜意识可使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广告信息,减少心理能量的消耗..............6

(二) 利用潜意识能全面把握消费者心理,激发内心潜意识需要........................7

(三)关注目标消费者的集体潜意识与社会潜意识才能避免营销活动的失败..............8

三、广告潜意识诉求的心理策略 ...................................................8

(一)阈下广告..................................................................8

(二)个人潜意识诉求方式........................................................9 1.情侣表达....................................................................9 2.性感广告...................................................................10 3.象征表达....................................................................10

(三)集体潜意识诉求...........................................................11

(四)社会潜意识诉求...........................................................12

四、广告潜意识诉求的展望......................................................13

1 毕业论文

广告潜意识诉求的心理策略

[内容摘要]:广告传播诉求必须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利用人们的行为受意识与潜意识支配的原理,不仅要针对消费者的意识,而且要针对消费者的潜意识,让他们轻松接受广告信息,激发内心深处潜意识需要,使广告诉求能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文利用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潜意识研究的某些理论成果,对利用人的潜意识进行广告诉求的心理策略作一番探讨。主要观点包括:潜意识、潜意识需要、广告中利用潜意识的作用意义、广告诉求的心理策略。

[关键词]:广告 诉求 潜意识 心理策略

2 毕业论文

Psychological Strategies of Appealing to Subconsciousne In Advertising

Abstract: Advertising appeals should satisfy the mental needs of the audience and make use of the principle of human behaviors being dominated by both the consciousne and subconsciousne.It should not only directed to consumers’ consciousne, but also to their subconsciousne, thus to make consumers receive advertising meages easily and gaily, and to spur their latent needs rooted deeply in their mind.In this manner, advertising can appeal to people gently and quietly.This paper studies psychological strategies of advertising appealing to human subconsciousne in light of theories of psychoanalytic school.Keywords: Advertising Appealing Subconsciousne psychological Strategies

3 毕业论文

引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行业也突飞猛进。广告从单纯的宣传商品信息,说服消费者购买,发展到以强调消费者为主体,满足消费者多方面需要。因为广告宣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消费者对广告的产品产生好感,引起购买行动,所以对于广告与消费者心理方面研究亦成了热门。广告总是应针对诉求对象来宣传的,因此对于消费者的心理是否把握到家关系到广告是否成功的关键。 “科学的广告术是遵循心理学法则的”这是广告界流行的一句名言,所以广告应诱发消费者内心中潜意识的需要,通过广告诉求来实现这一目的。广告诉求方式指的是广告为了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要,形成或改变消费者的某种态度而应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不难体会到,广告传播的信息一般都带有强制性,而消费者面对庞大的信息,可谓是无处下手。在消费者的意识当中对广告常带有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对广告信息往往不能彻底理解,甚至会误解。于是在诉求时,潜意识诉求便成了众多广告者讲究的一种策略,其目的在于让消费者轻松地接受广告信息,利用潜意识是人精神的基础和外部行为的内驱动力,激发人们内心深处潜意识需要、被抑制的欲望、本能及相应的思想情感,从而采取行动,购买相应产品。

本文采用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潜意识理论,对广告利用潜意识诉求的心理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关于潜意识研究的综述

对于潜意识的叙述,古希腊的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中的“理念”可谓是潜意识的雏型。17世纪德国的莱布尼兹则把心灵的发展分为不同的连续等级,其中最低级的是微觉,而微觉几乎同无知觉和无意识一样,处于模糊和昏睡的状态。18世纪赫尔巴特提出了意识阈的概念,它指的是任何时候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它自己可以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中,而将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意识并不是全部心理生活,在意识阈限以下,称为无意识活动。费希纳(17世纪德国)认为,如果不存在无意识感觉的假设,心理学就行不通,并用他的心理物理法对感觉阈限进行测量。叔本华把无意识视为一种冲动、本能、奋进和渴望,在他看来,人们总是被无意识作用下的本能冲动所驾驭,意识或理智担任的角色,只不过是个体的外交 4 毕业论文

部长而已。[1]对于潜意识的研究,影响最大的首推弗洛伊德。虽然他并不是潜意识研究的新大陆发现者,但只有弗洛伊德充分认识到无意识及其动力作用的重要性。[2]他论证了人的行为主要由本能,情欲等 潜意识机制所驱使,而不像表面所呈现的那样由理性决定的动物。他的理论和方法既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于人类心理世界的看法,同时导致了我们观察自身方法的深刻革命。从古典的弗洛伊德主义到修正的弗洛伊德主义,到新的弗洛伊德主义以至后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可以说始终在社会时代的变迁中。精神分析学者肯定潜意识的存在,重视潜意识在人的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不同的只是不同流派和学者对于潜意识的来源机能的解释。

(一)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大部分组成,即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意识是最表层的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它的特点是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例如:感觉、知觉表象、推理等。潜意识则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 和本能有关的欲望。而这些冲动、本能多数不容于传统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而被压抑到意识阈限下,而成为不被意识到的潜意识。前意识则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它由那些不能立即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被意识到的主观经验组成。此外,前意识扮演“检查官”作用,它不许那些与社会道德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及使人产生焦虑的不良情感进入意识,而将它们压入潜意识当中,把意识和潜意识隔开。[3]

(二)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概念

集体潜意识是荣格对于心理学的最主要的贡献,他认为人格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组成,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被人觉知的部分;个体潜意识为人格的第二层,它是潜意识的表层部分,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幻想等,这和弗洛伊德的前意识很相似,是可以进入意识的;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低层的部分,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继承和遗传而来的,例如对黑暗的恐惧。个体潜意识的内容是曾经被意识过但被压抑后从意识中消失,而集体潜意识的内容通过遗传而来。集体潜意识主要组成部分是原型,即本原模型。荣格认为原型是遗传的先天倾向,不需要经验的帮助,即可使一个人的行为在类似情况下与他的祖先相似。原型有多种,有四种最为突出,可分别代表各自的人格系统。它们是人格面具、阿妮玛、阿妮姆斯、暗影。人格面具为人格的最外层,是个体在环境的影响下造成的与别人接触时的假象,它掩饰着真正

5 毕业论文

的自我,与真正的人格不符。他的行为在于符合别人对他的期望。阿妮玛和阿妮姆斯的意思指灵气,分别代表男人和女人身上所表现的双性特征。阿妮玛指男人身上的女性特征;阿妮姆斯指女人身上的男性特 征。暗影又称黑暗自我,处于人格的最内层,是具有兽性的低级的种族遗传,包括一切激情和不道德的欲望及行为,类似于弗洛伊德所称的伊底。[4]

(三)社会潜意识概念

精神分析社会学派代表弗洛姆综合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想,提出了“社会潜意识”的概念。其理论中涉及两种潜意识:个人潜意识和社会潜意识。他认为每个社会都有特定的意识形态、风格习惯、行为规范和戒忌,社会希望其所有成员的思想、感情都能在它所指定的范畴内进行,它允许社会成员保留那些符合社会规定的思想感情,而对那些不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感情进行压抑,压到意识之下而构成了社会潜意识,从而把个体和社会,主观动机和客观动机统一起来,使社会潜意识成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意识的中介环节。在说明了社会潜意识的性质后,弗洛姆指出“社会过滤器”是社会潜意识的产生机制,并具体分析了“语言”、“逻辑”、“禁忌”三种常用的过滤器,认为它就是产生社会压抑的文化机制。[5]

二、广告诉求利用潜意识理论的意义

如上面理论综述所示的:人的心理现象应包括意识、潜意识二个领域,并且,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潜意识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础和外部行为的内驱动力。它决定着人的意识,具有强烈的心理能量,总是伺机渗透到意识领域,以求得满足,从而构成了人们活动的源泉。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潜意识层面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无意识层,它是由各种受到压抑或者被遗忘的情绪、欲望、动机所组成,并失去了与正常交流系统和语言规则的联系,几乎无法进入人的意识和理性层面。二是前意识层,它是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层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无意识状态转变为意识状态。无意识是深度的潜意识——一种被深度压抑的精神活动的经验,而前意识是浅度的潜意识。潜意识要进入意识领域必须经过前意识领域,借助于前意识的某种状态才能实现,并且前意识需求经过努力刺激后可以进入意识的需求。这样在广告传播诉求时才能正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潜意识这一反映形式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对于消费者的认识来说,它是 一个不可缺少的反映形式。

在广告中利用潜意识的作用意义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 潜意识可使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广告信息,减少心理能量的消耗

每个人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与一个口音较重的人交谈时,人们常常

6 毕业论文

不是努力去听清楚对方讲的话,而是设法避开与他交谈,或听而不闻;看难懂的文章,人们常常不是努力去理解,而是把它搁在一旁;在看书学习时,阅读材料字体太小,字迹模糊,不易看懂,人们往往干脆不看。总之当需要投入较多精心去倾听,去阅读时,人们常常设法避开。[6]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接受信息时,常常是按“认识最省力原则”进行的,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己的心理能量消耗。

美国广告研究先驱F.D史考特教授归纳出使广告引人注目的六大法则: (1)干扰越少则诉求力越强。

(2)诉求力的强弱决定是否能直接唤起人内心的注意。 (3)强烈的视觉对比带来比较高的注目度。 (4)易读易懂的内容可以提高诉求效果及注目度。 (5)广告出现的次数会影响注目度。

(6)注目度的高低取决于广告引起感受的强弱。

史考特的法则对广告表现、媒体投放和文案写作都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第一法则主张的“干扰越少”和第四法则主张的“易读懂”。一个实验证明了他的法则:先将4个字母的卡片给被试者看1/25秒,结果,他能完全记住这4个字母。接着,多加了4个字母再作测试,这时被试者还是只能答出4个字母,并且无法正确记住内容。当继续增多卡片上的字母到12个时,被试者依然只记住4个字母,而记住其中特定的4个字母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少。[7]这个实验说明,干扰的信息越多,广告的主要诉求点就越弱,其背后原因在于人的认知能力有限性。人们对广告的认知活动中,常常都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人们一般不期望从广告宣传中得到什么有利于自己的知识,只不过是因为广告本身的吸引力或别的原因(如打算购买某种商品)他们才会注意广告。一般情况,人们不会费力去进行有关广告的认知活动—因为要消耗心理能量。所以我们不但要考虑如何精简广告信息,而且还要考虑如何让人们轻松接受广告信息。

潜意识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既然广告信息不易从人心理的“前门”——意识进入,那么可以悄悄地从人心理的“后门” ——潜意识进入,满足其潜意识的需要,这样人们虽然没有在广告认知上投入精力,但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广告信息,从而自然达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二) 利用潜意识能全面把握消费者心理,激发内心潜意识需要

按照潜意识理论,潜意识是被压抑的欲望、不合理的想法及本能冲动。非理性、非逻辑性、

7 毕业论文

非时间性、不可知性、非语言性等是潜意识的特点。我们不能因为它和社会规范不相一致而忽略它的存在,相反它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础和外部行为的内驱动力。作为诱发消费者对宣传产品产生好感、激发其购买行为的广告,更不能对它置若罔闻。实际上许多广告的成功,在于它诱发了许多人没有注意到,同类产品广告中没有说出来的消费者的潜意识需求。

潜意识需求是指人们本身没有意识到的但却存在的需求,这个存在的需求可能是当前存在的,也可能是未来出现的潜在需求,它关键在于人们是否意识到,与人们当前不存在而未来可能出现的潜在需求有着一定的区别。

在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中,相当部分是潜意识需求在发挥作用的。例如,深圳“太太”口服液融合调经、美容两大功效,用排山倒海的广告充分调动起“半边天”和“服用美丽”的消费渴望深深烙印于众多中国城镇女性的潜意识中,大大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需求,挖掘出了易为消费者接受的品牌传播点,创造了大陆营销传播史上奇迹。又例如,南方黑芝麻糊广告从怀旧中寻找原创点,利用潜意识中文化心理的趋同,人们曾经体验过的美好情感,在物欲膨胀的社会中激发了消费者的共鸣。

(三)关注目标消费者的集体潜意识与社会潜意识才能避免营销活动的失败

在市场营销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种产品的质量和服务都很好,但在市场营销中却倍遭冷落,例如国产的熊猫炼乳,在巴基斯坦就遇到冷落拒绝。原来在伊斯兰教中熊猫与猪类同,当地人民误认为这是对伊斯兰教的亵渎。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集体潜意识和社会潜意识,没有体现甚至违背了当地人风俗、习惯、信仰和价值观等文化和亚文化因素。故广告活动须深入研究目标消费者的集体潜意识和社会潜意识,研究潜在的目标市场,才能有效的传达广告信息。在这一点上,可口可乐公司可谓是相当的成功,其针对中国人的贺岁新年广告就是成功的典例。

从我们上面提到潜意识需求中不难看出,正确运用潜意识需求对于广告传播活动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采用精神分析学派中一些正确理论,提出了广告的潜意识诉求。广告的潜意识诉求是指在广告活动中针对潜意识的精神活动历程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本能、被压抑的欲望以及不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情感进行刺激,转化到被社会所认可或赞许的目标对象方面去,从而自然实现“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转化过程。顺利进入意识层面中,激发消费者的潜意识需求并进行购买。

常见的广告的潜意识诉求有:个人潜意识诉求;集体潜意识诉求;阈下广告;社会潜意

8 毕业论文

识诉求等。

三、广告潜意识诉求的心理策略

(一)阈下广告

在听觉、视觉或其他感觉阈下产生的知觉叫阈下知觉,处于阈门上的精神活动人可意识到,即意识活动;而处于阈门下的心理人们意识不到,即潜意识活动。潜意识活动虽然人们意识不到,但它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能够受到广告信息的影响。最早进行潜意识诉求实验的是美国学者维克利。他于1957年在美国新译西州的一家电影院里,在电影正常播放的时候,每隔5秒以1/1000秒的速度呈现信息:“饿了吗?请吃爆玉米花”和“请喝可口可乐”这样快的速度呈现,观众可以说是丝毫觉察不到,观众在意识层面上没有主动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但它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影院的爆玉米花和可口可乐的销售分别增加了57%和18%。[6].这说明了这些广告信息已进入了观众的潜意识中,是潜意识的力量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望,从而做出了相应的购买行为。实验公布后人们大为震惊,担心自己的潜意识被广告控制,强烈反对。由于阈下广告若被不正当使用,将会引起某些负影响,例如引起人们吸烟,酗酒等。所以阈下广告曾一度被人批评,甚至在许多国家被明令禁止。虽然阈下广告没被推广,但最近几年证明,人们确实对阈下刺激作出了反应。变相的阈下潜意识却经常出现,例如将性意象嵌入到一些产品中,如泳衣、护肤品、妇女杂志和饼干广告中,这种广告可以引发性联想,让受众不知不觉中受到信息的影响,在他们的潜意识当中牢牢记住了广告的内容。或者在电影电视的宴会中,我们也会不自觉的看到某品牌的包装、车名,潜意识中自然激发了内心的欲望。

(二)个人潜意识诉求方式

1.情侣表达

情侣表达是通过男女情爱来说明和衬托商品,感染受众的广告艺术形式。这种常见的表达方式能引起受众诸多联想,从而满足男女心中的感性情感,激发了内心的潜意识需求。例如:百年润发的电视广告,注重创新,突破了传统生活中通常由女人照顾男人的画面;而让男女角色互换,让周润发一往情深的给发妻洗头,点破了女性内心深处的渴求,造成一种气氛和情感,积极引发了男女内心深处的需求——情感白头偕老,创造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当然采用柔情侠侣表达时要讲究一些要点:

9 毕业论文

(1)突破俗套。唯有新创意,才能给人全新方式和惊异,表达丰富内涵。引发他(她)心中的欲望。

(2)处理好情侣和产品的对象,要让产品恰当得以表现,而不要让广告手段从目标上游离出去。

(3)充分体现时代感,同时注意表达东西方文明区别及融合。要能让受众欣然接受并感受到一种现代文明。 2.性感广告

弗洛伊德认为生物的需求有两种:保存个体的生命和延续种族的使命。保存个体的生命是通过吸取营养来达成;延续种族则要寻找配偶。弗洛伊德把性本能看成是完成这两项生命活动的自然倾向。生殖活动是性的重要表现,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如接吻,触摸。人们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快感。所以弗洛伊德依次推论,一切快感都直接或间接与性有关。[5]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驱使人去寻找快感,这种本能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所以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中最核心、最突出,也是最引起人们争议的就是他关于性本能的观点。运用他的这种解释以及它形成人的心理积极情绪来认知产品早被全世界许多广告人所看重。性感广告能充分满足受众的潜意识,激发受众的需求,从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欧美等国,性诉求已被普通的应用到广告中,在国内的广告中也出现过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性诉求常用与性 有关的画面和语言来表达。例如身穿泳衣,露胸袒背,谈情说爱,拥抱接吻等。性诉求在广告中的运用,是以富有魅力的姿色,激发美感的情感来吸引人。当一页报纸或杂志上有好几则广告时,性感广告也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可见性诉求在引起人们注意时是积极的。利用性 诉求广告 有吸引男人和女人注意的价值,所以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广告,作品不但可促进销售,还可以给受众带来美感。因此在近几年嘎纳广告节、纽约广告节获奖作品中,性感广告占了很大比例。在国内的 各种广告大赛中,性感广告也屡获大奖。但利用性感广告时却要十分小心,这是由于性感广告本身有着一些缺点。首先,必须摆好画面和广告信息的关系。不能一味为了吸引人们的目光而滥用性感广告。研究表明,过于追求性感,人们的注意力往往被画面吸引,而对广告诉求的内容毫无过问。例如同样一种香水,用同样一个模特来介绍。一则是模特身着 三点式泳装,手拿香水;另一则模特身着正常的服装,手拿香水。结果对于广告信息的记忆率第一则为2%,第二则为13%。这说明了受众的 注意力被性感图片吸引了,从而影响了对广告信息的记忆。另外,在中国性历来被视为禁区,

10 毕业论文

过于性感的广告也易遭到批评,同时,带有过浓性诉求的广告在教育功能上也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利用性感广告必须十分谨慎,应考虑消费者的心理。这点国内广告汇仁肾宝的“他好,我也好”和三源美乳霜“做女人挺好”都是成功的性感广告的典范。

广告语定位准确,内涵深蕴,含而不露,即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又引起了积极共鸣。只要我们在广告运作时,能将性感广告与低级庸俗的色情广告相区别,不谈性色变,那么性感广告的前途还是相当有发展前景的。

3.象征表达

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的本能和欲望受到超我的压抑,所以只能以幻想的形式表现,这样使现代广告中象征手法大行其道,广告通过传递浪漫的、含蓄的、象征的含义,以引起消费者的联想和幻想,激发了消费者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欲望。例如Bamboo的胸罩广告,画面上是两只乳形的西瓜和品牌名称,此外一无所有;而Vaare的内衣广告连这以瓜喻乳的手法也不用,只是营造浓郁的性感气氛——在柔和的灯光下,展现挂在椅背上的女性内衣。如此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积极引起了人们的潜意识,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

(三)集体潜意识诉求

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荣格把潜意识分为两种: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是人类在种族进化中遗留下来的心理烙印。它不是个人的,而是全体的、普遍的,处于个性的最底层,由阿妮玛(男人身上的女性特征)、阿妮姆斯(女人身上的男性特征)等原型组成。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我们也可以运用到广告创作实践中,尤其是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这两个概念,作为异性的理想形象,常常可含蓄地运用到广告诉求中。例如:“柒牌”男士服装广告的成功就是一个典例。电视广告的画面是一个翩翩起舞、拥有健康身材的女性(这种美好的女性形象正是每个男人都喜欢的)然后镜头再将女性的背影慢慢变成标志“7”,最后再以“让女人心动的男人”这一广告语来结束。讲的是让女人心动,其实让男人心动,实质上激发了许多男人潜意识中的阿妮玛,使广告大获成功。

同样的,集体潜意识诉求,在国际广告中也常出现。例如,1998年在美国纽约广告节获金奖的广告中有一则“Lady first”女性内衣的平面广告,画面中为一位十分健美的男士,上身戴着胸罩,下身穿着女性三角短裤,配以一句极有诱惑力的广告语“If you have a man on your mind”(如果在您的心目中有个男人),这则广告打破常规,成功激起了女性潜意识中的阿妮姆斯,广告大获成功,获得业内人士的赞许。

11 毕业论文

我们知道,现代消费者的需要正从量的满足、到质的满足、再上升到感性满足,这是消费者的高层次需要。消费者越来越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人们心中更需要表达拥有该产品所获得心理价值——产品实用价值外的象征价值,例如荣誉、地位等。即人们所说的“品牌的名字比产品更重要”。比如某些成功男士在选购西服时不仅仅考虑它的布料、质量,而更看中它的品牌。因为这些男士想给自己戴上漂亮的人格面具,从而在大众中体现出完美形象。针对这种心理,雅戈尔服装提出了“成功的男人应该享受一下”充分利用了这一潜意识,把握时机,成功策划启动了市场,扩大了商品的销售。

(四)社会潜意识诉求

弗洛姆认为,社会潜意识决定着个人潜意识,社会潜意识支配着个人的性格、言行举止等,使它们符合社会条件,文化的需求。社会潜意识的制约性主要通过三种文化机制发生作用的:一是共同语言,社会利用一套句法和语法规则表达各成员的生活经验、人生态度;二是逻辑规则,它使那些符合社会文化的东西变得自然合理;三是戒忌,即把不符合社会规定的一些观念、情感压抑住,使之在社会成员的意识中不显露出来。故我们在进行广告诉求时,应遵从这些文化机制,但对于那些被压抑在社会潜意识中的进步思想则可以大胆挖掘出来加以引用。例如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要求女子要“三从四德”,在今天虽然男女平等,但在人们意识中,女人应贤淑、端庄、内秀,要爱家庭、爱小孩,而对男人却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甚至还流行着“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说法。社会给男人与女人不同的社会定位、社会期待。其实男人和女人都有自然性的一面,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期待,为什么男人可以“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而女人不能“坏”呢?其实男人和女人的社会潜意识中都有“坏”的倾向。第二十三届台湾广告金像奖获奖作品——花王海香皂、洗发水和摩丝的系列电视广告,三则广告都是展示年轻女子用了花王产品后,青春靓丽,性感迷人甚至有些挑逗的画面,最后都运用统一的广告语“让女人的坏更坏”结束。这则广告深刻、敏锐的洞察了台湾地区有关女人的社会潜意识,并且一语点破,满足了目标消费者群的社会潜意识,使人们从内心深处接受这一广告,接受广告的产品。

弗洛姆指出社会潜意识产生的机制是“社会过滤器”,而“禁忌”是最重要的“社会过滤器”,它宣布某些思想和感觉是不合适的、被禁止的、危险的,并且阻止这些思想和感觉达到意识这个层次。所以聪明的广告人就会越过禁忌,激发消费者的潜意识而获得成功。例如,英国老牌产品“保卫尔”在开发台湾市场之初受到很强烈的阻力,因为台湾地区多年来流传的迷信观念,即吃耕牛肉会得到报应。在这种情况下,产品一直打不开市场。直到公司进行全面深入市场调查后发现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味道还是很乐意接受的,只是由于禁忌使他们不敢大量食牛肉。格兰公司就针对青少年,特别是争取升学机会埋头苦读的青少年,利用报纸广告,

12 毕业论文

先打出一条很有力的标题—“助孩子一臂之力”在广告内容中,先避免出现牛肉精字样,只强调这种产品能使孩子们发育得更强健,它们含有维生素和铁质的成分,能补充考生在夏天所需的大量营养。这则广告避开社会禁忌,同时又宣传了该产品的优点,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社会潜意识,从而使产品销量显著增加,最终还助长了食牛肉的风气。

四、广告潜意识诉求的展望

综上所述,上面介绍到各种潜意识诉求都是诉诸消费者潜意识需求,灵活采用对应潜意识诉求,取得成功的。从我国当前广告来看,礼品类产品和减肥类产品运用潜意识诉求较多,并且成功机率大。例如,“脑白金”广告的潜意识诉求。同时,我们比较各类媒介运用潜意识诉求情况,不难发现电视中采用潜意识诉求要比报纸、杂志深刻的多。当然,针对最近兴起的减肥热,我们可以适时推出潜意识诉求录音/CD。利用潜意识诉求录音/CD中隐藏着自我确立的词句,适时在公共场所播放。让音乐中那些积极正面的自我确立的词句,带动起人们的潜意识需求,并在潜意识中生根。另外,针对中国人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心理变迁特点,今后在广告活动中若能科学采用精神分析派学说中正确的潜意识观点,充分利用潜意识具有强大的内驱动力,激发人们潜意识需求,相信广告必能再为社会生活方面再创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致谢语:

本文的写作,得到了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张国才老师百忙中倾力的指点、帮助,才得以顺利完成。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车文博著.西方心理学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宋广文著,李唐周.论先天潜意识[J].齐鲁学刊(曲埠),1996,(2).[3].高觉敷著.西方近代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4].江波著.广告心理新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5].高觉敷著.西方心理学的新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6].黄合水著.广告心理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7].卢泰宏,李世丁.Just one:只说一件事[J].http://www.daodoc.com/document/just one him.

第12篇:李清勇实习报告。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 美特斯邦威实习报告

系(部)专业 连锁经营管理班级 08级连锁经营管理姓名 李清勇

学号指导教师

(2011年2月)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的概况:“美特斯·邦威”是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自主创

立的本土休闲服品牌。目标消费者是16~25岁活力和时尚的年轻人群。品牌致力于打造“一

个年轻活力的领导品牌,流行时尚的产品大众化的价格”,倡导青春活力和个性时尚的品牌

形象,带给广大消费者富有活力个性时尚的休闲服饰。创建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主要研发、生产、销售美特斯·邦威品牌休闲系列服饰。“美特斯·邦威”代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时尚

的产品,立志成为中国休闲服市场的领导品牌,扬国邦之威、故邦之威。品牌名称凝聚了集

团创始人周成建先生永不忘却的民族品牌情节和对于服饰文化的情有独钟。 在社会各界及

广大消费者的关心与支持下,美特斯邦威集团迅速发展壮大。

“美”: 美丽,时尚;“特”:独特,个性;“斯”:在这里,专心、专注;“邦”:国

邦、故邦;“威”:威风。“美特斯·邦威”代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时尚的产品,立志成为中国休闲服市场的领导品牌,扬国邦之威、故邦之威。品牌名称凝聚了集团创始人周成建先生永不忘却的民族品牌情节和对于服饰文化的情有独钟。 在周成建先生独特

的经营理念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及广大消费者的关心与支持下,美特斯邦威集团迅速

发展壮大。第九大道的美特斯邦威服饰,极提升美特斯邦威公司的形象,使消费者时

尚、个性的风格,价格让消费者满意,质量让消费者放心!公司多年跻身中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被全国工商联评为“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

2003年,“美特斯·邦威”羊毛衫被评为“中国名牌”;2004年、2005年,“美特斯·邦

威”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服装品牌”,荣获“2003/2004中国服装品牌年度

营销大奖”和“中国女性消费者最满意的品牌”称号。2006年荣获“2004/2005中国服装品

牌年度策划大奖”、“2006中国大学生至爱品牌奖”,“美特斯·邦威”商标被认定为中

国驰名商标。

目前美特斯邦威公司旗下现有:Meter/bonwe、ME&CITY(包括ME&CITY Kids)、AMPM

三大主力品牌,并运营着邦购B2C电子商务平台。2008年8月28日,美特斯·邦威在深圳

交易所A股上市,自2008年上市以来公司实现高速增长。200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4.74

亿元,净利润5.88亿元,2008年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转增5股派3元。2009年上半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8.22亿元,净利润2.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02% 。

实习内容:我有幸通过了美邦的面试,于五个月之前加入了美特斯邦威天津市的旗舰店做一

名导购。导购是这个企业内部最底层的员工。也是一个销售公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司的

每一分利润都是通过每一名小导购的不懈努力所创造的。所以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在这三个月的实习中,贴近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使自身对社会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且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受益非浅。现在我就对这三个月的实习做一个工作小结。 虽然实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在这段时间中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是第一次

的切身贴近了社会,丰富了自己的社会经验,对我将要马上的踏进社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作

用。导购顾名思义就是引导顾客来购买你的商品,也就是售货员。做导购看起来很简单,其

实它也有许多的事情要做的。在美邦专卖店,工作时间是每天7个小时,星期六,星期天是

12个小时。每天8点30到店里,去了的第一件是就是打扫卫生,卫生必须得做到仔细、认

真,必须得干净,九点必须打扫完。然后领班就带领大家开一个小会,时间是15分钟,主

要是说一下今天的工作内容,计划,必须得完成的销售目标,各位导购还得定下自己的销售

目标,在完成了销售的目标后可能可以提前下班。这就让我们有一种责任,在货场上我们得

热情的招待顾客,尽量不要和顾客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尽量促成交易,在货场上我们必须得

整理好货品,保证货品的整齐有序。在快要下班时我们得清点货场上的货品,然后由领班

进行收尾工作,给我们做今天的工作总结。刚去店里报告,就马上开始上班,先从熟悉店内

货品开始,经过几天的工作后,我对服装的尺寸、颜色、价格、面料及洗涤方法都十分熟悉。

每天高峰期是下午交接班3点和晚上9点的时候。人流量最多,买单都会出现排长队的情况。

因此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每年过年前各专卖店店长都在拼业绩,我们一连上了十几天的全天

班,每天十几个小时,元旦一二号也照常全天班,那段日子真是即紧张又充实,虽然很累但

也从中总结了不少服装销售的经验,其实销售中最重要的就是揣摩和把握住顾客的心理,我

将顾客分为三类:随意闲逛型、品牌信任型、比较购买型。能够从顾客的表情、举止中分辨

出其类型,准备有针对性的服务。而且年前每个人都会购买新衣,进店的人,都不能错过机

会,不管顾客最终是否购买,都要一丝不苟的向顾客介绍产品的相关信息,这增强了我应对

顾客各种疑问和要求的经验 。旗舰店是当天的事情当天必须做完,所以经常性的下班都很

晚,元旦后几乎都是半夜一两点,经常两点多到货,更延误了下班时间。但是每天工作时,

我都让自己保持精神饱满地状态出现在店堂里,很热心地、快捷准确地为每一位顾客服务,

以礼待客。我会先了解顾客对商品的兴趣和爱好,真诚地希望每一位顾客穿上最适合自己最

舒适的服装。同时也会认真回答顾客对商品提出的疑问,让顾客购买到最适合自己的服装,

当顾客穿着合身满意的衣服,带着赞美的离开店时,是我最大的快乐。过年前的这段时间里,

店堂里每天像个菜市场一样热闹,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过,我们店这个月120万的业绩达标后,

大家很欣慰,因为每天像打仗似的日子,终于有所回报。两个多月没有休息过一天,虽然大

家都十分辛苦,但都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在**店我学会了顾客服务、店铺运作、帐

目和物品管理。我真正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但是这也让自己得到成长。在**店中我的销售

业绩算是突出的,半个月卖了两万多,店长表扬了我,真是有种自豪的感觉。因为我觉得自

己付出了很多努力,同时得到的回报也很多,每天紧张有序的工作,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团队

协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就因为凝聚和团结了所有员工的力量。

再这几个月的实习中我认识到要做一名好的导购必须得具备一定的条件:穿着必须得整

齐、干净,招待顾客必须得彬彬有礼、大方、热情,工作起来要有干劲,不能以貌取人,但

也得看准顾客,我们得让顾客高高兴兴的进来买了商品觉的是物有所值或者是物超所值的。

导购员的形象的好与坏将会直接的影响到公司的形象,顾客乐意的到你这里来买东西很定是

看重了货品的质量和你的服务。做为导购虽然只是公司最底层的员工,但我们也得努力去做

好,只有把小事都做好了,才会有更好的机会等着我们。

实习心得和体会;社会实践的时间并不长,可它使我认识到:人的一生中,校园并不是永远

的学校,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一周的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悟到了很多

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情感,拉近了我

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

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

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我会不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得

真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在不断完善中求发展。

通过这次实习工作,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得踏实很干,不能想当然,吃苦的精神

还是必须得有的,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论是大是小,都必须认真、仔细的去做好了,对自己认

为很难的事情必须得有信心,有激情,在工作中还得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学习,处理好

和同事、领导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的向前发展。只有丰富的社会实践

才能让我变得更加成熟。这几个月的导购生涯是让我获益匪浅的,也是非常难忘的。虽然身

处底层,但是只要脚踏实地。一样可以在自己的最基本的岗位上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第13篇:个人工作总结(李远清)

个人工作总结

新野三高李远清

我叫李远清,是新野三高的一名普通的高中地理教师,任职以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成熟稳健,务实肯干,成绩显著;下面分几个方面对个人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爱岗敬业,政治思想上进

本人在政治思想方面,积极上进,与时俱进;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素质教育,热爱本职工作,关爱学生,注重师德修养,做到学高为师,品正为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握育人方针,以自己的言行示范,授以学生以求知、做事、做人的准绳,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材。

二、努力进取,提高业务能力

在业务能力方面,能独立完成高中地理教学任务,能依照教学常规的要求,认真落实备、讲、批、辅、复、考、评等各个环节,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工作中,能准确把握大纲,认真钻研教材,课堂上游刃有余,课堂教学富有激情,语言流畅,抑扬顿挫,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知识点落实到位,善于化难为易,能力点让学生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随着教师的引导而投入课堂学习。在教学中大胆改革创新,扎实运用新模式、新方法,把新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在课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探

—1—

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高效学习。教科研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的地理教学研究课题组,承担教科研专题,认真实践研究并写好课题研究心得,教科研成果受到了专家的好评,所承担的公开课、示范课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在课余时间,阅读教学刊物,写好摘记,结合教学实践及时撰写论文,在省、市、县比赛中获奖。

总之,通过不懈的努力,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使自己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地理专业知识修养,能胜任高中教育教学工作。

三、育人为本,默默耕耘

任职以来,作为一名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坚守岗位,切实履行职责,从未因私事耽误过学生一节课,不迟到,不早退,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任劳任怨,顾全大局,与同事精诚协作,努力做好各项教学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求真务实,深入学生,关爱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养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舞人,以充实的人格去塑造人,在默默耕耘中,把美好的憧憬变成现实;因材施教,对学生严而有度,耐心辅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励学生,即用“表扬”点燃他们的思想火花,用“关心”扬起他们前进的风帆,用“信任”鼓起他们自信自强的勇气,用“身教”给他们强烈的感染,与学生真诚相处,赢得了学生的信赖、敬仰,形成了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工作及教学工作都十分出色,成功地转化了差生,真正做到了育人为本。

四、工作扎实,成绩显著

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的探索创新精神,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学成绩突出,教研成果显著,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深受广大师生好评。下面简要列举一些成绩:

1999年被评为南阳市优秀教师,2002年所制课件《地球运动》获市二等奖,2004年示范课《城市的区位因素》获市一等奖,观摩课《土壤》获县一等奖,2005年6月《高中地理发现式网络教学的实践研究》荣获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2007年撰写论文《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获省一等奖,2008年获县优秀教师表彰,2008年在学校承担公开课,深受广大师生好评。

总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用教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竭尽自己所能,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材,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我的素质形象是:修学修品,为人师表;我的工作态度是:爱岗、敬业;我的工作精神是:务实创新;我的追求是:教学苦乐终相伴,得英才而育之,桃李满天下。

2008年11月10日

第14篇:李清·个人总结2

个人总结

经风雨·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人生路漫漫,一路风风雨雨。但我们风雨无阻,在风雨中不断地去寻找能够使我们成长与前进的真理。这次下乡就是生活中成长与前进的影射。

经风雨

一路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修文县六屯乡。这里山青水秀,民风淳朴,一片祥和!但宁静下迎接我们的是不断的挑战!当我们卸下行装,驻地六屯中学。十天的体验开始了

在这十天里,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麻烦与阻碍。也许它们就是我们成长的风雨吧!在生活中的风雨对我来说就是在做后勤的经历。在这支队伍里面有的是厨房高手,有的是厨房杀手。两种对立的出现使工作不能顺利的完成,耽误了大家吃饭的时间。后勤队里面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但我们从不会去逃避,因为大家的磨合就需要在风雨中去洗礼。我们风雨无阻!

工作中的风雨应该是在宣传和走访工作中来得更为猛烈。记得在宣传工作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群众故意刁难。也许他们是在考验我们的知识深度和耐心程度。虽然我们有词穷的时候,但是我们这份热忱是不灭的。还有就是在发传单的时候遭到别人的不屑和白眼,那是心中有无限的委屈和失落,但我们从未留下过不满的眼神和流下委屈的泪水。我们风雨无阻!走访工作似乎也刮起了风,下起了雨。在烈日下,几个小时的行走,面对一路上有塌方和滑坡带来的压力与防备心理,我们可谓是身心疲惫。风雨兼程来到走访地,但由于有些村委会联系人的避而不见,这样我们的工作将会遇到了很多的阻碍,但我们不曾气馁,仍然继续开展工作。由于对基层工作的了解,我们不得不考虑很多。这不仅不利于我们去掌握一些数据,有时还会引起村民的恶言相对。但我们还会竭尽全力去完成工作,并用微笑去回应每一个的拒绝。我们风雨无阻!

在学习中,由于对一些经验和道理吸收有局限性。有时对的道理会用在不对的地方,会起反效果。就比如说我们会以优秀也就是90%来要求自己,但经过质量累积后就是不及格。因此在一个团体里哪怕再困难我们也要学会用完美来要求自己,为团队要贡献最大的价值!在学习中我们也风雨无阻!

也许你会认为我们所经历的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然而对于我们来讲一点也不能轻视它们的存在。因为小细节中有大智慧!

受教育·长才干

在这次下乡中,我对待每一件事都是以一种学习的态度。我坚信这次出行会带给我们就很多终身受用的东西。

在风雨中我们受到了教育,这不仅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明灯,而且还使我们长才干。记得在来六屯乡时第一次例会的召开,我们不断地强调团队和细节,施老师还给我们上了一课。他告诉我们做人先做事,学会木桶原理。在长知识的同时,我的压力也涨了。但我会尽全力去完成组织安排的任务。

在宣传工作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棘手的事。比如海报忘带,村民的不理解等等。但我们都全力以赴。我们知道有时候能躲过一头大象,却躲不过一只苍蝇,原因在于我们在矛盾面前,失去了冷静的头脑,缺乏理智的思考,莽忙冲动,意气用事。所以我们要学会遇事不慌。

在走访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我学到了一种叫“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我学到了一种叫“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态度,我还学到了一种叫“从我做起”的责任。尽管山路的恶劣,团队始终不抛弃每一成员,我们也不放弃每次任务。在行军过程中有过争执,有过跌倒,但也不却少搀扶和欢乐。我们都以心换心,善于发现别人的有点。一

路上留下我们成长的脚印。我们也不管任务有多艰巨,大家都争先恐后,永远都保持着青春和活力。

其实最让我震撼的走后的前天晚上,与乡政府的那次会议,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六屯乡党委书记的风采。从他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精明和潇洒。他带给我们的不是威慑力而是信服力。是他将我们这几天来心中的疑惑一一解开,我们由衷的佩服他。他也毫不吝啬地与我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成功者的形象。那天我们真的是受益匪浅啊。我们真的很荣运!也很感谢他对我们的信任!

生活中的点滴都在教育着我们,我们不断地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做贡献

原本我们要为当地进行地形勘测,为当地村民提供一些资料,以方便他们的生产生活。但由于乡政府的工作很忙,时间协调不起,所以勘测工作只能放在明年的计划中。

六屯乡并不富裕,但我们一来它就用绿色为我们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从中我们看到了它的发展潜力,于是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写了一份关于该地经济和基层建设的意向书。希望能帮到六屯乡。在专家眼里我们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倾注了我们的认真和热情。就我们现在的能力而言,我们的帮助是有限的。但我们在六屯乡所学到的动西一定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能让我们早日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十天真的很快,当我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集体时,却要面临分离。舍不得!我会铭记这十六个人的友谊。那里的笑声是我听过的最动人的旋律。我想十六在我心里有了一个新的定义!加油吧!十六。

第15篇:李清莲同志工作总结

李清莲同志工作总结

近两年我一直担任区教育体育局办公室主任,工作认真负责,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全区教育体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一直坚持以德修身,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教育系统中心工作,结合实际,不断加强学习,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学习文件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思想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通过学习,个人素质全面提高。

二、注重教育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注重教育体育工作的宣传,近两年区教体局有200余条信息在萍乡日报、市区政府网站等市区级以上报刊网站刊登,有10余条信息在萍乡电视台、萍乡广播电台播放,有300条信息在市、区政府平台上发表。编辑出版了开发区《教育信息》45期,有力地宣传了我局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情况,树立了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及时完成了区志编修资料上报工作。

二是注重中心活动的宣传。在创业创新服务年、提升质量年、发展创新提升年等活动中,充分利用专题板报、教育简讯等形式宣传各项中心活动。并组织局机关及各学校在区管委会网站开设了专栏,制作了相关宣传标语和专题板报,及时报送活动简讯并在市区级媒体发表20余编,编发活动简报,有效宣传了我区教育系统各项中心活动的开展情况,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推动了中心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三、加强工作落实,改进机关作风。

以创业创新服务年、提升质量年、发展创新提升年等活

动为抓手,制定并严格实施《开发区教育体育局机关作风考

核实施细则》,围绕作风建设“德、能、勤、细、实、严、

公、廉” 八项重点,从道德修养、勤政、廉政、办公环境、

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加强了局机关作风建设,严格实施了

《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加大奖惩力度,

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门难进、

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不复存在,实现全局干部职

工“创业干事、创新谋事、高效成事、廉洁完事”的工作作

风,全面建设“团结、廉政、务实、创新”的机关,达到“四

个新”目标,建立了一个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

机关管理体系。

四、认真组织协调,积极开展活动。

1.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创新服务年、提升质量年、发

展创新提升年”等主题活动。

一是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和学风建设,营造了良

好的学习氛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

教育的根本任务。构建了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使学

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氛围更加

浓厚。

二是积极组织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更加优

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

建设了一批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景观和设施,努

力建设绿色生态校园,校园环境全面改善。

三是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了

《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教师队伍的意见》和《萍乡经济

技术开发区师德规范十不准》,严格规范施教行为;进一步

加强了师资培训,切实做好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管理干部队

伍“两支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了远程教育培训、

送课下乡、继续教育学习、师徒结对、新教师上岗培训等培

训活动,形成了教师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了广大教育工

作者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是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学校后勤服务建设。两年来,我

们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了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提

升校园后勤管理水平。后勤服务更加便利、高效、优质,

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更加满意。

2.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学校,广泛征

集了全区广大教师对我区提升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建议,认真

分析我区教育工作质量现状,进一步理清提升质量的思路,

研究提升质量的措施,探索建立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教育质

量评价体系、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形成

了较高质量《调研报告》和《教育质量分析报告》,有力推

动全区教育质量的提升。

3.加大对教育民生工程和教育重点工程的监管。我作

为负责全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加大了对教育系

统民生工程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认真实施“倒排工期、分

片包干、检查监督”等制度,加强了对重点工程的廉政预警,

确保台州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萍乡七中体育场馆建设等教

育项目成了优良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

4.建立了教师补充机制,均衡配置教师。人事工作是

我的份内工作,全面了解薄弱学校教师配备情况,组织制定

支教方案,选拔部分城市小学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高中优

秀教师到农村中学支教,有效提高了薄弱学校教育教学水

平,促进了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其他工作

1.做好了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近两年共有12人申报初

中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笔试、普通话考试等

工作均保持了公平、公开、公正。

2.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发展创新提升年和创先

争优活动为契机,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

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大力加强依法治校和校务公开,办学

行为更加规范,全面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高效廉洁

的领导班子、民主务实的工作作风已然形成,教育系统党风

廉政建设呈良好态势。

3.切实抓好创建工作。配合创建办收集整理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相关材料和创建卫生城市材料并及时

上报;组织各校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按创卫要求进行全

面清查;积极抓好包干区的创建工作。

4.切实开展法制工作。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局机关全体

干部及教育系统全体师生员工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坚持依

法行政和依法治校,全年教育系统无一例违法

5.积极抓好建党9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认真组织教育

系统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赛活动和篮球赛等活动,

并分别获二等奖和第三名。

6.积极参加2010年省级教育督导评估迎检工作,为获

得省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第二名,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第16篇:李贺《雁门太守行》鉴赏

读李贺《雁门太守行》

——兼探李贺身世经历对此诗的影响

李运生

李贺是中唐著名诗人,与盛唐的李白、晚唐的李商隐并称“三李”,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并称“诗鬼”,但是我们现在读到的李贺诗作,数量却与其名声远不相称。由此可见,李贺之盛名,显然不因数量而得,而以其诗作之质,人们看重李贺之诗,在质而不在数。

以《雁门太守行》为例,来看李贺诗歌。

这是一首写边塞战争之诗,作者浓墨重彩,以超凡脱俗之笔,别出心裁地选用角度,表现场面恢宏,战斗惨烈,歌颂了边关将士可歌可泣的为国捐躯精神。

黑云压城,表面写天色阴沉、乌云翻滚,实际却以自然之景,衬托敌人大兵压境,敌我力量悬殊,守城危如累卵。“城欲摧”的局势如此危急,我方将士的士气心情如何呢?“甲光向日金鳞开”!我方将士,并没有被人的气势吓破胆,仍然是摩拳擦掌、士气高涨,在偶尔射破乌云的阳光照射之下,盔甲闪闪,耀眼发光,金甲明亮而坚固,象征将士们意志坚强,阵容严明,金鳞闪耀,说明将士们奋勇争先,在强敌面前不但毫无惧色,反而斗志倍增。这样,以写景来记事,黑色配以亮金,既鬼而诡,彰显诗人高超技艺,实在不同凡俗。

接下来的“角声满天秋色里”,貌似风轻云淡的写景,实则危机四伏、云诡波谲、杀气腾腾。在古代,角声是边塞少数民族特有之声,后来演化而成的号角声,使用范围很大,但在此处,明显指敌人进攻的号角声,号角吹响,与古代汉民族的以鼓声鼓舞士气、以鼓声表示击鼓进军类似。此句不细品味,可能给人以诗情画意的错觉,以为是写边塞秋色一片、角声满天的独有风光,但实则是借写边塞风景与角声,来写敌人排山倒海的进攻,敌人的角号连天,一定是伴随着喊杀一片,也一定是短兵相接、血肉飞溅。但作者只以满天角声、满天秋色的轻松笔调轻淡点明,冷静淡然,更彰显写实的凝重,这实在是比现代任何高明的现实主义作家都高明的写法。如此的惨烈的战斗,没有像像《国殇》里对战斗的直接描写,其艺术效果上给人带来的震撼却毫未减逊,反而给读者增添了更多涵咏回旋的余地,而一下句直接就进入了战斗的结果是“塞上燕脂凝夜紫”,写的是血雨腥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却用胭脂作喻,试图减淡满地尸体给人带来的视觉眩晕和心里反呕,让夜色掩映凝固的血块,似乎胭脂凝紫,边塞紫土,倒是边塞特有风物。战场上的战士都牺牲殆尽时,一株美丽的黄色菊花,在炮火的废墟上,坚强骄傲地屹立!

短短四句,写出尽了战争的残酷,但战争并未结束。尽管敌强我弱、我方伤亡巨大,我方友军仍不顾险阻、火速驰援,“红旗半卷临易水”。红旗半卷,战马衔枚而行,一为突袭疾行,行军迅厉,二为减少被敌人发现的目标;易水显然不一定是真正的行军之地,但在诗歌之中,为了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显然有借荆轲易水送别的悲壮,衬托援军驰援的悲壮和凶多吉少。“霜重鼓寒声不起”,就是对这次驰援结果委婉又直接的交待。“击鼓进军”“一鼓作气”,鼓声,在古代战斗中的意义实在非凡,大凡是战鼓咚咚、鼓声震天,一般预示着战斗的大获全胜。而此场驰援,则是鼓声不起,原因是“霜重鼓寒”,写出了驰援时的边塞苦寒、自然条件的极端恶劣,但作者更是在暗示,显然是说此次行动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的失利。失利的原因,一则是自然条件恶劣,另一方面显然更与敌人力量的强大,双方势力悬殊有关。

在首战几近全军覆没,驰援仍然失利的危急情况下,幸存的将士们又当如何呢?是归敌投降、苟全性命,还是血战到底、流尽最后一滴血?将士的选择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黑云压城、角声连天、燕脂凝紫、霜寒鼓重……再大的困难和阻隔都不会让英雄屈服,再大牺牲都不会让英雄把吓倒,再大的打击都不会让英雄投降,因为在英雄的心中,装满了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伟大的情怀,那不是宁死不屈,报为君知遇恩,全为国捐躯之志!

玉龙宝剑在手,浩气长存于胸,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不在于存活时间的长度,而在于灵魂屹立的高度,短暂的个人生命,在历史时间的维度里,延展成永恒的长度,在广袤的国土空间里,拓宽为无垠的宽度和高度。

好个英勇献身,好个为国捐躯,好一群战神战魂,好一位诗鬼李贺,有此诗一首,诗鬼称号,当之无愧!

我实在感慨,一个从未上过战场、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竟然写出如此成功的边塞战斗诗,我不由地深深怀疑,这首诗,是不是诗人对自身际历的真实写照、心声的流露? 诗人李贺生于中唐,这时的大唐,在被安史之乱折腾得神颠意乱之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唐王室被黑云压城,盛唐气象不再,社会暗淡无光,百姓置身水深火热,个人对前途困惑迷茫,此时的文人,已不再有初唐文人的激越昂扬,也不再有盛唐文人的傲岸自信。

我想,作为才高情重多愁善感的李贺,理应也是如此。毕竟,他李贺家族是唐王朝的皇室宗族后裔!无论怎样,他们也算是皇家宗亲,纵然在李贺一代,他们已与皇室关系疏远,家道也渐趋中落。然而,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别说早已与皇帝关系扯不上关系的皇族远亲,就连皇帝直亲甚至皇帝本人,也要看着藩镇的眼色,受着太监的奚落生活,而且,武皇则天时期,李皇子孙已被毫不留情地大量杀戮,而今,唐朝国颓行至此,李贺,哪还能沾到什么皇族的恩泽呢?恐怕,情思深重多愁善感的李贺,每念及此,就会有一团浓重的黑云萦绕心头,无论如何也难以释怀吧。因为,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是极度的在意、十分的自豪,他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

其实,怀抱利器的李贺,就算没有他皇族的恩泽照顾,也完全有能力凭自己的才华,通过当时盛行的科举考试,来个进士及第、金榜题名,为自己博取一官半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然而,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为了孝道避讳,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纵然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而落第!李贺靠科举考进士晋身仕途的道路,竟因此而被活生生地切断。这对才高八斗、抱负远大,一心渴望通过科举仕途改变命运、实现理想的知识分子李贺,该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李贺的科举仕途命运,又怎不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呢?

然而李贺决不甘心,“甲光向日金鳞开”,他要抓住一切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不屈的斗志,向命运抗争,与身边和周遭小人作顽强斗争,纵然对手力量强大,却依然在“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展豪情,这才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风貌。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十五岁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起名,十八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写《雁门太守行》拜谒韩愈,深受韩愈器重。然而,“角声满天秋色里”斗争的结果,却是“塞上胭脂凝夜紫”:为父守孝服丧,错过礼部科举考试,21岁再次试图参加科举,却被诋毁:“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不得不悲愤离开考试贡院,真正是心血淋漓,泪湿尘土,尘泥变色。他的失利,让欣赏他的韩愈大为不满,专门写作《讳辨》为他声援呐喊,然而,最终并未能改变李贺与科举无缘的结局。实在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虽然后来的李贺经宗人推荐,任了个从九品的奉礼郎,“牢落长安”3年,却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1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但他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离长安时,他的友人无可和尚(青龙寺高僧)也曾写过一首《送李长吉之任东井》的诗,预祝他南游成功,但结果大约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湜等亲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元和九年(814年),他决然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然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个年头的幕僚,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服务,帮办公文。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17篇:李牧居雁门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李牧居雁门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李牧居雁门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李牧居雁门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厚遇战士。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①十万人,悉勒习战。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注释】①彀者:善于射箭的人。

8、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李牧多为奇陈:陈:陈列、摆放

B.赵王让李牧:让:责备

C.牧杜门不出,固称疾:固:坚持

D.王许之:许:答应

9、下面句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舍生而取义者也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足肤皲裂而不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长期驻守雁门关,他养精蓄锐,为后来打败匈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李牧被免职后,一直卧病在家,直到赵王重新起用他,才勉强领命出征。

C.李牧被重新起用后,仍然坚守不出,匈奴因此认为他胆怯。

D.李牧以小利引诱匈奴单于,然后出奇制胜,大败匈奴。

8、A

9、D

10、B

这篇李牧居雁门阅读答案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第18篇:《雁门太守行》教案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宜城市郑集镇璞河中学

朱康玲

【教学内容】

《雁门太守行》是唐朝诗人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学情分析】

本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语文能力普遍不强。尤其对诗歌不感兴趣。因此,引导他们认识诗歌的魅力,感受诗歌的丰富内容与情感,激发他们热爱的诗歌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以读激趣,感知内容。

2.以品感悟,领会诗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教学难点】

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讲述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内容如下: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当时的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2.板书课题、作者。

二、读写诗歌:

1.在强调字形、读音的基础上,初步读通古诗。 2.请两名学生上台默写。

三、读品诗歌:

1.读注释,思考古诗内容。小组交流交流诗歌意思。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2)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3)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4)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2.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场景,请根据诗歌内容找出战事的季节、时间、地点以及简要归作战的经过。

明确:季节——秋天

时间——向日、夜紫(傍晚)、霜重(半夜)

地点——塞上、易水

经过——黑云压城(兵临城下)、甲光向日(严阵以待)、半卷红旗(夜袭敌营) 3.提问:除了描写战事的具体内容外,诗人还在诗中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环境——角声满天、燕脂夜紫、霜重鼓寒

感受——报君黄金、玉龙为死

四、感悟情感:

1.提问:这里的“玉龙为死”,你能体会到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2.师生交流时,明确:

死——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板书:视死如归) ⑴黑云——运用比喻,写出敌军强大,随时可能牺牲。 ⑵城欲摧——随时城破兵败身启。

⑶甲光——将士披挂上阵,准备战斗,做好献身的准备。 ⑷角色满天——军情紧张,战斗随时打响,暗示战争之残酷。 ⑸易水——用典,像荆轲刺秦王一样,不打算生还。

⑹霜重鼓寒——环境描写,北地的秋夜,风疾霜浓,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⑺报君——用死来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

⑻秋色、燕脂、夜紫——营造苍凉、悲壮的氛围,暗示战事紧张、残酷,随时可能阵亡。 3.指导感情朗读。

五、拓展延伸:

1.引导:战争历来是残酷的,在很多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尤其是边塞诗。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场景的? 投影: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朝民歌•《木兰诗》 2.简单交流后,提问:李贺在本诗中又是如何描绘战争风云的呢? 3.在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圈出“黑云”“金鳞”“燕脂”“夜紫”“红旗”“霜重”“黄金”“玉龙”等词。

4.总结: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

六、拓展阅读: 1.投影出示: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金子做的辔头,戴在马的头上

思考:《马诗》“奇”在哪儿?

明确:写景之奇,以马写人之奇„„ 2按要求写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5)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将士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誓死报国的忠心。

(7)《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激战中苍凉悲壮之气氛,奇异边塞风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感情诵读:全班诵读《雁门太守行》

第19篇:雁儿飞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唱好歌曲《雁儿飞》

2、能随三拍子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合拍。

3、在音乐中体验秋天,感受秋天。教学内容:唱《雁儿飞》;律动《大雁飞》,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掌握三拍子。

教材分析:本单元作品是一组表现秋天来临、候鸟迁徙的音乐作品,情绪稍有不同(活泼与优美对比)。本课重点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体验三拍子韵律,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强弱规律,否则会破坏音乐的美感。

教学重点:充分体验三拍子,感受歌曲意境,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提问:1)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秋天”) 2)我们学过哪些关于秋天的歌?“小树叶”、“红叶”等

3、歌表演:《小树叶》

4、提问:秋天到了,除了小树叶发生了变化,你还观察到哪些变化?(„„)

5、小结发言: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片片从树上落下来 秋天到了,庄稼熟了,人们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秋天到了,大雁也忙着搬家,到南方去过冬了 „„

二、导入:

1、让我们跟着音乐,学一学大雁飞吧。(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2、提问:你知道大雁为什么往南飞吗?

(小知识:全世界的鸟类有九千多中,而迁徙的鸟就有四千多种,这种随季节变化住址的鸟叫候鸟。反之叫留鸟。)鸟儿喜欢适宜的温度,当冬天来临,气候变得极端寒冷,许多鸟儿不堪忍受这种天气,便离开家乡去寻找温暖的地方,等气候回暖的时候,它们又能本能的飞回家乡。

3、提问:大雁是怎样飞的?你能说说或学学吗?

大雁排成一字型或人字型,向南方飞去。它们飞得多美呀?,让我们用歌声为它们送行吧。 (教师随音乐范唱歌曲)

三、歌曲新授:

1、与老师接龙念歌词-------分组接龙念歌词

2、分句听唱(四小节一句)

3、接龙唱练习歌词。

4、小组竞赛:甲乙两组接唱,每组唱一段。

5、六个小组接龙唱,每组唱一句。

提示情绪:大雁飞得姿态很美,歌声也要美

6、你们唱得真好,梁老师想为你们伴奏,行吗?

三角铁

7、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敲一敲?

教师示范----学生尝试练习----徒手练习----为歌曲伴奏

铃鼓

三角铁

串铃

四、巩固

1、自编动作演一演(分解----连贯)

2、合作练习

唱旋律

奏乐器

做律动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秋天的知识,希望小朋友回去认真观察大自然,愿你们能发现更美的秋天。

(随《雁儿飞》音乐出教室) 2004/11/3

第20篇:雁门太守行教案

雁门太守行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从小学到现在一定学了不少的诗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诗句接龙的游戏。我读上句,同学们接下句。(教师诵读一些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板书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

二、解题

指名解释标题。雁门,古郡名。太守,古代官职,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三、诵读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2、学生范读,学生听读。

3、师生评价后,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4、学生谈读后对这首诗的整体印象。

5、结合文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如有困难小组内讨论交流。

6、解疑释惑。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7、男女生配合诵读。(女生读前四句,男生读后四句。)

四、赏析探讨

1.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动笔写一写,再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2、赏析诗中精炼、准确、传神的遣词用字。

3、分析主题。教师出示作者及写作背景,让学生结合课文归纳主题。(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主题。)

4、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五、课堂检测

1、学生背诵课文,同桌检查互背,男女生赛背。

2、默写。

六、拓展延伸

出示课外有关描写边塞战争的诗词,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

七、小结 板书:

雁门太守行 写秋景 悲壮

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 写战事 惨烈

方茂

李清雁教育学教案模板
《李清雁教育学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